“亲爱的迪克:如果我写小说也能手脚并用的话,那我一定也能履行自己的诺言。”
爱情公式
杰克·伦敦收到一位贵族小姐的求爱信:“亲爱的杰克·伦敦,用你的美名加上我的高贵地位,再乘上万能的黄金,足以使我们建立起一个天堂所不能比拟的美满家庭。”
杰克·伦敦在回信中说:“你列出的那道爱情公式,我看开平方才有意义,而我们两个的心就是它们的平方根;可是很遗憾,这个平方根开出来的却是负数。”
海明威(1899-1961)
最好的写作方式
在一次宴会上,海明威正在苦苦思索着他的一篇小说中的某个情节,在他旁边坐着一个令人讨厌的富翁却老在打岔,想同海明威攀谈。他说:“到底哪一种写作方式是最好的呢?”
海明威双手一摊,说:“从左到右!”
不得不活长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海明威成了一些沽名钓誉之徒的追逐对象。
在一次社交宴会上,海明威被一个哗众取宠的作家缠住了,他大言不惭地说:“海明威先生,我一直就想为您撰写传记,希望您死之后我能获得荣耀。”
海明威本来就厌恶此人品行,听他这么一说,心里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他便毫不客气地说:“谢谢你看得起我,但我既然知道你要写我的传记,那我不得不争取活长一些!”
一字千金
有一次,海明威收到一封讥讽他的信。信上说:“阁下现在身价百倍,一字千金。今附上一元美金,请赐寄一个样品,让我欣赏如何?海明威收下钱,又写了封信寄回去,上面只有一个词:Thanks(谢谢)。
什么不能吃
有人对海明威说:“文人的胃口真好,在你们的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北风、咬文、嚼字……还有什么不能吃的?”
海明威冷冷地回答:“不吃软、不吃硬、不吃眼前亏。”
签名
海明威迁居哈瓦那以后,一位纽约富商慕名前往拜访,并坚持海明威在他的日记本上签名留念。
海明威知道这位来访者是依靠买卖地产发大财的,使用手杖在沙地上画出了一个签名:“好,请你收下,不妨连地皮一起带回纽约去吧。”
简洁的秘诀
一次,有个青年问大作家海明威写文章写得简洁的秘诀。海明威说:
“我写作时,总是站着,这样,就使自己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它迫使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思想。等到修改时,我就坐下来,这个舒适的姿势,容许我钩去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余的东西。”
以物易物
服饰公司为招徕生意,给海明威送去一条领带,并附了一封短信。信中说:“我公司生产的领带深受顾客欢迎,现奉上样品一条,请您试用,并望寄回成本费2美元。”
海明威收到信,给这家公司寄去小说一册,也附上这样一封回信:我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现奉上一册,请你们一读。此书定价2.8美元,就是说,你们还欠我0.8美元。”
黄金出处
有人问海明威:“你能告诉我一个能保证找到黄金的地方吗?”
“可以。”
“在哪里?”
“在字典里!”
斯坦贝克(1902-1968)
不评价个人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杰出的作家,获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斯坦贝克对宣传个人有看法,他认为过分地宣传某个人是对公众的欺骗。因此,他从不喜欢对他自己的夸大宣传,即使出名后。
在经历了漫长的贫困和毫无报酬的劳动后,《托蒂亚平地》给他带来了成功。他也就免不了要接受记者的采访。杂志编辑艾拉·温特小姐还为他写传记。因为没有遵照他“评价工作,不评价个人”的要求,他大为恼火,发了脾气。
“可总不能写成作品评论呀,写到您个人时我该怎样说呢?”温特小姐委屈地问。
“您可以提到我的眼睛是蓝的。”
杰奎琳·苏珊(1918-1974)
妻子的复信
一位年轻的姑娘,得知曼斯菲尔德要拍电视剧《聪明的斯考茨》,并正在物色女主角,就给曼斯菲尔德寄去了一张很性感的照片,并充满激情地写道:“只要能上您的电视,您让我干什么都可以,我说到做到。”
不巧这封信被杰奎琳拆开了。看后她很快回了封信:“我是曼斯菲尔德夫人,我丈夫让我干什么都可以,而且说到已做到了。”
朋友间的直率
一次,杰奎琳和她的丈夫在朋友莫里斯·薛瓦利埃的乡间别墅里参加私人宴会,宴会自始至终招待得都很好,气氛也很融洽,唯一遗憾的是食物数量实在太少。
不太实惠的主餐结束后,聚会移到了薛瓦利埃的书房里。
“您喝点儿什么吗?杰奎琳,亲爱的。”主人问她。
“莫里斯,”她笑着说,“我空着肚子时从来不喝东西。”
安徒生(1805-1875)
回敬
有个年轻人,看见安徒生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便取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一顶帽子吗?”
生活俭朴的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一个脑袋吗?”
童话家的幻想
安徒生出生在一个贫穷没落的家庭,从小就好幻想。圣诞节到了,家里没有松树,没有烤苹果,没有甜饭,烤鹅就更不用说了。安徒生晚上跑到城里的大街上去,一边吹着冻僵了的手,一边往有钱人家明亮的窗户里张望:烛光中,孩子们围在圣诞树旁狂欢作乐,桌子上摆满了丰美的食品,安徒生幻想着那只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蹒跚地走到大街上,向他走来。他童年的圣诞节,都在这种遐想中度过。
克雷洛夫(1769-1844)
反正赔不起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穷困潦倒。有一次,他与房东订租契。房东在契约上写明,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毁了房子,必须赔偿15000卢布。
克雷洛夫看完租契,不但未表示异议,而且还提笔在15000后面加了两个“0”。
“怎么,150万卢布?”房东惊喜地喊道。
“是的,”克雷洛夫不动声色地回答,“反正一样赔不起,多点何妨!”
以牙还牙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作品深受当时人的喜爱。同时,他本人也受到大家的爱戴。
可是有一位富翁却不以为然。有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了穿着黑衣服的身材偏胖的克雷洛夫,想讥笑他一番,便故意大叫道:“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克雷洛夫看了看那臃肿的富翁,不动声色地说:“怪不得癞蛤蟆开始叫了!”
西姆农(1903-1989)
男人的眼神
法国侦探小说家西姆农极善观察人的表情。有一天,他和一位朋友走在大街上。忽然,他微笑着对朋友说:“我们身后走着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
“怎么,你不用看就能知道?”朋友大为惊奇。
“不,”西姆农说:“我注意到了迎面走来的几个男人的眼神。”
创作素材
1923年,西姆农移居巴黎,此时他的写作量大增,平均一天的目标是八十页的篇幅。西姆农因而赚了大把的钞票,拥有一辆顶级的雪佛兰名车与豪华游艇。当人们问他哪来的这么多创作素材时,他回答:“因为我一生爱上了两万多位不同的女子,她们都是我创作的素材。”
托尔斯泰(1828-1910)
法令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次在信中诙谐地对一位朋友说:“如果我是沙皇,我就公布一项法令;作家要是用了一个自己不能解释其意义的词,就剥夺他的写作权利,并且打100下棍子。”
不是我愿意的
一位读者埋怨托尔斯泰,说他让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未免过于残忍。
托尔斯泰笑了笑,回答说:“这个意见使我想起了普希金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对一个朋友说:‘你想想看,塔吉雅娜跟我开了多大的一个玩笑,她结婚了。我万万没料到她会这样。’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我也完全可以这样说。
一般说来,我的男女主人公有时跟我开的那种玩笑,我简直不大喜欢!他们做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的。”
契诃夫(1860-1904)
妻子和情妇
俄国作家契诃夫热爱自己的文学事业,同时又真诚地献身于自己医生的职业,为穷苦的人们解除痛苦。每当有人称赞他的文学作品时,他总是谦逊地回答:“我是医生。”他常开玩笑说:
“医学是我合法的妻子,而文学则是情妇。”
装病
有一天,一位长得很丰满、穿得很漂亮的太太来看望契诃夫。她一坐下来,就装腔作势地说:“人生多么无聊,契诃夫!一切都是灰色的:人啦、海啦、连花儿都是一样。在我看来,什么都是灰色的,没有欲望。我的灵魂里充满了痛苦……这好像是一种病……”
契诃夫眯起眼睛望望面前这位太太:“的确,这是一种病。它还有一个拉丁文的名字:morbuspritvorlalis。(装病)”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
我与我们
马雅可夫斯基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常常把十月革命亲切地称做“我的革命”。有人为此刁难他说:
“你啊,在诗中总是写我、我、我,这难道还称得上是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诗人吗?”
诗人却幽默地反唇相讥:
“向姑娘表白爱情的时候,你难道会说我们、我们、我们爱你吗?”
反应迟钝的听者
马雅可夫斯基在一次大会上演讲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然而也有一些听众发出了种种不近情理的责难,诗人以他那特有的咄咄逼人的幽默口吻,一一回敬了这些诘难者。
当演讲正在进行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道:“你讲的笑话我不懂!”
“你莫非是长颈鹿!”马雅可夫斯基感叹道,“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脑袋才能感觉到呢!”
一步之差
一次,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正在发表演讲,一个矮胖的人走到讲台上来,指责诗人的演讲有极大的偏见,最后他嚷道:“我应当提醒你,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马雅可夫斯基看了看那人同自己的距离,跨前一步,用赞同的口气说:“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拉伯雷(1494-1553)
到巴黎去的办法
有一次,法国大作家拉伯雷去巴黎,可当他走到车站时,才发现身上空无一文。正当他要为办急事而感到手足无措时,突生一计:他弄来一些彩色粉末,然后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包好,并用钢笔写上:
“给国王吃的药。”“给王后吃的药。”“给王子吃的药。”
写好后,把它们放在显眼的地方,有意让巡警看见。
警察发觉后,马上把他抓起来,迅速押解到巴黎审讯。经过调查,并未发现什么更多罪证,只好把拉伯雷放了。
等待与教皇接吻
拉伯雷是一位极其高傲的作家。有一次,给巴黎主教当私人医生的他,随主教出访罗马,晋谒教皇。一见到教皇,主教便主动前去吻教皇的脚。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规规定,各国使臣见教皇一律要吻教皇的脚。拉伯雷这时却远远地躲开了。有人怕拉伯雷触怒教皇,好心地劝他:“这是礼节,还是去应付一下好。”拉伯雷笑嘻嘻地说:“我不能模仿主教大人。他是公侯,我不过是个僧侣。”拉伯雷接着还幽默地说:“我等待着,如果有谁要是脱掉教皇的裤子替他洗洗屁股,那么我再去与他接吻。”
凡尔纳(1828-1905)
永不再来
著名的法国作家凡尔纳,有一天去饭馆吃饭,他对厨师很不满意。
“把你的主人叫来。”付过账后,凡尔纳对侍者说。
饭店经理来后,凡尔纳告诉他:“请拥抱我。”
“什么?”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先生。”
“永别了,您以后再也见不到我了。”
鲁迅(1881-1936)
平等对待
鲁迅有一次去理发,因衣着简朴,理发师态度冷淡,马马虎虎给他修理了一下。鲁迅不动声色,随手从口袋里抓了一大把铜圆,数也不数,就塞给了理发师。过后理发师一数,整整超过理发费的三倍。
过了一段时间,鲁迅又来到这家理发厅。上次那个理发师连忙上前殷勤招待,不仅奉茶奉烟,而且精心修剪。付款时,鲁迅一个铜圆也不多给。理发师很纳闷,厚着脸皮问他为什么这样。鲁迅说:“上回你乱剪,我也乱给;这次你认真,我也认真。”
郭沫若(1892-1978)
必定有我
郭沫若八岁时,与同学们到和尚庙里偷桃吃。和尚找先生,先生查学生,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学生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说:“谁要是对上了可以免罚。”郭沫若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用来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的下联一语双关:“昨日偷桃子的有我,将来能出人头地的也有我。”
民国万税
郭沫若原名叫郭开贞,笔名“沫若”,取自于故乡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古名“沫水”和“若水”。
郭开贞14岁那年,到乐山城里读书,看见农民挑大粪出城,守门的役吏借口讲究卫生,硬要收挑粪农民两块钱“卫生费。”郭开贞见了非常愤怒,随即吟出一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守门的役吏听了,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话可说,只能干瞪眼。
这副联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开了。《大公报》曾以醒目的位置刊登此联,戏赠南京政府。幽默大师刘师亮在1924年为此联加了一个横批,叫做:民国万岁(税)。
郁达夫(1896-1945)
压迫
名作家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
“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
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压迫它!”
老舍(1899-1966)
不行就勇敢地扔掉
老舍同大家一道去周口店看北京猿人遗址,在上山的路上,有人半开玩笑地问老舍:“老舍同志,把您的写作诀窍给我们公开一点吧!”
“好啊”,老舍幽默地说,“我的诀窍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要勇敢地写出来,不行,就勇敢地扔掉!”
答催稿信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
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朗,杀气满山头!
给皇帝润色稿子
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
出身于满族家庭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陆文夫(1928-2005)
东西方差别
在纽约举行的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轮到陆文夫发言,他侃侃而谈,从容风趣。
“陆先生,您对某某怎么看?”有人这样问他。
陆文夫清了清嗓子,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打了个比方说:“在座的西方朋友接到一盒礼物时,往往就当着别人的面打开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把盒子打开。”
听众席上发出会意的笑声,接着是全场鼓掌。
蒋子龙(1941- )
观察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好评。一次,有人问他怎么才能写出一个意义深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记住。他笑着答道:“方法就是永远都在观察,连头发梢和脚后跟都要观察。”
巧破怪谜
1982年秋,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中美作家会议的一次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装进一只仅能装1斤物品的瓶子里,你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略加思索,答道:“你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你显然是凭嘴一说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把鸡拿出来。”
金斯伯格说:“你是第一个猜中这个谜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