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广告新论
有一次,切斯特顿在美国演讲。某日晚上,他和同伴们一起步上街头欣赏城市夜景。当他看到色彩斑斓的百老汇大街的两旁灯光广告闪现出各色商品介绍性文字时,他感到很兴奋。沉思了一会儿,他感叹道:“对于那些不识字的人来说,这些广告是多么漂亮啊!”
豪斯曼(1859-1936)
错上加错
因幻想剧《彼得·潘》而闻名的英国剧作家詹姆斯·巴里很钦佩作家豪斯曼的才华,一直渴望有机会和他会面。但真当这一机会来临时,他又手足无措,找不出交谈的话题了。在剑桥大学举行的宴会上,他俩紧挨着坐在桌边,可到最后哪一个都没说一句话。
巴里回家后,后悔异常,立刻写了封信给豪斯曼先生。“亲爱的豪斯曼:很抱歉,昨天晚上我坐在您旁边,没有说一句话,您一定认为我是个很无礼的人吧?其实,我是个很怕羞的人。您忠诚的巴里。”
豪斯曼收到信后,很快回了信。“亲爱的詹姆斯·巴里:很抱歉,那天晚上我坐在您旁边,没有说一句话,您一定认为我是个很无礼的人吧?其实,我是个很怕羞的人。您忠诚的豪斯曼。”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
让女士红了脸
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编的《英语语言词典》出版了,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一次,两位女士向约翰逊高度赞美了词典之后,特别称赞他在词典中省略了好些猥亵词语。
“哦!亲爱的,那么你们都已经找过这些词了?”约翰逊惊讶地问。
两位女士立刻红了脸,改换了话题。
站着去死
塞缪尔·约翰逊生前为自己在西敏寺选了一块坟地,作为死后的归宿。但在他临死前,人们才发现那块墓地早就有人占据了。不过,在两个坟墓之间还有一小块间隙,可以立着放进去一个人。家里人把这个事实告诉了垂危的约翰逊。
约翰逊说:“既然可以站着生,那么也可以站着死,让我站着去死吧!”
于是,他死后,人们就把他立着埋进了地下。
霍桑父子(1804-1864)
神童
美国伟大的作家霍桑与他儿子的名字相近,所以人们常常把他们父子混为一谈。
有一次,小霍桑参加一个宴会,他的朋友把他介绍给一位爱好文学的小姐。那位小姐一见到他,便滔滔不绝地说:“我刚读完您的大作《红字》,写得真是太好了。想不到您是这样年轻。”
小霍桑笑着回答:“承蒙夸奖,那是我4岁时的作品。”
慈父
霍桑的妻子索菲娅带着两个女儿回波士顿的娘家探亲,留下47岁的霍桑和他们5岁的儿子朱利安在家中。
霍桑全身心都投入到与儿子的玩乐中。他们游泳、爬树、摔跤,在林中漫步及追逐野兔等。
有一天,他们从邮局回家,在途中的一片小树林里坐下休息,霍桑读着报纸,就在这会儿,有个绅士骑着马沿路经过,并以西班牙人的方式向霍桑致意。霍桑以手触帽还礼,然后继续读报。但这位绅士再度行礼,霍桑才仔细看了看他,原来竟是赫尔曼·梅尔维尔。
梅尔维尔将朱利安报上马背。“这个小家伙真高兴,以一种古代骑士才有的自由和大无畏的精神坐在马背上。”霍桑笑着说道。
马克·吐温(1835-1910)
你比我更像我自己
不断有人给马克·吐温寄照片。这些照片的主人自称同大文豪很相像。马克·吐温对此颇感厌烦。为了处理、应付这些照片和信件,他写了一封信,印了几百份,给每个寄来照片的人都寄上一份。信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先生,十分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信和照片。据我看,您是无数个像我的人中最像我的人,甚至我可以说,您比我更像我自己。我准备根据您的照片来修脸。感谢您的马克·吐温。”
小错和大错
有人问马克·吐温:“小错误和大错误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说:“如果你从餐馆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但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错。”
一样的规则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一本书,邻居说:“可以,但我有一条规则:只能在我的图书室里阅读。”
后来,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用割草机,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不过,我也有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第一次挣的钱
一天,有人问马克·吐温:“你是否还记得你第一次挣钱的情形呢?”
他回答说:“当然,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我念书的时候。”
“一天,我损坏了自己的书桌。按规定,我必须缴五块钱,否则将在全校师生面前挨打。我告诉了父亲,他给了我五块钱,让我交给老师。但是在给钱之前,父亲把我揍了一顿。”
“由于我已经挨过一次打,再挨打也就无所谓了。所以,我决定回学校再挨一次打,而把五块钱留下来。这就是我第一次挣到的钱。”
戒烟最易
有人问马克·吐温:“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容易做?”
“戒烟,”马克·吐温答道,“我已经戒200次了!”
可能你已经到了顶峰
马克·吐温的一位朋友阅读了马克·吐温的许多短篇小说之后,便动笔写起短篇小说来了。他写呀写,总是没能发表。可是像出了奇迹似的,其中有一篇终于问世了。
欣慰的朋友忙将此事告诉马克·吐温,并得意扬扬说:“小说也并不十分难写。”
马克·吐温环顾了一下四周,凑到那位朋友耳边说:“可能你已经到了顶峰!”
饶舌的看客
有一次,马克·吐温作为主宾去大都会歌剧院观看一出歌剧,一位百万富翁的夫人陪他在包厢里就座。这位女东道主特别健谈,在歌剧演出的整个过程中都滔滔不绝地跟他说话。
歌剧闭幕后,她首先感谢马克·吐温能赏光驾临观剧,然后提出新的邀请说:“我希望你能够再一次做我的客人。下星期三怎么样?我们看歌剧《卡曼》。”
马克·吐温答道:“我很愿意再来观看歌剧。我还不曾有机会听你在上演《卡曼》时说的话哩。”
该死的人死了没有
马克·吐温来到美国里士满城,有一天他抱怨自己的头痛得厉害。当地的一个人对他说:“这不可能是你在里士满城吃的食物和呼吸空气的缘故,再也没有比里士满城更卫生的城市了,我们的死亡率现在降低到每天一个人了。”
马克·吐温立即对那人说:“请你马上到报馆去一趟,看看该死的那个人死了没有?”
聪明的蚊子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先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灭蚊防蚁的工作。
一眼看穿
有一个大富翁,左眼坏了,花了很多钱安了一只假眼。他得意极了,逢人便炫耀假眼的逼真。
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问道:“您猜猜看,我的哪只眼睛是假的?”
马克·吐温立刻回答:“左眼。”
富翁奇怪地问:“您怎么知道?”
马克·吐温回答:“因为只有在这只眼里,才能够看到人间的一点儿慈悲。”
说谎的本领
作家写进小说里的东西并非全是真人真事,这是一般人都懂得的常识。可是有一位批评家,却总是对马克·吐温的小说的某些细节吹毛求疵,说马克·吐温在撒谎。
马克·吐温回击道:
“假如你不会说谎,没有说谎的本领,完全不知道说谎是何物,你怎么知道别人在说谎呢?只有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会这么武断地评价别人。
细看一次
有人向马克·吐温讨教,想知道是否有什么专治一见钟情的方法。
“有啊,”作家肯定地回答,“只要再细看一次就行了。”
兆头
马克·吐温在密苏里州办报的时候,有一次,一个订户在他的报纸中发现了一只蜘蛛,便写信询问马克·吐温,那是吉兆还是凶兆。
马克·吐温回信道:
“亲爱的先生,您在报纸里发现一只蜘蛛,这既不是吉兆,也不是凶兆。这只蜘蛛只不过是想在报纸上看看哪家商行未作广告,好到他家结网,以便能过几天安静的日子。”
只能站着
马克·吐温来到法国一个小城市旅行,并作演讲。一天,他独自到理发店去理发。
“先生,您好像是刚从外国来的?”
“是的,我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
“您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天晚上您还可以去听他演讲。”
“肯定要去!”
“先生,您有入场券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把两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幽默大师说,“每次这个家伙演讲时,我都只能站着。”
丢伞
马克·吐温叙述了他想扔掉一把旧伞的故事。
他先把伞扔进了垃圾桶。可有人认出了这是他的伞,把伞送了回来。第二次他把伞扔进了一口井里。没多久,人们在修井时又发现了它,于是,伞又回来了。马克·吐温还试过其他几种办法,可每次都会有人把伞送回来。最后,马克·吐温把这把伞借给了一位朋友。“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这把伞。”他说。
儿童票
马克·吐温有一次外出旅行,他乘坐的那次列车开得很慢,车厢里的人怨声载道。在查票的时候,马克·吐温和一个儿童换了票,当检票员责问他为什么大人买了儿童票时,马克·吐温打趣地说:“这是因为车开得太慢了,我买票的时候还是个儿童。”
幸福的婚姻
马克·吐温爱上了头发乌黑、美貌惊人的莉维小姐,他们在1870年2月2日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马克·吐温给友人写信,在信中,他不无幽默感地说:“如果一个人结婚后的全部生活都和我们一样幸福的话,那么算是白白浪费了30年的时光。假如一切能从头开始,那么我将会在牙牙学语的婴儿时期就结婚,而不会把时间荒废在磨牙和打碎瓶瓶罐罐上。”
广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作个广告。”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
第二天在马克·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
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蝇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滚落下来,一命呜呼!另一只小苍蝇去吃香肠,不料也一头栽地,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竟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
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死是千真万确的
某一个愚人节,有人为了戏弄马克·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报道说他死了。结果,马克·吐温的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丧。当他们来到马克·吐温家的时候,只见马克·吐温正坐在桌子前写作。亲戚朋友们先是一惊,接着都齐声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
马克·吐温毫无愠色,幽默地说:“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知己知彼
马克·吐温曾在旧金山的《呼声报》编辑部任职。
他在那里工作了六个月之后,有一次,总编辑叫他进去说:“以后你不必在这里工作了。”
马克·吐温生气地问道:“你到底为了什么缘故不用我呢?”
“为的是你太懒,而且一点也不中用。”
“啊,你真蠢得可以了,”马克·吐温笑着回答,“你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才晓得我太懒而且不中用,可是我在进来工作那一天便晓得了。”
我没关系
马克·吐温在著名画家惠斯勒的画室参观时,伸手去摸了摸一幅油画。惠斯勒装着生气的样子喊道:“当心!难道你看不出这幅画还没干吗?”
“啊,没关系,反正我戴着手套。”马克·吐温答道。
登记箱子
有一天,马克·吐温来到一个小城市,他想找一家旅馆过夜。旅馆服务台上的职员请他将名字写到旅客登记簿上。
马克·吐温先看了一下登记簿,他发现很多旅客都是这样登记的,比如:拜特福特公爵及其仆人……
这位著名的作家于是也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
不知去处
马克·吐温常常心不在焉。一次,他乘火车,正赶上列车员查票。马克·吐温翻遍了自己的所有口袋儿也没有找到票。
这时,列车员已认出了这位大作家,于是说:
“不要紧,你回来时给我们看看就行了。”
“怎么不要紧,必须找到这张该死的车票,否则,我怎么知道我将到什么地方去呢?”
窘迫的见面
当马克·吐温还不很出名的时候,有人把他介绍给格兰特将军。
两人见了面,马克·吐温不知该说些什么,格兰特也和平时一样金口难开。最后,马克·吐温实在忍不住了,结结巴巴地开了口:
“将军,我窘得很,您呢?”
不许侍奉二主
有一次,马克·吐温和主张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徒争论一夫多妻制的问题。
马克·吐温说:“一夫多妻,连上帝也反对。”
那位摩门教徒问:“你能在《圣经》中找到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
“当然可以。”马克·吐温说,“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补救措施
马克·吐温比他的邻居斯陀夫人小24岁,对她很尊敬,常到她那里去聊天。
一天,马克·吐温从斯陀夫人那里回来,他妻子吃惊地问:“你怎么不结领带就去了啊!”不结领带是一种失礼。妻子怕斯陀夫人见怪,为此闷闷不乐。
于是,马克·吐温很快写了一封信,连同一条领带装在一个小盒里送到斯陀夫人那里去。信上是这样写的:
“斯陀夫人:给您送去一条领带,请您看一下。我今天早晨在您那里谈了大约30分钟的话,请您不厌其烦地看一下它吧。希望您看过马上还给我,因为我只有这一条领带。”
决非窃
一个牧师在布道,马克·吐温听着感到很讨厌。牧师讲完后,马克·吐温对他说:
“牧师先生,你的讲词我听着很耳熟,其中许多词我在一本书上都见过。”
牧师听了叫道:“这不可能,我的讲词决非剽窃!”
马克·吐温又说:“不过,我确实在哪本书上读到过你所讲的那些词。”
牧师忙说:“那你把那本书拿来让我看看。”
过了几天,牧师收到了马克·吐温寄来的一本书。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词典!
它就是我编出来的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纽约出席宴会,坐在一位贵宾旁边。贵宾卖弄聪明,想在演说中穿插几个小故事,开头总是说“我希望你们没有听过这故事”,然后就大讲一通。马克·吐温开头还耐着性子听,但当那贵宾讲到第五个故事时,他再也忍不住了:
“先生,你刚才讲的几个故事又老套又糟透了,而对现在讲的这个故事,我要正式反对,因为我不仅听过14次,而且它就是我编出来的!”
两个人
已故银行家的亲属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
“这里安息着加里·加里松,诚实和善良的人。”
马克·吐温看了碑文,说:
“可怜的加里松!干吗把你和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安葬在一起?”
左拉(1840-1902)
贫穷的作家
法国作家左拉年轻时贫困潦倒,曾经为生计日夜奔波。有时为了挣得一顿饭的钱,不知要东奔西走多少地方。有一次,他仅存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于是就躲在寓所里不出门了,用被裹在身上坐着,也不叫苦,别人问他这是在做什么,他美其名曰:“我在装阿拉伯人。”
杰克·伦敦(1876-1916)
履行诺言
杰克·伦敦曾答应给纽约一家出版社写一本小说,但却因别的事耽搁了,拖延了交稿日期。
在催稿几次均无效之后,出版社编辑迪克便打了个电话给住在旅馆的杰克·伦敦,内容是最后通牒式的:
“亲爱的杰克·伦敦:如果在24小时之内我还拿不到小说稿的话,那我就会跑到你住的房间,一脚把你踢到楼下去。我这个人从来就说话算数的。”
接电话后,杰克·伦敦回了一封信给编辑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