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3300000021

第21章 书法详解(7)

七、回腕法。其执笔用指的方法与撮管法本似,主要用拇指、食指、中指将笔杆钳住,然后高悬手臂的肘、腕,将手掌向内回转。相传清代的何绍基便采用这种执笔的方法,据说这种执笔的方法是从“猿臂善身”中悟出来的。

八、五指执笔法,又称“拨镫法”。用大拇指上端指面斜向仰起,紧贴笔管,由左内侧向右外方推出,用食指的第二关节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押住笔杆。中指由左前侧向右内侧勾入,然后无名指的指甲由内向左前格挡,同时小指紧贴无名指以辅助。用五个手指同时发挥作用将笔钳住,所以对笔的控制就更有力了。

由于所书的书体不同,应用不同,加上各书家的习惯的不同,所以各种执笔的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如宋朝的苏东坡运用了单钩法创作了《寒食诗帖》等惊世作品;清代的何绍基则运用回腕法形成了他的苍劲圆朴的风格。但同时也应看到不同的方法也存在相对的局限性。如捻管法,用它来书写小字就肯定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对于初学者说来,选择哪一种方法最有利呢?我们认为五指执笔法较各种执笔法而言,显得更科学一些。首先,五指执笔法使五个手指各司其职,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侧面合力将笔杆执住,又能前后、左右相对配合,灵活运动,如此五指齐力掌笔杆是其他执笔的方法及不上的。同时,五指执笔法又能调节执笔的高低,写大的字可以执得高一些,写小的字可以执得低一些,所以适应性也特别的强。这就是历来大都书法家极力提倡的根本原因。

毛笔运行方法

有了正确的身法和执笔的姿势,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毛笔运行方法。要使毛笔在最大的范围中灵活运行,关键在于腕、掌、指的相互配合,运笔的实质就是运腕,要做到“指实”、“掌虚”、“掌竖”、“腕平”。

指实,就是五个手指执笔要着实。相传王羲之观察儿子王献之写字时,从后面冷不防地抽夺他手中的毛笔,但没有夺下。指实,才能稳实地下笔。

掌虚,就是在指实执笔的同时,手掌心应是虚空的。潘伯鹰在《中国书法简论》中谈到掌心应像“蒙古包似穹窿”、“从外面看是实的,从里面看是虚的”。苏东坡虽然强调“执笔无定法”,但他同时也强调“但使虚而宽”。如果掌心紧缩团实,那么手指就无法灵活地活动了。

掌竖,就是要将手掌竖起来。因为只有手掌竖起来了,笔锋才能正直。也只有笔正,才能四面取势时保持笔锋的中正,避免笔锋的偏斜。

腕平,就是使手腕与桌面相平。掌竖与腕平是相辅相成的,掌竖有利于腕平,腕平也便于掌竖。毛笔运动的关键在于运腕。运腕就是腕部的左右摆动。腕部有两个隆起的骨节,两个骨节的交替与桌面相接触,笔锋便能左右灵活地运动起来。运笔实际是运腕,而不是运指。姜夔在《续书谱》中指出:“大抵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悬腕”及应用

悬腕,就是将执笔的右手悬空,使手腕能最大限度地运动。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曾谈到下笔所以能有千仞之势,“此必高手腕,而后能之”。当你还没有完全掌握悬腕的方法时,可以采取“枕腕法”和“提腕法”,达到相似的效果。

枕腕法。就是用左手枕在右手腕部的下面,使腕虚悬。明代徐渭《论执笔管法》中谈道:“近来又以左手搭桌上,右手执笔按在左手背上,则来往也通利,腕亦自觉能悬,此则今日之悬腕也。”初学者可以通过枕腕的方法逐步使腕肘全部悬起。

提腕法。就是仅仅把腕部提起,而肘部则依然按在桌面上。这样在较小的范围里,也能达到悬腕的效果。

悬腕作书,右臂的各部分肌肉都在起作用,尽管毛笔很轻,但时间练得一长,还是会感到酸痛难忍。同时,手一酸痛,笔就难以掌稳,笔画就会出现颤抖,以致所写的字显得很糟。其实,这些现象是完全正常的,也是每个习书的人都会遇到的。初学者常常有一些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就放弃了悬臂作书的训练,不能坚持下来,半途而废,这一关不能过,那么即使今后写上一辈子的字,也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真正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就一定要过好这一关。过好这一关,其实也不难,只要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出现手臂酸痛时,就不会惊慌失措,也不会望而生畏。这样坚持练习,经过两、三个月继续不断的努力,那么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中锋行笔的科学性

在实际的书写过程中,毛笔的笔锋究竟应以怎样的方式落在纸面上呢?科学的用笔方法,是用笔锋行于纸上,而且笔锋应保持在点画线条的中间。后汉蔡邕在《九势》中谈道;“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所以“中锋行笔”是我国书法技法的基本原则。中锋行笔,所写出来的笔墨线条,显得饱满厚重,富有立体感。因为中锋行笔时,笔锋中墨的渗出是左右两侧保持均匀的。同时,中锋行笔时,线条可以随着笔锋的提按,灵活地表现出粗细的变化。我国的书法艺术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而产生气象万千的风貌。

中锋行笔的科学性,还可以从与偏锋行笔的比较中看到它的正确性。偏锋行笔就是笔锋的毫毛偏于一边,笔根则屈折于另一边。偏锋行笔时,墨水的流出就不均匀,不能均匀地向两侧渗出。因为笔锋的毫端单薄,蓄墨量少,渗出的也少,而笔肚的墨蓄含得多,渗出的量也大。同时,在行笔的过程中,笔的提按,对于笔锋来说并不敏感,甚至没有变化,而对于笔根来说,稍有起伏的变化,就会马上显示出来。所以偏锋行笔所产生的线条,不仅显得单薄,而且会出现笔锋处光平,笔根处毛糙的现象,犹如凹凸不平的锯齿形,没有立体感,变得扁平枯薄。

两种不同的行笔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绝然不同,我们不妨试验一下,通过实际比较,就能很快明白这个道理。

“藏头”与“护尾”

“藏头”、“护尾”,即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部分,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行笔过程。在笔画的起、收时同样要注意中锋运行,避免偏出。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坚持起笔“藏头”,收笔“护尾”。所谓藏头,就是笔落纸上时,笔锋要藏在线条的里面。具体书写时就是要做到“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也可以是“竖画横下”,“横画竖下”。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坚持把笔锋藏起来。

护尾,就是笔画将结束时,不要使笔锋外露,收笔时也应该将笔锋护藏起来;在书写时要做到“无往不收”,“无垂不缩”。通过笔锋的收、缩,就把“尾”护起来了。

藏头和护锋,都是使笔锋不要外露,保持笔锋的中正。为的是使笔迹浑厚沉着,圆润含蓄。

为何说“藏头护尾”是笔势的体现

藏头护尾,虽然是行笔的基本原则,但是不能机械地、孤立地看待它,如果每一笔都“各自为政”地处理,即使把藏头护尾表现得很好,那么也很难取得整个字的完美书写效果。这是因为藏头护尾实际上是书写笔顺的规律的反映。

我们都知道,除了“一”字之外,所有的汉字都是由数笔乃至数十笔组成的。每一笔都有它一定的书写顺序,所有的笔画都是笔势贯连,一气呵成的。藏头护尾实际上就是按一定的笔顺书写时,笔势所留下的轨迹。我们分析一下“书”和“州”字,就能充分地了解到这一点。“书”字以横画为主,在横画接连书下的过程中,不正体现了“欲右先左”,“无往不收”的笔锋变化吗?正是笔势的贯连,才把每一横画的“头”藏了起来,每一横画的“尾”护了起来。同样,“州”字以竖画为主,在横向上下连续的行笔过程中,也体现了“欲下先上”、“无垂不缩”的笔势轨迹。

当我们理解“藏头护尾”是笔顺规律的体现之后,就可以避免“就事论事”地、孤立地对这一行笔原则进行表现,而是把它放在一个字中去加以认识。这样不仅便于理解,而且也便于掌握,更重要的还在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书法的艺术性。

“藏头护尾”因地制宜

书法艺术坚持“中锋行笔”、“藏头护尾”无疑是首要的前提,这是艺术的需要,也是书写过程中的实践的需要。但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也不能一概否认书法中的露锋现象及其作用。藏头、护尾首先是对楷书而言的,同时也包括隶书、篆书。但对于行书,特别是草书,要求其每一笔都做到藏头护尾那就不现实了。如黄山谷所书的“谷”字,左长撇犹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体现了黄山谷纵横奇崛、气势开张的书风。又如孙过庭的草书“因”、“则”等字,起笔和收笔都干净利索,简捷明快,是小草欹侧多姿、牵丝更露的体现。

不仅如此,楷书也不是每一笔都是藏锋的。如颜真卿《勤礼碑》中的“十”、“度”等字,“十”字的竖笔,“度”的两撇,便是采取了“露锋”的处理。有藏有露,就能取得凝重稳健而又神采飞扬的效果。正如古人所云的“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

善用垂妆用锋

书法艺术的笔法变化是丰富多彩的,笔锋的运动形式还包括垂直运动。垂直用锋,就是指随着笔杆的上下升降,笔锋着纸所产生的轻重变化。笔杆上提,笔锋着纸就少,笔尖留下的痕迹就细。笔杆按下,笔锋着纸就多,留下的痕迹就粗。笔的提按就产生笔画粗细的变化。如颜真卿所书的“乃”字,其每一笔都有提与按的笔法垂直变化。提笔时,笔锋收紧,笔迹趋细;按笔时,笔锋铺开,笔迹趋粗。从中还可以看到提按在行笔转折中的作用。在笔锋提起的情况下转折,就能妥善地调整笔锋,使不同方向的运行始终保持中锋。如果不经提笔,那么本来的中锋行笔,在转折时就变成偏锋。“乃”字,就是在提按的变化中显示了它的艺术性。刘熙载《艺概》谈到“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这正把笔法运行中垂直变化的重复性提示给了大家。

讲究笔势

笔势,就是指笔画的体态形势。每一笔点画都是各自顺从着特殊的姿势书写的。

平时我们常说横平竖直是书法笔法的基本功,但事实上书法并不就是横平竖直。因为除了小篆、隶书之外,楷书、行书、草书都并非是横平竖直。点画中的不同斜度曲势,以及笔与笔之间的呼应等,形成了不同的笔画和笔势。就点而言,宋陈思在《书苑菁华·永字八法》中曾论述到:“问:‘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止言点,则不明顾右,无存锋向背坠墨之势。若左顾右侧,则横敌无力。故侧不险则失于钝,钝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可见,将“点”改称为“侧”,就是对笔势的强调。元代的李溥光编著《永字八法三十二势》中将点称之为:“怪石”、“悬珠”、“垂珠”、“龙爪”、“瓜子”等,也是强调点的形势。又如楷书中的横画,一般的取势都是左低右高,将横画称为“勒”,喻之为马的缰绳,正是以此塑造横画的形势,从中可以体会到强抑力制的力度。

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对笔势曾有精辟的见解,他论道:“笔势是在笔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它同时代和人的性情,而有古今、肥瘦、长短、曲直、方圆、平侧、巧拙、和峻等各式各样的不同,不像笔法那样一致而不可变易。因此必须把‘法’和‘势’二者区分开来理会。”

同类推荐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处于材料迷城的考生最清晰、最准确、最全面的学习、复习、考试指南,而且还反映了最新的艺术考试动向和发展态势。博采同类书之长而又独辟蹊径,其预见性、权威性、针对性均优于市面同类辅导书。
  • 艺文论苑(第一辑)

    艺文论苑(第一辑)

    本书是一部涉及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绘画、书法、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论文集。
热门推荐
  • 冰山校草太难惹

    冰山校草太难惹

    某一天,喝醉了的柳涵嫣偷溜进了温宇墨他的房间。当温宇墨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就看见了自己房间里,那一只偷偷喝酒的小猫。醉了的小猫,当着温宇墨的面跳起了“脱衣舞”,只不过被脱衣服的那个人,不是喝醉了的柳涵嫣,而是他温宇墨罢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度为后,嫡女有毒

    二度为后,嫡女有毒

    害我家人,毁我家族;今生无能,来世血债血偿!生意场上的女富商,看轻天下须眉;深宫之中霸道皇后,两代君王玩弄鼓掌之中!复仇,心机,虚情假意!纯爱,真挚,全心全意!铸铁山庄墨家大小姐墨无垢,两代君王中宫之后!改朝换代,只在她一念之间!【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在办公室里,如果你想要更快地晋升,想要平步青云,就必须学会从现在开始积累和拓展你的人脉。因为,在职场中人脉就是你的命脉,谁掌握的人脉越多谁在职场中的优势将越大。
  • 雎鸠声声

    雎鸠声声

    他为了她,顶住各方压力,让东宫主位虚悬多年。正当他们即将成就花好月圆的时候,她却因绝世美貌,成为天下共主——天子的猎艳目标。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各方角逐势力粉末登场。上辈子的是是非非,牵扯着后辈的恩恩怨怨,盘根错绕。为爱矢志不渝是誓言,更是信念!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古剑奇谭之仙剑奇侠传

    古剑奇谭之仙剑奇侠传

    蓬莱大战,屠苏逝去,晴雪踏遍万里山川,找了三年终没找到苏苏。晴雪的记忆被人修改,记忆修改后晴雪成为了天雪城的大师姐白荷雪,在这时屠苏欲火重生,成为了吉淋城的大师兄,屠苏晴雪方兰生等人一起执行任务,在路途中遇到天界战神飞蓬,晴雪想起了千年前的记忆和千年前自己的身份------上古神女夕瑶,还有自己千年的恋人----上古战神飞蓬。在这时屠苏想起了一切,飞蓬与晴雪屠苏等人一起上路,寻找上古神剑,在路上遇见了魔族人,与魔族展开了较量,就在这时六界外的邪剑仙出现了,道、仙、魔合作起来一起对付邪剑仙,这一路上晴雪、屠苏、景天,方兰生、孙月言、襄铃,芙渠、陵越等人的爱恋是怎样的?
  • 婚令如山,雷少别心急

    婚令如山,雷少别心急

    丈夫出轨,小三嚣张狠毒,柔弱的她该何去何从。“雷先生,不要这样……”“不要这样,那要哪样……”拒绝反抗,逃走,却都无果,最后却发现,他对她的百般宠爱,别有目的。“雷狮你个混蛋!快出去!”浴室里,她把毛巾丢出去。“小洛,我希望我们好好交流一下……”
  • 秦陵地宫

    秦陵地宫

    几个人以盗墓的方式进入秦始皇陵,你可能说我是痴人说梦,如果我告诉你,利用着最超前最尖端的科技支持和掌握了秦陵的秘密的话,就能有震惊世界和考古界的结果,你还不相信吗,下面就向你全面地展现一个世界上最大、最神秘的地下宫殿。
  • 倾世太子妃

    倾世太子妃

    哎呀!我不就是上课睡个觉嘛,有必要让我一睡就睡成一个五岁的小屁孩?哎呀呀~~不是吧?我还是一个仙仙看到就躲的恶魔小仙?妈呀,不是吧?战神星君是我的师傅!!!呜呜???什么叫去凡间历练,你分明就是嫌弃我了???还亲自把人家交给那个凡间人人畏惧,生性冰冷,杀人如麻的太子收养。
  • 嗜宠兽妃:狼性王爷太凶猛

    嗜宠兽妃:狼性王爷太凶猛

    苏云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前脚刚穿越,后脚就被塞进了和亲的大红花轿。传说中的沙场战神?传说中的冷面王爷?传说中全天下女人都为之疯狂的俊美男人?听上去还不错……然而见了真人,苏云祺只有一个想法:逃!只是——王爷欺身紧压住某人的小身板:“吃了本王的豆腐,想往哪里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