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2400000025

第25章 一种属于土地的归去来——莫言的生平(18)

1979年7月,莫言回家结婚,刚呆了一个星期左右,婚假尚未结束,就被部队的电报召回。莫言隐隐觉得是好事,原来是调到保定郊区狼牙山脚下的训练大队。这次工作调动和自己那次考大学未果颇有渊源,解放军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在江苏和四川招了一批高中毕业生,是一批落榜生,这批考生分数不够,但数理化好,就是文科不好,学院教室不够,就下放到各个局的训练大队代培,教员们有的是各个局选拔的,有的是工程学院派下来的。莫言成为这些新兵的班长,过去,他刚到部队觉得自己是个文人,就没好好练队列,在新的环境里,也知道这次是为了提干而来的,就想好好表现。谁知,受苦的是那些新兵们,用莫言的话说,是咬牙切齿地训练这些学员,甚至把学员训哭了。

不料,1979年底,总政治部下了文件规定,战士年龄超过24岁不能提干,而他正好过了24岁。这种规定促使莫言的身份证上出现了另外一个出生日期,1956年3月25日。莫言在1980年左右为了怕超龄而无法提干,所以回家乡改了年龄,还规定军官不能从战士里直接提干,要经过院校或者训练大队培训,眼看提干无望,莫言苦寻机会,仅仅十五天的新兵训练过后,江干事就为莫言想办法,说缺一个政治教员。莫言知道这是机会,一咬牙答应了,课程也并不容易,分别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莫言找到“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了政治经济的读本,死背硬记。”

诚然,政治课在那个年代是无法敷衍的,一是一,二是二。基本上只能照本宣科,但莫言凭借其强大的记忆力把这些知识背得滚瓜烂熟,脱了稿,滔滔不绝,自然被认为水平高。

如今想来,政治课程披着哲学的外衣,变得虚幻、晦涩难懂,一不小心,就让学员们听得云山雾海,水平就高上去了。莫言的努力还是得到了肯定,上课的反应还不错,这可都是他做事一丝不苟换来的,每周两节课,加上提前三个月告知,按说很好准备。不过那时候,莫言还兼职保密员,负责分发信件、烧开水,很忙,在河边的白杨林里,莫言把自己上课的稿子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1982年,莫言当兵到了第7个年头,每个月的津贴涨到了26元,当时干部不过52元,他着实陷入了提干的绝望。莫言开始写小说早在1978年,在保定是第二次写。写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提干,争取好的前途,部队有优厚的激励制度,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可以记三等功,在《解放军报》或《解放军文艺》上发表文章,很可能就此脱颖而出。在这种制度下,有不少战士通过写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文坛上,也有不少军旅作家的身影。

3

1978年,莫言在吃饱了穿暖了之后开始为了他的“提干”奋斗,在黄县站岗的时候,写了小说《妈妈的故事》,故事大意: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地主被斗争而死。这小说寄去了《解放军文艺》,被退了稿。还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的是与“四人帮”斗争的故事,《解放军文艺》写了一封很认真的退稿信,字体很潇洒,大意是,版面有限,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寄给出版社或者是剧院。莫言拿这封信给辅导员看,辅导员看后说,行啊,小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都不敢发了。莫言说,他至今也不知道这是夸奖他还是讽刺他。

后来,因为当政治教员忙于背书,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莫言暂时放下了作家梦,直到上课的书背熟了,梦又开始做起来。一开始大都选择地市级刊物投稿,而不是大报大刊,即便这样,也常常遭到退稿。比如给保定的刊物《莲池》投,《莲池》有个老编辑毛兆晁,给莫言去了一封信,信里说希望莫言来编辑部谈谈。

莫言按照地址来到了保定市《莲池》的编辑部,他紧张极了,双手不停地流汗,在神圣的文学编辑部面前,他进了门就转着圈敬礼,一个中年编辑看了信,让莫言等一下,“老毛家远,还没到。”编辑们都在埋头看稿,人人面前都有一大摞稿子,莫言才知道原来爱好文学的人如此之多,没多久,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哈着腰”进来了。那中年编辑说,“老毛,你的作者。”毛老师那时候形象可不佳,叶开介绍说,一身“油渍麻花”的中山装,身上是一股“浓浓的烟臭”,他把莫言的稿子拿出来,说稿子基础不错,希望再改一改。莫言走后,又重新写了一个,再次送到毛老师的手上,毛老师说,还不如第一个呢,这次让莫言很沮丧,后来他把两篇小说合一了,又亲自送到了编辑部,这次毛老师给莫言一封信,说刊物决定要用,这小说就是《春夜雨霏霏》。

1981年《莲池》的第五期终于发表了《春夜雨霏霏》,在家书里,莫言自己也感到纳闷儿,这小说确实没什么特别——

暑假里,我写了一篇小说,已在保定《莲池》发了首篇,这是瞎猫碰了死耗子。这篇东西费力最少,一上午写成,竟成功了,有好多“呕心沥血”之作竟篇篇流产,不知是何道理。

那段时间正好家乡大旱,而妻子呢?又临盆在即,莫言半是担忧,半是喜悦,还夹杂着一些惶恐,因为自己要做父亲了,这有些不敢想象,并且马上就三十岁了,再不努力就真的完了。那时候莫言会写信和哥哥讨论文学创作的事情,哥哥说莫言的几篇文章有些孙犁的味道,还问莫言保定离白洋淀远不远,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1982年第二期发表了《丑兵》,《丑兵》后面附着一篇编辑手记,介绍说,作者是个小战士,感情真、文笔细、大有希望。这对于莫言来说是很大的鼓励,随后,1982年第五期又发表了《为了孩子》,《莲池》的老编辑毛兆晁还去部队看他,说早知道莫言部队这么远,就不要他送稿子了,毛老师因为牙齿不好和胃病吃饭很少,饭后还和莫言在山间散步。战友提到山上多奇石,而毛老师恰巧喜欢石头和花草。莫言上山采了两块石头,背着去了毛老师家,毛家住南郊,不通车,他背着两块沉沉的石头走了几十里,直到送上了六楼毛家。那时候,毛老师还带着莫言去白洋淀体验生活,这件事在部队里的影响很大。

莫言发表两篇小说,就有144元稿费,据叶开先生的推算,当时的干部的月工资是52元,2006年,科级干部的工资是2000元左右,由此推算,文学价值从稿费上看贬值了5倍,从肉价上看贬值了75倍,可见,当时有144元巨款,买一块上海牌全钢手表的梦想是绝对可以实现的。关于第一笔72元的稿费,莫言说:

我花了五元八角买了一瓶刘伶醉,一帮战士一起喝掉了,余下的,添上一点积蓄,就买了一块手表,是西安产的蝴蝶牌手表。

因为发表文章加上一直表现不错,部队的肖副主任、宣传科王科长决定“去听听这个小管的课。你们不要告诉他,我们悄悄地来”。其实,莫言还是提前知道了消息的。课上,莫言讲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声音大到隔壁班都上不下课去,这节课毕竟是成功了,爱才的肖副主任,和众人一合计,跟莫言的领导说,“管谟业这个战士是难得的人才,不提干太可惜了,一定要提”。总参领导回答说:“既然如此,你们回去打个报告,我们就同意。”

几番周折,1982年,27岁的莫言经历了整整七年的部队时光终于提干成功,他被破格提拔为正排职教员,被调到北京延庆某部队机关工作。提干成功的莫言在部队呆了21年才从正师级位置上退下来,1997年,莫言脱下军装,转业到《检察日报》社工作。临走时,他说,“部队永远是我的家!”然而,他却也没写几部和部队相关的小说,因为那些军旅小说总是味道不对,他还是属于高密东北乡。

4

如果去看莫言各个时期的对话录或者演讲录,你会发现莫言越来越成熟或者有担待。诺奖之后,莫言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为年轻时候在部队的一次轻狂感到内疚。

一天晚上,在办公室的莫言看到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那位长官估计是找莫言对桌的人,看了一眼美人,随即自语:“噢,没有人。”莫言反倒不依不饶起来,说“难道我不是人吗?”声音很大,不留余地,那位老长官面红耳赤,尴尬而退。莫言年轻气盛,上级被自己抢白自然得意不已。如今,莫言为这种“英勇”解释道:“做歌德,还是贝多芬。”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命题,故事的核心内容就是歌德在与贝多芬并肩行走的时候,来了国王和大批贵族,这时候应该脱毛行礼呢,还是昂首挺胸,挺身走过?贝多芬选择昂首挺胸歌德选择行礼。年轻人多半喜欢贝多芬的狂放不羁,理由是:

“贝多芬只有一个,国王有许多个”。

即便古今中外,也有不少人喜欢竹林七贤。那七个人各有各得个性,最为出名的自然也是最为狂放的嵇康和阮籍。

可是莫言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佩服歌德,他说歌德身上有种气度。其实,年轻轻狂很容易哗众取宠,可是脱帽行礼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自我修养。莫言说,或者国王的仪仗不仅仅代表权势,而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

“英国王子结婚,戴安娜葬礼,万人空巷,那么多人看,你能说路边的观众全都是卑劣、没有骨气吗?你往女皇的马车上扔两个臭鸡蛋,就能代表勇敢、有骨气吗?所以当挑战、蔑视、辱骂权贵没有风险而且会赢得喝彩的时候,这样做其实是说明不了什么的。……我一直反感那些不把自己当作普通百姓的人,我看到那些模仿贝多芬的行为,就感到可笑。”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莫言的性格修养以及他对于做一个普通人的坚持,是用了心的。

莫言说:

“全世界的军队大概只有中国军队里有唱歌的、跳舞的、画画的、说相声的、演小品的,还有话剧团、杂技团、京剧团。”

以至于自己在部队的时候想当官想得发疯,于是向领导建议能不能成立一个解放军马戏团,而他任团长,可见莫言对于动物的喜爱到了骨子里。除了对于动物的喜爱,还想象自己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团长,后面跟着一群骑小马的女演员,漂亮不说,还要个个会拿大顶。领导说他胡闹,他问为什么那么多团都有,就是没有马戏团,领导说这是政治。这跟全世界的军队只有中国有作家一样,还是政治。

(三) 上学梦

人有很多梦想,哥哥管谟贤始终没有完成当兵梦,他则是一直要上大学。这个大学梦在他当兵之后,就已经生根发芽。莫言的上学梦其实开始的很早,早在1966年辍学在家的时候,他就梦想着上学,特别是自己家离学校那样近,穿过槐树的枝桠就可以看到学校里一景一物。

乡村里的上学梦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之后,就被剥夺了上学的资格。

1

1998年,莫言写了一篇散文叫做《我的中学时代》,文章称,在他五年级的时候,家庭出身好的老师,在“文革”初起,就闻风而动,一夜之间,成立了红卫兵组织。第一天,红布上了袖标,第三天,黄漆上了红旗,后来,家庭出身不是“地富反坏右”的学生每人上交8毛钱,得一个袖标。戴上袖标的同学们个个都精神得很,光荣得上了天。莫言说:

“如果街上没有行人只有一条狗,我就把红袖标炫耀给狗看,狗见了红色,兴奋得不得了,追着我的屁股咬”。

这当红卫兵的新鲜劲儿十几天就过去了,因为村子里的贫下中农通通成了红卫兵,只不过“八毛钱”的事情还没结束,因为姐姐带着的红袖标无论是样式还是做工都比莫言他们的高级多了,而且还便宜。家长们就去学校找,说着红绸子绣黄丝怎么比土红布写黄漆还便宜呢?老师们睁着眼说瞎话,我们的红袖标是从北京的红卫兵总部批发过来的,你们这些都不正规,是杂牌军。家长们还能说什么呢?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红卫兵头头的老师在火炉上天天炒花生吃,就是从学生那里克扣来的。

“花生”成了莫言辍学的导火索,本来,莫言他们是在关押校长的屋外监视校长的,但校长和他老婆一声不吭,一众小崽子们在寒冬腊月冻得半死不活,熬受不住就去报告了,结果发现红卫兵头头老师正拿着一把花生往代课老师郑红英的裤腰里塞,还伴着两个人的笑声。同学们绝望了,自己的革命热情迅速冷却。第二天,他们就把看到的事情给村里人说,张立新还在大队部的白粉墙上用粉笔画了一幅讽刺画,画面相当流氓,众人围观,用莫言的话说,这下子“算是把老师得罪到骨髓里去了”,一年后,村里成立了农业联合中学,学生们除了“地富反坏右”,都成了联中的中学生,可是却没有莫言。

因为郑红英当上了管理学校的贫农代表,张立新虽然是重大“责任人”,但人家是“烈属”,郑红英不敢动他,莫言家是“富裕中农”,就被郑老师小嘴一歪剥夺了上学资格。莫言的姐姐因为和郑老师关系不错,就去替莫言求情,结果郑老师说了:

“上边有指示,从今之后,地富反坏右的孩子一律不准读书,中农的孩子最多只许读到小学,要不无产阶级的江山就会改变颜色。”

至此,莫言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小社员。

同类推荐
  • 陆游传

    陆游传

    本书记述了陆游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雷锋

    雷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 大唐灵州镇将

    大唐灵州镇将

    本书是有关唐代镇守边关灵州的大将的传记正文分60章记述了较有影响的60位大将。
热门推荐
  • 复仇时遇见爱情

    复仇时遇见爱情

    三个女孩因为复仇走上了白黑道,并成为世尊,在复仇的过程中,她们遇到了爱情,杀手是不能拥有爱情,她们会怎么做呢?圣灵是三大王子会选择放弃她们吗?
  • 普济方·针灸

    普济方·针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晗潮来袭我老婆是坏坏

    晗潮来袭我老婆是坏坏

    ‘大睡神’穿越,是意外?还是命中注定。努力的修炼武功,做生意,当一个小富婆。结果意外成为解救苍生,寻找和平镜的命定人。传说得到苍生卷,集结金木水火土五位修行者,便能找到阻止人魔大战,化解三界危难的和平镜。现代精通语言的腹黑女,楚菁晗一朝穿越,身边有紫狐神兽陪伴,风狮兽的狮王为坐骑。还有四个美男把她宠到无法无天。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当她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一步步踏上寻找和平镜的道路,真相一一被揭开。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寻回自己以前的爱人。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我的爸爸是朴灿烈

    我的爸爸是朴灿烈

    《我的爸爸是朴灿烈》讲了女主角朴倾君完全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爱上了自己心目中的亲生父亲。那是一种多大的勇气。它打破了世俗的禁锢,跃出了所谓的道德的范畴,只为了爱。
  • 极致宠爱:总裁的情人

    极致宠爱:总裁的情人

    她的婚礼上,他用枪抵着新郎的头,冷笑道:“你若敢嫁给他,我便要了他的命。”她看着他,眼里全是恨,语气却带着无限哀求,“你到底想怎样?”“做我的女人,跟我回去!”他几乎是命令口吻对她说。“决不,我宁愿死!”当她发现自己冰冷的心,被他渐渐的融化,才知道他的禁锢掠夺,不过是想让她生下孩子,送给他那即将过门的妻子。当她执意要离开的那一刻,他冰冷的世界全部幻灭,悔恨,无尽的懊悔,他愿意穷其一生只换她一人。五年后,当她再次出现,站在他的面前。他便疯了一般的宠她、爱她。而她热情,任性,不要名分,她只做他的情人。却不知她真正要的,是他的命!
  • 龙血武帝

    龙血武帝

    黄泉肆虐,大地沉沦,人族即将碎灭。少年洪战身负龙血,得龙晶,斩九幽,灭黄泉,执掌龙族,终成一代天帝。
  • 猫星人,陪我去战斗!

    猫星人,陪我去战斗!

    什么!我的老师是黑猫?!卡哇伊的黑猫家庭教师和期待值零的全年级差生,组成超另类的课后辅导!!!为了站上那从小梦寐以求的闪亮舞台,成绩总是全年级吊车尾的明初晓,拼尽全力学习着她看不懂的蝌蚪文(五线谱)。没想到那只吃她的、住她的、威胁自己帮他找回人类身体的猫星人,除了课业优秀,居然还会作词作曲!?勇敢少女遇见神秘黑猫开启神奇校园冒险之旅。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 王牌替身的君宠

    王牌替身的君宠

    曾经那么爱着的两个人,只是女人爱说违心话,怀孕后,她兴奋地想去和他和好,不再继续这个谎言。却不曾想,一个和自己神似的女人出现,带着一个神似他的小男孩。他冷言“你的替身期结束了。”她笑靥“给我五千万佣金就可以了。”转身她潇洒地离开,一切不过是个玩笑。不想在二年后。他只身一人闯狼窝,见她被拥在怀,冷眼“这个女人,不是谁都可以碰。”她的命运似乎从一阵风开始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替身的开始,体验自己的爱情。那些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