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3200000035

第35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19)

毕竟,人命比书更值钱。

其实,许广平对鲁迅的话记得很牢,只是何时听鲁迅的话何时不听,她有自己的想法。

1947年,朱安自知离大去之期不远了,就给上海的许广平写了封“遗书”,交代了自己的后事。朱安虽在北京生活了多年,但仍记着绍兴风俗,对入殓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都有详细交代。可许广平收到信后,却在给北平的委托人的信中表示:“丧事从简从俭,以符鲁‘埋掉拉到之旨’。但因病人沉重,恐难理解‘鲁迅精神’,此节不必先向其征求意见。”

我们知道,鲁迅所说的“埋掉拉到”是针对他自己而非要求别人。事实上,当鲁迅去世后,在处理鲁迅后事时,许广平并未遵循“埋掉拉到”之“鲁迅精神””,甚至根本没提鲁迅的话,而现在,朱安只不过要求像一个普通的绍兴人那样有尊严地死,许广平却强行按鲁迅的教导安排朱安的后事。朱安活着一直生活在鲁迅的阴影中,死了也得“按鲁迅精神”去死。这倒验证了朱安那句老话:生是鲁迅的人,死是鲁迅的鬼。

大人物鲁迅要求死后“埋掉拉到”,许广平及其众人却全然不顾,而是让他享尽哀荣,死得风光。因为他们要以此向大人物表达敬仰、爱戴、膜拜;小人物朱安,只想如故乡人那样死去,许广平及其众人却强行将其抜高到鲁迅的高度:“埋掉拉到”,其实,是大家不想为一个小人物浪费时间而已。

世态炎凉这杯苦酒,朱安生前已经饱尝,而死后,又被强灌一口。

丁玲:“和风送来紫丁香之气味”

对丁玲来说,爱情如同窗口,从中可以目睹她多姿多彩多磨难的人生,也如同掌纹,从中可破译她艰辛曲折的命运之路。丁玲的爱情之旅,铺满荆棘和鲜花。如同基因孕育了生命一样,丁玲的爱情孕育了她的人生之路。

年少轻狂:初恋时不懂爱情

好友王剑虹去世后,丁玲为化解内心的悲痛离开伤心地上海,奔赴北京想开始新的生活。在这里,她遇见了同在北京漂流的胡也频(当时还叫胡崇轩)。后者对丁玲一见钟情,首次见面,居然高兴得喝醉了。

在后来的《爱神降临》一诗中,胡也频倾诉了他初见丁玲时的那种颤栗和喜悦:

爱神的降临

鸟语清脆,阳光明媚,

蔷薇花开遍幽谷,

和风送来紫丁香之气味:

我无须如是浓郁的春之感觉。

亦不必洁白之裙裾,

与黄金色之头发,

飘忽于波纹漾漾的湖边,

散漫美之诱惑。

看见Michelagnolo之“虔诚”

爱神便降临了,

且在我心之深处,

开始其抚摩。为纪念这幸福,

我缄默而赞颂,

更把那笔尖儿,细描这感动。

沈从文当时也在北京,是丁玲胡也频的共同朋友,作为旁观者,他对胡也频的恋爱充满疑虑和担忧:

“他那么喜欢提到这个女人,关于这女人有些使他发呆变呆的地方,一点也不能隐讳,我便在心中有个问题。我心想:‘这是不是名为恋爱?这女人会嫁这个海军学生吗?这女人完全不像书上提到的那些爱人样子,海军学生也得爱她吗?’”

当时的丁玲沉浸在好友去世后的悲伤中,只想“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哪里有谈情说爱的心思。一位名叫美子的作者曾这样描绘丁玲当时在北京的状况:

“丁玲在那时,伤感气氛是很重的,对于人生观方面,她所感到的,只是‘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而已。她那时在北京的生活,是没有一定的规律的,高兴就到街上去跑跑,不高兴就躺在床上做梦安慰自己。”

不久,丁玲获悉家乡的弟弟死了。她为弟弟的早逝而悲哀,又担心家中的老母无法承受痛失爱子的悲痛,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胡也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对朋友说:“她弟弟死了,她这么想着她弟弟,迟早要会发疯的!”朋友就怂恿说:“要个弟弟很容易的,她弟弟死了,你现在不可以做她弟弟吗?”朋友的一句玩笑话却让胡也频面红耳赤,因为他隐秘的心思被朋友一不小心说破了——那天一早他就给丁玲送了一支黄玫瑰,上面系着的纸条写着:“你的新弟弟所献”。

因为担心故乡的母亲,丁玲决定回乡探母。当时她和胡也频只不过见了几次面,对胡也频的印象潦草而模糊。让她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年轻人居然从北京赶到丁玲远在湖南的老家,未带行李,身无分文。

关于胡也频这次鲁莽而感人寻爱之举,丁玲在回忆中有这样的描述:

“1925年暑假,我住在常德我母亲学校的时候,有一天,听见大门咣咣的响,我与母亲同去开门。我们都不得不诧异地注视着站在门外的那个穿着月白长衫的少年。我母亲诧异这是从哪里来的访问者;我也诧异这个我在北京刚刚只见过两三次面的,萍水相逢、印象不深的人,为什么远道来访。但使我们更诧异的是这个少年竟然孑然一身,除一套换洗裤褂外便什么也没有,而且连他坐来的人力车钱也是我们代付的。”

胡也频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一意孤行的决绝,给丁玲带来的震撼力不言而喻。不过,两人在诸多方面差异太大,丁玲虽然钦佩他的勇气,同情他的遭遇,但却很难爱上他,对两人当时的关系,丁玲后来有如下剖析:

“由于我的出身、教育、生活经历,看得出我们的思想、性格、感情都不一样,但他的勇猛、热烈、执拗、乐观和穷困都惊异了我,虽说我还觉得他有些简单,有些蒙昧,有些稚嫩,但却是少有的‘人’,有着最完美的品质的人。他还是一块毫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烧料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什么地方去了,因此我们一下就有了很深的友谊。”

本来,两人说好回北京后分手,只做朋友不做恋人,但回京后,“因遭到友人的误解和异议”,丁玲一生气,索性和胡也频同居了。但那仍不能称之为爱情,不过是两个负气的孩子以此对抗世俗的风言风语。丁玲后来回忆这段生活,认为那不过是爱情游戏:

“不过我们开始,那时我们真太小,我们像一切小孩般好像用爱情做游戏,我们造作出一些苦恼,我们非常高兴的就玩在一起了。我们什么也不怕,也不想,我们日里牵着手一块玩,夜里抱着一块睡,我们常常在笑里,我们另外有一个天地。我们不想到一切俗事,我们真像是神话中的孩子们过了一阵。”

一年后,两人终于慢慢相爱了。然而就在这时,冯雪峰闯入了丁玲的生活。

和胡也频相比,冯雪峰深邃、成熟、睿智、儒雅。一见之下,丁玲即刻明白,这才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如意郎君。本来,冯雪峰是来教丁玲日语的,但只教了一会儿,一个无法再教,一个无心去学,两人之间电光火石般产生爱情。在《不算情书》中,丁玲说,“我自己知道,从我的心上,在过去的历史中,我真真的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一些狂炽的(注意:并不是那末机械的可怕的说法)欲念。”

爱情之火焚烧了理智的栅栏,尽管当时的丁玲和胡也频已同居大半年,并已艰难地爱上对方,她还是决定随冯雪峰南下。

多年后,丁玲同《西行漫记·续记》的作者尼姆·韦尔斯说过这次感情波折:

“……一天,有一个朋友的朋友来到我们家里,他也是诗人。他生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穷。他是一个乡下人的典型,但在我们许多朋友之中,我认为这个人特别有文学天才,我们谈了许多话。在我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这人本来打算到上海去的,但他现在决定留在北京。我不同意这个,而要他离开,于是,他离开了。两个星期后我追了去——胡也频也追了来。我们一同在上海只过了两天时间,我们三个决定一同到杭州那美丽的西湖去,这在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虽然我是深深地爱着另外那个人,但我和胡也频同居了许多时候,我们彼此有一种坚固的感情的联系。如果我离开他,他会自杀的。我决定我不能和我可爱的人在一起,对他说:虽然我们不能共同生活,我们的心是分不开的;又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我所爱的,无论他会离开得多么远,这个事实可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我们的爱只得是‘柏拉图式’的了。这决定使他非常悲哀,所以我终于不得不拒绝和他见面,把关系完全切断。我仍然和以前一样爱他,但把这个连对她都保守了秘密,退回了他全部的信。关于这个人,我不再多说了,虽然这故事现在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丁玲这番事后追忆显然有些删繁就简,事实是,当时的丁玲已在杭州和冯雪峰同居,胡也频不愿意放弃这段情,也赶往杭州。不过,他只在杭州呆了六天就垂头丧气回到上海了。

胡也频这首《无消息的梦》道出他凄楚哀伤的的心境:

无消息的梦

吹灭了灯儿,

希望墨样之夜色,

从窗外荡来,

给我梦之消息。

“我爱…………”

唉,我回忆了:

在秋阳里,以我含泪的眼波,

呆望你临风飘去之短发。

是这往时之憧憬,

我疑是梦已来临,

急张开无力的臂膀,

黑暗与空虚,遂填满了怀抱。

“将我吻过之蔷薇,

佩你洁白之胸上!”

啊,我想慕这美梦,

但一夜是凄风苦雨,落叶萧瑟!一

沈从文在《记丁玲》中也记录了胡也频当时的颓丧和绝望:

“他们过杭州约六天,某一晚上,这海军学生又形色匆匆的跑到我的住处来了,我问他为什么又单独跑回上海,他却坐在我的床边,凄惨的微笑,告给我他已准备不再转回杭州。”

不过,在沈从文的劝慰下,胡也频又回杭州找丁玲去了。丁玲随后结束和冯雪峰的关系与胡也频一道返回上海。

丁玲说她之所以重回胡也频身边是因为她担心胡自杀,这种说法不太可信。

我认为,丁玲权衡再三最终选择胡也频放弃冯雪峰,是道德上和政治上双重压力促使她只能这样做。丁玲虽思想进步行为奔放,但她毕竟是中国女性,一旦离开丈夫和情人私奔,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会让她难以承受;另外,胡也频的革命激情在当时比冯雪峰更为高涨,他的革命经历似乎比冯雪峰也略早些,所以选择冯雪峰,让丁玲也会面临着政治上的压力。丁玲这样的左翼青年,是宁可牺牲自己的爱情也不会有损革命形象。她最终放弃冯雪峰是迫不得已的。她的这一行为也与她进步青年的身份相符。

由于胡也频的牺牲,丁玲和胡也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丁玲来说,胡也频堪称其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丁玲是与胡也频相识后才开始了她的文学之旅和革命之路的。

丁玲去北京原本是想上学的。但和胡也频同居后,两人的闲暇时间多了一些,虽也曾去北大听了几次课,但丁玲更多的时间却是呆在公寓里读书。无疑,这段埋头读书经历提高了她的文学素养。沈从文的一番话证明了这一点:

“两人便过北大去听了些随意课。虽所上的课不到三五次,但另外在公寓中,却实在读了不少书籍。丁玲女士自己既生成一个充满生活幻想的头脑,实际生活又那么窄,因此每一本书每一个作品,尤其是那些翻译作品,莫不成为这个女作家精神方面的营养物。书读多了一些,感情宽了一些,对于人事与文学见解也更深沉了些。”

丁玲和胡也频认识那段时间,胡也颇生活无着,只能拼命写作,到处投稿,而丁玲是他的第一读者。由于读得多读得细,丁玲的文学评判能力提高很快。而倘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良好的判断力至关重要。沈从文《记丁玲》述及这一点:

“我所知道的,则是那海军学生的小说,在发表以前,常常需要那个女作家的修正。在文字方面还并没有显出这个作家的天才时,在批判上却先证明了她某种惊人的长处,业已超过了两个男子。什么作品很好,好处在某一点上,好中小小疏忽处又在某章某段,由她口中说出皆似乎比我们说的中肯。我们既然正在写作,对于一切作品皆极容易堕入偏见里去,对于本国的作品,容易从人的生熟爱憎上决定好恶,对于国外作品的标准,也容易以作风与译者的爱憎决定好恶。故难得其平,也实为事所当然。丁玲女士则因为同人相熟较少,自己又不写作,并且女人通性每一篇文章总那么细心的看了又看,所看的书又那么纯,因此对于好坏批评,比起两个男子来实在公正一些。不拘什么成篇成本的小说,给她看过以后,请她说出点意见时,这意见必非常正确,决不含糊。这也就正是一个作家当他执笔以前所必需的一分长处,需要这分长处,能明白一个作品成立的原因,能明白文字的轻重,且能明白其他事情,就为了从别人作品方面知识的宽博,等到自己下笔时也稳重多了。”

就连丁玲自己也承认,胡也频对文学的热情感染了她,和胡也频相处的日子里,她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当她的第一本书出版后,她微笑地对朋友说:“这全是频的成就,没有海军学生也就没有这本书。”

胡也频去世之前,丁玲还是个多情柔弱,不脱罗曼蒂克的女子,突然而至的灾难,让她一夜之间变得坚强起来。好友沈从文明显察觉出她的变化:

“几个极熟的朋友,就可以看出她这种不将悲痛显出,不要人同情的怜悯的精神,原近于一种矜持。她其实仍然是一个多情善怀的女子,而且也不把这样一个女子在这份不幸生活中所应有的哀恸抹去。但她却要强,且能自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结实硬朗的女人。因为她知道必须用理性来控制,此后生活方不至于徒然糟蹋自己,她便始终节制自己,在最伤心的日子里,照料孩子,用孩子种种麻烦来折磨自己精力与感情,从不向人示弱。当时她既不作儿女妇人的哭泣,便是此后在作品上,也从不不做出那种自作多情儿女妇人的陈诉。”

同类推荐
  • 伪自由书: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伪自由书: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凡间琐事,无不包含其中:民之生存不可缺少的“面包和盐”;你我终生寻找的“吻颈之交”;世人永不厌倦的话题“男人眼中的女人”……一如将油盐酱醋,苦辣酸甜搅在一起,五味杂陈,细品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胥惠民教授《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与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沈治钧《红楼七宗案》同为近年批评周汝昌红学谬误的三部最重要著作。本书立足文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周汝昌以上主要错误观点做了详尽有力的分析批评。周汝昌晚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号称是最近真的校订本,本书却通过大量例证,具体分析周汝昌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其实是离曹雪芹原本距离最大最坏的一个本子。本书还对周汝昌的方法论和主观唯心论做了深入的分析批评。
  • 化蝶

    化蝶

    邵焕芬,天津海韵诗社会员,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作协会员,曾作为新生代作者被推荐给《天津日报》,擅长诗歌和散文。曾先后有诗歌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也曾有散文发表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诗歌散见于《中国文学》《蓟运河》《诗文杂志》《直沽文化》等刊物。
热门推荐
  • Alonzo Fitz and Other Stories

    Alonzo Fitz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以惹尘

    何以惹尘

    如果自己的爱人消失了,费尽千辛万苦才寻回爱人,如果发现自己一直爱的人已经不是原来那一个,该如何?如果自己忘记了爱人,错将他人当作自己的挚爱,又该如何?他说:“你回来了”她说:“如果没发生那件事,你可会爱上我?”她说:“我想你,想的天都塌了”他说:“成了魔又如何?宠过了你爱过了你......遇之则惜之,别之则忘之,再见能若初见,则是一生之幸,人生最好不过事事随心,幸福安康。人这辈子,爱恨不过一个情字罢了!
  • 清末乞丐做皇帝

    清末乞丐做皇帝

    韩浩穿越到清末小乞丐身上,身怀宝鉴系统,在这动荡的年代,毫无根基的他该如何崛起!意外得到和珅宝藏线索,从而牵扯出一个又一个历史名人的藏宝地,寻宝,探险,风水寻穴,机关,破谜,应有尽有…小乞丐争霸之路,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丐群:205455172
  • 妍祁

    妍祁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初见,巧笑嫣然。初见,清俊睡眼。五年情意,纵然一朝散去,只留执念。假若三年后我重新出现在你眼前,你还依旧对我微笑吗。
  • 追你千年之后

    追你千年之后

    独孤圣天,拥有一份天荒地老的爱情,在古代是一位将军家的公子,一直优秀的他,无辜的卷入了皇位的争夺受到奸人所害,害的他家破人亡,在临死时,他奇迹般的来到了现代!找回他古代时的爱人,开始新的生活!
  • 庄姜传之燕燕于飞

    庄姜传之燕燕于飞

    讲述了《诗经硕人》中描述的美丽女子庄姜,因为身份的尊贵和骄傲,从少女时期出嫁给卫庄公后一生贤德却不得宠爱的悲剧命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纯良太傅

    纯良太傅

    醒来,原来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兰嬷嬷的梨花酥好好吃诶。聆音你又欺负我?姓张的小孩,猫猫病了啦,额,神医,神医啊,别走,我不喊你小孩就是了。泯哥哥你们回来吧,带着嫂子回来吧。嫁人?好吧,嫁,反正在你家屋檐下,不低头也不行,可是那个将军好像看起来很危险呐!好像听见有人在笑,可谁说的,笑的越甜就越危险...
  • 超能局特工

    超能局特工

    变种人?外太空?深海种族?时空穿越?当一连串的头疼问题出现在新中国面前时,国家领导人是不可能任由其发展的,一个秘密机构应时而生。国家深层战略保障部是我国一个秘密机构。职责范围为一切超自然和超科学事件。特种部队选拔的精英、高校毕业的天之骄子、无限能力的变种人特工,他们在韦斯局长的带领下默默地守护着人类。一场悄无声息的战斗展开了——“了解、合作、共享、进步,我们不排斥他们,但也绝不惧怕他们。做人类的先锋军和最后的盾牌,誓死保卫人类种族繁衍。”——DSS宣言
  • 坑神大陆

    坑神大陆

    在凡人的眼中神秘莫测的宇宙之中,只有无数的未知。但是身在宇宙不同位面的神灵,却深知这个宇宙是有多么的....额....坑爹,恩恩,主要是因为创造整个宇宙,所有位面的创世神大人近几个纪元都在琢磨怎么让神灵和魔尊这两种物种,走自主创新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不再是雨神下雨,风神刮风,死神挨家收冤魂。其实让犬神去管理天下美食,让大地神去维护海上捕鱼也是不错的嘛~于是乎一个被戏称为坑神大陆的世界被创造了出来,各位面的神灵子嗣们被纷纷选中,而当他们曾经饱受坑神大陆折磨的父辈们知道时,已经为时已晚。。。。。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段不一样的.....额....传奇。
  • 婚姻的不等式

    婚姻的不等式

    于蓝想过一千种结婚的可能,唯独没想过闪婚。何青想过一万种抛弃女人的方式,唯独没想过要结婚。可是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竟然奇迹般地走到了一起,并且他们就要结婚了。当于蓝发现爱情和婚姻根本不对等时,她迷惘过,伤心过,失落过,绝望过……她记得马晓妮曾说过:“结婚,无非是为了更好的各取所需。”后来,她才真正的明白:结婚,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各取所需,它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繁华落尽,平淡是真。或许,这就是家!一种心灵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