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3200000012

第12章 交游篇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12)

聂绀弩小时候就常挨母亲的打:“母亲打我的时候,从来不哑打。一面打,一面一定骂:‘砍头的!’‘杀脑壳的!’‘充军的!’‘短阳寿的!’母亲虽不能说是大家闺秀,却也不出身于什么低微的人家,不知为什么知道那么多的骂人的话。现在我在编一个报屁股,接到的文章,常有骂人的。……拿笔写文章的人,想不到竟如此专制,蛮横。然而也未足怪,也许他们也有一个像我的母亲一样的母亲,他们实在比我还要像我的母亲的儿子。其次,母亲打我的时候,从来不许我的脚手动一下。她有一句术语,叫做:‘动哪里打哪里。’儿子也很难喂得像绵羊,动一下,跳一下,一面固然是心里受了许多冤屈,无可申诉;一面也只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的反应,但这却多费了母亲的许多力,也使父母的遗体多吃了许多苦。”

长大后,聂绀弩对幼年的挨打耿耿于怀:“母亲在我做了官的时候还称功说:‘不打不成人,打了成官人,要不是我从前打你,你怎会有今天?’为了证明她的话之不正确,我有时真想自暴自弃一点才好。”

幼年的挨打经历,使聂绀弩有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偏见:“无论为了什么,打孩子,总是不应该的,而错误总是在大人一边。”由此他对天下母亲们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怎样做母亲呢?让别人去讲大道理吧,我却只有两个字:不打。”

陈之藩小时候也常挨打。暑假一到,父亲总让他背唐诗。背不出来,父亲就怒目而视,甚至拳脚交加。

一天晚上,全家在院子里乘凉,祖母讲了一个东北人熊的故事。

祖母说,东北的人熊,是常常站着走路的。头发盖着眼睛,像个没有理发的脏人。祖母说,熊最爱吃蜜,而野蜂的蜜,多是藏在树窟窿里。熊白天总是到森林里寻找大树窟窿,它们一尝之下,是甜的,便断定是蜜,却舍得不吃。然后它们回“家”把自己的小熊一个一个的运了来,让小熊吃,小熊吃饱了蜜,大熊也好像吃饱了似的,然后再把一堆小熊运回家去。

小熊吃蜜时,大熊四出张望,保卫着小熊。

东北的农夫想出了一个主意:把藏在大树窟窿里的蜜挖走,换上大粪。大熊再带着小熊来时,小熊尝到粪,即不吃。大熊就打小熊,强迫它吃;小熊还是不吃,大熊就急起来,把小熊拍死、扯烂。等到大熊把小熊一个个的扯烂以后,它自己一尝,原来并不是蜜。于是大熊重新坐下来,把自己扯烂了的孩子尸骨往一处堆砌,它或者以为重新砌到一起,小熊还会活的。这时候,你会听到大熊的哭声。这个故事拯救了陈之藩的童年:“父亲听完了这个熊的故事并没有说什么。但以后,我再没有因背不出唐诗而挨打。”

塞来的《儿童时期之研究》指出一个虽比比皆是却为人忽略的现象:成人常常不理解孩童的心理:

“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小形的成人,期望他少年老成,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现在才知道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

周作人说:“这是我们从儿童学所得来的一点常识,假如要说救救孩子,大概都应以此为出发点的。”

正因为不理解儿童心理,成人对儿童的训诫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尝见教师,以儿童争斗,痛加训责,令其反省,自知悔悟,儿童因恐叱责,勉从师训,谢过而罢。但此仅在表面,实则心方自谓:先生见责,乃由憎我,不公孰甚?且其为此,当由偏听敌手之告诉,今当乘隙复痛惩之,以报此恨。因此唆使同伴,或自出面,益与敌手为难。然则昔逢教师谴责,所流之泪,非悔悟之泪,乃恐惧与怨恨之泪;而教师之训诫非徒无功,且益激之使进于恶而已。其故盖由教师对于儿童争斗,不调查其原因结果,不体会其心理道德,妄以成人之理性为标准促其反省,有以致之也。”

那么,成人理解儿童为何那么难呢?周作人在《感慨》一文中给出了答案:

“对于儿童的理解,却很难了,因为理解是极难的难事,我们以前轻易的说理解,其实自己未曾能够理解过一个人。人类学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儿童研究的书,世界上也已出了不少,研究的对象的儿童又随处都是,而且——各人都亲自经过了儿童时期,照理论上讲来,应该不难理解了。实际上却不如此,想起来真是奇怪,几乎近于神秘。难道理解竟是不可能的么?我突然的想到中国常见的一种木牌,上面刻着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五者地位不同,其为权威则一,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也是专制政治的缩影;专制与理解,怎能并立呢!”

如果我们耐心倾听孩童的心声,细心体察孩童的心理,悉心保护孩童的天性,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解孩童,那么接下来的“望子成龙”就并非难事了:

“大抵教育儿童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只如种植一样,先明白了植物共通的性质,随后又依了各种特别的性质,加以培养,自然能够长发起来。”

王筠《教童子法》云:“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

王侃《江州笔谈》云:“教小儿,不欲通晓其言而唯责以背诵,虽能上口,其究何用。况开悟自能记忆,一言一事多年不忘,传语于人莫不了了,是岂再三诵习而后能者耶。”

很多学生,读私塾读不下去,就是因为塾师总是摇头晃脑地诵书而从不给学生讲书。一些少年英才,就这么给活生生糟蹋了。

当年,胡适在家乡读私塾时,很多同学都无法忍受枯燥的背书而纷纷逃学。胡适没有逃学,因为塾师给他开小灶,为他讲书。这要归功于胡适的母亲。这位年轻的母亲,给塾师高额的“束脩”,要求老师一定给胡适讲书。胡适因此过早地从书中获得乐趣。对同伴的逃学,他就大惑不解了。

人到中年后,他才醒悟:当年老师的“讲书”,对他弥足珍贵。此事,胡适在“自述”中有详细的说明: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小学生初念有韵的书,也还不十分叫苦。后来念《幼学琼林》,《四书》一类的散文,他们自然毫不觉得有趣味,因为全不懂得书中说的是什么。因为这个缘故,许多学生常常赖学;……。他们都属于这每年两元钱的阶级。因为逃学,先生生了气,打的更利害。越打的利害,他们越要逃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念的几本书虽然有许多是乡里先生讲不明白的,但每天总遇着几句可懂的话。我最喜欢朱子《小学》里的记述古人行事的部分,因为那些部分最容易懂得,所以比较最有趣味。 同学之中有念《幼学琼林》的,我常常帮他们的忙,教他们不认得的生字,因此常常借这些书看;他们念大字,我却最爱看《幼学琼林》的小注,因为注文中有许多神话和故事,比《四书》、《五经》有趣味多了。”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胡适明白,母亲增加学金给他带来的大恩惠。那天,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塾师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塾师交她的儿子带回家去。一会儿,塾师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忽然过来问胡适:“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只比胡适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胡适才明白自己是一个受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线,胡适母亲却送十块线。

提起幼年读私塾的经历,胡适大为感慨:“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念古文而不讲解,等于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全无用处。 ”

1943年,周作人写了篇《记杜逢辰君的事》。

杜逢辰是周作人的一个学生,因贫病交加,想自杀,后经周作人劝说,“杜君就改变了态度,肯吃药喝粥了”,那么,周作人是怎么劝这个学生的呢?周作人的话大意如下:“你个人痛苦,欲求脱离,这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现在你身子不是个人的了,假如父母妻子他们不愿你离去,你还须体谅他们的意思,虽然这于你个人是一个痛苦,暂为他们而留住。”周作人这几句话“本极寻常”,却“不意打动杜君自己的不忍之心,乃转过念来,愿以个人的苦痛去抵消家属的悲哀”,于是,周作人对杜逢辰大加赞赏:“我想起几句成语,日常的悲剧,平凡的伟大,杜君的事正当得起这名称。”

在文中,周作人说:“我平常最怕说不负责的话,假如自己估量不能做的事,即使听去十分漂亮,也不敢轻易主张叫人家去做。这回因受托劝解,搜索枯肠凑上这一节去,却意外的发生效力,得到严重的结果,对于杜君我感觉负着一种责任。但是考索思虑,过了十年之后,我却得到了慰解,因为觉得我不曾欺骗杜君,因为我劝他那么做,在他的场合固是难能可贵,在别人也并不是没有。一个人过了中年,人生苦甜大略尝过,这以后如不是老成转为少年,重复想纳妾再做人家,他的生活大概渐倾于为人的,为儿孙作马牛的是最下的一等,事实上却不能不认他也是这一部类,其上者则为学问为艺文为政治,他们随时能把生命放得下,本来也乐得安息,但是一直忍受着孜孜矻矻的做下去,牺牲一己以利他人,这该当称为圣贤事业了。杜君以青年而能有此精神,很可令人佩服,而我则因有劝说的关系,很感到一种鞭策,太史公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周作人劝学生的那几句话,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因为周作人也有“为儿孙作马牛”的想法,他的“落水”也有为家人着想的原因。

北京沦陷后,胡适曾写信劝胡适南下,周作人以家累重为由婉拒了胡适的好意,在给香港友人鲍耀明的信里,他谈到了这件事:

“适之的诗(稿已不存)系劝我南行,其意甚可感,但我因家庭关系实在无意摆脱,「有母亲,鲁迅的故妻,兄弟的故妻及三个小孩均在京,我自己一家大小四人,我女儿和她的两个小孩,以上均住在我处」,故只能苦住下去。”

当然,家累重不是当汉奸的理由;但周作人所说也是实情。周作人上面这番话确有些“英雄气短”,但他的“儿女情长”也有其可贵之处。

周作人在香港友人鲍耀明信中,多次为家人的事请对方帮忙。

1961年9月1日,周作人在给鲍耀明信里,请对方为儿子周丰一购买淡巴菰及香烟嘴一个。还向鲍耀明介绍了儿子:“小儿丰一北大卒业,现在北京图书馆任事,今年也已有五十岁了。”

尽管周作人知道吸烟有害,但仍在友人面前为儿子开脱:“烟草外别无他好”“唯童痴喜食淡巴菰”。

年近八旬的老人,为了五十岁“小儿”的烟草嗜好,不惜向远方友人开口求助,足见其对“小儿”的怜爱。

1962年3月3日,周作人“因循最小的孙儿(今年满四岁)之请”,请鲍耀明“费神赐寄克宁奶粉一磅,角砂糖两磅”。

在给鲍耀明信里,周作人还曾为内人求购膏药、炼乳,为妻妹求购安眠药、梅干菜,为在大学读书的孙女求购英文字典,为自修日语的外孙求购日华辞典,为学兽医的外孙求购奥林匹克方面的邮票(集邮用)等。

儿子的烟嘴,孙子的奶粉,外孙的邮票,这些在大丈夫眼里,乃琐屑之事。然而,细微之处见精神。越是在这些琐屑之处越是显出一个人的慈爱之心。

当时,周作人有个外孙女即将大学毕业,由于女婿病逝,周作人主动承担了外孙女的膳宿费用,但他手头也紧,只得给香港友人写信请求预知稿费。当收到香港方面寄来的港币时,周作人长松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说:

“港友的港币已蒙其慨然寄与,因此外孙女之毕业前所要膳费五六月份已有着落,即为转寄去了,至于以后尚差一个月,则容再理会耳。”

周作人儿媳张菼芳患颔下淋巴腺肿,需服用雷米芳,内地买不到。周作人只能致信鲍耀明寻求帮助。

妻妹的失眠,儿子的烟瘾,儿媳的药,孙子的奶粉,乃至外孙女的生活费,所有这些都在一个八旬老人的关心之列,为了这些开支,周作人译书、写稿、变卖物品,总算把这个家累甚重的大家给撑了起来。说周作人“为儿孙作马牛”,确不为过。

文革爆发后,周作人被红卫兵勒令只能睡在洗澡间。时值盛夏,成群的毒蚊子将老人咬得体无完肤。儿子周丰一已被关进“牛棚”劳动改造。儿媳张菼芳于心不忍,硬着头皮找红卫兵求情,才把老人从洗澡间挪进小厨房。周作人牙齿不好,每天只能喝玉米糊,儿媳就买了一些松软的糕点,趁红卫兵不注意,偷偷溜进小厨房,塞给周作人。天气好时,张菼芳还会馋老人在外面晒晒太阳;天冷了,她还给公公装了炉子,并用旧报纸把窗户缝堵住。没有儿媳的悉心照看,周作人哪里能熬过1966年的严冬。

同类推荐
  • 霍达作品精选

    霍达作品精选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霍达作品精选》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是霍达的首部作品精选集。《霍达作品精选》是著名女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者霍达的首部作品精选集。《霍达作品精选》书历史、怀家国、忆师友、写红尘,七十载人生甘苦体验,四十年创作生涯的高度浓缩。
  •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穆时英作品集》描素的这些声音,这些脸,这些错杂的街头风景,全是熟极了的。
  • 中华诗词精典

    中华诗词精典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绝妙的境界表现着各个时期如画的风景、多彩的生活、丰富的人生以及深刻的哲理。
  • 羊的样子

    羊的样子

    本书收选有“火车”、“萨如拉”、“记忆”、“美丽的哈瓦那”、“月伦小友”、“蜜色黄昏”等散文。
热门推荐
  • 女上司的贴身保镖

    女上司的贴身保镖

    他曾是最优秀的保镖。在被迫退役后,来到了中海市和他那从未见过的未婚妻结婚。女神级总裁老婆,暴力警花,可爱的美少女,冷艳的黑道美女等各色美女纷至沓来!本以为会过上平静的生活,却没有料想,在这平静的都市生活下却危机四伏。地狱和天堂之间,只是一步之遥!
  • 不可不知的女性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不可不知的女性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女人生活要幸福,必须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女性这个群体。本书介绍了女性的生理特点,女性在生理上要注意的问题,怎样从生理上呵护自身的健康,还讲到了如何面对女性的心理问题,如何维护夫妻关系,如何实现优生优育等等。是女性朋友获得幸福生活的得力助手。
  • 魔后多情

    魔后多情

    她,诞生于魔界禁地,血雾迷池中。绝美的容颜犹如绚丽绽放的血红,姣好的身段何其妖娆,却被魔界视为不详之物。前世的纠葛,今世的种种,未知的世界,缘起缘灭。千万年的镇压后,她再一次尝尽了悲欢离合的滋味,一切待她恢复所有的红尘往事,繁华美丽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
  • 青鸟の恋

    青鸟の恋

    一个大大咧咧且对感情不感冒的女生的生命中注定有两个温柔优秀的男生的参与,她陷入在现在与过去的沼泽中,她该何去何从?谁才是她今生的牵绊与至爱?
  • 超级路人甲

    超级路人甲

    陆人甲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没有人去注意他、他是一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人,比终极一班3当中的小猴还要悲催的存在。然而这样普普通通的人却被一颗流星打破,这一天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突降华夏国,一颗巨大流星雨当场砸晕。醒来之后却得到了一个叫路人甲系统的逆天利器外加一个漂亮妹纸,可惜他却失忆了,知道一件事情天降之物的出现才让他想起那次流星雨的出现才拥有自己的万能路人系统的存在.
  • 足坛之怨念交易

    足坛之怨念交易

    马尔蒂尼:“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2002世界杯被黑哨吹淘汰了,你能帮我解决吗?”齐达内:“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2006世界杯决赛被红牌罚下场,你能帮我解决吗?”杰拉德:“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2014年的致命一滑摔飞联赛冠军,你能帮我解决吗?”特里:“万能的神啊,我的怨念是谢莉尔……啊不……是科尔,啊不好意思,我找错神了。”罗维希:“我就是万能的神,我能帮你们解决足球上的怨念,作为回报,你们也得帮我解决一些怨念,这就是怨念交易。”
  • 庭院深深春欲晚

    庭院深深春欲晚

    前世身为安宁郡主的她,在父亲被送上断头台,母亲饮鸩自杀的那一刻,纵身一跃,跳下高高的城墙,结束了大好年华。今生她站在皇宫御阶,瞧着大殿之上的垂垂老妇露出了轻描淡写的浅笑:“太后,你想让我救你孙子的性命,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鬓发花白,神情绝望的太后愤然怒喊道:“我们皇家哪一点对不起你?毓儿他要封你做太子妃!”太子妃?谁稀罕!这江山,她父亲呕心沥血,浴血奋战,才有了如今的局面,可皇帝回报给她们的是什么?是杀戮!是恩将仇报!地狱归来的她,怎么还可能傻傻的跳进去?她要做的,就是毁了它!那些冷漠之人,不配坐。
  • 混在末世的日子

    混在末世的日子

    末世前活着艰难,做吃等死;末日后,拥有特别能力后,想混个好日子,却依旧不易,前路漫漫,看赵文兵如何活下去,混在末世那些年的日子。死去容易,活下去难,活的有滋有味儿,则是难上加难……
  • 逆天毒妃

    逆天毒妃

    她从地狱重生,誓要报全族血仇,不想刚要化身恶魔打渣女灭渣男,却被腹黑缠上身?不仅甩不掉,打不过,还被偷摸占便宜!简直不能忍,某女咆哮体:王爷,你给我自重!王爷欺身:娘子火气这么大,我来给你降降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望仙吟

    望仙吟

    自太古以来,世间便有仙鬼狐妖之说,千百年来,关于仙魔鬼怪的传说可谓数不胜数,广为流传的传说中,所谓的仙法妖术无不神力通天,挥袖举手之间,天地色变,其力之大,足可翻江倒海,移转乾坤。仙者,正也。世人奉之为神灵,筑观燃香,顶礼膜拜,祈求福泽。据传仙者可与天同寿,与地尽老,而凡人之命区区百载,故而千百年来世间求道向仙之势日益高涨。我们的故事便是从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凡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