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5500000012

第12章 师生冲突的应对(1)

发生师生“对峙”怎么办

师生之间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冲突,导致“对峙”局面的发生,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常常会发生的事情。对此,班主任应该怎么处理呢?

请看下面的案例:

这是好几年前发生的事情了。

有一天,我正在上课,而且讲得很起劲,同学们也听得很入神。就在这时,我发现一个女同学正在看小说,于是我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学习成绩不好,还要看小说,真不像话!于是就边讲课,边悄悄地走向她的座位。当走到她旁边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手,把她的小说收了过来。

正当我准备批评她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位女同学站起身来,急速地走上讲台,将我放在讲台上的课本和备课笔记全部拿去了。她是班上有名的“女犟头”,站在讲台旁手拿我的备课笔记与课本,瞪着眼看着我。我站在她的座位旁,顿时觉得呼吸急促,手发麻,头上冒汗,此时我与她怒目相视,双方剑拔弩张。教室里寂静无声,气氛十分紧张,大家等待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我心里想,这次明明是她不对,应该趁机好好镇她一下,先把她的书包从窗口丢出去,然后走上讲台把她推出教室,杀杀这股邪气。但刹那间,我猛然想到,假如她不肯出教室,甚至大吵大闹怎么办?不是越闹越糟吗?不但课上不下去,还很可能将事情闹得无法收场。在师生双方头脑发热的时候,绝不能蛮干,先要保证把课上下去。我这样想的时候,便强压住上冒的肝火,勉强小声对她说:“好吧!你不要再看小说了,好好听课。”说时将小说放回到她的课桌上,那位女同学见此情景,也把我的课本与备课笔记放回讲台上,回到了座位上。于是我润了润喉咙,继续上课了。这堂课的教学计划总算按时完成了。

下课以后,我反复考虑,这件事一定要谨慎处理,否则,以后班务工作难以开展。

我决定暂缓一段时间再说。

连续两个星期我没有找这位同学谈话,而是先在班干部会议上把我当时的想法告诉大家,说明老师这样做是为了顾全大局,不影响大家听课。在班会上又有意识地讲到,凡事要顾全大局,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也谈到对待思想上的问题,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谈话,先后进行了四次,班里同学的认识渐趋一致了。这时我仍然没有找这位同学谈话。但我注意到她在班干部、同学们的议论中,慢慢地态度有了变化。班内的活动也能比较认真和投入。我仍然耐心等待着有利的教育时机到来。

一天外语课上,当我讲到某个语法的用法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已经有两位女同学讲了自己的例句。此时我环顾一下全班同学,发现这位女同学也在认真地听着,从她的神态中可以看出,她也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时机到来了,我随即对她微笑地点了下头,说:“你能不能举一个例句来说明?”她站了起来很认真地讲了自己所举的例句。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举的例句很确切,并表扬了她能简单地说明这个语法的特点。

下午课外活动时,我叫另一位女同学请她到我办公室来。她来了,我先请她坐下,接着我先讲了她最近学习认真,成绩已有上升,各项活动能认真地投入,作为班主任,我心里很高兴。讲着讲着,她露出了笑容,随即我把话题一转,讲了两周前的事,并把我当时的想法告诉了她,她听着听着,忽然眼睛湿润了,她含着眼泪说:“老师,那次是我不好,同学们都讲我不应该收你的备课笔记和课本……”我接着安慰她说:“老师不会计较这些的,现在你认识了,就好了。我是担心你这样任性,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恐怕很难和同事们友好相处。今后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任性了,要注意个性修养。”通过这种师生交流,我们之间的隔阂消除了,第二天早读时,她看见我就亲切地喊了一声:“老师早!”

我心中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慰。

这位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做得非常好。

首先,他做到了沉着冷静。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先决条件。如果他是“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失去理智,就不能作出冷静的思考和选择,也不可能采取最佳的处理措施,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

其次,机智果断。这是防止事态向不可逆转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位班主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没有蛮干,而是强压怒火,用简短的话语结束了冲突,平息了争端,表现出了应有的机智果断。

最后,教育引导。处理偶发事件不只是为了息事宁人,班主任必须本着教育学生、促进班级工作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对待问题。

学生犯错后拒不上交应该没收的东西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班主任田老师上英语课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他走到黄某身边,黄某没有发现。

“把书给我好吗?”黄某吃了一惊,条件反射地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

田老师又轻声地重复着说:“请把书拿出来。”连说几遍,黄某无动于衷。

“那老师就自己拿了?”老师伸手去拿,黄某忙用手轻轻挡在抽屉边,不让靠近。

“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黄某依旧不动声色。

老师有些紧张了,没想到借助班主任的威力也产生不了效果。于是,田老师说:“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黄某默不作声。

老师心想:“倘若真的给家长打电话,他依旧不把书给我,我该如何收场?我的威信靠什么来支撑?更何况,我根本就不知道他爸爸的电话。”不过,他还是本能的边想边慢慢从包里摸出手机,而就在快要按键的一瞬间,黄某迅速从抽屉里扔出一本书来。

“对不起,刚才你看的不是这本书。”老师说,随后就开始假装拨打电话,一个键一个键地按着号码,但脑子里却是一片忙乱:“他会把书拿给我吗?”

也许是他看老师动真格的了,就流着泪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才看的那本美国畅销书《奥兹国的巫师》。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案例二:

班主任孙老师发现自习课上有四个学生耳朵塞着耳机。学校规定不许将随身听带进教室,班级也重申,只要发现在班级里听随身听的,一律没收直到假期归还。他没有吱声。终于其中的三位学生看到他站在窗外,但只做了个小动作掩饰,仍然陶醉其中。孙老师暗想真是太大胆了,不处理怎么行?

于是走进教室,说:“请四位同学将随身听交给我。”

没人动,大家都在张望,陆和赵相互看了一眼,但没交出来。

“不用我点名是哪四位吧?两位男生两位女生。”

终于,陆和赵慢吞吞地交上一个随身听和一个收音机。

另外两位女生还是没有动静,孙老师压住心中的气,仍然平静地说:“请小蒋和小玲将随身听交上来。”

教室静得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大家都在注视着她们。她们没有动,但显得有些不安,红着脸埋下了头。

“行,不交可以。明天如果我在班里,你们就不用在了。”

孙老师的语气出乎意料的平和,但这种严厉的语气自他当班主任以来还没有过。于是孙老师不顾教室里的骚动,拿着男生上交的“战利品”回到办公室。

第二天清晨走进教室,小蒋和小玲看到孙老师就低下了头。

孙老师问:“平时你们表现不错,昨天晚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你们说怎么处理这件事?”

两人都一声不吭。

“两位男生都很自觉地交上来了,你们怎么就是不肯交呢?”

“收音机是别人的。”

原来如此。

其实孙老师觉得能够理解她们,学习累了听听音乐放松点,调节一下情绪,但是晚自习不应该听,会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况且这作为纪律强调过很多次。……于是问她们“是不是觉得我们就是不交,看你孙老师能拿我们怎么着”时,她们摇摇头说没有这想法。

后来孙老师提了两条处理建议:

一是现在交出收音机;

二是与家长联系,家长同意自习课听收音机,那么就让家长领回去在家听;家长不同意,那还是得交出收音机。

中午两个收音机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孙老师后来说:这件事看起来处理得似乎还比较成功,但我没能在处理问题之前仔细思考,留下了很大的缺憾——我竟然威胁学生。

这两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同样是在课上没收学生东西,我们把“一本书的较量”和“四台收音机的较量”比较一下,可能有所启发。

可以看得很明显,就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来说,孙老师比田老师高一筹。

田老师处理学生看课外书事件时,差不多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几乎毫不考虑学生的感觉;而孙老师则说“其实我能够理解她们,学习累了听听音乐放松点,调节一下情绪”。孙老师能换位思考,作为教师,这是很重要的思维品质。不换位思考,“理解”就是空谈。

田老师在和学生发生冲突的时候,只是一股劲往前冲,看不出有灵活机动的“敌进我退”意识,这是很冒险的。万一碰到硬钉子,如何下台?难怪田老师自己也捏一把汗。孙老师就不然,四台收音机交了两台,另外两台死活不交,这是很尴尬的局面。孙老师看情况不对,说一句“行,不交可以。明天如果我在班级,你们就不用在了”。这是明智的撤退。

田老师遇到学生不听指挥的时候,几乎毫不犹豫地就搬援兵(家长和班主任),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孙老师虽然也动用了家长这张“王牌”,却相对比较谨慎。

更可贵的是,孙老师有研究意识。他有两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两位男生都很自觉地交上来了,你们怎么就是不肯交呢?”“是不是觉得我们就是不交,看你孙老师能拿我们怎么着?”这两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把问题深化了。说明孙老师不是主观主义者,在他脑子里,事情有多种可能,而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成心跟我过不去)。这属于发散思维,不是线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田老师稍逊。

最可贵的是,孙老师能反思自我。孙老师这件事的处理,应该说也算成功,但是孙老师自己却对自己很不满,甚至说自己“威胁”了学生,反观田老师,事情处理的不算成功,只是用外力把学生压住了,却自认为是胜利,反思精神也略逊一筹。

那么孙老师的处理是不是就无懈可击呢?我以为也不是。

我要是遇到此种情况,就不会当众让学生交出收音机,这太冒险了。我当场只会要求他们先收起来,课下再找他们谈。既然宣布过要没收,那还是要收的,可以答应他们第二天就还,要他们以今后不在教室听为交换条件,估计不会有多大障碍。然后我就拿着这四台收音机到教室向同学展示一下。此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竟然违反校纪班规,上课听音乐,而且竟敢瞪眼不交,说明他们的心态已经很压抑,“豁出去”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班主任应该及时找同学询问,了解下情,想办法在百忙之中组织点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发泄一下。否则不但影响学习成绩,弄不好还要发生其他事情。

科任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吴某是九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居班级中游,但性情较为偏执。

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物理课。上课不一会儿,坐在后面几排的几个学生开始说话,先是小声,后来渐大起来。吴某是其中说话的一个。物理老师停下讲课,提醒说话的学生要安静听讲,不要影响课堂教学。说完,继续讲课。

可是,刚过一会儿,这几个学生的说话声音又由小变大。物理老师极力忍耐着讲课。有的学生见说话声音越来越大,物理老师又没有再说,就有些放肆起来,说话的声音愈发大起来。吴某的声音尤为突出。

此时,物理老师面对纷乱的课堂,再也忍受不住了,严厉地说:“说话的,站起来!”

可是,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

物理老师慢慢扫视后面几排座位的学生,当目光触到吴某后,愤怒地说:“吴某,你站起来!”

吴某满脸激愤地盯着物理老师,一言未发,一动没动。

物理老师见吴某这种情态,只好继续讲课。

刚讲了几句,吴某又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物理老师再也无法讲下去了,对着吴某大喝一声:“吴某,你出去!”

“为什么出去?”

“你说话,影响讲课!”

“那么多人说话,为什么单让我出去?”

“你说话了,就让你出去,愿意怎地怎地!”

“那我就和你对着干!”吴某怒不可遏地说。

于是,吴某与物理老师发生了激烈的对峙。班主任赶来后,把吴某带到了办公室。

吴某气得抽噎起来。班主任递给吴某一杯水,吴某没有理会。班主任再次对吴某说:“你先喝点水,平静平静,和我说说你有什么委屈,好不好?”吴某抽抽搭搭地说出了事情的大概过程,说:“这回,我还不学了,就和他对着干!”

“这回我还不学了”,这句话马上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升入九年级后,吴某学习十分努力,班主任看出了吴某的决心。吴某也曾向家长明确表示过,七年级和八年级时学习用功不足,升入九年级后一定要加倍努力,考入高中。升入九年级至今,已经进行了两次月考,吴某两次月考的成绩名次均居班级中游,未见提高。近一段时间来,吴某仍然刻苦努力,但时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烦躁、压抑和无奈。对此,班主任对吴某进行了耐心的疏导。吴某也因此对班主任增加了一层信赖感。

班主任意识到,吴某面对学习的压力,潜意识里很可能产生了泄气,在一定的情境中,又发展为放弃。“这回我还不学了”,极可能是吴某潜意识在激动时的无意识流露。吴某在物理课上说话失控的深层原因极可能是学习的压力。

针对吴某较为偏执的性情,班主任赞扬了吴某给自己的良好印象,表扬了吴某刻苦学习的劲头,表示了对吴某的关注。吴某渐渐平静下来。班主任引导吴某分析了物理课上说话失控的深层原因,并在调查情况后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物理老师的一些不妥之处。

吴某被班主任的分析感化了,承认了自己当前学习压力很大,因此产生了烦躁、压抑和无奈。班主任趁机引导吴某分析了自己言语和做法的不妥之处,以及事态如果僵持下去对自己学习的不利。吴某认可了班主任的分析。

“我想请家长也来帮你化解一下学习的压力,行不行?”班主任真诚地对吴某说。吴某沉默了一下,信任地点了点头。“今晚你自己再想一想,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明天再找我,好不好?”“行。”吴某轻声答应。

第二天第二节下课后,物理老师告诉班主任,吴某向我道了歉。午休时,吴某找到班主任,表示了学习不松劲的决心,请班主任继续帮助。班主任颇感畅快,高兴地说:“我相信你,也永远帮助你。”

科任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后,一般来说,科任老师能够自己解决矛盾。但是,也有部分科任老师为图省事,或无法解决矛盾,需要班主任帮助解决。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去处理呢?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以一些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为例讲述了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热门推荐
  • 神谕之行

    神谕之行

    文七月,出身在七月,所以他有了这个名字。文七月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一定要娶隔壁老王家的女儿做老婆。隔壁老王的女儿叫王虞雯,生的那叫一个水灵。即使是天上人间下来收徒的仙女都没她漂亮,可是老王家的要求可高了,听姑姑说隔壁老王说过至少也得当上双庆城的城主才能配上他家的闺女。为了能娶到王虞雯,还是和仙女姐姐去学本事吧。她可说了,学好本事,回来当一个城主,那叫大材小用。于是文七月决定跟着仙女姐姐去学本事。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仙女姐姐也很漂亮,而且她手上还有一个棒棒糖。后面一个理由才是重点。
  • 摄政王的仵作王妃

    摄政王的仵作王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一流法医,中,法医双绝,却因公务丧命,一朝醒来,成了逍遥侯府里一个被废弃的小妾。三年的残虐到也算了,这从天而降,压在他身上肆虐的魔鬼又是闹哪样。蓝筱表示: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用手里的银针戳死那个混蛋。轩辕无极则表示: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则是用自带的某根‘针’戳的蓝筱死去活来。
  • 天珠变

    天珠变

    人有本命珠,觉醒后或为意珠、或为体珠,如手串分别在左右手腕处盘旋。天珠如人类之双胞胎,当意、体双珠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即为天珠。修炼体珠者是为体珠师,修炼意珠者是为意珠师,而修炼天珠者自然即是天珠师。天珠师最高为十二双珠,因此,它的修炼过程也被称之为:天珠十二变。我们的主角就是一位修炼着天珠变的弓箭手。
  • 今生唯爱TFBOYS

    今生唯爱TFBOYS

    四叶草专属,黑粉勿进,里面有帅帅的王俊凯,萌萌的源源,高冷的易烊千玺
  • 长梦红尘

    长梦红尘

    一个无厘头流氓女神仙遭遇天界神君和青楼男子和状元爷和武林盟主和艳鬼和其他一些男的的床上床下的那点儿事。--------我是分哥--------求票票和藏藏。。欢迎参与调查和发表书评^-^虐,搞,坑品不好,BT乱入。
  • 期货帝国

    期货帝国

    讲述主人公、两个流浪儿、一个富二代女孩在异地生存故事。四个人误闯期货市场,经过研究、苦练、曲折的过程,战胜了卑鄙的各种竞争者。最后在期货帝国里成为神话的故事。故事采用幽默、讽刺、夸张的手法展现现实社会中的丑陋,宣扬正能量……故事中心思想:成功的秘诀是毅力,智慧和拼搏。成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外人。
  • 神痕之逆天少年

    神痕之逆天少年

    一个为爱而死的少年,穿越重生。面对实力为尊的修仙世界,逆天而行,在暴风雨中成长,铸就了不朽的战歌!依然为爱,他血战不止!一怒为红颜,血杀三千里!
  • 白玉雕龙

    白玉雕龙

    从唐花接近她开始,到带她离开唐家堡,回到这里,发现了密室的日记,这整个过程,她立时回想了一遍。她发现里面竟然充满了漏洞,只不过她一点也没发觉而已。唐花怎么可能对她这么痴迷?痴迷到不惜背叛唐家堡,带她逃走?她太傻了,大概这是少女的通病吧?
  • 绝世神祇

    绝世神祇

    从一代废物到绝世神祇,从受人欺侮至称霸天下,静观废物大小姐妖泠的华丽蜕变!
  • 逆天魔姬:妖妃不可惹

    逆天魔姬:妖妃不可惹

    前世她是魔界之主,地狱的死神。这世她是将门之女,却被人害成废材。前世他是仙界的月焚上仙,不可亵读。这世他是当朝太子却在母胎中被人陷害沦为残废。前世她为他放弃了魔界之主的位置,奈何想到这却是个阴谋为了使魔界分解,最后她被他一剑杀死。前世他被迫与仙皇合作攻打魔界,遇上了魔界之主爱上了她,最后不得不拿起剑把她杀死。“到头来这只是一个梦,至使至终我只是被利用被欺骗。上一世是如此这一世也是如此,无止无休。”“怎么你还妄想得到我的爱吗?我告诉你永远也不可能。”他是妖界王者,为了她宁愿轮回十世保她一命。“我可以为了你付出我的生命,哪怕魂飞魄散。”“你就不能用看那渣男上仙的眼光看一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