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5300000043

第43章 思想家(8)

玄学论“有无”,以“无”为“有”的本原。无即自然,有为名教,有生于无。名教出于自然也必须顺应自然,不能扭曲和违背自然。玄学的“以无为本”并不是否定儒家名教,而是希望自然、名教二者之间能达到一种协调,并由此将名教纳入到自然的合理轨道中,使儒家提倡的仁爱忠恕等道德行为发自天性。“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建立在这种反诸其身、发于至诚的内心自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才是社会纲常、政治秩序的基础;有此基础,名教才合乎自然。而统治者的职能应该像“道”一样,是“无为”的。统治者的作用在于使名教反映自然,自然无形无为而“成济万物”。统治者按照道的原则办事,“考行无为之事,立不言之教”,使众人各安其位、返朴归真,名教也就自会合乎自然的要求了。因此一个贤明的统治者,不仅是“不立刑名以检于物”,而且使众人“无欲无惑”、使百姓“无为”,这样才符合自然原则。这样的社会自然是太平无事的社会,封建秩序也自会得以巩固。

在治国之道上,玄学主张“无为”,“不争”、“安命”,要求统治者放弃私欲,不任“聪明”,“和而无欲,如婴儿也”。在具体作为上,要杜绝繁苛之政,使人心安静寡欲,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从而达到“至治”的理想政治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哲学

中国道教思想和实践渊源于两个方面。从哲学基础说,道教承袭了先秦以来道家的理论;在宗教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上,它吸取了我国古代以来的神仙方术等巫术,并借鉴了佛教的宗教体系,从而完善了自己作为一种宗教的教义和制度。

道教的初步形成是在东汉后期,当时有两个教派,一个是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另一个是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这些都是民间宗教。太平道以《太平经》为经典,五斗米道以《老子》为经典,,也们都利用符箓咒水和为人治病的方式进行宗教宣传和组织工作。三国时期,曹魏政权鉴于汉末农民利用道教组织发动农民起义的教训,对道教采取了镇压和禁止的政策,道教在此时陷于沉寂。自东晋起,随着社会动乱的加深和传统儒学的衰落,道教开始抬头,并获得极大的发展。道教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思想体系和组织,必须要为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作出恰当的解释,这就要求道教必须构筑自己的理论基础,并说明道教与儒教、道教与佛教的关系,从而确立自身的独特地位。对构筑道教理论和明确道教和儒家关系起重要作用的是葛洪。

葛洪,江南士族出身,精通儒学,又好道学方术,是晋代著名的道教思想家,著有《抱朴子》。在道教理论上,葛洪提出了“玄”、“道”两个概念。葛洪把“玄”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玄者,自然之始祖”,它神秘莫测,神通广大,可以产生天地万物。“玄”不是物质性的实体,而是绝对的精神性的实体。所谓“道”,“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也是囊括天地万物的东西,与“玄”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天地人万物的最初生成根源,是超物质的精神实体。“玄”和“道”又与“一”相通,葛洪说:“道起于一,其贵无偶”。“一能成阴生阳”,四时寒暑的变化都依赖“一”的作用。“一”本身无穷大、无穷小,且神通广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存之则在,忽之则亡,向之则吉,背之则凶。”“一”的作用可以归结一句话:“人能知一万事毕。”“玄”、“道”、“一”都是道教的神秘的本体,是构成道教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葛洪思想上兼有道教和儒家思想的成分,他将儒家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引入神仙世界,使道家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但是作为道教思想家,在儒道关系上,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道高于儒、道本儒末。葛洪认为道不仅包括与养生有关的事情,而且与人事和治国相关,囊括了自然与人事。“道者,内以治身,外以治国”。由于持有这种观点,葛洪认为道教包容了儒墨名法各家之长,而又避免了各家之短。不但如此,他还认为“黄老执其本”,即在政治作用上,黄老是更为根本的,而“儒墨治其末”。“道德丧而儒墨重矣”。

葛洪又进一步阐述了儒与道在政治中的作用葛洪塑像及其特点。他认为,“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绝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其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而儒家学说的提出,则是由于“君臣易位者有矣,父子推刃者有矣”的背景,因之才有“忠义制名于危国,孝子收善于败家”的儒家学说。这就是说,从治道目的上说,儒道是相同的,但从儒道出现的背景上说,两者迥然不同,一产生于“兰五垂拱”的时代,一产生于“刑严而奸繁”的时代,由于这个原因,它们在政治效果上也不相同,道教的治疗效果更为根本,儒家则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理论。

为了说明道教思想高于儒家思想,葛洪又以传统的圣人问题为例,对儒道作了论述,这就是他对“仙”和“圣”问题的结论。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圣人为至极,而葛洪则从道教的立场出发,认为圣不如仙。他从以下几点来论述仙圣优劣问题:其一,他认为历来对圣人的迷信是错误的,圣人“与凡人无异者甚多而其所以不同至少矣”。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点。其二,他认为所谓圣人,不过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没有什么特异神灵之处。他说:“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使谓之圣。”这样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有“棋圣”、“书圣”、“画圣”,甚至“盗圣”。所以圣人并无什么特别的地方。其三,就传统上认为属于“治世之圣人”的超人,葛洪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也,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皇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葛洪对“治世之圣人”与“仙人”作了划分,认为前者不如后者,“仙人”既能“体道以运物”,又能“宝德以长生”,所以比起仅仅能够“治世致太平”的圣人要高出一筹。葛洪理想中的仙人的特点是“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以六经训俗士,以方士授知音,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升腾,则凌霄而轻举。”葛洪关于对“圣”与“仙”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圣人观的发展。

关于道教与佛教的关系,南齐道士顾欢认为,道与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不同只是在外在的形式上,作用不同,目的不二。他说:释迦牟尼与老子“其圣则符,其迹则反”,其目的都是为了“道济天下”。而道佛在形式上的区别,顾欢在其写的《夷夏论》中明确了佛道异同的几个要点,其一,“道教讲无死,佛教讲无生”;其二,“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其三,“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顾欢的这种认识,代表了在佛道之争中道教独特地位的确立。

朱熹的理学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原人。三十一岁时正式拜李侗为师,李侗是程颐的三传弟子。他通过李侗继承了程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使“程朱理学”成为儒学的主流。朱熹生于福建,并长期在当地从事学术活动,其思想被称为“闽学”。朱熹是孔子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最博学的学者,也是孔子以后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学大师。他在传统儒学思想中,熔铸佛家、道家思想,建立起庞大而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在所有的理学家中成就最大,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的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是最重要的,他著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朝指定为知识分子必读的教科书;他的注解,被明清两朝规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一、“理”与“太极”

朱熹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是理,这是继承二程的思想而来的。但他同时也吸收了张载关于气的学说,认为宇宙之内有理有气。“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这就是说,任何具体事物的生成,要有理,也要有气。理是一物生成的根据或本原,是“生物之本”;气是一物生成的材料,是“生物之具”。这个“生物之本”是看不见的本体,朱熹把它叫做“形而上之道”。气是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物质,它不是万化之源,是有形象可循的,所以朱熹叫它是“形而下之器”。他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这是说在形成事物的过程中,理和气都不可少。关于理和气的关系,朱熹认为:“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所谓理是主,也就是理主宰着气,气是由理制约的。朱熹认为具体的事物,它的理与气不能相离,没有先后的分别;如果溯本穷源,就应该是“有是理,然后有是气”,“理气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以来,则须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气则是金木水火,理则为仁义礼智。”

朱熹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这里所说的一理和万理的关系,就是所谓“理一分殊”的关系。正如太空之中只有一个月亮,但散映在江湖之水泊之中:凡是有江湖水泊之处,水面上都可看见一个月亮。这种理一分殊的关系,既不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因此他喜欢借佛教常用“月印万川”的比喻来说明他的理一分殊的道理。

理普遍显现为一切事物,没有理,就不成其为事物。他说:“如一所屋,只是一个道理,有厅有堂;如草木,只是一个道理,有桃有李;如这众人,只是一个道理,有张三李四,李四不可为张三,张三不可为李四。”桃不同于李,张三不同于李四,这是说桃李、张三李四各有不同的理。朱熹认为这只是理的分殊方面,而更重要的是桃李、张三李四相同的理,正如他所借用的月印万川的观点一样。万川之月实为一月,万物之理实为一理,“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各自有一个理。”为了进一步说明天理无处不在,无物不容,“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朱熹又发挥了周敦颐的太极说。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理的全体,就是太极。理一分殊,也可以说是万物统一于太极,物各具有一太极。而太极又可以说是最根本的理,所以说“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至耳。”朱熹虽然把理叫做太极,但他说到太极时,总是指最根本的全体的理而言;说到理时,一般说来是指分殊的理。

朱熹对太极做了更详尽的描述。首先,他认为太极是世界万物的根源。其次,太极本身无动静,无始终,是永恒的存在。但一切事物的生灭、动静,却都是太极作用的结果。再次,太极具有道德属性,是至善的,完美无缺的。太极是万事万物的典型,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都以太极为归宿。

二、“格物致知”与“知先行后”

在认识论上,朱熹明确划分了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界限。认识的主体是人心的知,所以说“盖人的心灵,莫不有知。”认识的对象是事物的理,所以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认识的方法是“格物”,认识的目的是“穷理”。认识必须通过格物才能穷理,朱熹通过对这个阶段认识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他的格物说时,特别强调了两点:其一,是“即物而穷其理,一物有一物之理,格物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穷理。而不是脱离具体事物穷理。”其二,是“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于其极”,意思是指就已知的理推论到未知的理。朱熹的格物说,主张从认识具体的事物作为取得知识的开始。

格物的范围可以说无所不包:“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所格的“物”,既指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也指社会的根本原则。实际上,他的注重点在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上。他的格物说虽然包含着求知的因素,但不在于以格物去认识自然界并发现其规律。格物是一种封建道德的修养方法。因为他所谓的“即物穷理”、“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都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格具体的物,是不能认识天理的全体的。而到了认识的最后阶段,即由部分的理认识到全体的理,就有赖于神秘的顿悟,这也就是他所说的“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通过顿悟,就可以得到一种全知全能的知识。

朱熹在认识论上,也注意到了知行的关系。朱熹思想有三个重要论点:其一,就知行的先后来说,知先于行;其二,就知行的轻重来说,行重于知;其三,就知行的关系来说,知行互相区别,互相依赖,互相影响。

朱熹认为“知先于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如人行路,不见便如何行?今人多数践履,皆是自立标致去教人。”因此他反对专门践履,因为不明白义理所在,只专门主张践履,践履就失去了明确的目的,从而也就不知道践履的具体要求,“义理不明,如何践履”。只有先明白了义理,才能做合乎义理的事,才能以义理作为标准判断践履的是非。

福建建阳考亭书院朱熹提出了知,还是为了行。他说:“自古无不晓事的圣贤,亦无不通变的圣贤,亦无关门独坐的圣贤。圣贤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反对关门独坐求知,说明朱熹还是着重于行。但朱熹所说的行,主要是指封建的道德实践,而不是要求人们去改变自然,更不是改造社会。

朱熹认为知行是相互依赖的,正如眼与足的关系一样:“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熹所谓的行,不是指科学的实践,而是指封建政治和道德上的实践,也就是朱熹所说的“操存涵养”。朱熹所谓的知,主要也是指封建政治和道德方面的认识,也就是所谓“格物穷清刻本《四书集注》书影理”。所以这两方面的功夫不但相互依赖,而且相互促进,才能最后达到知行统一。

三、“人心”与“道心”

同类推荐
  • 品三国中的女人

    品三国中的女人

    从历史沉淀里寻找女人,也从历史文化长流里创造女人。通过这些与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展示社会百态和价值取向,为了与《三国演义》里的种种男人步调一致,就此将原有史书上的人物和文化人物改造了、嬗递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由政治人格渗合道德人格,此种打造了的三国文化女人,颇有伦理色彩,诸如诸葛亮妻相夫教子,徐庶母、姜叙母爱憎分明,曹操卞夫人的贤惠、简朴、孙权长女(大虎)的阴险、刻毒,几都为传统文化圈里妇女的多元模式。它也是三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另类。
  •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作为在基层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体育结缘半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对文化体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探讨与具体时间,在如何建设体系完善,覆盖有效,供给充足,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积累了一点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热门推荐
  • 《职业心程》

    《职业心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诗句挺好,有人真的读懂了吗?
  • 一个男人的长城

    一个男人的长城

    此雄书一出,天下莫不雌服,《易中天品三国》委身为妻,《明朝那些事儿》甘做小妾,只有《狼图腾》尚可称兄道弟,被称为“男人必读,女人必懂”的奇书。作者足迹曾遍至长城沿线百八十州县,深受胡风影响,故首次以少数民族枭雄匈奴冒顿、突厥颉利、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大男人为主线,书尽这千年长城的万里杀机、奇谋诡计、帝王将相、军功英雄,道破男人好斗尚武之本性,弘扬正能量,再筑长城脊梁。文章语言嬉笑怒骂,笑侃历史,却又一针见血,道破实质,是读史明智的最佳阐释。
  • 冷总裁的温柔甜心 (完)

    冷总裁的温柔甜心 (完)

    复婚系列:他和她的相遇平凡无奇;他和他的相恋倍受阻碍;他和她的结合不受祝福。为了和她在一起,他不惜放弃总裁的位子,离家出走,他说他可以为她什么都不要,只要她在他的身边。她原本以为,他们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着,可是她的母亲却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说愿意接受她,愿意让她进他的家门。她以为他们真的已经接受她了,天真的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可是婆婆对她还是那样的冷淡,小姑子更是处处的陷害她。为了不让他担心,她默默的忍受着。她以为只要忍耐一切都会好起来。直到他的公司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没有任何人愿意帮他,终于有人愿意帮他了,可是条件却是让她离开他。为了他,她选择流着泪伤害他,一个人默默地离开,也带着了他留在她肚子里的宝宝。因为她的离开,她的背叛,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温柔的他了,他变的冷酷无情,他发誓他一定会找到她,他要让她为她的背叛付出代价。终于,在五年后他和她再一次相遇,当再次见到他时,她该进还是该退。面对已经变得陌生的他,她们还可以找回曾今拥有的一切吗?——————————————————————-哈哈!先大笑,然后说正事,小蝶建群了。群号:62691399.不需要敲门砖。唔,这个群是小蝶为各位亲亲建的哦。喜欢小蝶的就进来吧,唔,不喜欢小蝶也可以进来,但是不能打击我!(这个群才建,没什么人的说。)申请vip会员的,呵呵:【1、注册成为红袖用户。2、进入个人管理中心;3、找到功能栏目里的VIP管理,点击,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读者;4、然后在出现的选项里点VIP会员申请,申请成功后,会出现冲值页面。推荐复婚系列其它文:恶魔总裁诈骗妻http://novel.hongxiu.com/a/89682/风流总裁的酷辣情http://novel.hongxiu.com/a/90985/残酷总裁绝爱妻http://novel.hongxiu.com/a/91003/签约爱人http://novel.hongxiu.com/a/87197/唔,推荐一篇俺师傅的文:神女孝亲http://novel.hongxiu.com/a/92415/
  • 追毒

    追毒

    ★古语云:湘西赶尸,川西开棺,晋西风水。★“敬药金为尊,立八方为神”,这是现代赶尸匠门下两派“药金”与“八方”的门徒格言——神秘的新型毒品,新生的神秘组织,散落世界各地的远古人类的圣物,还有隐藏在金三角地下的神秘王国“尚都”!★唐小豪《异文化三部曲》之二,《午夜开棺人》同世界背景延续下的二部曲,作者已有多本完本小说,从未断更!保质保量!人品保证!
  • 网游之龙旗

    网游之龙旗

    龙骑飘扬的舰队,海盗恐慌。龙骑飘扬的舰队,海军避让。死战深海魔兽,勇闯幽灵鬼岛。探索失落帝国,寻找神的方向。游历海上诸国,开辟贸易航线。谱写蓝海传奇,开创世纪辉煌。铁血舰队征服海洋之旅,由此开始!
  • 黄泉鬼事

    黄泉鬼事

    每个国家都闹鬼,每个教派都能捉,为什么?各教派的法器都能灭鬼诛邪,这又是为什么?老太碰瓷儿逼死我兄弟,却引来恶鬼缠身!他留下了复仇的遗言,而那家人也开始接连惨死!本以为一切只是巧合,可引出来的却是一个看不到底的巨大漩涡!数百年前,地府动乱,无数恶鬼倾巢而出入侵人界。数百年前,无数人杰、英雄倍出,用无尽热血平定动乱!而数百年后的今天,一切又在蠢蠢欲动……我能做些什么?是安静的生活,还是平凡的工作?是接过大旗扛起责任,还是靠着点小手段只求富贵?
  • 倾城闪耀:追逐的季节

    倾城闪耀:追逐的季节

    她从未想过成为明星却阴差阳错结识他们进入世纪艺术成为艺人她的身家并不平凡却走出比身世更不平凡的人生她享誉海外深造归来却恰逢青春的到来趣味横生前有未知星途后有家族纷争幸好还有一群好友伴她身旁在这个追逐的季节他们又将如何除万难斩艰险书写人生的乐章?
  • 我是网游大高手

    我是网游大高手

    余洛洛是个内向的人,对人生觉得迷茫。在班上,他一直被富二代周生给欺负,直到某一天,他想要反抗,却遭到了周生的暴打,这时候,一个女孩出现在他面前……从此,遇见了一群不平凡的伙伴,拉开了一段不平凡电竞传奇的序幕。从网游,到竞技,我们的目标,是总冠军!这是一群人攀登荣耀巅峰的故事,这是一个热血到燃烧的时代,这是一段年少轻狂的青春。让我们沐浴在六十亿目光下,向着全世界高声喊出,WE-ARE-THE-CHAMPION!!!“静待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谨以此句献给所有曾在疾风联盟中奋斗过的开拓者们。
  • EXO只为你重生

    EXO只为你重生

    如果没有告诉你,你姐姐因为我失踪。你是不是就会选择我?——LUHAN原来在此之前,我叫Evil。还是我封印的你。我真的想要回到过去,和你一起守卫嗜血族。——XIUMIN第一场雪,你将会死在我的手上。我们的族不同,我们处于敌对状态。可我还是喜欢上了你。——CHANYEOL谁会记得,你是在我的保护下,安全封印了30000年……——SEHUN如果当年死的不是我,你该会爱我吗?——BAEKHYUN你要知道!那天是我带你回来的!没有我,你在就被你那个所谓爱的人杀了!——TAO
  • 施肥知识(下)

    施肥知识(下)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现在已经知道的有21多种,其中碳、氢、氧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提供。氮、磷、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吸收得也较多,占干物重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称为“大量元素”。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普遍较少,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补充,所以特别称它们为“肥料三要素”。钙、镁、硫一般称为“中量元素”。铜、锌、铁、锰、硼、钼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