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30600000099

第99章 诗歌(4)

总之,明代四大小说最早的刊本一般都没有插图,在社会上流行了一段时间(几十年),引起轰动,畅销起来,书商竞相出版,为了吸引读者,就得增加插图,于是乎万历年(尤其是万历前期,16世纪末)出现了一批最早的小说插图,例如上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插图。万历年间出现了《金瓶梅》,《金瓶梅》最早的插图是明末崇祯年间的木版插图。最早的小说插图都是木版插图,主要刻于金陵、杭州、建阳,其中最精彩的是万历金陵出版的三国插图、西游插图、万历杭州出版的水浒插图等(福建建阳虽然都出版过,而且发行量很大,但艺术水平不高,上图下文,粗制滥造)。早期的万历插图大多是以人物为主,人大景小,质朴豪放,生动有趣,很有气势。明末天启、崇祯,苏州繁荣,市民艺术、文人艺术全面发展。苏州插图人物缩小,景物增大,构图俯瞰开阔,人物增多,开始注重环境描绘,渲染气氛,同时也注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描绘,正好与小说三元素(人物、情节、环境)不谋而合。万历有气势,明末有诗意,明末插图整个看上去,生动传神,非常成熟,并且还形成高潮,将中国古代插图艺术推到顶峰。

上述明末苏州出版的四大名着小说插图,就是苏州插图艺术的代表作,都是中国古代木版插图中的杰作,代表了中国插图艺术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苏州插图后来居上,一统天下,是中国古代插图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地方画派。可是很多人写中国古代版画史(实际上是中国插图艺术史)居然不提苏州插图,不能不说是重大遗漏。入清以后,四大小说插图仍在创作,并且还出现了清宫手绘本和清末石印本。四大小说插图艺术的发展概况,代表了中国小说插图艺术的发展道路。

四大名着插图看完后,我们再看看其他小说插图,先看长篇讲史小说插图。明代苏州长篇讲史小说插图主要有:《开辟衍绎(演义)》、《列国志传》、《两汉演义》、《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隋唐志传》、《唐书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两宋志传》、《英烈传》等。

《开辟衍绎(演义)》,上古史通俗小说,80回80图,始于盘古开天辟地,终于周武王伐纣,按鉴编纂,文章枯燥,插图却有趣,是明末(1635年)苏州麟瑞堂刊本,插图属明末苏州插图。

《列国志传》主要有三种:《前编十二朝传》、《五霸七雄列国志传》和《陈眉公先生评点春秋列国志传》,都有插图。

其中《陈眉公先生评点春秋列国志传》余邵鱼编着,万历苏州龚绍(少)山刊本,刊于万历43年(1615年),十二卷,插图是苏州刻工李青宇刻的,属苏州早期插图,有120幅图,可见工程之巨。此书每部纹银一两,可买一石大米,可见一般人是买不起的。龚绍山还出版过罗冠中写的《隋唐志传》,两书插图画风一致,都属苏州早期插图。

《列国志传》明代还有内府抄本,手绘插图,采用工笔重彩画法。

《新列国志传》,明代长篇讲史小说,冯梦龙改编,在上述《列国志传》的基础上,取材史书,虚构情节。全书108回,从西周末期开始,写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长达500年,空间跨越大江南北。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兴衰成败,详略得体,人物生动,情节曲折,流传广,影响大。后清人蔡元放又在此书基础上,改编成《东周列国志》。

《新列国志传》插图,崇祯初年金阊(苏州)叶敬池刊本,108回,一回一图,108图,也是个大工程,可惜没有留下画家姓名。插图风格很像前述《水浒传》(杨定见本)等明末苏州讲史小说插图,也是俯瞰构图,注重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故事情节(人物呼应)、环境气氛(风景、建筑、器物)的描绘,充分体现了小说的三元素,当属明末苏州画风。苏州叶氏还出版过《两宋志传》,插图也属明末苏州讲史插图。苏州这两本列国志传插图表现出从万历到明末的画风变化。

《两汉演义》,明代讲史小说,是甄纬写的《西汉演义》和谢诏写的《东汉十二帝演义》二书合刊而成,《西汉演义》从秦公子异人被虏入赵,到汉高祖死。《东汉十二帝演义》从王莽篡位,然后写东汉十二个皇帝更替,最后写到汉桓帝。

《两汉演义》插图,明末天启苏州白玉堂刊本,属明末苏州插图,现藏日本,共有60图,《西汉演义》有38图,《东汉十二帝演义》有22图,也是俯瞰构图,人物故事背景采用当时吴派山水画法,笔意明确,但是不及上述明末插图精细。此书是袁于令剑啸阁评本,袁于令是苏州人。明末清初苏州还有书业堂刊本。

《隋史遗文》,明代讲史小说,袁于令编着,全书60回,在民间讲史话本的基础上,依据正史,虚构情节,“纪逸传奇”,叙述隋代故事。小说以秦琼为主要人物,歌颂隋末农民起义。揭露了隋炀帝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官逼民反,老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啸聚山林。真实地反映了隋末动乱的历史。后来的《隋唐演义》前60回有三分之一抄自本书。

《隋史遗文》插图,明末崇祯6年(1633年)苏州名山聚刊本,现藏日本,60回60图。作者袁于令是明末清初吴县(苏州)人,写书、刻(出版)书,多为戏曲、小说,例如出版过上述《两汉演义》,所以此插图也属明末苏州插图。此插图画风与前述明末苏州插图《水浒传》、《金瓶梅》等相似,也是俯瞰构图,人物、情节、景物都有很好地表现,充分体现了小说三元素。苏州名山聚还出版过《云合奇踪》(《英烈传》),也属明末苏州插图。

《隋炀帝艳史》,明代讲史小说,鲁迅认为此书作者是明末苏州冯梦龙,全书40回,小说写隋炀帝一生宫闱秽事,批判他穷奢极欲,荒淫无耻,总结出隋朝灭亡的教训,提出酒色丧身,土木亡国,很多地方很像《金瓶梅》,难怪鲁迅说它“浮艳在肤,沉着不足”。后来的《隋唐演义》前半部分几乎全抄此书。

《隋炀帝艳史》插图,明末崇祯4年(1631年)人瑞堂刊本,40回40图(80单面,一正一副)。人瑞堂是闽人郑尚玄在南京开的书坊,可是插图画风很像明末苏州插图,“奇情艳态,栩栩如生”。此插图也是俯瞰构图,画风显得烦琐。此插图画家没有留下姓名,刻工是杭州名工项南洲、洪国良(此外清末光绪时,上海还出版了石印本插图)。

《隋唐志传》,罗贯中、林瀚编辑,全书122回,写隋末及唐故事,以李世民为中心人物,改历史演义为英雄传奇。《隋唐志传》插图是万历末苏州龚绍山刊本,画风同上述《陈眉公先生评点春秋列国志传》插图,都属苏州早期插图。现藏日本。

上述隋唐史插图直接影响了清初《隋唐演义》插图。《隋唐演义》刊于康熙13年(1675年),是苏州四雪草堂刊本,作者是褚人获,插图画家是古吴赵澄(同文),二人都是苏州人,插图属清初苏州插图,100回100图。正如小说前半部分(隋代部分)是依据《隋史遗文》改编而成一样,《隋唐演义》插图也参考了《隋史遗文》插图,很多地方甚至照抄,例如第5回、第17回、第71回等。后半部分(唐史部分)画得更差,整个看上去,松散疲软,远不如上述明末苏州隋史插图,说明了清代插图艺术正走向衰落。褚人获四雪草堂还出版了《封神演义》,其插图也是100回100图,也属清初苏州插图,画风与他出版的《隋唐演义》插图相似。

《唐书志传(唐史演义)》,明代讲史小说,熊钟谷(名大木,嘉靖年间福建建阳书商)编着,全书90回,依据《通鉴》、词话、杂剧改编而成,从隋炀帝大业13年李渊起兵,到贞观19年唐太宗征高丽,写唐太宗李世民开国故事。像许多讲史小说一样,此书也是既无小说家的想象,又无史学家的严谨,平铺直叙,文采不足。最早的刊本可能是嘉靖年间的,没有插图。

《唐书志传》插图,现存3种版本,都是万历年间的,分别为金陵、建阳、杭州刊本,都在日本。

其中杭州刊本是杭州藏珠馆刊本,刊于万历47年(1619年),属万历末年杭州插图,有64幅,画风有些像前述万历杭州容与堂刊本《水浒传》插图。杭州藏珠馆老板是苏州书商舒载阳,他第二年(万历48年)又在苏州翻刻此书,可见这本万历杭州插图还影响到苏州。明末苏州插图又反过来影响杭州,以至于苏杭难舍难分。

《残唐五代史演义》,明代长篇讲史小说,罗冠中编着,小说60回,依据史传,虚构情节,采用编年形式,始于黄巢起义,终于陈桥兵变,反映了晚唐五代这一动乱时代的历史情景。小说依据《金统残唐记》词话改编而成,主要表现李存孝智勇双全,孝义兼备,写得虎虎有生气,整个看上去,线条粗犷,风格雄健。

《残唐五代史演义》插图,明末苏州周之标刊本,周之标是天启年间长洲人,此插图属明末苏州插图,也是俯瞰构图,画风与上述明末苏州出版的《水浒全传》(杨定见本)插图相近,尤其是李存孝骑马打仗,冲锋陷阵,英武雄健,势不可当,充分体现了小说的风格。可惜没有留下画家姓名。清初康熙年间文锦堂有翻刻本。

《两宋志传(演义)》,也是上述熊钟谷(大木)写的讲史小说,他还编撰、刻印过上述《全汉志传》、《唐书志传》等图书。《两宋志传》分南、北宋志传,各有50回。《南宋志传》从石敬瑭征蜀,到曹彬平定江南,主要写五代故事。《北宋志传》

从北汉主逐忠臣起,到杨宗保平定西夏,主要写宋初故事。显而易见,小说命名南北宋与实际历史上的北宋、南宋不是一回事。此书也是依据史籍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

《两宋志传》插图,今有4种,分别为万历金陵刊本、万历建阳刊本、万历苏州刊本、明末苏州刊本,也多在日本。其中苏州刊本插图有两种,画风迥异。

万历苏州刊本即翁氏(少麓,万历苏州书商,江西南城人)刊本,插图以人为主,只有近景,没有远景,曲线造型,画风秀丽,很像杭州插图,说明了苏州早期插图受杭州影响,但不如杭州插图简洁豪放。

明末苏州刊本即叶昆池(天启苏州书商)刊本,插图有64幅,属明末苏州插图,俯瞰构图,人小景大,远近分明,画风与上述明末苏州出版的讲史小说插图相似。

画家是李翠峰,名不见经传。苏州这两本宋史插图表现出从万历到明末的画风变化。

《英烈传》,又名为《云合奇踪》、《英武传》,传为明朝开国元勋郭兴之后郭勳所作,意在表彰先祖郭兴功绩。全书80回,从元顺帝荒淫失政起,到朱元璋立国分封止。大体根据史料,也取民间传说。《英烈传》插图,主要有万历金陵刊本、万历苏州刊本、明末金陵刊本3种。《英烈传》明代还有内府抄本,手绘插图,采用工笔重彩画法。

其中万历苏州刊本(《云合奇踪》),刊于万历44年(1616年,万历末期),是前述苏州名山聚刊本,插图有40图,采用单面竖幅版式,画风与前述明末苏州水浒插图相似,都是典型的明末苏州讲史插图。

苏州神魔小说插图不多,可能是因为苏州人务实,比较实际,除了上述《西游记》外,主要有:《封神演义》、《平妖传》等。

《封神演义》,明人神魔小说,万历许仲琳编撰,全书100回,依据元人《武王伐纣平话》和民间传说敷衍而成。小说叙述商末纷乱,武王伐纣故事,最后姜太公封神,周武王分封诸侯。小说批判了商纣王暴君暴政,同时也宣扬了封建忠君思想。

《封神演义》插图,主要有苏州(金阊)舒载阳刊本,时间约在万历末年或泰昌、天启年间,属明末苏州插图。100回100图,是个大工程,插图精彩,看来是一位大家手笔,可惜没有留下姓名。画风很像前述明末苏州刊本《西游记》插图,也是充满着神奇的浪漫主义风采。此书每部纹银二两,可买两石大米,可见一般人是买不起的。苏州书商舒载阳还翻刻过前述杭州藏珠馆刊本《唐书志传》(万历末年)。

《平妖传》现存两种刊本,一是20回本,罗冠中编着;一为40回本,是明末冯梦龙增补的。小说写北宋贝州王则、永儿夫妇起义,文彦博得“三遂”(马遂、李遂、诸葛遂智(蛋子和尚)之力,前来镇压,故名《三遂平妖传》。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贪婪腐败,官逼民反,爆发起义,很像《水浒传》。小说描写世态人情,世情毕现,幽默泼辣,非常风趣。

《平妖传》插图也有两种刊本,一是万历钱塘(杭州)汪慎修刻本,一是天启苏州天许斋冯梦龙刊本。

天启苏州冯梦龙刊本插图,冯梦龙是天启间吴县人,写过《三言》、《新列国志》、《平妖传》等,刻印过不少小说、戏曲图书,都属明末苏州插图。此书40回,一回两图,共80图,单面竖幅,刊于天启元年(1621年),比上述万历杭州刻本晚30年,二者画风迥然异趣,万历杭州本简朴豪放,天启苏州本繁丽柔美。此插图倒与上述明末苏州本《西游记》插图画风相似,尤其是山石、云气画法非常相近,都是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二者水平不相上下。由此可见,同一题材不同地方(画派)来画,画风不同。而同一地方(画派),不同题材,画风却相似,说明地方(画派)对形成插图画风所起的作用更大。

以上介绍的都是苏州长篇小说插图。明代短篇小说也很发达,明代短篇小说继承了宋元话本,多为人情市井小说。其实小说都写人情人性,历史小说写的是历史上的人情人性,神魔小说写的是幻想中的人情人性,实际上写的都是当时的人情人性。明代人情市井小说万历前后随着城市市民文化大发展而发展起来。明代短篇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三言》、《二拍》。此外还有:《今古奇观》、《清夜钟》、《石点头》、《鼓掌绝尘》、《艳异编》等。这些短篇小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明代,尤其是明末的社会现实生活,描写世态,表现人情,属人情(世情)小说。

上述人情小说都有精彩插图,多为明末苏州插图。如果说金陵擅长历史小说插图,杭州擅长神魔小说插图,那么苏州就擅长人情小说插图,这是因为苏州水乡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吴侬软语,温文尔雅,苏州人务实,很会生活,非常世俗,富有人情味。可以说明末苏州人情小说插图就是当时苏州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言》是《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3种话本、拟话本(白话短篇小说)集的合集,冯梦龙编撰,每集40篇,共收白话短篇小说120篇。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多为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题材多来自民间,也有根据历史故事和前人小说改编、改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市民生活,有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残暴腐败。刊于天启元年(1621年)。

《警世通言》,有些是宋元旧作,有些是明人拟作,大致参半。反映了明末市民生活,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罪恶。此外还有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说。刊于天启4年(1624年)。

《醒世恒言》,除少数宋元旧作外,大多是明人拟作,也批判了明末社会黑暗现实,歌颂了市民阶级的真挚爱情。刊于天启7年(1627年)。

《三言》作者冯梦龙,是明末长洲(苏州)人,是中国着名文学家,尤其是在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领域有伟大的建树,他博学多才,有反封建礼教倾向,晚年还参加过抗清活动。他还是位出版家,其书坊墨憨斋(天许斋)出版过他写的《三言》及前述《平妖传》、《新列国志》,此外还有戏曲图书,大多附有精美插图,是典型的明末苏州插图艺术。

《三言》插图,3本插图画风相似,都属明末苏州插图。都在日本。一回画两图,120回240图(现存不到240图),可惜画家都没有留下姓名。

同类推荐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倚栏独语

    倚栏独语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过的散文随笔,或游历山水,或感念亲友,或感悟人生。”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者始终坚守着一份心灵的恬淡,用深情如水的文字和浪漫情怀营造了串串美妙的花絮。一颗真诚质朴之心汇成涓涓细流,流淌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澎湃着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并用一颗善感的心思考着、记录着……展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
  • 用文字摆平好汉

    用文字摆平好汉

    耿立的文字质感多层面,可以慷慨悲歌,可以诗意旖旎,可以故事曲折回环,可以幽默解颐。《用文字摆平好汉》使我们感到的是:梁山不远,水浒很近。那些人物是宋朝的,也是当代的,水浒气,如阴魂恶鬼缠绕着这个民族。那些戾气可以借尸还魂,人们啊,要警惕。
  • 超越梦想一起飞

    超越梦想一起飞

    《超越梦想一起飞》内容为:梦想不是加快,是努力,是努力创造活着的意义;梦想不是忍受,是怒吼,是决定从今天不再等候;梦想不是服输,而是换气,然后活得更潇洒;梦想不是保守,而是愿意付出代价,然后分享给大家;梦想不是溺爱,而是有能力去关怀;梦想不是争辩,而是会心一笑;梦想不光来自光明的动力,同样来自阴沉的激励;梦想不是滔滔不绝,而是专注,暂时沉默;梦想不是更多的鲜花和掌声,而是你尊敬的人能够喊出你的名字;梦想不是更多的得到和做到,而是爱你的人从心里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是《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书中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美文。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本书主要内容有:《22年前的24小时》、《漠风雕镂的“古城”》、《黄河边上的那条白狗》、《记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儿》、《长山(外一篇)》、《南中国有个叫周庄的水乡》等作品。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猎心记:一妻难求

    霸道总裁猎心记:一妻难求

    一开始,他只是以旁观者的心态看着她利落收拾老爸的第三者和非婚生子女,捍卫家产与母亲。这心思不知不觉中就变味了,想把这个女孩儿变成自己的。心动不如行动,得赶紧给她贴上专属标签。只可惜,这条追妻路实在是忒不易。哼,豁出一颗真心,就不信最后不能抱得美人归!
  • 阴阳生死录

    阴阳生死录

    一场梦,预示着今后种种因果,不甘平庸的我按照梦的指引。意外的闯入一处矿洞之中,得到了传说中的死神之手!的确,从此以后每天都是惊险刺激,斗鬼,斗蛊,斗妖邪,闯地府,入黄泉!但最后却斗不过人心!这背后隐藏的“鬼”时时刻刻盯着我!!一切明了之后,我还能回到那种平淡的,安逸的生活么。
  • 移民计划

    移民计划

    公元2433年,因为人类的无节制发展,地球已不适宜人类居住。人类开始移居至近地轨道空间站,并在那里制定新的星际移民计划。可是该如何移民?往哪里移民?谁可以获得移民的船票?移民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完成?多少人能够到达新的家园?人类的未来是走进自己挖掘的坟墓,还是创造新的未来?
  • 怪楼房客

    怪楼房客

    这是一部短篇悬疑小说集。每个城市或小镇都有着奇怪的楼房,那里住着一些性情怪异、行为莫测的房客。譬如巫荣城广场的抢劫事件,旁观者因为“旁观罪”引发的那一系列的故事。事发后,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谴责那群见死不救的旁观者,旁观者也因为良心的不安,渐渐地反省,醒悟……但那些受害人,是否能原谅旁观者的冷漠,走出阴影?
  • 蜀山剑侠传8

    蜀山剑侠传8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誉,是中国历代无数次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被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广泛研习和应用,在千变万化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后世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成功战例。《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含六计,总共“六六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虽说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在现代军事、经济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历代军事家和商业巨子都潜心研究的著作之一。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 源天鼎

    源天鼎

    一道轮回三千万,生生世世轮回中。天圣道祖为争天道用“动地”源地瓶将“惊天”源天鼎打散。三千万年后,天门将起。韩扬道祖携“惊天”源天鼎回归。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友谊赠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友谊赠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