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1200000080

第80章 万邦来朝,李世民成了天可汗(6)

咄陆可汗获得这些战利品后,全部据为己有,一毫也没有分赏给部下。将领们大为不满,其中有一个将领企图强行夺取,结果被咄陆可汗一刀砍了。这个杀鸡儆猴的举动顿时引起了部众的公愤,大伙忍无可忍,索性起兵造反。咄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逃奔白水胡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随后,咄陆可汗的旧部阿史那屋利等人遣使入唐,请求废黜咄陆,改立可汗。

这对唐朝实在是一个意外的喜讯。唐太宗李世民随即下诏,册封莫贺咄的儿子为新可汗,称为乙毗射匮可汗。新可汗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连忙将以前被咄陆扣押的唐朝使节全部送回了长安。

唐朝在西突厥重新扶持了一个亲唐政权后,西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然而,这样的安宁终究是短暂而脆弱的。

因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夹在西突厥和唐帝国这两个强国之间的西域,说白了就是一块是非之地、一块四战之地。

除非西突厥彻底灭亡,否则它与唐朝在西域的较量就不会停止。

短短两年后,新的战争就爆发了。

这次战事发生在焉耆——就是当初因修路事件被高昌多次暴打的那个小国。

焉耆原本一直亲附唐朝,可西突厥为了拉拢它,就搞了一次和亲,让重臣阿史那屈利的弟弟娶了焉耆的公主。如此一来,焉耆国王龙突骑支自然感觉西突厥更为可亲、更可依赖,于是转而投向突厥人的怀抱,对唐朝的朝贡从此就有一搭没一搭,一回比一回少了。

安西都护郭孝恪马上就愤怒了。

对于这种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到处磕头认老大的家伙,最好的教训就是——扁他。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八月,郭孝恪征得朝廷的同意之后,率部讨伐焉耆,生擒其国王龙突骑支。但是阿史那屈利不久便在焉耆重新扶植了一个亲突厥的傀儡政权。

此后的几年里,唐朝接连对高丽和薛延陀用兵,暂时无暇顾及西域。到了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随着一个新契机的出现,李世民当即决定大举出兵,彻底解决西域问题。

这个契机源于西域的另一个国家——龟兹。

龟兹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焉耆的西面,有大小城池八十余座,算是西域诸国中实力较强的一个国家。就像其他的西域国家一样,龟兹一直在西突厥与唐帝国之间采取骑墙策略,一方面对唐朝“岁贡不绝”,一方面又“臣于西突厥”,打算两边讨好,两边都不得罪。可是在郭孝恪讨伐焉耆时,龟兹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不但“遣兵援助”焉耆,而且“自是职贡颇阙”。(《旧唐书·龟兹传》)

龟兹之所以援助焉耆,很可能是出于唇亡齿寒的担忧;而它之所以从此对大唐的朝贡锐减,估计是对唐朝强硬的西域政策心存不满。

对于龟兹的心态,李世民洞若观火。

贞观二十一年,龟兹老国王病卒,其弟诃黎布失毕继位。新国王上台后,不但没有及时修复与唐朝的关系,而且又“渐失臣礼,侵渔邻国。”(《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龟兹这么做,无疑是在自取灭亡。

李世民绝不允许任何藩国蔑视天可汗的权威,无视大唐宗主国的地位。

他意识到征服龟兹、威慑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这一年十二月任命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统帅,右骁卫大将军契毖何力为副统帅,会同安西都护郭孝恪所部,集结铁勒十三部、东突厥、吐蕃、吐谷浑等骑兵部队共计十余万人,联兵进讨龟兹。

此次远征是大唐自经营西域以来出动兵力最为庞大的一次,而且上至最高统帅,下至普通士兵,大多是来自四夷的胡人,这样的安排绝非偶然。它一方面显示了唐太宗李世民志在必得、彻底控制西域的决心,一方面也是对唐帝国主导下的天可汗制度的重申和强调——各国军队必须统一接受天可汗的征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组成联军,对破坏和平的成员国发动制裁性的战争。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十月,阿史那?社尔率大军兵分五路,以犁庭扫穴之势横穿焉耆国境,兵锋直指龟兹。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丢弃王城,望风而逃,准备投奔龟兹。阿史那?社尔遣兵追击,将其捕获,二话不说就把他砍了,另立其堂弟先那准为新国王,并命其对唐朝修藩臣礼,按时朝贡,从而在焉耆重建了一个亲唐政权。

焉耆不战而败,龟兹举国震恐,各地守将纷纷弃城而逃,唐军如入无人之境,顺利拿下龟兹都城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县),生擒国王布失毕。龟兹国相那利逃脱了唐军的追捕,从西突厥搬来救兵,大举反攻郭孝恪驻守的伊逻卢城。郭孝恪寡不敌众,与长子郭待诏一起壮烈殉国。

唐军随后重新夺回伊逻卢,擒获那利。此后,阿史那?社尔率领大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接连攻克了龟兹的五座大城,同时招降了七十余座小城,彻底占领了龟兹全境。

唐朝成功征服龟兹之后,史称“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以此表示对唐朝的臣服之意。

此役的胜利,标志着在与西突厥争夺西域的较量中,唐朝笑到了最后。

阿史那?社尔在龟兹立下一块石碑,把大唐远征军取得的赫赫武功永远镌刻在了碑石之上,然后班师凯旋。

诺真水之战:经略北疆

在唐朝经营西域的这段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也一直没有放弃对帝国北疆的经略。

尽管东突厥汗国早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便已被彻底平定,可是代之而兴的薛延陀汗国却趁“北方空虚”之机强势崛起,雄霸漠北,麾下足足有“胜兵二十万”,成了唐帝国北面的一大军事强国,同时,无疑也成为帝国北疆潜在的一大边患。

对此,李世民当然不会视若无睹。

他知道,如果不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遏制,日后薛延陀必将成为唐帝国的一大劲敌。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九月,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命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辖其国的南部和北部,李世民立刻意识到这是分化其势力的一个良机,随即遣使册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并“各赐鼓纛”,“外示优崇,实分其势”。(《资治通鉴》卷一九五)

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间接的防范手段,要想确保帝国北部边塞的安宁,就必须在漠南地区——亦即唐帝国与薛延陀之间的东突厥故地——设置一道捍卫的屏藩。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七月,李世民颁下一道诏书,册封右武侯大将军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的新可汗,“赐之鼓纛”,同时命“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其旧部,俾世作籓屏,长保边塞”。

东突厥突然复国,这对薛延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知道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必定会有抵触情绪,于是也给他发了一道诏书,说:“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害,实不贪其土地、利其人畜,恒欲更立可汗……既许立之,不可失信。秋中将遣突厥渡河,复其故国。”为了稳住真珠可汗,李世民又强调说:“尔薛延陀受册在前,突厥受册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

但是在诏书的末尾,李世民也对薛延陀进行了警告:“尔在碛北,突厥在碛南,各守土疆,镇抚部落。其逾分故相抄掠,我则发兵,各问其罪。”(《资治通鉴》卷一九五)

真珠可汗虽然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可表面上也只能唯唯。

东突厥复国,不但薛延陀不乐意,就连被李世民册封为新可汗的阿史那思摩也是一百个不情愿。

对于这顶从天而降的可汗冠冕,阿史那思摩丝毫感觉不到喜悦和荣耀,有的只是恐惧和忧虑。因为时移世易,今非昔比,如今的薛延陀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人吆喝的铁勒小部落,而东突厥就算重建,也不是那个“高视阴山、控弦百万”的大汗国了。

这北返漠南的一步,阿史那思摩始终没有勇气迈出去。他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一直拖到了两年后的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才带着一脸凄惶动身北上。临行前,他凄凄惨惨地给皇帝上了一道临别奏疏,说:“臣非分蒙恩,为部落之长,愿子子孙孙为国家一犬,守吠北门。若薛延陀侵逼,请从家属入长城。”(《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阿史那思摩打定了主意,反正自己就是一条看门狗,一旦薛延陀来攻,自己立即撒腿往南跑,管他三七二十一。

阿史那思摩北渡黄河后,建牙帐于定襄故城,麾下有户数三万、士兵四万、马匹九万。

看着这个迷你型的东突厥汗国,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又好气又好笑——奶奶的,就这点家当还复什么国啊,捏死你不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么!

这一年十月,真珠可汗听说唐太宗李世民要前往泰山封禅,大喜过望地对部下说:“唐朝天子去泰山封禅,必有大部队随从,边境必然空虚,我利用这个机会打阿史那思摩,简直就是摧枯拉朽!”随即命其子乙失大度为统帅,征调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落军队,共计二十万人,以志在必得之势横穿大漠,直扑定襄。

阿史那思摩风闻敌人来了,赶紧带着他的部众一溜烟跑进了长城内,一直到朔州(今山西朔州市)才停下来喘气,随即派快马去长安告急。

阿史那思摩说他要为大唐“守吠北门”。如今看来,“守”是谈不上了,“吠”倒是吠得挺及时。

该来的终于来了。

其实李世民早就在等这么一天。

重建东突厥,让阿史那思摩迁居漠南的目的其实有两个:一是防范,二是试探。如果薛延陀有自知之明,与东突厥相安无事,那当然最好不过;但是,假如它始终不愿放弃扩张的野心,那就利用东突厥的复国来刺激他们,使其狼子野心尽早暴露,那么大唐就能顺理成章地铲除这颗日渐壮大的毒瘤。

所以,与其说李世民担心薛延陀来打,还不如说他担心薛延陀不来打。

道理很简单——乙失夷男要是够聪明的话,再忍个十年八年,到时候唐朝要铲除薛延陀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十一月,李世民迅速做出了反击薛延陀的战略部署。唐帝国一共出动了十几万兵力,在东起营州(今辽宁朝阳市)、西至凉州的数千里战线上,命兵部尚书李世勣、右卫大将军李大亮、营州都督张俭等人,分五路出击,与薛延陀拉开了决一死战的架势。

大军出征之前,李世民特地召集众将面授机宜:“薛延陀自以为强大,横穿大漠南下,行程数千里,战马定已疲瘦。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速退。薛延陀军队未能趁思摩不备而迅速发起攻击,在思摩退入长城之后,他们战机已失,却又没有果断撤退,他们败局已定。我已授命思摩在撤退时焚毁沿途的草场,薛延陀军队粮草日尽,在野外又劫掠不到任何东西。方才谍报人员回来,说薛延陀的战马没有草料,只好啃树皮,而且连树皮都快啃光了。你们当与思摩互为掎角,不必急于交战,等他们撤退之时,立刻发动进攻,必能大破薛延陀。”

真珠可汗眼见儿子领着二十万大军直扑漠南,虽然吓跑了阿史那思摩,却没有捞到半点好处,反而让几十万大军陷入粮秣日尽的困境,而且唐朝多路大军已经出动,要是再拖下去,自己这点老本怕是要全部赔光。无奈之下,真珠可汗只好遣使入唐,要求与东突厥和解。

和解?

说得倒轻巧,你乙失夷男把漠南当什么了?当你们家门口的草坪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那么便宜!

李世民没有对薛延陀的使者做出任何答复。

他料定,不出十天,前线的李世勣必能传回捷报,到时候再让使者回去传话,教教乙失夷男如何做人。

乙失大度亲率三万骑兵一路猛追阿史那思摩,追到长城脚下不得不勒住了缰绳。

再往南就是唐朝的地界了,乙失大度可不敢轻举妄动。

要进进不得,要退又不甘心,乙失大度左右为难,只好派人登上长城叫骂,想把阿史那思摩逼出来。

可阿史那思摩就是龟缩着不肯出来。

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任你口水漫天,我自岿然不动。

乙失大度站在长城脚下吹胡子瞪眼,彻底没辙。

就在此刻,远处忽然尘埃滚滚、杀声震天——李世勣率领的唐军主力到了。

乙失大度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随即马鞭一挥,掉头就跑。李世勣亲自遴选了六千名精锐骑兵,迅速向北追击,越过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一直追到了青山(阴山山脉东段大青山)。

乙失大度跑到青山北麓的诺真水(今内蒙古艾不盖河)时,决定不再跑了。

因为经过白道川的时候,他已经和自己的主力部队会合,眼下足足有二十万人。

三万人被六千人追着跑已经够没面子了,难道二十万大军也要被六千人追着跑?乙失大度愤愤地想,那我回到薛延陀还怎么立足?

不,老子今天不跑了,就在这里和你李世勣决一雌雄。

随后,薛延陀的二十万大军在诺真水沿岸一字摆开,阵势横亘十里,刀枪林立,旌旗蔽日。看那架势,就是踩也要把唐军踩死。

六千对阵二十万,这绝对是李世勣军事生涯中少有的一场恶战。

李世勣能赢吗?

乙失大度之所以敢和唐军决战,除了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薛延陀通过这些年的征战,尤其是在对付突厥骑兵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战术:作战时以五人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管理五匹马,其余四人徒步作战,而马匹主要是在战斗获胜后追击敌人用的。

换句话说,作为擅长骑兵作战的游牧部落,薛延陀已经在固有的骑兵优势基础上,着重强化了步兵的战斗力,所以当两个兵种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时,仍旧固守单一骑兵战术的突厥人就远远不是他们的对手。

此刻,乙失大度正带着一脸得意的笑容注视着兵少将寡的唐军,想看看当世名将李世勣如何败在他的手中。

同类推荐
  • 汉武龙魂

    汉武龙魂

    2270年,美日联军因反物质武器检查问题,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寻找拯救中国的秘密武器,郭忆龙逃过以色列情报组织的追杀,来到公元前113年的身毒国(印度)。为了到达汉朝,他经过羌、大月氏、西域各国、匈奴等国,历时7年,方才到达长安。沿途中,他与东征的罗马军团、张骞的出使团队、远嫁西域的汉公主以及匈奴的小皇子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故事。在完成了西域各国的旅程后,郭忆龙与汉朝诸位名将相识,并在数次出击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当这一切都在静静发生的时候,他苦苦寻找的那一位迷一般的大将竟然一直没有出现……难道“霍去病”的传奇故事只是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吗?难道存在于2300年前的那场迷一样的战役只是一个骗局?失望到极点之时,奇迹出现了……横跨2300年的两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横跨两千三百年的两个人之间荡气回肠的侠骨柔情,一切尽在《龙魂之西汉游侠传》
  • 中华史诗

    中华史诗

    《中华史诗》是中国首部叙史长篇七言诗!也是首部以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发展为主线,从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到现在的共和国时代,跨度最长的历史文学著作。亦是首部把中华泱泱千百年的历史用通俗易懂、合辙押韵的古老七言诗体来全新演绎。本书详述了从五帝之初到清朝末年期间的每一个皇帝的帝号、姓名、父亲名字、在位时间、年号,他们的功过是非都以后人的态度逐一评论书写于此。
  • 玩世三国

    玩世三国

    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却偏偏又是九五至尊的命。一个游戏风尘,放荡不羁的浪子;一个藐视苍生、桀骜不驯的揶揄客。穿越到三国时代,群雄争霸,众美竞艳,看他之后如何揽美女戏江山。
  • 穿越在旧石器时代

    穿越在旧石器时代

    一个探险者,驴友,野外生存专家穿越在距今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设置陷阱捕猎、编织渔网捕鱼、利用晒、煮法制盐、烧制陶器、种植五谷、圈养畜牧、......,创造文字、冶练青铜、建立旧石器时代最强大的军队、征服部落、建立帝国、创建文明。发迹于清池川,崛起于伊洛河,攻略河洛,向东逐鹿中原,向西西进关中平原,向南将文明发展到长江流域,建立一个疆域远大于商周,拥有高度文明的帝国。这是一本关于在旧石器时代种田、创造、征服、帝国、文明的爽文!请大家点击、收藏、推荐个。
  • 盛唐入侵中世纪

    盛唐入侵中世纪

    英伦岛上的悲歌,中欧神罗的愤怒。南之极地的蛮族,十字征途的讴歌。史诗年代的战争!无双的王者,忠勇的骑士,在黑暗无道的中世纪中与天国同在!穿越者来到中世纪,重新建立大唐帝国!————————————-————主角名:“德拉克.D.夏亚”已经改成“沐天晨”。ps:本书为全面战争类型,所有士兵的名称,官员的职位都以史记为参考。作者力图写出一个真正的盛开在中世纪的贞观之花。国虽亡,民未亡,故国运犹存……
热门推荐
  • 走天涯

    走天涯

    一伦是一个大学生,周燕是一个失足的青年,两个人在一条平行的轨迹上各自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两个人因为一本书而相遇,对于未来的恐惧,理想主义的丧失,现实的无情,到底何处才是我的天涯?
  • 本相要篡位:殿下画风不对

    本相要篡位:殿下画风不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什么狗血伦理剧,而是……你是男扮女装的“公主殿下”,我却是女扮男装的丞相一只……然后(*/ω\*)——卖报卖报,头版头条!咱们倾锅倾盆的丞相有喜啦!!!犯二丞相:“陛下啊!你还记得这个将为你生儿育女的我吗?嘤嘤嘤……”冰块帝王瞥了她一眼:“兄台,你哪位?”丞相跳脚:“老娘是雌的!不是你的,我怀的鬼的孩子啊!”“男主”出来打个酱油:“嗯哼~那好像是我的……”丞相愣住:“姑娘,你哪位?”
  • 法纳尔:挽歌

    法纳尔:挽歌

    “我只想要活下去,为此我可以不则手段。”----无名的英雄
  • 医尊

    医尊

    看惯了尘世的疼痛,听烦了尘世间的呻吟,我从虚无中走来向虚无中走去,只为医治天下。
  • 穿越:帅气女孩闯江湖

    穿越:帅气女孩闯江湖

    她,为了培养所谓的“淑女”气质,自小苦学琴棋诗画,甚至拥有空手道黑带八段的恐怖实力,这样的女子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谁知上帝却让她却生就一副颠鸾倒凤,倾倒众生的男儿相,好不容易留了一头长发,却又被jing呼为古代美男,愤愤不平的为此将上帝一阵臭骂,谁知竟然被一道闪电劈回了异界,开启了新的传奇,成就一代XXX,某某(女)为她。。。。。,某某(男)为她。。。。。看小小女子如何玩转异界,颠倒乾坤作者;喜欢《穿越:帅气女孩闯江湖》的朋友们可以加入QQ群87046812进行讨论。不喜者误入捣乱,谢谢配合!
  • 女王的游戏

    女王的游戏

    因朝政纠纷九岁女王天意穿越到现代精神病患者寒天意身上,当女尊女王穿越到男女平等的年代,当以九岁年龄重生在十六岁少女身上,当她的野心与现实社会相碰撞,她是否依旧……
  • 寻梦旅程

    寻梦旅程

    本剧主要是叙述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追求梦想的过程,又有一段牵扯上一辈的诡异事情。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懂事但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外出打工时发现附近有一所名牌艺术学校,她很向往,在那里认识了她一辈子的朋友,从此这一群年轻人就一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没想到,就在学校的一次选拔中这几个人脱颖而出,又凑巧的遇到了女主人公的偶像,从而又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演艺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到故事的最后,女主人公又因为不想伤害任何人,选择自己离开......故事结局是谁成全了谁?
  • 天降软妹灵梦

    天降软妹灵梦

    古语有云,天上不会掉馅饼。秦昊点点头,古人说的不错,天上确实不会掉馅饼。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却会掉妹子。啥?你问秦昊为什么会知道?那丫就砸我身上了你说呢!?吓的我一屁股摔到地上。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有些人无需怎么费神就能功成名就,财富和权利仿佛唾手可得;还有些人历经艰辛终于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遭到彻底的失败。为什么有人轻易就能成功,有人费了老大的劲才能成功,而有人则根本无法成功呢?显然不可能是身体上的原因,要不然最强壮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人与人的根本差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心灵具有创造力,构成了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异。也正是心灵帮助我们克服不利的外在环境。战胜挡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只要能充分理解思维创造性的力量,我们即可见证奇迹般的效果。
  • 盛唐梦空

    盛唐梦空

    本是神伤心死,万念俱灰,无奈自杀后竟然重生,盛世唐朝,背后又有多少血泪情痴。有人痛,有人忘,明知结局,却只能无奈看着一切发生。她也曾尽力改变,他也曾视她为宝,眼睁睁看着权谋的一步步深入,她只能尽其所能保他性命,结局终揭露,他与她,她与他,终会如何走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