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17000000004

第4章 笔走天涯:随 笔(4)

多少年来,鲁迅这张脸是一简约的符号、明快的象征,如他大量的警句,格外宜于被观看、被引用、被铭记。 这张脸给刻成木刻、做成浮雕、画成漫画、宣传画,或以随便什么简陋的方式翻印了再翻印,出现在随便什么媒介、场合、时代,均属独一无二,都有他那股风神在,经得起变形,经得起看。所以鲁迅的形质与神采总能穿透笔墨,扑面而来,宣称这是他自己的容颜,不曾遗失,不曾贬损,不曾消淡。他的容颜在他殒灭后继续活在无数图像中,以至这些图像竟能以任意引用的方式,继续捍卫他那张脸。 不是随便哪张脸都能蕴含这种如“命运”般难以左右的图像效应的。

我这不是以貌取人吗?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这个“相貌”,自然不是指此人标致与否,而是说他身上带有的一种气质、一股风神,不同于别人的那种劲儿。

鲁迅的神采不仅表现在脸上,更多的是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和性格上。在日本留学的那次看电影,鲁迅的心境自然是失望与悲哀。这是对在社会改造中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的一种失望。 对于这种失望,鲁迅先生明白,他和国民都被一种东西缠住了灵魂,那就是封建。从此,鲁迅先生开始了他带有批判性和战斗性的创作生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学,由此有了一种千古绝唱的声音。

臧克家曾在《有的人》中这样评价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但大多人们都用“目光太过犀利”形容鲁迅。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误区?这是因为我们是在闭着眼睛看世界,闭着眼睛看现实。我们并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睁开眼睛看现实,我们更没有感受先生那样的痛苦,没有先生那样的大爱和大恨,我们是在苟且偷生。 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先生比起来真是有天壤之别。 我们不排斥封建的华盖罩在我们的头上,遮住了阳光,甚至于我们觉得有了这样的华盖很安全,不曾梦想待它不安全的时候,我们会是什么样子,是人样还是鬼样。

鲁迅先生其实对自己身上的弱点和羞耻、 对国民身上的弱点和羞耻看得很清楚,也正因为看得太清楚了,所以他气闷,感到人生的沉重,像背着十字架。

比起当下一些作家被荒诞的现实和虚无的精神所奴役的状况, 鲁迅的写作的确是有勇气的写作。而任何真实的、有勇气的写作都起源于作家对此时此地的存在境遇的热烈关怀,并坚持用自己的心灵说出对这个世界的正义判词。

即便是现在,真正理解鲁迅的人依然是极为少数。 有时我甚至想,面对如此复杂的鲁迅,也许只有他自己才是唯一一个真正理解他的人。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这位文学巨匠的殒落。 在逝世前几天,他已经感觉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矣。 但是,鲁迅在给他母亲和朋友写的信中仍写道:“此病虽纠缠,但在我之年龄,已不危险,终当有痊可之一日,请勿念为要……”看到这些,我忽然很难过。我觉得那信的字里行间有着一种生的挣扎,是垂死者最后竭尽全力要抓住一点什么,好像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骤然逝去的一切。然而这是徒劳的。我第一次这么清楚地感受到一个生命不可挽回的完结,仿佛是大幕轰然落下,而后是一片遥远的沉寂……

总说“千场繁华是落幕的前奏”。但让我痛心的是,鲁迅的一生似乎没有过多的繁华,只有不断地抗争与战斗。他注定是为中国而生。鲁迅能够成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灵魂,实在是跟他背负着个人与群体双重的使命有关。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和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生命在内。”看到先生的这句话,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他慈祥严肃的面容,想起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浩然正气,想起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生直至生命的尽头。 我知道他是在背负着中国的命运在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没有了灵魂很可怕,但是假如有了灵魂又被肮脏的东西所缠绕,就更值得警惕。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十一年了,他的灵魂没有死,还活着,至今还在诅咒着该诅咒的封建和愚昧……

每每想起鲁迅先生,眼前似乎又出现了他那“寄竟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正气和坦荡。 其实他也是个普通人,在他不普通的一生中,他有过彷徨,有过迷惘, 但更多的还是对革命的呐喊。 他用自己竭尽嘶哑的声音喊出了最坚定的态度,喊出了这个时代的灵魂,喊出了中国人民无法忘记的永恒的声音。

札 记

江一萱

近日来,关于杭州“57车祸”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事件的起因,大致是在杭州5月7日傍晚,遇害人谭卓在前往电影院的途中,被一辆飙车中的三菱跑车撞飞至五米高,五十米远处,当场身亡。 而随后,车主胡斌,一位富家子弟,却满不在乎地叫来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摆平”,并唤来一群哥们。

从现场照片看,一群人嬉笑着,似乎并未注意到不远处倒在血泊中的谭卓。 事件被披露到网上后,网友怒斥其为:“人渣”。 而对于这样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两日之后,交通局给出的结论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似乎有意地在为胡斌洗白。 而众多报刊媒体面对这一恶性事件却集体失声,据说原因竟是上级宣传部下发了“封口令”,仅允许各媒体发布一篇所谓的合格的通稿。 而网络上,一边是网民回帖参与讨论,一边是网站正在悄悄删除某些重要信息。

看到这一切,我不禁要问,难道民众的想法真的可怕至此么。

从躲猫猫,俯卧撑,到弹脑门,从大大小小的黑煤窑,到至今悬案未结的习水嫖宿幼女案,再加上如今谭卓的惨死,每一次,媒体的失声和网络的封锁总会重演。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开了政治课后,这句话我已不知写过多少次了。然而,有时我们却会无奈地发现,“主人”和“主人”也是不一样的,因为金钱和权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同工业社会机械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 被划分到了不同的等级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而社会,对于贴着不同身份标签的人,总会有大不相同的待遇,并仍在试图可笑的向人们灌输这样一个想法:这是理所应当的。

而此时,人们却连悲愤的哀鸣与抗议都难以发出。

难道万般容忍才是我们注定的生活。

鲁迅曾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划为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做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我只知道,倘若真的暂时做稳了奴隶,那么不久之后,恐怕必将是想做奴隶而做不得的时代。

政府对于民众的呼声, 特别是关于这类负面事件时, 往往是避之犹如洪水猛兽。 这又是否与讳疾忌医是一个道理呢。

在我看来,民众的控诉和谴责,正是对于偏航船只的警笛,其用意,并非摧毁,而意在将其带回正途。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或许最可怕的不是泪水与怒火,而是死一般的沉默。

艰苦的路,总要有人走

窦 豆

美国诗人弗洛斯特曾用他的诗句告诉我们, 人生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选择一条路去走。 麻烦的是,尽管选择的时候你是自由的,但只要踏上你自愿选择的那条路,你就将必须随着生命的进行,一步步地走下去,悔改无门。所以,进什么门,走哪条路,必须慎重考虑。

概括地说,人生的门与路不外两种:走的人多的和没什么人走的。走的人多,想必这路好走一些,门口宽大,道路平坦,沿途也不乏风景。 而没什么人走的,恐怕是条艰苦的路,门口窄小,道路坎坷,也许还有猛兽出没。 然而,印度孟买佛学院通往教室的路上却有一座门,故意建造得又低又窄,学生们每天弯腰侧身才能通过。 这种行为教育的意义很明显,它告诫世人:人们应该努力去进那窄的、不好进的门,走那少有人走的、艰苦的路。

悲唱着“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诗句,屈原踏上了孤独艰苦的征途,去用一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社会的腐败混沌。他放弃安适平静的生活,拒绝与世界同流合污。他进逆耳忠言于怀王、揭佞臣劣迹与众人,跨过窄门,走上那条泥泞不平甚至注定要摔倒的路。尽管当时没能成功,但他留下的绚烂的诗作和不朽的精神, 在古代中国茫茫的两千年封建社会里, 打动和激醒着一代又一代清廉正直的人,与沦丧的道德对立,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抵抗。如果文学史上没有屈原和他的《离骚》,如果浪漫主义诗歌没有这样一位鼻祖,那么少了半边天的中国古代文学界和思想界,恐怕也很难发展到如今我们看到的这种水平了。 可见,人类的进步总是需要一些推动力量,而正是那些选择了艰苦的路的人,奋起充当了这股动力,为社会进步贡献了一生。 这正说明,因着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艰苦的路,总得有人去走。

那么,又是谁去走呢? 我觉得,是那些怀着爱的人去走,这条艰苦的路,也只有怀着无边大爱的人,才走得下去。

南丁格尔生在贵族家庭,本可以养尊处优。但她没有进这个宽阔的门。在看到战争中受伤的士兵孤独而痛苦地死去之后, 她就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中去,从而怀着博爱走上了一条无人涉足的路,开始艰难的跋涉。最终,南丁格尔开创了整个现代护理学,成为了护理之母。

“文革”之后,百废待兴,“计划”还是“市场”,姓“资”还是姓“社”,诸多问题在改革的浪潮中涌出。 邓小平在大刀阔斧搞改革的时候,在毅然走上一条新路的时候,一定预料到了将要面临的褒贬评说。可是,他凭借着极大的政治勇气选择了这不好进的门,又走好了这一条崎岖艰苦的路。这勇气哪里来呢?且看他曾说过的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正如基督教中耶稣说的那样:“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作为无神论者,我所理解的灭亡,是碌碌无为,而永生,就是对社会有所贡献。怀着爱,我们这就上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必妄自菲薄,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真切的爱,就进那窄门,走那艰苦的路吧。 既然艰苦的路,总要有人走,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把自己培养成能走得起它的人。

志远不淹

孙懿文

黄河之水,志图东海。虽受阻于山石,而不改其志远。故自涓涓之细流而成浩浩之江海,故见其九曲千折而未见其辍足后返。

学鸠之图,不过榆枋。虽羽翼俱全,而不存志之高远。故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故时则不至,而抢于地而已矣。

是故,志坚则行不淹于山石,志高则行不困于蓬蒿。

洪秀全于乱世揭竿,克天京、封诸王,抗礼于朝廷,倏忽如水之泻下,一时浩浩然,其势不可挡。虽然,终自毁之,惨败而无所有,何则?其志不在民而在己也。为一己之私而害天下之利,为小志而弃大志,以小害大,焉有不败之理耶?

子房本为千金子,流落江湖能不忘其家国耻,改换名姓能不易其灭秦志,受辱于褐衣能存谦恭谨慎之心。 后能成帝王师,全天下业,此非其志坚且远之功耶?

故闻苏轼赞其曰:“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而未闻有以“天下之大勇者”赞陈胜、唐玄宗、洪秀全之言。 盖因此等人志非高远而中道辍足之故也。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言末路之艰险,终之尤难也。故纵观古今,所谓恨败,多饮于垂成。今人马云亦言人之奋斗,多始于今日之蹇涩,终于明日之杳冥,而失后日之美好。

然则,人之辍于中途,岂为末路艰险、明日杳冥之过也? 岂不闻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

千里之于万里如十里之于百里, 皆为末路。 行者乃不淹留于千里而辍足于十里,无乃怪乎?

观夫行百里之所以辍者,行万里之所以终者,不在路之迢远而在小志与大志之间而已矣。

志者,人之所向也。 人之所向,其降大任于己也。

怀小志者,犹掘十仞之井,九仞不及泉则弃之。 弃之无不舍!

怀大志者,犹掘千仞之井,差百仞而止,如九百之功何?

故小志者以今日之蹇涩,求明日之坦途,遇小挫而逡巡,辍于中途而败于垂成也;大志者,以今日之蹇涩,求后日之坦途,遇大挫而大勇,终至高远而不止于明日也。

行百里者唯不能志高远,是以其任不重,其道不远,其志挫之辄废也。

行万里者唯能志存高远,是以其任重,其道远,其志挫之弥坚也。

故成大事者,盖其志远然后用心一也。

感恩

徐晓晔

那时,我们正在上语文选修课,专心致志地研究文言文的词类活用;那时,许多老师都在办公室中批改着作业或是准备着下一节课;那时妈妈正在办公;那时,外婆正在午睡。是的,那天北京的下午与往常并没有任何不同。可就在那一瞬间,在我国的巴蜀之地上,大地忽然咆哮了,千万座房屋轰然坍塌,千万个生命瞬间埙落。接下来便是解放军翻山越岭,克服一切险阻奔赴灾区;便是总理乘专机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便是医疗队员和志愿者奔向四川;便是空降兵官兵留下遗书,毅然跃向陡峭的山崖;便是全国全世界的人民捐款捐物;便是心理医生帮助灾民做心理辅导,便是无数感人事迹被各媒体传诵,便是全国哀悼日……

但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总结这次地震给我们启示的时候,我想最基本、最简单、最显而易见的是感恩。

看到无数儿童失去父母和老师,无数父母失去孩子,无数人失去家人和亲友。

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父母还陪伴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爱与温暖;我们还和同学们一起在明亮的教室中学习,我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还都在安享晚年;我们还健康、快乐、毫发无损的活着。 看到无数房屋被毁,昔时美丽的山村变为一片废墟,历经千年的古老建筑也没能挺立住,轰得一声笔直地倒下。 我们不禁想到:我们还住在宽敞舒适的家里,整齐平坦的马路旁高楼林立;我们的故宫颐和园还完好无缺。

但我们不是幸灾乐祸,不是幸庆灾难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是感恩! 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生活的美丽,感恩自然赋予人类的智慧,甚至感恩一棵小草,一小缕阳光。许多我们觉得平凡不起眼的东西,是多少人渴望却不可及的。那些痛苦、放弃、颓废都显得太渺小卑微了,感恩让人们变得更加坚强,让一切都变得难能可贵。

当然,更值得感恩的是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勇气、顽强和奉献。

看到救灾第一线始终不变的绿、橙、白三色,看到灾民们握着解放军的双手痛哭不止,看到孩子们向解放军敬队礼、看到老人们激动不已执意下跪。 虽然我们没有被直接救助,但我们也应该感恩。 每当灾难来临时总能看到解放军的身影,有了他们大家就有了信心有了希望。感谢这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自己的人,是他们让死神一次次望而却步,让奇迹一次次发生。

同类推荐
  • 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是冯唐的北京三部曲之一。《万物生长》讲的是“我在酒吧里邂逅了一位少年,秋水。他的眼睛很亮,在黑暗的角落里闪光,像四足着地的野兽……”秋水是医学院研究生,从小受乡里器重,文字天赋异禀,性格没有受到过束缚。学生会主席的他擅长仿写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出口成章,被周围一群逗逼男同学视为精神领袖。然而,在这打闹、不正经、肆意欢乐的校园生活中,秋水也正经历着情感的镇痛和逝亡。小说主情节以初恋情人小满的情感纠葛为故事背景,以秋水和现任女友白露探索爱情探索身体的故事为进行主线,和魅力熟女柳青的相遇和发展为故事后续,展现了秋水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接替中,情感混沌、漂泊无依的“青春横断面”状态。
  •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战鹰2:特种兵王复仇记

    战鹰2:特种兵王复仇记

    一部关于特种兵、黑三角、卧底、复仇的长篇系列小说。他是一只鹰,复仇是他的使命。李建风为报父仇踏入军营,在绿色的军营中,他一遍遍经历着蜕变、感召和洗礼,最终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特种兵王。通过重重考核,他进入了一个神秘部门,经历生死,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任务,也渐渐接近了复仇的目标……在《战鹰2》中,李建风发现了父亲离奇死亡的真相,那完全是一个阴谋。他不能让父亲死得不明不白,他苦苦寻找一个个躲在幕后害死他父亲的人,他要让他们血债血还……
  • 残镇

    残镇

    《残镇》以资本家常冀昌四代人的家族史折射了20世纪浦东的变迁史。常冀昌本是爱国抗日、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商人。解放后,常家的田地分了,商铺公私合营了。因为大儿子常明德在台湾,连累了一家老小,当京官的二儿子常明诚追于政治斗争的压力而自杀,上海的家业日趋衰落。小儿子常明义本应是家族最理想的接班人,但却摊上了一个不允许他做主下决断的年代。第三代常尧仁时来运转,遇到改革开放,重现祖父的辉煌,却因遇见了初恋情人姚芊铃走了一段弯路,成为常家从落寞走向辉煌,又从辉煌走向沉溺的主宰人物。
  • 费洛斯河上的磨坊

    费洛斯河上的磨坊

    弗洛斯河旁圣奥格镇上磨坊主杜利弗因欠债而发生诉讼纠纷,败诉破产后其子女汤姆和玛吉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聪明而勤奋的汤姆终于经过几年的努力,攒够钱还清了债务并买回了磨坊,但玛吉的爱情却因汤姆的反对而频遭挫折。当两人在危难之中和解时,凶猛的洪水却最终将兄妹俩吞没……
热门推荐
  • 阴缘难逃:冥王妻

    阴缘难逃:冥王妻

    奶奶早就说过,逃不掉的,咱们沈家有人鬼契约,沈家世代的女儿,都要嫁给‘阴人’。昨晚……他又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鼠狼的冤案

    黄鼠狼的冤案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童话也不例外。多少年来,我一直挥汗如雨地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希望能掘到童话的矿藏。但有时收获的却不是童话,是小说,是散文,是诗歌创作的原始材料。我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收进我的仓库,不断地咀嚼,回味,看能不能从这些素材里找到通向童话的隧道……
  • 暮幻弑影

    暮幻弑影

    我问你魔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物质还是能量?有什么规律可寻吗?其实魔法就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但人类跌跌撞撞的还是想去解谜却会发现魔法就是一个完全的悲剧但人类依旧会感到快乐感谢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所有美好的人和事给了我在这悲剧里乐观的希望原来最美好的不过人心
  • 血色渊

    血色渊

    她是帝王,是冥界有史以来唯一的女皇。冷酷,无情,将世界玩弄于手掌间。当神冥二界崩塌,亲人,爱人全部陨落,她会起怎样的变化?女扮男装,一定要找到他们!
  • 天黑说鬼

    天黑说鬼

    瘸腿的三流道士,瞎眼的吃货和尚,神秘的青脸丫鬟,和不靠谱的我。现代都市里四朵奇葩忽悠组合,无奈被逼捉鬼。奈何狗屁不懂,陷入鬼界,从此颠倒黑白。小鬼不散,厉鬼缠身,恶鬼难斗,心鬼怎医。今晚说鬼,那鬼就在身边。今夜说鬼,和鬼一起来听。
  • 你就这样闯进我的心窝

    你就这样闯进我的心窝

    我们总在忙碌中虚度了多少个年华,那些旅途中的人和事,却早已遗忘。重逢时的喜悦,离别时的寒暄,在回想那些似远非远的往事,却不知岁月它偷走了属于我们的那些年,却不留一丝痕迹。在安之若素中,我慢慢追忆那些模糊而又清晰的旧故事,一点一滴写进自己的时光影集。把零散的记忆一点点拼贴,然后浅藏于心。
  • 醉里桃花酿

    醉里桃花酿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做酒甜酒醒花前坐,醉后花中眠,愿为酒花死,不拘车马前。
  • 诡铠

    诡铠

    且以此文,献给那些年奋斗在逆战中的岁月以及那些并肩而战的兄弟……
  • 末世英魂

    末世英魂

    英魂也,古之人杰,集天地精灵而生,聚人世信念而出,是为末世一线生机。末世既出,英魂归主。灭世轮回,十方寂静。重回末世之始,李亦晨可否力挽狂澜。作为郭嘉的化身是否可以聚十胜十败而定乾坤。未来是否还是一如既往,可否逆天改命。
  •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请投降

    萌宝来袭:总裁爹地请投降

    刚从大学毕业的霍南希得到了一份让人尤其羡艳的工作——跨国公司的国际总裁的助理。霍南希尤其重视,用心的打扮了一番,碰上总裁,被一眼看中,要求一起出席晚上的应酬,霍南希不知职场水深,高兴的答应,谁知道这是一场局,她公司的总裁,把她灌醉送到了合作对象,GCC公司总裁苏净言的房间。四年后霍南希带儿子霍辞回来,苏净言重新开始疯狂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