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17000000003

第3章 笔走天涯:随 笔(3)

眼前的场景如同过电影般晃动着、浮游着,我不清楚自己是在眼前看到的真实场景,还是仅仅在脑海中浮现的虚幻画面。

虎妞死了,留下的是祥子一张愁苦的脸,他为没钱而愁呢,哪有钱为虎妞买棺材呀;艾斯美娃达死了,留下的是卡西莫多撕心裂肺的哭泣,他为善良的人总是受伤害而心痛,何时为正义而战啊;

泰戈尔死了,留下的是永远美丽而诗意的文字,他为自己一生的创作而感到欣慰,谁能代替泰戈尔一代“文学大师”的位置……

我习惯把书的作者叫做“书中人”。因为他们可以使故事一波三折,能洞察人间冷暖,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读书有时会声泪俱下,有时会喜笑颜开,有时会恍然大悟,有时会义愤填膺。书籍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想象。 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受啊!

读书使人深沉,读书使人睿智。书的浩瀚如宇宙星瀚,书的博大如海阔天远。古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史载匡衡“凿壁借光”,杜甫茅屋破而为天下寒士歌。我飘飞的身心融入了那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静坐烟波湖畔,看水天相接处渔舟唱晚;在夕阳斜晖里,品情爱绵绵;在古道长亭边,听古筝轻叹……

书如酒浆,让人沉醉。 我为书而醉,醉于那书卷的馨香。 书如春日的清风般温柔,无微不至地抚慰你的心灵;书如夏日的暴雨般猛烈,酣畅淋漓地洗涤你的灵魂;书如秋日的枫叶般红火,灿烂地燃起你的激情;书如冬日的飞雪,无声无息地融入你的灵感。

读书如同探险一样,既充满着新奇和神秘,又蕴藏危险和刺激,我们不能让别人为我们探求前进的道路,我们自己去勇敢尝试,去发现另一个世界,去体验另一片新天地,在书海中放飞我们的梦!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王司晨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举世震惊。先是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再是冰岛经济垮台,紧接着美国政府又不得不通过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救市方案。这些大动作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在拯救当前的金融危机。可金融危机背后所反映的现代人的信誉危机、信仰危机,又在谁来拯救呢?

一波又一波惊涛骇浪,让全世界目击了一场“金融海啸”。被认为是全球金融危机源头的华尔街风雨飘摇,华尔街也迅速成为“贪婪”、“欺骗”的代名词。

这些全球顶尖的投资银行几乎在一夜间垮掉,让人瞠目。危机迅速从美国波及到世界各地。目前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敢再借钱,也没有人愿意借更多的钱给他们。

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让人们清楚地看得到泡沫经济的危害。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一本著作《国富论》,被称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之作。 也是因为这本书,亚当?斯密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自由企业的守护神”。《国富论》主张人皆有“自利”、“自爱”之心,每个人在外在的经济行为中都是以此为动机,但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有力地引导这些自利行为,使之能够增进社会总体的利益。但无论如何,《国富论》的主题是财富增加与逐利的经济行为,因此,立基的人性基础是人性中自利、自爱的性质。 相信华尔街的投资行为也是以《国富论》为基础被引导的。 然而,华尔街也许忘记了亚当?斯密还有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倾向于人的“利他”一面,提出人皆具有“同情”的道德能力,即人都能够与他人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金融危机的引发是华尔街忽视道德情操、疯狂赚钱的后果。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年《国富论》的出版使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为之振奋,而《道德情操论》只是在学术界获得较高评价的原因了。

温总理在经济危机后来到英国时曾提出“经济学家和从业人员在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 更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们应以科技和道德的力量携手合作,战胜这场危机”。 相信英国政府也深有同感,否则首相布朗不会发出“温总理比亚当?斯密还了不起”的赞叹。

然而,亚当?斯密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我们可以发现,《道德情操论》的完成比《国富论》要提早九年。这说明亚当?斯密是认识到金钱是要在以道德为基础之下被操纵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虽然《国富论》为亚当?斯密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巨大的声誉,可是他本人对《国富论》受到过度重视的情况不喜反忧。 在去世前,他甚至想把《国富论》付之一炬。 虽然具体的原因无人知晓,但我们是否可以从《道德情操论》中窥测一斑呢?《道德情操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亚当?斯密是否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人格化了的资本家贪得无厌,由此深感到自己鼓吹的“自由放任”中的“无形的手”在经济市场中作恶多端,与《道德情操论》不能统一而产生一种苦闷感呢?

只可惜,亚当?斯密死得早,他没有看到马克思的《资本论》。 如果他读了《资本论》,一定会了解到资本的本质——人吃人,不会再相信当今的资本家有什么所谓的道德情操了。

在华尔街的高管们个个拿着极高年薪, 在豪华的办公室里优哉游哉却赚着大把钞票时, 他们可曾想到在太阳下默默辛苦工作的人们是如何为了生存而每日奔波的? 如果财富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美国人做了几十年的“美国梦”何时成真? 难道1932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不能很好说明这点吗?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投机只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华尔街像一个一眼望不到头的死海,他们的投资行为就如同“海面上的浮冰”一样不堪一击。 如今,这样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可以以同样的原理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毒大米事件……

我不禁想问问,我们究竟是怎么了?

据说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 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 ”如今,当我们从眼花缭乱的超市中抱回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而感到高兴时,我们所获得的只是物质消费的快感,不是内心的幸福感。 这就是我们与苏格拉底之间的差距。 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网上看电子书。电子书的出现同样使人们达到了看书的目的。但是,我们却再也找不到在书店一点一点翻阅书页时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一点一点咀嚼知识的内心上的真正愉悦。

当我在故宫看到一群中国旅游者边说边笑地参观时, 我不知道他们从这里领悟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雄伟壮观的宫殿、华丽的宫廷器具吗?当一对情侣打情骂俏地走过庄严的太和殿、走过散发着书香气息的文渊阁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脚下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是自己国家的历史。这真让我感到悲哀。还有那个手拿小黄旗的年轻导游,我看到他的没精打采,我想他的工作应该单单只是为了生计吧。 这更让我有些痛心。如果说这些旅游者的旅游是金钱流逝的过程,那么年轻导游的工作就是收纳金钱的过程。 他们之间的交往就已经成为了纯物质的交换。

当人们坐在沙发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时,谁还会想到其实“清风明月本无价”;当如今的青少年为一些仅是文字华丽、无病呻吟的作家痴狂时,谁还会记得鲁迅、巴金也曾给予过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当旅游者登上岳阳楼时,他们看到的是令人心醉的美景,可这时谁还会咏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如此物质的世界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认真地对待诚信、信仰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已经适应了对真实、对诺言的背叛,已经放弃了对某种精神的顶礼膜拜。 因此,人的高尚的灵魂更像是荒原里的一汪清泉,大海中的一片孤帆。

其实,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面镜子, 它毫无保留地反映着我们的内心,不管你的生活是充实还是空虚。 当我们感到自己人生的空洞乏味时,实际上是物质如一条毒蛇缠绕着我们的心灵,于是我们只能选择逃避自己死寂的灵魂。

正如周国平的那句话:“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然为生活的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的灵魂的叹息。 ”

其实在物质和利益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过的人生。

暑假时,我去参观了中央美院的学生画室。

一排排破旧的平房、 一个个还漏着水的空调、 一阵阵整齐的画笔发出的刷刷声、一双双明亮清澈又专注的眼睛,这就是他们创作的情景。画室里极其安静,只听见铅笔在纸上打稿的声音。二十多个学生正在进行石膏速写。那全神贯注的眼神注视着石膏,仿佛石膏上的人物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与此同时,手中的笔迅速准确地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在定型人物外观上线条的粗犷,在刻画眼神时笔质的细腻,每一个部位都体现得相当到位。没过多久,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活跃在纸上。然而,他们似乎对于自己的作品还不满意,仍然不懈怠地修改着。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只有这石膏人物存在,其他的都已被化除视线外。这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虔诚的教徒正在拜佛,是用一颗清澈明亮的心,用最纯洁无瑕的眼睛凝视着佛像。

画室中的他们,正在用心勾勒着青春五彩的图画,用热爱艺术的心、用宁静纯洁的心对待所要画的物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实,对于他们来说,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他们画的对象。 在画其他人的时候,也将自己的心境毫无遗漏地体现出来。 他们才是真正的画中人……眼前这景象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学画情景。那时候的我,生活里只有画画。周一到周五的清晨,当我爬上窗台,隔着窗子看着与自己同龄的小朋友一个个开心地去上幼儿园时,年幼的我转身,再踩着椅子,爬下窗台,平静地回到那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高的写字台上,拿起画笔……周末到了,爸爸用他那双大手拉着我,大步流星地带我往返于少年宫与家中。 长大一点,当老师带我们在公园里写生时,我看到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玩耍嬉戏。 我低下头,再看看要画的景物,手中的笔一刻不停。 但我从没有感到过什么不公平,或是委屈父母太少带我出去玩,太多让我坐在画板前。 相反,我倒是觉得,假若让我丢弃画笔,还不如让我离开这个世界。 尽管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叫“永别”,更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精神始终在我心灵深处。

我出神地望着这熟悉的画面,想到自己也曾和这些学生一样。告别细微无聊的琐事,告别繁忙喧嚣的世俗生活,快活自在地挥舞着画笔,描绘自己的人生。 如今,我羡慕甚至嫉妒手握画笔的他们。

我知道这个世界其实不是所有人都为生存而生活, 还有一种人们追求的可贵的东西,它叫“精神”,也叫“灵魂”。

人生其实就像一只风筝,是鹰是麻雀总要飞上天才知道。然而,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有一根线连着大地,才不致失去依托,迷失方向。 而这根线,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不可或缺的高贵的灵魂。 有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得到信任的心和真诚的情。

如若失掉了灵魂,就将失掉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支持。 试想,谁会相信一个断线风筝的话呢?写到这里,我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心:还好,那根线还在。是啊,诚信、友谊、真诚以及其他人生至美至珍的情感,都源于灵魂的守望。好好守护那根线吧,尤其是在现代人严重爆发精神危机的时候,风雨飘摇时千万别丢弃它,它会带你安渡险滩,飞向至善至美的境界。

遗失了色彩的美

徐晓晔

我站在那个墓坑前,久久地伫立着,一种强烈、庄严的沧桑感包围了我的全身,周围的一切喧闹、一切噪音都离我而去。 透过那些灰色陶土制成的人俑和铜车马,我仿佛正经历着历史,而高大壮观的兵马俑队伍正把我带回到两千年前。

但两千年前的兵马俑和现在的是不一样的, 它们和考古学家刚刚发现它们时一样,是有色彩的。 但当考古学家们刚刚把一个墓坑挖开,兵马俑们再一次重见天日的时候,它们身上的色彩便在几分钟之后如昙花一现般不翼而飞了。这使还沉浸在兴奋之中的考古学家们大惊失色, 慌忙用厚厚的塑料布盖上了又挖出的一个墓坑。

灰色的兵马俑着实令人惋惜,可是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队你是否见过呢?车、马、服装、兵器、皮肤、头发完全是一个颜色的。 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加关注士兵们的面目表情、动作以及神态。难道色彩没有了,这些也会跟着消失吗?自然不会,相反,浓重的灰色更增加了军队的庄严感和凝聚力,它们仿佛在向世人宣布:我们是强大不可一世的,是所向披靡不可战胜的。 灰色是朴实无华的,它让人们感到整个军队都在一心作战而没有其余的浮躁心思。

彩色人俑也不是没有, 唐代三彩的奔马与仕女佣无一不体现了盛世的繁华与富丽堂皇。 而秦代,封建社会的初始,是强悍的民族靠金戈铁马连年征战夺得的江山,是焚书坑儒后文化的大段空白,它不可能是五颜六色的。试想一下,当时调色的水平并不高超,再加上千年的历程,如果我们伟大的士兵拥有一个如日本艺妓一样颜色的头,那会是什么样子!

有色彩固然是美丽的,但遗失了色彩只是遗失了一些很表层与浅薄的东西,内在的美与精神还存在着。

兵马俑带给我们的精神与文化将永存历史的长河之中。

永恒的声音——纪念鲁迅逝世七十二周年

王司晨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十二周年了。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他在上海寓所与世长辞。先生在世五十六载,只写作了十八年。时间似乎没有让鲁迅褪色,他一次次走到我们面前,促进我们一回回扎入自身的灵魂。 他已经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资源。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鲁迅是我在真实生活中所认识的最熟悉的一个人。我想这并不完全因为他的文学,而是因为他这个人。

我以为鲁迅先生天生生就一张革命的脸。 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他长得是正好像鲁迅他自己。

同类推荐
  • 短信小说30篇

    短信小说30篇

    是针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手机小说而精心选编的30篇短信体短篇小说。“一只大象在睡觉,蚂蚁们向它攻击。大象痛醒后,起身一抖,除一只留在象脖子上外,其余全掉了。只听地上众蚁对那只蚂蚁大叫:掐死它!”——这种有故事情节的、生动的、极短的、浓缩的文字,确实有着不同凡响的魅力。
  • 自杀的诱惑

    自杀的诱惑

    选自狄更斯的恐怖小说,包括《自杀的诱惑》《一个疯子的自白》《邮车惊魂》等八篇短篇小说,这些故事都是狄更斯最受赞扬的作品,读者可以从中一窥狄更斯恐怖小说的天份。尽管有些故事读来让人不寒而栗,但也有些故事带有喜剧色彩。狄更斯在故事中插入代表性的诡异喜剧情节,安排最难忘的角色登场,包括人和鬼,让这些故事跃然纸上,成为一幅幅独具诙谐风格的浮世绘。
  • 吃货自然萌

    吃货自然萌

    美食界记者,暴饮暴食遇良缘?让江教授来治吃撑的你!当胡细细这个小胖纸终于成为了一名以“吃好喝好”为奋斗目标的美食记者,又因为“废寝怒食”的专业精神住进了医院,从而与医学界腹黑男神江教授展开了一段爆笑的“伪倒追”传奇,她的人生是不是应该被贴上“狗屎运程x100次”的标签?可生活里总会有一些小风浪,而我们胡细细的人生准则向来都是“迎难而吃”——管你什么大风小浪,先一口吞了再说!做吃货难,做一个狂拽的吃货更难,想知道秘诀你就速速来!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谋杀植物(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谋杀植物(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热门推荐
  • Where the Blue Begins

    Where the Blue Beg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恐怖之都

    穿越恐怖之都

    本书是Seeker Chinese探险团队系列图书的开山之作,优酷网、旅游卫视全程记录了张昕宇、梁红一行在索马里的疯狂之旅,其中许多内容均为首次披露。从探寻“黑鹰坠落”之地到遭遇绑架威胁;从荷枪实弹的安保团队到触目惊心的索马里“美食”;从满目疮痍的难民营到广袤无垠的东非草原……他们近距离接触索马里人的生活,他们走访爆炸案的幸存者,他们与索马里总统擦肩而过,他们在摩加迪沙寻找中国的印记,本书带您走进真实的索马里,真实的摩加迪沙。
  • The Life of the Fly

    The Life of the Fl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首席娇妻100分:总裁堵上门

    首席娇妻100分:总裁堵上门

    罗小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把倒在血泊奄奄一息的阎昊堔给救回了家。这条大尾巴狼不仅要了她的人,还试图强占她的心和整个人生!阎昊堔:“孩子打掉,你不配为我生下孩子。”罗小暖:“我也没想过要生下你的孩子。”阎昊堔:“我只是开玩笑。”罗小暖:“对不起,我当真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炎记

    玄炎记

    混沌形成之际,天地间衍生出三十六天罡焰,七十二地煞焰,共为一百单八焰。异炎大陆的婴儿出生时,则伴生一百单八焰其中一焰,融入婴儿体内,与婴儿共生。十六岁的孤儿陈玄炎,无法引出自身伴生焰,被从小订婚的对象强迫退婚。但他没有颓废,在师父的指点下,走出大山,踏上了一条废材崛起的逆天之路。这是一个讲述火焰的故事,以自身火焰为媒介,修习无上功法。《玄炎记》交流群:434256302
  • 异界奇侠

    异界奇侠

    以前写的发来玩玩。。。。。。。。。。。。。。。。。。。。。。。。。。。。。。。。。。。。。。。。。。。。。。。。。。。。。。。。。。。。。。。。。。。。。。。。。。。。。。
  • 爱你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爱你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他是霸道的黑帮老大,许氏集团总裁,她是温柔善良的警察之女,因为她的善良造就了俩人的缘份,从此之后她爱他如命,他宠她成狂。然后好景不长她发现自己的养父被自己最爱的人的义父杀害时,她想报仇而他却不愿背叛自己的义父,从此她们站在了对立面。然而一切结束后他对她说道今生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TFBOYS十年如一日

    TFBOYS十年如一日

    纵横于梦境中的,喜欢讲故事的神兽。我是梦魇亦希。当时间过去,我们忘记了我们曾经义无反顾地爱过一个人,忘记了她的可爱,忘记了她为我做的一切。你会不会放弃?
  • 吴师入郢

    吴师入郢

    那闪烁着恒古文化的高高汉冠,永远矗立在那飞扬的黑发之间。那蓬勃着变图精神的铮铮汉剑,恒常渗透在那沸腾的热血之中。残阳已经褪色,回望过去的路上,有理想的人曾驰骋在这里。那些消逝的年华,刹那顿成永恒。残云消隐在征途中,血红色的曙光在地平线上跳动,所有生命如雪般消融。这是一段非凡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不朽的精神!楚昭王熊珍,十岁即位,站在权利巅峰却面临着无岁不有吴师的窘镜。少年失国,十月颠沛流离的日子磨砺他的性格。刚毅,仁慈,谦卑,明智。励精图治终成一代中兴之主。
  • 天下第一武道大会

    天下第一武道大会

    失业的前特种兵现业务员兼职写手,收到了来自天下第一武术大会的邀请!一剑能轰开天际的神秘美少女前来同居!来自米国的神奇天才亲戚小弟来投奔!被称为全球罕见人类的“武功禁书目录”才女老师亲自指导……热血富二代私生子同事跪求拜师……而跨越数十年、涉及全球乃至更广世界的复杂布局,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