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92200000006

第6章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与艺术成就(4)

郑板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对绘画有其独到的艺术主张。在清代,以四王为首的复古主义思想统治着画坛,同时也阻碍了中国画的发展。于是出现一批画家、理论家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复古主义,其中龚贤、石涛、扬州八怪等人的绘画作品以新的形式、风格及艺术思想表现自我,突破了文人画的传统的藩篱,主张“法无定法”乃至我法,“适其天,全其性”。板桥在师造化的理论观点上,继承与发展了唐代画家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思想,将造物这一审美客体的内涵推向一个更深的层面。板桥作画多以竹、兰、石为绘画题材,借竹、兰、石等物象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怀,形象地表达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以及表现美的全过程。他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说明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融入画家思想感情的物象,已经不同于自然客观之竹了,手中之竹又并非胸中之竹,它是将“胸中之竹”用娴熟高明的笔墨技巧加以形象化,个性化、艺术性地表现出来,塑造出客观与主观融二为一的综合的艺术形象。在板桥的笔下无论是竹、兰、石或其他物象皆出于一理,是他对艺术理解的独到之处,也是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充分体现。

郑板桥的绘画是在取法自然、师化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的。竹、兰、石是他一生主要描绘的对象,其次是松、菊、梅等。在板桥看来,“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与他的人格、精神、情操相合,最能体现他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他在为竹写神、写生,颂其节操、品格的同时也抒写了自己的孤高豪迈之气,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在画竹作品中,板桥自认为“无所师承”,其实是师其意而不在迹象间。他说“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显然是从五代李夫人“临摹窗上竹影子”启示而来。强调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源泉,为了观察研究竹的形态、生长习性、季节变化特征,他在家乡住宅及衡斋处种了许多竹子,常于窗纸上观察竹子的姿态、形象。

从作品与诗中看出他对文同、吴镇、徐渭、石涛、高其佩等人的墨竹均有深入的研究,得其名家所长。无论是翠绿如织的新竹、身带斑状的老竹、清新映日的晴竹、细雨朦胧的雨竹、坚忍不拔的山野之竹,板桥皆以拟人化的兴、比手法赋予它们以性格和生命,形象生动、鲜活、俊俏挺拔、淡雅高洁,给观者一种愉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

在画竹的创作实践中,板桥在《再覆文弟》信中对画竹的表现技法作了专门的论述,他提出四法、七忌、四宜、八法的画竹基本方法。

板桥的墨竹,在笔、墨、水的技法运用上,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将画面物象的前后空间关系表现得十分充分,讲究各物象元素之间的关系的组合,各物体有疏密、粗细、长短、大小之变化,使画面在统一中求变化。正像他所说的“画竹”总要以“气韵为先,笔墨为主”,表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造型上,是“冗繁削尽留清瘦”。也就是说经过高度概括提炼、夸张、变形、删繁就简,留下了最能体现墨竹神韵的清瘦形象,如他在题画诗中说道:“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可以说简得不能再简了,虽简,却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仅画一两枝竹,却能使人们联想到一片竹林;所谓“一竿瘦”,名曰“细竹”,竹竿之细,可以细得不能再细了。但虽细而弱,富有弹性,可谓刻画出了一种坚韧挺拔之风格。在用笔上板桥灵活多变,根据客观对象出发,中锋、侧锋并用,画竹竿多用中峰,老竿用侧锋,画小叶用中锋,肥叶多用侧锋,往往下笔“势如破竹”,一气呵成,意趣天成。如《竹石图》《墨竹图》作品等等。

板桥画兰,多绘山中野生之兰,他认为山中之兰“更无佳处,只是春夏之气居多耳”。“春夏之气”,亦即“香气”,是无形的,是画不出来的,在他笔下的兰花,叶短有力,清秀飘逸,叶暖花酣气修浓,一片茂盛之状,有“数尺之箭,数月之花,有数十里之香”的“春夏之气”。代表作如《兰竹图》《兰竹芳馨图》等。

板桥画石“有横块、有竖块、有方块、有圆块、有欹斜侧块”,既有粗犷淋漓的一面,又有细皴粗刻之笔。他画田石、怪石,以丑为美,晶莹剔透。有时圆润浑厚,有时秀峭挺拔,突出奇山的雄秀。板桥的石常常以兰、竹为伴,互为映衬,构成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理想境地。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其艺术风格独领风骚,他与扬州八怪中其他七位一样在中国绘画艺术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永垂青史。

(七)李方膺的生平与艺术

李方膺(1697—1756年),字晴江,小名龙角,亦号虬仲。衣白山人,康熙三十六年生于扬州府所管辖内的通州一户书香门第的家庭,排行老四。他的父亲曾两度做过京官,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广东、云南当知县、知府,后来做到按察使、粮驿道等职。父亲为官廉政,对自己与后人要求严格。聪慧好学的李方膺在21岁时考中了秀才,父亲希望儿子通过应试,走仕途之路,又深知宦海险恶,难以把握,因此很现实地要求自己的后裔有一个“退”的心理准备。于是在父亲从云南楚雄知府调任福建省粮储驿传道上任时,便将李方膺带在身边。这时的父亲已有65岁,按自己的意愿让儿子方膺画一幅画,画的题目称“三代耕作图”,画面上共三个人,寓意父子孙三代。父亲在田头督促耕作指挥,身体强壮的方膺正在扶犁耕田,而方膺10岁的儿子李霞则认真地在前面牵牛助耕,表现了一家三代安守田园,乐于平民生活的场景。苦心设计的图画虽是看似简单的耕作场面,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也道出父亲的良苦用心,这幅画对李方膺的一生有很大影响。

对于绘画,李方膺也是在亲友的影响下进行学习的,至30岁以前都是在半耕读的家教中度过的,使得李方膺懂得了一个“勤政爱民”的道理。在他30岁那年,因被保举为贤良方正,随父亲入京接受雍正皇帝的召见,选中后便出任山东乐安知县。由于他年少才富乐善为民,受到了百姓的拥戴。在1730年的夏天,大水成灾,乐安县地势低平,呈现一片汪洋。在危及百姓生命之时,他未得到上级州府的批文,擅自将库存夏粮一千二百余石米以工代赈。灾情得到了控制,但李方膺以私开官仓的罪名被青州府弹劾。正值弹劾的公文送至河东总督田文镜的手中,总督因自己是以监生出身而被保荐入仕之人,于是便有意理解和支持,不但不怪罪,反而说治水有功,并且晋升他为营州的知府。雍正1734年又任兰县县令,他依旧十分勤政。在接替田文镜的山东总督王士俊主张开垦农田时,李方膺认为这是有损百姓利益并克扣百姓的事,不但拒不执行而且还慷慨直言,全无顾忌,触怒了总督大人,便入狱青州。后来百姓知其事后,去府请愿。不久,乾隆皇帝即位,下诏问王士俊累民之罪,李方膺才得以出狱复职。经历官场挫折的他,免不了反复思考人生,在仕途与画趣之间,反复徘徊。于是在此期间作《梅竹》画,并题:“竹有清风梅味酸,画家镇日与盘桓。风清不作兰台赋,酸味偏宜和雪餐。”这是他咀嚼人生的体会。

1739年父亲病故,接着母亲离开人世,在李方膺六年的服丧守制中,他得以静心于绘画,使得画艺大精,并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1841年,李鱓在济南看到了李方膺的画,惊乎道:“近见家晴江梅花,纯乎天趣,元章,补之一辈高品,老夫当退避三舍矣。”把他视作米芾、晁补之一类的大家气度,这使他更加自负起来。他曾画一幅《菊石图》关照他儿子收藏并开玩笑地在上题跋道:“有人要借看,须交米五斗,酒十斗,方能同意。”虽玩笑而已,但表明他的自信与气节。

服丧期满后,他被分配至安徽潜山任县令。次年就任滁洲,第三年又回本位,第四、五年为合肥县令,一直到他54岁又当了六年七品官。在合肥任职期间,一次他拜见户州府官,同府官以棋对弈。因府官棋艺太差,未到终局,方膺气得不辞而别。那府官丢了面子,便忌恨于他,不久便找一借口污蔑李方膺受贿五百两银子,终使得李被弹劾去官。

官场的经历结束后,李方膺定居在南京。以南京为基地,来往于南通老家和扬州这一书画大市场比较方便。这时他在南京结识了两位朋友,一位是才子袁枚,一位是为板桥治印的“四风”之一沈风。这三人都当过县令,又是艺术家。三人意气相投,经常谈诗论画,游山赏景,结伴游历。

李方膺卖画南京,往返扬州、南通之间,过扬州时曾与板桥、李鱓合作过一幅画。板桥题句云:“复堂奇笔画老松,晴江干墨插梅兄。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拜何翁。”此画现藏通州市博物馆。

乾隆十二年,李方膺59岁,身体不适,意欲回乡。在归故里的第二年,李方膺因患噎疾去世。病故前他曾惋惜道:“吾死不足惜,吾惜吾乎!”在八怪中以年龄论,他属于早逝。正当绘画艺术处于高峰之时,也许尚有许多艺术构思未得以展现,带着遗憾离开世间。他如一颗划过的流星,璀璨一瞬间,足以让人回味无穷。

李方膺自幼就受到家族的良好教育,次兄彩升颇善兰竹,使他深受影响,对绘画产生了兴趣。而影响李方膺绘画的最重要人物是比他年长15岁的丁有煜,二人交往甚笃。丁氏兼长诗文书画,尤其是水墨,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花卉小品,在他的直接影响下,李方膺努力作画,从此绘画便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同类推荐
  • 古琴清英

    古琴清英

    本书共分七部分:古琴传承与保护、川派古琴艺术、琴乐美学琴曲打谱、琴学琴史琴家、琴曲、琴谱辨析、琴律与古琴斫制、艺文。收录文章62篇。
  •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热门推荐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细节让你更年轻

    细节让你更年轻

    本书内容涉及妊娠、分娩与年龄的关系,阐述了妇女妊娠后应做哪些检查,其中包括常规检查与特殊检查,体表检查与内腔检查等,对各种分娩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施术程序及分娩者应如何配合医务人员的助产等做了详述。
  • 男嫁时代

    男嫁时代

    这是一段围绕着房子而产生的婚姻之殇。“三有女”方筱言爱上了“三无男”林涌泉在这场女强男弱的婚姻抉择中两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父母的反对、亲友的担忧,让这段“女娶男嫁”的婚姻背上了不少埋怨。与方筱言踏上同一条路的还有表姐夏惜文,一见钟情之后夏惜文果断买了房子“娶”了心上人。女方的计较、男方的反抗以及双方家庭的不断介入使得情爱逐渐被恩怨取代婚姻大战愈演愈烈……
  • 狂凤灭世

    狂凤灭世

    那一日,她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日,她痛失双亲,失去对人性的信任,愤然自杀!那一日,她扶摇直上,冲破封印,却落得个“弑杀亲父”之名!她身中情药之毒,却误打误撞,进入修炼《沫魂功》的法门。突破之际,屏障震死一名猥琐男。要她偿命?还是火祭?好吧,她浴火重生,一声凤鸣,响彻天际!
  • 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本书一共提炼了22个《易经》的预测智慧,即因果预测、全息预测、忧患预测、危机预测、转机预测、灾难预测、应变预测、寻求机遇预测、见微知著预测、隐显预测、开合预测、阴阳预测、类推预测、感应预测、梦境预测、气功预测、运气预测、变数预测、心理预测、观象预测、五行预测、经络预测。每一个预测智慧都蕴含着一个趋吉避祸的哲理,让人们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顺利避开险境,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 总裁,非诚请勿扰(大结局)

    总裁,非诚请勿扰(大结局)

    话说,她遭遇车祸了。车祸就车祸吧,可是该死的……她竟然失忆了,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据说,她是那个帅得不像话的首席总裁的未婚妻?据说,她曾经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做了对不起那位首席总裁的事情,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据说,他现在还愿意娶她,但是只是为了有个已婚的名分,其余的,她丝毫不能干涉?……好吧,她相信。她忏悔。那么,就战战兢兢地做这个名不副实的总裁夫人。虽然憋屈得很,可是,谁叫自己曾经是那么坏的女人?你说,每天受着自己空白记忆的折磨,是不是很难受?你说,每天对着一张冷冰冰的脸孔,是不是很难熬?你说,每天看着那个帅老公搂着不一样的各路美女,是不是很难堪?没事,她忍。这叫,自作孽,不可活。忽然有一天,她被告知:她和那个帅帅的酷老公,根本是陌生人……
  •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简短易懂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引发孩子思考,启迪智力,并学会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国际大师儿童精品绘本系列: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具有丰富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并有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 云峨喜禅师语录

    云峨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荒之万鸦来朝

    洪荒之万鸦来朝

    一卷火鸦经,一口万鸦壶,万鸦来朝震洪荒。
  • 英雄联盟之版本最强

    英雄联盟之版本最强

    只有最强的玩家,没有最强的英雄?错了!正所谓一代补丁一代神,强悍的英雄即便是低劣的操作也能碾压所有对手!虽然我没有高超的操作,但我有比你强悍的智商,将你狠狠压制,不得翻身————————汪小明身为胖子的汪小明,没有快速的反应,没有绝伦的手速,在英雄联盟之中仅仅是一个白银的弱鸡。但是当他摆脱操作,看向数据,看向英雄的技能的时候。他恍然大悟,这不仅仅是一个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游戏,更是一个用智商思考的地方。看我小明用白银的操作,虐待王者的对手——————知名游戏主播汪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