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6000000010

第10章 行军篇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绝斥泽:斥,盐碱地。泽,沼泽地。绝斥泽即通过盐碱沼泽地带。

惟亟去无留:惟,宜,应该。亟,急,迅速。去,离开。意谓遇到盐碱沼泽地带,应当迅速离开,切莫停留驻军。

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如果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作战。交军,两军相交,指同敌军交战。

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指一定要依近水草并背靠树林。依,依近。背,背靠、依托之意。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指遇开阔地带,也应选择平坦之处安营,并把军队侧翼部署在高地之前,以高地为依托。平陆,开阔的平原地带。易,平坦之地。右,指军队侧翼。右背高,指军队侧翼要后背高地以为依托。

前死后生:即前低后高。生、死,此处指地势高低,以高为生,以低为死。本句意谓在平原地带作战,也要做到背靠山险而面向平地。

四军:指上述山地、江河、盐碱沼泽地、平原四种地形条件下的带兵原则。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这就是黄帝所以能战胜四方部族首领的缘由。黄帝是传说中的汉族祖先,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他曾败炎帝于阪泉,诛蚩尤于涿鹿,北逐獯鬻(荤粥),统一了黄河流域。四帝,四方之帝,即周边部族联盟的首领,一般泛指炎帝、蚩尤等人。

好高而恶下:即喜欢高处而讨厌低处。好,喜欢。恶,讨厌。

贵阳而贱阴:贵,重视。阳,向阳干燥的地方。贱,轻视。阴,背阴潮湿的地方。句意为看重向阳之处而卑视阴湿地带。

养生而处实:指军队要选择水草和粮食充足、物资供给方便的地域驻扎。养生,指水草丰盛、粮食充足,能使人马得以休养生息。处实,指军需物资供应便利。

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指置军于向阳之地并使其主要侧翼背靠高地。

地之助:意谓得自地形的辅助。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上,指上游。沫,水上草木碎未。涉,原意为徒步趟水,这里泛指渡水。定,指水势平稳。

绝涧:指两岸峻峭、水流其间的险恶地形。

天井:指四周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

天牢:牢,牢狱。天牢是对山险环绕、易进难出的地形的形象描述。

天罗:罗,罗网。指荆棘丛生、军队进入后如陷罗网无法摆脱的地形。

天陷:陷,陷井。指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带。

天隙:隙,狭隙,指两山之间狭窄难行的谷地。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意谓对于上述“绝涧”等“六害”地形,我们要远离它,正对它,而让敌军去接近它,背靠它。

军行有险阻:险阻,险山大川阻绝之地。

潢井:潢(huáng黄),积水池。井,指内涝积水、洼陷之地。潢井即指积水低洼之地。

葭苇:芦苇,这里泛指水草丛聚之地。

山林、翳荟:指山林森然,草木繁茂。

必谨复索之:一定要仔细、反复地进行搜索。谨,谨慎。复,反复。索,搜索、寻找。

此伏奸之所处也:指“险阻”、“潢井”等处往往是敌人之伏兵或奸细的藏身之处。

其所居易者,利也:敌军在平地上驻扎,是因为有利(进退便利)才这样做。易,平易,指平地。

众草多障者,疑也:在杂草丛生之处设下许多障碍,是企图使我方迷惑。疑,使动用法,使迷惑、使困惑之意。

鸟起者,伏也:鸟雀惊飞,是其下有伏兵。伏,埋伏,伏兵。

兽骇者,覆也:野兽受惊奔跑,这是敌军大举袭来。骇,惊骇、受惊。覆,倾覆、覆没之意,引申为铺天盖地而来。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尘土高扬笔直上升,这是敌人兵车驰来。锐,锐直、笔直。车,兵车。

卑而广者,徒来也:尘土低而宽广,这是敌人的步兵开来。卑,低下。广,宽广。徒,步兵。

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尘土散漫而有致,时断时续,这是敌人在砍薪伐柴。条达,指飞扬的尘土分散而有致。

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尘土稀少而此起彼落,是敌军在察看地形,准备安营扎寨。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敌人措辞谦卑恭顺,同时又加强战略,这表明敌人准备进犯。卑,卑谦、恭敬。益,增加、更加之意。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敌人措辞强硬,在行动上又示以驰驱进逼之姿态,这是其准备后撤。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轻车,战车。陈,同“阵”,即布阵。句意为战车先摆在侧翼,是在布列阵势。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敌人还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前来请和,其中必有阴谋。约,困屈、受制之意。

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敌人急速奔走、摆开兵车阵势的,是期求与我进行作战。期,期求。

半进半退者,诱也:敌人似进不进,似退不退,是为了诱我入其圈套。

杖而立者,饥也:言倚着兵器而站立,是饥饿的表现。杖,同“仗”,扶、倚仗的意思。

汲而先饮者,渴也:取水的人自己先喝,这是干渴的表现。汲,汲水,打水。

见利而不进者,劳也:眼见有利可图而军队不前进,说明敌军已疲劳。

鸟集者,虚也:鸟雀群集敌营,表明敌营空虚无人。

夜呼者,恐也:军卒夜间惊呼,这是敌军惊恐不安的象征。

军扰者,将不重也:敌营惊扰纷乱,是因将领不够持重的缘故。

旌旗动者,乱也:敌军旗帜不停地摇动,表明敌人已经混乱了。

吏怒者,倦也:敌军官烦躁易怒,表明士卒已疲倦,不听指挥了。

粟马食肉:粟,粮谷,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喂马。粟马食肉,拿粮食喂马,杀牲口食肉。

军无悬缻:缻同缶,汲水用的罐子,泛指炊具。此句言敌军已收拾起了炊具。

舍:指军营。

谆谆翕翕:恳切和顺的样子。

徐与人言者:意谓语调和缓地同士卒商谈。徐,徐缓温和的样子。人,此处指士卒。

数赏者,窘也:敌军一再犒赏士卒,说明其处境窘迫。数,多次、反复。窘,窘迫、困窘。

数罚者,困也:敌军一再处罚士卒,表明其已经陷入困境。

先暴而后畏其众者:指将帅开始对士卒粗暴,继而又惧怕士卒者。

不精之至也:不精明到了极点。

委谢者:委派人质来赔礼的。谢,道歉、谢罪。

欲休息也:指敌人欲休兵息战。

久而不合:合,指交战,久而不合即久而不战之意。

兵非益多也:兵员并不是越多越好。益,更加。益多,即很多。

惟无武进:意为只是不要恃武冒进。惟,独,只是。武进,恃勇轻进。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指能做到集中兵力、正确判断敌情、争取人心则足矣。并力,集中兵力。料敌,观察判断敌情。取人,争取人心,善于用人。

无虑而易敌:没有深谋远虑而无端蔑视对手。易,轻视,蔑视。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在士卒还未亲近依附之前就施用刑罚,士卒就会怨愤不服。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教育。文,指政治道义。齐,整饬,规范。武,指军纪军法。此句的意思是用政治、道义来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整饬部队。

是谓必取:指用兵打仗一定能取胜。

令素行以教其民:令,法令,规章。素,平常,平时。行,实行,执行。民,这里主要指士卒、军队。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意谓军纪军令平素能够顺利执行的,是因为军队统帅同兵卒之间相处融洽。得,亲和。相得,指关系融洽。

“译文”

孙子说,凡是部署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都应该注意:通过山地,要靠近有水草的山谷,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不要去仰攻敌人占领了的高地,这是在山地部署机动部队的原则。横渡江河,必须在远离江河处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他到水边时予以迎击,而要等他渡过一半时再进行攻击,这样才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挨水边布兵列阵;在江河地带驻扎,也应当居高向阳,不可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部署军队的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应该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倘若同敌人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一定要靠近水草并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部署机动部队的原则。在平原地带要占领平坦开阔地域,而侧翼则应依托高地,做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部署机动部队的原则。以上四种部署军队之原则带来的好处,正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厌恶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轻视阴湿之地,靠近水草丰茂、军需供应充足的地方,所以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克敌制胜就有了保证。在丘陵堤防地域,必须占领朝南向阳的一面,而把主要侧翼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上游下雨涨水,洪水骤至,若想要涉水过河,得等待水流平稳后再过。凡是遇上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靠近。我军远远离开它们,而让敌人去接近它们;我军应面向它们,而让敌人去背靠它们。行军过程中如遇到有险峻的道路、湖沼、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一定要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设下伏兵和隐藏奸细的地方。

敌人逼近而保持安静的,是倚仗他占领着险要的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前来挑战的,是想引诱我军入其圈套;敌人之所以驻扎在平坦地带,是因为他这样做有利可图;许多树木摇曳摆动,这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这是敌布疑阵。鸟雀惊飞,这是下面有着伏兵;野兽骇奔,这是敌人大举突袭。尘土又高又尖,这是敌人的战车驰来;尘土低而宽广,这是敌人的步兵开来;尘土四散有致,这是敌人在砍伐柴薪;尘土稀薄而又时起时落,这是敌人正在结寨扎营。敌人的使者措辞谦卑却又在加紧战备的,这是想要进攻;敌人使者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这是准备撤退;敌人战车先出动,部署在侧翼的,这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而主动前来讲和的,必定是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敌兵倚着兵器站立,这是饥饿的表现;敌兵打水的人自己先喝,这是干渴缺水的表现;敌人明见有利而不进兵争夺,这是疲劳的表现;敌军营寨上方飞鸟集结,表明是座空营;敌人夜间惊慌叫喊,这是其恐惧的表现;敌营惊扰纷乱,这表明敌将没有威严;敌阵旗帜摇动不整齐,这说明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易怒烦躁,表明全军已经疲倦;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收拾起炊具,不返回营寨,这是打算拼死突围的穷寇。敌将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这表明敌将失去人心;接连不断地犒赏士卒,这表明敌人已无计可施;反反复复地处罚部属,这表明敌军处境困难;敌方将领先对部下凶暴,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敌人派遣使者前来送礼言好,这是敌人希冀休兵息战。敌人逞怒同我对阵,可是久不交锋而又不撤退,这就必须审慎地观察他的意图。

兵力并不在于愈多愈好,只要不是轻敌冒进,而能够做到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了;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自负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施行惩罚,那么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士卒已经亲附,而军纪军法仍得不到执行,那也无法用他们去作战。所以,要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去教育他们,用军纪军法去管束他们,这样就必定会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平素能严格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重视严格执行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时命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这表明将帅同士卒之间相处融洽。

“战例”

东、西魏沙苑、渭曲之战

东晋时期,刘裕北伐灭南燕、后秦之后,于公元420年6月迫晋恭帝让位,自立为帝,国号为宋,史称刘宋。刘宋政权占领了中国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方则被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所占领,形成南北对立的两个政权。而后,刘宋经历了齐、梁、陈等朝代的更迭;北魏则分裂为东、西魏,后变为北齐、北周。沙苑、渭曲之战即发生在北魏分裂后的东、西魏之间。

公元534年,统一了我国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西魏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政权为丞相宇文泰所把持。东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南),政权为丞相高欢所把持。双方政权为吞并对方,进行过多次的战争。发生于公元537年的沙苑、渭曲之战只是其中的一次。在这次战争中,东魏出动二十万大军进攻西魏,西魏军则以七千精骑迎战。由于西魏军统帅宇文泰在处军相敌方面高出东魏高欢一筹,因而西魏军能够以弱胜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公元534年,东魏依仗地广人多,军事上占有相对的优势,便出动军队企图占领西魏重要关口潼关,但被西魏击退。此后,东魏两次出军攻战潼关未成。宇文泰对于高欢多次袭击西魏要地愤愤不平,便于公元537年八月率军东进,攻占了东魏的军事要地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没过多久,东魏高欢就命大将高敖曹领兵三万,由洛阳向西反攻恒农;同时自率主力二十万,由太原、临汾南下,从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西渡黄河,进袭关中,从而拉开了沙苑、渭曲之战的序幕。

从高欢行动的趋向看,他是想分二路向长安方向推进。一路由高敖曹军从洛阳出发打恒农,夺回恒农后向潼关、渭南方向推进;另一路由高欢亲自带领,从蒲坂西渡黄河,占领军事要道华州,然后向前推进,争取与高敖曹军会合。

西魏宇文泰得知高欢西进的消息,决定尽全力阻止敌军西进。他一面命大将王熊坚守华州(今陕西大荔),阻止魏军西进;一面派人到各地征调兵马,并从恒农抽调出近万人回救关中。东魏高敖曹趁势包围了恒农;高欢军渡过黄河后,即攻华州城。然而华州城坚难攻,于是高欢命军队在距华州北三十余里的许原屯驻。

宇文泰军回到渭南后,便欲进击高欢。部将们认为,各地征调的兵马还未赶到,敌我兵力悬殊较大,还是暂不迎战为好。宇文泰坚持己见。他解释说:现在东魏军远道而来,首攻华州不下,便屯兵许原观望,说明他们军队人数虽多,但没战斗力,也没有苦战克敌的精神,我们趁他立足未稳,地理不熟,趁机迎击。如果让其占稳脚跟,继续西进,逼近长安,那就会动摇人心,形势对西魏将更为不利。宇文泰的解释打消了部将的疑虑。西魏军抓紧做好北渡渭水的准备。

九月底,西魏军在渭水上搭好浮桥。宇文泰亲率轻骑七千,携带三天的粮秣,北渡渭水。10月1日,宇文泰军进至距东魏军六十里处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南)驻扎下来。

宇文泰率军在沙苑扎营后,立即派人化装成许原一带的居民,潜入东魏兵营附近活动,侦察高欢军队的情况。经过侦察,宇文泰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在人数对比上,宇文泰认识到敌军确实强于自己,但东魏军战斗力不强,而且骄傲轻敌。这时,宇文泰部将李弼建议利用十里渭曲(渭河弯曲部分)沙丘起伏、沼泽纵横、芦苇丛生的有利地形,采取预先埋伏,布设口袋,诱敌深入的伏击之计,一举消灭敌人。这个建议正符合宇文泰出奇制胜的想法,于是,宇文秦欣然采纳此建议,决定利用渭曲复杂的地理环境打一场歼灭战。

高欢听说西魏军已进至沙苑,便决定寻找宇文泰所率的西魏军决战。高欢取胜心切,在未作认真部署的情况下便从许原率兵前来交战。西魏军见敌军出动,便依照先前的谋划在渭曲布设了埋伏,并规定伏兵以击鼓为号,以突然袭击的战法,围歼东魏军于既设阵地。高欢军行进至渭曲附近,大将解律羌举见到渭曲沼泽、沙丘伏起,茂密的芦苇纵横于沼泽地深处,觉得这苇深泥泞的地形不利野战,便向高欢建议留下部分兵力在沙苑与宇文泰军相持,然后另以精骑西袭长安。高欢急于寻找宇文泰军决战,没有同意他的意见。高欢提出放火烧芦苇,以火攻的办法攻击西魏军。但是他的部将侯景提出异议说:“我们应当活捉宇文泰以示百姓,如果火烧芦苇,把他一起烧死,尸体不好辨认,谁能相信呢?”高欢的另一部将彭乐也附和说:“以我军的兵力,几乎是以一百个对他们一个,还怕打不赢吗?”在下属的盲目乐观与自信面前,高欢利令智昏,放弃了火烧芦苇的主张,下令挥军前进,进入沼泽沙丘搜索宇文泰军。东魏军自恃兵多势众,混乱地深入沼泽地,甚至毫无战斗队形。宇文泰待东魏军进入伏击圈后,擂鼓出击。西魏军从左右两翼猛烈冲击东魏军,将其截为数段。东魏军遭到突然袭击,本来乱糟糟的队形更加混乱不堪,在陌生而又复杂的地形中无法展开,穷于应战,自相践踏;西魏军趁势拼死奋战,杀东魏军六千余人,俘敌八万。东魏军大败溃散,高欢逃至蒲津,渡河东撤。沙苑、渭曲之战以西魏的胜利与东魏的大败宣告结束。

沙苑、渭曲之战在东、西魏多次交战中算不上是大的战役,但我们仍可从这一次战役中窥视出东、西魏军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行军作战、处军相敌方面的长短优劣。从战争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西魏字文泰在军事部署及“处军”、“相敌”方面,均深得兵法要领。孙武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提出,处军的要领在于善于利用地形将军队布置好,地形的选择应于己有利而于敌不利;相敌的要领则在于正确地分析断判敌情,在于善于透过敌军的现象看到其本质。沙苑、渭曲之战决战前夕,宇文泰不为东魏的兵势所吓倒,还从高欢攻华州不下而屯兵许原的现象中,分析、断判出东魏军人多势众却无战斗力的情况,制定了伏击制敌的计划。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敌情,将敌军引入伏击圈,宇文泰将军队驻扎在许原敌营附近,并派人化装侦察,摸清了敌军的基本情况,最后歼敌人于事先布好的伏击圈中,一举击败敌军。东魏军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骄傲轻敌,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们的贸然轻进。临战前,高欢及部将明知地形不利,易遭伏击,然主帅决策时听不进正确意见,反依错误建议行事,违背孙子所说的处军、相敌原则,最终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孙子兵法·行军篇》说:“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对照东魏军的失败,孙子处军、相敌原则的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同类推荐
  • 战争的艺术

    战争的艺术

    安托万·亨利·若米尼(AntoineHenri Jomini,1779.3.61869.3.22),军事理论家,法国拿破仑时期的将军,俄国步兵上将。
  • 龙回都市

    龙回都市

    特种兵萧战龙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为了复仇,萧战龙创建仅有三十一人的龙枭雇佣军。龙枭成员全部出身于世界顶级特种部队、西伯利亚职业杀手训练营,皆是以一当百的绝顶尖兵!龙枭的崛起,注定让黑魆帮永无宁日!注定让胆敢拦截龙枭的人死无全尸!
  • 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将为广大读者朋友全面展示各类舰船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背后的隐藏的许多精彩故事,主要有: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小鹰级航空母舰、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戴高乐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无敌级航空母舰、维兰特号航空母舰、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扎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等。每一艘舰船的诞生都隐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作为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诞生,是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该舰曾一度以排水量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和作战能力最强而被誉为百舰之首………
  • 桑榆情缘

    桑榆情缘

    最近,县敬老院发生一件新鲜事儿,引起了我极大兴趣。说是住在敬老院里的一对儿八十多岁的老男老女喜结连理,并说是恋爱了七十多年后才走进婚姻殿堂。我虽然笔拙文陋,但他(她)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漫长的恋爱经历,使我为之动容与钦佩。促使我拿起笔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她)们苦苦追求人间真爱的悠悠情缘。为了更加详实的了解他(她)们漫长的恋爱经历,我多次到二老的故乡---鹊山南麓的小山村采访,也许我的泪腺浅薄,每次采访都会使我泪洒前襟。当我挑灯伏案时,他(她)们浪漫与心酸的情感经历,多次湿涩了我的双眼,使我无法写下去。
  •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六:清剿匪特的故事

    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六:清剿匪特的故事

    本册记述的是人民解放军参与围剿匪特的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战斗故事。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验、英勇善战的斗争情景与可贵的精神风貌。
热门推荐
  • 我的将军相公

    我的将军相公

    什么?你要我娶你为妻?谢弃尘上下打量眼前这个不过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从此这大魏国威武不败第一大将军的名声只怕惨不忍睹!
  • 暗鸦之千年

    暗鸦之千年

    东京暗鸦的同人小说,讲述淡淡的日常。如果暗鸦的世界多了一个名为龙之介的人,那会有怎样的光景?(新书求推荐就收藏!)
  • 秋星阁诗话

    秋星阁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弃妇有情天

    弃妇有情天

    清雅一出嫁就沦为了弃妇,弃妇就弃妇吧!反正清雅对这位未来的丈夫也不感冒,她不奢求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愿自己能安安静静的度完自己的这一世。可事情为何偏离她预想的轨道呢?貌似这位便宜夫君对她竟然……
  • 血性征途

    血性征途

    屌丝任力不靠天不靠地不靠走关系!拒绝女领导、收拾大恶霸、不认高官爹……只为伸张正义,一路走来,拨云揭雾,迈过一场场局中局,屌丝的巅峰征途。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炎舞神祭

    炎舞神祭

    现代少年沈亦枫经常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同的世界,面临一场与自己至亲的离别。有一次梦醒之后,竟然真的出现了骑着天马的神使,然后将他带入一个叫做“奥拉斯托尔”的世界,肩负起一场未知的使命,寻找一个未知的人。沈亦枫到了奥拉斯托尔之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都把他叫做炎舞神祭,意思是天之子。带着一系列疑问和回到自己世界的渴望,沈亦枫开始了自己在异世界的冒险。最终发现自己就是自己要寻找的那个人,肩负着拯救这个诸神存在的世界的重任。前世他身为天空之神的化身,与自己的姐姐天仙子相伴而生,同为一体,昼夜交替,而天仙子却妄图世界化作永夜,统治所有的世界。
  • 极品颠覆之叶河图

    极品颠覆之叶河图

    洛出书,河出图,谓之洛水河图。《易经》又云:“龙出洛水,背负河图。”叶河图,人如其名,一个谜一样的男人。只身杀下昆仑山,仗剑孤倚血浸衫;笑看紫禁风波动,西去教廷冷眼观;举手破灭转轮回,犹自闲庭亦凛然;江山美人在我心,独步华夏烟雨间。
  • 神器

    神器

    这是一个天上地下功能最全、威力最强大的神器,说什么诸葛亮知天晓地,天上地下无所不知与这神器一比简直就成了傻子;说什么十万天兵天将、百万妖师天下无敌,看我一人如何手持神器抵挡;说什么轩辕剑、盘古斧开天辟地,与我这神器一比,简直逊毙了。
  • 九重墨

    九重墨

    处在蹂躏别人与被别人蹂躏状态的即墨绯羽人生最大的信条不是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也不是称霸武林,而是只想过着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米虫生活,怎料老天嫌他日子过得太清淡,直接把他丢进了王侯将相深宫庭院的争斗之中,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接憧而至的一个又一个阴谋诡计,就算你算计了我又怎样?!!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身为辛子又怎么了?有本事你也给我生一个!当战争叩响门扉,伤了至爱之人,即墨绯羽收敛的锋芒再也无法遮挡:男儿应杀人,杀人不留情。杀一人为罪,屠百万为雄。雄中雄道不同,杀的千年仁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