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51400000030

第30章 自省力培养,帮助男孩远离危险禁区(3)

有的父母只重视在孩子心里保持家长的形象,只喜欢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孩子。所以孩子一旦犯错,父母也以这种一贯的逻辑,对孩子施加惩罚。家长应改变喜欢发号施令的态度,平等地跟孩子对话。不是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适当地给他们一些自己做主的选择权,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提些他们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

方法三:教导孩子懂得一些做人处事的哲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去对待孩子,孩子自然会乐于听从家长的意见。同时在一些生活实践中,有意地教给孩子一些道理,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从而了解到,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对别人有负面干扰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纪大小来采用他能听懂的方式,比如用寓言故事或实际例子,来说明道理和启迪他们思考对错。

孩子的心灵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芽,因此在教育上不能操之过急,他们就像小树苗,需要不断地浇灌和修剪枝叶,耐心地呵护和培育,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追星不是大错,家长要积极疏导

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演艺界的繁荣,笼罩在光环下的明星们,受到了当代少年群体热烈地追捧和效仿。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崇拜对象。而在现代开放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虽然,确实有些孩子因为追星耽误了学业,但追星并不是大错,只要有度。有些家长往往不能正确看待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把这些思想倾向视为不可理喻,或洪水猛兽,只知道一味地说教。

马先生的儿子小志今年读初一,他是个标准的追星族,是某位男歌星的铁杆儿粉丝。最近他还去一个高级发廊,花了很多钱理了跟这位明星一样的发型,因为在他心里,这个明星的打扮可以代表最前卫的潮流,所以连衣服和鞋都是模仿着他穿的款式买的。他还经常效仿偶像的说话方式和招牌动作,并专门制作了一本画册,到处收集此男星在流行杂志里的个人资料,以及演过的电影剧照。小志甚至还跟马先生说,要去外地参加他举行的演唱会、歌迷会,想得到他的签名照。马先生很无奈,也很生气,担心儿子专注于这类肤浅的事情里,时间久了,被这种浮华的社会风气带入歧途。怕他变得愚昧无知,只知道盲目崇拜,影响学习。

那么当自己的孩子也有追星的念头时,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这种心理呢?父母应该先分析他们追星的原由。孩子爱追星,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原因一:追星在很多方面都符合青春期的心理需求。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思想和身体上都充满活力,不喜欢被传统思想束缚。在没有建立成熟的价值观之前,自然会为绚丽多彩、风光无限的演艺圈所吸引。明星们光彩夺目的外在表现,比较符合年轻人在萌芽期的心理需求,能催生他们的热情,寄托他们的情感,找到追求前卫的标准。

原因二:炫耀心理。

一些少年故意模仿明星,把这些作为同学间的谈资。其实潜意识里是想作为社交中的一种手段,来向同学展示自己站在时尚前沿的风貌和获得大量八卦消息的能力,希望以此体现自己在同学中的重要性和自豪感。

家长虽然为孩子的思想盲目而感到着急,但是硬性的阻拦和禁止的教育方式,只会使亲子矛盾激化。不妨采用以下三个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方法试试。

方法一:用明星的正面作用来影响孩子。

家长可以借助明星作为榜样的正面作用,针对孩子的成长阶段,主动给孩子推介一些多才多艺、形象健康、思想正统、道德品质高尚的明星。用明星在成功历程中的事例,来激励孩子上进。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收获明星的那些名誉、地位和财富。并教导孩子效仿明星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方法二:引导青少年适度地追星。

家长应以理解的态度,帮助孩子摆脱思想上的误区。孩子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后,会把父母当知心朋友,把狂热的追星心理变成平和冷静的心态,并渐渐明白适当追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丧失理智、迷失自我,不应花太多的精力在追逐明星上,追星并不是思想前卫的唯一表现,也不能喧宾夺主地凌驾于学业之上。认识到明星在光环背后真实的一面,当孩子的盲目性降低,把明星看做普通人加以分析时,也开始从虚幻的追星意识里回到现实中了。就会渐渐懂得,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不懈地学习和拼搏,才是明星的真正成功之道。

方法三:父母还可以改变孩子对明星这个概念的认识。

告诉孩子,明星不只是出现在影视剧、演唱会上,各个行业和领域都能涌现明星,如在科研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精英,百折不挠的商界创业人士,或具有丰功伟绩的伟大历史人物。使他们视野开阔,才不会落于狭隘的、只去追捧影视明星的窠臼里。其实这些人物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这样对榜样的学习就不会偏废在一个方向上。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在社会分工中所从事工作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才是正确的追星。

总之,要为孩子营造健康的精神生活的园地,把孩子对追星的向往,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为他们成为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真正新星保驾护航。

与你的男孩一同认识“早恋”

在当前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孩子的“早恋”现象一直是教育中的难点,也是老师和家长需要正视的客观问题。其实,这些所谓的“早恋”有时是家长的误解,误把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和正常交往当成了男女爱情。但是也不可否认,青春期的男孩身体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处于情感萌动期,如果男孩不懂得正确衡量自身的行为尺度,对“早恋”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很可能出现越轨行为。

宋女士的儿子壮壮是个初中生,孩子性情直爽,平时喜欢跟同学打打闹闹。最近,宋女士经常看到儿子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放学路上,两个人还有说有笑,玩的不亦乐乎。她想,孩子难道是早恋了?难怪最近老爱发呆,不爱学习呢!不过,当孩子们看到宋女士带着尴尬的表情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却并没有躲闪,而是表现得很自然,看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有什么不妥。因此她转念一想,孩子还小,根本不懂什么叫谈恋爱,估计是自己多虑了。虽然这个时候,孩子们可能只是单纯的同学友谊,可随着青春期走向成熟,她还是担心儿子会对女孩产生男女之情,发展成早恋。怎样把男女之情会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利害关系,跟儿子直接说清楚呢?望着孩子天真无邪的样子,宋女士感到进退两难。

家长应该正视男孩与女同学的正常交往,但是,为了防止孩子真的发展到早恋的程度,提前找到可能造成早恋的诱发因素,未雨绸缪还是必要的。

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多为以下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孩子被爱情类的资讯信息所影响。

在信息发达的现代,孩子了解男女之情的资讯途径增多。开放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对异性同学有了深入接触的机会。

原因二:孩子被限制恋爱后,产生逆反心理。

老师和家长在男女同学的交往上,对孩子设了很多限制,把突破限制的行为视为出轨,并加以苛责。这反而让孩子对异性同学趋之若鹜,想去追求可以带来幸福感的异性,更加向往甜蜜的爱情。

原因三:孩子有种种心理误区。

起初,孩子把仰慕异性知识和才能的心理,错误地当作爱情来看待。一旦早恋以后,又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共同的志向,并一起努力,谈恋爱未必会对学业有影响。于是就以谈情为核心,以爱恋对象为导向,整日在起伏的情绪中辗转反侧,致使考试分数直线下降。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现象,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呢?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来处理:

方法一: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感情生活。

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打消孩子的思想顾虑。如果孩子已经开始恋爱,要像朋友一样,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感情问题,不要挖苦和嘲笑他们。让孩子正视当前阶段是学习为主的时期,与异性的感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可以学习对方的优点,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和对对方的爱慕,化为提高素质的动力。

方法二:打破对“谈恋爱”的神秘感。

不要过分控制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交往。要鼓励孩子说出他们对异性的真实想法,支持孩子多跟不同的异性同学交往。从而打破神秘感,让他们和异性同学建立正常的友谊。

方法三:丰富男孩的精神世界。

家长应该指导孩子正视早恋,有意识地让孩子阅读生理卫生教材,了解异性性生理发育的过程,让男孩明白,在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是正常现象,不必为此困扰。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课余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将过剩的精力用在有意义的竞争或比赛中。

方法四:父母要和孩子多多进行沟通交流。

多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精神生活,即使工作很忙,也要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至少半小时的沟通交流。父母应该给孩子关爱,了解孩子的苦恼,帮助孩子分担精神压力。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一定是要以朋友的身份来沟通,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想法,必要时采取现身说法的做法,将亲身经历和处理爱情的方式告诉孩子,必定会赢得孩子的好感和共鸣。

青春期的少年还很稚嫩,并不适合开始恋爱,他们需要不断汲取营养,慢慢发育成熟,而早恋对他们还很懵懂的心灵来说,还是伊甸园的禁果。只有家长耐心地和孩子共同正确认识早恋,才能克服成长中的烦恼,顺利度过这个人生的特殊阶段。

同类推荐
  • 让口才帮你结人缘

    让口才帮你结人缘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变得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它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精于世故的中年人,口才都会助你结到好人缘,会加速你的成功,在关键时刻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 把人生折叠51次

    把人生折叠51次

    人生需要折叠,不仅只是需要折叠而已,还需要踏踏实实地把它折叠51次,成功的人生来自每一天的踏实工作。本书讲述了获得成功的人生哲学。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精心为青少年总结了100条经久实用、深刻睿智的人生经验,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精彩独到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揭示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青少年在更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梦想;在遭遇挫折和感到无望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迷惘和失落时,能从中获取慰藉……
  • 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

    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

    1900年,“神奇故事”第一次在最早的《成功杂志》问世之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巨大轰动。应成千上万人的强烈要求,一本银色、微小的书籍出版了。这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开斯图尔特万特的故事,一个忍饥挨饿的窘迫艺术家用3美分买了一本残破老旧的剪贴本之后,他的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本剪贴本里面,他发现了他所说的一个“世界上最神奇的故事”。斯图尔特万特看到这个“神奇的故事”后,向人们宣讲他从故事里获得的神奇力量,几乎每一个听这个故事的人都获得了成功。
  • 金口才

    金口才

    《 疯狂口才》作者刘烨又一力作,帮您打造能办实事成大器的金口才!张口讲话,祸兮福兮?祸从口出,福也从出。如何克服自卑和胆怯,如何说话富有底气,如何即兴发言,如何打破僵局,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如何化解危机,如何当众讲话,如何舌战群雄,如何说服他人,如何谈判成功……惟有口才,能让你,力挽狂润、起死回生!《金口才》不仅教我们敢说,不教我们会说。《金口才》从如何走出口才“陷阱”作为切入点,告诉人们恐惧心理并非偶然,内心胆怯是可以克服的。发现自我的口语传播障碍,树立勇气和信心,如此,才能与陌生人“一见如故”。轻松打破僵局,说话铿锵有力,从此,告别当众发言就脸红心跳的日子。
热门推荐
  • 武吞天地

    武吞天地

    一个地球人的灵魂,一本普通的内家太极拳,让傲风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结成独一无二的太极丹田,炼成吞噬之体。灵器我吞,灵宝我吞灵药我吞,灵脉我吞灵液我吞,灵木我吞灵火我吞,灵气我吞。五行之中没有我不能吞噬的东西。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我成为强者,天才们,乖乖哭泣吧……。【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支持。】
  • 企鹅

    企鹅

    最近,乔小溪迷上了一个叫做《野人打企鹅》的游戏,她总在不停地打,已经突破一万米大关了。这个成绩足以让很多人感到绝望,但她仍不满意,我终于忍不住问她说,你还要打多远呢?她说,不是远,是高。我说,多高呢?她说,很高。她说她要把企鹅从电脑里面打出去,具体点是从显示器的顶端飞出,冲破屋顶,然后直线升空,努力摆脱地球束缚,穿透大气层,进入太空,就像杨利伟那样。我说,去那干嘛呢?她说,去找自由。我说,你现在不自由么?她说,不,地球上没有自由。她还说,我要作一只企鹅!
  • 重生之喜乐年华

    重生之喜乐年华

    重生在家庭变故前,杜如蒿心怀欢喜,这一世,她只求家人安康,生活富足,却不料一腹黑男早已瞄准了她。
  • 三界神游

    三界神游

    天降奇少年生逢得天缘游遍万千水踏遍万千山杀遍五湖妖斩遍四海怪一人战天下只手转乾坤
  •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校草别过来

    霸道校草别过来

    她,是圣幻贵族学院一枝独秀的倔强野百合,爱憎分明,睿智可爱;他,是圣幻贵族学院众女爱慕的帅气校草,桀骜不驯,放荡不羁。一个精灵,一个恶魔。打一见面,便注定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唇枪舌战,明争暗斗,两人成了全校闻名遐迩的狭路冤家。一次变故,他意外住进了她家,从此,吵架冷战更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家常便饭……只是,随着时间流逝,眼神碰撞间,他们未曾发现,气氛似乎有了些许微不可察的微妙变化……
  •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他的调皮女友

    他的调皮女友

    他总是冷眼面对别人,却温柔似水地对待她。别人都认为他高高在上,不可触及。但她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引起他的注意~
  • 你是我的独家记忆

    你是我的独家记忆

    新浪、腾讯、搜狐、重庆电视台、《华西都市报》《武汉晚报》《成都晚报》……2009年青春文学畅销黑马,校园杂志人气女王,独木舟,《深海里的星星》两月狂销10万开后,百万粉丝振臂:我们就等独木舟的合集!写作生涯首次结集,最经典作品-朝尽数发布。独家曝光全新中篇:描摹时光不敌的年少倾情,跨越五年的青春秘录盛大哀伤的绯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