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51200000002

第2章 有问题孩子,就有问题父母(2)

父母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表现关爱之情,解释自己的行为,或者让孩子选择其它方案,指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作为以及更好的行为选择。若他不听从,继续发脾气打人,就必须承担后果﹕“继续发脾气,就等于花掉那几分钟不能玩耍了,不如你快快收拾,等一下便可以多点时间玩。”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不要担心冲突,更不要回避冲突。

如果害怕孩子会因此而认为你过于严厉,那么等他长大面对上级的时候,他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应对真正的严厉。

对于许多不愿意接受冲突的母亲而言,逃避冲突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只有清晰而坚定的要求,加上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制止他的行为。其次是要保持平静,来展示你自己的自制力。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反应已经过度,但如果你也大喊大叫的话,他们就无法知道这一点。

4

淬火效应:“挫折教育”≠“挫折体验”

很多人对挫折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为孩子人为地制作挫折,然后让他习惯挫折。

在很多现代家庭中,对挫折教育都是存在误解的,而且这种误解有可能让父母和孩子都受到困扰。

在生活中,孩子是全家的心头肉,大人们都是围着他转,处处充当“保护伞”,他做了什么事都是“真好啊,太棒了”“还是你厉害”。所以,孩子的自信心超级爆棚。可是,这也让他们越来越受不起失败了,越来越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娇生惯养,依赖感会越来越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就会手足无措。

妈妈给三岁的女儿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完后,妈妈问女儿:“你和小朋友玩,如果小朋友掉进缸里,你该怎么办?”

女儿想了想,认真地说:“去找司马光呀!”

如何面对挫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比如你现在可以说正在经历挫折)。而这,也恰恰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原因。

锻造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工匠会快速将其浸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处理,这样工件的性能会更好。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被心理学家称为“淬火效应”。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淬火”,也就是要经历一点挫折,正如英国儿童心理专家卡特邦奇所说:“过于幸福的童年,常常会造成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打击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但是,很多人对挫折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为孩子人为地制造挫折,然后让他习惯挫折。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如果运用不当,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比娇生惯养更严重。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可以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让他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但是应当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由于年龄阶段、性格、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对比较敏感的孩子,就不应当一味地为了让他坚强起来,而牺牲了他的快乐与健康。

挫折体验只是挫折教育的一个工具,真正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对挫折的认识,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经常不会关注他的感受,在他自我感觉良好之前,世界期待他有所成就。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所谓挫折,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导致无法实现动机和无法满足需要的情绪状态,包括学习挫折、交际挫折和情感挫折等几个方面。

一个人的一生要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坚强的性格,就很难有与困难、挫折做斗争的勇气。挫折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他的父母四十得子,对他宠爱有加。

松下七岁那年上了小学,性格有点毛躁。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一天,父亲松下三郎在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挖了几道缺口,然后用木棍搭成一座座小桥。

那天放学,松下背着书包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

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吃饭的时候,他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父亲坐在一旁夸他勇敢。

父亲松下三郎在松下幸之助九岁那年因病去世,去世前他一再叮嘱小松下的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定要设置一些他能独自跨越的障碍,如果你一味地给他提供顺境,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但是挫折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心灵力量,但另一方面,运用不当也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自信心受到伤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家长特别需要掌握这点,千万别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进行了一次实验。他把一群学生分成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组,没有任何噪音。

噪音折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实验的下一个阶段:

实验装置是一种叫“手指穿梭箱”的装置,当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强烈的噪音,而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噪音。

心理学家发现,在原来的实验中通过努力能够使噪音停止的第二组,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在第二阶段实验中,都很快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从而使噪音停止。

而第一组,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噪音停止的学生,手指却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想不到尝试把手指移到箱子另一边。

塞里格曼接着进行了实验的第三阶段:要求所有学生把一堆无序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ISOEN,DERRO,可以排成NOISE和ORDER。实验结果表明,在前面的实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第一组学生很难完成任务。

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的存在,以及它对学习的影响:在经历了某种证明自己无能的学习后,人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都会表现消极。

在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经历了挫折或几次失败以后,他们就开始寻找理由为自己解脱:“生意太难做”或“我太年轻了”,或“我书读得太多”或“我书读得太少”,或“我的经验不足”或“我的缺点太多了”等。

这说明,外在的挫折,变成了他们内在的“习得性无助”。

他们的沮丧和焦虑,往往以愤怒抗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变化造成的伤害,比挫折本身要大得多。要让孩子成功,除了适度地从磨难中体验挫折和学到技能外,还必须让他有更多成功的体验,以及忘记过去的挫折。

网球名将李娜在夺得法网冠军的采访中说,青少年时期,她的教练经常呵斥她这里做得不够好,那里做得不够出色,这让她一直有一种怀疑自己实力的困扰。

在法网赛前,她更换了教练,新教练在技术上并没有带给她太多内容,但却带给她最重要的讯息──就是他一次一次地告诉她,她能够做得更好,她可以做得更好。李娜说,教练的鼓舞是帮助她夺得法网冠军的重要因素。

我们常常用“好了伤疤忘了疼”来批评一个人不知道吸取教训。但是实际上,对于那些曾经遭遇打击和挫折的人来说,忘记过去的伤痛,避免习得性无助的影响,比时时抚摸着伤疤全身心垂泪更容易复原,也更容易获得新的成功。

心理学家托尔曼说:“当我们的孩子或我们自己,面对人类世界这一上帝恩赐的‘大迷宫’的时候,我们必须使自己和孩子处于能激发适度动机,而没有多余挫败感的最理想状态中。”

5

德韦克实验:不要夸孩子聪明,夸孩子能干

被赞赏聪明的孩子以成绩为目标,而被赞赏努力的孩子则以学习为目标。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懂得对孩子多夸奖而少指责,每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是取得好成绩之后,父母会实时地夸奖他聪明。而孩子听了大人的赞扬,也确实表现得非常高兴。

应该说,相对于不断批评孩子,表扬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不过这还不够,要让夸奖产生好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努力变得更聪明一点。让我们先来看下这个小故事。

一位中国老师到美国访问,住进了一位美国朋友的家里。

那一家有两个孩子,分别是9岁和5岁。大人坐在客厅聊天,两个孩子则在地上摆弄玩具,不一会儿就建起了一座“兵工厂”。中国老师对美国朋友说:“您这两个孩子真聪明!”

但是对方一听,却马上把食指竖在嘴巴中间,提醒中国老师:千万不要让他们听见。他拉着中国老师离开客厅,这才说:相对于夸他的孩子聪明,他更喜欢别人夸他们能干。

面对中国老师的不解,他解释说:“长期表扬孩子聪明,会使他们觉得事情很容易做,碰上困难问题会想到躲避。比如,考试时遇到自己不会做的试题,往往会想,连我这么聪明的人都做不出来,那一定是老师弄错了。”

这种观念,相信很多中国人是不大赞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并且认为这种聪明是天生的。古代有一句话叫“书到今生读已迟”,意思就是说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如天生的聪明。

正是因为这么想,在生活中,很多大人把“你真聪明”

作为表扬的口头语,而且还会用赞赏的语气。但是这种表扬,确实如上面故事中所说,会带给孩子不良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可能使孩子变得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表现稍不如意,可能就会问:“爸爸,我是不是很笨?”

20世纪90年代,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曾经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她在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中,抽样一百多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然后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所有的孩子被要求做三套题。无论做的结果好坏,一律给予正面的肯定。

第一套题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容易的。第一组孩子做完了题后,实验者给出的反馈是,“你真聪明!”当然所有的孩子都感觉不错。在第二组的孩子完成了题目后,给出的反馈有所不同,其赞赏是,“哇,你真努力,做题非常认真!”

然后,对这些孩子做了第二部分实验。给两组孩子同样的两道题,其中一道相对简单,很容易做出答案;另一道则非常困难,但能从解题中学到很多东西。两组孩子可以随意选择其中一道做。

结果,被赞美“聪明”的小组里,50%的孩子选择了简单的题目,另外50%选了难的题目。被赞美“努力认真”

的小组,90%的孩子选择了困难的题目。

(第三部分)实验是,让同一群孩子做一道非常难的题目,这道题基本上无解。这组实验是想测试两组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作出的反应。

实验的结果是,被赞赏“聪明”组的孩子,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就放弃了努力,而且因为解不出题来表现得很沮丧。

相反,被赞赏“努力”组的孩子则能坚持很长的时间。即使最后他们也没有解开这道题,但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表现得兴致盎然。

德韦克和助手们还对纽约市12所学校的100名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另一次研究。这些孩子同样被随机分为两组来做适龄的智商测试。测试完之后,第一组得到的赞誉是“你真聪明”,第二组得到的是“你真努力”。

接下来,这两组学生要对付难得多的智商测试,即八年级程度的测试题。结果发现,第一组孩子意志消沉,第二组孩子则竭尽全力。

最后一轮测试,难度回到第一次测试的水平。第一组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平均成绩居然下降了将近20%;第二组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成绩则提高了30%。德韦克的研究结论是,赞赏聪明比赞赏努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更多的负面效果。

被赞赏聪明的孩子以成绩为目标,而被赞赏努力的孩子则以学习为目标(相信您对这句话有切身体会)。当他们都遇到挫败时,被赞赏聪明的孩子比后者表现的耐性和持久力更差,更少享受做事的过程,他们本能的反应就是“天呀,我不行”!这最终导致成绩更糟。而第二组学生遇到失败,则采取了面对现实的态度:“我这套做法看来不行,要换个方法试试。”

此外,德韦克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电图室,让具有这两种精神气质的人回答各种问题,然后给他们回馈,同时检测他们的脑电波活动情况。结果显示: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思维模式上表现为封闭保守,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则倾向于拓展和发展。

前者特别关心自己所显示出来的能力是什么,特别注意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当提供一些能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他们的脑电波中没有信号显示出任何兴趣。甚至当他们答错了问题时,他们也没有兴趣追究什么是正确答案。与此相反,后者则对各种问题中所包含的能够增长他们知识的信息感兴趣,似乎并不在乎会把自己排到什么智力水平上。

原因很简单: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心思全花在琢磨“自己是老几”的问题上,既然他们相信人的聪明是天生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显示”自己的聪明,自己究竟是老大还是老二、老三就变得至关重要。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证明自己,生怕自己不聪明,乃至于通过躲避挑战来躲避失败。

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则是学习者,更希望“发展”

自己的才能。对他们来说,才能是一个过程,是在不停地发展之中,发展的引擎是自己的努力。为了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们宁愿去尝试失败,因而总愿意迎接新的挑战。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应多表扬他的“努力”“能干”,别再夸奖他有多“聪明”了。

6

情绪记忆:要不要鼓励孩子写日记?

把日记当成情绪载体的时候,注意不要沉溺其中。

2030年的一个周末,你突然发现你的孩子坐在书桌前出神,面前摊着一个陈旧的笔记本。他已经是一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了,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安静呢?

他可能是在看自己小时候的日记。

与喜欢照相一样,很多孩子也喜欢记日记,把自己喜怒哀乐都付诸笔端记下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纾缓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也锻炼文笔和思维。即使是把经历过的挫折写下来,也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以及抚平创伤。

加州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和心理学教授杰夫·科恩(GeoffCohen)表示,书写情绪的确具有疏导作用:“将思维和感受抒发出来,不但能够使情绪舒畅,对身体也不无裨益。”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统计显示,曾经记录过创伤经历的写日记的人,对头痛或者其它类似症状确实更为敏感。

英国格拉斯哥喀里多尼安大学的伊莱恩·邓肯(ElaineDuncan)和斯塔福德郡大学的戴维·谢菲尔德(DavidSheffield)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经常写日记的人的心理,不如不写日记的人健康。邓肯认为,这是由于挫折的记录,让人经常咀嚼他们的不幸和挫折,无法将情绪一次性地宣泄出来,因此形成了更深的挫折感。

有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让父母看她小学时的日记,上面写:“……考试没考好,爸爸对我说:孩子,成绩不重要,你才重要,考多少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开心,要快乐……”

看到这儿,父母都被自己感动了,再翻一页:“……然后我妈妈回来了,俩人合伙把我揍了一顿……”

同类推荐
  •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如一节节长高的幼苗,父母善于掌控情绪,才能为稚嫩的幼苗提供成长期必备的阳光雨露。本书以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父母如何善于保持好情绪、控制坏情绪,巧妙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丝丝入扣的启迪下,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喜上进,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优秀的孩子由父母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养育而成。为避免家庭的情绪天空出现摧毁孩子心灵的阴霾,需要父母始终做“学而时习知”的上进者。本书为这样的父母给出了最好的提示和警励。
  • 扎克伯格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扎克伯格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扎克伯格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全面揭示了扎克伯格成功的秘诀,深度剖析了扎克伯格式的智慧精髓和人生哲学。领悟扎克伯格给男孩的忠告,你将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就让我们追随扎克伯格的脚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成功之路吧!
  • 妈妈可以和女儿一起做的事

    妈妈可以和女儿一起做的事

    生活对豆蒄年华的少女来说充满了危机,对少女的妈妈们来说更是充满了应接不暇的挑战。女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母亲充满智慧的养育,母亲是女儿人生之路的导航仪,母亲是女儿命运建筑的设计师。只要您有心,我们相信,终有一日,奇迹会发生!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 怀孕育儿1001个怎么办

    怀孕育儿1001个怎么办

    《怀孕育儿1001个怎么办》主要内容:当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她的生命也开始变得崭新,怀孕是女人一生难忘的经历,养育孩子更是一件辛苦却义无反顾的事情。每个准妈妈在面对这一时刻,欣喜、激动之余却也有着身为新手的不安和忐忑!应该如何应对身体一天天发生的变化?如何给自己和即将出生的宝宝最安全安心的照料?都是每个准妈妈都迫切想要知道的。
热门推荐
  • 向犹太人借智慧

    向犹太人借智慧

    该书是以犹太人羊皮卷里的经典话语为基础,运用翔实的案例剖析了生活中的大智慧。该书主要是从赚钱和教育两方面入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财富积累和人生成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通俗案例中透露出的深奥哲理,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独家蜜恋青梅很不乖

    独家蜜恋青梅很不乖

    黄火火就如她的名字一样风风火火的,她小时候并不是这样。不。她10岁以前很乖很听话大人们见了她都会夸她几句。自从他消失之后。她变得叛逆,变得不可一世,后来他回来了,混混女被他制服成小绵羊。【可以加我微博雨兮兮哎】
  • 雷印剑神

    雷印剑神

    七星宗杂役弟子陈天笑意外神秘雷印入体,从此一飞冲天与当世无数天才相争锋,武道九重,神域天穹,整个世界开始暴走人若逆我,剑斩之;天若逆我,我就剑斩他个天翻地覆剑出风云动,雷啸九天寒剑逆天穹,雷霸九天,诸天万界,唯我剑神本文纯属热血爽文,绝无虐心情节,请书友大大们收藏推荐评论
  • 笑傲时空

    笑傲时空

    本小说写的是主角和爱人及亲朋穿行各种宇宙和时空国度的故事!穿行多种宇宙和各种国度的时空的结果对于平飞来说,是一种责任,因为他需要修复被葫葫芦芦抑或因为最后的自己的决定而捣乱的时空;穿行时空对与梦雅来说是找到一种方法和平飞有个孩子,因为她是金属生命体,而平飞是肉体生灵;对于龙宝来说则是猎艳寻宝探险盗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能行侠仗义和英雄救美便更好了;而对于龙贝来说,他是为了修炼,他想要更强,因为他的宿敌很强很强!我们要游到宇宙之边,时间尽头,调理一下与我有缘的不平之事!我不杀生,只是若把握逼急了,我会把它丢进宇宙漩涡黑洞之中,让它连离子都做不成!
  • 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取之不尽的宝藏(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生存的空间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的面积还不到地球面积的1/3。此外,陆地上还有1/3的地方是沙漠,那里人类无法生存。60多亿的人口栖息在这不到地球1/5的面积上,人类感到太拥挤。于是,面对浩瀚的海洋,人类不得不重新思索他们的生存空间。
  • 高冷Boss:梦梦甜妻

    高冷Boss:梦梦甜妻

    一日孟梦躺在某晨的怀中“楼曦晨,这世上应该没人能压得住你了吧?”楼曦晨对着她耳朵吹了口气“怎么会,你的五指山不是经常压着我?我更喜欢你压着我。”声音带着戏谑。孟梦一阵恶寒,脸色绯红,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这个牛氓……
  • 史前巨鳄

    史前巨鳄

    漫天都是七彩缤纷的流星,流星在大气层燃烧,化为密布全球的奇异彩色雨点,落到陆地上,落到高原,落到海水中......“妈妈你在哪?”一条身长近十六米的巨鳄趴在孤岛之巅对月咆哮......大气开始改变,地球万物都在改变着...一夜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以前任杨龙欺负的人类一个个变成了徒手劈山裂地的勇者,身体有十米大小的龙黄蜂,高耸入云的长颈鹿,羽翼遮天蔽日的麻雀,昔日的霸者,蔑视一切的史前巨鳄又将有何种变化?不,这一切都只是阴谋!
  • 千金夫人

    千金夫人

    明明是新时代的四有新人,却倒霉穿越到古代,成了一丑女。本想低调生活,却又遇到冤家。某贵美人追男不成,竟拿她说事“我就是要这世上最丑的女人配你,你不是清高自傲吗,配个丑女能如何?”妹的,咸鱼也能翻身,老娘要做大富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主要收录了用戏曲进行跨文化沟通:成功的先例、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访美比较、亚洲戏剧让西方人接受并学习的可能、西戏中演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莎士比亚与昆曲:内心外化的麦克白等内容。
  • 重生之妖仪天下

    重生之妖仪天下

    她绰号妖魔娘娘,生前是令众人谈之色变的商界女魔头;惨遭谋害后,她逆世重生,却变成了豆蔻年华的太后娘娘;要养育娇滴滴的正太国君,要防范图谋不轨的俊美臣子,还要抵御狂狷不羁的敌国君主!...谈谈情,杀杀人,顺便再赚点金银珠宝,且看她将如何带领穷困潦倒的边陲小国,冲出重围、妖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