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9700000004

第4章 茶史(3)

不过,美国人其实非常喜欢中国茶,注意过西方的一些礼仪习惯的人就会知道,在美国,如果在拜访客人的时候,能够带上一套茶具或者是上好的茶叶,那必然会让主人格外高兴。因为这要比随处可见的鲜花和红酒要更加用心、有意义得多。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所以我国与美国之间开展茶贸易的历史几乎和他们建国的时间一样长。而据统计数字显示,美国年平均的中国茶叶进口量就占其茶叶进口总量的20%。

当然我们也不难想象,他们所进口的茶叶品种,多是以红碎茶以及中低档的绿茶为主,并且大多都是袋泡装,这就和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比较相符。

而在近几年,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绿茶保健功能的广为人知,美国也开始掀起一阵“中国绿茶热”。

中国茶在美国的华丽变身

谈到美国人的饮茶习惯,最初其实是由欧洲移民带去的。但是比起欧洲的“茶粉丝”来,美国显然还是相差一大截。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茶饮用的大体方式的传播,美国饮茶也大致分清饮与调饮两种,很多人都喜欢在喝茶的时候,在杯子内加入柠檬、糖及冰块等添加剂。

不过,美国人的不拘小节还是在喝茶上有所体现,不像欧洲人那么讲究。他们生活节奏的速度,决定了方便快捷的饮茶方法会得到青睐。因此,他们的茶主要是以冰茶、速溶茶为主。

而冰茶之所以受到美国人的欢迎,是因为人们不愿花费时间喝茶。而且在喝冰茶的时候,饮茶者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口味喜好不同,添加糖、柠檬,或其他果汁等。如此调制,既有茶的醇味,又有果的清香,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之时,饮之满口生津,暑气全消。

美国人也喝鸡尾茶酒,特别是在风景秀丽的夏威夷,当地的民众以及来此地旅游的客人们,都普遍有喝鸡尾茶酒的习惯。鸡尾茶酒的制法并不复杂,即在鸡尾酒中,根据各人的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红茶汁,就成了鸡尾茶酒。只是鸡尾酒对红茶质量的要求较高,茶必须汤色浓艳,刺激感强。人们认为用这种滋味鲜爽的高级红茶泡制而成的鸡尾茶酒,味更醇,香更浓,能提神,可醒脑,因而特别受人们的欢迎。

茶在英国

英国出现的第一则茶叶的广告,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售茶记录。而第一批由英国直接进口的茶叶,当然要首先给最尊贵的女王品尝,也是被直接送到了首都伦敦,这大概是在17世纪之初。英国皇室首次与茶发生了触电,很快,这种饮茶之风,就刮遍了英国的每个角落。

在1664年的时候,东印度公司还曾经专门在中国寻觅珍贵茶品,以进献给英王。而当时的茶价堪比如今的珠宝黄金。

尽管价格看起来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仅英国每年花费在进口茶叶上的钱就有两千磅左右。到了后期,更是翻了几倍,多达14万磅。

每年巨大的进出口差额,当然让英国人有些难以承受。于是,英国马上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印度,并在当地植茶制茶。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当然要比中国的有些优先优惠的条件,所以到了1880年,印度红茶的输出就有赶超我国的趋势。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茶香与硝烟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禁烟斗争,是西方列强纷纷发动侵略战争的导火线。其实对于这场战争,茶,也脱不了干系。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在隋唐时期,传播到了中亚,并逐渐传播到了西方各国。约1729—1769年左右,中国对英国的商品输出,首推茶叶,其次才是丝绸、土布和瓷器。而英文中的单词“Tea”就是由厦门方言的“退”音和英语的语音合成,它最早出现在1664年,英国商人在中国厦门港设立的贸易代表处。

据资料显示,当时中国每年输出的茶总量约有30万斤,至18世纪末,最高的时候几乎能够达到1800万斤,占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而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仅棉花、洋布、钟表等量少产品,价值却不抵中国商品的十分之一。如此巨额的贸易逆差,使英国不得不以大量的白银支付。英国曾试图在中国推销其纺品和纱布,却因中国丝绸业发达、土布价格低廉等因素而未成功。

而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英国人才发现了鸦片这一有利可图的商品。于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向中国倾销。就这样,中国在各个不平等条约的压榨下,早已无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在世界茶叶市场上一枝独秀的局面彻底改变。

因为茶的缘故,当年强大的英国占据了香港;但是也同样因为茶,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了,英国最终失去了美国。从此,那个曾经殖民地占据半个世界的大英帝国开始了她光辉黯淡的历史。可谓,成也茶,败也茶。

中国茶道:尽在功夫

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又被人称为世纪老人,是潮汕功夫茶的铁杆“粉丝”。据好友作家汪曾祺的《寻常茶话》中所记:“1946年冬,开明书店在绿杨邨请客。饭后,我们到巴金先生家喝功夫茶。几个人围着浅黄色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功夫茶,印象深刻。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先生夫妇,有靳以、黄裳。一转眼,43年了。靳以、萧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没有喝一次功夫茶的兴致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功夫茶呢?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者哪种茶类的名称,而是指一种泡茶的技法。而能够被称作功夫茶,我们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操作得了的。其中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堪称茶文化中的精髓。

自从贡茶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几乎整个社会都开始争相追逐茶风。皇家好恶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几乎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俗习性。而源于明清的潮汕功夫茶,就是当时皇宫里经常上演的贵族茶道,幸运的是,它如今已经走出了宫门,不仅仅供达官贵人们享用,普通的民众也能够一睹风采了。

功夫茶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宋代著名诗人苏辙曾经专门作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而时至今日,在潮汕本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功夫茶具,不管工作杂事有多繁忙,每天喝上几轮茶的生活习惯是雷打不动的。即使是一些已经侨居外地或者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清香。

功夫茶之一——茶叶

一般来说,表演功夫茶大多采用的都是乌龙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等。而凤凰茶和水仙,虽然是绿底金边,颜色鲜艳而又相配宜人,却可惜产量少,极为珍贵不易多得。所以冲泡功夫茶采用的一般是铁观音。

而好茶的人都知道,茶在大体上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三大类。其实茶树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差别之处只是在于制作过程。

绿茶不需要发酵,所以能够保存大部分的维生素C,像龙井、毛尖、碧螺春都是顶级的绿茶。而红茶呢,则是需要发酵的步骤,维生素自然是流失了,至于乌龙茶,则是属于半发酵的茶叶品种,它兼具红绿茶的妙处,但是制作工艺却也相对复杂,所以全国只有福建和潮汕两地能制。

只有乌龙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俱全的效果。而功夫茶又以浓度高而著称,初喝的时候大多觉得苦,但是一旦习惯后就又会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功夫茶之二——水

茶圣陆羽曾经在《茶经》中这样描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所谓山水当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大自然的天然馈赠——雪水、露水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经描写过很多喝茶的画面,其中就有提到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冲茶喝。这样讲究,可真是把饮茶的水讲究到极致了。

不过据很多民间传奇中所描述的,古时候的很多有钱人家,都有人专门在早上的第一道光线出来之前,就用竹筒等器皿去一滴滴地收集树叶上的露水。所谓日出前的水属阴性,泡茶会更清香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据现代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的雨水、雪水以及露水都属于纯软水,用这样的水泡茶,可以令汤色更加清明,味道特别清香。

还有一种极品的水——地水,也就是山泉水,地水按照土质的不同还可以更具体地被分为土质、沙质、泥质等。其中,沙质是最好的,因为沙子有天然过滤的作用,可以使茶水的味道更加清澈。

光把水准备好了还不够,宋朝诗人苏东坡有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指将木炭点燃,火焰还必须大而热烈才可以。潮汕人煮茶时还有专门的一种木炭,叫做“绞枳炭”。

“绞枳”是一种很坚硬的树木,烧成炭后,丝毫没有烟熏味,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等的燃料。除此之外,当地人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它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地道的潮汕功夫茶,要用加入乌榄核的木炭,用红泥小火炉把水烧至鼎沸,以备冲茶。

功夫茶之三——茶具

相比茶叶和冲茶水,功夫茶在茶具的要求上也是一点儿都不低。而有内行人说,其实功夫茶之所以和其他的喝茶方法区别开来,茶具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据说当年茶圣陆羽一共精心研制了二十四种各司其职的茶具,而潮汕功夫茶能够用到的最少有十种。

所以想要喝上真正地道的功夫茶,就得先把硬件准备好。总体说来,比较讲究的潮汕功夫茶对茶具有这么几个要求。

茶壶要做到“小、浅、齐、老”

茶壶本身的质地相当重要,最好是陶制,紫砂更妙。款式色泽倒是可以依个人喜好不同无需什么具体的标准,但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茶壶如果太大就会显得笨拙,也没法看出茶艺师傅的真正功底了。而深浅则又关系到气味,浅才能够留香不蓄水,茶叶才能保持原味更长久。

除此之外,功夫茶的茶壶还特别讲究“三山齐”。就是将茶壶盖子拿掉后倒扣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都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那就是非常好的茶壶了。

而“老”就是看壶底的残渣究竟有多厚。一个茶壶用久了,壶里就会积上一层“茶渣”,一些老于喝茶的人最讲究这一层茶渣。一个茶壶的贵重程度跟茶渣的多少有直接关系。据说茶渣积得够多的老茶壶,都不用放茶叶,只要一冲开水,茶香味就满溢开来。

茶杯要做到“小、浅、薄、白”

能够品到一杯好茶,茶杯的质量当然也是至关重要。茶杯小,才能一啜而尽;茶杯浅,才能水不留底;茶杯质薄如纸,更能添其茶香;茶杯色白如玉,才能衬托茶的鲜艳诱人。

在喝茶很讲究的朋友中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即“春宜牛眼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杯”。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哥喝的不是茶,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其他的诸如茶洗应一正一副,茶盘讲究“宽平浅白”,茶垫要夏浅冬深,更是在喝茶时对细节注重的一种表现。仅仅茶具就这么多的讲究,还未喝茶,是不是就已经感受到了功夫茶的魅力了呢?

功夫茶之四——烹茶

茶叶、茶具、水火等都准备好之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的东风当然就是指冲茶人的烹茶功夫了。

第一招: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其中候水和淋杯都是初显身手,在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就能听见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又变小时,立即将砂铫提起,然后淋罐淋杯。

第二招:纳茶,即把茶叶先倾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然后区分粗细。最粗的茶叶要放在罐底和滴嘴处,而细末放在中层,再在最上面平铺一层粗叶就好了。这样可以使茶倒出来的时候均匀,茶味更加容易发挥,并且还能防止塞住滴嘴。

第三招:候汤,为此宋代著名诗人也是茶的爱好者——苏东坡先生曾经有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说的就是冲茶,还是应以沸水为好。

第四招:冲茶,其过程讲究的是“高冲低洒”。高冲可以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地挥发,而茶叶也不至于有涩滞之感。

第五招:刮沫,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但是又绝不会溢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提起壶盖,从壶口处轻轻地刮去茶沫,再盖住。

接下来的步骤还有淋罐、烫杯、洒茶,都是招招见功夫,步步引人观。饮用一杯这样的茶,真是让人翘首以盼,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樱式茶道:东洋茶道

著名文学家老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茶迷,他不仅喝茶品茶,还细心研究茶文化,深得饮茶真趣。他曾经说:“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前面了。”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老先生心中的无奈与遗憾。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隔海邻国,的确在品茶方面做得非常好,并且将茶文化发扬得淋漓尽致。我们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更好地反省自己,走出一条属于我们本国特色的茶道之路。

日本的“樱式茶道”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了日本。据历史记载,日本高僧最澄和尚曾经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当时,唐朝的饮茶风气正盛,而寺院中也有不少得道高僧开始拿茶作为待客、自省的饮品。

估计是最澄和尚觉得这清雅淡香的饮品实在稀奇,还有各种各样的医用疗效,所以在讨要了茶叶之余,还带回了几棵茶树,并在日本开始了茶树的最初种植。后来,日本僧人荣西更是来到中国专门学习了茶叶的加工方法,并将很多优质茶种带回到日本传播开来。荣西后来还在公元1211年完成了日本的第一部饮茶专著,名字叫做《吃茶养生记》。

到了宋代,日本种植茶树、制作茶叶的行为就比较广泛了。而到了明代,更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因为日本的国花为樱花,所以又称为“樱式茶道”。

因为最初的传播者是僧侣的缘故吧,所以日本饮茶文化的推广方式是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然后逐渐为达官贵人们所肯定,并且开始追逐品质与形式的精美。而日本则恰恰相反,他们的饮茶文化走的是由上而下的路线。

茶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就如同当时的中国瓷器一般,完全可以贴上奢侈品的标签。平民百姓自然是无福享受了,只有一些皇族、贵戚和少数的高级僧侣才有机会品尝。因此茶文化当时只被局限在上层社会,被当做一种高雅的文化,而内容和形式还没有什么本土的创新,只是极力模仿中国唐朝的形式。

但是自从荣西僧人的书出版以后,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灵丹妙药的化身,对茶叶向往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样就为茶的广泛种植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饮茶活动也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了。

日本的“陆羽”——千利休

千利休(1522—1592)是日本茶艺方面的集大成者。他还在年幼时就非常热衷学习茶道,先是拜北向道陈为师学习书院茶,后来又经师傅介绍向当时的茶道大师武野绍鸥学习草庵茶。

同类推荐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新编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千百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 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 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 ,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鉴于此,我们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辑了这本书。 本书堪称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趣味百科全书,它集传统文化于一体,以清晰的条理、凝练的文字、简短的评述,向读者介绍了丰富的国学传统 文化知识。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提督军门窦瑸传(已出版)

    提督军门窦瑸传(已出版)

    《提督军门窦瑸传》共二十七回,从窦瑸少年时击鼓鸣冤、伸张正义、中举科考、弃文习武,到青年时乾隆侍卫、铅都剿匪;从中年时封金存库、智擒妖道、海湾奋战、拼杀疆场,到晚年时灯下课子、修复书院一生中曲折的历史。他遭艰险而不退,受荣奖而不骄,遇辱耻而不惊,九死一生,为国效力,历经皇家三代而高官厚禄,不居功自傲,不贪图钱财,可谓一代福将,读了使人拍案叫绝。
热门推荐
  • 约好了春天开花

    约好了春天开花

    把生活当做一种人生的旅行,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友爱、亲情、成长、孤独……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约好了春天开花》的作者将对生命的诸般感悟,化作诗意的言语,为后来者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的路。它可以让你爱上生活、爱上阅读、爱上书写自己的美丽心情和故事。
  • EXO之我是你的俘虏

    EXO之我是你的俘虏

    ”诗,当你送我第一份生日礼物,夏天时会开车浓郁香气小花的七里香!你说七里香的花语是’爱的浮虏‘,从此我就发现我被你俘虏了,从那一刻我就爱上你了。所以,做我女朋友好吗?“”勋,这是真的吗,你真的要我做你女朋友吗?“世勋伸手将我拉入他的怀抱笑着对我说”傻瓜,当然可以啦“
  • 萌少女的恋爱史之邋遢女王

    萌少女的恋爱史之邋遢女王

    我在雨中为你撑伞,你却不在乎,任然活在你自己的世界。雨水不停的打在我的身上,薄薄的身体透出一丝冰凉……亲爱的读者实在对不起!因为是第一次玩这个,所以章节出了点问题,麻烦读者可以根据发布时间来读。实在对不起我想最近先暂停这本说说,好好的理理头绪为什么我的说说有点不受欢迎,我希望你们能给我一点建议。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 四川当代作家研究:王火卷

    四川当代作家研究:王火卷

    王火老友的长篇巨著,三卷本,一百六十多万字的小说《战争和人》终于出齐了。当我拿到最后一卷《枫叶荻花秋瑟瑟》时,心中有些酸楚,喉头有些哽咽,我被他的顽强所感动,为他的得胜而欣慰,也为四川文坛有这样一位道德、文章都令人敬佩的作家而高兴。
  • 温暖的躯壳

    温暖的躯壳

    当世界被建立在死亡和惊悚之上,当生命总是处于恐慌之中,我们是否想过,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当生命的激情褪尽,当鲜活的世界趋于沉默,我们又是否了解这意味着什么?当我们逐渐被一种莫名的恐惧紧紧裹胁而生存时,我们又该怎样应对?尽管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但至少我们在行动。我们不会让地球变成一座在太空里旋转的巨大的坟墓。我们要从墓地里重生,我们要对抗诅咒、打破诅咒。我们会哭,会流血;我们有欲望,有爱...
  • 大乐之道

    大乐之道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来到这个音乐就是力量的大陆,周青依靠的只有别人眼中的“俚词小曲”,看他如何闯出自己一片天空。
  • 至尊逃妃:特种兵皇妃

    至尊逃妃:特种兵皇妃

    她是36军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种兵少将,大仇得报的同时,也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再世为人的她,成为了寄宿在木家的遗孤。他在见到她的一瞬间就认出她来,没有新娘被代替的愤怒,那天,他告诉她:一生一世一双人。这辈子,他只认定她一人。而然世事总是反复无常,当他为了手中的权势而要娶另外一位女子的时候,她到底该何去何从?当她冰冷的尸体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也终于是陷入到无边的疯狂和绝望之中……一直到,四年后,一个与他酷似的小家伙出现在他的面前。
  • 辨症玉函

    辨症玉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本为王,皇叔府中我当家

    妃本为王,皇叔府中我当家

    安凌落,21世纪特警部队的一队队长,因为拖欠了一个星期的房租,于是就苦逼的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还是穿越成一个刚出生的奶娃娃?女儿身,男儿命,还被皇帝老爹册封为王。原本以为会这样度过她的一生,却没想到遇到了他。“皇叔,我们不合适!”某女一本正经说道。“哪里不合适?”某男淡淡的看了她一眼。“你是我的皇叔!”“你又不是皇兄的亲孩子。”“……”某女一愣,又道:“我们性别不合适!”“哦?那你要不要试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珍惜了岁月凝合了时光

    珍惜了岁月凝合了时光

    她,从平凡女生进化为明日之星,似乎幸运女神眷顾到这个女孩身上。她,遇见了他,但她却甘愿为他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