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8900000006

第6章 越剧常识(3)

“小歌班”时期,男班艺人演古装戏时的髯口,一般为庙里泥塑神像的胡须或用黑白纱线制成一排的软须。到了后期,开始租用行头,使用的是绍剧的髯口。男班进入上海后,采用京剧髯口。老生、大面多用“黑满”“苍满”“白满”,小丑多用“八字”“吊搭”,大面有时也用“虬髯”。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出现改良髯口,髯须改短、改轻。40年代初,上海进行越剧改革时,老生不用传统挂髯,改用话剧“粘胡”化装术,即用黑白绒线扯成丝状,用酒精胶粘在演员嘴唇及下颏部,再用剪指甲的弯剪进行修剪。但是,这种“粘胡”化装十分不便,所以后来开始改用铜丝做胡,方法是用铜丝做髯架,然后将胡须结扎在铜丝上。之后不久,又受电影和话剧装扮艺术的影响,胡须勾在绢布上,再缝在铜丝上。雪声剧团演出《嫦娥奔月》一剧中的丞相,已使用改良胡。改良胡与传统髯口不同,传统的“满口”不见唇嘴,髯口是粗钢丝作骨架。改良胡是用粗铜丝沿唇嘴、下颏弯曲成型,唇嘴外露可见。种类有“五绺胡”(上唇二绺,下颏一绺须,两耳鬓二绺须)、“三绺胡”(上唇二绺须,下颏一绺须)。20世纪40年代,在演近代戏和现代生活戏中,胡子开始采用胡套粘贴和羊毛粘贴两种方法。如雪声剧团演出《香妃》一剧中的郎世宁,《一缕麻》中的周观察、医生,都用了这种方法。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越剧院有了专职毛发、胡套制作人员。

20世纪60年代,上海越剧在演古装戏中全部使用改良胡。这时候的改良胡又有了新的变革,胡子骨架改用中细铜丝,胡须原料以人发和牦牛毛为主,掺用羊毛,再用这些原料勾在肉色的丝绢上或网眼上制作而成,这样就更加适合女子越剧表演特点。20世纪70年代的改良胡也运用在传统的古装戏中。新编历史剧、古装戏中的髯口,都根据剧中人物,在尼龙网眼纱上勾制而成。胡须原料以人发为主,混掺牦牛毛,髯长在一尺左右。

2.服装特点

越剧服装是随越剧表演艺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小歌班时期的以袄、衫、蟒、靠、箭衣为主的租赁服装时期,到越剧服装不断进行自身变革、发展,进入专业的越剧服装设计的新时期。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越剧服装逐渐形成了以轻柔、淡雅、清丽为主要特点的独特艺术风格。

(1)古装衣

越剧古装衣,是以仕女画、年画、版画、雕塑等为参考,同时借鉴电影服装而发展起来的戏服样式,是越剧的特色服装,在剧中年轻女子和中年妇女经常穿戴。上衣有水袖或本色连袖,外加云肩或飘带;长裙上搭配有短裙或中裙、佩、腰带、玉饰。短、中、长裙又有折裥和无折裥之分。按身份不同,古装衣又分为仕女衣、民间衣、宫装衣。其特点是裙长衣短,胸腰收紧,形体分明。

(2)越剧蟒

越剧蟒以明代官服为依据,追求领圈、水甲、纹样的统一,“补子”缩小到直径四寸半或五寸,“补子”的纹样也不必遵循历代官服中“文用禽、武用兽”的规定。在制作上和传统的“蟒”有很大的区别,不再是整件夹里,而是前后有麻衬,挺括硬撑,以显官风十足。衣袖上臂夹里是衬布,下臂夹里是衬绸,这样又有了潇洒自如、轻柔的特点。同时改“蟒”两旁的“摆”为软做,或半软做,或没有“摆”,“摆”的尺寸也大大缩小减窄了,发展到后来,蟒的前后内衬有的干脆不用麻衬,而用布括浆代替。在色彩上,越剧蟒不受传统的上五色的限制,下五色、间色的都有。

(3)越剧靠

越剧男班早期都用传统大靠,后来的女班也沿用传统大靠。改革后,“靠身”“靠脚”“靠肩”,不再用“网子穗”或“排须”、搂带,一般也不用双层靠肩。靠肚不再是传统的平面一大块,改为围腰的“腰包”再束虎头腰带。靠衣不绣花,都用甲片。越剧靠的衣料不用传统的大缎,而用缎背绉,手绑、腰包、腰带则往往用丝绒。1944年春,袁雪芬饰演《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所穿戎装,甲片开始用铜片,上甲、下甲都用,谑称“货郎担”。以后,纹样有“鱼鳞甲”“丁字甲”“人字甲”“龟背甲”等,有金绣,也有用金缎、银缎剪贴,或金银宽边花版线缝纫上去。护心镜有用克罗米铜泡,或盘金、盘银。靠肩上的吞口,做成半立体。越剧靠以紧身、适中为美。

(4)越剧裙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最早穿的都是传统大裥裙,前后有“马面”,俗称“马面裙”,以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经常用于老旦。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以后大裥改成五分宽的百裥裙。20世纪40年代又受清末仕女画的影响,设计了“褙裙”。这种褙裙,罩在大裥裙外长出很多,但它的斜角边缘靠近小腿肚的地方,正面用佩,佩很长,长到脚面,很简洁。这种“褙裙”在《梁祝哀史》《新梁祝哀史》《嫦娥奔月》等剧中反复使用。

短裙,行话俗称“包屁股”,有折裥的,有不折裥的,有网眼雕花的,有绣花、贴花、斜裁、平裁的,花样繁多。

(5)越剧云肩

越剧云肩,最早用的都是传统大云肩,以后发展到百多种,如对开云肩、珠珠云肩(白珠,或金、银珠穿成的)、有领云肩、无领云肩。以纹饰变形的有,如意云肩、花形云肩、网眼云肩等。

(6)越剧褶子与帔

越剧小生穿的褶子是不开门襟的,有圆领、斜领、对开领,开门襟的是“帔”。这种“帔”往往在剧中有夫妻两人出场时,运用相同色彩,称“对帔”。越剧帔在领口上又变化出多种样式,如斜襟帔、直襟帔、翻领帔、如意领帔等。小生褶子与帔,多用间色,花纹偏一边,有四君子花纹(梅、兰、竹、菊),也有用牡丹、玉兰等花纹,领边也越改越窄,约二寸,朝秀美的方向发展。越剧所有衣服在服装的“夹窝”里都挖“裉袋”夹窝裁剪成圆形,所以越剧的戏服,双肩挥洒自如、平稳服帖而且舒服。

(7)盔帽

越剧早期男班演传统戏时的盔帽,多是借用生活中的秀才帽或有额玉的瓜皮帽。以后逐渐租用绍剧、京剧的服装和盔帽。女班进入上海后,主要演员有了“私彩行头”,戏服、盔帽都是在戏服店买的。而其他穿“堂中行头”的演员,则是穿戴租来的戏服、盔帽。这些盔帽基本上承袭了京剧或昆剧的帽箱制。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初,盔帽上使用较多的泡珠和亮片。这一时期越剧的改革也向盔帽工艺师傅们提出了改良盔帽的要求。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实践,传统帽箱制的束缚被打破,改革后的越剧盔帽,吸收了古代人物绘画的养料和历史生活习俗资料,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创新。除了在制作、式样、纹样、配色和用料等方面有了大胆的革新,在用料上也开始多用丝绒、利亚绒、绉缎或绸类,近年来更是采用了乔其绒、光明绒等具有吸光性的新面料,逐步形成了轻、巧、美和多样化的特点。

越剧盔帽在改革中积极运用传统色彩,同时也兼顾现实风俗习惯,如帝王、皇族常用明黄色、杏黄色,婚庆喜事常用红色,丧葬戴孝常用白色。纹样色彩多以点翠为主,兼用其他色彩,强调素净、简洁。盔帽上贴银盘金要求和服装一致。纹样用法,帝王、王族都用“行龙”“正龙”“夔龙”;皇妃、公主都用“凤鸟牡丹”;老年角色都用“八宝”“福禄寿”字样;武行角色都采用动物变形图案;文行角色都采用花草变形图案,并兼用装饰性的回纹、云纹和几何纹,但形态已变化,装饰的位置不同。传统盔帽上常用不同颜色的绒球进行装饰,而越剧盔帽却用得很少,这是越剧盔帽区别于京昆盔帽的重要标志。

(8)靴鞋

越剧男班在“草台班”时期,演员已穿租借的靴鞋。女班进入上海后,模仿京剧、绍剧穿高靴,特别是大面、老生,官带装扮穿高靴居多。女班小生穿的靴鞋都不高,穿云鞋,有平底鞋,有一寸左右高的鞋。小旦为弥补身材过矮,在鞋内垫高二三寸。20世纪30年代末“高升舞台”演出《彩姨娘》,筱丹桂饰彩姨娘,为了增高曾用“踩跷”。直到1944年演《新梁祝哀史》的男角小生才穿一寸左右的薄高靴。解放后,小生穿三套云高靴居多,一般都要两三寸左右,个别演员还要再加内高。1955年,拍《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后,靴鞋改革,不但穿高靴,在靴头上也改成有云饰纹的花样或绣花,色彩套成强烈和谐的三色,俗称三套云高靴。

3.舞台道具

(1)舞台布景

越剧布景经20世纪40年代的摸索与实践,为后来的越剧舞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中国诞生后,随着越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舞台美术设计也迈向了新的高度。写意、写实和虚实结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又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布景形制。

写实型布景。以写实产生意境的手法,时空变化不大,但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西厢记》《红楼梦》,静安越剧团演出的《光绪皇帝》等剧的布景。

虚实结合型布景。为越剧布景大量采用的方法。一种是小装置的以局部形象为主设计景物,由观众以想象去意会全局。此布景留有较大的表演空间,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三看御妹》、少壮越剧团演出的《李翠英》等剧。另一种是大小装置相结合的布景(即写实布景与小装置相结合),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祥林嫂》《北地王》《金山战鼓》等剧。

中性和特性的布景。在吸收话剧布景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越剧独有的舞台美术语言糅合而产生的。在运用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多变性,使不同的场景产生和谐美,又不失各个场景的规定情境及自己固有的特点。如上海越剧院在20世纪80年代演出的《汉文皇后》等剧。

装饰性布景。在“守旧”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创造,常用在时空变化较大、传统表演手法较浓的剧目中。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盘夫索夫》《打金枝》《碧玉簪》等剧。

借鉴民间艺术风格的布景。把特定环境与装饰性糅为一体,如把民间剪纸、皮影艺术手法吸收运用,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韵味。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白蛇传》《十一郎》、现代剧《纺纱闯将》等剧。

(2)道具

道具最早称“砌末”,小歌班初期的“砌末”都是日常生活用具。到了“绍兴文戏”时期,开始模仿京剧、绍剧的道具,并由“检场”人(越剧称“值台师傅”)管理。当时所用道具都放在一个大木箱(俗称“百宝箱”)里。这些道具是向“堂中行头”师傅租来的。以后,主要演员有了“私房行头”,道具中的桌围、椅帔也成了必备的“私彩”。当时,出于表演的需要和与布景的配合,对舞台上常用的道具,如刀、枪、剑、棍、马鞭等,进行了改良,目的是达到美观、轻巧,适合女演员使用。还有一部分道具则直接采用生活用品,或仿真制作。其时越剧界出现了兼职主管道具的演职人员,开始向“王生记”家具店租用红木家具,向电影厂租用道具,或去旧货店及豫园小商品摊档购买生活用品。特殊需要的道具,按图样到灯彩店去定做。道具制作师,采用翻模脱胎、篾扎纸糊、立粉彩绘、刻花裱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各式各样道具。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酒杯、花瓶,形态逼真;《情探》中的龙王、神像,《北地王》中的先祖列宗,都用篾扎纸糊后彩绘,似庙里菩萨一般;《红楼梦》中的花篮、薰炉、立地花瓶等,都是既逼真又美观。越剧的道具,具有轻、巧、美、牢的艺术特点,为戏曲界同行所称道。

(3)灯光

越剧在最初进入上海后,演出大都在中小型场所。由于剧场设备简陋,表演区往往只用一只500瓦的灯泡高挂台口内侧供舞台照明。设备较好的剧场备有带聚光镜片的灯箱,起到加强舞台局部光亮度的作用,供剧团演出时租用。这样简单的照明设备不能满足编导和主要演员们对于灯光的要求,他们希望灯光能够配合剧情和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布景设计师也要求灯光制造特殊的气氛,以增强布景的视觉感染。于是当时出现了一种控制灯光电源设施的土方法——盐水控制法。这虽然在控制灯光明暗度上是一个进步,但仍与舞台艺术的要求有较大距离。

随着技术进步和设施改善,灯光操作系统的“双刀四闸板”“来司”(变阻器)和变压器相继出现,并有了面光、侧光、顶灯等灯具设施,在灯具上加红、黄、蓝、绿等色纸以制造环境气氛的技术也开始运用。新中国成立后,舞台灯光艺术极大地发展与提高,并开始出现了专业的灯光设计师。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灯光艺术构思,有了更多创意性的探索,多光源、多角度的全方位布光,以及在光亮度、光色上运用反差对比的手法被不断采用,灯光的舞台表现力被不断增强,使越剧虚实结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体现。

同类推荐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一部世界文化百科全书,从人类历史、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技术、风俗传说、名胜古迹七个方面讲解世界文化常识,展示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读者提供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大家尽情畅游在辽阔深邃的世界文化知识的海洋中。
  • 体育知多少

    体育知多少

    古代体育非常发达,种类繁多,竞赛激烈,很多情况下,不逊色于现在。但体育最初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体育是与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古人采摘果实,捕捞鱼虾,都需要跳高,跳远等活动,由此产生了体育。并逐渐杨枝散叶,丰富化。如现在的足球,它最早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欧洲产物,事实上,它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名为蹴鞠;唐朝时也出现了马球。该书在展现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同时,也展现出这种古老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
  •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本书的历史经典于幽默调侃中展开,某些戏谑,似乎对经典“大不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亵渎经典,万不可取。但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曲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本身是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之一。二是小看了经典。经典不怕冒犯,只有认识到经典的强大,才会真正敬畏经典,才能在经典面前放下各种包袱,走到经典的身边,轻轻松松和它交谈。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龙御战歌

    龙御战歌

    一盏打翻的长信灯,点燃了先秦两汉的烽火。一位草莽的游侠儿,掀起了历史剧变的车轮。天龙取火,不是神话传说,是一曲山河绝恋的战歌!
  •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本书收录了《探寻中国文学的“迷楼”——宇文所安访谈录》、《面向西方的中国文学研究——艾朗诺访谈录》、《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夏志清访谈录》、《文化转向与人文传统——李欧梵访谈录》等文章。
  • 神迹圣神

    神迹圣神

    这是一部穿越转世再生,前世仙界记忆灵魂慢慢苏醒,找寻单紫烟灵魂复活的坎坷旅程,也是主宰圣神对他的继任圣神的考验,他的神迹在这一刻开始,,,
  • 秦末我为王

    秦末我为王

    秦末乱世,战乱不断,一个孤儿历尽千难,成为传世王者!
  • 公主抢夫:拖走绝色驸马爷

    公主抢夫:拖走绝色驸马爷

    才穿越就被驸马一箭穿心,皇帝老爹要砍他脑袋,想救他她必须休夫再娶。七公主好色残暴,哪有男子敢和她成亲?府上众多男子都腹黑阴险,不愿招惹他们,她出去抢个俊美如仙的男子回来,却发现他是掌门师叔。从此师叔住在公主府,她对他很好。他们鄙视她:“公主的口味真是不一般,老男人也吃得下。”而师叔见到谁都说:“她每晚让我给她洗脚铺被子,欺负我不把我当长辈,真是无耻败类。”谁说她要一直被他们冷嘲热讽?师叔恶意抹黑她名声更是可恶。她炼丹炼器修炼法术,决定要用强大的力量镇压住他们……
  •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巴巴是一头聪明的小象,生活在美丽大森林里。有一天,他的妈妈被可恶的猎人打死了,巴巴只好只身逃走。他来到了大城市,在那里,他碰到了好心的老妇人,老妇人给巴巴买了新衣服,还送给他一辆汽车。后来巴巴娶了自己的表妹,还被加冕为大象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为了使大象国的孩子们得到礼物,巴巴独自去找圣诞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巴巴又经历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翻开此书,你将与巴巴一起步入天马行空的王国。
  • 狐璃

    狐璃

    有时候,一眼万年呢。看浮云千变,光年荏苒,时间有事并不能治愈一切,比如爱。背叛,挑拨,装糊涂……哪一件千璃没有干过?而这一次,当千璃把刀尖指向不愿反抗的荨年时,手却无比的颤抖,怎么也刺不进去。
  • 萌妃得人心

    萌妃得人心

    洛雯珊,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平凡女孩。她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梦想,有一家,度余日,这便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期望。但现实往往与梦想是相反的。一场意外,她坠落到另外一个世界。命运像是被安排了一样,她,遇上了他。那一个冷漠如冰,纵身傲气的男子,他是那样不容易靠近,充满威严,待人命如草菅。但偏偏的,两人却是奇妙的产生了爱情的感觉。从开始的排斥,到最后的喜欢。但是阶级的差距,政治的斗争,误会的插入,他们两人又能顺利的在一起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兄弟请给我一刀

    兄弟请给我一刀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好男儿热血国土,战立国土疆场。为了这些狗屁的话我走进了军营,走进了让我一辈子悔恨当中。每当端起酒杯大醉迷离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在我眼前看着我微笑,那笑容还是那么甜美,那么灿烂。一个自我军人回忆录。没有什么精彩的,也没有什么妖魔神怪,也没有什么热血军旅。有的只有真实,有的只有真伤,真痛,真情,真义。下面我们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