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18900000005

第5章 越剧常识(2)

花旦,专饰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少女角色,表演以做工取胜,动作灵巧轻快。如《箍桶记》中的九斤姑娘、《西厢记》中的红娘、《玉连环》中的李翠英、《打金枝》中的公主。

闺门旦,专饰名门闺秀、千金小姐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举止端庄、文静大方,唱工和做工兼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彩楼记》中的刘月娥、《西园记》中的王玉贞等。

花衫,饰演古代青年女子,表演形态介于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闺门旦的大家子身份和端庄大方的仪态,又有花旦俏丽、活泼的举止。如《梁祝》中的祝英台、《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情探》中的敫桂英等。

正旦,主要饰演做了母亲的中年妇女一类角色,穿着素净,动作稳重,在戏中一般做配角。如《红楼梦》中的王夫人和薛姨妈、《碧玉簪》中的李秀英之母、《二堂放子》中的王桂英、《打金枝》中的皇后等。

武旦,专饰有武艺的女性角色,表演以武功、武戏见长,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樊梨花》中的樊梨花和薛金莲、《杨八姐盗刀》中的杨八姐、《白蛇传·盗仙草》中的白素贞、《十一郎》中的徐凤珠等。越剧一向以文戏为主,武戏很少,武旦所演剧目和所学武功,多为从其他剧种吸收。演员中无人专演武旦,相关角色一般由武功基础较好的其他旦角行当演员兼演。

(2)小生

小生所饰演的是青年男性角色。在女子越剧中,由于小生由女演员扮演,故比其他剧种的小生行当更具柔美特色。其中又可分为四种路子及称谓:

书生,又称儒巾生、风雅小生,头戴秀才巾、解元巾(统称方巾),主要饰演儒雅潇洒、文质彬彬的读书人,表演特点是洒脱庄重、温文尔雅,富有书卷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西厢记》中的张君瑞、《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等。

穷生,又称鞋皮生或破巾生,因脚拖鞋皮、头戴破巾、身穿百衲衣而得名,主要饰演穷愁潦倒的落难公子和寒家子弟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带有寒酸相和迂腐气。如《情探》中的王魁、《珍珠塔·前见姑》中的方卿、《杜十娘》中的李甲、《李娃传》中落魄时的郑元和等。

官生,主要饰演古代官员、显贵一类角色,头戴乌纱,身着官袍,表演带有一定的工架和气度。如《打金枝》中的郭暧、《贩马记》中的赵宠、《胭脂》中的吴南岱等。

武生,主要饰演有武艺的中青年男性角色,表演特点是英武挺拔,文武兼长,能参加武打场面。如《双枪陆文龙》中的陆文龙、《貂蝉》中的吕布、《樊梨花》中的薛丁山、《辕门责夫》中的杨宗保等。越剧中武戏不多,无人专工此行当,一般根据剧情需要,由武功较好的小生演员兼演。

(3)老生

老生饰演老年男性角色。演出挂髯口,分黑髯、花髯、白髯三类。按表演特点,可分为两种路子及称谓:

正生,戴黑髯,唱、做并重。如《打金枝》中的唐皇、《二堂放子》中的刘彦昌、《凄凉辽宫月》中的道宗、《红楼梦》中的贾政、《李娃传》中的郑北海等。

老生,戴白髯和花髯,过去戏文中称“末”,以做工为主,表演动作性强,如《珍珠塔》中的方本、《情探》中的王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公远、《李娃传》中的宗禄等。

老外常兼文武老生,主要饰演有武艺的将帅一类角色,表演讲究工架,气度不凡。如《打金枝》中的郭子仪、《金山战鼓》中的韩世忠、《辕门责夫》中的杨六郎等。

越剧中以老生为主要角色的剧目不多,以上几种老生在演员中没有严格分工。

(4)小丑

小丑又称小花脸,因过去化装时鼻梁上常画一白方块而得名。表演特点是幽默、机智或狡猾、阴险,动作灵活、夸张,表情丰富。其中可分为四种路子及称谓:

长衫丑,又称文丑,多饰演花花公子、品行不端的读书人,或其他有喜剧色彩的正面角色。如《碧玉簪》中的顾文友、《王老虎抢亲》中的王天豹和《仁义缘》中的周惠吉、《双狮宝图》中的张友义等。

官丑,饰演反派的或可笑的官吏。如《春草闯堂》中的胡涂知县、《盘夫索夫》中的赵文华等。

短衫丑,通常饰演茶博士、店主或店小二、佣人、衙役或公差等角色。如《玉堂春·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箍桶记》中的张箍桶、《落帽风》中的范仲华等。

女丑,又称彩旦,通常饰演媒婆、巫婆、老鸨和风趣的中老年妇女等角色。如《珍珠塔》中的方朵花、《碧玉簪》中的陆氏、《何文秀》中的杨妈妈、《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杜十娘》和《李娃传》等戏中的妓院鸨儿等。

(5)老旦

老旦饰演的是老年女性角色。表演特点是沉稳老练,唱做并重。如《红楼梦》中的贾母、《珍珠塔》中的方杨氏、《血手印》中的林母、《西厢记》中的崔夫人等。

(6)大面

大面亦称大花脸,多饰演奸臣和奸邪的员外、恶霸,多施白脸。如《仁义缘》中的赵德贵、《卖花三娘》中的曹超豹、《红鬃烈马》中的魏虎等;也有扮演耿直忠勇或性格粗犷的角色,如《秦香莲》和《追鱼》中的包公、《三看御妹》中的刘天化等,除包公勾脸外,其他角色一般不勾脸。越剧中该行当不发达,起初常由老生兼饰,20世纪50年代起逐渐弱化,几近绝行。

3.越剧表演的程式和基本功

越剧表演的程式技巧,最早是从绍、京、昆等古老剧种吸收而来,也有少数程式吸收自其他地方剧种。越剧演员为掌握程式技巧,从学戏之初便进行表演基本功训练。形体训练从站法、手法、腿功、腰功开始,属共同训练项目;以后按不同行当分别练步法(台步),以及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髯口功等。另一种学习方式是适合剧目需要的基本技术训练,如小戏或折子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基本技艺,以戏带功,可以使学戏者进一步掌握基本功,同时学会如何根据剧情灵活地应用程式技巧。

4.越剧表演的特点

越剧表演既体现着中国戏曲表演的共同规律,如综合运用唱、做、念、打多种表现手段创造舞台形象,表演虚拟化、歌舞化、节奏化,运用程式和注重形式美等。同时,越剧表演艺术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吸收了话剧、电影表演讲究内心体验,重视真实性的特点,以刻画人物性格为核心,把写实与写意、体验与表现、逼真与美化结合起来。在角色塑造上,越剧表演重视从人物性格出发,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限制和行当的限制,表现出越剧表演自由、灵活,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特点,也塑造了生动、立体和充满真实感的舞台形象。

越剧表演重视发掘程式动作中包含的美学因素,积极探索人物内心情感和剧情发展的内在脉络,巧妙运用程式动作来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细致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与布景、灯光、音乐、服饰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此外,由于越剧中的所有角色都由女演员扮演,使得越剧在美学形态上被归入柔美、秀美的范畴中,这也是越剧表演区别于其他戏曲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越剧的舞台艺术

1.装扮艺术

(1)化装

越剧在“小歌班”时期,演出者都为男性,因此多不化装,只有演女角时,将辫子散开,梳发髻,搽胭脂和“燥粉”(干铅粉)。后来在演古装戏时,仿效绍剧,学水粉化装法,白粉底红胭脂,用墨膏描眉眼。这种简单的化装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1942年10月雪声剧团上演《古庙冤魂》,韩义首次给袁雪芬用油彩化装。此后,随着“新越剧”的发展,各剧团纷纷开始使用油彩化装,并学会了用冷霜或凡士林涂底,隔离皮肤和油彩,用有色的肉色作肤色,用黑色的眉笔画眉毛,用普通的香粉来定装,用小号油画笔来涂唇膏,用棕色眉笔画鼻梁。此时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化装的基本程序。这个时期,越剧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化装特点,一方面吸收了传统水粉化装法色彩鲜明的优点,另一方面又吸收了电影、话剧柔和自然的长处,形成了色彩明快柔和、线条清新、五官分明、既生活又有艺术夸张的特色,给人以柔美抒情的美感。

传统的水粉化装,底色为白色水粉,腮红在鼻梁周围,眼睛上下朝外揉开,眼、眉均为黑色,脸部为“三白”(脑门、鼻中、下巴)。经过变革后的越剧化装,改底色为嫩肉色或肉色油彩,仍保留“三白”地位的亮色,腮红涂在面颊上,根据演员颧骨高低,脸型不同,改变腮红涂的方位,不再是满腮红。鼻梁改为棕色,眉眼的黑色都有红色、棕色糅和相间。内眼角、外眼角吸收仕女画的画法,加红色。嘴唇深浅色勾出轮廓,然后用口红或红油彩均涂,显得艳丽夺目,而又自然柔和,与越剧诗情画意的美感融为一体。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越剧走向国际舞台,演员们赴国外演出时,带进了不少进口化装用品,如美国的密斯佛陀油彩、胶水、美目贴等,在化装上又改进了不少。特别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剧化装又吸收了美容的方法,涂“粉底”、刷“睫毛膏”、搽“眼影粉”、用“眼线水”画眼线、用唇线笔画口红、用美目贴粘假双眼和吊眼角、皱纹等,这些技艺都被巧妙地运用到了越剧舞台和越剧电视戏曲片中。

(2)发式与头饰

在男班初期,饰演女角的男班艺人一般将辫子散开,梳上发髻,插纸花,这是越剧历史上最早的发式和头饰。之后演古装戏时,仿效绍剧,不浓装,旦角头饰用小玻璃管串的排须,从额顶左右分开垂到发髻,发髻上用些顶花装饰。到了20世纪20年代,越剧又学习京剧扮相,包大头,用木制和铁皮做成的定型水片装扮,还没有正统的“头面”。女班出现后,女演员们得天独厚的长辫子代替了“包头”中的“发帘子”和头面上的顶髻假发。女班进入上海后,开始有了“私彩行头”,同时也学习京剧的“铜泡包头”“水钻包头”“点翠包头”。

1940年,袁雪芬在大来剧场上演《恒娘》时,没有用包头,而用自己头发梳成古装头,把繁多的头面饰物,化整为零地运用。自此,女班艺人们不但改头面为髻发,而且上演新编古装戏时,把水片这种传统的式样也改革掉了。她们从古代仕女画中寻找灵感,利用自身的长辫子和刘海、鬓发,创造越剧旦角中特有的古装发式与头饰。20世纪50年代,出于发式的需要和化装省时的需求,头套开始出现。此后不久,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首先设置了“化装管理”这一岗位职务,最早任职的有金月华、李惠芳等人。之后相继有了造型设计人员,他们专门画出发式样子和头饰设计图,演员的舞台形象可按设计图来制作和体现,这在戏曲队伍中是首创。它率先走向设计正规化,使演员舞台形象从初级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越剧头饰,最早是把头面的饰物,化整为零插戴。如边凤、葫芦针、锡杖插、后三条、蝴蝶花等。以后改良的装饰是珠凤,另外把点翠头面的凤钗,进行专用,又在旧货店中购买了明清遗留下来的真的饰物进行装饰。有了设计人员后,又对头饰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和制作,然后到戏服厂定制。越剧头饰打破了传统头面饰物固定的模式,把历史生活中的簪、钗、步摇、帼、巾帼、钿、花钿等巧妙地运用到舞台形象中去,为皇后、公主、官宦女眷设计出九尾凤、七尾凤、双头凤、对凤;为一般书香家眷设计出了偏凤、单凤、凤头钗、中凤;为贫寒家女子设计了云头、如意、百吉、小珠凤等样式。越剧头饰上的戴花也非常讲究,不能随意佩戴。头花的颜色以间色为主,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戴特别鲜艳的头花,非常注意从人物性格出发,色彩上强调与服装的和谐。讲究戴花和装饰物的平衡感及戴花和假髻的层次感。为了和服装中绣花勾金协调,制作人员喜欢在花瓣上粘撒五彩碎亮片。越剧演员喜欢戴绢花,尼龙丝花、珠花,婚丧之时戴绒花。此外,上海越剧造型设计人员,还自行设计了耳环、手镯、同心锁、福字锁、如意锁等项圈。20世纪70年代又聘请了专门做首饰的退休艺人,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首饰。

(3)髯口

同类推荐
  •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交往问题。文章包括《读书和写作》、《老年和青年的哲理》、《罗素的公民教育观》、《美国文明的恐惧病》、《文史之旅》、《语言的交往价值》等。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的随笔集。内容包括近年来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变迁以及华裔移民生活的变迁,对奥巴马就职将要给美国带来的变革也做了描述。
热门推荐
  • 狐君爱上丫头

    狐君爱上丫头

    觉奴一个有着女人名字的漂亮狐男,最喜欢睡觉,一睡就是几千年,每次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甜食吃,贵为狐妖界的魔狐,他不像别的狐妖爱吃鸡,反而更喜欢吃人类做的甜食;丫头,她没有名字,就叫丫头,她是一名下人,身份卑微,爹爹不把她当女儿,大姐二姐不认她,下人欺负她,直到遇上了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夫大人缠上身

    鬼夫大人缠上身

    我不过就是个平凡的大学生,为了救人,却没想到被一只男鬼缠上身。他喊我娘子,吸我精气,日日夜夜缠着我。他逼着我拜堂成亲,告诉我,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至死方休。从此后,那双冰冷的手夜夜在我身上流连。我以为这是结束,却未曾想才刚刚开始……
  • 单挑高冷男神:竹马你别跑

    单挑高冷男神:竹马你别跑

    【全文完】【新文:诱妻入局:首席求爱1001次】麦芽从小就有个心愿,那就是能够将席简然追到手。“男神在上,让小女子亲亲……”麦芽捧着席简然的脸,朱红的嘴唇跟着缓缓落下。席简然厌恶的一把推开了她了:“麦芽,你有病!”麦芽狠狠的亲到了地板上,她转身回应一笑:“是啊,我有病!”“还是先天性的心脏病……”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让你无言让你醉,而麦芽,天生就是席简然的克星,当她真真正正的倒落在自己的跟前时,他才恍然发觉,原来,心会痛。群:434517359——
  • 战神的纪元

    战神的纪元

    这是一个未来的世界,穿梭到神秘的宇宙,探索无尽疆域……宇宙之中的邪恶种族幽灵族遍布宇宙,把目标放在了人族身上,准备将这个历史悠久的种族一网打尽……危机即将来临,人类的末日……这是——战神的纪元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东渡梦

    东渡梦

    东渡送经的佛国故事,缠绵悱恻的爱情传奇,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新奇有趣的东方夜谭,寓教于乐的哲理童话,惊险奇妙的海岛探险,光怪陆离的神魔斗法,啼笑皆非的世态万象。
  • 人类变种

    人类变种

    公元3079年,人类实现了空间跳跃技术,空间跳跃技术的成熟,使人类有了开辟远地殖民星球的能力,军历3326年E9B24,‘艾拉多星被不明舰队偷袭,遭到陷落!UPDA为了夺回曾经的粮仓和军械库,也派出了所属舰队前去迎击。但是UPDA远征军被早有预谋的敌人击溃,不过,UPDA在这场战役中还是得知了一些事情,他们的敌人,就是在太阳系人类大规模进入太空时候的那些“人类”
  • 死后的世界

    死后的世界

    我们活着的空间分为许多平行世界,平行世界里又分为现世界和逆世界,活着是现,死亡是逆,死亡的过程只是灵魂的转移,在现世界消亡的我们被吸引到逆世界,在这世界的倒影里,每个汇聚于此的人都拥有一段过去,我们的故事将如何被诠释……
  • 白手起家:夫君钱财两兼得

    白手起家:夫君钱财两兼得

    她是农,他是商。原本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人为何频频有所交集?“本公子可是好心好意,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若惹恼了本公子……”说到这,他哼哼两声,无比嚣张的接着道,“本公子可不管什么习俗规矩直接把你扛回新房洞房!”“那小女子就在此恭迎候驾,还望公子莫要迟到了才好。”“………”
  • 一品寒妃

    一品寒妃

    什么叫一品?即集优秀于一身!倾城之容,聪慧的头脑,她都有!却因为一句话,被送上山修炼,又因为一句话,被迫嫁入靖王府。这其中必有阴谋!美女遁入,色香味俱全哇!正经滴王爷,看你肿么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