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唯一的工作任务,就是吊装和安放本队的列车房、搭帐篷、开会整顿、保养设备等。各队都一样,没有其他工作任务。
这天开完会,王卫田跟指导员方庆龙交代了一下工作,便搭乘了一辆解放车卡车,前往任丘会战总部,去寻找和看望多年没见的二哥、二嫂和魏大力。
解放卡车一直把他拉到了总部会议棚。一下车,他就傻眼了!眼前竟是如倾巢出动的蚂蚁一般的人流,到处是人,到处是车,到处在施工,到处在吊装。
经过一番打听,尽管没有打听到亲人的下落,却对整个总部的构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从会议棚——也就是他的脚下,一直往南,一条宽敞的马路正在开挖和铺垫,往南可直通河间县城,往北直通任丘县城,这就是后来“会战大道”的雏形。并依次往南排列的指挥部所属各二级单位的驻地是:第二钻井指挥部;通讯指挥部;消防大队;供应指挥部;石油商场;职工总医院;油田指挥部;酸化压裂指挥部;水电指挥部;往东还有技术研究院;地球物理勘探指挥部;测井指挥部;往北还有油建一部;油建二部,炼油厂等;这还远远不算,与这些刚刚落成的或正在搬迁搭建的各二级单位同时兴建的外围基地还有:
——由长庆油田、冷湖油田、玉门油田、四川油田组成的精英队伍,在处长蒙文蔚、赵文元、高德峰等领导的带领下,在毗邻石家庄的深泽县城西、滹沱河北岸的荒滩上,安营扎寨。后来形成了华北油田采油五厂及勘探四公司所在地。
——由玉门油田各采油厂抽调的采油队、作业队、在矿长史文升、王克忠的率领下,告别逶迤连绵的祁连山,来到了小兵张嘎和雁翎队战斗过的地方,在保定的安新县以东、白洋淀的南岸的一片荒地上安营扎寨。后来形成了华北油田雁翎四矿所在地。
——由云南的滇黔桂、及山东的胜利油田,抽调的、钻井、机修、水电、运输等组成的精英骨干,在纪新德等领导同志的带领下、落户于留路、武强地区,后来成为华北油田勘探三公司的骨干力量。
——由吉林油田、大庆油田抽调的钻井、测井、固井、试油、油建、运输、医院等生产及后勤部门,在马骥祥、汪启智、张鸿飞等领导同志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挥师入关,组成了北京勘探指挥部,落户于廊坊市万庄镇的墨其营村。后来成为华北油田勘探一公司的主干力量。
事实上,还远远不止这些,自1976年初至1979年底,仅三年的时间,除由全国各大油田陆续援建之外,从部队、厂矿、学校、农村持续加入,包括、文教、卫生、后勤保障等,职工家属总人数已超过24万之众。原油产量也于三年后的1979年达到了1733万吨,跃居全国油田的第三位。
王卫田一路向南,逢人就打听,一是试井队的王卫油;一是钻井队的魏大力,结果没有人知道,连他自己也觉得是大海捞针。
打听累了也饿了,他就来到一个卖切糕的老汉跟前,买了块切糕,坐在一根正在施工的水泥管子上,一边吃一边逢人接着打听。
这时,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夹着一份报纸,也走过来卖切糕,他没穿道道服,只穿了一身破旧的中山装,大概是冻的,一个劲儿的搓手跺脚,王卫田的目光从他身上,转移到了他夹着的报纸上,这是一份新出版的《华北石油报》,上面一行醒目的标题写的是:“张文彬同志到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还配有一大幅张文彬与一线钻井工人握手交谈的大照片。
一见到这幅照片,王卫田的心头一惊,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也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伸手就把报纸抢了过来,仔细一看,与张文彬握手的果然就是魏大力。
“小伙子,你是哪个单位的?”那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一边吃着切糕,一边凑到王卫田跟前,乐哈哈的问道。
“对不起师傅,我是天门口作业大队的,我是来找他的……”王卫田说着,把照片上的魏大力,指给他看。
“哦,他可是个模范人物,据我所知,他们队隶属于第二钻井指挥部,不过,他们常年在外打井,今儿在这儿,明儿换那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要找他,那可就难了喽!”
王卫田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被他一瓢冷水给浇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