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4700000012

第12章

我收到了你的圣诞卡,谢谢!

真抱歉,我忙得连上街买卡的时间也没有。怎么也该给我爸爸、妈妈寄一张卡。

谢谢。她还好,比我父亲稳定多了。他们离婚之后倒是我母亲渐渐稳定下来了。

我没告诉你吗?他们离婚有十四年了。

我妈妈,她是个可爱的女人,比我起码天真十五岁。

她演歌剧,后来调到图书馆工作,再后来又到文化馆工作。她从事的这些工作都没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她是个很原色的人,也很直觉。

很快就发觉了变化。像你一样。我妈妈把时间、地点推算出来,问我:暑假里你在上海怎么了?

你问我:在十一岁到十二岁之间,什么事发生在你身上了?

其实我丝毫变化也没有。

一天晚上她躺到我床上来。同我并排躺着,问我这个那个,但她问的绝不止那些,绝不是那些。她知道有什么事发生了。

我马上不愿她的身体挨着我。我说我困死了,别挤我,蚊子该进帐子里了。她开始用一种我两三岁时的语态和我说话,哄逗我,反过来也让我哄逗她。她暖洋洋的呼吸吹在我耳朵上、后颈上。她的目光也热乎乎地在我背上,顺着我侧卧的肩膀、腰,明显耸起的髋部直打量下来。髋骨已向广度扩展开来,之间的容纳在丰厚。表面无变化的腔内,一切都在苏醒。

她问:我请贺叔叔在火车上照顾你,要他督促你洗脚,他督促你了吗?

我用粗嗓门说:那么大个人要别人照顾什么呀?

她对这份伴随发育期同来的粗鲁一向不一般见识,但这晚上她敏感起来,指出:从上海回来的我变得顶撞、野蛮。她并不厉声,边理着我的辫子边叹息。声音稚嫩,柔懦,令人不忍。她嘟起嘴唇,像两三岁的我那样愤怒地说,你知道妈妈就只有你一条命根子啊,你爸爸外面有女人的。

那个时候,没有。是她的臆想。

真奇怪她居然能同那份猜疑,那块剧痛的心病一块活了那么多年。直活到许多年后,我爸爸真的遇上了个女人。对于我爸爸爱着另一个女人这桩事,她从多年前就有把握了。一直在空口无凭地怨怪,哭闹,诅咒那个直到十几年后才出现在爸爸命运中的女子。

在妈妈惧怕得不可终日的时候,那个女子还是一份完全无形无影的存在。她和我们的存在毫不相干,也没有相干的最微小的可能性。她还在念她的大学,打她的篮球;她是个远远没有开始存在的情人和情敌。就像许多年前,我对父母,是尚未开始存在的女儿,而妈妈却因了那女子必定要开始存在而折磨我爸爸。主要折磨她自己。她的直觉太好了,她自己也没办法。只得由它折磨她,折磨我们大家。

浅蓝色的尼龙纱帐里,我妈妈对我讲着她对我的理解。提到一些小说的名字,它们让女孩子们上当。我面朝墙壁,俯卧,整个腹部被压在席上,她讲她的。她可以一连几小时对着我独白,我可以什么也听不见。直到她流泪,我才说:我不是在听嘛!

听见我爸爸拖鞋踢踏踢踏地从外面回来了。他刚打完一局桥牌。最不怕老婆的一个人都回家了,我爸爸才回来。她抓紧时间结束这场说教。她说,男人是很莫名其妙的。结束语总是这句,像是真知灼见,含有权威。

她从来没有机会去经历普遍意义上的男人。二十岁嫁给我父亲,此后便上了卫星运行轨道。她检查我爸爸的文章,看是否有“右倾”、“消极”情绪。若有,她就在替他寄稿之前偷偷换掉一些词,或删掉一些句子。常常在邮局那结了一层颇厚的糨糊趼的桌上,拿着那根拴在绳子上的公用蘸水钢笔,在爸爸的稿纸上推敲字句。文章发表后,爸爸总把文章读许多遍,总觉得丢失了东西。有时妈妈手脚动大了,爸爸就骂主编或编辑部,说最有精神的句子给这些人贪污了。他冲动得要去大门口的传达室打电话,请他们把他的名字一块删掉,这样的文章不配他的名字。妈妈在这种时候总是一面拦阻他一面温存地摇头,半闭眼帘,食指竖在翘起的嘴唇上,仿佛在告诫一个稍年长的孩子,别吵醒摇篮里的最年幼者。爸爸真的会压低嗓音,放轻手脚。妈妈一句话不说,一直保持那个哑剧手势,直到我爸爸在某把椅子上沉静下来。

她那个优美的哑剧动作一直留在我幼年的记忆里。似乎总有那么一分稀薄的睡眠笼罩着我们;就在近旁或无所不在,那个好不容易入睡的病婴,巨大而不可亲地躺在我们的生活中,绝不能惊醒它的因病痛而生的乖戾。妈妈看着我们的眼光,那样温存和压抑,让我们在那无边际的脆弱睡眠上如履薄冰。

我妈妈放心了。她无声一笑。这时候的笑是最妩媚的。走到我爸爸的背后,双手顺理他狂卷的头发,像一个小女孩颇有兴致地玩耍杂碎的毛线。她说:我看同你的原稿没太大区别呀。

我爸爸说,对于语言趣味低下的人,反正没区别。狗皮袜子,反正一样。

妈妈从来不在乎爸爸对“趣味低下”的暗示,从来不觉得失面子:爸爸把头一再从她手指下移开,厌烦得要爆炸了。还得说教下去:好赖你的文章发表了,让人看见你还在这儿,没给送到什么地方打矿石去。改几个字有什么呀,把我们家的户口改到北大荒去,你随便写得多高级,还有人登吗?

我爸爸坐在那里,喘息从粗到细,慢慢变长变深,变得像入睡那样均匀而带着微微的鼻鼾。贺叔叔到达之前,他一次次从政治倾覆边缘无恙回归,无功无过,无形无嗅地消磨年华和才智,一直到他写出那篇八千字的杂文《儿不嫌母丑》。他徒步把文章送到省报,两天后又去一趟,如同旧时信差,坐在主编室外,把校样等到手。一个标点都不妥协。

我妈妈知道时已经晚了。

同一张报纸上就有了反击文章。

不久,我爸爸的文章被拆开,被人们半句、半段地拼镶在他们的文章里,被截断移植的句子衍生出新的生命,后果已大得无法吞咽。无论是我爸爸,还是一切企图为我爸爸开脱的人,比如,贺叔叔。

他在这个局势中认识了我爸爸。

我妈妈恳求了他,去找那个刚调来的党委书记,你要女儿跟你去北大荒南大荒啊?!

她凭着她奇特的敏感。

对,非常了解我父亲。他的本性。只有我妈妈知道这个本性。知道它时时刻刻地被压制,被压制成爸爸的好脾气、大度、与世无争。

只有她知道,有一天他会给贺叔叔一个大耳掴子。一份日夜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的恩宠和主宰终止在爸爸恢复的本性中。那是彻底的无拘束,是对一切权威疯狂的反感,是两扇书架后面连裤腰带也不想要的那个生灵。

让我们看看:这顶天蓝色尼龙蚊帐里躺着的三十三岁的女人和十二岁的少女。

1964年。

邻居家的收音机都没关,一会儿是合唱《雷锋我们的战友》,一会儿是新闻:“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了这次罕见的大丰收,为颗粒归仓做出贡献。”

我爸爸在帐子外面看了一眼母女俩。寂寞得很,趿着拖鞋走开了。

不,我爸爸从来没爱过我妈妈。是的,有时不需要爱情,我们中国那时有许多不幸和危险,把一个个家庭绑在一起,比爱情牢固多了。危险一过去,解体就开始,我的朋友们都在九十年代陆续离了婚。

我妈妈可能也不爱我爸爸。完全可能的,是我爸爸招惹危险和制造不幸的禀赋吸引了她。她在隐约的危机中,生发了她那学生腔的戏剧性激情。现实成了种假设,她的行为于是被放在舞台式的考验中。臆想的流亡和迫害,悲剧人物感,她感到人和人的关系,婚姻的关系有了个悲剧的命题。她满足。

出身市井家庭的妈妈,她害怕再平庸下去。几辈子的安分和平凡,对于惊世骇俗的潜隐向往一点点积累,我妈妈就是这个积累。她需要我爸爸这样能力高却注定受贬抑的人。这种人和任何一个当局都处不下去。我妈妈在认识我爸爸的第二个礼拜向他借了一本书。还书时她夹了个纸条,上面写:我要嫁给你。

你看,并没提到爱情。

书?或许是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别林斯基的文艺理论,都有可能。反正是最焕发学生腔的书,什么“田畔中残存的野花,往往比灿烂的花束更迷人”之类。

接受了她,他思想的勇敢,过剩的悲天悯人,政治行为的笨拙,她需要这一切素质。似乎社会和这类人之间总缺乏公平,而不公平唤起她的激情。她的那种戏剧假设中,她总在救死扶伤,总在以她单薄的灵肉抗衡无形而巨大的势力。于是她感到整个生存有了种深度和实质。就这样一个温柔和自我感觉神圣的女人。

是的,她好看。

细腰,塌塌的肩膀,小户人家的那种勤劳和周全,细碎的对你的照料,自卑的微笑,还有最有忍受力的小业主阶级那种对生活不衰的兴致。她到乡下去巡回演出,给家里背回一袋黄豆。一段山路她把它扔下了,第二天歇过来又原路跋涉把它找回来,后来的几个月,我们餐桌上的黄豆炖猪脚她从来不碰。我和爸爸都愤怒地大吼:谁要你把脚掌走出血泡?!谁要你省给我们?!……她就那样忍辱负重地笑笑,谢绝平等。这类牺牲让她找到非常好的感觉:她只需我爸爸、我对她的牺牲领情,对负欠于她这桩事实认账而已。

自信,充满力量,如张开翅膀的母鸡,身心内是上下几万年的沉厚母性。她不要偿还,但你得知道你欠她。她一辈子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就为使你欠她。

我得告诉你,她背着我爸爸做了什么。

我讲过:贺叔叔把那张定期存款单夹在首版的书中给了我爸爸。我妈妈听见我爸爸一夜在书斋里,一直抽烟,一直写。她听着他把写完或未写完的撕下、团掉,丢在桌下。

是写给贺叔叔的信。是十几封信的开头。十几种互相矛盾的念头。有的感谢贺叔叔给了他一笔颇厚的稿酬。有的只是张收据:今收到贺一骑同志一千元,按每工时八分五点六厘计价,遵照社会主义劳工制度每日工作八小时计算,工作时间共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小时。有一封信问:以这钱来买什么呢?一个人四年的心血?一生的尊严?永远不显露的秘密?

还有一封信写得最长,丝毫没有提书和钱的事,兴致悠然地说起一个山区小镇,那里绿山白水,茶寨茶歌,应该去那里洗涤知识分子内心的污浊。在那里,我爸爸说,他相信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和做人上都会有长进。他说等他在那里安下家,茶花时节请贺叔叔去客宿。这是十几封未写完的信中最完整的,也同样不算数,在我爸爸长而弯曲的手指间也成了个青毛桃似的纸团。

我妈妈站在两扇书架制出的笼圈里,一绺烫得微微焦黄的头发从额角遮下,发丝毫无弹性和光泽。她看着桌下桌上的碎纸片和纸团。看着她丈夫一夜的突围:冲锋和撤退。思维朝十几个方向冲去,想冲出一条出路。却是无出路,一次次撤回。他回床上睡去了,像在黎明的白色中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牺牲者,青灰的眼帘宁静地合着。我妈妈把打开的一个个纸团又细细团起,把现场恢复。

下午她换了身宽下摆的连衣裙,拉上我,穿过一人巷,上了红砖主楼。

贺叔叔住在四楼。到三楼时我逼问:是不是去找贺叔叔谈钱的事?

我妈妈说,不是的,我们家又不缺钱。这个家在祖母死后暗暗地阔起来,暗暗饮着1944年出产的美国克宁奶粉,从老旧的贵重衣物中源源不断地拆出衣料和毛线;这三口之家暗暗享用带哈味的锦衣玉食。因此是不缺钱的。

的确,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很少有缺钱的。好的东西也不是钱能买的,好东西叫作“待遇”。贺叔叔的轿车和司机,钱是买不来的。贺叔叔的大客厅、皮转椅,与钱都无关。

是我敲的门。我妈妈带我来,是因为大人常在孩子面前显得宽宏,通情达理。大人其实不大愿意驳孩子的面子。我妈妈的直觉是,贺叔叔对我,一直是没有明显的辈分和原则的。

我妈妈跟在我身后,进了客厅,忘了告诉你,这门是不常锁的。许多人都同我们一样,敲敲门就直接把他们自己请进去。贺叔叔很少锁门。除非上北京下上海。所以他回家常常看见茶几上有几杯剩茶,还温热,他也从来不追究,那些自己款待了自己的人们是谁。他若见到扑克牌摊了一桌子,就知道我爸爸在那里待过。我爸爸常独自玩那种牌戏。一时没有结果,他摊着剩局在茶几上,贺叔叔从来不去搅掉它们。他晓得我爸爸还会再回来,接着局势玩下去。他对我爸爸所有的习性都接受,却从不沾染上。

贺叔叔回来的时候我正提着他的暖瓶下楼去打开水。在楼梯拐角碰见了他。我坐在楼梯的木扶栏上,两条腿挂在一侧,一只手提个大暖瓶,另一只手把持平衡。你看,我们就那样长大的,随处可以冒险和娱乐。贺叔叔两手背在身后,一只脚跨两格楼梯,嗔怒带笑地看着我的本事。他让我拎开水回来时别做笨蛋,给开水烫了脚。我点着头,上下门牙小心地衔着两分钱的边沿。他没问我是不是跟我爸爸一块儿来的,他断定是的。进门看到在他客厅里坐得如闺秀一般矜持的我母亲,他肯定吃一惊。我妈妈从来没去过他的住处。我妈妈和他是非常熟的那种生人。没有我爸爸,他们之间的熟识会顷刻不算数。贺叔叔肯定在一进门就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了:我妈妈一看就是武装好了,从内到外。

我拎着一暖瓶开水回来时,两个人同时向我笑:可把他们从艰辛的闲聊中救了出来。我妈妈起身,找到两个干净杯子,又轻声讨得贺叔叔的口头向导,找出茶叶筒、杯垫子,她旋来转去,为使那裙子不时怒放一下。我来了,她开始勇敢地施展自己。

贺叔叔突然和我对视一眼。他,和十岁的我。

没有。

同类推荐
  • 广场舞:你是我的小苹果

    广场舞:你是我的小苹果

    推荐一中国首部直击广场舞众生的暖心小说推荐二著名人气作家鲁引弓*接地气的长篇小说——爆笑、爆暖、爆酷推荐三人生大广场,广场小人生,在广场起舞,一切皆有可能。《广场舞:你是我的小苹果》作者鲁引弓首次聚焦社会热点——广场舞,为这一特殊的群体代言,让她们的生活走进读者的心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广场舞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人生大广场,广场小人生的人生哲思。
  • 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

    这是一部带有神奇色彩的、披着神秘面纱的作品,描述了一段不同寻常但又好像欠缺点什么的“历险”故事。四名西方人意外闯进了神秘的中国藏区,从而开始了一次奇妙的历险,到最后,他们自己都不知是身处于现实,还是虚幻。作者希尔顿也因其以“香格里拉”为主题的小说而闻名于世,读者会跟随作者的妙笔在“香格里拉”来一次旅行,无论香格里拉在哪里?只要我们心中有香格里拉,哪里都是香格里拉。
  • “漂”在北京的枪手

    “漂”在北京的枪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 湘西诡事

    湘西诡事

    这是一个清末的盗匪传奇故事,陈四从养父那里继承了一块神秘令牌,自此开始了一段难以想象的冒险经历。众人追逐的令牌给了陈四无法预知的未来,然而流淌在男人血液中尚武与侠义的热血理想让他义无反顾地前行,开启一段充满恩怨情仇与刀光剑影的传奇,才能让我们得以享受这道精彩绝伦的武侠盛宴。
热门推荐
  • 迷茫者之瞳

    迷茫者之瞳

    当你以为自己被卷入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争中时,当你一步步走进别人的故事里时,你才恍然大悟,事情仿佛没有那么简单······
  • 和亲公主

    和亲公主

    被逼和亲的朝阳路遇江湖侠客,这侠客竟然是太守之子?区区太守之子竟敢肖想太子妃,就算是旧爱也不行?要新欢还是旧爱?别以为这么照顾我我就会原谅你!你要走?公子请留步,有话好好说!
  • 阳光照进现实

    阳光照进现实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习惯死亡

    习惯死亡

    讲述一个心灵备受重创的知识分子章永磷孤独、苦闷、绝望的精神世界。强烈地抨击了极左思潮,悲愤地控诉了“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性灾难。
  • 爱长存

    爱长存

    一场相见让他看见她,从此时时关注着一步一步走向她就在两人一起后他还是错过啦她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不声色,不青春

    不声色,不青春

    麦麦:曾经我们都以为青春无悔,其实青春悔不悔都不是什么大事儿,它顶多在你成长路上最疼的地方扎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我们,就这么开始定义了自己的青春。本书写给每一个有理想但不快乐的年轻人,作者麦麦用细腻真切、活泼灵动的文字讲述了自己的声色青春和励志的成长往事,为青年朋友们回答了“毕业后该怎么生活”、“如何选择好自己的路”“如何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等问题。他是广播界公认的全能自HIGH小天王,以边说边唱的形式主持电台音乐节目的第一人;他的节目《边走边唱》常年保持收听率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王者成绩。
  • 给人生加点淡定

    给人生加点淡定

    文成蹊编著的《给人生加点淡定》讲述了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就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给人生加点淡定》在告诉人们淡定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拥有淡定的人生,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情和积极的状态,进而收获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 重生之顶级蜜宠

    重生之顶级蜜宠

    他俊美多金薛氏总裁,黑道的教父。她甜美可人,有时冷静有时迷糊。他宠她无边,无界,无论到哪里他都会带着她。小东西不吃饭他会心疼,到处乱跑怕她摔了。他把她捧在手心里成长。可就在她成年的那一天,她多金俊美的叔叔居然爬上了她的床!还变成一条大蛇!
  • 神鬼学院1

    神鬼学院1

    一个八零后的屌丝男,在一次偶然的奇遇中,误入了泰山仙境。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来自三界的朋友,又成了吕洞宾,玄奘法师,狐三太爷,孔融导师,狐白姬的徒弟。泰山仙界是专门培养三界人才的机构,名为:《神鬼学院》以及之后回到现实世界后大显身手,又遇到的重重惊险.神话.灵异.情感...感人..幽默..励志..神秘的奇幻成长之旅,也是一本屌丝逆袭的励志小说,并且融合了宗教修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