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1200000044

第44章 洪亮吉母蒋氏家训

“训主简介”

蒋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人,清初学者洪亮吉之母。蒋氏出生于书香世家,五岁就能背诵《毛诗》、《尔雅》等古代文学方面的必读书,稍长熟读汉魏六朝乐府、古词,是一位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其夫病逝后,年轻守寡,精心督教两个儿子读书做人。长子洪亮吉(原名礼吉)是清乾隆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嘉庆初年,因直陈朝政得失,被遣戍伊犁,遇赦后,专意著述。于学无所不窥,以诗与黄景仁并称“洪黄”;以经学成就与孙星衍并称“孙洪”。

既应读书识字,更应励志做人

“原文”

楚珩病而归,母闻信,仓卒挈二子舟迎及三十里。遇诸洛社,识仆哭号而投诸水,从妪持之免,数求死不得,为不食者旬日,时礼吉生才六年耳。自是益困。母则无早夜寒暑,凡鍼织组可力以自食者,率三女靡不更习而勤……礼吉初从母受书……凡《尔雅》及诸经难字皆令手习计字,分日以课,未尝出就外傅也。至是始读书蒋氏塾中,已而蒋以塾满辞出,母复归,礼吉乃从里中师,里中师不辨音训,夜分母为是正其误者,日不下数十字。母织子诵,至漏下四五十刻……岁饥,母与诸女糠核而独饭礼吉,礼吉不食,泣,母亦泣,必令礼吉食,或相视哽咽,泪流漓槃案间,则皆罢食起,盖往往然也。母故绝爱怜礼吉,顾训督不少假,时时为陈说祖若父抗节厉志事,以勖其成。虽一衣尺寸,必如先制。礼吉长,出游来归,检衣有非制者,怒曰:“此而从俗迁变,异日何以自立!”赏却贾人金五百而寓书礼吉云:“汝归于岁入,外浮一钱,非吾子矣。”时礼吉客某官所,贾人其所部也。是时,礼吉以文章经术名诸贤豪间,所至咸宾礼之,母则力食如故常,而节其馆谷所入……厚抚从子。

——节录自《碑传集》第一四九卷

“译文”

洪亮吉的父亲洪楚珩在外生病回故乡,他的母亲蒋氏听到这个消息,仓卒带领两个儿子坐船前往三十里以外的地方迎接。在洛社这个地方相遇,听到仆人们哀声哭号,蒋氏深知不妙,于是投水自杀,幸亏随从的老妇人拉住才免于一死。紧接着又数次求死不成,悲伤至极,不进饭食好多天。这时儿子洪亮吉才只有六岁。从此,洪家家境日益困窘。蒋氏不分白天黑夜,寒冬酷夏,凡是有关针线缝纫、纺纱织布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干,以此自谋生计,率领三个女儿无时无刻不勤俭从事……洪亮吉最初跟从母亲读书习字……凡是古代重要书籍如《尔雅》及各种经书中的难字都要求手抄认记,定期检查督促,未曾请外边教书先生来施教。学到这个程度后才开始送洪亮吉去娘家蒋氏私塾中读书,而后蒋氏私塾先生以私塾学生已满为由加以拒绝,于是蒋氏又带着儿子回到家乡,送他从乡里的教书先生读书,但乡里这位教书先生不懂得音韵、训诂之学,于是母亲在晚上纠正他不准确的地方,每天不少于几十个字。每天晚上母亲编织,儿子诵读,到深夜才就寝……遇到饥荒的时候,蒋氏与其他几个孩子吃着粗恶的饭食,唯独让洪亮吉吃白米饭。儿子不吃,哭泣不止,母亲也跟着哭泣不止,一定要儿子吃下去,有时两人相对哽咽,泪水渗透在桌上碗里,最后大家都不吃饭而离开,这是经常性的事情。蒋氏因此特别疼爱洪亮吉,对他严格加以训导督促,从不违心地放松一刻,时常对洪亮吉陈说他的祖父和父亲坚守节操、刻苦励志不动摇的往事来勉励他成长。即使是穿衣之类的事,蒋氏也严格要求儿子必须合符先人的规矩。洪亮吉长大以后出外游学回到家里,母亲蒋氏检查他穿的衣服,如果不符合规矩,她就大发脾气教训儿子:“你这个时候就迎合时俗而迁移变化,以后怎么能够自立!”于是,蒋氏以五百两银子赏退做生意的人并写信告诫洪亮吉:

“你只能实拿全年收入回家,如额外多收一分钱,就不是我的儿子。”这时,洪亮吉寄住在一个做官的人的衙门里,那个做生意的人正是这个当官的部下。与此同时,洪亮吉已经以文章和经国济民的才识扬名于著名人物间,每到一地,都受到热情接待。蒋氏却仍然像平常一样自食其力,同时又省吃俭用,不乱花儿子在外的收入……深情抚养侄儿。

“评析”

蒋氏的丈夫病逝时留下五个儿女,其生活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为值得钦佩的是,她对其子严格进行家教,不仅教之以读书识字,而且教之以从小励志做好人,即使是儿子长大成人,才识扬名于世的时候,仍然对其不良行为予以批评指正。集“慈母之心,严父之威”于一身,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

同类推荐
  •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民族移民(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主要章节分为“文学”、“艺术”、“思想家”。
热门推荐
  • 笔阵图

    笔阵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灵鸡汤精粹版8

    心灵鸡汤精粹版8

    低调是什么?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在短缺单一时期所谓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有你的财富有了足够的积累,你才有可能在物质享受上保持低调。只有你在精神境界上有了足够的沉淀,你才有可能在精神生活上保持低调。
  • 花都雨少

    花都雨少

    主人公夏雨,从异世界打破了位面回到了地球,自己组建了异能小组,手控权利大于天,与夏雨作对就是与天作对。请关注《花都雨少》有意想不到的激情体验。
  • 云家有女戏江湖

    云家有女戏江湖

    她,是帝盟古楼神秘的女当家,没几个人见过她的真实容颜,如此行踪不定的人却掀起了一阵江湖狂潮,一切阴谋的背后是欲望还是真情?而这个寻心的女子,最后是能如愿牵手爱人归隐山林,还是撕毁天地的信条重铸命运?
  • 缘灵珠——众神之毁灭

    缘灵珠——众神之毁灭

    飞花疑似白如雪,斗法台前无生死。明宴暗斗于王府,生死离别缘灵珠。后面暂时还没写——竹子很诚实哦!呵呵
  • 明月无暇,我许你青丝白发

    明月无暇,我许你青丝白发

    出了一场车祸,我竟然狗血的穿越了?而且这个地方历史上没有记载,我凑要不要这么随便!!“皇后陪朕睡觉。”霸气的一句,上官羽馨如同小猫一样走到他怀里。嘴里还自我催眠“这具身体不是我的??”“皇后,你看着天气如此之好?不如?”略有意味的看向她。“皇上,臣妾腰疼??”哭脸。“皇上臣妾月事来了??”求饶,真的不想啦,老娘腰都要断了好吗!!But!!反抗无效,我们的猫咪皇后就这样被君无澈扛在肩上,随机扔向软榻拉下帘子。啧啧?春宵一刻值千金~又是一场恶战啊!!
  • 东北英雄传之侠义小子

    东北英雄传之侠义小子

    人人都知,长白有三宝:人参、貂皮、误了草。可又有几人知道,东北也有英雄侠义?侠义小子于晓光,在一场大祸之中侥幸逃离了一劫。多年后,学艺归来,为报家仇仗剑雪山,侠义恩仇,他又将何去何从?.....
  • 繁华落尽始盛开

    繁华落尽始盛开

    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好。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片阴影,它就像一座繁华的都市,处处充满着矛盾,侵蚀着我们的内心,而你只有彻底的将那份繁华褪却,内心才能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主角,她们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活。从她们的身上,我们也许多多少少的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故事没有多么的起伏跌宕,却能给我们很多的深思......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0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0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0年短篇小书卷。我认为,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
  • 闲鸢赋

    闲鸢赋

    世子妃有言:“心计即作死,想有心计,就得作死。”自家主子那可是晋国世子,战场上叱诧风云,如天上神将,亦为凡间战王。然,世子妃小脸儿一皱,凡王瞬变妻管严。自世子妃入门,主子不仅上得厅堂,且……下得厨房,虽然做出的菜卖相不怎样,味道却着实不错。人前为冷面战王,人后为“世子妃牌”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