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400000070

第70章

宋友亮笑着继续说道:“不过,我确实有将海阳卫学校扩大的想法。这学校不光要教四书五经六艺,还要教医术、农学、兵学、百工等等等等~~”

“这是为何?”魏德禄问道,在他映像中,学校就是教圣贤书的地方。

宋友亮笑笑,答道:“这世上不光要读书人,还得有农夫和工匠不是?”其实宋友亮心里是想说: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去考科举的,万一象你这样屡试不中,那至少还有门手艺可以糊口。

如今海阳卫的各行各业的居民总数接近三万,六七岁的适龄儿童起码三千。此外还有许多十四五岁、二十不到的半大孩子,总数也有二三千人。宋友亮决定把这些人统统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海阳卫将要建立学堂,并公开招募教书先生的消息传出后,不论是海阳卫的军户们还是屯丁们,都是非常支持和赞同,连附近州县的官员们闻听后都是非常赞赏。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知识的尊重,不论在眼下大明谁的心目中,这种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在登州以及附近的莱州一带,就是儒林间也对宋友亮的义举赞赏有加。

虽说仍然有不少读书人觉得宋友亮说到底,依旧只是个军户,只不过是比别的军户善于货殖,所以致富。如今办学校,只不过是附庸风雅。不过,大部分读书人觉得话虽如此,但是做总比不做好。人家办学堂总比起那些富商飞鹰走狗、挥霍嫖妓有意义的多吧?

就连五海阳卫的一些商贾们,也打算踊跃捐助,以博得这位前途无量的宋大人的好感,留下美名。因为宋友亮答应他们,但凡捐助办学的,都会在学堂的功德碑上记下他们的名字。如此一来,那些一向被人鄙夷满身铜臭的商贾,也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朝着儒雅斯文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学校的校舍还没盖好,海阳卫的告示栏上就贴出了告示,名为《海阳卫学条例》,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条,所有年满7岁的儿童,不论男女,双亲必须送其入学;第二条,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平时在学校住宿,衣食住行全部免费,但是每月可以回家一天;第三条,如果隐匿瞒报的,除以罚银十两。

这个条例一出,海阳百姓议论纷纷。

“这世道还真变了,见过官府催租,逼着父母卖儿卖女的。”

“还没见过逼着父母送娃进学堂的,这不送娃进学堂还犯法!!”

“宋大人也是好心,让娃识几个字总比和我们一样当睁眼瞎强!”

“识字又怎得?还不是回来种地?识得字,能种到地下去啊?”

“那可未必!你看那些工匠,他们赚的就比我们多一些!”

“比力气,比勤快,我也不必他们差!”

“是啊,可干手艺活不光比力气、比勤快。我听说他们干活都要依着图样做。那图样上有图有字有符号,你可看得明白?”

“那~~倒是看不明白~~”

“那不就是了,所以说,还是识字好~~别瞎白活了,赶紧送娃进学堂,将来肯定比你我两个泥腿子老爹强!”

“对送娃进学堂!”

宋友亮的学堂将孩子分作两部分,年纪较小的孩子们就从开蒙识字开始,随后教授一些传统的礼、射、书、数。十多岁时就教一些农技知识,一些商业管理知识,甚至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神学,并且还要有一些军事的训练。18岁开始,就正式就要将他们进行分科,文科主要学习商业、农业管理。武科分为军事技术和军事管理。军事技术主要培养军工人才,军事管理则只要培养基层军官。

眼下的海阳卫学,只是一个雏形。宋友亮打算在未来条件成熟的时候,设立专门的商业、农业、军事院校,为国家培养实用的新型人才。眼下,海阳卫学培养的学生都要归自己使用。

几乎就在同时,海阳卫第一所公立医馆也落成开张了。他直接归海阳卫指挥使府管辖,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费由海阳卫拨款,同时也接受社会捐助。哪位士绅、掌柜在这家医馆里捐了钱,医馆便会敲锣打鼓、拉着横幅致谢。医馆坐堂郎中都是从各地请来的,虽然不一定都是名医,但也绝对不会是走江湖的赤脚医生。这家医馆除了为海阳卫的百姓解决日常疾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新生婴儿进行天花接种,谓之“种痘”

几乎与此同时,海阳卫第一家养老院也开始建造,名叫安乐堂,专门收养一些贫苦无依的孤老,每月发给口粮和布匹,过年过节都会有人看望慰问,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其乐融融。和海阳卫学堂一样,安乐堂也接受私人捐助。这种古代养老院,又被称为“福田”,向福田捐款,就等于是在为自己的家族和子孙积德,一时间商贾富户纷纷慷慨解囊。

中国敬老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人们就讲“老有加惠”,即国君对老年人的赏赐是特给的,并不要求他有什麼功劳。

唐代长安设有养病院,又名“悲田院”,收养贫病无依靠的老年乞丐,政府派专人负责其事,由佛教寺院具体管理。

北宋政府最初在汴京设立东、西两个福田院。同时令各地方以绝户的房屋财产充当供养鳏寡孤独老病残废无依靠者的经费,如果不够用,就以官房和常平仓的利息钱作补充。

元代则由朝廷下令各路设立济众院,收留鳏寡孤独残废不能自养的人,给口粮,另给柴薪。孤老一人一匹布、一匹帛。

到了明朝政府,也专门有收养孤老地法律,《明律·户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洪武十九年规定,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每年给予六石米;建文元年改为三石米,令亲戚代养,无亲可投的入养济院。天顺元年开办大兴、宛平二县养济院,每县一所,供给收容人员一天两顿饭。成化二年下令把所有京城贫民收入养济院。十六年以前,京城历年赡养孤老7490馀人,供给米26900多石,布7400多匹。

嘉靖元年下诏收养京城贫民,六年命令在北京五城各设养济院一区,尽数收养贫民,巡城御史发现乞丐,凡民籍的送顺天府交养济院,军籍的送幡竿、蜡烛二寺供养。九年饬令各地方官认真办理养济院,十年又令收养京城贫民。二十年开始,每年一月份在京城散赈,每天以200石米煮粥发放,领的人给一杓,够三四个人吃的。

养济院在大明初期,执行得比较好,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由于国家财力及腐败的原因,这个制度,多为名存实亡。不说各地府州,官员们大力侵吞养济院的钱米。就是眼下京城的一些养济院中,那些鳏寡孤独,一年也领不到三石米。

前身作为卫所,且是个穷卫所的海阳卫,自然没有什么养济院之说。但是眼下海阳卫越来越富足,赡养老人一事也就提上议程了。而海阳卫安乐堂的设立,也使得宋友亮等人更是博得了好名声,增强了海阳卫军户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使外人对海阳卫的生活更为向往。果然,消息一传出,登莱一代的人,无论百姓还是士绅,提起宋友亮都是赞不绝口。

已经被任命为山东巡抚的宋学朱很快也知道了宋友亮的义举。一向标榜自己做事问心无愧的他,此刻心里有些迷茫了。虽然用守济南的时候,宋友亮用的法子有些阴毒,但那是“非常时,行非常事”,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今宋友亮大兴教化,设立安乐堂赡养老人,开垦荒地安置流民,这都是历史上那些忠良贤臣做过的事。如今官场黑暗,有心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官吏越来越少。这样一个年轻的军户,自己那么言辞激烈地参劾他,是不是太过求全责备了呢?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呢?万一真把他给参个落罪下狱,是不是自己为大明扼杀了一个青年才俊呢?

再看看陈虞允从海阳卫运回来的粮食,宋学朱越想越后悔,最后竟然向北遥拜,说道:“多亏圣上英明,没有听我这小老儿的昏话,非但没有降罪与他,还提拔为游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学朱立刻找来分管山东教育的学政邓谦,商议如何助宋友亮一臂之力。邓谦说道:“不如咱们挑选一批家境贫寒、屡试不中的落第秀才,推荐他们到海阳卫去教书。但是万一人家宋友亮不要,那岂不尴尬?”

宋学朱的倔脾气上来了,他立刻修书一份,派人送到海阳卫,请宋友亮务必接受自己的心意。并说道:“要是邓学政送教书先生来,你不要,那老夫就亲自跑一趟!”

十天后后,邓谦圆满完成任务,送了二十个秀才去海阳卫,还带回了宋友亮的回信,信中表达了对宋学朱的谢意。言辞恭敬有礼,一点也没有记仇的意思。而且还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有才之士充实到海阳卫的学堂中来。

同类推荐
  • 那些混在江湖的日子

    那些混在江湖的日子

    难混是江湖!既然我无法改变命运,那我就要改变中国的历史!
  • 门清大清

    门清大清

    历史从来都是严肃的,但历史上的人和事不应该失去其本有的灵动和鲜活。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福晋”的来源、清代宫廷后妃制度、康熙为何六下江南、神秘的“血滴子”、乾隆皇帝的生母是谁,光绪的死因……
  • 抗战之峥嵘岁月

    抗战之峥嵘岁月

    这是一段炎黄子孙难以忘怀的历史,这是我华夏人民觉醒的日子,多少热血男儿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 大漠边关访古:兼谈宁夏古史溯源

    大漠边关访古:兼谈宁夏古史溯源

    本书通过史前史寻踪、禹迹考异、华夷之间、丝路山河四大部分对宁夏人类史及人类发展进程进行分析与梳理,进一步考证了宁夏人类史的发源、发展及在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 穿越千年当老大

    穿越千年当老大

    老大意外穿越到华夏国,阴差阳错发生了一连串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原本只想在扬州逍遥自在一世的他却意外的卷入政治斗争的旋窝,命运一步步将他推上风口浪尖,为了家人、兄弟还有心爱的女人,他最终选择了激流勇进。在社会争相攀附权贵的大背景下,在一幕幕争权夺利的斗争当中,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他将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又将如何演义跨越千年的传说……
热门推荐
  • 无限之修真小人物

    无限之修真小人物

    有人说从未见过神仙都是迷信,主角想说,那是你不够虔诚,二是你运气不够好,神仙不可能随时都在地球,三是,给你指点了,你也不够机敏没醒悟,有的醒悟了却无毅力执行,神灵说看完此书你还没醒悟,那就会考虑给你安排点任务执行,然后自求多福。本书主角修仙成神至圣,在神灵创造的任务中成长,再超脱极限,谱写不一样的修神之路。
  • 天篷元帅纵横记

    天篷元帅纵横记

    “我叫刘波,我的前世是天篷大元帅。”“月老说我得历尽千世情劫,要我去搞定一些美女,说实话这工作挺累的,但是看在月老这么‘虔诚’的份上,还有每次‘情节’至少会有美女相伴,以及我能因此去发展一些‘特殊事业’,走上人生巅峰的份上,我便趁机在月老那儿敲诈了点‘好处’,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 书神番

    书神番

    你以为书文是死的?不,它也可有血有肉,幻化为实!十三年前的变故让我被迫卷入到一场纷争之中,为了追寻失踪多年的父母下落,我和三枪还有瘦猴两个据说是“同族”的兄弟,踏上了寻找的路途。可是,遭遇到的,却是从未见过的吃人树妖,踏入的是阴暗恐怖的妖魔之地,本以为带出的神卷可以让我找到当年的真相,可是却想不到改写了我整个人生……
  •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如一节节长高的幼苗,父母善于掌控情绪,才能为稚嫩的幼苗提供成长期必备的阳光雨露。本书以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父母如何善于保持好情绪、控制坏情绪,巧妙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丝丝入扣的启迪下,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喜上进,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优秀的孩子由父母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养育而成。为避免家庭的情绪天空出现摧毁孩子心灵的阴霾,需要父母始终做“学而时习知”的上进者。本书为这样的父母给出了最好的提示和警励。
  • 恋上偷心公主

    恋上偷心公主

    她,绝美冷艳、神秘、冷酷,绝美的容颜吸引众人眼球。他、北夜轩,冷漠、暴帅,完美得让众人望尘莫及的圣米希雅王子,众花痴仰慕到疯狂的对象。她,妩媚无尽、他,花心不穷、她,可爱活泼,他,温柔似水。她们与他们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七月的含羞草

    七月的含羞草

    当她决定暗恋他开始,她的心就已经做好失败的准备了。一开始她想尽一切办法只希望他的目光能停留在她身上,哪怕只是一瞬间。后来她开始和他交往,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如她想象的那样,开始厌烦:“沈宇,能不能别那么叫我,真的好恶心...”他不屑地答道:“我就是喜欢这么叫!!”她愤怒了:“我们才开始,你就想结束是么!!好的,我成全你,结束我们这个从未开始就结束的爱情吧!!”
  •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 谁是谁的伤

    谁是谁的伤

    她命运坎坷,遇上他,好像一切都离了轨道。他想给她温暖,却变成伤害,想给她自由,却变成放纵。家庭的破碎,让他如何再次面对深爱的她?在这欲望的都市,他们单纯的爱情被世俗牵扯不断。
  • 枕上婚色

    枕上婚色

    她,没钱没权渣身价,被闺蜜撬了墙角,悲催。他,尊贵霸道且牛逼,唯独只看上了她,眼瞎。孙歆嫒倒是不明白了,怎么走哪他都堵个正着呢!还没来得及跑路,儿子揣着他俩的结婚照,眼泪汪汪说着:“妈妈,你可别再抛弃爸爸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乌龙插错电

    乌龙插错电

    何心眉的年度工作总结:1)感谢宋恩公的帮助,完成了30W的年度工作指标;2)感谢宋恩公的合作,获得年度新闻大奖(小声说句,奖金折了嫁妆,我忙来忙去得了啥?)何心眉的年度情感总结:1)对一个网络的虚幻ID进行无限YY是一种灰常可耻的行为!只此一次,绝不再犯!!!2)饭可以乱吃,床不能乱跳!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