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400000069

第69章

井筒开凿至煤层后,就要布置和挖掘巷道,准备采煤工作面。明代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倾角和厚度布置上山、下山和运输、通风巷道。这在孙廷铨《颜山杂记》中有明确记载:“已得炭然后旁行其隧”,“井得炭而支行”(“隧”指主要巷道,“支行”指由主巷到工作面的小巷道)。“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降,右必登,降者下墄,登者上墄,循山旁行而不得平,谓之反墄(墄指阶齿)。”其意思是讲,要想采出不同位置的倾斜煤层,需要布置上山或下山,与采煤工作面连系。古代煤窑,通常采掘合一,掘进巷道也就是采煤。明代的巷道延深可达数十百丈。掘进巷道(往往即是采煤)所用的工具主要有凿、锤、镐、钎。

矿道挖好后,为了防止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支护是重要的。古代支护方法基本可分为人工支护和留煤柱支护。煤层及其围岩较软、较破碎时,用人字形木支架或二柱一梁木支架或方框支架支护。若煤及其围岩较坚硬时,一般不加支护或留煤柱支护。在徐富贵矿师的指挥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学。这时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布置上山下山,还有运输与通风地巷道,最后建成地密密麻麻的各种巷道。此外在井下地支护上,在杨师傅的指挥下,矿工们采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由于宋友亮舍得投入,有制造出了水泥,所以井下原本通常是用木头支架的地方全部用上了金属支架,还用水泥加固矿道。就连徐富贵也直说这矿道想塌都难。

接着是矿井通风问题,明代矿井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人工通风的办法,主要是用风车、风柜、风扇、牛皮囊等往井内扇风,但是这只对浅层煤矿开采有效。所以徐富贵采用的是自然通风法。

又分为单井筒通风和双井筒通风。双井筒通风较为普遍。明代《颜山杂记》对双井筒通风作了明确的记载:“是故凿井必两,行隧必双,令气交通,以达其阳,攻坚致远,功不可量。以为气井之谓也。”专门用作通风的出风井,通常选择在较高处(进风井在低处),这有利于自然风流的流动。单井筒通风,多采用表风法,即在井筒的一角,用片石砌成一个三角形的回风道,回风道高出井筒,形如烟囱,名曰“噘咀”风从井口进入井下,到采煤工作面,再经过用表墙隔出的回风道,由噘咀流出。单井筒通风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竹筒(南方有一种径粗如碗的竹子,凿去中节)放入井中,竹筒高出井口,井下即可形成自然风流,由竹筒抽出瓦斯等废气。

解决了通风之后,还需要解决矿井内的提升与排水。明代矿井提升工具主要是桔槔、辘轳、绞车。使用辘轳、绞车,既可用人力也可用畜力。《天工开物》记载:井上悬桔槔、辘轳诸具,制盘架牛,牛拽盘转,辘轳绞縆,汲水而上。提升工具,可提煤也可提水。盛水器具,古代多用牛皮囊(牛皮包),因其坚韧耐磨,盛水较多。古代南方也用唧筒(有的地方称水龙)排水。《天工开物》讲:“井及泉后,择美竹长丈者,凿净其中节,留底不去,其喉下安消息,吸水入筒。

紧随其后的问题就是矿井的照明,此时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盘。但随采深增加,瓦斯增多,极易引起爆炸,徐富贵的方法是给灯加罩。加了罩的灯,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检测通风的情况。

最后就是如何把采到的煤运到地面。明代煤窑井下运输主要靠人背、肩挑,但是徐富贵知道宋友亮不怕花钱,于是便建议采用一种拖筐(或拖车)运煤。拖筐形似船形或长方形,用竹制或木制。有些木制拖筐下面还钉有铁条(拖条),使运输煤更为方便省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矿山开始招工。虽然人人都知道做矿工又脏又累又危险,但是这年头有份工作,能赚钱养家糊口比什么都强。况且,乳山煤矿的待遇不错,管吃管住,工钱是普通工人的双倍。最重要的是,在宋友亮手下干活,工钱按时足额下发,从不拖欠。

大明崇祯四月初一,乳山煤矿正式开张。

大明崇祯五月初三,乳山铁矿正式开张、大山牧场正式开张。

大明崇祯五月二十四,乳山采石场正式开张、大山果园正式开张。

三大厂的营运,为乳山寨和大山所一带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外地流民纷纷涌入。用赵连理和夏鸣浩自己的话说,就是“今天的乳山寨和大山所,就是明天的海阳卫。”

大明崇祯十二年(1639)六月二十三日,因为东北战事越来越吃紧,崇祯在杨嗣昌的建议下,决定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辽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饷”辅臣杨嗣昌定议: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甘肃、固原、临洮、辽东、蓟镇,及保定、畿辅、山东、河北各镇兵由各总镇、巡抚、总兵分练,东西策应,闻警即至。是剿饷之处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合辽饷、剿饷、练饷共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民不聊生,使农民起义军队伍更加扩大。

宋友亮的海阳卫军队属于卫所兵,不是营兵,故不在这次大操练的范围之内,于是宋友亮但看别人忙着谎报军员数量吃空饷,自己还是忙着自己的事情。

在海阳卫城东北面的海 边有一座小石头山,石头山建有一座观海亭。这一日,宋友亮与自己的吕文洲、孙和鼎以及一般书生打扮的人在观海亭内饮茶观海。

最初的观海亭只是几个来海阳卫谋生的教书先生自己筹钱搭建的,说是“亭”,其实不过一间简陋的茅草寮棚罢了,周围也是荒地一片。这些屡试不中,无奈之下才来海阳卫教书的落地秀才们时常来这里抒发自己的情怀,有些想不开的或是感叹生不逢时,或是抱憾怀才不遇。有些想得开的,就干脆咏山咏海,诗性大发时,还会在山石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些墨宝。

后来吕文洲和孙和鼎发现了这个地方,便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把这里修葺一新。茅草寮棚变成了砖木结构的凉亭,可以一次容纳十多人围坐。亭下荒滩也遍植花草树木,还挖了几个池塘,池塘内养着几尾锦鲤鱼。从亭子往东眺望,可以看见蔚蓝色的茫茫大海,往西眺望可以看见连片的田野麦浪,一片田园风光。

“料想桃源圣地,也不外如是吧。就算长老在此地,又何妨?”一个头戴方巾,身着布衫,满脸皱纹,约有五十开外光景的老秀才喝了一杯酒后,又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颗樱桃让进嘴里,一面细细咀嚼,一面看着前面的景色,摇头晃脑地满足叹道。

另一个年约年近四十的中年文人含笑道:“诚然,现大明各地不是百业凋敝,就是贼寇遍地。海阳卫僻居东海之畔,却是如此富足闲雅之地,我等放课之后,闲来吟诗作对,或结伴出游,生活无忧,妻小安足。足矣!”

又一个四十来岁的书生说道:“是啊,那时我不知变通,只会一门心思考科举。所谓行行出状元,我在此做个教书匠,为国育才,不也是报效国家么?”

最先说话的老秀才名叫魏德禄,河南人,从二十三岁开始就一直屡试不中。一直考到四十六岁,才觉得与科举自己是彻底没希望了,于是经人介绍,来到海阳卫学校当了教书先生,专门为海阳卫学校里的孩子开蒙。

第二个开口的叫梅蕴祁,山西人,妻子靠买豆腐供他读书。他虽然很勤奋,但是奈何科场与官场一样黑,梅蕴祁也是屡试不中。他第五次落榜回家时,妻子嫌他没出息,回了娘家。梅蕴祁心灰意冷之下,开始帮人记账为生,后几经辗转,来到海阳卫,辅助孙和京管理库房。后来还新娶了一个老婆,去年生下一个大胖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第三个说话的秀才叫吴志富,河北人,与掌管牧场的邢家兄弟是远方亲戚。和魏德禄、梅蕴祁一样是屡试不中的落地秀才。家里氏上有老下有小,平时都靠妻子老母做一些女红出去贩卖,自己再日夜为人抄书、盘账。就是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每天都要摸着米缸发愁。后来听说邢家兄弟在海阳卫站稳了脚跟,于是就过来投奔。一年不到,就把老家的妻儿老小都接到了海阳卫居祝

海阳卫此刻正是兴盛之时,可谓百业大兴。不过卫所里的人各个勤劳肯吃苦不假,但是大多目不识丁,不少屯屋的屯长,记账不会写字,居然用画圈圈表示,叫人哭笑不得。所以海阳卫人才缺口很大,三人来到海阳卫后,都是轻易地谋到了称心的职位,并很受器重。眼下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很是满足。

吕文洲听了他们的感慨,笑了笑,捋着胡子说道:“你等终为读书人,记账管事,虽然不失为谋生之道,总是有负圣人教诲,教书育人,教化百姓,才是我等之正业。”

三人都点头称是,却又有些不以为然。

宋友亮笑道:“恩师说的话是不错,但是如果几位先生都去教书育人了,那账房和库房的账目怎么办?我可不想看到账本上画满了一个个圈圈~~”

众人听了都是哈哈大笑。

同类推荐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

    本书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最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生使用的教材,后被中华书局等多家出版社整理出版,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看似极短,泛泛而谈,却是全篇总领;第二编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部分,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作者以《清实录》和《清史稿》为基础,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加以考订,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朝各个时期的诸多核心问题。全书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清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赤宋

    赤宋

    巍峨大殿金碧辉煌,御座下群臣高呼万岁。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皇帝,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众卿平身。”金戈铁马战场,骑着高头大马,手握一杆方天画戟。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大将军,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拿我兵器来,且看爷爷与他大战三百回合。”春兰秋菊,个个花枝招展,拂袖长歌,酥胸半掩。你兴奋的以为自己是风流才子,结果身边响起了一句:“念奴,快去取上等的梨花白招呼大爷。”唐笑穿越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没当成主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和尚。如何脱贫致富?如何富民强国?如何一步步走上功高盖主的道路?唐笑蹲在御座下叹息:“哥只是想贪点小财,没想过功高盖主。”
  • 天赐大同

    天赐大同

    一代娱记刘成不慎落崖,让华夏地名导、明星欢呼雀跃、放着炮仗庆祝!当他来到这个历史上毫无记载地年代,会发生什么呢?“呸”,随着刘成一口圆于硬币的吐沫,故事拉开序幕……穿越大同,大同与天下,又如何要天下大同?一缕照射阳光的传奇尽留在大同,他的名字就是留传奇{刘川齐}。
  • 那时宋朝

    那时宋朝

    一个二流建筑院校的毕业生,吕小贤,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却因为一次与驴友们一同登山而不幸坠崖,穿越到北宋末年,原本一心追求安稳生活的他,却发现自己的命运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控,他该何去何从?且看吕小贤如何混迹在北宋末年。
  • 崖山之前

    崖山之前

    崖山之后无中国读史至此每每扼腕感叹现代少年穿越蒙古崛起之时扭转中华国运第一次写小说如果您觉得值得一读请推荐收藏真诚恳求留言指教谢绝谩骂
热门推荐
  • 诠释爱情

    诠释爱情

    用每一章的爱情故事,每一章的感动……来诠释爱……
  • 黑洞X黑洞

    黑洞X黑洞

    B.O.C开战在即,各国骑士团各怀心思开始蠢蠢欲动。一楚临危受命,却受到不明身份者的攻击。到底谁才是幕后黑手?谁才能斩获大战桂冠?黑洞X黑洞----卷一B.O.C火热开载
  • 绝世仙尊

    绝世仙尊

    懵懂少年踏上仙途,无奈发现身边美女汇聚的速度竟比修炼速度还要快,刁蛮任性的狐狸精,这是萝莉派,艳绝天下的昆仑四姝,这是女神团体,神秘莫测的青龙女,这是女王陛下……别人的仙途冷冷清清,孤独求索,咱这是带着美女组团出游!范逸很无辜,我是个纯洁的男主,为毛走的是后宫的路数?
  • 31区

    31区

    一种气息,一个久远的梦,一些迷离的人,一些漂浮不定的记忆。好像早就伏在某个像31区一样幽长的小巷里,等待着召唤。像一个古老的寓言,31区是一个没有法律,没有道德约束的地方,盲女孩玻璃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注定了悲剧已不可避免。这是一本关于罪与罚的书,一本关于道德与本能的书。一个人和一本书,其实是一个冥冥中的约会。
  • 玄女心经

    玄女心经

    两大内功心法《玄女心经》、《御女心经》,江湖中人无不垂涎,腐骨毒、七日断肠花毒,江湖两大禁毒重现江湖,一庄两帮三谷四派,掀起江湖混乱。李魏,一个误入玄女门的男人,拜了一个比自己小的女人做师父,学了只有女人才学的武功,他携美戏江湖,闯龙潭,闹虎穴,只为诛杀仇人,大唐乱,风云变,作为一个江湖人,他又该何去何从?
  • 霸道校草的灰姑娘

    霸道校草的灰姑娘

    若惜是从乡下来的,标准的灰姑娘!刚入学的时候,学校的两大校草夜熙和白承轩都喜欢上了她,最后她跟夜熙在一起,承轩死心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因为一场误会,夜熙和若惜分开了,莫辰逸也因此登场,最后若惜是会跟初恋夜熙在一起还是后来居上的莫辰逸在一起?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这世上没人比她更了解他。小时候,她是他心里善解人意的小姑娘;长大后,他视她为知己,他们一起拥炉赏雪,煮酒论诗,花下对弈。她知道他爱看的书,知道他的梦,也能读懂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却唯独忽略了他看向她的目光悠远而空洞,像是透过她,看着另一个人。一片芳心错付,她深爱的男人深爱着她的妹妹。而她将如何面对?
  •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瓦尔登湖》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 相爱何须问流年

    相爱何须问流年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是一名弃婴,2岁时被宋瑾言捡到。18年的相依为命,18年的极致宠爱……一场争吵掀开风波,莫名出现的女朋友,更是让暗藏心底的情愫浮出水面。爱上自己的监护人,我该何去何从?不堪的身世,不同的世界,我又该如何选择……
  • 谜中人

    谜中人

    海归博士柳韬回国欲与女友罗曼团聚,却惊闻女友葬身火海。种种迹象表明,女友之死绝非意外,而是谋杀,且与云天公司商业泄密事件有关。与此同时,命案连环发生。柳韬决心潜伏云天公司,追查事件的真相,却意外发现女友尚在人间……到底是谁泄了密?到底是谁设计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