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72600000028

第28章 附录(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徐杰舜韦小鹏

摘要:1988年秋,费孝通先生在香港发表了其着名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又是秋来时,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关键词: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1988年秋,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发表了其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着名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时至今日又是秋来时,整整过去了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这一理论做了多次的学术探讨。1990年5月,由国家民族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牵头,以费先生的这篇论文为中心议题,召开了民族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从此之后,费孝通先生的这一理论成为了学术界研究探讨的热门专题。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人类学、社会学在中国”的专题学术讲座和第四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1996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举办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研讨会。学者们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一理论“是在确认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上对现实民族关系的判断,对研究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其贡献在于“提出并通过论证而确立了多元一体这个核心概念在中华民族构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我们认识中国民族和文化的总特点提供了一件有力的认识工具和理解全局的钥匙”。“成功地总结了中华民族结构中一与多的关系”,并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来分析、研究和阐述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联系和文化影响。进入21世纪后,学界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更广的范围里进行了新的探讨,其标志是2002年9月3日至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台湾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贵州省社科院和贵州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协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架构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与会的海峡两岸学者就“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架构”的历史轨迹、发展趋势、国家认同、民族整合等诸多方面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进行了讨论。

尽管过去的这20年的探讨和研究总是分歧与共识并行,但是它们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一、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

1988年,当费孝通先生在其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对“中华民族”有两个提法,一是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二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这两种说法,一方面肯定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的讨论,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中华民族”属于政治范畴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中国各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性,用来指中国各民族,与中国56个民族作为民族实体是不同的,因此,“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实体。所以,有的学者认为56个民族称民族,中华民族也称民族,不好理解;尤其是译成外文,中华民族不用多数格,与56个民族一样用单数挌,外国人无法理解。而有的学者担心在制定政策和宣传中,如果把中华民族说成是一个民族,可能在少数民族中引起误解,以为是用中华民族来掩盖少数民族的存在。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中华是国家的名称,中华民族过去与汉族是同义词,现在用来指中国各民族,应该是中国各民族的意思。有的还认为在国外,华人和华侨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其中包括少数民族,他们也觉得不好理解。

国外的一些学者针对费先生的理论也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国每个族群(汉族、蒙古族等)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提法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有关族群的学术研究中没有意义;中国存在着几十个民族,但并不存在一个“中华民族”,只有“多元”而没有“一体”。

第二种认为“中华民族”既属于政治范畴,也属于民族学范畴,“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同样称谓“民族”是不矛盾的,因此,“中华民族”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实体。众所周知56个民族都具有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有各自的民族特点,都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平等的成员;而“中华民族”是指56个兄弟民族总体上的认同,大家都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所以,宋蜀华说:“费老的研究不仅创造性地引出了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崭新理论,而且是一项极重大的发现,是认识中华民族整体结构的一把钥匙”。

第三种认为“中华民族”概念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周建新发表《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思考》一文中认为:广义“中华民族”的内涵较为宽泛和抽象,其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一定强求严谨;而狭义“中华民族”的内涵就务必要严谨准确。周建新认为费先生、谷苞和陈连开等人的“中华民族”概念属广义上的概念。

对于陈连开在其论文《中国·华夷·蕃汉·中华·中华民族:一个内在联系发展被认识的过程》中,把“中国古今各民族”都包罗入“中华民族”之列,及认为“民族集合体”已经形成。周建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不同意陈连开把“中国古今各民族”都包罗入“中华民族”之列。他认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近代的产物,是在近代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开始的“自觉”,而不是自古就有的。周建新的这个观点切中把“中国古今各民族”都包罗入“中华民族”之列的软肋。

此外,关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是否已经形成的问题,周建新认为,“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是在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历史事件中孕育而生的,而对外国际关系是促成中华民族内部大认同的最根本的外部因素。这种首先表现在政治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整体意识认同,随后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扩散,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的认同不断得到巩固,经济、文化上的认同进一步扩大深入,中华民族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中华民族整体概念和意识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民族实体已经真正形成。”对此,周建新还认为:“我们应当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跳动的脉博,首先肯定中华民族意识已经产生,这个意识正在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各民族之间的较大差距,不主观、不超前,不要过早地认为中华民族实体已经形成。”因为“形成民族的必备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尤其是各民族文化整合还有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要走”,所以作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自觉(自由)“中华民族”民族实体正处在形成发展阶段。周建新的这个观点显然与上述不同意中华民族已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异曲同工。

二、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是学界讨论的又一个焦点。

一些学者认为“多元”与“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元”是个性,“一体”是共性。

林耀华认为,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构成格局的最为有力的工具和钥匙是“多元一体”这一核心概念。他说:“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本人积多年来的研究心得,认识到多元一体,或说多元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多元,这一对矛盾确实主导着中华民族的现实格局和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连绵不断的发展,终于形成今日这样的统一国家;这样一种汉族和少数民族插花分布、交错杂居而又相对聚居的分布格局;这样的一套建立在互补共生的基础之上,由多种经济文化类型构成的完整的体系。凡此种种,甚至包括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无不与多元一体这个特征密切相关。几千年来,中国这个辽阔版图上发生过无数分分合合的事件,但无论是分是合,多元和一体这一个对立统一体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始终没有停止它的矛盾运动。”

但是,有些学者也担心这种多元一体关系的负作用,张璇如在其论文《新观点·新体系·新探索》中认为,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度概括的科学理论,为民族研究构筑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与此同时,又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理论体系中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体”观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从先秦到近现代,许多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论述,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而费孝通先生在其论着中“没有从思想上去总结,实是一大缺陷和不足。”“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由此作者不免有些担心,如果在民族工作中处理不好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还有的学者认为汉族、藏族、回族、满族、瑶族等民族都是多元一体的。“多元”是指民族来源是多元的,各地区也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语言、宗教等方面也呈现多元的特点;“一体”是不管来源如何,经济、文化、习俗、语言宗教等方面有何差异,都认同为一个民族。如果是这样,中华民族的“多元”是指当代中国的56个兄弟民族,但中华民族还没有形成为一个民族,不能称为一体。如果是指祖国的统一不可分裂,中华各民族都要为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大陆上各民族都要支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改为“中华各民族的多元一体”、“中国各民族的多元一体”或“中华各民族的多元一统”就比较好懂一些,也确切一些;说“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体”是指什么?难理解。

对于上述学者的不同意见或质疑,1991年费先生作了回应,他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问题提出来了,但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他对民族的整体概念和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作了进一步的阐明。他认为,“名称和概念的含义是随时代发展、事物发展、学科发展而发展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发展的客观科学内容,已有的概念在不断思考中更新。科学的概念,不要作表决,不急于取得一致。关键在于它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几十年,我们都在思考,在探索,现在还有许多问题不能完全解决,但解决得比以前多了一些。今后还靠大家来完善、补充、发展。”“民族也是有发展的,有量变,有质变,中国各民族是客观的存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整体认同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用多元与一体来概括,这是名与实的辩证关系,不能离开这个哲学基础。中华民族已有长期发展的历史,今后还会既有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又有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同和异还会长期存在,不是说同就完全一样,说异就大家分开。各民族的差异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的这次大讨论,学界在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即“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种一体性,集中表现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表现为共同关心与争取祖国的完全统一与繁荣富强,大陆上各民族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华民族的一体,是指各兄弟民族的多元中包含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不是其中某个民族同化其他民族,更不是汉化,或者马上实行民族融合”。

几年后,费孝通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1997年他指出:“这篇讲话(《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费先生的这个新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他自已在1988年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进一步突出了多元一体理论结构论的特点。

但是,讨论并没有停止,l998年和少英从我国民族关系的“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层面,进一步思考“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他指出,从“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层次上看,“一体”指的是“全国56个民族已然形成中华民族这一整体,共同生存于这个整体之中”;“多元”指的是“每个民族都自成其为一元,56个民族可以说也就构成了56个元”但是结合“两个离不开”来看这个问题时,显然汉族是“一元”,其他55个少数民族是另“一元”。这样“似乎难以真正体现多元的境况”。再者,从我国的民族关系上来看,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55个少数民族之间已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由此,和少英指出,“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相互之间全都离不开是多元一体格局题中应有之义”。

同类推荐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痞子闯仙界

    痞子闯仙界

    如果得到一件能够穿越到十天以前的法宝,你会选择穿越呢,还是选择穿越呢!天生难以修炼的混沌之体,却也阻止不了叶峰走上强者之路。
  • 校花和双胞男

    校花和双胞男

    脑袋缺根筋的穆诺林,两个长的一样的,帅的掉渣的男人,他们之前会发生什么故事?!一切都要从左风开始说起。。。
  • 帝王豪宠:千亿皇后

    帝王豪宠:千亿皇后

    她风柒柒明明是美国最受宠的小公主,却因为一个生日晚会穿越成了奶娃娃?好吧,好在奶娃娃有疼她的皇帝爹爹和贵妃母后。可是当他突然闯进她的生活后,她整天为他操心有事怎嘛回事?奶娃娃终于长大,什么王爷,侍卫,杀手,皇帝全都给我排队走。。
  • 夺池

    夺池

    不打牌的时候,你可以试着体会一下生活中的其他乐趣,比如选一本喜欢的书,静静的读一下午;或者约上三五好友聊聊天,喝喝茶,聊聊生活工作中的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条安静的林荫道悠闲的散步,或是去健身房打打球,拉一会儿器械。等你做完了这些,你就会发现,还是打牌有意思。
  • 无限之幸运掠夺者

    无限之幸运掠夺者

    没有主神阴谋论,亦没有养蛊论,更没有修仙者或任何强大势力介入。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活下去,从主神空间回到地球!从《死神来了》到《生化危机》,再到《星河舰队》,且看张礼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顶级大触……PS:本书不会涉及到武侠类电影或小说,因为作者不会写,也不感冒武侠。
  • 拜拜萝莉

    拜拜萝莉

    谁说好人有好报的,想我自力更生兢兢业业好少年,不过是想卖个手套挣个钱,却被人压制不能说,受人鄙视,这都不算什么,就连传说中的碰瓷都给我遇上了。“大爷,要有话好好说,别在这坐着啊!”什么?救世主?我还是把钱给你吧……
  •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沈柔有着天使的面孔,却藏着“魔鬼”的心,纵横圣爵无敌手,人送外号“东西方不败”,火爆脾气和不凡身手另全校师生闻风散胆,却唯独对青梅竹马的严墨情有独钟、温柔如水,不准任何女生接近。本以为非严墨不嫁,谁料半路杀出个未婚夫,此人是高富帅中的变~态,不择手段的让沈柔爱上他。沈柔,你必须爱上我,因为我爱你。
  • 穿越时空的少女:紫陌铅华

    穿越时空的少女:紫陌铅华

    来自现代的女孩木清清一觉醒来已经身在古代,究竟是可以像众穿越那样玩转江湖,还是被江湖玩转,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总之,江湖有风险,穿越需谨慎。故事既已开始,那就接招吧。
  • 迷糊萌妻的暖心总裁

    迷糊萌妻的暖心总裁

    他俯身看着蹲在角落哭泣的她,递上了一张纸。她接过纸,几番糟蹋之后,抽泣着问道:“还有么……?”“你抬头看看我是谁。”他淡淡的语气,她抬头泪眼朦胧地看了一会儿,迅速低下头:“呜呜呜不认识!”“再看!”“大叔,你好眼熟……”某男的嘴角抽搐了……
  • 谁的曾经没有些许历史

    谁的曾经没有些许历史

    我很清楚,我的文笔真心很烂,如果您不幸碰巧看到,感觉很不爽,您可以骂上几句,不过,请不要对本人拳打脚踢。这是尊崇法律的文明社会,对本人的拳打脚踢就是犯罪。如果您感觉还算凑合,在不碍眼的前提下,请您告诉身边的人,请他们也来看看。我不是作家,虽然读到大专,但我一直都只是学渣。比起学霸,我缺少他们的才能。比起学沫,我缺少他们的能力。我现在只是工地上的小蝼蚁,其实我更喜欢说自己是“首长下小兵的兵”。对于小说,我连标点符号都用不好,但是我正在很努力的学。虽然文笔很烂,但我知道您能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