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夫妇不喜欢受约束,而且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田园式的生活方式,现在的伦敦生活,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束缚,特别是目前,达尔文的身体每况愈下,这样的都市生活让他们更加无法忍受,而且艾玛又怀孕了(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种种因素促使他们快速作出了决定:搬回到农村。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多两三个星期来伦敦一趟。
1842年9月,达尔文夫妇在离唐恩村不远处买下了一个庄园,在那里定居下来。这个庄园位置很偏僻,舒适而宁静,而且距离伦敦城区不很远,便于他们与外界的来往。唐恩村处于两条村道的交叉口,只有几百户居民。从庄园到村子,只需要走0.25英里的路,非常方便。在这里唯一的不好就是出行不方便,因为离庄园最近的两个火车站距离庄园都有十英里的路程,而且还不全是平路,中途有不少的山路和蜿蜒崎岖的乡间土路。这可难为坏了既是园丁又得充当马车夫的老佣人,如果达尔文夫妇要坐火车,老园丁就得赶着马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为此,达尔文还取消了原来打算经常去伦敦的想法。
这个庄园已经很久没人住了,杂草丛生,看着很荒凉,尤其是那里的旧房屋年久失修,外观非常难看。为了翻修房屋,使它看起来美观大方,达尔文花了很多心思,并付出了很多劳动,尤其是最初刚住进去的前几年。他把房子的里里外外全部粉刷了一遍,并且在院子里弄出两块空地,种上花草和蔬菜,然后在周围围上篱笆。他还在房屋的第三层开辟了一个阳台,上面用藤蔓植物做顶棚。庄园的周围被一片森林包围着,使人产生一种幽深的感觉。达尔文还把一些露在外面的白垩和被小路截断的深沟用东西掩盖起来,并在河谷中开辟了一块耕地。
唐恩田园式的生活一直陪伴达尔文度过了剩下的后半生。尽管有时他会出去走访亲戚朋友,或去伦敦去办事,或因为必须要参加英国科学协会会议而到其他城市,或者去参加水疗“训练班”,但这些出访因为不需要活动量很大,也不需要消耗极大的体力,所以对他非常合适。也许正是这些环境和条件才造就了达尔文的盛名,让他有给世人展现了他的巨著,使人们清楚了生物界是怎么回事,以及人在生物界的地位是怎样的。但是他身体一直不好,长期以来疾病不断,所以每天工作时间非常有限,最多只能工作两三个小时。
我们后来看到的达尔文传记,其实不是一般的生平传记,而是一部他的著作史以及他与他的那些生物界朋友们一起为生物学的发展而进行的斗争史。
之前,我们说过,达尔文年轻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位于热带的佛得角群岛上的圣地亚哥,他坐在熔岩悬崖下,采用赖尔[ 赖尔(1798~1875):全名查理·赖尔,英国地质学家,他发展了赫顿的火成论,提出了均变论。他的著作为近代地质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人尊称为近代“地质之父”。]分析地质的新思想来研究这座岛屿的地质史。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他萌生了一种想法,他要把他到过的所有国家的地质状况汇编成一本著作。《珊瑚礁》一书只是他实现这一理想的一个开端,这本书成功了。当赖尔看到达尔文的珊瑚礁观点后,非常赞同,尽管达尔文的观点与赖尔的环形岛理论有些相悖(赖尔认为,珊瑚礁成环形岛,像圆环一样围绕在水下的火山喷口上。)。赖尔督促达尔文,让他尽快将所搜集到的材料在地质学会会议上作一次报告。
《珊瑚礁》出版后,1842年的秋天,达尔文开始着手撰写乘坐“贝格尔”号旅行时到过的那些火山岛的地质和地貌的状况和分析。这本书成书后,定名为《“贝格尔”号航行地质学》,这是他的第二部地质学著作。他的第三部著作写的是有关南美的地质考察的情况。至于他在途中写的一些“地质”方面的信件和记录,在地质协会的一些会议上已经发表过了。返回英国后,他写的一些简讯和报告,多是以报道的形式与公布见面的。现在,他要把搜集到的有关地质方面所有笔记和见闻进行全面整理了。
这本著作的前五章主要描述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火山岛的情况。
第一章写的是圣地亚哥岛的地质情况,他的描述非常详尽。他写到,在他面前呈现出了多层地貌:最底层是由于海底流动形成火山岩;中间层大部分是第三纪初期遗留下来石灰石的水平层,一直延伸有好几海里(后来,古生物学家索尔比在英国鉴定了他带回的这些岩层中的贝壳。);最上层是熔岩层,形成比较晚,当该岛屿从海中上升时,锥形喷火口喷出来的流质熔岩形成的了这一层,因为温度太高,接近喷火口的一些石灰层都已经变形了。
第二章描述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亚速尔群岛中的费尔南多·德诺罗尼亚岛和特塞拉岛的地质情况,塔希提岛(他在这个岛上找到上升的痕迹)西北部的地质情况、大西洋中圣保罗小岛的地质情况。
第三章,他记述的也比较详细,描述的是阿森松岛的地质情况。他写到,他拿着锤子曾经“兴奋地敲击这里的山岩”。也正是在这里,达尔文听到了一个鼓励人心的消息:塞治威克预言达尔文将会成为一个有前途的地质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