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8400000049

第49章 创作篇(4)

二、有人说:散文的特点是“散”,没有联想,散文就散不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联想有助于创造诗意,使文章具有一种诗意美?

三、谈谈散文创作的“实”和“虚”,怎样在散文创作中运用“实”和“虚”相结合的手法?

四、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散文,要求不少于800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散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第三十七讲 怎样写诗歌(上)

诗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诗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体。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必须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诗歌同其他文学样式比较起来,要求更高、更突出。它必须以最简洁的文字,最短小的篇幅,去反映和表现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果同学们要问:什么是诗?这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诗歌现象如此丰富,诗歌艺术不断发展,对诗下一个所谓“定义”,往往会费力不讨好。但如果一定要下,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下此定义,我想无外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诗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的独特性;二是诗反映社会生活的媒介的独特性;三是诗的作者与作品的关系的独特性。基于这三条,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供同学们在学习诗歌中参考。

那么,诗歌又同其他文体有着怎样的区别呢?我们说,从审美视点来观察,文学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视点文学,又称非诗文学或叙事文学。它包括诗以外的几乎所有文体,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文体,自然都在其列。还有一种文体,就是内视点文学,诗自然在其列。诗歌(尤其是抒情诗)是属于内视点文学。何谓内视点呢?内视点就是心灵视点、精神视点。外视点文学和内视点文学不同,外视点文学是叙述世界,内视点文学则是体验世界;外视点文学显示客观世界的丰富,内视点文学是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是披露心灵世界的精微。可以说,诗是世界的内心化、体验化、主观化、情态化。如果把诗同散文相比,散文探索“外宇宙”,诗则探索“内宇宙”;散文寻觅外深化,诗在寻觅内深化;散文在外在世界徘徊,诗在内心世界独步。从审美视点来审视、区分,诗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也就清楚了。

诗的内视点有三种存在方式:一是以心观物,即现实的心灵化。如曾卓的《悬崖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这首小诗看似写树,实则诗人又不在写树;诗人看似写风,实则写的又不是风;诗人笔下的树,实则是一代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与灵魂;诗人笔下的风,实则是1957年的“反右”之风;这里的物,被诗人进行了心灵的加工,加工后的物即因心变,变得似而不似,不似而似。诗中之物,是心中的太阳重新照亮之物,诗中的世界,即为心中的太阳重新照亮的世界。

诗的内视点的另外一种形式:即化心为物,即心灵的现实化。我们来看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里/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化心为物,即把乡愁化为邮票、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把乡愁这一心灵之物现实化,从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国家、民族之愁,这不仅是对个人人生经历的浓缩和概括,而且把乡愁演化为荡气回肠的祖国之思,令人遐想和回味。

诗的内视点的第三种方式是以心观心,即心灵的心灵化。我们来看何其芳在1937年写的《云》:

“我爱那云,那飘忽的云……”/我自以为是波德莱尔散文诗中/那个忧郁地偏起颈子/望着天空的远方人。∥

我走到乡下,/农民们因为诚实而失掉了土地,/他们的家缩小为一束农具,/白天他们到田野间寻找农活,/夜间以干燥的石桥为床榻。∥

我走到海边的都市/在冬天的柏油街上/一排一排的别墅站立着/像站立在街头的现代妓女,/等待着夏天的欢笑/和大腹贾的荒淫无耻。/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

我情愿有一个茅草的屋顶,/不爱云,不爱月,/也不爱星星。∥

诗人何其芳,在年轻的时候,大量阅读包括波德莱尔在内的西方文学,给了他文学的滋养,也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他“偏起颈子望天空”,背对现实人生,到云、月、星星那里去寻觅理想的天国。《云》是诗人的自画像,描绘了诗人由梦到醒的心灵之路;即抛弃孤傲与冷漠,走上人群和抗争。以心观心,反映了诗人从原生态心灵向普视性心灵的升华过程。

诗的分类

诗从审美视点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内视点诗歌,它包括小诗、山水诗、咏物诗和爱情诗。二是双重视点诗歌,它包括叙事诗、剧诗、寓言诗、讽刺诗和散文诗。诗的分类,还可以按语言方式分,可分为漂泊诗与固定诗、自由诗与格律诗、素体诗与有韵诗、无标点诗与有标点诗、默读诗与朗诵诗、打油诗与艺术诗、游戏诗与严肃诗。下面,我们对诗歌最常见的抒情诗、叙事诗和散文诗分别予以介绍:

一、抒情诗:这是一种抒发作者激情和理想为主要内容的诗体形式。在诗中,不管是诗人直抒胸臆,还是托物寄兴,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抒情诗这种诗体,不详细地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我们说,大凡艺术品,都具有超出机制。诗有双重超出机制,首先是诗人对审美客体的超出,也就是说,这个超出就是化现实生活为内心生活,化物理世界为心理世界,化对象为体验。其二是诗人对这个审美主体的超出,也就是说,这个超出是化抽象为具象,化无为有,化意为象,使诗人的主观情思在具象中得到净化、升华与丰富。从第一个超出到第二个超出,就产生了主观性和意象性两大视点特征。首先是主观性。我们说,这一点很重要。没有主观性就没有诗,取消主观因素在诗美创造中的作用,就从根本上取消了诗。诗不在观,而在观感;诗不在听,而在听感;诗不在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而在世界看起来是什么样子;诗是主观体验,而且是一种主观性的超验。它不但是主体与客体的沟通,而且是对二者的创造。诗的主观性特征的获得与诗人的想象力和通感力分不开。诗人的想象是与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又分为单纯想象(现实想象)和组合想象(超现实想象)两种。通感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将五官五觉沟通与交错起来,这就是诗人的通感力。这是诗人感觉深层的一种心理能力。我们来看纪弦的小诗《雕刻家》:

烦忧是一个不可见的/天才的雕刻家。/每个黄昏,来了。/他用一柄无形的凿子/把我的额纹凿得更深一些;/又给添上了许多新的。/于是我日渐老去,/而他的艺术品日渐完成。∥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晚年的情绪和心态。诗人把自己布满皱纹的面容称作“艺术品”,把岁月对自己的侵蚀写成雕刻家的雕琢,是自嘲自叹,也是自慰自足,表现了诗人晚年矛盾和复杂的心态。诗人晚年寄居海外,诗中所流露的忧愁、失意的情绪,自然也包括他怀乡恋土的情结。小诗虽小,想象力却极为丰富,加之通感手法的运用,使小诗化抽象为具象,化无形为有形,造成一种似真似幻、扑朔迷离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获得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

抒情诗的第二个视点特征是意象性。诗人将外在现实化为主观情思,尔后又需要将主观情思化为意象,再将意象通过特殊媒介传递给读者。主观情思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且要转化为意象呢?这是因为:一是主观情思的宣泄不构成艺术、不构成诗;二是只有意象才能尽意。我们来看蓝海文的《三个月亮》:

我有三个月亮/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里/一个在枕上/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缺在天涯/圆在故乡/方从梦中醒来/安抚我的创伤∥

这首小诗,意象的运用很有特点。三个月亮,三种意象。第一个月亮,即天空中的月亮,是描述性意象,即“镜中形”,以心观物,以物为中心,是现实的心灵化;第二个月亮,是故乡水中的月亮,是虚拟性意象,即“灯中影”,化心为物,以心为中心,是心灵的现实化;第三个月亮,是枕头上的方月亮,这也是虚拟性意象;方形月亮,是变形变态的月亮,是残月和圆月相互碰撞得来,是两种意象交错和统一。从空中月、水中月、枕边月,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游子辗转难眠的惆怅。这如丝般细微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远离故土的香港诗人特有的情怀。

二、叙事诗:这是一种以叙写故事的方式来达到抒情言志目的的诗歌。它一方面是故事的叙述,一方面又包含着作者对这个故事中的人物的丰富感情。叙事诗虽然要叙事,又不像其他叙事作品那样,注重人物的细致刻画,环境的多方面描写,而是选择最主要、最典性的情节场景来进行精致的描叙。叙事诗是诗,自然是内视点文学;但它又要“叙事”,所以又是外视点文学。从“诗”而言,它要表现内宇宙;从“叙事”而言,它又要再现外宇宙。双重的审美视点,是叙事诗最本质的诗美特征。叙事诗有以下美学特征。一是叙事结构的抒情性。我们来看贾平凹的《一个老女人的故事》:

她真的阴差阳错了/神鬼和人物不能分开/总是把梦当现实来讲/弄不清是白日呢还是黑夜∥

后辈人全骂她老糊涂了/没有一个愿意和她说话/门前的花开得灼灼的/她丑陋地坐在里边∥

天天盼望着牡丹花开/总奇怪花里有这么多颜色/花开了她又很懊丧/恨花儿释放了牡丹的天香∥

平凹的这首叙事诗,尽量回避了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在叙事故事的展开上,往往采用若干个抒情性质特别分明的故事片断的连结。诗人诗笔的跳跃,往往会留下“空白”,这空白恰恰是“叙事”成分多的地方。诗人以诗的方式叙事,以叙事的途径写诗,把叙事和诗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二是意象的复调性。叙事诗的意象寻求一种单纯性,但单纯又不是单薄,叙事诗的双重视点,又使诗中的意象获得复调性——富有象征,富有象外之象。我们来看著名诗人食指的《鱼儿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苏醒的春天终于盼来了/阳光的利剑显示了威力/无情地割裂冰封的河面/冰块在河床里挣扎撞击∥

冰层下睡了一冬的水蟒/刚露头又赶紧缩回河底/荣称为前线歌手的青蛙/也吓得匆忙向四方逃匿∥

我的鱼儿,我的鱼儿啊/你在哪里,你在哪里/你盼了一冬,就是死了/也该浮上来你的尸体∥

真的,鱼儿真的死了/眼睛像是冷漠的月亮/刚才微微翕动的腮片/现在像平静下去的波浪∥

是因为它还年轻,性格又倔强/它对于自由与阳光的热烈渴望/使得它不顾一切地跃出了水面/但却落在了终将消溶的冰块上∥

鱼儿临死前在冰块上拼命地挣扎着/太阳急切地在云层后收起了光芒/是她不忍心看到她的孩子/年轻的鱼儿竟是如此下场∥

鱼儿却充满献身的欲望/“太阳,我是你的儿子/快快抽出你的利剑啊/我愿同冰块一同消亡”∥

“真的,鱼儿真的死了/眼睛像是冷漠的月亮/刚才微微翕动的腮片/现在像平静下去的波浪∥

一张又一张新春的绿叶/无风自落,纷纷扬扬/和着泪滴一样的细雨/把鱼儿的尸体悄悄埋葬∥

是一堆锋芒毕露的鱼骨/还是堆丰富的精神矿藏/我的灵魂那绿色的坟墓/可会引人深思和遐想……∥

当这冰块已消亡/河水也不再动荡/草丛里蹦来青蛙/浮藻中游出水蟒∥

水蟒吃饱了,静静听着/青蛙动人的慰问演唱/水蟒竟同情地流出了眼泪/当青蛙唱到鱼儿的死亡∥

这首诗,从外视点来看,诗人歌颂的只是一条小鱼儿,一条普通的小鱼儿;从内视点来看,这条小鱼儿早已幻化成一个追求光明、自由的化身,一个革命先躯者的形象。意象的复调性,有如复调音乐,每个旋律各自独立,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

三是语言方式的两重性。叙事诗既然是诗,就像抒情诗一样,富有音乐性,弹性和随意性。但它又要叙事,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又和抒情诗不同,它的语言更注意明晰和鲜明。我们再看梁如云的《湘江夜》:

雨丝儿飘,/水波儿漾,/落凫儿啼,/秋风儿凉。∥

雨打蓑衣人不知,/痴情伢妹呆呆想:/“今夜晚,要是网到红鲤鱼,/待来年,亲人定能申冤枉。∥

“今夜要是网不得……/不!除非江水往西淌。/你听这江水拍岸‘彭彭彭’,/莫不也在把亲人想!∥

这一段,写伢妹在湘江捕红鲤的情景,其语言方式是两重性的。语言方式的两重性,是一种高妙的艺术,既不能太向散文倾斜,也不能太向抒情诗倾斜,它是在两者之间的恰到好处地平衡。

三、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抒情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吸收了散文特长的诗。散文诗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它的文字自由活泼,如行云流水,具有内在的自然节奏。它类似散文,但比一般的散文更为凝练;它是诗,但又比一般的诗更为灵活,它既不分行排列,也不受音韵的约束,简单地说:散文诗是散文和诗的结合。它是散文向诗的靠拢,又是诗对散文式自由的寻求。散文诗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美学特征。一是表现与再现的融合。作为诗,它是内视点的,是主观性,心灵性的;作为散文,又是外视点的,是客观的,实体性的。它不像抒情诗,会排除描写、叙述元素,恰恰相反,它会在这些元素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美。可以这样说,散文诗是诗的某些表现元素和散文的某些表现元素的融合。二是小处寻诗。从小处寻诗,是说散文诗的选材特点。其实,散文诗常常运用象征手法使其意象饱满,小中见大。三是牧歌意绪。散文诗在优美与壮美中,更倾向于优美,散文诗是柔风吹过现代人敏感多情的风铃发出的一串乐音。

诗的主要特点

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最富有抒情性。诗是一种最善于抒情的文学体裁。古人所谓“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作者志向、愿望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在抒情时,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直抒胸臆以外,还可以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因事缘情。我们来看桑恒昌的《中秋月》:

自从母亲别我永去,/我便不再看它一眼,/深怕那一大滴泪水/落下来/湿了人间。∥

人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会倍加思念亲人。本来中秋节,也正是望月的时节,为什么不敢望月呢?深怕那一滴泪水落下来,把整个人间打湿。这里饱含着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我们再来看著名诗人刘小放的《试鞋》:

每次,她总是亲眼瞅着我/试穿她亲手做的布鞋∥

俨然像一个司令官/看我阔步通过她的检阅台∥

同类推荐
  •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趣味科学(科学知识大课堂)

    趣味科学(科学知识大课堂)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本书包括了大自然之子、小小制作家、这个孩子变了、格兰瑟姆镇的中学时代、剑桥的孤独者、不寻常的学生、天才的思索、为学习机会而应试、避灾归乡、乡间奇迹、重返剑桥等。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1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1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仙舰

    仙舰

    被外星文明掳劫,时空错乱意外降落仙侠世界。当沉睡千年的标本猛然睁开双眼,携带一艘宇宙顶尖的无人驾驶飞船,从沙漠走出仙道第一步。以顶端科技结合神通法术,打造诸天万界第一仙舰!
  • 传奇之北斗第九星

    传奇之北斗第九星

    星祭之后,少年的命运改变了,各大势力围着他转,他成了绝世天骄。世界围绕他。谁让他是北斗第九星呢!!!!
  • 中国兵刃

    中国兵刃

    他是一个传奇,他的名字在中国中南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拥有战力最强的小队狼组,每个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一山还有一山高。遇到了中国最神秘的龙组,龙组里个个都有异能。商场美女被他收复,他被校花追求,成为全科大学老师,这个班是全京都的二代班,他们的故事被载入烈士纪念碑但他们不知去向。
  • 我们的父亲

    我们的父亲

    一位父亲叫林欣,四个孩子,看一位父亲如何养大四个孩子?
  • 恶魔男友不外卖

    恶魔男友不外卖

    主讲沈少轩是赵鸾莺的私人家教,沈少轩知道自己慢慢的喜欢上了赵鸾莺。伴着林亦南的出现,他们的感情会被破坏吗?
  • 星辰变空

    星辰变空

    他本该是社会最底层人物,却因为意外重生到另一个,他完全不熟悉的世界,他发誓这次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不再重复上世的生活。直到很久很久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然而,当他回头观望时,却发现这一路走来,他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 快乐成长的文学故事

    快乐成长的文学故事

    本丛书能够真正启迪青少年朋友心灵,激励他们成长,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以故事的形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使青少年阅读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心灵启迪。
  • 梦魇神秘园

    梦魇神秘园

    H大是一座美丽的校园,但是这里人际关系复杂。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怒揭校园江湖的黑幕,并向我最同情的清华投毒案受害人朱令姐姐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