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8400000020

第20章 表达篇(11)

写作的艺术就是锤炼的艺术,“意则期多,字惟求少”(李渔《闲情偶记》)。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我国文坛巨匠茅盾说过:“一篇作品字数的多少,本来不能硬性规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但话有精炼与啰嗦之别。与其啰嗦而长,毋宁精练而短。”巨匠大师的经验之谈鞭辟入理,古往今来许多名篇佳作久传不衰,人们百读不厌,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言之有物而且语言精辟。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写作的艺术就是锤炼的艺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引用了李渔、莎士比亚、茅盾等艺术大师的论述,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有很强的说服力。(7)演绎展开。何为演绎展开呢?就是由某一带普遍性的一般前提,推导出某一特殊性的个别结论的论证过程。在论证中,带普遍性的一般前提是论据,推导出的个别结论是论点。我们来看徐邦宁的《有理想才有作为》: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然而,陈胜这个两千多年前封建制度下的农民,张海迪这样一位身患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他们尚且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新一代青年,就更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志向了。

理想是行动的指南,是行动的航标,做什么事都必须有理想,只有有了理想,才能有所作为。让我们张开理想的翅膀,成为对社会对人类能作出贡献的人吧。

这段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有理想才有作为”。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作者举了陈胜等有远大理想的例子,这样的论证,很有说服力。(8)类比展开。何为类比展开呢?就是为了议论一种事物A,用与之相似的事物B同它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A和B同属一类,来说明和论证A的方法,叫类比展开。我们来看罗一鸣的《从“水滴石穿”想到的》: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句俗语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滴水的力量对于磐石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竟至能够穿石,原因就在于它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

这句俗语为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定的毅力和恒心。如果把滴穿石头比作成功的话,那么,那一滴滴水珠便是在通向成功路上的一点点努力。一个人不论天资是否聪颖,只要能像小水滴那样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门就必定为他敞开。反之,不去努力,尽管天资聪明,也会一事无成。

……

当然,这努力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而不是随便地死钻牛角尖。如果背离了正确的方向,就好比水滴偏离了石头,不管滴上多少年,石头都会安然无恙。

让我们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去攀登理想的高峰吧!

这段议论文,是用类比展开的。用“滴水石穿”来类比中心论点——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定的毅力和恒心。文章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加以阐述,明白晓畅,自如得体。结尾宕开一笔,指出“努力”不可背离正确的理论,使文章观点更加全面,更加完满。(9)辩证展开。何为辩证展开呢?就是用辩证分析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使论证显得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无懈可击。我们来看忠浩的《“一捆书”与“一本书”》:

一位家长对留级的儿子发火:“给你买了一捆书,顶啥用?”确实,除了教科书外,这位家长曾给孩子买了一大捆参考书和复习资料……

这使我想起了爱迪生的母亲。爱迪生只读了三个月的小学,因生性好动被学校“开除学籍”。爱迪生的母亲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有兴趣,就特地上街买了一本《派克科学读本》,亲自给他讲解,鼓励他钻研;少年爱迪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鞭策,从此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爱迪生的母亲既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买书,更注意引导孩子认真读书,钻研书本,使《派克科学读本》成为爱迪生成才的启蒙读物。“一本书”确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为凡书都对孩子有用,看到就买,却不加选择,看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些书是否真为孩子所急需,这是个问题。更何况目前参考书、复习书名目繁多,即使买了“一捆书”,仍然不得要领,那还不如像爱迪生那样认认真真读好“一本书”呢。

读书成才,同样贵在引导。应该督促和帮助孩子订个读书计划,让孩子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篇短文从“一捆书”和“一本书”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要引导孩子读好每一本书的观点。并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使论述抓住了要害,透彻且有力量。

三、结尾展开的方式。议论文的结尾,是整篇文章的有机部分。好的结尾,能起到强调论点、照应开头的作用。如何结尾,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画龙点睛法。何为画龙点睛呢?就是在文章的结尾,用一句或一段简短的话,点出文章的观点,以卒章显志。这就好比画好了一条龙,最后给龙点上眼睛,使之腾飞起来。画龙点睛法的运用,对于作者而言,明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对于读者而言,获得了发掘生活深层内核与思考人生的审美价值,可谓两全其美。

譬如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境防割》: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心可以流血,自己就能撕下衣襟止血。心可以撕裂,自己能够飞针走线地缝合。他可以有累累的创伤,更会有创伤愈合之后如功勋章般的痕迹。

2.首尾呼应法。何为首尾呼应法呢?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出论题或观点,中间进行分析论证,结尾时重新回到论题或观点,用与开头呼应的办法收束全文。譬如李静的《肯定自我的价值所在》在文章的开头说:

人生来即有自己存在的使命。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结尾,作者对文章的开头又进行了呼应: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会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做。

3.请求号召法。何为请求号召法呢?就是作者不仅向读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希望按自己的要求去实践。譬如敢峰的《提倡厚道》的结尾:

在当前,提倡厚道,愿大家都身体力行。不知同志们以为然否?

4.引用名言法。何为引用名言法呢?就是结尾引用名人名言,适当地加以阐发,以深化文章的主旨,挖掘文章的内涵。例如:

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没有博大的理想,但你有意识,也就拥有了发言权,站起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

5.提出问题法。何为提出问题法呢?就是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并不总结自己的观点,而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提出问题让人们思考。譬如赵丽宏的《假如有一天》的结尾这样写道:

末了,想问一句:假如有一天,死神来敲你的门,你在弥留之际想些什么呢?恕我冒昧,朋友。

四、全篇展开的方式。全篇展开的方式大体有五种: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驳论式和综合式。并列式是常见的展开方式,又称横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对所论述的中心,分几个方面来论证,即把证明中心论点的若干个分论点(两个以上)并列起来,或者把证明论点的各个论据并列起来,使文章的条理更为清晰。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为了证明论点,举了三个事例,三个事例构成了并列式。层进式和并列式不同,它是一种纵式结构。用来证明论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例如胡绳的《想和做》,论证部分用了三层层进。先论说“想和做为什么一定要联结起来”,再论说“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最后又推进一步,深入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前面的论说是后面论说的基础,后面的论说是前面论说的深入;各层之间顺序合理,联系紧密,论证的说服力很强。在实际运用中,并列式和层进式常常需要相互配合。总之,对于议论文,不论采取哪种结构形式,都应该做到合理、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只有做到了这五点,才能写出具有新意、又有自己风格的议论文来。

思考与训练:

一、常见的开头展开的方式有几种?试举例说明。

二、说说常见的段落展开的方式。讲讲总分展开和并列展开的异同。

三、结尾展开的方式有几种?试举例说明。

四、说说常见的全篇展开的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层进式展开的特点。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人喂养了两只鸡,一只爱唱,一只喜静。每天,一听见“咯咯咯”的叫声,主人便从爱唱的那只母鸡旁边拾到一枚鸡蛋,因此主人特别偏爱它,喂它精致的饲料。一天,主人从鸡笼旁边经过,刚好看见那只喜静的鸡趴在草窝里产蛋,蛋一落地,它便起身不声不响地离开草窝;而那只爱唱的鸡却大摇大摆地走到鸡蛋旁,伸着脖子,“咯咯咯”地叫个不停。

主人一直都以为所有的蛋都是爱唱的鸡产的,此时才如梦方醒。

请以这则寓言的寓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第十七讲 怎样写好议论文(下)

常见的论证方法

我们说,写议论文,有了明确的论点,根据论点选择了典型论据,又合理安排了文章的结构,做到这些,是不是就是一篇好的议论文了呢?还不行。还要学会多种论证方法。那么,又何为论证方法呢?论证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论证方法,不仅使论说文内容充实,而且还能说理活泼。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那么,又何为例证法呢?顾名思义,就是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摆事实,只有摆事实,才能讲道理,才能增强论点的真实性。例如《勤能补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自己天生笨拙,成不了大器。其实,这种叹息是没有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一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类似由于勤奋而弥补了笨拙,甚至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古往今来是举不胜举的。

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反过来说,一个人即使天资再好,若不勤奋求学,也是不能成才的。宋代有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会作诗,被乡里称为奇才,可谓聪明过人;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而是整天由他父亲带着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混然众人矣”。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由于勤奋好学,升中学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亲戚朋友夸赞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一年之后,他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六,他的母亲生气地说:“真是笨蛋!”其实,他哪是什么笨蛋,只不过是在一片夸赞声中变得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勤奋了。

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希望那些自认为没有天赋的朋友们不要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功夫,朝着美好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是可以成大器的。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例证法。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勤能补拙。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四个事例进行论证。这四个事例既具代表性,又具说服力。深入发掘了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揭示了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例子和论点融为一体,起到了证明论点的作用。

在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时,通常采用概叙法和罗列法。在运用例证法时,还应注意事实的选择一定要典型、恰当;在选择事实中,还要注意求同和求异;在运用事实作为论据的论证中,要注意进行分析。我们说,议论文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摆事实是手段,讲道理是目的。我们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例子举了一个又一个,就是不对事例进行分析,这就成了论点加论据,这就使论点孤立无援,失去了立足的依据。例子怎样才能充分地证明论点呢?那就需要在举例后进行适当地分析,这个分析很重要,它好比粘合剂,把观点和事例粘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说服人的力量。

二、引证法。那么,又何为引证法呢?引证法就是引用名家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公理等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事例论证”。由于事例论证的材料都是经典的言论,所以,运用引证法可以增强论点的权威性。我们来看余光中的《猛虎和蔷薇》: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的调和。

……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人生原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隐显幽,体贴入微。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非蔷薇,猛虎便成了粗汉;非猛虎,蔷薇便成了懦夫。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沉思。”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20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作者引用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警句:“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进而对警句进行透彻的分析论证,证明警句的经典性,从而使论证雄辨有力。

运用引证法进行论证时,首先要引出观点,其次是进行论证。在论证时,引言必须是名人的,经过实践检验并被广泛认可的。在引言和观点之间,要有一种本质上的联系。从而使观点更明确、更能以理服人。

三、对比法。那么,又何为对比法呢?对比法就是将两种事物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以阐述证明正确观点或驳斥错误观点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横比,所谓横比就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一种是纵比,所谓纵比就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运用对比法进行论证,可以增强观点的鲜明性。

同类推荐
  •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 《弟子规》新解

    《弟子规》新解

    《〈弟子规〉新解》共有8课、18节。其中,第一课“总叙”和第七课“亲仁”各一节。每课每节的题目都用原文表示,如第二课“入则孝”其中第一节的题目是:父母呼应勿缓。
  •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本书配有光盘,光盘中整合了本书的源程序、素材、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学习课件及网络课程平台系统。本书适合中小学各科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人员、师范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各师范类专业学生使用;可以作为教材,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学习和教学参考资料。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热门推荐
  • 感动欧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上)

    感动欧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上)

    人生原本是快乐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远离纷扰与烦恼。快乐是一种心态,它左右我们生活的质量;快乐是一种责任,它承载着我们精神的砝码。拥有快乐,我们才能将生命画卷渲染得明媚亮丽。快乐只在一念之间,你愿意握住快乐,悲伤与阴霾就会烟消云散。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用我们欣悦之情面对生活所有的馈赠,并且,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将快乐打包,赠予每一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让所有人的脸上绽放欢颜。
  • 唯爱S蜜色溺溺溺

    唯爱S蜜色溺溺溺

    全球最TMBT的学校:桐星、一般新生典礼都是早上开始的可在这所学校里却不一样是在下午举行、不少的童鞋们进了虎口、转来的新生们中有两个很养眼的帅哥、不久后被公布成了校草级别的人物、私下有个很雷人的消息…那就是与校草同居、这完全掉入了万丈深渊了啊……
  • 眷宠:罪女大翻身

    眷宠:罪女大翻身

    柒舞注视着落在门上的孤影,想他铲除了府中大患,如今应是意气风发才对。不知不觉中,泪水已盈眶而出,那样温热,划过冰冷的脸颊,令柒舞心中一颤,这汩汩流淌的泪水无声提醒着她,她是多么地爱那个不该爱的人,而她眼下如此落魄,又是多么活该!赵王低下头,止住哽咽:“我只是……”想你了。真正想说的话他始终不曾道出,双拳紧攥在袖中,刹那间无数的纠结化作一声轻叹,转道:“只是想着,若你不是杨家女,该多好。”多么讽刺的话!
  • 缤纷气候

    缤纷气候

    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都必须承担气候变化的后果,人类社会不得不开始反省、认识,并采取科学的措施,积极行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由王建国主编的《缤纷气候》介绍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分布、应用气候,气候与其他自然因素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 狂魅少年女帝:影歌月舞

    狂魅少年女帝:影歌月舞

    21世纪的她,一朝穿越。人闻色变的魔婴,倾城无邪的俏女,狂傲绝尘的少年,媚惑全城的花魁,叱咤大燕的狂影帮主,神秘传奇的千古女帝。到底……哪个才是她真正的身份?青梅竹马的萌男,江湖浪迹的冷少,张扬跋扈的太子,邪魅神秘的国商……她,又将情归何处?
  • 归凡

    归凡

    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要夸就夸这一本,玄幻小说啦。这里面有戒指,却戒内无老头。这里面有宝贝,却路边捡不到。这主角非常叼,却不是龙傲天!......新人新书,求支持!求给力!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我为你许下一片星空

    我为你许下一片星空

    她,是魔他,是神他们同样都经历过众神的审判最终,都来到对他们来说的异界——人间而这次,他,成为了魔法师家族的孩子而她……成为了谁……当我们失去了前世的记忆,是否仍然会在一起……
  • 三线建设纵横谈

    三线建设纵横谈

    本书稿是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研讨会的领导讲话、专家发言和入选论文,回顾了三线建设历程,宣传了三线精神,为推动三线建设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 至尊鬼王

    至尊鬼王

    三百年前,鬼王七夜殒命众神一战,整个鬼道也因此成为了王道陌路,悄然没落。三百年后,他历经七世轮回,重生在九阴冥殿,一切重新开始...他风流、猖狂、无赖,却掌控着前世鬼王的绝顶修为。闯荡三界,纵横天下,解众神一战之秘,创开天辟地之奇迹,仙魔斗法,妖鬼争锋,玄奇奥妙的绝世神兵,傲视天下的蛮荒魔兽,六界因他而动荡,掀起一番史诗般的鬼王神话。
  • 针经指南

    针经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