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8400000014

第14章 表达篇(5)

思考与训练:

一、讨论情感的特点和培养情感的途径。

二、写一段对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的情感,要求情感要厚实,有纵的深度。

三、写一篇《母亲节有感》的短文,要求写出对母亲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四、请补足题目《……未了情》,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不少于800字。

十二讲 写作文要学会抒情(下)

情感的传导方式:抒情

我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的目的是进行思想交流。既是交流,那就不仅仅是为了个人需要,还要考虑读者。考虑读者会不会感兴趣?会不会从中受到感动?要使读者受到感动,那就要通过你的文字宣泄你的情感,使你的喜怒哀乐融入到你的文章当中,使你的文章具有七情六欲。好的文章,是作者心灵的歌唱。作者要用真情去写作,用真情去感动读者,那就要求作者要写出真情实感来。真情实感是打动读者的重要要素。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汽车是靠发动机驱动,真情就像文章的发动机,是文章的驱动力。

那么,作者的真情又是靠什么进行传导的呢?我们说要靠抒情。什么是抒情?抒情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是纯客观地对待对象,或爱或恨,或喜或怒,或反对或赞成,或蔑视或崇敬,总有自己的感情和态度。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感情传达的方式:抒情。抒情要求具体生动、真挚健康,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我们来看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的一节: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想起刻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团圆/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庭院飞黄叶/想起池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畴一堆堆的草垛/想去母亲唤我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边唱歌/在台北的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流沙河这首诗,紧扣“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一主线,娴熟地运用了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潮水般的感情。诗中的蟋蟀,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蟋蟀,而是被诗人进行心灵加工的蟋蟀,加工后的蟋蟀即因心变,变得似而不似,不似而似。实际上,诗人也不是真正在写蟋蟀,而是通过蟋蟀在写一种乡愁,写自己对大陆情感的浓缩和凝结,也可以说,诗人在写一种荡气回肠的祖国之思。诗人对这一真情实感的抒发,收到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古代《乐府诗集》中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爱情诗,写诗中一位女子与自己的夫君相亲相爱,发誓使自己的爱情永不断绝、永不衰减,直至指天发誓,除非是高山变作平地,冬日雷声震震,夏天雨雪霏霏,天地重合一起,才会“与君绝”。这位年轻女子的剖白至真、至烈、震撼人心,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

我们说,抒情方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直接抒情。何为直接抒情呢?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描写过程中,不借助任何其他的表达手段,直接站出来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往往感情更为强烈,积聚到一定程度会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直接抒情又可分为三种:

一、倾诉式。顾名思义,就是向读者倾吐蕴藉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抒情方式往往直抒胸臆,酣畅淋漓。我们来看看李清照的《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家国之恨未雪,又兼夫婿陨伤,李清照独自漂流杭州、越州、金华,词风日趋沉郁、率真。这首词作采用倾诉式,倾诉自己心中的忧愁。词作采用通感的手法,写舴艋舟也无法载动这些愁,可谓形象逼真,情感真挚。

二、爆发式。极其激愤极其悲痛的感情郁结于心,一旦下笔,便情感骤爆,一泻千里。这样的抒情,一开始便慷慨激昂,发出内心的呼喊。我们来看叶绍钧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微笑的魔影,漂亮的魔影,惶恐的魔影,我诅咒你们:你们灭绝!你们消亡!你们是拦路的荆棘,你们是伙伴的牵累!你们灭绝,你们消亡。永远不存一丝儿痕迹,永远不存一丝儿痕迹于这块土地!

有淌在路上的血,有严肃的郁怒的脸,有露胸朋友那样的意思,“咱们一伙儿”,有救,一定有救——岂但有救而已!

我满腔的愤怒,再有露胸朋友那样的话在路上吧?我向前走去。

依然是满街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

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一连串的短语,直抒胸臆,一泻而出。作者挺身怒斥:“微笑的魔影,漂亮的魔影,惶恐的魔影,我诅咒你们:你们灭绝!你们消亡!”作者采用爆发式的抒情方式,几个字一顿,犹如急促的鼓点,激越昂奋,把郁积在心中的愤怒有力地表达出来。

三、指点式。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指点是作者思想倾向的显露,是支撑整个散文的支柱。作者在构思散文时,起初只有某种情思、倾向、观点冲击着自己的心胸,尔后再活化、扩充、联想、缀合成一篇文章,这最初的思想观点,也就成了作品中的指点。这种指点,实际上已经成为意境的组成部分。我们来看薛尔康的《北国秋叶》:

我凝视着那一片片沉静地降落的树叶遐思。几个孩子在收集落叶,我也情不自禁捡起几片。叶柄柔软而呈青色,变了色的叶片依然光润水鲜,筋脉清晰,充满液汁。这是活的叶子,简直就在向你悄声细语说着一些什么。它选择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告别人世,大千世界上竟连植物也不愿使自己死得丑陋。

这段文字,运用了指点式。文中的“指点”也是文章的意境。它是情和景,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的融合剂,也是意境最后焊接而成的炽热的火花。

间接抒情

我们说,抒情方式中还有最常用的一种,叫做间接抒情。何为间接抒情?间接抒情顾名思义,就是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把情感寄托在其他事物上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叫做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有好多种,我们常见的有以下八种。

一、借事抒情。何为借事抒情呢?就是作者在叙述某件事情时,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的感情。我们来看著名作家巴金的《怀念肖珊》中的一段:

开刀之后她只活了五天,谁也想不到她会去得这么快!五天中间我整天守在病床前,默默地望着她在受苦(我是设身处地感觉到这样的),可是她除了两三次要求搬开床前巨大的氧气筒,三四次表示输血较多,付不出医药费之外,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这段文字,既是叙事,又是抒情。作者通过叙述肖珊去世前的情景以及自己的希冀和愿望,抒发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借事抒情,一要叙事,二要抒情。叙事固要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抒情。叙事的目的是为为抒情服务,它常常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浓厚的感情。

下面,我们再看著名作家刘庆邦的散文《妹妹不识字》中的一节:

我考上镇里的中学后,就开始住校,每星期只回家一次。我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按时返校。我回家一般也不干活儿,主要目的是回家拿吃的。母亲为我准备下够一个星期吃的由红薯和红薯片磨成的面,我带上就走了。秋季的一个星期天,我又该往学校背面了,可家里一点面也没有了。夏季分的粮食已经吃完了,秋季的庄稼还没完全成熟,怎么办呢?我还要到学校上晚自习,就怏怏不乐地走了。我头天晚上没吃饭,第二天早上也没吃东西,一直饿着肚子坚持上课。那天下着小雨,秋风吹得窗外的杨树叶子哗哗响,我身上一阵阵发冷。上完第二节课,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待着。有个同学告诉我,外面有人找我。我出去一看,是妹妹来了。她靠在一棵树后,很胆怯的样子。妹妹的衣服被雨淋湿了,打成一绺的头发沾在她的额头上。她从怀里掏出一块黑色的毛巾递给我。我认出这是母亲天天戴的头巾。里面包的是几块红薯,红薯还热乎着,冒着微微的白汽。妹妹说,这是母亲从自留地里扒的,红薯还没长开个儿,扒了好几棵才这么多。我饿急了,拿过红薯就吃,噎得我胸口直疼。我事后才知道,妹妹冒着雨在外面整整等了我一个课时。她以前从未来过我们学校,见很大的校园里绿树成荫,鸦雀无声,一排排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课,就躲在一棵树后,不敢问,也不敢走动。她又怕我饿得受不住,急得都快哭了。直到下课,有同学问她,她才说是来找我的。

刘庆邦这篇散文,写的是那个特定年代贫苦孩子的童年。母亲没有让妹妹上学,把妹妹留在家里看管弟弟,放羊拾柴。妹妹聪明、好学、记性又好,又会唱歌,可一直没有上学的机会;可善良、懂事、性格内向的妹妹,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为他人做着牺牲。这段文字,是写妹妹冒雨为哥哥送红薯的情景,由于未进过校门,竟冒雨在外面等了一个课时,作者看似在叙事,可处处在传情处下重笔,让读者在这灵动质朴的文字中,体会那浓浓的情感,以期产生共鸣。

二、借景抒情。何为借景抒情呢?就是抒情同景物描写融合,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使情景紧密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当代著名作家叶蔚林在关于《风景描写》一文中曾说:“文学作品中的任何描写,都不是照相式的再现,风景描写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只是孤立地、客观地描写风景,不管你描写得多么真实、细致,也难以动人。关键在于作者必须对风景倾注内心的感情。”也就是作者抒发感情时,必须做到融情于景。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写景心理言情”,就是说的情和景相交融的道理。我们来看杜甫的一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看似一首描写景物的诗,实则是一首抒情诗。白鹭是候鸟,春暖花开,由南方飞往出生地,正好经过杜甫的故乡,这就触发了杜甫的乡愁。由于连年战乱,杜甫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于是“心如西岭千秋雪”般冰冷;同时,诗人又觉得自己是这来自东吴的客船,随时都想解缆而归。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白鹭、千秋雪、客船等一系列意象里,含而不露,别有一番情味。我们再来看茅盾的《雾》:

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踪影。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我诅咒这抹杀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与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作者在描写浓雾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借以反映自己苦闷而迷茫的心境。作者大声疾呼:“我诅咒这抹杀一切的雾!”宁愿和“刺激人们活动奋斗”的风雪,拼搏厮杀一场!这反映出作者对黑暗势力决不妥协,渴望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这里,由于作者想象的特殊功能,作者眼前之景会发生种种不同于自然形态的变化。因此,作者笔下的自然,有的并非第一自然,而是作者在特定情思控制下的由想象创造的第二自然。那是作者的心中之景,饱含着作者的情绪,活泼着作者的想象。

三、借物抒情。何为借物抒情?就是对某种事物的感慨而生情,则叫借物抒情。它或托物寓意,或状物抒情,都属于借物抒情。我们来看张万舒的《黄山松》:

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九千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要站就站在云头,/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要飞就飞上九霄,/把美妙的天堂看个饱!

不怕山谷里阴风的夹袭,/你双臂一抖,抗得准,击得巧!/更不畏高山雪冷寒彻骨,/你折断了双剑,扭弯了冰刀!

谁有你的根底艰难贫苦啊,/你从那紫色的岩上挺起了腰;/即使是裸露着的根须,/也把山岩紧紧地拥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动摇,/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那背阳的阴处/你横眉冷扫,/向着阳光,你迸出劲枝千万条!

啊,黄山松,我热烈地赞美你,/我要学你艰苦奋战,不屈不挠;/看,在这碧紫透红的群峰之上,/你像昂扬的旗帜在呼啦啦地飘。

诗人运用咏物的抒情方式,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以强悍的生命意识和飞动的色彩。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写出了黄山松的百折不挠、刚健自强的斗争精神和气度。诗人看似处处写松,实则在处处写人。黄山松这一高度浓缩的意象,实则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的写照。全诗气势奔放,笔触刚劲, 节奏明朗,铿锵有力,是一首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抒情佳作。

四、借人抒情。何为借人抒情呢?就是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描写人物,把自己对人物的赞美、爱慕、钦佩、关怀、崇敬等思想感情,都在笔下一一展现出来。这种抒情手法,就是借人抒情。我们来看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的《母亲》:

我母亲原是个乡下的贫农,连小学也没有进过。可是,当我在家的时候,她却开始学起字母来了。戴着老花镜,弯着腰,把脚伸进装着脚炉的被子里,在被子上放一块小木板,把我写废的稿纸收在一起,在稿纸的背面,用铅笔做起功课来了。我笑着问她:“你打算怎样呀?”前年,我在监狱里的时候,她因不会写字,一封信也没有写给我,她想起来就说:“这件事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出狱以后,母亲看出我更加深入革命运动中去了,以后一定还会被抓去……为了准备我再入狱的时候好写信给我,母亲就开始学习识字了。在我进入秘密生活以前,母亲写的字虽然又大又不整齐,但是都能读得出来,这使我很惊异。

这段富有情感的回忆,写了母亲发生的变化。母亲不再是一个不识字、未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而是一个有一定文化,一定思想基础,初具革命觉悟的母亲了!作者饱含情感,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敬意。

五、借夸张抒情。何为夸张抒情呢?夸张抒情就是抓住事物的某种特点,有意识地加以扩大或缩小,使其特点、本质及其所包含的意义更为鲜明突出,更充分形象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尽表其意的效果。我们不妨来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甲骨文(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甲骨文(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汉字起源到甲骨文的诞生;甲骨文概述;甲骨文的发现与早期研究;“甲骨四堂”等。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继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课程的设计乃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共分5章,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 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本书介绍了沟通能力结构与内涵、沟通主体意识、沟通思维方式、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表达,以口头、书面、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等。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点燃生命中的春天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点燃生命中的春天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星河巫妖

    星河巫妖

    即使相隔千亿光年,依然有追随他脚步的灵魂即使改变生命形态,他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当征服一个世界的巫妖之王,以灵魂占据的方式进入人类社会,结合人类科技的巫妖必将席卷星河。……已完本《超级骷髅兵》《骷髅魔导师》等等作品,品质保证,拜求收藏。
  • 传法正宗论

    传法正宗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级抽奖系统

    神级抽奖系统

    一个不知身份的神秘少年;一台让天才更加逆天的系统;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这一切,只有用力量来完成!
  • 圣灵变

    圣灵变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青龙便化猪九霄龙吟惊天变,青龙咆哮飞九天【加入到青龙的世界里,你同样是强者】————QQ书群117976966(各位读者踊跃加入)
  • 伴夏一生

    伴夏一生

    她,从程雨菲到夏明慧从灰姑娘到富家千金一场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成了商业联姻的棋子!她,该何去何从……………………………………群号:120390599敲门砖:文中男主男配的名字。
  • 铠斗星河

    铠斗星河

    “我沉睡在黑海,醒来时是在一座巍峨的大山上,下山的时候,有人看见了我,落荒而逃。”“我是谁?不记得了,冥冥之中我要去找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风恒,他会是我的今生。死者生,亡魂归,万载轮回,我忘了自己……”“什么?,为了加快成长,附带“兑换精灵”,而且是等价兑换?唯一的限制就是兑换等级?”
  • 人皮面膜

    人皮面膜

    朋友圈微商的化妆品千万不要乱买,有些是会要人命的!人油香皂,人皮面膜,让我来揭秘微商里的恐怖事件.....
  • 炼血途

    炼血途

    血祭大陆,血液有灵,偷天窃地,魂血相融。一朝踏入炼血途,永生陷入不归路。窃天盗地遭天怒,九死一生逆天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生绝配:傻王爷傻王妃

    天生绝配:傻王爷傻王妃

    她,是21世纪顶级异能女佣兵,因组织策划的一场阴谋,魂穿异世。这一穿不要紧,竟然还穿到一个傻子身上,她可是不好欺的主,且看她如何步步惊心,斗嫡姐,夺大权。他,是臭名远扬的傻王爷。一纸赐婚,他和她相遇,众所周知,她和他是名符其实的傻子,但谁又知这层傻子的伪装背后,是怎样优秀的两个人?既然世人抛弃了他们,他们必定要世人后悔!她对他约定:就算全世界不要他,她亦会如从前一样爱他。守护他。他对她约定:只要她想要,他定会竭尽自己所能,甚至性命,他在所不辞!
  • 哑巴皇妃复仇记

    哑巴皇妃复仇记

    他:慕容羲,嫡长子,煜羲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勾心斗角中出生,阴谋诡计中长大,步步为营中即位,早已厌倦了朝廷的阴谋诡计,后宫的勾引斗角,谄媚争宠;她:王玉莲,清丽脱俗,偶然的机会与皇帝结实,成为皇帝此生最爱最悔最愧的人;她:徐嫣然,镇国将军徐擎英的遗孤,17年前皇帝一道圣旨将其灭门,是母亲徐柳氏惨遭杀害前拼死所生,立誓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手刃皇帝,报徐家血海深仇。玉莲、嫣然本是一人,9年前身世之谜被揭开,被分割成两人。玉莲是本性,嫣然是仇恨。她和她骗他、杀他、爱他、为他生儿育女,无怨无悔。最终,大仇得报,他性命垂危,而她服下祛识散,致盲、致聋、致哑。从此变为废人,成为真正的哑巴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