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4500000022

第22章 诸子百家篇(2)

放弃应做的事业,专对老百姓搞些小恩小惠,安抚他们,疼爱他们,春、天给喝点稠粥,夏天给点大麦粥,用小恩小惠来窃取暂时名誉,这是一种苟且的作法。可以暂时得到奸民的赞赏,但不是长久的办法,事业不可能成就,功劳不可能建立,这是违背礼义的作法。吆五喝六和迫不急待地强迫人民去从事劳役,一味追求事情的进展和功利,不顾毁掉荣誉,任凭失掉民心,事情虽有了进展,却引起老百姓的反对,这又是一种歪门邪道的作法。采取败坏堕落的方法,必然走向成功的反面。所以搞沽名钓誉,是不行的;想自己成功而忘了老百姓,也是不行的。这些都是不合乎礼义的做法。

【原文】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验: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峁仓廪者,财之未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贪,是愚主之极也。将以求富而丧其国,将以求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觉矣。

【译文】

观察一个国家的强弱贫富,事先会有征兆,事后可以验证:君主不崇尚礼义兵必弱,君主不爱护老百姓兵必弱,失信于民兵必弱,庆功奖励不推行兵必弱,将帅领导无方兵必弱。君主好大喜功国必穷,君主喜欢名利国必穷,官吏太多国必穷,工人商人太多国必穷,耗费东西没有一定的规定和限度国必穷。老百姓穷了君主必然穷,老百姓富了君主必然富。所以田野农村是财货的根本,官府的货仓和粮仓是财货的末梢;老百姓得到好的天时,耕作又及时,这是财货的源头,按照等级征收的赋税和国库是财货的末流。所以贤明的君、王必须调养天时的和顺,节约开支,发展生产,时时慎重考虑这些问题。使天下出现安然有余的局面,而君主不必忧虑不富足了。像这样,那么上下都富足,财物多得无处堆藏,这是最懂得治国大计的。所以夏禹遇上十年的水涝,商汤遇上七年的旱灾,而天下老百姓没有出现饥饿的脸色,十年之后,庄稼又获得好收成,而陈粮积蓄恢复余剩,这没有别的原因,是懂得本和末、源和流的关系。所以田野虽然不收而仓库却充实,老百姓空虚而府库满盈,这就叫国家灭亡。断绝了它的根本,枯竭了它的源头,而且大量搜刮老百姓的资财,聚集于国库,如果君主和宰相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那么灭亡就要很快到来。由整个国家来供养他,结果还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这就是因为贪到了极点,是最愚蠢的君主。本来想要追求自己的富贵却丧失了国家,本来想要追求私利却毁掉了自己,古时有很多国家,现在只剩下不到十个了,其所以这样,都是同一个道理。当君主的,也应该觉醒了。

老子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如果能用语言阐述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来指称事物,但指称事物的名并不代表事物本身。“无”,用以指天地的初始;“有”,用以指万物的本原。故而,立足于永恒的无,可以体味道的奥妙;立足于永恒的有,可以观察道的端倪。“有”和“无”这两者,同出一源,而名称不同。它们都属于深奥难测的范畴。唯其深奥玄妙之极,才是通向一切奥妙之门径。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美为什么是美的,那么丑恶的存在就已经是事实了;天下的人都明白了善何以是善的,这不善也就相对产生了。所以说,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互相成立,长和短相互形成,高和低互相依存,音和声相互谐调,前和后互相序列。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不采用言词、指令的手段去推行教化。于是,万物自然运作而不拒绝其使命,生长繁育而不据为已有,有所作为而不矜恃己能,完成使命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才能绵延不绝。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能,使人民不致对功名竞争;不重视难以得到的财物,使人民不偷盗。不要显现能引起欲望的东西,使人民的思想不受扰乱。因此,圣人治国,注重使人民的心思空寂,使人民的肚子充实,使人民的意志薄弱,使人民的筋骨强健。经常使他们处于没有知识,没有欲望的状态,从而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不致干蠢事。如果能够实行“无为”的政治,那么,国家就没有不会治理好的。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空虚无形的,然而其功用却无穷无尽。它是多么深不可测呵,好像是万物的源头!它掩敛自己的锋芒,排解自己的纷扰,隐蕴自己的光辉,混同于周围的尘埃之中。它是那么幽隐呵,人们看不见它但又感觉它真实地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所生,好像在天帝诞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它把万物当作刍狗一样对待;圣人也无所谓仁义慈爱,对待人民也像对待刍狗一样。天地之间不就像是一个大风箱吗?空虚却不会穷竭,越鼓动,风量就越大。议论太多往往加速失败,还不如保守虚静。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空虚之道是永生的,就像母性的生养。母性生养之门就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绝永恒存在,它的功用无穷无尽。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长久生存。因此,圣人愈令自己居于后,反而使自己居于先,他置自己于度外,反而保全了自己。这岂不是由于他们无私吗?他这样无私,所以最后便能成其私。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如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得益而不与之相争,它处于众人厌恶的卑洼之地,所以能接近于“道。”居住要善于选择地方,甘居卑下,心地要善于保持平静,待人善于坚持仁爱,说话善于坚持诚信,施政善于治理,办事要善于利用才能,行动要善于把握时机。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不会有什么怨咎。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保持得盈满,不如罢止。锻击得太过于锐利,不可长久保持。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守得住。富贵便骄傲,就给自己带来灾祸。功成名就应引身而退,这是合乎自然规律(天道)的。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形体和精神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致柔顺宁静,能像婴儿吗?排除杂念、保持清纯玄妙的心境,能无瑕疵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自然无为吗?感官感知外界,能知雄守雌保持沉静吗?通晓四方,能不用心机吗?生万物,养万物,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已有,畜养了万物而不自恃有恩,为万物之长者,却不去主宰万物,这就是最精深的德性啊!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共汇集于一个毂,毂上有空洞(辐条和车轴得以安插的洞孔),才有车的功用。揉捏粘土做器皿,器皿中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功用。开门凿窗建造房屋门窗四壁之内有空虚之处,才有居室的功用。所以,“有”给人以便利,“无”发挥了它的功用。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青、赤、黄、白、黑五色使人眼花缭乱;宫、商、角、徵、羽五音使人耳朵听不清楚;甜、酸、苦、辣、成五味使人胃口伤败;跑马行猎使人狂躁不安;难得的珍宝使人的品行受到损害。因此,圣人治国,只求饱腹,而不求声色之娱,所以舍弃那些有害身心品德之物,取有利于身心品德的东西。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得宠和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的灾难,像对身体的疾病一样。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得宠是上好的事,受辱为下等之事。得宠令人不安;失宠一受辱一也令人不安。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说“贵大患若身?”我所以有大祸患,仍是由于我有自身,如果没有这个自身我还有什么患祸呢?所以能以看重自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付给他,能以爱自身的态度去管理国家的人,才可以把国家委托给他。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不下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看它不见,叫做“夷”(无色);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无声);摸它摸不着,叫做“微”(无形)。这三者,不可推究责问,因此浑然为一体。在它的上面不显得光亮,在它的下面也不显得晦暗。幽深渺渺呵,不可以述说,复归于空虚无物,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像的形像,这就叫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后。把握古已有之的道,同它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够了解宇宙的原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精微玄妙而通达,深刻得难以识测。正因为深刻得难以识测,所以只能勉强地描述它:谨慎迟疑呵,就像太、天涉水渡河;顾虑戒惕呵,就像提防四面的围攻;威严庄重呵,就像做宾客;流散融融呵,就像坚冰解冻;淳厚朴实呵,就像未经雕凿的素材;虚怀旷达呵,就像空山幽谷;浑然包容呵,就像混杂的浊水;浩淼雄浑呵,就像浩茫茫的大海;随遇而安呵,就像浮叶随水飘流不止。谁能在浊流激荡中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在安定之中变动起来慢慢地成长?把握此道的人,不贪求满溢(不自满)。因为它不贪求满溢,所以能去故更新。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努力使心灵虚寂到极点,保持清静不变。万物一齐生长运动,我由此得以观看物质往复的变化。那纷繁茂盛的万物,各自复归于它的本原。归于本原叫做“静”“静”叫做复归于生命本性。复归于生命本性叫做自然规律,认识了自然规律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轻举妄动就会有凶祸;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宽容通达。宽容通达才能公正坦荡。公正坦荡才能周全。周全才能同于自然。同于自然才能把握道,把握道才能长久,才能终身免受危害。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君、王,清静无为,使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君主,人民愿意亲近且称赞他;再次一等的君主,人民惧怕他;更次一等的君主,人民侮辱他。君主诚信不足,人民对他就不会信任。最上的君,王,实行无为而治,他重视自己的言语,不轻易发号施令。他功业完成,事业办得顺利,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生活的。”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人提倡仁义。智慧出现后,才有很大的诈伪;“六亲”不和睦,才有人要求子孝父慈。国家昏暗混乱,才有人褒奖忠臣。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禁绝所谓聪明和智慧,则人民才会得到百倍的利益;废弃仁义,人民才会恢复子孝父慈;抛弃巧与私利,才会没有盗贼。用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东西都是巧饰的东西,所以要让人民回归到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减少私心嗜欲、抛弃学问、无忧无虑的境界。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译文】

同类推荐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金莲仙史

    金莲仙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异殇凩

    异殇凩

    简介“神啊!我错了,我不该在人家打架的时候凑上去,更不该因好奇硬是挤到前头。我再也不敢了。所以请让我回家吧!”沐子依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是在看人打架的时候被人撞晕而已,醒来却在一个这么危险的地方。妈妈呀!快点来救救她啊!【本故事纯属瞎编,如有雷同,敬请原谅!】
  • 盛世卿狂

    盛世卿狂

    所求所念,不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罢了。奈何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一腔执念终化为一缕幽魂。身死轮回,重生异界,一睁眼便以一纸天书搅乱天大势,顺带勾上某腹黑王爷的“兴趣”。某日,她调戏侍卫,“待你长发及腰,嫁给我可好?”正巧被“路过”的他听见,于是,隔日,她收到了一封“情书”“待你长发及腰,我娶你可好。”慕颜看了他一眼,答曰:好说罢,三千青丝齐肩剪断。一个是女尊国的公主,一个是男尊国的王爷。腹黑对狂妃,谁能征服谁?
  • 妃逃不可:腹黑王爷惹不得

    妃逃不可:腹黑王爷惹不得

    一朝穿越,现代金牌律师殷荃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将门庶女。非但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草包,更是个胸无点墨任人欺凌的赔钱货!什么?叫她嫁给那个连续死了七个老婆的端王冲喜?开什么玩笑?冲你妹的喜!不嫁!要嫁你们自己嫁!她还有大把的青春要享受!怎么可以断送在这么一个克妻又洁癖的天煞孤星身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代帝王(下)

    历代帝王(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玄幻终结者

    玄幻终结者

    本小说纯爽文,看了绝对让你爽到爆,笑到哭!路潇湘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由于一次意外,让他成为了一个牛逼哄哄的修真者!不过这还不算完,他还没来得及享受自己的实力的同时,又穿越到了一个玄幻的世界。这个世界很特殊,不像小说中那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斗气功法。完全相反,这里的人们,都跟地球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地球人还要弱!更坑爹的是,路潇湘刚刚穿越过去,学校开学了……而路潇湘到了这里赚到了有史以来他的第一桶金,发明了电灯泡!
  •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本书内容分为十六章,包括:中国·世界、自然·疆域、人物·掌故、思想·智慧、典章·制度、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图书·博物、风俗·节日、教育·学校等。
  • 一个阴阳先生

    一个阴阳先生

    我是一个阴阳先生,自从16那天生日开始,我开始经历一些常人不知道的事,一个行走在都市中的一个阴阳先生,厕所厉鬼,坟场僵尸,医院弧妖,这些都是我经历的故事的其中之一,接下来这个阴阳先生会遇到什么呢?敬请观看,一个阴阳先生
  • 浮生九阙

    浮生九阙

    长歌剑诀我自当杀上九霄云阙琼花美人我只愿醉酒轻度浮生
  • 夏风微曦

    夏风微曦

    秋天,他和她相遇,一句你好,带着淡淡的清香,镶嵌在他们的青春哩!他们很平凡,他们或许就是你!他们的初中随着秋天,就这样开始了
  • 悄悄,晚风飘

    悄悄,晚风飘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这些故事不像电影场景那样惊涛骇浪,也不像史诗般的波澜壮阔,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头细细回味这些故事,也算是别有一番感觉。现在,我要讲的故事,精彩与否,还得看各位如何去品鉴了!故事发生在川东的一座城市,时间是千禧年最初的几个年头,那是属于85后的记忆,那时的他们,正值心花绽放,旭日突升,阳光渐浓时!所以,以此故事来纪念在21世纪初叶,刚刚步入青春的各位学子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