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4500000021

第21章 诸子百家篇(1)

荀子

王制

【原文】

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穆。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复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是王者之政也。

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队。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故公平者,听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译文】

请问如何治理国家?我认为:“有才德的人,要破格任用,无德无能的人要立即罢免,首恶分子不需要教育就应立即处死,普通的人民不等用刑赏就应使他们受到教育。在名分尚未确定之前也应按宗庙的先后排列上下次序。即使是王公士大夫的子孙,尚未有特权等级身份的人,就把他们归并到普通老百姓之中去。即使是普通老百姓的子孙,(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端正的品德行为,具备特权等级身份的,就可把他们归并到卿相士大夫的行列中去。所以一切违反礼义言行,搞邪门歪道,破坏秩序的人,安排他们职业,进行教育,给予改过的机会,用庚赏勉励他们,用刑罚惩办他们,安于职守的就留用,不安于职守的就开除。属于哑、聋、瘸、断手和发育不全特别矮小的人,官府要收养他们,根据他们的能力加以使用,由官府供给衣服粮食,普遍地予以照顾,不让遗漏一人。对那些最有才能但在行动上违反礼制的人坚决处死决不宽救。这是最高的道德,这是治理国家的原则。

处理政事的关键:怀着好意来的人以礼待他,怀着恶意来的人以刑待他。把两种人区分开来,这样贤人和不肖的人就不会混杂不分,是非就不会混乱不清。贤人和不肖的人不混杂在一起,那些英雄豪杰就会到来,是非不会混乱不清,那国家就会得到治理。如果这样,名声一天天显赫,天下人敬仰羡慕,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王者治国的大事具备了。凡是处理政事,只是威严猛厉,而不喜欢宽容待人,那么臣下害怕不敢亲近,有话不敢完全说出来,像这样,大事就会近于废弛,小事就等于放弃。如果接受意见态度随和,待人宽容而没有一定的限度,那么各种不合礼义的言行就都会出现,各种试探性的话也会蜂拥而起,各种试探性的话蜂拥而起,这样,所听太多,事又繁杂,同样也会伤害政事。所以有法而不议论,那么,法令没有明确规定到的地方,就会出现差错。职权范围不能互相沟通,那么,职权涉及不到的地方,就会出现漏洞。所以有法而又能议论,职权范围又能互相沟通,坏事隐瞒不住,好事也不会遗漏,而百事没有差错,不是明智的君主是办不到的。所以公平是处理政事的准则,宽严适当是处理政事的标准。有法令规定的事情,要依法令去办理,没有法令规定的事情,要按法令以相类推去处理,这是处理政事的最好办法。偏私而无原则,是处理政事不公正的表现。所以有好的法令没有好的政事,是有的;有贤明的君、王而无好的政事,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古书上说:“国家的安定出自君子,国家的混乱出自小人。”就是指上述情况说的。

【原文】

分钧则不偏,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余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余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余矣。”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译文】

名分相等就无法统属了,权势相等就不能统一集中了,大家的地位都相等就谁也不能指挥谁了。有天地就有上下的差别,明智的君、王一开始当政,治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两人同样尊贵就谁也不能侍奉谁,两人同样卑贱就谁也不能役使谁,这是自然的道理。权势地位相等,而喜好厌恶相同,物欲不能满足就必然争夺,争夺就必然乱,乱就必然穷困。古代帝王最讨厌混乱,所以制定礼义来加以区分,使之有贫、富、贵、贱的等级差别,逐级进行统治,这是养育天下的根本。《尚书》中说:“要做到齐就必须是不齐。”就是指的这个道理。

马惊车,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人民反抗政治,君子就不能安坐在君位上。马惊车,就不如让它安静下来;人民反抗政治,就不如给他恩惠。选择才德兼备的人,提拔忠实而又严肃认真的人,提倡孝悌,收养孤寡,救济贫穷,如果这样,那老百姓就服从统治了。老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主的统治地位就安稳了。古书上说:“君主是舟,老百姓是水。水能使舟安稳地运行,也可以使舟沉没。”就是指的这个道理。所以当君,王的,要想安定,就不如改善政治,爱护人民;要想使国家强盛而且有声望,就不如尊崇礼义,敬重有才干的人;要想建立功名,就不如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这是君主的大节。上述三方面做得恰到好处,那其余的也自然做得恰到好处了。如三方面做的不恰当,那其余的即使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也做的不错,还是无济于事的。孔子说:“节做得对,小节也做得对,这是上等的君主。大节做得对,小节做得有的对有的不对,这是中等的君主。大节做得不对,小节即使做得对,我也不需要看其他方面了。”

王者之君争取人心,霸者之君争取友邻国家,只靠武力胜人之君夺取他国的土地。取得人心的君主使诸侯臣服,争取友邻国家的君主同诸侯为友,夺取他人土地的君、王与诸侯为敌。能臣服诸侯的君、王可以统一天下,能以诸侯为友的君、王可以称霸于诸侯,以诸侯为敌的君主只有灭亡。

【原文】

用强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恶我必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与我斗。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则伤吾民必甚矣。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斗。人之民日欲与我斗,吾民日不欲为我斗,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虽守者益,所以守者损,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诸侯莫不怀交接怨而不忘其敌,伺强大之间,承强大之敝,此强大之殆时也。知强大者不务强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强道者也。

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庆赏以先之,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译文】

专靠武力胜人的君主,人家保卫自己的城池,人家出城作战,而我用武力去战胜人家,那就要伤害人家很多的老百姓。伤害人家的老百姓多,那么人家的老百姓恨我的也必然多。人家的老百姓恨我的多了,那么就会天天想和我斗。人家守城,人家出战,而以武力去战胜人家,那么我的老百姓必然伤得很多。伤我的老百姓多,那么我的老百姓恨我的也就必然多。我

的老百姓恨我的多了,那么老百姓以后就不愿意为我去战斗。人家的老百姓成天在想和我斗,我的老百姓没有一天愿意为我去战斗,这就是强者反而变成了弱者。夺得一些土地而失去了民心,劳苦多而功劳少,虽然土地增加了,而民心受到了损失,这就是表面强大了而实际被削弱了。各国诸侯没有不互相结交,联合那些怨恨强国的诸侯国,窥伺着强国的可乘之隙,乘着强国陷入困境的时候去进攻它,这就是强国的危险的时候到来了。知道什么叫强大的君主,不专用武力胜人,考虑的是以王天下为己任的使命,使自己的实力更加强大,巩固自己的政治品德。实力强大了,诸侯不能使我变为弱小,政治品德巩固了,诸侯不能使我受损害,天下如果没有王者和霸者,那他将是常胜的君主了。这是知道强胜之道的君主。

那些称霸的君主不是这样,开辟田野,充实粮仓,使兵革器械便于使用,谨慎地招募和选择武艺高强的人,然后用重奖赏来诱导他,严格地用刑罚来纠正他的过失。保存将要灭亡的国家,使已经灭亡的国家的后代能继续祭祀其祖先,保护弱小的国家,制止那些强暴的国家,但是又无兼并他人之心,那么各国诸侯就信任他了。实行和其他诸侯国相友好的原则来和各诸侯国相亲善,那么各诸侯国就喜欢它了。所以能和诸侯国相亲善,因为不去兼并人家,如果表现出有兼并人家之心,那么各诸侯国就疏远他了。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他奉行对各诸侯国的友好政策;如果要想臣服人家的意图有所表现,那么各诸侯国就背离他了。所以要表明没有兼并人家的行为,信守睦邻政策,如果天下没有王者和霸主之君,那他将是常胜的霸君了。这就是懂得称霸之道的霸君。

那些称王的君主不是这样,仁的品德高于其他诸侯国,义的行为高于其他诸侯国,声威大于其他诸侯国。仁的品德高于其他诸侯国,所以其他诸侯国没有不和他亲善的。义的行为高于其他诸侯国,所以其他诸侯国没有不以他为尊贵的。声威大于其他诸侯国,所以其他诸侯国没有敢和他对敌的。拿人家不敢对敌的声威辅之以仁义之道,所以不必用战争手段就可取胜,不必进攻就能得到所要得的东西,军队不必劳苦就可使天下归服。这就是懂得王者之道的君主。

富国

【原文】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诱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它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裕乃身。”此之谓也。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知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熟,是天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垂事养民,拊循之,唲呕之,冬日则为飦粥,夏日则与之瓜麸,以偷取少顷之誉焉,是偷道也。可以少顷得奸民之誉,然而非长久之道也;事必不就,功必不立,是奸治者也。懵然要时务民,进事长功,轻非誉而恬失民,事进矣而百姓疾之,是又不可偷偏者也。徙坏堕落,必反无功。故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

【译文】

使国家富足的根本方法和原则,在于节省费用和使人民宽裕,善于贮藏多余的粮食和财物。要按礼所规定的不同等级地位的享用标准来节制消费,要通过政治上的各种政策措施,使人民得到宽松,人民得到宽松就可使人民富足,人民富足了就可使田地得到治理而更加肥沃,田地治理得更加肥沃而粮食产量就能提高百倍。国家依法收税,人民按礼的规定节约开支。粮食堆积如山,粮食即使有时被烧毁还是多得无处可藏。君主何必忧愁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要能知道节约使人民富裕,就必然有仁义圣明的名声,而且还有丰富堆积如山的东西。这没有别的缘故,既能生产又能节约使人民富起来。如果不知道节约使人民富起来,人民一穷,田地就瘠薄荒芜,田地一瘠薄荒芜,收成就会大半减产,君主虽然想多搜刮老百姓,还是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不按礼的规定标准节约用费,那必然有贪财榨取的名声,而且出现财政空虚人民穷困的结果。这没有别的缘故,由于不知道节约和使人民富起来的关系。《康诰》上说:“天是那么广大,地覆盖着万物,按照德的标准去做,就能使你富裕起来。”这就是指上述所说的道理。

减轻田野的税收,适当征收关卡集市的纳税,减少商人的数量,少派人民的公差,不占用农忙时候,这样国家就会富强起来了。

使整个天下都富起来的关键在于把各阶层的职责范围都规定清楚。翻耕田地,弄清田地亩数,除去野草,种植谷物,积粪肥田,这是农夫的事情。遵守农时,督促人民努力劳动,发展农业,增加产量,使百姓和睦,勤奋团结,这是将帅们的事情。高地不旱,洼地不涝,寒暑和顺适宜,五谷按时成熟,这是大自然的事情。全面地保护百姓,全面地爱护百姓,全面地管理百姓,年头虽然不好,遇上水涝旱灾,使老百姓免受冻饿之害,这就是贤明君、王和能干宰相的事情了。

同类推荐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咒枣记

    咒枣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痛觉残留

    痛觉残留

    “从今天起,你就叫纯吧。”他对我温和的笑着,伸出手摸了摸我的头。失去记忆的纯,收留纯的岚,两个人看似平静温暖的生活却很快就被打破。岚的过去牵扯出纯痛苦的记忆,直至最后,终于无法挽回。“你……也想要抛弃我吗……?”
  • 异界妖娆之九尾狐传

    异界妖娆之九尾狐传

    被人指骂是勾引男人的狐狸精,莫小狸愤恨无比,万万没想到一觉醒来却真的成了一只狐狸,还是传说中的九尾白狐,更离谱的是被一个不知道活了多久的老怪物老男人收养了。过了几百年,好不容易觉得自己离不开这个老妖男的时候,他却说他要睡觉了,久睡不醒。等他醒来时,却发现那只幼嫩的小白狐已经化形成一个可爱诱人的女孩,窝在另一个男人怀里娇羞地笑着。于是,一个老男人,一只小白狐,还有另一个男人,故事就是这么开始的……
  • 太极道德

    太极道德

    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正是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如此结合参悟,渐觉冥冥之中,有一个不可说的“存在”主宰着一切。老人家阐讲这个“存在”,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认识这个存在,需要“为无为”,这个过程叫做修炼,需要“勤而行之”,但又不能以后天人意勉强去“为”,所以是“不为而成”,这即是“无为”。推而广之,世间任何学问,都需要这个心态和过程,坦然乐观以面对,而不默然消极以逃避。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通过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去感悟这个“存在”。
  • 闪婚蜜爱:总裁宠妻上瘾

    闪婚蜜爱:总裁宠妻上瘾

    前世被渣男贱女挖心而死,叶念一朝重生,只想痛快复仇。没想到,却遇到了他。他说:“谁欺负你,我欺负谁。你欺负谁,我帮着欺负谁。”从此,她杀人,他递刀,她放火,他浇油。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他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人。她愤怒离开。他将她抓回,笑容邪肆:“你连自己的醋也吃?”兜兜转转,他爱的人,一直是她,从未变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创世天君

    创世天君

    武者以武入道,肉身为载体而修神通!大神通者移山填海,开天辟地!秦川穿越到一个元神天生与肉体完美融合,经脉却闭塞无法修出内力的青年身上。天生神通吞天!踏上无敌通天路!
  • 妖孽世子:异世狂妃哪里逃

    妖孽世子:异世狂妃哪里逃

    特么,真该死!好歹也是相府个嫡女,怎么被几个庶女妹妹欺负的撞墙而死?她,21世纪杀手神医,一朝穿越变丑女,废材,倒霉吗?不!特么的废材竟是天才,上帝啊!你做事的时候,认真一下ok?不过也没那么倒霉,起码遇上个帅气点儿的世子对她钟情。他,凌王府世子,高傲且高贵,五系同修,五阶强者。额...只能说,帅锅,你上辈子积了多少阴德?不过,上帝给人打开一扇门,就要关上一扇窗,帅锅竟然是瘸腿!当丑女遇上残疾,他们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花絮:喜床上,男子满脸羞红的望着女子:“爱妃,我腿脚不便...”没事!她好着呢!一个时辰过后,女子愤愤地伸出颤动的手指着他:“你,你特么的敢骗我!”
  • 中堂

    中堂

    一场匪夷所思的车祸,引出了一桩贪腐大案。公车私用制造的豪华车祸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内幕?一场公用车改革牵动了民政局上上下下的各个阶层的利益。为财政减负的改革为何让财政部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小人物在大领导的压力下还能否保持一身清明?
  • 爱你至世界末日

    爱你至世界末日

    安沫汐是安氏集团的大小姐,她就读樱格兰贵族学院她,冷;他,冷;他,自大;他,幽默……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邂逅??
  • 张学荣

    张学荣

    张学荣是国务院警务处内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国特种部队成员,身手高强,思维敏捷。由于表现优秀的他被选为保镖,专门负责国家领导人的生命安全。而在接受保护一号首长南巡的任务之前,他被派往香江执行一项任务,就是保护一宗凶杀案的证人杨洛诗……
  • 护花小村医

    护花小村医

    山村小子陈波无意中得到上古巫术传承,医术、占卜、观星、算命无所不能,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只想低调地做一个逍遥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