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2900000030

第30章 神秘的地球(11)

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份,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幼,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敲着,弥漫着肃穆的气氛。这时候,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幼,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北京:初一到了子时,即一点钟,家长率领全家老幼,男左女右站立两旁,衣冠整齐,向祖宗神位焚香烧纸,按辈分长幼,向祖宗跪拜,礼节非常隆重。

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有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全发自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

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自唐代以来,“元宵节”就是观灯之风俗,故又称“灯节”。它是旧时农历新年的高潮,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元宵节”是历史悠久的重大民族传统节日,所以有很多民俗流传至今。“正月十五闹花灯”,挂花灯就成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庆祝形式。据记载,西汉以后历代都有制彩灯工艺。彩灯艺术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共同劳动,已发展成为一种变化万千、新颖别致的民间艺术。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种独特文艺形式。猜灯谜起源于南宋。在民间,每到元宵佳节,各地人们还根据当地风俗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闹社火、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吃元宵这个重要的传统风俗。元宵又名“汤圆”,寄托人们希望全家人团圆、平安、吉利、美满的美好愿望。

清明节

清明节由来已久,《历书》载: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除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

中国的社会组织,自古以来以氏族为基础,以家属为中心,慎终追远,对于宗庙、祠堂、祖坟的祭祀,一向看作头等大事。所以,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比较重视的也是清明节。这是追根思源,藉表孝忱的意思。

《舆地记》云:

“祭礼:士大夫庙祀,率如文公家礼,民间不敢立祠堂,礼多简朴,清明祭于墓,七月中旬祭于墓,十月一日祭于家,或祭于墓,冬至岁墓忌日,俱祭于家。”

在古代,清明节似乎并不像后世这样受人看重。据说,原因是秦以前并没有扫墓这项礼节。祭祀坟墓的风气,传说起源于汉。《晋书·礼志》载:“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园陵。”

古俗本有春秋祭祀。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于是,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

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后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扫祭罢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民国初定)。名称虽异,但各地对过节的习惯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以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至今仍然流行。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赤脚,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只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皇醒后,疟疾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是避邪驱瘟,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辟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汉武帝欲求长生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关于赛龙舟的起源,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始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荆楚岁时记》一书,也有类似的记载。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宫》诗也有“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之句。《隋书·地理志》还详细记载了端阳节南郡、襄阳一带的人民于洞庭湖竟渡的生动场面。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祛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七月初七香桥会

牛郎织女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世代承传,家喻户晓。在嘉兴的塘汇乡古窦泾村,每年皆有一次七月七香桥会,届时方圆十余里的男女老少都来敬香赶会,很有一番热闹。

那天,附近各村的香客,各自忙碌着。有人用红纸绿纸包着檀香;有人将一市尺左右长的线香每十支一束裹好,称作裹头香;还有人准备了粗官香和一些其他物品。大家纷纷汇聚拢来。然后,由几名手艺好的男女香客,用裹头香搭起一座约四五公尺长、五十公分宽的香桥,再用双支粗宫香装成桥栏杆,并在栏杆上扎上花花绿绿各种颜色毛线做成的花纹装饰。桥的正中,便放上各家各户送来的檀香包。那些巧妙的手,会将那红绿纸包搭起一座精巧的香亭。香亭东西两侧还各有对联一副:一联是“一年一度七夕会,依依难舍话别离”;另一联则是“云影当空两水平,箫笙何处玉人来”。虽然,这两副对联的文字对仗不够工整,甚至个别用词也含混不清,可是,它却点明了这一活动的主题。这是对牛郎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声援与支持。

香桥搭成之后,各家还陆续送来一串串纸折的、金黄色的元宝锭,也全堆放在桥上。于是,红绿相间,金碧辉煌,一座香桥在烛光照耀下屹立着,煞是好看。多少年代以来,多少人的祝愿和希望,都堆放在这香桥之上。小小的香桥,究竟承受着多少重量呢?

从上午开始搭香桥起,众多的孩子们就在这里玩乐嬉戏。下午过后,各村香客也纷纷汇集,既是祝愿,也是娱乐。

及夜,香桥点燃焚化。人们想象着牛郎织女走过自己献赠的香桥相会了,便获得极大的满足,尽兴而归。

七月十五的“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新安江上都有放水灯的活动。

这一天,古老的梅城镇,街面上一过午就绝了行人,店铺都上了排门,活人把街市让给鬼了。正街当中,过百十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明烛高烧,香烛缭绕,供着时鲜瓜果和一种小巧玲珑的“鬼包子”。桌后自然还有道士在唱谁也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那是岸上人家的作品。而水上人家,那东船西舫,每家的船大娘一早起来就削篾片扎水灯,那是为晚上放水灯作准备。

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做成荷花的形状。天一落黑,船家们的船齐往江上游的七郎庙下摇。到时候,只听得一声呼哨,各船的水灯同时点亮蜡烛,浮下水去。这时灯亮板上,板飘水中,烛影摇红,似洒满江金银,把新安江装点得天上的银河一般。这时候,江两岸成千上万吃饱了“鬼包子”的岸上人,就发出一片震天动地的叫好声。

按传统的说法,这水灯是为那些屈死水中的冤魂引路的。事实上却是人们托了鬼的福,得到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那满江灯彩顺流而下,浮远了,飘散了,人们目送着一江灯火逐渐远离,看着它们一盏盏熄灭。据说灯灭了,它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中秋“团圆节”

中秋,又称“仲秋”、“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据《国语·周语上》载,我国三代时就有“秋幕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亮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中春昼,击土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周礼》)“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礼记》)按习惯,夕月一般都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也有在立秋日前后)。历代帝王都沿袭此俗。晋时有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榼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习俗。

人们以中秋月为团圆之象征,并有亲人团聚之习俗,所以也称“团圆节”,因为月色分外明亮,所以又称为“月夕”。八月,水稻收割,是秋收季节,中秋节,也是庆丰收、迎祖灵的农事节日。

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重阳”之说来自《易经》。《易经》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而“九”为阳之极数,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习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汉代。据西汉时《长安志》载,汉代京城长安近郊有一小高台,每年九月九日,人们即登上“高台”游玩观景,“登高”即由此出。重阳节登高之风,在唐代已很盛行,许多诗人为此写了不少诗篇。重阳节赏菊饮酒,也是一个传统的风俗。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重阳节插茱萸之风,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以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灾消难。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首七绝中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有吴茱萸、食茱萸之分,均可入药,插茱萸可避蚊虫叮咬,故此俗流行。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除吃重阳糕外,还饮菊花酒。

姓氏与命名

姓氏合一

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姓和氏没有什么区别。《现代汉语词典》“姓氏”条目下云:“表明家族的字。”这说明“姓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双音节词。要说区别,也有,那就是单说时,一般说“姓”。如“您贵姓”、“我姓王”等等。“氏”字有时也单用,但要放在某姓之后,表示姓什么的。如“王氏兄弟”,“王氏”就是姓王的。早期的姓氏可没这么简单,它们代表了两个概念。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家族的形成要晚于部族,这就决定了姓的产生必然后于氏的产生。而且姓只是家族的标记,应用范围较窄,因而有关远古社会的姓的记载也就十分罕见。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个在各方面都出现动荡、变革的时期,正如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言,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读通鉴论》)。古代的姓氏制度,也在此时出现了不小的动荡与变革。由于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战争的频繁,原来严格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宗法制与井田制日渐松弛乃至被冲垮,不少贵族降为平民甚至奴隶,血缘的纽带或血统的贵贱区分已无法维持。而原来的一些庶人、工商则由于经济力量的发展和在动荡中得到充分显示才能的机会而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乃至白衣而为卿相。在这种情况下,“氏”日渐增多,称氏也不再成为贵者的特权,原来无氏的平民逐渐有了氏,因为在频繁的社会交往中相互间称氏称名,有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客观的需要。当男子逐渐都有了氏时,氏就成为人们相互之间加以区别的重要标志,而原来少数的姓却被大量的氏淹没其中,氏就取代了过去姓的地位,氏姓不分,或说氏姓合一。战国以后,就人人都有姓(也即都有了氏),都称姓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战国直至汉初,姓与氏常常混而不别。在战国到秦汉的变革中,秦灭六国,使六国的贵族失去原有的特殊地位,而与平民地位相近,从而使大家都一样的有“氏”,是姓氏制度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通志·氏族略序》所说:“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汉代早已姓氏合一了。

姓的来由

我国一些主要姓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中国的姓氏有多少呢?北宋的《百家姓》,收集了468个姓,明代的《千家姓》收集了1968个姓。据统计,我国见于历史文献的姓有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633个,三字姓146个,四字姓7个,五字姓5个。《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现代汉族姓氏930多个。目前我国的姓氏大约有3000个左右。

上古时代的原始氏族,人们就有姓了。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都以女旁为姓,比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多,姓氏也多起来,五花八门,各有原由,大致按以下情况得来:

(1)以祖先的族号或庙号为姓。如尧的族号是唐,尧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夏、殷、周等姓大致也是这样来的。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的牌位上要写上他们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们的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同类推荐
  •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国学启蒙书系列)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 真正的朵夏尔(流浪鼠瑞恩4)

    真正的朵夏尔(流浪鼠瑞恩4)

    瑞恩是一只爱逞能的老鼠,因为自己的不懂装懂,让地下村的居民们误食鼠药,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未能幸免。伤心又肚饿的它离开了地下村,开始了流浪。途中,瑞恩结识了伙伴田鼠胖胖、“公主”朵夏尔和天才宠物“金丝边眼镜”卡尔。它们一起经历了农庄冒险、智斗猫头鹰、迷失在机器城市、宠物鼠大赛、雪崩逃生、勇斗海盗船、参与矿山救援……刺激又紧张的流浪路上,瑞恩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
  • 星上天,弹着地

    星上天,弹着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满目疮痍!一穷二白!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扼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摇篮之中,美、法、德几个核大国,手里挥舞着核大棒,威胁中国和全人类和平。那时的中国,也想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来遏制西方核恐吓。可是,刚刚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夺回的红色政权,第一缺少的就是人才!第二缺少的还是人才!就在共和国最需要的时候,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海外学子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他们放弃了海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
  • Nothing at all

    Nothing at all

    "Nothing-at-all"is the name of an orphaned puppy living with his two brothers until two children come to adopt them.Unfortunately,Nothing-at-all gets inadvertently left behind-not out of cruelty,but because he is invisible!
  • 天诗传奇

    天诗传奇

    本书讲述:偶然之间,一块奇石,道出一首藏字“天诗”,引出一串悬疑之事。巧合之中,女孩蓝欣与她的梦之队,为破解天诗,竟然揭开了两宗历史谜团。
热门推荐
  • 创神论

    创神论

    想想,人如果有随心所欲地变成动物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原因.地球发生浩劫后,四处尽是变异人与变异兽,远古文明的遗迹中显现的预言到底为何意,还有一些可怕的存在...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产生变种异化后的高中生张英雄最终能否找到人类生存下去的方法!这是一个有着先进科技,驾驭异兽和死尸,操控元素等战斗方式的神奇世界!人类如同被圈养起来,连外面的世界都忘记是什么样子了.一场绝望的战争就此开始。要的,是有喜有悲的故事!要的,是能给人视觉冲击的震撼!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璧人伉俪:极品姐妹嗨翻天

    璧人伉俪:极品姐妹嗨翻天

    声明是四个人一起写的小说。--叶湘西,陌萦兮,郁宁芊,千雪儿在去邻市的火车上over,四人分别穿越到四个不同的国家白陌国,黑冥国,蓝郁国,紫熠国,然而陌萦兮和千雪儿的容貌改变。。看我们四朵奇葩花能不能相遇,相认。看我们四朵奇葩花怎么嗨翻古代,让四个男主愁心头。看我们四朵奇葩花怎么在古代人人皆知,人见人打~(~ ̄▽ ̄)~-------------------某湘女扮男装,走在大街上,拦着一个买菜大爷问道:“大爷,你知不知道叶府的四小姐,叶...”话还没说完,买菜大爷挣脱了某湘的纠缠,摆了摆手,斜了她一眼:“干啥提那个玩意,晦气!我得去庙里上香去,别让我再见到她!...”说罢,扔下菜篮子匆匆走了。
  • 缘罪

    缘罪

    一朵青莲,最是青梅竹马时;一枝罂粟,妖冶绝代无真心;一株曼陀罗,优雅深藏心机;一枝桔梗,动心动情无怨悔;一把利刃,道似无情却有情;一点朱砂,爱恨痴缠无归途;一朵仓兰,绮丽无邪有????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病娇重生守则

    病娇重生守则

    程洛宁醒来的时候,那些痛苦的生活都离她远去了。她重生到了高三,和那个男人相遇的年纪。这一次,她要和渣男再见saygoodbye!
  • Nisida

    Nisid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季

    暗季

    黑夜在梦境中无限延伸竭尽全力寻找时间的尽头却在光与暗的交界处迷失在黑白森林中
  • 欲神说

    欲神说

    五岁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对他说‘我很喜欢你,要带你走’,他信了,所以他去问另一个女人,另一个女人说‘不许你走,我也很喜欢你’,他也信了。最后两个女人打起来了,另一个女人打不过那个女人,所以他跟那个女人走了。之后,他给那个女人洗了一年衣服做了一年饭,他就问那个女人‘你不是说喜欢我么’,那个女人说‘女人的话你都信,再洗十年’,结果他洗到十八岁。所以他从五岁的时候就知道,女人的话千万不要信。只是,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他总是能碰上那些极品的女人……
  • 天道灵印

    天道灵印

    灵印,为灵武者之本源;灵力,为灵武者之基本;苍穹,乃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