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1400000014

第14章 港产片

我一直把我无法投入、喜欢或愿意像汤祯兆般对待“港产片”的理由界定为,我太“中产”了。于是乎,在阅读汤一篇篇解构“港产片”的文章时,使我无法不再面对自己对“中产”一词所下的定义。从我懂事开始,“电影”代表的便是南辕北辙的两种价值观——父亲来自中上阶层,带我去的电影院只有尖沙咀的伦敦、乐宫和港岛的皇后、娱乐;母亲因家道中落,少年便踏足社会,家住在西洋菜街,我每逢到外婆家度暑假,一定造访石硖尾的美丽宫无数次。也就是说,虽然我是在国、粤、西片的轮番浸淫中长大,但真正进入体内而成为后来的我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一定不是以描写贫穷、封建,或以模仿西方电影来追求脱贫为主题的粤语片。何况生长在电视登堂人室的年代,我的生活里忽然多了一个更加方便的“示范单位”:英语频道。如果以前是要上电影院才能得见窗明几净的世界,有了“明珠台”后,单击钮便立刻与“文明”同在。在那里,人人都侃侃而谈,理直气壮,没有委屈,没有怨恨,最重要的还是,没有“贫穷”。

不论是对哪一个层面上的“贫穷”的恐惧,都一直叫我对港产片(当时叫粤语片)既喜欢又看不起。就是迷上了楚原,也是因为只有他的电影会让我“在贫穷中看见豪华”——当然,事过情迁再看那一堂堂大而无当的“客厅”,确是让我红了脸——今天的电视剧以“豪宅”为背景时,粗鄙和伧俗何尝不是犹有过之,是戏剧模拟现实之故?就算不是布景,楚原永远还有南红、嘉玲和萧芳芳。你可有留意到我并未提及陈宝珠?因为当年的陈宝珠不是林凤,更不是萧芳芳。所以尽管《玉女添丁》好评如潮,我还是到了八十年代末,有人属意我把它再次搬上银幕才把它看了第一遍。对于少时的我,陈宝珠并不“楚原”。又因为楚原是中产的,或“波波族”的,他后来能在第一时间跳槽国泰转拍国语片,便一点也不叫我意外。

然而历史也藉着DVD的大行其道而让我们重新看到七八十年代的港产国语片原来是多么“贫瘠”——经常只有形式,没有血和肉。更可悲的是,由于是工厂式生产,连心也没有。直至无线电视进入它的青春期,由粱淑怡倡导以菲林拍摄剧集,带来了“香港新浪潮”的几朵浪花。家传户晓的那几部“传世之作”毋庸再叙,倒是在刚过去的圣诞节推出的《轮流传》的头十集让我大吃一惊:甘国亮的微型史诗式剧本固然已成绝唱,那十集的影像却一样叫人看了又兴奋,又伤感——这不是以肥皂剧之名来拍摄的文学电视剧,甚至文艺片吗?为何只能落得昙花一现便无疾而终?在我写给朋友的一封电邮里,我以同样面世于八一年的英国电视剧《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和英国经典电视剧Upstairs,Downstairs跟《轮流传》相提并论,因为在文本镜头的携手合作之下,它拍出了香港电视以至银幕上从没有过的一份sophistication。而由于VCD没有尊重任何创作人的“义务”,我是在甘国亮口中才得知,那些“绝对文学”的影像操刀人是昨日的杜琪峰!

《轮流传》的腰斩无疑是香港社会大众文化的最佳反照——套我某位友人的一句话:“随着无线这艘大邮轮的搁浅”,香港人从八十年代开始经历时间缓慢但速度飞快的精神下沉。《轮流传》虽然也是套用长剧最爱用(或不可能不用)的“脱贫心态”作为出发点,但它的真正题旨,不是教人如何不择手段向上爬,而是“假设社会已经富庶到某个程度往回看,再反省是如何一路走来与怎样向前”。这便是我所指的sophistication。而香港人当年不接受《轮流传》而选择《大地恩情》,局部说明了八十年代的香港社会并不认同自己已经“脱贫”,相反的,是抱着对贫穷的又恨又爱不敢放手。

时至今天,我仍然认为这种对“(物质)贫穷”的既恨又爱,和不断不断借电影来宣泄不安全感的社会诉求(所谓市场需要),是香港电影要脱离港产片心态(价值观),放眼世界大展拳脚的最大阻碍。我认为外国人看《功夫》与《少林足球》和我们看《功夫》与《少林足球》的最大分别是,他们可以省去文化历史社会等背景的负担,去享受周星驰和特技带来的趣味,我却无法不在电影中看见鲁迅笔下的阿O等等心理投影。就算是对李小龙的“致敬”,也是源自对被(自我)压迫的投射和神经质反应。所有这些,都与“贫”字有着割不掉的渊源。又,当精神上的贫穷遇上发达的科技时,我宛如看见香港电影在未来的另一条路:完全成为荷里活殖民。而那种视野,又该用“贫”还是“富”来形容呢?

加上近年流行的“人性心理”(人格分裂)剧种,不论是在荧幕或是银幕,香港的电视剧与电影已经深陷只能谈“生存”而不可能谈“生活”的泥淖。但当真人秀(reality show)已发展至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人生领域无孔不入之际,同样以“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为主题的戏剧,又怎能说服观众戏剧性会比“虚拟真实的真实”更引人人胜——尤其当我们的戏剧根本缺乏承载人性深度的力量,犹如开口闭口大道理的一个人,其实并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

上述比喻也许不适用于我所看见的大多数港产片——它们都不爱“讲道理”,它们只追求“感动”观众。但我相信“感动”不应只是手段的代名词,它将反映出作者与受众的狭隘。偏偏港产片一向最不感兴趣的就是对意识形态的探讨——我在看《哈利·波特》时被“魔法”(特效)感动,是它提升了人物的层次——像借ridiculous这句法术语来化解心中的恐惧,但在看《情癫大圣》时,连场的星球大战似乎只是要证明荷里活做到的,我们也能。

为了“证明”而拍片,会令香港电影矮人一截。但要令香港电影站得起来,我想香港人还是先要有在精神上脱贫的追求和决心。

2006年1月9日

同类推荐
  • 世界艺术5000年

    世界艺术5000年

    本书采用故事性的体例,将代表世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艺术大师和艺术珍品娓娓道来,在增加辅助栏目的同时开辟专栏进行体例上的创新。400多幅精美图片和注重文化与艺术有机融合的装帧设计将《世界艺术5000年》打造成一座雕梁画栋的世界艺术博物馆,让读者直面艺术,与艺术亲密接触。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热门推荐
  • 一切不幸,从舍不得开始

    一切不幸,从舍不得开始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阐述“舍得”是人生课,是人际关系的必修课,从古今中外的故事入手,深刻阐释了为人处世的内涵和艺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一子定江山

    一子定江山

    你们受天地灵气滋养成长时,我却日夜熬受幽冥烈火焚烧之苦。你们享受得天独厚的星蕴时,我却只能吸噬幽冥之气得以强大。你们敬畏苍天,却视万物生灵如蝼蚁。我悲悯苍生,却仍敢逆天而行!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 妖孽美男团:甜心有毒

    妖孽美男团:甜心有毒

    [本文已弃】【所谓的王者,只是踩着无数人的尸体和杂碎而得来的称呼。】“一个吻三千个巴掌,十个吻就等于三万个巴掌,妖少,请付钱。”某只萝莉啃着棒棒糖,一手拿着计算机,一手向坐在对面比女人还妖艳的男人伸出手,某妖孽的眼角抽了抽。[多年前,他抱着那个红衣少女,杀遍了天下所有害她之人。]她明明只有5岁,却是Z国K·O组织的最高领头,做任务之时,却不料旧病发作,一代霸王,就此陨落。[如果上天要本君王死,那我就毁了上天,还有谁敢拦本君王?!]问:女主为何如此狂妄?-男主答曰:我的女孩,我宠她。【简介太烂乱七八糟,正文才是重点!】
  • 暗圣斗神

    暗圣斗神

    光明教会的天才布莱特在一次阴谋中惨遭谋杀,他的灵魂却在机缘巧合下附在了黑暗教会的不死生物身上,并被这具骷髅的主人起名为达科。然而他绝望地发现,自己的大部分记忆都在转换身体的过程中丢失了,于是他不得不在光暗之间走上一条艰难的复仇之路。
  • 王俊凯你还是我的吗

    王俊凯你还是我的吗

    平凡的相貌,平凡的身世,而她却遇见了王俊凯,使她的人生发生了变化。他们有着美好未来的憧憬,未来人生的规划,而这时她们相恋,却被和王俊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暗恋她的女生发现了,故意为难鹿之晴。碰巧她的家世也发生了变化。她们能否实现当年的诺言牵手一生?
  • 剑神独道

    剑神独道

    真武大陆,盛世降临,风起云涌,天才辈出。一个平凡少年,如何凭手中三尺青锋,败尽天下英才,在这伟大的盛世下,发出自己的呐喊。我之坚持,源自信仰!
  • 环游宇宙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环游宇宙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神级美女系统

    神级美女系统

    一开始,混血萝莉拜我为师,我没有在意,毕竟她年纪还小。后来,富家千金要嫁给我,我还是没有在意,因为我们俩不到结婚年龄。再后来,功夫美少女、御姐女上司、乖巧俏女仆一个个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等到她们都要做我女朋友的时候……聂光明忍不住仰天大吼道:“这都是缘分,不,是系统的错!”
  • 世纪大提速

    世纪大提速

    故事发生在北方铁路局下属的凌水车站。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昔日计划经济培育的“铁老大”早已风光不再。货源不足、运力过剩、收入锐减、事故频发、职工下岗……种种弊端使得这些当年的天之骄子们陷入四面楚歌:他们每天必须应对的是如何落实上面的刚性下岗减员指标,是如何解决月月拖欠薪酬的劳资问题,是如何应付四面八方伸过来的利益之手;真正用来抓生产、搞经营的精力已所剩无几。作为北方铁路局下属的一个重要车站,凌水站同样也处于改革前夕的“阵痛”之中。
  •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入手,用实例再现情景,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年轻的父母们一读便能轻松的和自己的孩子对上号,进而掌握孩子每时每刻的想法,以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其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