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8000000007

第7章 精辟深邃的古代书画专著

文娱博雅

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古称“八艺”。“八艺”一向被视为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隐士逸民修身养性的雅文化。我国古人非常重视精神追求,强调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对人精神的陶冶作用,并一直向往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趣,因此,历代对各种文娱活动也多有研究,并涌现出许多这方面的专著。

这些专著包括书画论著、琴棋墨砚专著、鼎彝古币考古类专著以及茶酒花鸟类著作等。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上丰富多彩,体现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追求。

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国画论著作,是南北朝时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在书中言道:

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古画品录》品评三国至齐梁画家27人,共分六品,并以品第为次序。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等5人;第二品列顾骏等3人;第三品列姚昙度、顾恺之等9人;第四品列蘧道愍等5人;第五品列刘等4人;第六品为宗炳、丁光。

顾恺之是杰出的画家,在东晋声名卓著,谢安曾推崇为“自生人以来未有也”。谢赫强调变古、创新,他将顾恺之列为第三品,反映了他的创作倾向,折射出与时而变的理论意义。

《古画品录》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首次提出关于“六法”的理论。“六法”远承先秦以来儒家所讲的“六气”、“六律”、“六诗”,贾谊《六术》中所讲“六理”、“六法”、“六行”、“六美”等概念,近参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以“六观”论诗文优劣,使绘画理论从创作技巧到批评准则上升到自成体系的阶段。

庾肩吾是我国南朝梁代著名的书法评论家、文学家,官至度支尚书。他的《书品》,与谢赫的《古画品录》、钟嵘的《诗品》、沈约的《棋品》等,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品”文化现象,盛极一时,对以后的文艺批评有着极大影响。

其中庾肩吾《书品》既是前人书法品评经验积累下的产物,又是“品”文化现象盛行的代表作。

庾肩吾把汉至齐梁的123位书法家按上上、上中至下中、下下的九品法论列,与曹魏时创立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相类似,所谓“上”、“中”、“下”源于《论语》把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之说。

南朝姚最的《续画品》,是谢赫《画品》的续作,共录有20人。对各人所作,均有简要评价,其中对谢赫的评价比较详细。

《续画品》接受了谢赫所倡“六法”,在评论萧绎时,对宫廷画家沈标、沈粲、焦宝愿等都有肯定,其创作思想与谢赫颇为接近。

《续画品》与谢赫显著不同的,在于对顾恺之的评价,姚最认为顾恺之“矫然独步,终始无双”。从兼及对其他画家的评价,可知姚最在赞赏“宫体”画时,对文人画也极为欣赏,对画家的批评较为宽容。

《续画品》在理论上有一定建树。姚最强调“心师造化”,即画家要对生活积累、对反映真实予以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姚最又强调了画家天才禀赋的重要意义。

到了唐代,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唐裴源于639年撰《贞观公私画史》,又名《贞观公私画录》,旨在著录古画名目,并品评高下。将“魏晋以来,前贤遗迹所存,及品格高下,列为先后”,实际上以刘宋时陆探微为首。而书中所载多为隋代官库本,当是隋室旧藏。

从《贞观公私画录》序中可知,此书共著录298卷,壁画47处;其中隋唐官本计230卷,得之于杨素家20卷,余者为许善心、褚安福等人所进。并辨其中33卷恐非晋宋人真迹。

《贞观公私画录》于每件作品先列画名,再列作者,并注明是否已收入该目。此书堪称著录名画之祖,可据以考知贞观前名画的存世情况,为研究画史者所宝重。

唐代张彦远出身于收藏世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在书画方面学到了不少知识,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双“法眼”。他自称对于“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

张彦远根据传家之宝,悉心研讨书学画理。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古以来,有名的书画流传虽多,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因此也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同时,战争、动乱的破坏,足以使大量珍贵书画毁于兵火之中;至于有些人假收藏之名,行“藩身”之实,以名家之画作为加官晋爵的手段,乃至成为一时风气,这就更值得后人引以为戒了。

所有这些,张彦远认为都会给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为此,他萌发了编写一本记述历代画家、作品的著作的想法。他的两部著作《历代名画记》和《法书要录》分别就绘画和书法搜集了丰富的前代的材料,尤其前一书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是对于我国古代美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贡献。

《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是张彦远盛年之力作。全书10卷,可分为3部分:一是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二是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三是原书卷4至卷10是370余名画家传记,始自传说时代,终于841年,大体按时代先后排列,或一人一传,或父子师徒合传,内容有详有略,大略包括画家姓名、籍里、事迹、擅长、享年、著述、前人评论及作品著录,并有张彦远所列的品级及所作的评论。

《法书要录》10卷,辑录了从东汉至唐元和年间的书法理论著作共39种,为传世最早的书论专集。其中34种皆具录原文;未见原书者,则存其目。

《法书要录》无论从体例,或者从内容来看,均在我国书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对历代名迹的收集、鉴别和保存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使它成为后世书法研究者所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唐宪宗时,翰林学士朱景玄酷爱画艺,多方寻访,不见者不录,见者必录,为明其善恶,别其高下,根据当时书法世家张怀瓘《书断》以神、妙、能三品论定书法家成就高下的体例,并仿效李嗣真《书后品》标出的“逸品”的办法,列于神、妙、能三品之外,再加上对所品评的画家的生平事迹和画艺特长所写的评传,著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唐朝名画录》。

《唐朝名画录》著录唐代画家124人,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评诸家,其中“神、妙、能”又分上、中、下3等。其本文则各为略叙事实,据其所亲见立论,神品诸人较详,妙品诸人次之,能品诸人更略,逸品三人又较详。

《唐朝名画录》是一部关于唐代画家情况的较详记录。其资料来源,部分引自唐人有关著作,部分为作者亲自采访收集。对于时代较近画家、与作者同时画家,本书尤多记述,故在绘画史料上具有《历代名画记》不可替代的价值。

《唐朝名画录》写作态度颇为严肃,所列史料,亦大多翔实可信。在编写方法上,本书开创了以分品列传体编写断代画史的先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书画理论发展的深入,唐代以后的论书之著多不拘泥于品评一体,而渐融于内容广泛、繁富的书论之中。

到了宋代,宋高宗赵构的《翰墨志》,米芾的《画史》、《宝章待访录》和《海岳名言》,以及由北宋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都是书画理论的专著。

宋高宗的《翰墨志》亦称《评书》、《高宗翰墨志》、《思陵翰墨志》,原为论书25则,后存22则。古人论书,人云亦云者多,宋高宗赵构则直抒己意,多独到之处。比如,宋高宗不同意王羲之书《兰亭集序》“似有神助”之说,认为它受人重视,是因其字数最多。

再如,宋高宗不同意世俗认为石砚以有眼为贵,认为是以密理坚致、潴水发墨为优。他主张学书须先学正书,学草者亦不可不兼学正书,因正书八法皆备,不相附丽。

宋高宗于北宋举李建中、蔡襄、李时雍以及苏、黄、米、蔡“四大家”,皆有褒有贬,唯对于米芾的行草极为称许,认为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书中记载的米芾逸事也很多。

宋高宗本人对于“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但又专精《兰亭集序》一种,以至于“详观点画”,竟然到了“成诵”的地步,凡50年间未有一日舍笔墨。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天资高迈、人物萧散,个性怪异,好洁成癖,举止癫狂,因而人称“米癫”。宋徽宗曾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这是研究他的绘画的最好依据。

米芾的《宝章待访录》成书于1086年秋,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84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代张丑撰《张氏四表》。

米芾的《海岳名言》皆为他本人平时论书之语,反映出米沛的书学美学思想。

宋王朝自建国初期,即重视开展古书画搜访工作。宋徽宗时,内府收藏日趋丰富,于是将所藏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目录编撰成《宣和画谱》,以备查考。有人认为作者是宋徽宗赵佶本人,也有人认为是由蔡京、米芾所编。就书中内容和文风考察,似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参与下,由官方组织人力,集体编写而成。

《宣和画谱》20卷,成书于1120年。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作品总计6396件。并按画科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门。每门画科前均有短文一篇,叙述该画科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等,然后按时代先后排列画家小传及其作品。

《宣和画谱》不仅是宋代宫廷绘画品目的记录,而且还是一部传记体的绘画通史,主张绘画的社会教育作用。虽然本书存在不少缺点,但仍是一部绘画著录方面的重要典籍,对于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绘画发展和作品流传,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此外,宋代书画理论专著还有刘道醇的《五代名画补遗》和《宋代名画评》、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郭熙的《林泉高致》、朱长文的《墨池编》等,反映了宋代书画理论的显著成果。

到了元代,有书家盛熙明编著的书法理论著作《法书考》,全书8卷:卷1《书谱》分两部分,一为集评,二为辨古;卷2《字源》分两部分,一为梵音,二为华文;卷3《笔法》分两部分,一为操笔,二为挥运;卷4《图诀》分两部分,一为图诀,二为偏旁;卷5《形势》分两部分,一为布置,二为肥脊;卷6《风神》分3部分,一为性情,二为迟速,三为方圆;卷7《工用》分3部分,一为宗学,二为临摹,三为丹墨。卷4至卷7皆采录成说。卷8《附录》分两部分,一为印章,二为押署、跋尾。

《法书考》是盛熙明依个人学书经验和摘录前人书论著述编撰而成,并且保存了一部分书法史料,对研究书法史具有一定价值。此书前有元代虞集、欧阳玄、揭徯斯3人序言,后有清代朱彝尊跋。据元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揭徯斯序称:书成于1331年,1333年由奎章阁承制学士沙剌班进呈,藏于禁中。

明清时期,是我国品评绘画风格的时期,画品著作在宋代以后逐渐减少,明代虽有复兴,其体例却有很大的不同,虽用传统的品评术语,但是已经无意于品第高下优劣之分,而是倾向对笔法与风格的分析与品评,其代表是《中麓画品》和《吴郡丹青志》。

《中麓画品》是以诗文、散曲闻名的李开先的品评绘画的著作,全书1卷,成书于1541年。此书品评明人绘画,与向来上、中、下3等或神、妙、能、逸四品不同,其独创五品之分,每品中并陈优劣。

《吴郡丹青志》时明代诗人王穉登所著的画史传、品评,全书1卷,成书时间约在1600年。品评记录元至明中期苏州地区的画家,分神品、妙品、能品,又有遗耆、栖旅等分别评论,各为传赞,共录画家沈周、沈贞吉、恒吉、唐寅、文徵明、仇英、黄公望、张羽等20人。提出“韵致”说,强调绘画要想“种种妙绝,出人意表”。作为当时的评语,是研究明代苏州地区绘画及画家的参考。

清代出现了对风格学研究的突破,其代表就是清代大臣黄钺的《二十四画品》;另一方面,“神逸能妙”从明代开始作为等级符号已处在非常次要的位置,特别是清末秦祖永的“神逸能妙”更是偏于艺术风格的论述。

黄钺在绘画艺术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仿照唐司空图撰写的中国古代文集约名著《二十四诗品》的体例,撰成画学专著《二十四画品》一书。

《二十四画品》运用四言韵语,把各种绘画艺术风格概括为:一气韵,二神妙,三高古,四苍润,五沉雄,六冲和,七淡远,八朴拙,九超脱,十奇辟,十一纵横,十二淋漓,十三荒寒,十四清旷,十五性灵,十六圆浑,十七幽邃,十八明净,十九健拔,二十简洁,二十一精谨,二十二隽爽,二十三空灵,二十四韶秀。每品项下各有四言释义一篇,每篇一韵,每韵十二句。整部著作文词典雅,清丽可诵,表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黄钺深受司空图的影响,虽也不排斥沉雄、纵横、淋漓、健拔等风格,但更为推崇冲和、淡远、荒寒、清旷、幽邃、空灵等境界,这与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尚是一致的。

同类推荐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六卷)

    二十四史不仅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且还全面地反映历史,所谓“全面”,是指二十四史涵盖了上起五帝、下迄清初的全部历史。而对于每一个朝代,尽可能把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要事件都容纳其中。在反映各个朝代的历史时,基本上坚持了客观、中正、真实的原则。本书选取二十四史中的重要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
  • 给你的世界

    给你的世界

    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政权摇摇欲坠下的时代王爷,长史,逆贼,少女。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奋不顾身来到你的世界,你却在别人的世界里笑靥如花。那就把我的世界全部给你,成全你的。哪怕城破焚身。你以为这是个爱情故事?你错了。你以为这是个历史故事?你也错了。男人和男人,男人和女人。世界不过如此。
  • 大明逍遥游

    大明逍遥游

    企业高管徐修成穿越至明嘉靖年间,因一时贪念混入大户人家当起了书童,原本只想潇潇洒洒生活在明朝,谁料却是被稀里糊涂一场阴谋之中。交徐渭、斗严嵩、震倭寇、平土司、镇边关、剿淫贼……这些都不在话下,真正让他感到头疼的倒是家里的几位夫人。我是心又急来,心又苦,几个老婆如豺狼饿虎,别人当我是享尽齐人福,谁料……跪求推荐、收藏,业界良心保证,更新有保证!(本书阅读办法,具体参加星爷的N部电影,向传奇致敬)
  • 顶级护院

    顶级护院

    一个老套的附生故事。一个护院的扯蛋故事。注:卫道士免入。本书纯属扯蛋,如有雷同,纯属抄袭。抄袭1:唐胤:小弟习过两年武,尘世中一个捣蛋小护院,唐胤!
热门推荐
  • 校园之记

    校园之记

    撒啦啦,大家可能看到介个题目,会觉得很枯燥,但是我还是很希望大家能耐心地读,如今我可以用手机更文,所以只有我一有空,都会更文,爱文就给票票,不喜勿喷,谢谢米娜,大家以后可以叫我雪兰,呵呵(^_^),本文描述的也就是三位少女的故事,呵呵(^_^)
  • 与仙结友

    与仙结友

    昔日被害死与亲姐姐之手困为笔仙,百年后找到姐姐的转世想要复仇却意外得知真相,她又该何去何从
  • 读史有心得

    读史有心得

    《读史有心得》从历史的各个角度分析,观点新颖,并没有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分析,实事求是地总结出自己的心得。
  • 南山有雨

    南山有雨

    很多年以后,长明忽的想到,很久很久以前的她,求得不过是一纸婚约,一世安详。如今,跌跌撞撞的那么久了,却还在他的身后。
  • 歌尽阡陌

    歌尽阡陌

    坠入时间海,忆起过往种种,她再不是那个快乐而热衷吐槽的少女,自此无往生。堕入阡陌道,妖蛊缠身,成为艳羡却人人得而诛之的鬼蛊祭司,自此无悲喜。一场荒诞的祭祀,为他献祭灵魂,自此一无所有。这一切,皆因他而起。她为他倾其所有,换来的不过是一场阴谋。不甘失败,神的印记彻底磨灭,唤醒了体内尘封多时的灵力。令所有人闻之胆颤的鬼蛊祭司,时隔经年卷土重来。她本就是娲皇造出的一场浩劫,姑息许久,在所有人松懈之时悄然来临,目的只是冥界。她扰乱了他的计谋,也搅乱了他的心。可是她的心,早在觉醒之时就拿去喂狗了,所以说……冥王,迟了。
  • 天空,下着细雨

    天空,下着细雨

    杨寒森,惨遭灭门之祸。但觉醒双瞳的他就注定不会平凡。双瞳者号称位面旅行者,十万多文明世界。武侠文明、魔幻文明、修真文明、晶卡文明、灵魂文明……。无尽的世界,无尽的能力。而杨寒森,他拥有着进入那些世界并带出物品的能力!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城怀玛瑙酒怀歌

    城怀玛瑙酒怀歌

    想当初,她全身崩溃,五感尽废,惨状何其威武,无息何其高冷,诈尸何其熟练。想如初,她重获葱花大脑,以眼神凌厉,扮忧伤清新,吓虫鸟飞鸣,震鬟鬟梗塞,瞟草木尽枯,如巴拉巴拉。想最初,她叱咤山头,虽何其不满,自怨自艾,终于重获新生。为了庆祝,恭迎大帅哥,死缠如玉温婉,从此风风火火下山坡。从此,她拿乔失败,拿乔失败,拿乔失败。从此,她装蒜失败,装蒜失败,装蒜失败。从此,她抗议失败,抗议失败,抗议失败……还好,非正经通通看不出来。随便拉一个都比她会欺负是怎么回事儿?不知世事冷暖,果然还是太嫩,她稍稍惆怅。某鱼:谁告诉你你想当初很威风的?不就会鲤鱼打挺,会俩眼乱抽么?琰啊琰:嘛?
  • 春风十里入酒曲

    春风十里入酒曲

    作为一个失败的女配,小酒娘赵爰清重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上一世她以贵人的身份离开,而这一世成了他朝的掌酝女官,富甲一方的酒商。她决定这一生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渣男,好好过她的日子。
  • 魔魇苍穹

    魔魇苍穹

    天之神子还是魔魇之主,接受悲剧还是逆天改命,万族林立的洪荒世界,弱肉强食的物竞天择,且看一个少年的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