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8000000006

第6章 寓文于农的历代农书文献

我国远古时期,神农氏见人们的食物越来越不足,遍尝百草,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开启了我国远古农业的先河。

到了夏、商、周时期,我国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农业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和科技文化大发展时期。炼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新的生产力登上了历史舞台,铁农具和畜力的利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到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约集手下门客集体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其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4篇,则是专讲农业的。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农学论文。

在当时,所有诸侯国都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上农”的理论,推行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崇本抑末”政策。《上农》篇中提出的重农理论和政策,和商鞅、吴起、韩非的重农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任地》、《辩土》、《审时》3篇是专讲农业技术的。《任地》讲利用土地的原则。《辩土》是讲使用土地,就是以人力来改变土壤的现状,对《任地》篇所提出要求的事,作了具体回答。《审时》篇讨论耕作及时不及时对农作物各方面、特别是对子粒性质的影响。

《任地》等3篇包含着农业生产方面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总结了先秦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科学的技术水平。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旱地农业技术达到成熟,耕、耙、耱配套技术形成,多种大型复杂的农具先后发明和运用。

据东汉时期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在西汉以前我国就出现了专门的农书,共有9家114卷之多,其中《神农》20篇、《野老》17篇、《宰氏》17篇、《董安国》16篇、《尹都尉》14篇、《越氏》5篇、《氾胜之书》18篇、《王氏》6篇、《蔡癸》1篇。

这些农书除《神农》、《野老》外,其余7种中,4种早已下落不明。剩下的3种,两汉之交的刘向和班固都肯定它们是西汉人的著作,就是《董安国》、《蔡葵》和《氾胜之书》,但前两种也已散失,只有《氾胜之书》,靠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几部书的引文,保存了一些零星文字。但是从残存的3700多字中,仍足以反映出西汉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

氾胜之是山东曹县人,在汉成帝在位的时候,曾经当过议郎官职;又在京城西安附近的三辅地区指导过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时对农业生产有兴趣的人,都乐于向氾胜之请教。后来他升为御史,足迹踏遍全国。他在这些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是后来撰写农书的基础。

氾胜之具有突出的重农思想。他把粮食布帛看作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因此,他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他曾经表彰一名卫尉勤于蚕法,是“忠国爱民之至”。可见他把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到“忠国爱民”的高度。

《氾胜之书》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写成的。该书是氾胜之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氾胜之书》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13种。区种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和最完整的农书,当数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书写于533年到544年间的《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太守,后来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业。贾思勰研究了大量农业文献,广泛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农,收集了许多口头传说、民间谚语,再加上自己从事生产实践的亲身体验,写成了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全书正文共10卷,92篇,正文和注释共11万多字,书前还有《自序》和《杂说》各1篇。卷1至卷5的内容是谷物、蔬菜、瓜果、林木栽培;卷6是家畜、家禽、鱼类饲养;卷7是酿酒;卷8是制酱、制醋、腌腊;卷9是食品制造和烹调;卷10是各种作物的品种介绍。

《齐民要术》的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对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比如,书中阐明了因时、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提出了“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的先进农业观点。

《齐民要术》还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多风旱”的气候特点,对北方抗旱保墒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经验。

另外,《齐民要术》对轮作和套种作了科学的总结和研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而且还对农作物的品种进行了专门论述,并且在选种问题上提出了穗选法的主张,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优选法。

《齐民要术》中有许多项目,比世界其他各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甚至1000多年;它的取材布局,也为后来的许多农书作者所借鉴。

《齐民要术》为我国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对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在我国和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隋、唐、宋、元以及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水田技术配套技术形成,水田专用农具发明与普及,棉花在全国逐渐推广,土地利用方式增多,南北方农业同时获得大发展。

这时出现了众多农书,后人将这一时期的《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为五大农书,是我国古代农学著作中的杰作。

陈敷是我国南宋农学家,一生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农学理论,而且自耕自种,于1149年74岁时写完《陈敷农书》这部著作,对古代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敷农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谈论水稻栽培种植方法的农书。共3卷,附《蚕书》1册。书中对江南水田耕作,对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种、蚕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是研究我国农业科学的宝贵资料。

元王朝只有97年,时间虽不算很长,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3部比较出色的农学著作。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我国最早的官修农书《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的《王祯农书》和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铁柱的《农桑衣食撮要》。其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

王祯字伯善,生于1271年,山东东平人,元成宗时曾任宣州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尹。他在为官期间,生活俭朴,捐俸给地方上兴办学校、修建桥梁、道路、施舍医药,确实给两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时人颇有好评,称赞他“惠民有为”。

王祯在旌德和永丰任职时,劝农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政绩斐然。所采取的方法是每年规定农民种桑树若干株;对麻、苎、禾、黍、麰麦等作物,从播种以致收获的方法,都一一加以指导;还画出“钱、鑮、耰、耧、耙、麴”各种农具的图形,让老百姓仿造试制使用。

王祯又“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最后,王祯把教民耕织、种植、养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搜集到的前人有关著作资料,编撰成《王祯农书》。

《王祯农书》全书共36卷,13.6万多字,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3个部分,是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1314年,鲁明善到安徽地方做监察官。任职期间,他大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为了帮助农民安排好一年的生产活动,他决心编写一本实用性强、便于农民阅读的农书。于是他刻苦攻读各类书的同时,经常深入农村田间,了解农业生产规律,收集民间农业耕种的经验和知识。日积月累,终于写成了《农桑衣食撮要》。

《农桑衣食撮要》以月令体裁写成,分为12个月,月下条列农事并讲解做法。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11000多字,其中农事有208条,内容极为丰富。如气象物候,农田水利,作物、蔬菜、瓜类、果树、竹木、桑栽培,蚕饲养,家畜家禽养殖与医疗、役用,养蜂采蜜,粮食和种子保管,副食品加工,衣物保管等。

后世对《农桑衣食撮要》评价颇高,明《永乐大典》和清《四库全书》都予收录。由此可见这部农书在我国农学史上所占的独特的重要位置。

《农政全书》为明代徐光启著。这是一部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农政全书》共60卷,70多万字,所采用文献229种,内容宏富,计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共12目。全书既大量考证收录前代有关农业的文献,又有徐光启自己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译述,堪称为当时我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汇。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本书不同于前代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在这部书中,徐光启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此外,清代著名农学家杨岫写有《豳风·广义》和《蚕政摘要》两本养蚕的书,从种桑到缫丝纺织,都有详细的叙述和总结,对研究古代种桑养蚕技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同类推荐
  • 科技强国在古代

    科技强国在古代

    他被奸人害死,他在古代重生。看杨远怎样在古代建立科技强国,征服异族,统一全国。“大寨主,有大批官兵前来攻山。”“弓箭手准备。”“交给我吧,我这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 水浒之特种兵王

    水浒之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陈枭穿越到了水浒世界,利用现代知识忽悠梁山好汉,拐骗水泊英雄,打造出一支属于他的精锐水浒军!他说,既然老天不长眼,那就让水浒军替天行道吧!
  • 乱世枭雄

    乱世枭雄

    西周末年,天子无道,诸侯割据,天下纷争。就在这纷然乱世之中,有一位英雄脱颖而出,成为春秋五雄之前的霸主。这就是郑国国君郑庄公。他重视军事,任用贤能,志向高远,谋略过人,虽无一身武艺,但却有一腔的侠骨柔情……看他将如何在乱世之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风云南唐

    风云南唐

    林枫离奇重生回到南唐,结识李煜,巧舌如簧成为入幕之宾,用现代理念教习侍卫,收揽人心,积累原始资本,步步筹谋,祝李煜夺取皇位,改变历史振兴南唐。
  • 众魔在人间

    众魔在人间

    总有人会说欧洲的中世纪,尤其是英法百年战争的时代,是历史时代的断层,先一段的文艺复兴都没有改善那个时代,黑死病夺取四分之一的人口,巴黎曾今两度遭狼群攻击,世界被笼罩在黑暗的教会统治下,圣骑士也只是他们的工具,没有前面希腊众城邦的繁荣的延续,也没有后世工业革命资本改良的富足的铺垫。但是那个时代的人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去品味,那才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只消我们关注。《众魔在人间》,红发小骑士德梅斯带领你去那个神秘又不神秘的时代,看森林中的天使,大学里的魔鬼,城市里的豺狼。
热门推荐
  • 创新世纪

    创新世纪

    一个懵懂的鬼剑士少年,一路坎坷,经历了毁灭纪的灾难,目睹了创新世纪的形成。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作品,祭奠毁灭纪,迎接创新世纪。是这部小说的宗旨,爆笑的小说内容,激情的战斗场面,你准备好和主角一起体验阿拉德大陆冒险的日子了吗?
  • 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

    “春风十里扬州路”,笙歌燕舞,脂浓粉溢;夜色深处,多少“扬州马”,无人记得。一个被当做扬州马培养的成长故事,情节慢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杭城合租记

    杭城合租记

    柳飘飘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勇敢地站在人前,自信而自立。王弟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架在背上的枷锁,真正地为自己而活。但生活的压力,让她们只能把愿望当做奢望。但在方沁出现后,一层不变的生活开始发生微妙而不可阻止的变化。对于这个新来的租友,柳飘飘渐渐崇拜起她,开始向她靠拢,但王弟至始至终只有一个评论:脑子有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曲三相

    九曲三相

    阴阳师,聚阴阳之气,破九曲,进三相,修大成。
  • 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父母不要忘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更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 。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上品”,就必须让他们有广阔的“自修自炼” 的时间和空间。《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阐述了让孩子自由发展、自我成 长的重要性,相信对家长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 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

    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

    《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简介:软体动物贝壳的形状千奇百怪:有像香蕉的香蕉蛞蝓,有像耳朵的南非鲍,有像鸡心的鸡心螺等。贝壳的颜色也多种多样: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五彩缤纷。总之,千奇百怪的形状加上多种多样的颜色让贝壳变得十分美观。因此,它们就拥有了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美丽的贝壳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此外,贝壳还可以被制作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说到装饰品,恐怕人们最喜欢的就是珍珠。其实,珍珠就是在软体动物的体内制造出来的。软体动物还有很多神秘且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翻阅侯书议主编的《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带着一颗好奇的心,一起走进软体动物神奇的世界吧。
  • 故人重逢

    故人重逢

    沈小七反应慢半拍,回过神来的时候就成剩女了!“小七,好巧!”“额……”某女呆滞中。“诶,好巧!”“又是你……”沈小七无语。这个遇见的频率有些吓人啦!“哎,周西川我怎么感觉遇见你之后就没好事呢?”某女沉思状。“之前也没见你多走运,那是你的错觉,错觉!”某男掩唇偷笑。什么叫没有最倒霉只有更倒霉!相亲遇奇葩就算了,怎么还是成群结队,没完没了啦!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 三年等待的恨

    三年等待的恨

    夏雨笛:学习中等,相貌可爱,性格乐观开朗【有点白痴】喜欢做花朵的标本,家境富裕,但是为人朴素,没有大小姐的脾气,擅长长笛心理学系秋亚瑟:学霸,帅气,校草,高冷性格,孤儿,心理学系高唯美:学霸,相貌平平,家财万贯,高傲,看不起人安艾达:夏雨笛室友,好朋友,相貌漂亮艾伦:公司行政董事长,暗恋夏雨笛,常常对秋亚瑟使用卑鄙手段张睿智:专业和工作是影楼拍摄人员,大方,活宝,和夏雨笛是好朋友罗伊:秋亚瑟的好兄弟,性格古怪
  • 狂仙记

    狂仙记

    他一个家族的天才,但上天给了他智商,却也给了他缺点,体质弱,一个古武世家,要智商有什么用?不能修炼古武,就是一个废柴!自己的新娘不能保护,被人夺去,天天受旁系弟子的侮辱,生活充满了悲情,一次的意外让他从废柴变成了真正的天才,从此踏上不平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