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2000000039

第39章 任务一 中国主要节庆及少数民族习俗礼仪(2)

【精彩案例9—1】

中国古代拜月传说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在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二、中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

汉族和55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我国的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于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辽阔大地上,尤其以东北、西北、西南较为集中。虽然,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不同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但他们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方面仍然保留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下文主要就一些分布范围广、人口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俗风情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满族散居。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人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40年代,满族人关后,开始习用汉语。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化而来。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耳环,腰间挂手帕。满族人关后,满族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行见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另外,满族人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他们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并且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民间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粱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人碗内,清凉可口。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至三头。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吃腊八粥,除夕吃饺子,此外还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马”。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为主要祭品。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祭祀的习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或豆面饽饽吃,以庆丰收。

(二)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吉林其他地区及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

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见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向其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民族传统服饰为韩服。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短衣长裙,是朝鲜族妇女服饰的一大特点。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以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叫“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色彩十分鲜艳。

年轻女子一般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人外穿道袍或朝鲜长袍。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杀狗、不食狗肉。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的体育活动也有特点。摔跤是他们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三)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引日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外蒙古等省区。

蒙古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朝南,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不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用各色头巾包头。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大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者都称“您”,进门、人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者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也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打鬃节等。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每年夏秋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四)回族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的通用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回民生活方式主要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祭,所有节日都与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富人体验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lo月1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月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服饰方面,散居在城镇的回族穿着基本上和汉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区,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区中,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传统穿衣打扮。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礼品。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打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为主。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

回族饮食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眼、倒污水。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甩的水共、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伺人在附近洗险、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五)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

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要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吃完饭后,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那样是不礼貌的。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

【精彩案例9-2】

新疆的传统婚礼

吉克人的婚礼也是全村人的节日。婚礼要举办三天,前两天新郎、新娘两家各自在本村举办歌舞娱乐活动。主家首先要把一年之内有过丧事的人请来,热情款待,将一面手鼓放到他们面前,请不要伤悲,为一对新人祝福.如果他们敲响了手鼓,就是宣布婚礼开始。婚礼上音乐舞蹈是必不可少的,所有举办婚礼的人家都有人在屋顶上吹唢呐,敲铁壳鼓,院里有人在Ji巳舞。维吾尔人的婚礼是整个村子或整个居住区的盛大节日。有趣的是吐鲁番地区,在婚礼上代表主家接受礼物的,是新娘的嫂子,而且她的腋下还必须夹一个馕。掌管馕是执掌家政主妇的权力标志,夹一个馕意在她已经取得了主妇的身份。

在婚礼上当众宣布和展示各家各户送来的礼品,是各地区通行的习俗。收到礼物越多、越贵重,就说明这一家人越有面子。维吾尔人的婚礼各地相同的是抬新娘的习俗。把新娘从闺房中接出来和下了喜车将新娘送进洞房,这期间新娘的脚是不能沾地的,要由男方的人用地毯抬着她。麦盖提县的刀郎人习俗特别,新娘在进婆家门的时候要从一堆火上跨过去,这源自对火的崇拜。

婚礼上的关键程序是由阿訇证婚。阿訇诵念过经文之后,要问新郎:?艾麦提,你愿意娶帕泰姆汗为新妻吗??得到回答以后又问新娘(有的地区新娘不出面而由伴娘代表):?帕泰姆汗,你愿意嫁给艾麦提吗??得到响亮而明确的回答以后,他高声赞美真主,用手指蘸一蘸碗里的盐水洒在馕上,新郎、伴郎、新娘、伴娘一拥而上,争抢这个洒过盐水的馕,新郎和新娘谁先吃到这块馕,在婚后的日子里就是谁当家。

(六)哈萨克族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的住房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

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们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只。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七)藏族

藏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信仰佛教,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藏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人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之。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的碉房,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上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藏族服装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献哈达是藏族待客中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羊肉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流传最为广泛。

(八)彝族

彝族是古羌人的后裔,大致分布在今天的云南、四川部分。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和广西的一带。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的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的风俗习惯独特,比如“爬花房”,是为了表达彝族男女的婚恋;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集体舞较多,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尸等。

(九)白族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的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麦子为主食。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

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吉。

(十)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厘米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千克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十一)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以产杉木著称。农业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束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侗族妇女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侗族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神龛上。否则,认为是对神的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人寨。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是禁忌的标志。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十二)壮族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人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壮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

在壮族聚居的农村,特别是在比较偏僻的壮族山区,服饰仍保存本民族的特色。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有的还以布帕缠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的上衣,下身穿绣花滚边宽脚的裤子或青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有的头上还缠着各式方巾,喜欢戴银首饰。壮族妇女擅长织布和刺绣,所织壮布和壮锦,花样新颖,为服饰增添不少色彩。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也是他们的主食。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食疗颇有研究。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但度数都不太高。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若与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招待客人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酒杯,而是用白瓷汤匙。客人到家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后的前三天(有的是前七天)忌讳外人人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孕妇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壮族人民爱唱歌,有不定期举行的歌会,也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赞誉为“歌的海洋”。

(十三)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印江等县以及重庆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方面的刺绣、编织比较有名,土花铺盖尤为著名。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享誉中外的名产。土家族的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工精巧闻名于世。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男装为对襟短衫,缠青丝头帕。“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族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并且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十四)瑶族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瑶族居民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食。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的地方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在日常生活中,瑶族人有许多礼仪禁忌。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比较多,几乎每月都有。

(十五)黎族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黎族以农业为主,种植稻、薯、玉米等作物;手工业、渔猎、饲养家畜家禽、采集野生植物是重要的家庭副业,商品生产和贸易不发达。1988年,海南岛被批准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后,黎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黎族住屋多为金字形茅屋,泥糊竹笪为墙。在白沙县偏僻山区和合亩地区还保留屋顶似船篷,地板架空离地的船形屋。黎族饮食比较简朴,以大米、番薯、玉米为主食,多以狩猎、采集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蔬菜。妇女爱嚼槟榔。

黎族妇女束髻于脑后,插以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簪,披绣花头巾。上衣对襟开襟无扣,喜欢青色,下穿无褶织绣花纹的筒裙,盛装时戴项圈、手镯、脚环、耳环等。有些地方的妇女的耳环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史称“儋耳”。部分地区居民仍保留古代称为“雕题”的文面、文身风俗,特别是妇女。妇女纹身一般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前陆续完成,个别有婚后完成的。文身工具是植物刺针、小竹木棒和植物染料。文身的部位主要是脸、颈、胸和四肢等处。不同地区,文身图案也不尽相同。男子结鬃缠头,上衣无领对襟,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吊檐。这些衣服都以棉、麻为料,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而成。

黎族盛行婚后不落夫家的风俗。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再嫁比较自由。丧葬仪式各地不同,接近汉区的有停棺打醮、看风水择地起坟的风俗。合亩地区死者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以独木棺土葬,不筑坟立碑,葬后不再祭扫。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同类推荐
  • 责任高于一切

    责任高于一切

    本书针对企业对其员工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深刻地剖析了在企业中“责任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
  • 商业活动中的影响力法则

    商业活动中的影响力法则

    商业心理学既是关于商业的心理学,也是关于人的心理学。本书作者总结十多年的亲身实践经验,阐述了商业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消费心理学、设计心理学、价格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每节开篇提出问题,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实际的指导意见和操作方法。本书所选案例多为知名公司商业活动中的典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借鉴作用。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
  • 创造性思维案例选编

    创造性思维案例选编

    本书共分三篇,介绍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企业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在产品与技术开发、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策略、组织制度与管理方法方面取得成功。
  • 尚品宅配凭什么?

    尚品宅配凭什么?

    云计算、个性化定制、免费设计……看到这些词,你能想到这是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吗?这就是尚品宅配,一家成立将近十年,每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的企业。它的商业模式,不仅受到业界的疯狂学习和模仿,并被互联网大佬阿里巴巴的高管推崇为“C2B模式样板”,更是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眼中的“朝阳企业”!一家制造企业如何与计算机与网络结缘,更与云计算这样的名词联系在一起?本书为您讲述尚品的故事,剖析它逆生长的商业模式。所有的秘密,请听作者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都市逍遥特工(中)

    都市逍遥特工(中)

    一个从华夏国最森严的监狱里逃亡出来的男人,于嬉笑怒骂中一路高歌猛进,挟腥风血雨横扫一切。当有一天他登上颠峰,蓦然回首:翻云覆雨的权势,富可敌国的财富,倾城倾国的美人……一切都尽在脚下!那个时候,我该追求什么?
  • 将妇男进行到底

    将妇男进行到底

    高大浪,名浪,但人不浪,他是留日博士,回国后入赘上海,嫁给上海美女唐好,当起了家庭富男。某日,日本美女美沙突然到访,高大浪小宇宙被打翻,正当两人激情之际,恰好被唐好撞见,高大浪净身出户,开始了他的单身妇男生活……
  • 灵魔苍穹

    灵魔苍穹

    嘛,本作讲述的就是男主如何一点一点变成龙傲天的故事的。当然,我是不可能让他那么顺利的(偷笑)
  • 剑与魔法之遗失的荣耀

    剑与魔法之遗失的荣耀

    新书《有魔天》书号2389370
  • 国家使命

    国家使命

    建国初期,我西北解放军“英雄第一师”成建制地转业到甘肃新川峡人戈壁滩上,从无到有开始了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迈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第一步,为摘掉祖国“贫矿国”的帽子再立新功。依史而著,铁血男儿,真情演绎,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再现了中国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时代……
  • 庄晓蝶,你给我站住!

    庄晓蝶,你给我站住!

    谁说品学兼优的软妹子驾驭不了高冷霸道的校草?!谁说幼齿白兔丫头就得为外籍千金让路节节败退?!谁说冷艳校草不会柔情似水死心塌地?!庄晓蝶却让沈彦尘收起了桀骜不驯,甘愿委曲求全只求共进一顿晚餐!!果然,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傲娇了近二十年的沈彦尘,最终还是在软妹子庄晓蝶面前败下阵来!他以为她心生感激言听计从,然而,却事与愿违……当爱情战胜了傲娇,醋意迸发的冷面校草终于失去了控制……
  • 三国之孔明之师

    三国之孔明之师

    一个机械学博士穿越三国成为诸葛亮的老师,看他如何在三国解决各种麻烦,如何立足。
  • 最佳男配

    最佳男配

    用最佳男主角的演技拿最佳男配,这是宿命。一场车祸,从演艺圈大哥变成落魄王子。在马桶上做了当演员的决定,高富帅沦为龙套男丑。为了女神,花光精力,败光家产,一切从头再来。上通告,走T台,拍广告,跑龙套,样样都来。他就是娱乐圈的最佳男配。PS:要看败家子逆袭娱乐圈,点击进入……
  • 天九鼎缘

    天九鼎缘

    天帝创世,共铸九鼎,九鼎齐聚,盖有通天之能。自九大部落后,又有五古国的兴盛和衰败,再到六大帝国共统天下,至今是千年有余。宿命中的轮回,降临在这一代风华少年,他将如何让面对?这里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有的只是强与弱,只是胜与败。(新书刚刚签约,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因为白天还有课,所以暂定双数日两章,单数日一章,等找到节奏再稳定更新,拜谢各位!)(新手写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看书虽易,写文不易,且看且珍惜~~)
  • 幻瞳

    幻瞳

    本书是一本个人文集,包括散文、故事、小说多种体裁。是一位青春少女写给千万同龄人的青春体验。包括人物篇、动物篇、感悟篇、幻想篇等几个部分。作者的神妙之笔让人从字里行间里体味文字的魅力,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青年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