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53100000002

第2章 魏武帝曹操的七十二冢

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生前各有建树,死后也常有不同的归宿。曹操的聪明不仅用在了生前处理国家大事上,就连自己的墓地都搞得让人摸不到头脑。曹操究竟葬尸何处,一直成为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一大疑案。

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之事到底是真是假?在这“七十二疑冢”中,有没有曹操的真墓呢?

如果“七十二疑冢”之事为真,为什么提倡节俭而且身体力行的曹操到临死的时候却要浪费民力去做这样一件让人非议的事情?疑冢中埋了人没有,如果里面有尸体,埋葬的又是什么人呢?

千百年来,连黄河都已经改道数十次,相传葬于漳水旁的曹操墓还能存在吗?这些都是曹操留给后人的谜,也许找到曹操的真墓,许多谜底就能揭开。但曹操的真墓无论能否找到,有些谜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谜底。

@@◆疑冢之说是否可信

英雄豪杰生前显赫,但也会做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对于他们的身后大事亦不例外。古埃及的法老把自己藏在金字塔中,坟上的雄狮象征着法老生前的威严;中国的秦始皇将陵墓依山而筑,数不清的兵马俑伴随着他不甘寂寞的灵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喜欢身后隐匿,命人将他的葬身之地仍然踏成一片草原……生前虽未称帝,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的曹操,他的葬地的秘密,与上述英豪相比可谓是毫不逊色,因为至今为止,人们都还没有找到这位死后备受非议的一代人杰的帝王的陵墓。之所以难以追寻,又是因为这位被人称之为“奸雄”的帝王,在临死前作了一个奇怪的决定——传说他设置了“七十二疑冢”。这种说法到底是真是假,本身就是一个谜。依据曹操的生平的行为处世,会做出这种设“疑冢”的事情来吗?

据说,东汉末年,汝南名士许劭善于品评人物,在当时十分有名。曹操年轻时曾找到许劭,请许劭评价一下他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许劭最初不愿回答,曹操非要许劭说不可,许劭乃道:“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闻言,不仅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

曹操之能,有目共睹,有耳皆闻,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无人提出异议。如果东汉末年是太平盛世的话,曹操很可能会以一个很有作为的“能臣”形象彪炳史册的。

但是,曹操所处的时代却是一个极其动荡不安的乱世,乱世出英雄,也出奸雄。人们给曹操贴上“奸雄”标签,是因为曹操在做出一番事业的过程中,某些所作所为,的确让人难以启齿。主要表现在曹操为人奸诈,善于玩弄权术,非正人君子所为。

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曹操耍奸使诈的事例有很多。据说曹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整日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叔向其父亲曹嵩反映这个问题,希望曹嵩对曹操严加管教,曹操因此经常受到父亲的责难。曹操怀恨在心,为了摆脱叔父的监督,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在路上遇到其叔叔,立即装出脸歪嘴斜的样子,十分痛苦。其叔大惊,问他怎么了,曹操回答说:“突然中风了。”其叔赶紧去告诉曹嵩。曹嵩也大吃一惊,忙找来曹操,见曹操面容正常,问:“你叔叔说你中风了,怎么这么快就好了?”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所以就诬蔑我。”以后曹操的叔叔再向曹嵩说曹操的坏话,曹嵩根本不信,于是曹操也就更加无法无天了。小小孩子,就是耍奸高手,可谓是“自古奸雄出少年”了。

曹操在发家过程中也有“虎落平阳”的时候,他虽然并没有“被犬欺”,但也养成了很重的猜疑心。也许是处于变化不定、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环境使然吧,他特别防范有人暗害他,有时这种防范心理几至于病态。

当年他刺杀董卓未遂,和陈宫逃出京城。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画影图形,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情势十分险恶。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酒。曹操坐在前堂,忽听后面有磨刀声,顿起疑心。及至悄悄走到后窗,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时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于是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老少8口全倒在血泊之中。及杀到厨房,却见一只猪刚被捆上四蹄待宰。这时才明白是因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

曹操和陈宫只好匆匆逃离吕家。但在半路上又和兴冲冲、喜滋滋沽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曹操在两马相遇之际,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陈宫责备曹操,曹操说了一句让后世奸雄小人欣赏的话: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从这件事上,可见曹操为人之“一斑”。而随着他地位的提高、权势的增大,这种猜疑心理就发展为一种“防患于未然”的阴险冷酷的权谋了!

有一次,他对照料、服侍自己饮食起居的侍从们说:我有个毛病,或者说特殊功能,当我在睡梦中时,只要人稍一接近我,我就会跟梦游症似的,马上跳起身来杀死这个人,所以今后当我睡着、尤其是熟睡之际,不要靠近我,以免误杀。

曹操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装作受冻而不知的酣睡状态。一个侍卫见主人在寒夜受冻,便轻手轻脚地走到曹操卧床前,刚要伸手捡起地上的被子给主人盖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头宝剑,狠命一挥,侍卫即刻身亡。曹操杀人之后,一言不发,重新躺倒,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清晨,曹操醒来,只见床头床尾溅满鲜血,床下又横卧着已死的侍卫,大惊之后便大怒:“谁敢杀我所爱之人?”众侍从一直战战兢兢远避在旁边,见曹操怒问,才一齐跪倒,说出事情经过。

曹操听后,惊愕又悔伤,顿时流下泪来,难过地说:“我说过,我会梦中杀人而不自知。你怎么还在我睡觉时靠近我呢!”于是,曹操下令,厚葬这个被自己“误”杀之人。整个葬礼中,曹操表情十分沉痛。军中众人终于相信:曹公睡梦中,确有神秘的自我保护能力。并互相告诫:当曹操睡觉时,万万不可靠上前去。

曹操杀粮官以塞众口的故事也很典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对峙时,军中粮草已尽,曹操生怕士兵们因为吃不上饭而生变故,乃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粮官说:“分发粮食时可用小斛代替大斛。”曹操高兴地答应了。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肯定瞒不过将士们,军营里顿时议论纷纷,都骂曹操骗人。曹操早已胸有成竹,他对粮官说:“我要借你的头以平众怒,不然事情不好办。”遂将粮官斩首,令人挑着粮官的头在军营中示众,血淋淋的脑袋上还贴着曹操的亲笔判词:“用小斛代替大斛,盗取官谷中饱私囊,现已将其斩首示众。”将军粮不足的责任推到了粮官的身上。众人见曹操已经将“贪官”斩首,也就消了气。曹操又熬过了一段困难时期,终于找到机会,烧掉袁绍乌巢的军粮,然后一举破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如果说以上故事还是文人墨客甚至是曹操的政敌杜撰的,但是曹操的残暴嗜杀的另一面却是各种史学文献中确凿记载的: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其父为徐州牧陶谦部将所害而攻之,竟将徐州一带男女数十万人活埋于泗水以泄愤,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认为曹操此举“惨毒不仁,罪恶滔天”。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袁绍,又将降卒近8万人活埋。这种行为就跟项羽相差无几了。

还有,曹操杀死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名士孔融及其两个幼子,杀死聪明过人的杨修,借刀杀死恃才傲物的祢衡,悍然杀死汉献帝的皇后伏氏、贵人董氏以及伏氏、董氏的亲属。这些都是曹操的斑斑劣迹,也是人们视其为“奸雄”的一个主要原因。

通过上述史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一代“奸雄”设下“七十二疑冢”之事,从他的性格分析,从他的所作所为分析,是完全有可能的。

@@◆奸雄死于何人手

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的墓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因此,对于他的死因只能根据历史资料来推测。史料对曹操的死因记载也不甚明确,相关资料表明曹操是死于头疼病,头疼能够致人于死地吗?倒是曹操和历史上的名医华佗的故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曹操死亡之谜的线索。华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仅仅是一位名医吗?他是因为不愿意给曹操治病而惨遭曹操杀害的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县),一名旉。史料记载他曾经到处游学,精通数家经典。最开始做了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珪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也曾推荐他做官,因为当时世道太乱都没有去就职。从这里我们知道他出身士人家庭,还可以知道他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儒生。

华佗的医术在当时和后世都是非常出名的,高明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看看他的手术记录。有资料表明他在东汉时便已经可以施用打开腹腔的外科手术,而后又使用针线缝合,和现代医术如出一辙。他曾经将人的腹部切开,割掉腐烂的脾脏,缝合以后,再加以汤药,仅仅百来天就好了。而他所发明的“麻沸散”,也是目前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纯中药手术麻醉剂,功效神奇,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竟如醉死,一无所知。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说的是关羽在襄阳之战时为魏军毒箭所中,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除去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一段极写关羽之神勇,同时也描写了神医华佗的高明医技。

然而,我们只知道华佗的医术高明,却不知道华佗对自己从事的医生职业并不引以为荣,在某种程度上,他自己也非常轻贱医生一职,这又是为什么呢?医生在汉代的时候是非常没有地位的,在常人眼中跟木匠、漆工等没有什么两样,都属于“百工”类。华佗自己出身士人,他不仅游过学,而且兼通数经,但在世人眼中却仅仅是一个靠不入流的医术来混饭吃的人,这对将自己当做士人的华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资料记载:“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也就是说,读书做官是他的本业,医术只是他的末业,遗憾的是,所有人都把他看成是一个好医生,而没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可以从政的士人,所以,华佗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的机会。

当时的魏王曹操患有头疼病,后来越来越厉害。华佗医术出名,曹操于是请华佗替自己治病,华佗成为了曹操的专门护理。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后,说:“这个病一时难以治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病在当时第一流的医学家眼中并不是什么大病,完全是可以治好的。

但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华佗,难道他不知道世上只有华佗能治好自己的病吗?曹操自己一句话泄露了天机。他对人说:“华佗能够治好我的病,但他一定会拿我的病作要挟,从而达到推崇自己的目的,我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彻底治好我的病。”民间传说,曹操头部有肿瘤,需要做摘除手术,从华佗的医术和他对曹操的举动来看,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曹操最终可能死于脑部肿瘤,而不是一般的头疼风湿。曹操之所以杀华佗,正是因为对他这样的一个奸雄来说,被一个不入流的医生算计,简直是奇耻大辱,因此,杀了泄愤也是理所当然,因为在他看来,华佗不可能将自己的病断根。只是杀了华佗,自己也死期不远了,也就是说,曹操在某种程度上是死于自己手中。

@@◆疑冢与薄葬是否矛盾

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原因无非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张节俭。据说,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也就是自尽。宫廷中的帷帐屏风破旧之后缝补一下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资财匮乏,曹操带头不穿皮革制的衣服。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其二,为了防止盗墓。据说,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曹操手下就设了一项职务叫做“掘金郎中”,就是专门发掘死人墓盗取资财以此来弥补军需不足的官员。他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曹操极力主张和亲自实践“薄葬”和采取“疑冢”的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防止仇家盗墓,防止自己弃尸郊外,败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但正因为如此,曹操之墓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曹操是怎样布置疑冢的呢?据文献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身为汉朝宰相而实为曹家皇帝的曹操病死洛阳。二月,曹丕按照父亲的遗嘱将灵柩运至其封地邺埋葬。鉴于历史上众多帝王墓经常被后人掘盗之教训,曹操乃遗嘱其子,制棺材多副,棺材里边放置瓦罐,到黑夜的时候在山顶每隔几里,埋疑冢一处。群冢从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讲武城起始,直到磁州而止,一座座如小山布列。

@@◆疑冢之中是否有真墓

应该说,曹操设疑冢是相当成功的,近两千年来,人们一直没弄清他的墓地所在。不过话又说回来,人死如灯灭,费力劳神地搞这么多的疑冢,就为了保存几块朽骨,简直就是对自己主张“薄葬”的自我否定。而且,人们都认为,曹操设疑冢,正体现了曹操的“奸雄”本性,进一步败坏了自己的声誉。清代诗人陆次云就曾写诗讽刺道:“疑冢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正平只有坟三尺,千古安眠鹦鹉洲。”正平是三国时名士祢衡的字,曾讽刺过曹操,被曹操借江夏太守黄祖之手所杀,葬于武汉长江中的鹦鹉洲。诗的意思是,曹操搞了72座疑冢,费尽心机,而祢衡只有一座三尺坟,却历千年而安然无恙。

因为曹操死前曾叮嘱其侍妾、歌伎们要常常登铜雀台望其西陵墓田,所以清代诗人查慎行写了一首很有名的七绝:“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如帐陈。到底不知埋骨地,却教台上望何人?”讥讽曹操设了那么多疑冢,到底让其姬妾们向何处眺望呢?

在讽刺曹操设疑冢的古诗中,宋代俞应符的最为著名。诗云:“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俞应符认为,曹操一定埋葬在72冢中的一处,要找到真正的曹操墓,只要将疑冢发掘干净,总会找到真墓。

但毕竟没有人肯花那么大的力气将72座疑冢一一挖掘。再说,即使将72座疑冢一一掘开,能肯定曹操的尸体就葬在其中的一座坟墓里吗?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篇《曹操冢》,为我们解开曹操疑冢之谜提供了一条线索。原文不长,大致的意思是:先后有两人在许昌城外的河里洗澡,下水后却变成死尸浮出,尸体好像是被刀斧砍过一样。地方官为弄清真相,便令人从河的上游截断水流,水落石出,见水下的石崖上有洞,洞口设置着以河水为动力的转轮,轮上排有锋利的刀子。人们将轮子卸下,进洞发现一块小石碑,上写篆字,仔细看,才知是曹操之墓。于是人们将棺材劈开,将里面的遗骨抛出,墓中的金银财宝也全被人们取走。

曹操死于洛阳,自河南洛阳至河北临漳的路程比从洛阳到许昌要远一倍,既然不是就地安葬,那么,曹操灵柩有归葬临漳的可能性,也有归葬许都的可能性。如果说这个可能性存在的话,蒲松龄所记载的故事就不一定是空穴来风。但众所周知,蒲松龄做《聊斋志异》,多是采自民间故事和传说,这篇《曹操冢》,肯定也是道听途说,不过却也言之凿凿。如果这则故事是真的话,那么可以断定,曹操的遗体是运回许都安葬的,所谓72疑冢,没有一个是真的。

现当代考古学家介绍,晚清年间,田园饥荒,民盗发掘疑冢,冢内皆有尸骨,一为齐王陵,一为齐献武帝第十一子高阳王湜墓。一碑额所题的碑文证实墓中人是北齐齐王的四妹。民国初,经人盗掘的疑冢内多有墓志,均系北魏、北齐时代王公要人墓。其中有魏故使持节侍中、太保特进都督、雍州刺史安丰王妃冯氏墓,魏兰陵郡开国吴郡王墓,齐太祖献武皇帝第八子高淯墓,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云州刺史景公等墓。史家认为,72疑冢可能是曹操生前所设,以惑后人;而北齐王公命妇则是“坐享其成”了。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可见对72疑冢尽数挖尽的方法不是没有人做过,然而,曹操的真墓也始终莫得其所,使诗人、学者纷纷堕其云雾,发出“奸雄生前欺人,死后亦欺人”的慨叹。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从这则消息就可以得知,不但曹操没有埋葬在七十二疑冢之内,“七十二疑冢”是不是曹操所设置,曹操是不是只设置了72个疑冢都成为谜了。

@@◆真冢茫茫何处寻

如果“七十二疑冢”中并没有曹操的陵寝,那么曹操的尸骨到底埋于何处,这仍然是个谜。史学界和考古学者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让我们再来梳理梳理相关的资料。

相传,曹操在洛阳临死之前,把儿子和心腹大臣叫到身边交代说:“现在天下还未安定,不要照搬旧的丧制葬我。我有头疼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照样衣着和戴上头巾即可。文武官员来殿中吊唁,只要哭几声就算了;那些驻防各地的将士,都要坚守岗位,官吏们也要各守职责。我死后,就埋葬在邺城西面的山岗上,跟西门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也不要设陵邑神道,不留任何痕迹,以防人掘盗。”曹操死后,其子遵其遗嘱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礼。陵上不建寝殿,仅有铜驼、石犬各二,其墓室玄宫建筑缺乏详细记载。这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基本相同。曹操还认为,葬地应选在贫瘠的地方,不应占良田。他之所以将自己的墓地选在了西门豹祠所在的西原之上,是因为这里属丘陵地带,没有侵占良田,而且这里也非常开阔,使他的功臣们死后也葬在这里陪伴自己。

根据这点有限的资料,后人对曹操真实陵寝的所在地作了种种推测和考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猜测:

一种说法认为,曹操的确是按照自己生前的意愿被埋葬在邺城西岗西门豹祠一侧。理由是除了曹操自己的遗命,还有距三国时代不远的西晋陆机的《吊魏武帝文》中,有埋葬在邺城的西岗上,与西门豹祠堂相近的话,可见曹操的归宿,如其生前所愿。然而,由于西门豹是个除暴安良的历史人物,黄河流域包括邺地居民惯以建立西门豹祠避祸禳灾,临漳一带有多处西门豹祠,哪一个西门豹祠附近有曹操陵墓呢?而且,曹操遗令的意思是在可以看见西门豹祠堂的西原上建立自己的陵寝。而陆机所书则为“葬于邺之西岗上”,两处地点大相径庭,到底是笔误还是有意混淆是非,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说,据陆机之文,曹操墓在今临漳县西面的丰乐镇西门豹祠一带。但丰乐镇西门豹祠建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死于公元220年的曹操,怎么会遗令安葬于此祠之旁?这种说法自然不攻自破。

第二种说法是曹操葬漳河底。理由是魏文帝曾下了一道诏书给自己的弟弟曹植劝阻他不要去祭祀父亲,其中有一句话的意思是:想在漳河上祭祀自己的父亲,对着漳河水上看下看,感到分外的悲凉。还有一首诗说:“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依据这些资料,有人因此认为,曹操陵墓是别出心裁地修建在漳河河底。清代文献中有一段记载,说顺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渔夫见河中有大石板,旁边有一道缝隙,以为里边有很多的鱼,于是从缝隙中爬进去,只见石板下面有一道石门,于是出来招呼捕鱼的人一块进去。刚刚打开石门,只见石门里面尽是美女,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分成两列,但一下子就都化为灰烬。一张石床上横卧着一个人,从所戴的帽子和所穿的衣服来看像一位王侯,石室中立了一块碑,碑文明确地记载此人就是曹操。因为美女是活着殉葬的,被地气凝结,所以没有腐烂,好像生人一样,但一见到风,就化为灰烬,只有曹操是用水银保护尸体,所以肌肤都没有腐烂。于是众人把尸体破坏,将珍宝尽数取走。这则传奇故事因为是清代人作为奇闻逸事记录下来的,因此不能看做信史。1983年,当地农民曾在漳河大桥河床挖到过银元宝、银锹等,因而又有人重提此说。据考古学家推断,漳河大桥下出土的文物,是明代皇宫的船队在此翻船遗落的,与曹操墓无关。

第三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的祖坟。据三国时魏国文献记载:220年,魏文帝曹丕率领军队驻扎在谯县,让军队和谯县的父老百姓在谯县东边饱饱地吃了好几顿。当地《亳州志》也记载:文帝到了谯县,大肆犒劳当地老百姓,而且在自己的老家旧居前立了一块碑,碑的名称就叫做“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的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还有文献说:220年,文帝亲自祭祀了谯陵。谯陵就是曹家的祖坟,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还有一些人坚信,曹操就葬于漳河边,即72疑冢中的一座。近代史学家邓之诚在其《骨董琐记》有一段记载:据说磁县有个农民叫崔老荣,此人在鼓城镇西15里的墓葬地挖坑时,墓坑突然塌陷。他继续挖掘,发现一个石室,外有石门,石门旁有许多死人的遗骸。县官陈希贤闻知后,派人向石室内倾倒硫磺,然后再派人进去,发现石室四壁就像刚刚粉刷过一样。石室中央有一石棺,棺前有石刻的墓志铭,说明是魏武帝曹操的墓。在此之前,附近曾发现这样的石室十余个,但均无石棺,所以,人们认为这才是曹操的真冢。根据此记载,可知这个“曹操冢”规模很小,仅容一棺,虽然有墓志为证,但不像是一个已贵为王的曹操的坟墓。况且,曹操下葬时为建安二十五年二月,曹丕刚刚即魏王位,汉献帝给曹操的谥号为“武王”。“武帝”之号,是曹丕称帝以后才改的。而此墓志言曹操为魏武帝,要么是曹丕称帝之后才安葬其父,要么是后人的伪造。因此这些记录还是不可信。

近年,有学者就历史上的有关资料,结合1975年在临漳习文村发现的东汉晚期墓葬实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今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的结论。理由是:一、今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恰好在仁寿里西门豹祠之西六七里,周围是平原,与曹操遗令所指的“西原”相合;二、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是当年邺的中心地区,曹操为自己选墓地,不可能偏于邺地一隅;三、今距习文村北四里、灵芝村西北约六里处有东太平村,原名驰村,是铜驰村的简称,史载曹操陵墓有铜驰,驰村恐怕就是因此特征而得名。

但目前为止,上述诸说或因缺乏实物佐证而不能断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认,曹操陵墓究竟何在仍是个未解之谜。

@@◆相关链接

1.曹操(155~220年),父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病死,葬高陵。

2.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早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就开始准备后事了。他先是发布《立太子令》,正式确定了曹丕的接班人地位,半年后,便开始选择葬地。次年6月,曹操发布《终令》,主张“薄葬”。

3.魏武帝高陵地表因无痕迹留下,目前也未发现有关的考古资料,因此,曹操究竟葬归何处,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同类推荐
  • 机关小兵

    机关小兵

    巧夺天工的神奇机关术在战场上如同鬼子的催命符咒,见者死,遇者亡。御使古怪的蛇群大破鬼子的城池,用木头轰烂鬼子的‘绞肉机’,用热血和自己的战友一起跟鬼子真刀真枪的对抗。引诱鬼子司令进入神秘的机关秘境,虐杀鬼子的忍者小部队,屠戮跟随的破胆鬼子兵,最终借机关之威生生撕裂跟随的所有鬼子兵,为部队获得急缺战争物资-震天雷!鬼子上峰妄图把他杀死,精选了日本出名的阴阳师前来暗算,甚至还带上了坦克,飞机,却没想到,这破坏巨大的利器成了他的玩具,而鬼子阴阳师更是对其仰慕不已,不惜‘投敌判国’誓死追随!诡谲无伦,震撼无比!文文已签约,大大放心收藏!读者群:33470674不是读者的别进哦,小风先拜谢了!
  • 妙手权心
  • 三国之霸王盖世

    三国之霸王盖世

    魂穿千年,霸王只手盖九州……重生在乱世,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下去……
  • 重整帝国

    重整帝国

    崖山之后无中国,十万士子祭亡宋。曾经十万士子投江殉宋的场面让多少的人感到无比的心酸,大宋王朝就是亡在了一群群卖国求荣的人手中。没有人知道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让别人知道我的原因就是我洗血国耻,收复失地。后世的专家们打开书的时候将会发现原来宋朝是这样的伟大的,后世的人们走到外国将会发现中国人原来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才是人上人。别人不注意我没关系,因为我只希望让中国人永远的屹立在这个世界上就行了,犯我中华者虽远我必诛之。
  • 穿越大唐做娱乐明星

    穿越大唐做娱乐明星

    歌手穿越回大唐,做古代的娱乐明星。古代文人千辛万苦寻不到一首好曲子,而他脑子里可是存了上万首现代的流行歌曲,每一首放出来可都是轰动天下……当这些叼炸天的歌曲放出来,李锦寒顿时火了,矜持的古代美女也开始疯狂追星了。为了听李锦寒的歌,投怀送抱那太正常不过了。
热门推荐
  • 重生名流之玩转娱乐圈

    重生名流之玩转娱乐圈

    前世,她出身低微饱受极品亲戚的欺侮,最终还因好闺蜜和渣男友的联手算计丢失了性命;好在上天眷顾给她新生,从此虐暴极品亲戚,脚踩人渣男女,玩转三栖娱乐圈,成为娱乐圈的不倒女神。他是娱乐圈当红男神,也是东皇娱乐的幕后大BOSS,温文尔雅,风流倜傥,迷倒众生,据说嫁给他是全天下少女的梦想……这都是据谁说的!某女抓狂:这丫的真面目就是一长着漂亮皮囊的大禽兽!
  • 鬼王的嗜血妖妃

    鬼王的嗜血妖妃

    她,无视世人的的辱骂,将痴傻扮演得淋漓尽致,只为保全家人一生平安她,放下心中所有的仇恨,低调、淡薄,只为与爱人一世幸福奈何,她的痴傻,换来的是家破人亡,奈何,她的原谅,换来的是洞房花烛夜,与相爱之人阴阳相隔。她,忍耐,承受,将锥心的痛埋在心间。
  • 海归创业中关村

    海归创业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创业的人物,包括北京艾普斯科技公司董事长蔡毅、北京联飞无线通讯技术公司董事长曹立宏博士、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公司曹永国博士等,介绍了他们的创业历程、思想,展现了他们的风采。
  • 梦中三国志

    梦中三国志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全新的以战争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网游小说,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升级、打宝模式。这款游戏的出现,就如新大陆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风暴!
  • 都市贴身狂少

    都市贴身狂少

    神州大陆医仙门公子杨潇杯具的惨死在女人肚皮之上,阴差阳错之下灵魂穿梭空间,与意外猝死的大二学生灵魂融合,来到了现代世界。从此他带着小弟砸砸场子,吹着口哨勾引各色美女,收集天材地宝聚集金山银山,张狂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呵护美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让诱惑来的更猛烈些吧!”无耻的杨潇这样说道。
  • 嫡女无敌

    嫡女无敌

    她是商界奇才,名下产业便已遍布餐饮,娱乐,珠宝,服装等多个领域,生意遍布全球。被无数女性视为偶像!她同时还兼做赏金猎人,在一次刺杀任务中,意外被雷劈中。穿越到被未婚夫及姨娘庶妹联合害死的废柴嫡女身上。还怀孕了……她的到来,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生存守则

    末日生存守则

    病毒悄悄地来临让人们毫无准备地进入了一个暗黑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中究竟要如何生存?感染者丧尸的突然出现和人类究竟有这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一个暗黑的时代!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这里有最真的兄弟情!有最动人心弦的爱情!还有最默契的团队!你,还在等什么?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变妖物语

    百变妖物语

    遗落琼浆石隙的一粒向日葵种子,没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酝酿至极,静待日食呈现。千年的企盼,终不负有心守望者,葵成功化为了人型,游历于山川、静待世态变迁。前有《倩女幽魂》,今有《百变妖物语》。一只千年修行的妖,千年修行千所孤独,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妖非妖,魔中魔,捉妖师亦奈何。谁说只有神能拯救苍生,妖亦可以;谁说只有人有情,妖亦……
  •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社会交际中的谈话,看起来似乎人人都会,因为人人都有一张嘴,但如果说的离题万里,或者不着边际,同样是不会说话的表现因为他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可见,要真正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真正达到表达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还必须把握交谈的一些规律和原则、技巧和方式。而具体到每一个人不同的社交场合与社交情境来说,适合于此的并不适合于彼,适合于这个情境的并不适合那个情境,适合于这个场合的并不适合于那个场合。因此,总结与归纳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最佳说话方式,肯定会对每天每时每刻都不停地穿梭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的亲爱的读者朋友大有用处,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