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4400000003

第3章 不断强化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它就像植物的嫩芽一样需要父母去精心的呵护。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很不容易,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对此视而不见,这时,父母一个善意的鼓励与肯定或许就能使孩子的好习惯得到强化。

8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动手操作者

父母箴言

教导孩子动手“操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导,孩子的操作便会乱七八糟,而这类杂乱无章的动手操作正是孩子的特征;如果父母能对其加以指导,使其动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孩子便会静下心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动手操作者。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换句话说就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运动自己的双手。特别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很快,双手动作灵活,这时多动手更能促进头部机能的发展,使大脑变得更聪颖。世界上有许多奇思妙想,都是通过手变成现实的:劳动的手创造了世界,也造就了人类。

所以说,培养孩子从小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也证明,许多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果,也都是通过无数次动手操作才取得成功的。

诺贝尔,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17岁时赴外国学习和参观,学习机械、化学等知识,回到瑞典后从事硝化甘油的研究工作。之后一直从事炸药的研究、制造、生产、销售工作,同时也涉及其他的科学领域。

在诺贝尔的一生中,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父亲是一个“发明狂”。在父亲的影响下,诺贝尔对炸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父亲带诺贝尔去参观自己的火药工厂。诺贝尔接触到了许多使他感到新奇的事物。此后,诺贝尔就更加勤奋地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有关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关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书,好让自己快一点明白父亲所说的那些陌生的东西。他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出化学读本,翻看制造火药的方法。当他发现火药就是用硝石、木炭硫黄混合制成的时候,兴奋不已,并准备亲自尝试火药的威力。

备齐了原料,他便在药品库中找到装硝酸钾的瓶子,并把里面的白色粉末倒在小袋子中,拿回家后立刻关起房门开始做实验。经过一次次改进,他终于找出了一种最佳的混合比例,使火药的威力显著增强。在实验中他不断总结经验,还发现一个有关炸药的基本原理:把火药包扎得越紧,爆炸的强度就越大。

就这样,诺贝尔从游戏中、从不断的实践中完成了一个突破,为他以后从事炸药事业跨出了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来自于他对自然的好奇,来自于他对书本的钻研,来自于他对危险的无畏,最重要的是来自于他反复的实践操作。可以说,是“手”为创造力提供了一套“有思想的工具”。

培养孩子善于操作的好习惯,是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头脑更协调,这也是家庭教育工作的关键和指南。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自由就是动作,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动作练习具有发展智力的作用;教导孩子动手“操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导,他们的操作便会乱七八糟,而这类杂乱无章的动手操作正是孩子的特征;如果父母教他们动手操作,使其动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孩子便会静下心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动手操作者。

“手是伟大的!”,父母培养孩子从小动手操作的好习惯,相当于给孩子埋下了一颗“长青果”。至于如何培养孩子从小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我们建议父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兴趣引导孩子勤动手

孩子对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孩子会认为帮助父母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父母应趁此机会让孩子勤动手,并引导其成为一种习惯。

孩子常常会摆出“小大人”的样子,说“我自己来,我会”“妈妈放手,我能”等言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哪怕孩子是要移动一只漂亮的花瓶,而且孩子很可能会把它打碎,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因为打碎的只是一只花瓶,换来的却可能是孩子的自信或孩子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用一些废弃物品与孩子共同动手制作工艺品,比如用蛋壳制作人头像或用泡沫雕刻一些形状简单的东西。这样一方面能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双手的魅力,并让其懂得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物是可以利用开发、变废为宝的;更重要的是,“成就感”可以增强孩子动手的兴趣。

平时要多买一些手工制作图片或书籍,让孩子从中展开制作的想象力,并逐步培养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多让孩子做一些动手的游戏,像折纸、剪纸、粘贴、组装玩具等,多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在孩子做的时候,父母可以在一旁观察、鼓励,或适时地加以协助。如果他实在做得不理想,也不要责备他。可以在孩子离开现场后再略加收拾,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往往致使他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2.鼓励动手,增强孩子的信心

称赞是鼓励孩子、增强孩子信心再合适不过的一种激励方式。

当孩子做出一些“小成绩”的时候,你不要忘记告诉孩子,他们是多么的优秀;当孩子帮你做了某一件“小事情”的时候,切不可忘记告诉孩子,你是多么的感激他们对你的帮助。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积极、更认真、更负责地做一个自信、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比如说,妈妈在摘菜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并以游戏竞争的形式看谁摘得又快、又多、又好。妈妈可以做点“小文章”——故意输给孩子,以增强孩子动手的信心。当下次再摘菜时,孩子就会主动请缨挑战。当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并从中发现了自身能力和潜力时,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不要让孩子失去动手的机会。有时父母会因为孩子动作太慢、太笨,而代替孩子去做。这样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产生很大的惰性。不要强迫孩子做其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其力所不能及的事,希望孩子做的,一定是孩子能够完成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信心与勇气。因为父母一个否定的眼神或一声消极的语气,都对孩子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家长一个赞赏的表情或一句激励的话语,又有着使孩子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力量。

3.手脑结合开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的动手能力是对大脑发育最好的刺激。三岁前父母应该教孩子握笔、写字、做手工、拿筷子等,动手的同时就将新的刺激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脑的使用度愈频繁,其成熟度就会愈高。

脑越用越灵,手越用越巧。因此,父母应该安排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务活。例如,起床后自己叠被、扫地、擦桌子、饭后洗碗、刷锅、购买小件物品等。这些应当要求孩子主动来做,这对孩子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作用都不可小视。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开发智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的思想及时地由被动操作向主动实践转换,从而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9

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父母箴言

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先要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只有从兴趣入手,才能使孩子对问题产生疑问,并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直至问题解决,进而才可能会有富于创造性的东西产生。

创造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与一个人的兴趣、质疑能力和模仿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理清创造力与这三者的关系,才能掌握创造力的本质,才能找到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超常的创造力。

1.兴趣是培养富于创造好习惯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其对所从事事业浓郁的兴趣是分不开的,兴趣是他们探索精神的先导和发挥创造力的门户。反过来说,一个生气勃勃和富于创造精神的人,也总能睁大敏锐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而产生更加浓郁的求知兴趣。

詹天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铁路,他还参建了商办的粤汉铁路等。这一系列的成就离不开其儿时所养成的对新鲜东西存有好奇的习惯,强烈的好奇心是创造的原动力。

詹天佑自小就打心眼里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他最喜欢看有关工程、机械方面的画报,他可以不厌其烦地看一遍又一遍。看不明白的地方就问,因此他还很爱提问题。他心灵手巧,能把一些有趣的东西一笔一笔地抄下来,自个儿琢磨。就这样,还不满10岁的詹天佑从画报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自然而然地,詹天佑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人小孩都称他为“机器迷”。

詹天佑家里有一座自鸣钟,他看来看去像发现了新奇事一样,就心里纳闷:自鸣钟为什么能告诉人们钟点呢?他为什么一点也不知疲倦呢?他决定要打开这个“秘密”。后来,他就偷偷地把这座自鸣钟的机件拆下来,再装上。今天拆装一个部件,明天拆装另一个部件,把整个钟的全部机件都瞧了一遍,终于弄清楚了自鸣钟的构造和原理。而且他能有条有理地讲给小朋友和大人们听。詹天佑对工程机械研究兴趣的幼芽,便由此一点点地萌生了。

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儿童厌恶某种事物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不良教育的后果”。在孩子个性心理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兴趣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父母们都懂得培养孩子正当兴趣的重要性,但又常常被这一问题所困扰。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正当兴趣呢?

(1)不断强化孩子的中心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做起来可能就会事半功倍。因为兴趣会使孩子主动,上进,这更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孩子的独创能力。

孩子兴趣广泛并非是什么坏事,但如果在众多的兴趣之中没有中心兴趣,将来就很难有志趣。而一般来说,孩子中心兴趣的培养,要经过孩子的自我淘汰与自我净化,它需要一个过程。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明智的家长会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最终让孩子自我选择。父母强加干涉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人们通常所走的成才之路是这样的:兴趣—爱好—钻研—成功。也就是说,兴趣是成才之路的起点。中心兴趣形成后,需要强化,即兴趣的巩固。兴趣的强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不断地用丰富而生动的事实去强化。强化兴趣的目的是为了使兴趣变成爱好,即行为、实践、钻研。成功是目标导向,即把爱好升华为志趣,产生自学的内发性的动机力量,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孩子的能力有大有小,禀赋有高有低,但只要能沿着这条成才之路走下去,就能成为社会所期盼的创新人。

(2)让知识走进孩子的内心

孩子都是“性情中人”,他们总是在某种情绪中认识事物。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带有感情色彩,往往拟人化,这就是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童话故事的缘故。他们很难像成人那样平静、冷静、客观地认识事物。只有能触及他们感情的东西,才能被他们更深切地感觉、记忆、理解。孩子更像是文学家,而不像是科学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提高孩子知识水平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他们的情绪状态,让枯燥乏味的知识养料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

有一个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从讲台上抛出去,嘴里说“3 5=”,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的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认为这样做浪费了一道程序,不如直接提问来得省事。教育家回答说:“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没有‘发言球’,孩子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孩子由认识事物到喜欢事物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的,那就是“兴趣”。对孩子来说,一开始任何事物都是茫然的。因此,当他们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指导他们把有关知识和他本人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才便于他们理解并产生兴趣,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也就是说,要想让孩子了解事物,必须让这个事物走进他的心、引起他的兴趣。

(3)创造成功的条件

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增强其信心,从而让孩子满怀信心地创造成功。

许多家长不顾实际,对孩子进行超前学科教育,或硬性教育,使孩子饱受失败的痛苦,以至于学习兴趣荡然无存。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孩子逐步形成了学习兴趣,他们便会“不用扬鞭自奋蹄”。

2.质疑是创造好习惯的起点

创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孩子质疑能力的培养开始。父母必须有这种教育的战略眼光,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多问“为什么”。

质疑能力是科学进步的起点,是创造力的前提。当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时,就预示着探索地球引力问题的开始。创造力往往是从问题中产生的。所以说,创造力是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充分发挥智慧潜能的机会。对孩子一些看似荒唐的提问,父母应该报以重视的态度,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行动,使孩子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当你陪孩子在公园散步,孩子眼望大树发呆时问“为什么树的枝叶一边多一边少呢?”这时你耐心地回答说:“阳光充足的地方,树的枝叶就茂盛一些,相反则少。”

孩子紧接着问,“为什么有阳光的地方,大树的枝叶茂盛?”……面对这一连串的追问,你要尽力且耐心地认真解答。使孩子从“为什么”中得到启发,产生刨根问底的思维意识,同时扩展想象力的范围。

可以说,创造习惯的培养与思维、想象习惯的培养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还有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方法也是创造力培养的方法。这也说明,好习惯之间是有连锁效应的,因此孩子的好习惯的形成是全面发展的结晶。

3.“模仿”是培养创造习惯的最初模型

模仿就是孩子对人、动物、事物的表面现象的仿效,这是创造的开始。模仿是孩子的本能,也就是说,孩子往往先观察事物,进而才对事物进行模仿。但是很多人认为,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其实孩子的创造能力往往是从“模仿”中产生联想,进而启发思维运动,最终才向创造力的方向逐渐发展的。

比如说,孩子常常会把身旁的一些碗、勺、奶粉一类的东西,当作模仿大人做饭的“道具”,并会自拟一些“剧情”,有声有色。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创造性的模仿”将会增加他们的生活常识。当然在培养孩子“模仿”的过程中,父母正确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对影视中的一些打杀、抽烟等镜头,在孩子的心中有时会产生“很酷”的新鲜感,一旦孩子对其产生好奇心,就容易“模仿”。此时,父母就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告诉孩子哪些模仿对象是健康的,哪些会产生不良后果,培养孩子从小对“是与非”的分辨力。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忘记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此外,父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也是有所帮助的。比如说,给孩子买一些玩具、积木、实验器具或书籍、资料等,让他们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自然产生、在实验中得到实践论证、在书籍的指导下更系统。

10

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父母箴言

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培养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两双眼睛:一双在寻觅,另一双在思索。

仔细观察是一个人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必备素质,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需要它,工程师需要它,孩子将来要想有所成就更需要它。可以说,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础。

在教育界,经过长期的摸索之后,人们终于看到了儿童游戏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一度被看成单纯无目的的游戏或顽皮,最终被认为是一个获得知识、为日后打基础的过程。在培养孩子善于观察好习惯的时候,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从实物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哲学家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他们能够观察到别人所忽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诗人则能够看到众人看不到的美妙事实。因此,系统地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卜镝,八岁时获全国儿童画比赛一等奖,九岁时出版新中国第一本个人儿童画集,并先后在青岛、深圳、香港、澳门、台湾、荷兰、德国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个人画展。他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儿子取得成功的呢?

当卜镝的父母意识到,在孩子脑力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观察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时,便不失时机地利用游戏对卜镝进行有效的训练,让他的观察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当父母发现卜镝热爱观察大自然这一特点时,便经常带着他去参加各种活动,让他感受外部世界,丰富他的感性经验。父母还不断诱导卜镝以游戏的方式,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而引导他走上了画画的道路。

一天,爸爸下班回来,看到地板上涂满了密密麻麻的粉笔道子。便弯下腰仔细一看,不禁高兴地叫起来,“画得太好了!”卜镝画的是他自己和森林里的动物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的有趣情景。而他却说是画着玩的,看来孩子一般是把画画当成一种开心的游戏了。

从游戏中得到启发,父母懂得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孩子善于观察。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不断地把卜镝送入新的生活中去,让他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而卜镝也正是在生活中用他自己的眼睛发现了美,然后用画笔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出了这种美。在每次观察活动结束后,卜镝都会记美术日记。把他的爱、他的激动,把他眼里、心里的愿望都凝固在纸上。他的日记与日俱增,这些成了他童年生活的缩影,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好习惯使他拥有了一双聪明的眼睛,观察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爱的情怀去感受世界,用热情的图画去表现世界。

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使卜镝走上了画画的道路;观察的积累与发现,使卜镝踏上了成功之路。

懂得观察的眼睛,才是一双聪明的眼睛。好奇是观察的基本动因,发现特点是观察的目的,兴趣是培养观察习惯的前提,细致是培养观察习惯的基本要求,准确是观察习惯的根本。

因此,在父母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观察的兴趣必须在观察的实践中培养。父母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孩子去观察他所熟悉、所喜爱的事物,如经常带领孩子观察大自然、参加旅行、参观展览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观察内容。

在孩子进行观察时,要围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讲一些有关的科学道理或传说故事,以激发他的兴趣。

例如,孩子发现天空中的云在飘动,原因在哪儿呢?可以引导他进行有关的思维活动。首先要让孩子感觉是否有风以及风向如何?在孩子做出回答后,让孩子观察云的动向与风的动向是否一致?最后让孩子自己做出自己的答案。也就是说,在引导孩子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启发孩子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为什么”,进而引导孩子独立得出结论。当孩子通过观察,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产生好奇心后,孩子便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另外,根据孩子在游戏中往往表现出超常能力的特点,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启发引导。

比如,在孩子刚到一个新环境时,马上让孩子闭上眼睛,让他说出在那一瞬间他都看到了什么,以及所看之物都在什么地方等等。开始时父母所选游戏,应尽量浅显易做。父母应选择那些孩子可以理解的、感兴趣的东西或事物,尽量让游戏具体、直观、形象。同时,还要保证孩子能在游戏中发现一些东西。随着孩子观察习惯的形成,父母可以适当、适时地增加观察难度,以便孩子的观察力能有新的进展。使习惯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孩子将会受益终身。

2.培养孩子“细致”观察的习惯

大多数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作分析性观察。比如,植物学家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珠宝商通过珠宝的光泽度就能看出珍珠层的薄厚;裁缝师一瞅便可断定衣物质料的好坏等。不过,父母们最理想的还是培养孩子全方位的观察能力。父母应试图能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发展孩子的这种观察能力,以培养孩子观察习惯的养成。为了做到这一点,父母可以对孩子做一些训练。

例如:随时随地教孩子留心周围环境,细心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如周围人的面部特征、衣着颜色、动作姿势等。提醒孩子观察房间的布置,如墙、地板、天花板的颜色等。尝试不断转移孩子的焦点,尽量找出一件完整东西的不同部分。或者用游戏的方式,在提高孩子兴趣的同时,达到增强孩子细致观察能力的目的。比如,让孩子先细心观察眼前的事物,跟着闭上眼睛,在脑际中重现该件东西,并用语言叙述出来,直到事物与脑海影像以及语言描述一样为止。

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开发孩子右脑的创作潜能。善于观察的人,就在于能够感知到别人所忽视的微小却有重要价值的方面。

3.提醒孩子观察事物要以发现特点为目的

巴甫洛夫说:“在你研究、实验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的根源,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就是说,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考结合起来,让孩子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记录与分析,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程度,否则观察将失去大部分意义。

此外,教孩子养成及时作观察记录的习惯尤其必要。要求孩子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下观察所需材料。为了避免遗忘,保证准确性,不能只凭记忆。尤其是观察的内容越复杂,细节越多,记忆就越不可靠,而且时间越久,印象就越模糊;要求孩子在观察之后及时整理记录,作口头或书画的总结。做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全面、细微、敏锐突出起来。

观察是创造力的源泉。培养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相当于你给了孩子两双眼睛:一双在寻觅,另一双在思索。

11

不要给孩子的求知欲泼冷水

父母箴言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孩子的求知欲泼冷水。实在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你可以告诉孩子应向谁求教,或以后阅读哪一类书籍,以激起孩子向书本要知识的热情。要知道,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的兴趣自然发展,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是陌生的,但也正是陌生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父母在带孩子上街或玩耍的时候,孩子总会提出各式各样大人想不到的问题,有些问题还会使父母一时为难。但为了使孩子养成积极求知的好习惯,父母应尽量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要知道,如果一个小孩对一切都漠然,那很可能是智商不高的表现,绝非好事。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父母对孩子所提的问题都有所研究。因而,要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就并不容易。他们的问题常常会使父母无言以对。要回答得当,就有很大的学问了。但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的做法和态度,却是值得父母借鉴的。

春天,父母常爱带孩子到公园去玩。看到初春盛开的桃花,母亲会指给孩子看:“你看这桃花开得多好看!”这时,有的孩子就会好奇地问:“桃花怎么会开的呢?”这个问题,母亲还不难回答。她可以说:“春天来了,桃花就开了。”然而什么是春天,为什么到了春天花儿就要开,孩子仍然是迷雾一团,于是孩子不免要问:“为什么桃花要在春天开呢?”孩子们这类天真的问题很多,有些确实还很难回答。这是由于许多大人们认为是当然或自然的事情,孩子们却觉得新鲜稀奇。

“为什么?”正是孩子们推想出来的问题,也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如果这时父母对他们的问题等闲视之,随随便便给以搪塞,就会抹杀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时间久了,孩子的推理思考能力,也会逐渐减低。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说:“是呀,为什么桃花在春天就会开花呢?这个问题问得好。”然后和孩子耐心地解释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春天的天气是不是暖和些了,冬天干枯的树叶现在没有了,天气一变暖,又长出了新的嫩叶,对吗?所以天气一变暖,花儿也就开了。”如果能够这样与孩子讨论,启发孩子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就会增强和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会增加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旺盛的求知欲是孩子聪明成才的先决条件。所以,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发问,并加以鼓励。孩子的智力有限,理解力有限,当然对于孩子的询问,不一定要解答得很详尽。但绝不可随便编个理由敷衍,更不可违背科学乱讲。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孩子的求知欲泼冷水。在自己不能很好地解答时,不妨直接向孩子承认:“妈不知道。”或说:“妈也不清楚,将来我问清楚了,再告诉你。”这样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因一个人本来就不可能什么都清楚;同时也不应忌讳向孩子说明父母读的书不多,过去没有条件上大学等等。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从小教育孩子对科学和学习应该采取老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你也可以告诉孩子应向谁求教,或以后阅读哪一类书籍,激起孩子向书本要知识的热情。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的兴趣自然发展,是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由于少年时期看见水壶盖被蒸气所震动,于是对蒸气产生了兴趣,而不断研究,最后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孩子好奇好问,可以说是一种好事。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学问和知识就是人在不断地探索中,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区别只是大人遇到了问题,在没有适当的人可以求教时,他可以自己去看书、查资料,寻找答案。而孩子由于知识有限,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这方面能力较差,就需要父母的帮助。

孩子有问题找父母,这正是孩子对父母信赖的表现。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应尽一切努力来解答,如帮助解答孩子的问题,孩子还没有查书寻找答案的能力,父母就应自己查书寻找答案。

孩子上学以后,有些问题孩子可能在课堂上没有弄懂,或者孩子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仍不满足,或者在做功课中遇到了困难,父母都应热情而耐心地予以帮助和解答,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并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

反之,如果孩子的问题父母不予解答,而视作累赘,敷衍搪塞。孩子自然也就没有了提问的兴趣。他何必自找没趣呢?同时,孩子在学习或做功课时遇到了难事,父母不能伸出援救之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学习的信心。

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会问起有关家庭亲戚之间的纠纷。有时父母会很难回答,也不想回答。这时父母可以坦白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能回答。”而不要说:“小孩子不应知道这种事情!”以阻断孩子的询问。因为孩子有了这种不愉快后,为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以后心中有疑问也不敢再问了。这种事情发生多了,父母子女之间就会产生隔阂。

还有一类问题是父母常感到难以启齿的,那就是有关两性的问题。现在的家庭中,通常都是一家大小围在电视机前消磨闲暇时光。当电视中出现有关性的镜头时,出于好奇,有些还不大懂事的孩子就会提出一些问题:“妈妈,他们这是干什么?”问得父母很难为情,加上头脑中的一些封建意识,父母甚至会不满地斥责:“你这个孩子真是的,怎么问这些事情!”

这样回答是对孩子不好的,因为它非但不能说明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对性产生一种不正常的好奇心。最好不让年纪很小的孩子看这种电视。如果孩子已经看了,且产生了好奇心,可以告诉他等将来长大了就懂了,而不必加以神秘化或丑化。

12

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不自觉”的帽子

父母箴言

自觉不自觉,跟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应找准原因,耐心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而不能轻易给孩子扣上“不自觉”的帽子。要知道,一个孩子一旦有了很好的自觉性,其前途就很光明了。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几乎什么都不缺,但就是缺少理想和追求。人没有理想往往就会觉得百无聊赖,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觉性。

孩子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收拾屋子,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饭等等。但是,很多孩子都做不到这些,他们整天玩也玩不够,既不愿意学习,也不喜欢干活,甚至吃饭穿衣、上学都需要父母“拨一下,动一下”,让不少父母很头疼。

其实,任何自觉性都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后天逐步培养的。

1.用兴趣去培养自觉性

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和动机。

有些父母过早地让孩子认字、计算、背诗、阅读,过分地强迫孩子学习知识,占用了孩子的娱乐时间,因此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总是想玩,学习的时候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有些父母把孩子管得死死的,除了读书就是练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孩子的生活很枯燥很乏味,因此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更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

事实上,要想让孩子养成自觉的好习惯,只需让他对自己要做的事产生兴趣。人人都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只有感兴趣的事我们才能做得更好更快。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兴趣的指引下,孩子做起事来就会像做游戏一样开心,无需大人催促。可以说,孩子对做某件事产生兴趣的同时,其自觉性也就形成了。所以,有时候父母无需刻意去培养孩子的自觉性。

2.要求孩子严守规矩

一件事情决定了,开始做了,就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允许半途而废。孩子如无故中途退却,就应受到批评,父母绝不可迁就。因为有了第一次迁就,就会有第二、第三次。先例一开,再想要孩子遵守规定或制度,或者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要坚持,克服困难,把一件事情做得有始有终,把功课做完,就困难了。

通常,父母给孩子制定的规定和制度,孩子却很少能遵守和实行。原因就是孩子缺少管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作为父母,由于对子女的疼爱,经不住孩子的纠缠,而放松尺度,不能严格要求。

计划和生活学习制度,对孩子确实是一种约束,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父母在带孩子到公园里玩耍时,看见孩子闯到花圃里摘花也不喊住;或去喊了一声孩子不听,就听任孩子摘花。让孩子养成一种不讲社会公德或不遵守公共规则的恶习,以致有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犯人。

所以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父母对孩子都应该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们守规矩,遵守学校或家里规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当然这在开始时会有些困难,看似不近人情。但只要父母坚持、循循善诱,孩子一旦养成习惯就能自觉遵守了。而且一旦戒除了孩子的任性,他们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上也就都会坚忍顽强且自觉。

3.通过学习增加自觉性

如今,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照顾和保护,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有不少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却从来没有洗过衣服,更没有做过饭,对学习以外的东西一窍不通。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运动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都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道理很简单,如果孩子很懒,学习上就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了问题而懒得去努力解决,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当然更不可能自觉去学习了。

有的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就是缺乏足够的自觉性,没有自制能力,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们应该怎样做呢?没有什么做法适用于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孩子。

因此,根据父母们的经验,我们只能提出一些零碎的建议:

(1)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学习状况

学习上不够自觉的孩子通常很“迷糊”,就是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不十分了解,或者懒得去正视它。

燕子是个语文数学都难得及格的女孩子,不到万不得已,她决不肯做作业。别人问她成绩怎样,她总是说:“马马虎虎。”是虚荣吗?不是,是“迷糊”。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孩子会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不了解的孩子整天好像“啥事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学习状况。

乐乐爸爸的做法值得父母们借鉴。每天乐乐做完作业,爸爸都要跟他一起,把当天学习中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如写错的字、做错的题)用本子记录下来,做成一个学习进展情况的“家庭档案”。乐乐做作业之前、考试之前,都会去翻档案。翻了档案,不用爸爸督促,乐乐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2)适当地陪伴孩子学习

这一点建议在教育理论的教科书上找不到多少理论依据,但许多成功的父母们却经常谈到这一点。孩子有很强的依赖性,父母适当的陪伴,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如果大人都在看电视,或已经睡觉了,却让孩子一个人在写作业,这样孩子很容易把学习当成一种苦差事,自觉性就很难形成。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母只需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必太在意学习的具体情况。否则,孩子就会觉得你是检查员、监督员,比老师还老师,那你的陪伴可能就会是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

(3)给孩子自觉的机会

父母一旦觉得孩子不够自觉,往往就会迫不及待地替孩子安排好一天当中的学习生活:“你应该先做什么,做完后再做什么……”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机会。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懒得自己动脑筋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反正父母会操心的!这样,孩子是无法自觉的。

可见,最好还是让孩子自己安排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用多长时间。父母的工作就是督促孩子按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学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4)监督孩子说到做到

既然做什么事是由孩子自己安排的,他就没有理由不照着做。在这一点上,做父母的是丝毫也不能跟他妥协的。养成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孩子自然会自觉学习。

当然,为了保证孩子真正能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一开始,父母应注意不要让孩子给自己做出要求偏高的计划。

13

不断强化孩子积极参与的意识

父母箴言

很多孩子常常看见大人们做什么,就吵着也要做什么。这既是孩子有参与意识的表现,也是孩子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表现。这时,父母应尽力协助,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机会。虽然孩子很可能还做不好这样的事情,但能不能做好与孩子的参与意识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存在着“我自己来”的心理要求,但这时他们往往什么也干不好。有的父母图简单省事,对孩子的这种主动性和表现欲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仍像原先那样包办一切,结果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孩子要求“自己来”的时候,父母应因势利导,教他们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其实,这种教育是很简单的,只要父母端正态度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从身边的事情教起:比如穿衣服、脱衣服、吃饭、洗手、收拾玩具等。教这样的孩子不要急于求成,每件事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小步,每次做到一两个小步,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就可以了。

可以专门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工具,如小喷壶、小围裙、小拖把等。这样既能教会孩子技能,还可以给自己添个小帮手。

孩子有参与意识是好事,而绝对不是什么坏事。很多孩子,特别是小孩子,常常看见大人们做什么,就吵着也要做什么。

男孩子看见哥哥或父亲骑自行车,就会哭着要骑自行车。虽然他的脚还踢不着踏板,却总是跃跃欲试。女孩子看见母亲洗衣,有时也哭着要洗衣。这既是孩子有参与意识的表现,也是孩子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表现,他们希望像大人一样有事可做。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要求,父母不要随便给他们泼冷水:“你人才比车子高一点,就想骑车子,别把车子摔坏了。”“人小小的,就想洗衣,不要把衣服洗脏了!”等。

泼这样的冷水是很容易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孩子可能确实是太小了,还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可是能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与孩子的参与意识相比,前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孩子有了参与意识,有自己尝试的意愿,父母就应该尽力协助,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孩子如果成功了,父母要加以鼓励。如果没有做好,不应责备,更不应该从此以后不让孩子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

当孩子们要求做某种尝试时,即使我们知道会有许多困难,或者不会成功,也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个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去考验自己的才能。有时孩子可能会想出父母想不到的办法,产生超乎寻常的构思。如果事先就以肯定会失败为由而不许孩子尝试,那么孩子内心潜伏的无限可能性就无法得到发挥。这种害怕失败的心理状态,会使孩子不敢轻易尝试新的事物,养成孩子保持缄默、消极和被动的不良习惯。

事实上,任何人走向成功通常都要经历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任何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而且开始通常也都是做不好的。通过不断的实践,才由做不好达到做得好。

就以洗衣服这样一件简单的事而论,一个人初次洗衣服时肯定洗得不干净。因为他没有洗过,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才能洗得干净。做饭也是一样的,很多人第一次做饭,不是少放了水,把饭煮得过硬,就是多放了水,把饭煮得过稀。这是不足为怪的。因而,如果孩子第一次做什么事,做坏了,父母不要过于责备,而应帮助他总结经验,找出没有做好的原因,下次加以改进,可能就会做好了。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失败,哪里会有成功?不过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有些父母看见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就干脆自己过来代劳。他们的说法是:“我自己动手省事得多。”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对教育孩子是极为不利的。

对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父母既应监督,也应检查。必要时,还应给予帮助,帮助和启发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孩子的选择有时不一定完善,可能会有不够妥当和欠缺的地方。只要没有什么不良的后果,父母就应尽量不插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孩子可能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儿童心理学专家做过一项测试:父母在超市购物的时候,让孩子与父母选购物品,一般来说,孩子都会与父母合作,很少出现不听话或使性子的举动。购物的时候,父母可以诱导孩子,让他做一些小小的选择,比如问孩子:“我们今天是买生梨呢还是橘子?”并且要经常鼓励孩子,比如说:“宝宝帮妈妈找到麦片了,真乖。”父母只要这样自始至终地鼓励孩子参与,自然比等孩子捣乱的时候再想法制服他更有效。

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平和,目的要明确。父母要求孩子参与的时候,态度要很温和,不要使用犹豫、不耐烦及粗暴的口吻。一句话,就是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到底要他做什么。比如父母要带孩子出门,不能说“快,走了”这样很笼统的话。而应该蹲下去,正眼看着孩子,很和气地说:“把外衣穿好,帽子戴好,我们要出去了。”孩子如果按照要求做了,父母就应该抓住这机会进行表扬,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具体地说,父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强化孩子的参与意识。

1.父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要让孩子参与,就要给孩子相应的权利。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如果有了适当选择的权利,就会产生占了上风的感觉。因此,常常只让孩子在“是”或“不”之间进行选择。其实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考范围。但话又说回来了,刚开始的时候,也应提倡孩子在两样东西之间进行选择,以免把选择范围弄得太大,孩子无法进行有效的选择。

如果孩子选择了父母所提供的范围以外的东西,父母可以这样教导孩子:“这个选择不错,但它不在我们选择的范围之内。”让孩子有不符合游戏规则的感觉。

2.让孩子感到同父母一起做事有意思

孩子之所以愿意与父母一起做事,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没有意思。比如,孩子刷牙的时候,父母给他念一首刷牙的儿歌,让他跟着歌中的步骤刷牙,孩子就会感到很有意思。如果孩子拒绝穿衣服,父母可以对他说:“听,小裙子说话了:我是你的小裙子,快点快点把你的头伸进来。”父母大概会觉得这样做有点可笑,但孩子却是很喜欢的。

3.父母要强调合作的益处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跟大人合作也是为了他自己好。如果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就会产生很高的积极性。一般的情况是,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好多道理了,父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跟他解释做这件事对他的益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你和我一起把桌子收拾干净就可以画画了。”“你换好睡衣就可以听妈妈讲故事了。”

只有希望参与,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孩子失败了,也不要灰心,要敢于让他接受再一次的失败,再进行下一次的参与。有这样的决心,你还怕孩子不积极参与吗?

14

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习惯

父母箴言

培养孩子具有恒心的方法有很多,如参加体育锻炼、读书自律等。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意志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刚柔相济。但根本之点在于启发孩子的自我需求,让其主动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持之以恒是一个主观能动的心理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人在自觉地确定目标之后,能够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坚持不懈,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其实,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得不断积累经验,让自己无休止地自我创新。而无论是经验还是无休止的创新,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毅力不是瞬息而就,说有就能有的东西,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它的形成应该在家里,而不仅仅是学校。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它恰恰又是孩子容易缺乏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凡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攀登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锤炼自己的意志。

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学习用品都丢三落四的,怎么能保证演算习题时不粗枝大叶呢?所以父母培养孩子的意志要持之以恒地从小事抓起,决不姑息迁就,要一抓到底。

曾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样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后甩,再尽量往前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这时,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人们常常忽略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也绝对不可能打开成功之门。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

培养孩子的恒心应从小事做起,不断进行训练。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可以从他的意志行为中得到体现。在成长的过程中,独生子女缺乏恒心与毅力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业、交往、品德及心理健康。很多时候,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取决于一个人能否坚持到最后一刻。

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习惯的方法有很多,在此择要介绍几种:

1.用兴趣引导孩子持之以恒的决心

兴趣是孩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对必须去做的每件事,孩子都一定感兴趣,但是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有着明显的自觉性、持久性等高效率特点,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往往需要父母的约束与督促。为了使孩子提高做事效率,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

很多上学的孩子比较喜欢的口头禅是:“郁闷”或者“烦”。事实上,学习本身的确没有多少乐趣可言。然而父母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一相情愿地认为学习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并且一味地强迫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需要父母去加以引导的,而不能靠强迫的方法来获得。

孙欣沉溺在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虽然三番五次地向妈妈写保证书,但一点也不起作用。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妈妈采取了这样的措施:限制每天上网的时间和内容,并引导孙欣将上网与学习联系起来。结果孙欣通过上网来辅助学习,出现了一学就是半天,甚至忘记吃饭的现象,并由此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孙欣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苛刻的学习计划表,并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

2.让强烈的欲望与责任感激发孩子的行动

无论做什么事,仅有明确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与社会责任感。例如登泰山是很多人的强烈欲望,从山麓的红门到山巅的玉皇顶有七千多级台阶,而且越上越陡,到十八盘,每盘两百级,几乎是直上直下,每登一级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如果体力不支,中途而返也无可非议,因为没有社会责任和义务。但对于挑夫来说就不一样了,从中天门出发肩挑120斤砂石、水泥等重物,一天上下两个来回,支撑他们从事这种艰苦工作的力量是恒心,是所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

许多孩子不能攀登成功的顶峰,并非没有目标,而是缺乏由强烈欲望和责任感所激发的意志行动。

3.适度创设困难磨炼孩子的意志

逆境、困境能铸造一个人顽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中外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现在大多数孩子养尊处优,稍遇逆境决心就动摇。在他们小时候,如果父母能人为地给他们适度创设困难,让他们接受强大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那么有朝一日他们面对逆境和困难的考验时,就能经受住锤打。

1999年,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被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四所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录取,还获得全额奖学金,成功的背后总蕴藏着艰辛。刘亦婷10岁上四年级时,父亲给她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忍耐力训练”:捏冰一刻钟。刘亦婷捏的是冰箱里特意冻得结结实实的一大块冰,父亲手拿秒表,一声“开始!”刘亦婷就把冰放到手里。

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她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转移注意力;到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她就用大声读书的方法来克服;到了第四分钟,让她感到骨头都要被冰冻僵了,这时她使劲咬住嘴唇,让疼痛转移到嘴上,心里想着:忍住、忍住;第五分钟,她的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疼了;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痛了;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钟,她的手完全麻木了……当爸爸说:“15分钟到了!”她高兴得欢呼起来。而她的手却变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觉得很烫。爸爸急忙拧开自来水龙头给她冲手。此时此刻,作为父亲,为女儿有这么顽强的意志力而由衷的高兴。

手捏冰块自我折磨,这是对感受极限的挑战,是对毅力的考验。一些好奇的大学生都试过,可没有一个人能坚持一刻钟。由此可见,刘亦婷的成功绝非偶然。

艰苦的环境,特别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往往是对一个人意志最好的考验和锻炼,也最能培养人。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说的就是,恒心是在艰苦环境中自我锻炼出来的。所以父母给孩子创设一些困境,让孩子的心理得到锻炼,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都是很有必要。

4.鼓励孩子挑战自己的弱点

急躁、懒惰、缺乏毅力、什么事都干却都难干到底……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理想的巨大障碍。一个人若能有勇气挑战自己的弱点,便能逾越障碍,获得成功。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并霸占了勾践的妻妾。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十年不食珍馐,不着锦缎,每天睡石床、舔尝苦胆,在艰苦的环境里挑战自己的弱点,以图他日能复国雪耻。后来,在勾践的不懈坚持下,吴王夫差终于被打败。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家长可针对孩子意志的薄弱点,选取一两个突破口,鼓励孩子挑战自我。可以说,这是为孩子铸造恒心的良方。

培养孩子的恒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参加体育锻炼、读书自律、在集体中接受监督、严守诺言,等等。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意志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刚柔相济。但根本之点在于启发孩子的自我需求,让其主动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同类推荐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 专家解答育儿百科

    专家解答育儿百科

    全书分为新生儿篇、婴儿篇、幼儿篇共3个部分,以问答方式,对初生到3岁的婴幼儿的身体状况、科学喂养、日常护理、体能训练、智能培养、常见病家庭防治、育儿游戏等家长最关心的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广大家长向专家学习育儿心得、防病经验的绝佳选择。
  • 帝王将相家训

    帝王将相家训

    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自小便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且涉世较深,深知个人功名与家庭兴盛得来不易,因而他们把家庭教育看得很重,例如教导子孙要刻苦学习、 安分知足、节俭持家、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谨慎处世等等。
  • 让孩子安全成长

    让孩子安全成长

    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一个重要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日子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可见,安全教育已经上升到全民、全国的高度。安全,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安全,是生命的保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保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安全隐患有很多,而孩子却很难应对突发的意外状况,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生命是异常可贵的。今天,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很难预料。
  • 新编孕产妇保健百科

    新编孕产妇保健百科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孕前的充分准备,到孕期每一周准妈妈与胎宝宝的变化、营养“孕”味、日常护理、快乐胎教以及不适与疾病的应对,乃至分娩、坐月子、产后恢复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详细地诠释,以便指导准爸爸、准妈妈在各个时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各种不同的保健问题,从而轻松地度过孕期的每一个阶段,顺利地迎接小宝宝的到来!
热门推荐
  • 少生气的智慧

    少生气的智慧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不顺心的事情,会让我们生气。每个人都会生气,倘若只是一味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运用我们的智慧,好好想出对策。没有人一辈子不生气,这是一本劝人少生气,以及生气了,如何去正面面对的书。
  • Steep Trails

    Steep Trai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神兵世界

    大神兵世界

    这是一个兵器时代,所有人修兵魂,控神兵,与命运斗,与天地争。待巅峰之时,弹指可灭十万界,挥手可断三千宇。一枚灵珠的出现,让背负家族血仇的少年,获得无尽潜力。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修命

    修命

    修命,其意有三:一为修行前路之道法;二为修养自身之命缺;三为修补上苍之厄命。从此,吾之命,则是天之命;吾之意,则是天之意。此乃天命!喜欢的朋友请点击封面下方的【加入书架】收藏本书,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情殇古梦

    情殇古梦

    情殇劫之轩祺恋曾经的她,只是一位暖心孝顺的师姐,有些内向,但却可爱,善解人意…后来的她,为爱追逐,为爱疯狂,甚至甘愿走上歧途…曾经的他,沉默寡言,内心冷清…后来的他,肩负重任,心里有爱不能守护,有苦不能诉说…一段爱,一场情,刻骨铭心,一世走得苦不堪言,但他们依然坚持爱着,天荒地老…家族的使命,魔界的狠毒,小人的别有用心……都是一场场生死劫,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彼此,不离不弃…
  • 现代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现代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梦三国之乱世争雄

    梦三国之乱世争雄

    这是综合网游梦三国和三国演义改编的小说,讲的是人神魔三界各路英雄从乱世争雄到三分天下,再到炎帝降世的故事!
  •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发表于1926年11月至1928年7月的《鸭子》《蜜柑》《入伍后》《老实人》四部短篇小说集。该集子反映作者创作的特色,对湘西生活,爱情美好等的描写,笔调较为清新;入伍后写从新兵视角看待军旅生活和战友情谊等,叙写之中带有对人生的思考。
  • 忘着回忆

    忘着回忆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告别了那段纯真,多了些许的成熟,可是那个青春却值得眷恋。错过也是一场得失,得失、得失,有所得到就有所失去,当失去的那一刻,往往才知道所得到的那么微不足道,失去的却是一汪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