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4300000004

第4章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3

让特长为孩子增添自信

父母箴言

如果孩子能有一技之长,那么,不管是在学习或业余活动中都会有很大的自信心,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当孩子踏入社会的时候,他就更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有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孩子所取得的某项突出成绩,往往与其自信心的强弱有密切联系,而孩子具有某种特长又极大地强化了他的自信。也就是说,特长常常促使一个人在事业上获得重大突破。因此在促使孩子全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孩子特长的培养和发展。那些强令孩子放弃自己的特长,而只埋头读书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如果孩子能有一技之长,那么,不管是在学习或业余活动中都会有很大的自信心,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当孩子踏入社会的时候,他就更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有一个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查尔斯叔叔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查尔斯问。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怎么样?”

青年困窘的垂下头。查尔斯接连的发问,青年都只能用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没有任何长处,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查尔斯最后说。

青年羞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转身要走,却被查尔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他脚步立刻轻松起来。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这个年轻人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或者说是长处,但常常会由于自卑等原因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给予鼓舞和自我激励,去发掘一项优势潜能,以及能够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会给自己的生命增值。

日本一位教育专家认为:“人的大脑犹如一条毛巾,只要提起一端,便可带动全体。为何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通常其他方面也会有优异的表现呢?正因为头脑有如毛巾般的特性,只要有一端被开启,其他部位也会相对地活跃起来。因此,若对某一课题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去做,必能促进全脑的活性化。”

这位教育家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他中学时,有位同学成绩较差,同学们都瞧不起。但自从体育课教相扑后,这位同学以绝对的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并从此获得了信心。以后他在班里积极发言,成绩也突飞猛进,令大家吃惊不已。

如果孩子能拥有一门擅长的学科,生活自然就会是充实愉快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自信心的增加而促使其他科目的进步。也就是说,一个拥有自信,对生活充满期望的人,将会由于连锁反应的产生,在各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

当然,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无法事事精通。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在某方面有不理想的表现而苦恼,而是要随时对他的优点加以赞赏和鼓励,建立孩子的信心,在他面对各种情况时,均有积极挑战的精神,从而发掘孩子的优势潜能。

从理论上讲,发掘一项优势潜能的方法是符合“补强法则”的。“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以哲学家的眼光在审视美国的教育(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后,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提出的观点,它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周围人的赞许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比如自卑的孩子做事消极,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会失败,常常打退堂鼓,但是如果他有了一项比别人强的拿手戏,就能焕发出自信心,觉得自己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成功。这种自信心一定也会延伸到其他更多的领域,使得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局面,应付各种各样的挑战。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特长,可以留心孩子有哪些爱好,有哪些长处可以发展为特长,然后在这方面刻意增强孩子的兴趣。要发掘孩子的天赋,父母就要让孩子多接触各方面的事物,大胆去尝试,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用心去观察,充分接受各种新的生活体验。除了让孩子做多种多样的尝试外,父母还应注意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条件和施展才华的机会。然后在这些过程中,观察了解孩子喜欢干什么,擅长干什么,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发展他们的长处。

14

抓住孩子的天赋进行培养

父母箴言

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一方面有天赋。当父母发现孩子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时,一定要小心对待,特殊培养。当然,必须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千万不要逼迫孩子。

通过有关教育学家研究证实,当一个孩子5岁的时候是孩子的特殊时期,有些孩子在5岁的时候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可以及时地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进行细心地培养和引导,将会有意外的收获。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从小就受到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不想让肖邦去学音乐。但是,当他们看到小肖邦一旦听不到音乐就会哭,刚满4岁就要姐姐教他钢琴时,父母就意识到这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在肖邦4岁的时候,父母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小肖邦学得很快,也很投入,从而成为了一名音乐神童。在19岁的时候,肖邦就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而一鸣惊人。

如果说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样,能够迅速及时地捕捉住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就能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因此,做父母的要善于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出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就具有许多方面的天赋,这些天赋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具有音乐天赋

孩子在唱歌的时候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没有假声;或是在平常的时候喜欢听各种乐器的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哪几种乐器;或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对声响和音乐发表某些议论。这样的孩子可能是具有音乐天赋,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天赋进行培养。

2.具有逻辑天赋

孩子能够经常提出诸如“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之类的问题;或是在平常善于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和顺序;或是对家长的经济分配参与某些意见;又或是对自己的零花钱安排得颇为妥善。当有关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父母就要注意培养一下孩子这方面的天赋了。

3.具有认识自我的天赋

孩子善于把自己的言行与情感联系起来;对于别人将去做的事情能做出预感性的评议;对自己干的事情有准确的评判。这也是孩子天赋的表现。

4.具有认识他人的天赋

孩子能够注意父母或周围人的情感变化,并对此表示支持或劝慰;喜欢模仿别人在生活中的言行。说明孩子对于认识他人具有天赋。

每个家长不妨注意一下自己孩子具备上述哪种天赋。如果孩子具有上述的某种天赋,你就要顺势引导,为孩子的日后成才创造条件。

但是,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强迫孩子

虽然孩子表现出某些天赋,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就会喜欢。比如当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小时候对音乐的感觉不错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练钢琴。于是,每个周末孩子都必须要去上钢琴课,每天回家都要练琴。让孩子的兴趣成了一门苦差,孩子的活动时间被限制了,最后孩子开始对钢琴产生了很强烈的反感。这样适得其反的例子应该是很多见了。所以说,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要让孩子的天性自由的发挥,让爱好真的是爱好,而不是技能。

2.忌三心二意

有些父母自己做事情都没有长性,没有计划。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面也是如此。今天看钢琴好,就让孩子学钢琴,明天看笛子盛行,就让孩子改吹笛子,后天看到人家的小孩子拉小提琴很有风度,就让孩子改成去拉小提琴,结果孩子最后什么都没学会。

3.忌拔苗助长

有耐心的爸爸妈妈现在越来越少,而心急的爸爸妈妈却有很多。总是希望孩子在一天内就变得懂事,在两个星期内就会做很多的事情,在对待孩子特长的培养上面,也经常有这样的个案。

15

培养孩子的兴趣须“量体裁衣”

父母箴言

当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看孩子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天赋。比如,孩子明明不喜欢学钢琴,父母却非得让学;孩子明明没有画画的天分,父母却硬是让画,这样做孩子是学不到东西的。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量体裁衣”。

邻居家的豆豆刚过完4岁生日,她的妈妈就把“沉重”的钢琴搬回了家,从此,豆豆家传出了单调的钢琴练习曲。豆豆读小学了,豆豆的妈妈花“巨资”让豆豆参加一个有名的英语学习班,此外,豆豆还参加了市少年宫的奥数班,学校的象棋兴趣班。听豆豆的妈妈讲,豆豆对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感兴趣,而且效果都挺好。去年豆豆通过了钢琴7级考试,今年参加市级象棋比赛获得了第四名,参加奥数比赛的成绩也不错。姗姗的妈妈羡慕极了,她也想自己的女儿能像邻居家的豆豆一样。于是,姗姗的妈妈也给姗姗买回了一架钢琴,姗姗妈妈自己对音乐一窍不通,便花钱请来音乐老师给姗姗做家教,每天练两三个小时的钢琴。刚开始姗姗还很有兴趣,但时间稍长,便觉得苦不堪言,不想练了。爸爸训斥,妈妈诱哄,姗姗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练。但是,姗姗并没有像豆豆那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实,发生在豆豆和姗姗身上的现象现在社会上十分普遍,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同样的培养,两个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培养孩子的特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正确地选择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孩子能力不同,发展潜力、发展方向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在决定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时,需要很好地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倾向,了解孩子在平时哪一方面有“兴奋点”和“天分”。然后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选择、确定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培养,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特长成为成功的动力,达到理想的目标。

其次,要避免对孩子进行强迫教育。如果想要让孩子形成某种特长,就必须重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不论让孩子学什么,都要先启发,然后培养其兴趣,不能硬逼着孩子去练字、画画、弹琴等。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强迫、命令,甚至威胁的手段硬逼孩子学习,那么其结果只会是扼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成效,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三,父母观念要正确,不能急于求成。当孩子开始学某一种乐器时,一些父母往往会拔苗助长、望子成龙心切,人为地给孩子加强“学习力度”,以“考级”、“获奖”或“获得众人较高的评价”来检验孩子学习乐器的水平,人为地给孩子加重了负担,从而使孩子感到苦不堪言而兴趣顿减甚至丧失了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孩子没有了兴趣,将学习乐器当做苦差,唯恐逃之不及时,则乐器是很难学好的,且失去了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初衷。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下面的例子说明了培养孩子的特长需要“量体裁衣”。

一位小学教师汪老师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从4岁开始学钢琴,一直学到小学四年级,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位汪老师曾对记者说:“回忆这6年孩子学钢琴的经历,那真是一段辛酸史。”

女儿当初学习钢琴的时候,汪老师只想增强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气质,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缺憾,并没有想过非要让她成为一名钢琴家。

开始女儿还对钢琴有点兴趣,但上小学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对钢琴产生了厌倦情绪。每当汪老师催促女儿练琴时,女儿总是表现出烦躁和不满的表情,甚至怨恨母亲。

有一次,女儿练琴时还差一根手指的指法没有练,汪老师就批评女儿,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说:“干脆把这根手指砍掉算了!妈妈,我不想活了。”

“现在我才知道,女儿并不适合学钢琴。”汪老师说,“作为一名家长,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失败。”

事实上,像汪老师这样培养孩子特长的失败经历,许多家长都经历过。他们并没有真正发现孩子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为孩子培养特长。

汪老师的女儿停止学钢琴已经快两年了。汪老师感慨地说:“大人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而不应该人为地为孩子造一个特长。现在,经过四五年前给孩子疯狂报各种特长班的白热期,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都少了几许盲目,多了几分理智。”

本来不喜欢音乐,非要让孩子学琴;本来嗓子不好,非要让孩子学唱歌;本来喜欢美术,非要让孩子学习跆拳道。这种逆着孩子兴趣而培养特长的方式,最终会遭受失败。

薇薇今年10岁,但她已经有6年的武龄了。她妈妈告诉记者,培养孩子的特长必须“量体裁衣”,当初她本来想让薇薇学钢琴,后来发现孩子爱蹦爱跳,对武术很着迷。于是,她改了主意,让薇薇学武术。现在,薇薇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武术比赛,她很愿意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练武术,薇薇不仅强身健体,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和胆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总之,孩子特长的培养应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逼我学”。培养孩子特长的手段应是鼓励、聆听孩子的心声以及春风化雨的诱导,而不是强迫压制。

16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箴言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在这方面比别人差,可能在另一方面要强过别人,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成功,而是发现。

玫瑰园里生长着许多玫瑰:红玫瑰、黄玫瑰、绿玫瑰、紫玫瑰、白玫瑰,还有一株黑玫瑰。玫瑰们都瞧不起这株黑玫瑰,鄙夷地说:“黑不溜秋的,像个丑八怪!怎么配生长在我们中间!”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还是坚强地生活下来。不仅枝繁叶茂,而且花朵开得十分出色。“哼!丑八怪。”同伴们都嗤之以鼻,连瞧都不愿再瞧它。

一天,园丁陪着一位植物学家到玫瑰园里参观。植物学家在众多的玫瑰中间看了又看,忽然发现了这株黑玫瑰,惊喜地叫起来:“黑玫瑰!这是旷世稀有的品种!”植物学家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这个珍贵品种,便以重金购买了这株黑玫瑰。

黑玫瑰离开了玫瑰园,然而玫瑰们却因为它们中间没有了这个“丑八怪”而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有些孩子虽然功课不好,但对音乐却有敏锐的感觉,在听过两三次后,就能将一首歌的词曲印入脑中,唱出来的曲调正确,歌声动听。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应当认同他在音乐上的天分,赞美他歌唱得好听。这样,本来自认不是读书材料的孩子,就会一下子恢复信心,不仅是唱歌,对读书也会产生兴趣。

有一位父亲在这方面有过成功的探索。

他的儿子不但对课本失去兴趣,而且产生了逆反心理,他想出了种种办法全部无效。

他控制住恼怒、羞愧、焦躁、失望,冷静分析了这孩子,结论是,儿子学习不好,并非智力因素,而是失去兴趣,没有动力。人生没有实验室,儿子只有这一个,放弃是不应该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该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可是,从哪下手呢?

一天,好似出现了奇迹,太阳升起在“西方”——儿子坐下看书了,已经有两个小时了!他忍不住了,从儿子身后一看,啊,不是外语,不是代数,而是出自父亲书架上的一本关于古钱币的小读本!

“爸,这书真有意思,古钱这么有意思,真没想到!”

他心一动,既然儿子对这个有兴趣,就侧面进攻,从这里下手。于是,父亲给他讲了几个关于古钱的趣事。父子俩舒畅地对话了,这本小书,竟让儿子看出了大概,看来兴趣这玩意儿挺灵。

儿子过生日,父亲说:“爸爸送你点礼物。”

“钢笔?”

“不是。”

“反正是笔记本、作文选什么的。”儿子竟不怎么理他。

他把拳头一展,“啊,古币!”儿子一把抢去,往桌子上一抛,三枚黑中有黄的“孔方兄”愉快地旋转着。可能是心情好的缘故,儿子在月考时,成绩竟上升了一点。

以后,他有意给儿子一点零用钱。儿子攒着,算着,买回一枚一枚铜钱,也买了几本书。儿子对古钱已经痴迷了。

渐渐地,儿子开始看课内书了。虽然慢,但能看出来,儿子成绩在上升,甚至有几次儿子埋怨父亲不会给他讲题。

一天,他问:“怎么不问我古钱了?”

“爸爸,你说,我这样考大学赶趟吗?”他自然是一番道理和一些名人的学习故事。儿子托着胖脸蛋,一副大战就要打响前指挥员的样子,使劲地说:“我要考大学!我要学古钱!”

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这个开始学习最差的学生,到高三时终于成为班级的头名。最后终于考入了重点大学历史系。

这位父亲发掘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创造了有利于他发展的适宜环境。孩子在古钱的痴迷之中,重新获得了信心、乐趣,重新回到课内书中,并主动说要考大学,最后真的考上大学。

如果父亲不是因势利导,而是严厉责备、无情否定,那么,孩子是否会成功?

每个家长都应当相信,学习成绩不好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父母,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非常平凡,我们也能发现他四射的魅力,他的闪光点。赏识孩子是一种非常艺术的教育手段,用得好,就可以让孩子信心大增。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赏识孩子,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理由,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寻回自己的自信。父母的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你不笨”、“你挺棒的”这些话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并不大。只有深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2.赏识孩子,应体现在行动上

赏识孩子也不能只表现在口头表扬上,而是要给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一次成功的回答问题、一次众人面前的展示都能发挥孩子的才智,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快乐,增强信心,也让其他孩子能够看到他的过人之处。

3.让孩子体验成功

赏识孩子,还应该在他遇到困难时,鼓励他,让他勇敢面对,在他取得成绩时,给他赞美和掌声,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都会有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同时,也会取得这样那样的成绩,有需要与人共同分享的时候,需要在他人的赞美声中获得自我肯定。这些时候都是父母赏识孩子的最佳时期,父母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获得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父母的一句赞美也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在幼年时期对某个事物表示感兴趣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反对,哪怕他是在观察蚂蚁搬家。这也许有悖于家教的初衷或妨碍了教育计划,但这很有可能是孩子天赋萌动的时候。与那些学习失败的孩子接触时,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也有自己的长处。所以,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让孩子的长处得以发挥和发展,这样孩子将来才会取得成功。

17

谨慎对待孩子的特长教育

父母箴言

对于孩子的特长教育,需要在谨慎地分析之后才能开展,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进入误区。不要一厢情愿地为孩子报特长班,不要让孩子学多种特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谨慎对待孩子的特长教育,才能有所收获。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那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们就开始为孩子的将来打基础了。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之下,再让孩子接受一项甚至是几项特长教育,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特长教育就应运而生了。比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然而,由于某些父母在这些方面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导致孩子的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所以,父母们要小心。

误区一:一厢情愿。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两项特长就一相情愿地为孩子报了班。对于那些进入特长班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几乎都不是甘心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父母一手包办的。因为,由于年龄问题,不少孩子对于自己应该学什么、自己是否需要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心中都没有什么底。这样一来,如果孩子在进入特长班之后,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所以说,为孩子报特长班,父母一定要取得孩子的同意,然后再和孩子一起研究,看孩子对哪方面有兴趣。这样,就不会进入这个误区了。

误区二:贪多求全。在一些父母的眼里,他们总是盲目地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还说什么技多不压身。于是,就今天让孩子去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去学美术,再过两天又让孩子去学书法了。就这样,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要忙,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家庭作业之外,还要忙着写字、弹琴或是绘画。在这样的压迫下,难怪会有些孩子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之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意立即回家。孩子还小,没有能力承受那么多的压力,让孩子专攻一项要比同时应付好几项要有效率的多。

误区三:方法不当。不能不承认,特长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父母要清楚,孩子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而已,贪玩好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也都具有比较大的可变性,可能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就不再喜欢了。因此,父母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但是,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都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时候,父母不但没有循循善诱地对孩子加以引导,反而还采取了强迫压制的办法去逼着孩子去学,而结果也往往会事与愿违。所谓“强扭的瓜不甜”,父母们是不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决定呢?说不定,这样会比强迫孩子更有效果。

想要走出上面所说的三个误区,父母们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父母们端正自己的认识。要知道,孩子毕竟和大人不一样,所以,父母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想要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父母所期望的效果。同时,父母还应该明白,对于孩子的教育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只不过是其中技能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父母没有必要看得太重,只要把它当做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就好了,而且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产生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其次,还需要父母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是,特长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也能玩,如此一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8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父母箴言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和外界的环境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用对方法。

兴趣是人的认识活动所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主要表现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的良好情趣上。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兴趣,表明他愿意更深入、更多地认识这个事物。学龄初期的孩子兴趣活动的特征是:孩子的兴趣已经在幼儿期就发生与发展,但是这时的兴趣多限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而且这个时候的兴趣缺乏动机,并且容易转移。当孩子入学后,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会使他感兴趣。因此,想要使孩子对全部的学习内容都感兴趣,并轻松自如进行学习,就需要调动孩子的意志活动参与,使其运用意志活动努力迫使自己去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1.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这个时候,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是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做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父母不必直接回答,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可能的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时,父母也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父母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于强制性的智力作业,要少些再少些。

2.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能够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父母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会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朗朗上口地读出来了。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父母可以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3.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父母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到了,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来了,父母可以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到了冬天,父母又可引导孩子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这样一来,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父母最好能够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比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一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了,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4.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到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当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父母不要去要求孩子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而是要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19

让兴趣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父母箴言

一个人一旦对一种东西产生了兴趣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热情,而伟大热情可以成就一切。所以,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热情,那么他就会对学习坚持不懈,而且会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兴趣对一个人是相当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志向和事业的成功。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个方面产生兴趣后,它就可以给这个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勇气。

天才源于兴趣。一个生机勃勃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睁大了敏锐的眼睛,带着求知的饥渴,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

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他的大脑皮层实际上正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个时候,他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思维会异常活跃,想象也会十分丰富,这就是学习热情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一个人的潜能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获得极大的快乐。随着满足、愉悦感的产生,他便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成为一种内在动力,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学习的良性循环就是这样产生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明白了感兴趣的课程常常会是学得最快、成绩最好的原因。

可以说,古今中外那些有所创造的人,他们的成功的列车最初都是由兴趣的力量来启动的。尽管当时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但正是有了这种推动,经过执著不懈地探求努力,他们最终创造了奇迹。

然而,兴趣并不是先天具有的。一个人的兴趣是由他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决定的,是后天的,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没有先天就对学习感兴趣的。因此,父母要重视早期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这是父母都应该要做到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注意从孩子的游戏中开发兴趣。游戏是孩子生活的本质,是他们培养自己能力、形成个性人格的自发动力。这种自发动力的基础是“兴趣”,没有兴趣的活动不是游戏。只要父母有心引导,任何事情都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有兴趣的事情,一开始往往只凭一时的好奇和热情。因此,作为父母,仅仅唤起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在兴趣中立志,努力钻研,使孩子保持兴趣的长久性。切忌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兴趣来得也快,消失得也快。

20

告诉孩子:“好好玩吧!”

父母箴言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产生“学习就像是在玩耍”这种念头之后再开始学习,在孩子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时再开始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绝大多数父母一向认为,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孩子是不会喜欢的。只有在他们的监督之下孩子才会用功,所以,家长们都有一句习惯用语,那就是“赶紧用功学习!”其实这句话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也是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甚至这句话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已经很用功了,那么说这句话无疑是多此一举;但是,如果孩子本来就不用功,这句话就只能让他们觉得更不愉快。而且,即使是用功的孩子在父母反复唠叨下也会觉得厌烦,说不定会产生逆反心理。

从下面的例子就能看出大人的训斥对孩子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杰克和邻居汤姆都是标准的垒球迷,他们俩经常约在一起看球赛。

有一次,杰克约汤姆到他家一起观看联赛开赛后的第一场球。汤姆到他家时正好看见他往桌子上摆酒菜,他的儿子在一边垂涎欲滴,但是杰克说:“别在这捣蛋,赶紧回去做作业。”他儿子在一边磨磨蹭蹭地不想走。于是杰克提高了声音:“你没听见我的话吗?”孩子无可奈何地走回房间。

赛事的确很吸引人,儿子不时地从房间内探头探脑地往外看。于是,杰克总是不时地大声呵斥在房间内探头探脑的儿子:

“赶紧回去用功!”

“老实点,小心我揍你!”

“不准跑出来,等球赛一结束,我马上要检查你的作业。”

“你小心点,看一会儿我怎么跟你算账!”

当看到精彩的镜头时,杰克和汤姆都不禁屏住了呼吸。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哐啷”,把他们吓了一跳,回头才发现,原来孩子在门口张望时不小心碰倒了花瓶。

杰克顿时暴跳如雷,开始责骂孩子:“你这个不省心的家伙,叫你用功学习偏不听!作业做完了吗?”

“做、做完了……没、没有,还有一点。”孩子吓得说话都不利索了。

杰克一把将他拎起来扔到书桌前:“赶紧把你的作业做完,整天就知道玩,再这样小心我收拾你!”

孩子低垂着头嘟嘟囔囔地低声说:“就你能玩,我怎么就不能玩?”

这句话引起了杰克的思考,他感觉孩子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有些父母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整天串门、聊天、看电视,只知道玩乐,却不停地要求孩子用功。要知道,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

虽然,孩子有时慑于父母的权威,会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子前,其实他们多半只是装装样子罢了,心思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绝不可能真正地学习。这种表面上看来很成功的做法,起到的只是完全相反的效果。

也许家长们最初只是想用“赶紧用功学习!”这句话稍微提醒一下孩子而已。但是,反复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无形的压力和反抗心理。最后的结果是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提醒注意的话语变成了命令,接着变成严厉的训斥,以至于越来越严厉。于是,“赶紧用功学习”这句话最终造就的是不用功的孩子。

有位老师在某个学校,发现了一个极其出色的孩子,虽然他只有6岁左右,但演奏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时,音色优美、雄浑有力,看得出来,这个孩子必定练习了很久。

老师问孩子的母亲:“这孩子练了多长时间呢?”

“有两年半了。”母亲回答说。

“演奏得真不错,每天练习多长时间呢?”

“4个小时吧。”

“这么长的练习时间,孩子能够长期坚持吗?”

“没问题,他喜欢得很呢。我平时也喜欢拉小提琴,每天练琴前就叫上儿子‘快来和妈妈一块玩’,不管他拉多久我都会陪着,所以他从不觉得有半点勉强。现在都变成他叫我同他一起玩了。”母亲高兴地说。

老师觉得这个办法真不错,后来他在教学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如果音乐教室的孩子对小提琴产生了想玩玩的兴趣,那么他就会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授课。

首先,老师会发问:“你是不是想拉小提琴了?”

“是啊!”

“那么,你可以做到认真练习吗?”

“当然能,现在就请老师开始教我吧!”

当孩子学会一点演奏以后,老师就安排高年级的孩子和他一起演奏,这样可以激发低年级的孩子要求更多的进步。

孩子们在开始合奏练习时总会兴奋不已。老师会说:“来吧,和大家好好地一起玩。”

这句话会让孩子把所有的心思投入到练习中。

所以,家长们不妨试一下,将“赶紧用功学习!”替换成“好好玩吧!”让孩子在玩耍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一定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21

怎样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父母箴言

很多孩子的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不能专心学习,不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这可能和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系,也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系。所以,父母想要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成绩,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孩子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孩子可能会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但是却通常很难专注于某件事情,也就是说,他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这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浮躁心理、喜欢攀比的心理引起的。有的父母见别人的孩子学什么,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恨不能让孩子把所有的技能和特长都可以掌握。父母的这种行为,就造成了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会,却没有过硬的一技之长,造成了孩子在学习上不专注。

浏览一下那些有作为的科学家们,他们差不多都是特别专注的人。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就是这么一个人。有一次,他在写作时有朋友来访,他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中午仆人送来饭菜,客人以为是给自己送的,就把饭菜吃了,后来客人发现巴尔扎克还是那么忙就走了。天黑了,巴尔扎克觉得该吃午饭了,就来端碗端盘。看到饭菜已被吃光,他责备自己:“真是个饭桶,吃完还要吃!”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解蚂蚁生活习惯,曾连续几小时趴在潮湿、肮脏的地面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的活动。他的这种行为引来了周围许多人的围观议论,但他竟毫不理会。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一边走路,一边想他的数学问题,不知不觉中和什么东西撞上了,他连声说“对不起”,却没听到对方有所反应,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棵大树。

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有着超高的专注力,可以说,专注力就是他们成功的基础。所以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这项能力激发出来,因为,只有聚其精,会其神,孩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想要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要知道,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能够很持久的话,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的。父母需要一些方法来训练一下孩子的注意力。

1.给孩子一个宁静、整洁的学习空间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那里,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让他们在里面画图、阅读、听音乐。在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之外,不要摆放其他物品,以免他分散注意力。女孩的书桌上也不要放镜子,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2.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边“站岗”,这样一来,孩子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会问父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独立做作业,不要在旁边打扰孩子。

3.多给孩子一些休闲的时间

在放假的时候,父母可以安排一些适合全家休闲的方式,让孩子放松一下心情,这样还可以增进和孩子共处的时光。旅游不一定只去那些风景游乐区,可以在社区活动一下,比如散步、打球、拜访邻居、认识一下周围的环境,甚至还可以逛一下商店、超市或是图书馆。

4.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

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用心,但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因素。

5.父母陪孩子学习不可提倡

事实上,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大多数教育专家都不赞成父母陪孩子读书,因为父母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6.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

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先做一些比较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比较复杂的作业。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口头作业和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7.给孩子适当的奖励

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父母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或她“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8.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父母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就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父母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在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父母在做什么。如果父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许多孩子习惯边听音乐边写作业,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是分散注意力的诱因。

9.孩子学习的速度和难度要适中

在每一个年龄段,孩子接受的新知识都有一定的量。如果要求孩子的学习速度太快时,孩子肯定会囫囵吞枣。如果速度太慢,孩子的思维就容易懈怠,从而造成开小差、走神。与此同时,如果孩子学习的内容太难,孩子无法真正理解透,学起来就没什么兴趣可言,开小差在所难免。相反,如果孩子学习的内容太简单,孩子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10.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忧虑

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许多孩子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一些被家长们告诫为“将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猿意马,甚至胡思乱想。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因此,但凡优秀的家长,都是孩子称职的心理安慰师。

孩子不能专心,常常是因为心静不下来,如果父母能够经常带领孩子静坐、冥想、远望,对于孩子的静心专注会有很大的帮助。

22

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父母箴言

孩子总喜欢黏着父母,看到父母在做什么他就想做什么,此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上得到进步,还可以加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有些父母自己躺在床上看电视,却不准孩子看电视,一味地叫孩子“好好读书”;自己总是看一些报纸杂志,却叫孩子只能看参考书、儿童文学,并要孩子将来上一流大学,这实在是说不过去。要想让孩子用功,父母本身也应该用功才对。当然并不是说非要父母求取“学问”,或阅读一些高难度的书本,只是希望父母也能自我进步、自我要求,而不只是看些周刊、电视连续剧之类的东西。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缺少了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观念,让孩子一个人面对枯燥、难懂的知识,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有影响的。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觉得面对困难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这样孩子就不会厌恶学习。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父母也应该与孩子一起解决,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与孩子一起学习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还小,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实质的认识。当孩子稍微懂事以后,他就会逐渐明白,父母都花费时间来陪自己学习了,这说明学习对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与孩子一起学习,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当父母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遇到的一个个困难以后,就会让孩子觉得困难也是很容易解决的,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这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时,尽量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学生来看,你是与孩子一起学习知识,而不是去监督孩子学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而且也会影响对父母的感情。

学习的时候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时候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因为,游戏能够引起孩子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并且,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丰富的游戏环境,以及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都是促使孩子运用多种感官的外在条件。有了这些条件,然后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孩子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得到合理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事物,接受各种感官的刺激,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基础。游戏能够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在做游戏时,父母要让他们多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游戏还能够充分启发孩子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看出,游戏的种类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孩子发展智力的广阔天地。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与孩子一起游戏,已经成为父母们教育中的一项必要工作。

但许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自己会玩游戏,孩子喜欢怎么玩就让他怎么玩。于是,就对孩子的游戏漠不关心。甚至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在游戏时会将房间搞得乱七八糟,因此他们非常反对孩子做游戏。父母应该明白,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克鲁普斯卡娅说:“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组织自己,学习研究生活。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游戏,而且应该做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学习的方式之一。忽视或者阻止孩子游戏的做法,对孩子的教育的损失是很大的。

与孩子一起游戏,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当孩子的游戏玩伴,是每一个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一个成功的家长既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又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他会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增长知识。这样的父母一定会教育出最棒的孩子。

23

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需要激发的

父母箴言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更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开发出更多的潜能,就应该制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情绪化中学得更好,学得更加生动活泼。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对孩子说:“来,我教你背一首唐诗吧。”孩子把头一扭就往一边走。这可怎么办呢?不少父母也有这样的经历: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孩子对父母说:“快来看,雪花在跟我玩呢。”吃苹果的时候,孩子对父母说:“这里面放了糖,你知道吗?”

这些情况的发生给了父母以下启示。

1.发挥孩子性情的作用

这给父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孩子都是“性情中人”,他们认识事物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情绪,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带有感情色彩。孩子为什么都喜欢童话故事,道理就在这里。只有让孩子接触感性的东西,他们才能更深切地感觉它,记忆它,理解它,才会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在孩子的心目中,雪花是朋友,是玩伴。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状态,把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过程。

有一个优秀教师给学前班孩子上课,很受欢迎。例如,叫学生发言,他不是靠学生举手再点名,而是准备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上把“发言球”扔出去,嘴里一边说“2 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有的听课的老师不理解,这不是多费一道手续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却没有了强烈的发言兴趣。这种回答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都是情绪化的学习者,教育者不为他们制造一定的情感氛围,就无法激活他们的聪明才智。有些孩子在某个教师的班里很聪明,而到了另一位老师的班里就变傻了,可能奥妙就在这里。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常常使用成人化的方法,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一点,弄得孩子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反过来父母却又埋怨孩子又懒又笨……其实,有很多时候,又懒又笨的恰恰是父母自己。他们对孩子的心理一窍不通,又懒得去研究去学习,还自以为是把成人学习的模式强加给孩子,孩子不愿学习,又去责怪孩子。不客气地说,应该责怪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2.孩子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

孩子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中介的,这是孩子情绪化的另一个特点。在孩子的心目中,任何事物都跟自己的经验有很直接的联系。孩子吃苹果感觉到了甜,他不认为甜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而认为是里面加了糖,这显然是孩子吃奶时加糖的生活经验的反映。

这种思维方式非常有趣,反映了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父母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有关的知识和他本人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样才便于孩子理解,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体验,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而且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去认真研究孩子的心理,但是这种事是不做不行的。

3.孩子学习的最佳方法是游戏

专家一致认为,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而不是正规的学习,幼儿园、学前班就是如此,这是非常正确的。可是有些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早学知识、多学知识,认为做游戏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像成人那样学习是不行的,对孩子来说,害处大于好处,这样的做法等于“强迫”孩子厌学。父母应该明白,游戏本身就是学习,孩子在游戏中能够学到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在平常的学习中学不到的。

有些父母可能会问,孩子在幼儿园只知道玩,一旦上小学进行正规学习不适应怎么办?这也是一种误解。这里不是不准孩子学习,而是主张让孩子在情绪化的氛围中学习,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要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还要使孩子形成一种良好习惯,更主要的是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同时,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教师也会比较巧妙地自然过渡,不会使孩子进入正规学习的时候过于突然和生硬。

如果把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人为地把知识学习和游戏割离开来,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让两者互相隔绝,一个极端是“傻学”,另一个极端是“傻玩”,孩子就会在这两个极端来回摇摆,结果自然是学得死板,玩得无味。

有些父母和老师以为“带着孩子玩很容易”,而“教孩子学习很困难。”这也是不正确的认识。设计一个知识含量高的游戏才是极其困难的,需要很强的创新能力,而拿着书本照本宣科,当个教书的机器,则是比较容易的。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让孩子能够喜欢学习,首先就要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情绪化中学习,这样就会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24

让孩子的兴趣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培养

父母箴言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说把这个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担心孩子今后的发展了。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与奠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主要教育什么呢?从总体来说,孩子成长发育的各个方面都是教育的内容,道德品质、智力发展、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这些父母都必须不同程度地担负起教育责任,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艺和强训练的教养理念一统天下。“技多不压身”的古训在现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强大的生长点。

在紧张繁忙的陪练中,父母以孩子学会某种技艺为标准,来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为效果,为了让孩子“学好”,生活上包办代替,学习上辛苦陪练,强行监督,而恰恰忽视了孩子个性的成长发育,忽视了孩子首先将成为一个公民的基本事实,偏离了教育培养全人的本意,使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去了支点,该严格处却放松,该放松处却又严格。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说把这个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担心孩子今后的发展了。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如果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来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就厌恶学习。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父母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最后,父母应该指导孩子读书。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解答出难题后,与孩子分享快乐;当孩子不懂时,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也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另外,父母的情绪、学习的环境等也能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体验。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父母的经验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孩子对背外语单词不感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用外语交流,参加各项外语活动等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背单词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父母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些看成孩子的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这样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以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

父母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的活动小组或外出郊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孩子通过发现问题,产生好奇心。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劲头本来就不高,再参加兴趣小组会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准他参加其他的活动,这种做法恰恰是放弃了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4.创建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传。如果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己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到时候,孩子学到的恐怕就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如果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其次,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一般而言,可以为孩子购置一些通俗的简化本的文学名著以及一些激发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书,比如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等书。家中如果有很多书的话,就可以便于孩子的翻阅,有利于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再者,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要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与他说话,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维。

最后让孩子多与爱学习的小朋友接触,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兴趣。

25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成绩差的孩子

父母箴言

孩子学习差,父母恨铁不成钢,着急、气恼,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粗暴地对待孩子,既无益于孩子学习的进步,也加深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更不要说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其实,成绩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对待。

“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学习不好的学生,这就使得一些家长的“神童梦”破碎,思想悲观,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身心和学业上的恶性循环,后果堪忧。其实,成绩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对待。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孩子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可能是孩子的智力发展滞后,感觉器官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大脑受到伤害等智力原因。另外孩子的思维大多都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如果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能及时地发展起来,赶不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一些抽象性、逻辑性知识的时候就会跟不上。孩子学习差,多半是这个原因。

2.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有可能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习惯不合理等非常智力原因。如果孩子年龄较小的话,性格、情绪方面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自制力较弱、理智感不强的时候和情绪高涨时成绩会直线上升,情绪低落时成绩则大大下降。性格外向的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性格内向的则容易背上精神包袱。

3.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可能和老师与家长的教育有关,比如教师水平有限,上课枯燥无味,让学生厌学;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视而不见;或者随便训斥孩子;或者包办代替,不能正确地启发、帮助孩子。

4.环境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还可能是和环境有关,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学风不好,设施、设备不完善,势必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孩子在课余时间没有好的活动场所,没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分子接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会使成绩下降;在家庭中,家庭的结构、条件、气氛,家庭成员的素质等,都与孩子的成绩有密切关系。

由于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家长要抓住主要原因,比如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教育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中关键是对孩子既要理解宽容,又要严格要求。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交换情况,共同磋商,找到好的方法。一般来说,孩子学习成绩差,只是其发展过程中暂时的波折,只要家长重视,并加以适当的教育,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的话,父母就有必要对自己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

容易厌倦的孩子可以先让他学习10分钟、15分钟,完成后好好表扬孩子一番,日后将时间逐渐拉长,当能完成30分钟后,1个小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最终目标可以很高,但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积累终将成为一座大山。

据报道,南方有一位中学生因学习不好长期受到父母的粗暴对待。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亲规定的标准,父亲罚他双膝跪地,头顶一盆凉水,不准晃动,稍一晃动就打。孩子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不久就离家出走了。

现在父母一般以孩子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业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高者,父母十分高兴,给予各种奖励;分数低者,父母非打即骂,给予的则是各种处罚。但是,考试并不能证明学业的全部,父母不要两眼盯在分数上。只有对孩子的学业不佳有了正确的认识,父母才能避免粗暴地对待孩子。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对孩子满怀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才能具有追求进步的内部动力。父母应该了解,学业不佳的孩子对他人的态度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父母可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分析出孩子学业差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进步。

26

不要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箴言

当父母看到孩子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了,就恨不得他马上成才,然后对孩子进行疯狂式教育,让孩子接受不了。其实,不管学什么,都要从最简单的学起,只有让孩子学会、学懂,学到甜头,才会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

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就会背10多首唐诗,他的语文成绩在长大之后就会很好。也不要相信当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会从1数到100,长大之后孩子就会成为数学家。那些坚持让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让他读《道德经》的父母,难道真的认为孩子能深谙其中的真理?这些父母要小心了,你已经犯了孩子智力开发的禁忌。不要以为这样做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其实你是在扼杀孩子将来对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芽成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使不夭折,也难能成材。”

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在3岁之前,其能力的发展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父母给他的刺激越多,孩子的能力被挖掘的就越多。所以,父母应该在这个时期抓紧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出发,采用的内容和手段“略为提前”一点就好,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那么,哪些事情是禁止父母去做的呢?

1.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

案例:刚满3岁的小旭恒每天的“工作”清单是:画两幅图画;写1—20个数字;读完妈妈新买的故事书《小熊的一天》,回来要讲给妈妈听的;还要背出英语单词5个。每天,小旭恒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院子里开心地骑脚踏车,而他就只能面对着一大堆“工作”发呆,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玩,因为,妈妈的话就像圣旨一样。

这种单调的知识灌输会过早地将不易掌握的知识强加于孩子,这样做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想方设法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大人时,他们会为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应该这样做:选择大人和孩子都轻松自由的环境进行教育。比如:在公园里散步,大人可以教孩子多去认识一些植物;在动物园或海洋公园参观,可以让孩子见识大自然多种不同的动物;在商场里买东西,可以教孩子识别不同商品以及了解各种商品的特性;在科技馆或者展览馆里,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岁以下的孩子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不要勉强孩子,当孩子注意力分散时,就可以停止教学了。

2.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案例:4岁的佳妮已经可以画出10多种图形了,而且还会用水彩和油墨画画,幼儿园的老师都夸她聪明呢!可是一到了妈妈这里,就不过关了。其实也难怪,妈妈对她要求很高,每次都要求她画一些高难度的画,还不能出错。真难为她了,才小小年纪的孩子,又不是大人,哪能次次都不出错呢?

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事事办不好,事事都难办,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

父母应该这样做:和孩子以游戏的方式来关注孩子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父母可以做一张大表格,当孩子有明显进步时,为了表示奖励,让孩子自己在表格上粘一朵小红花;当孩子表现一般时,可以让孩子粘一朵小黄花;当孩子有了退步倾向时,就只有让孩子粘一朵小绿花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让孩子学会区分自己不同的学习表现,从而慢慢地学会对自己不断激励和不断要求。

在具体学习上,尽量少用“第一”和“最后”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结果。

3.对孩子兴趣培养过早定向

案例:自从2岁的雨桥对隔壁玲玲家的钢琴表现出些许好感后,爸爸回家就开始忙活开了,先是打电话咨询钢琴学校幼儿班的情况,又是发邮件在网上了解二手钢琴的价格,然后还在家里拿把硬尺量来量去量尺寸,看什么角落正好可以摆一架钢琴。

爸爸这样做这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事实上过早对孩子的兴趣定向,只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完全人格的建立。

父母应该这样做:父母可以全面培养孩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带孩子去看一些专业的画展、音乐会、歌剧、舞剧、话剧,不要求他刻意地理解,只是让他学会欣赏、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孩子感觉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高雅的,什么是动听的。

在孩子有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其特长,可以辅助一些教材或训练,循序渐进地学习某种技能。

刚开始不要对孩子的某一种兴趣表现出太大的热情,用淡然一些的语气和他交流。如果他是真的有兴趣,慢慢地你自然会感受到,如果他只是新造茅坑三日香,那你也省得费心了。

27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时的注意事项

父母箴言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加倍注意。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因势利导地通过认识需要、激发情感、磨炼意志、引导行动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以开发其智力,推动其成才。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兴趣应给予关心和鼓励

在培养孩子某方面的才能时,不能过于性急,过急只会“欲速则不达”。强迫式的训练往往会被孩子拒绝,孩子接受不了就会逃避训练。正确的态度应该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自发地产生兴趣、感受乐趣。孩子有兴趣的时候,也正是父母指导最有效果的时候,错过时机,以后的指导只会事倍功半。

孩子常常会缠着父母问问题或是要求讲故事,这正是孩子兴趣的表现。如果父母粗暴地以一声“自己一边玩去”加以拒绝,对孩子的求知欲无疑是一次打击。但是,如果父母能耐心解释或启发孩子一起思考,则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和思维、想象的发挥。在孩子有兴趣时加以拒绝,以后即使设法弥补,恐怕也难以奏效了。因为孩子的兴趣是变化不定的,很可能你虽有情,他却无意了。

2.不要逼迫孩子

孩子天生就有好动、好强、好胜、好奇等内在因素,也有探究世界的强烈欲望,本来就有多方面的兴趣。家长要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正当兴趣,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欲望强加于孩子,逼迫子女去发展自己不喜欢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强制的结果,不仅与家长的愿望相反,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厌学情绪,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3.要培养孩子兴趣的稳定性

有的孩子兴趣比较广泛,今天学这样,明天学那样,缺乏持久性,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有的孩子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想改学别的容易些的。这样做将一事无成。这就需要家长的努力教育了,努力让孩子的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只有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才能推动深入钻研问题,才能经受艰苦的环境考验,才能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从而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取得良好的成绩。

4.让孩子体会成功的乐趣

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嘲笑孩子的努力。常听到父母这样训斥:“你看你看,又错了,怎么那么笨啊!”“你看人家小红,都会说英语了,你就会玩”等等。这些脱口而出的批评,显然出自一片好心,想让孩子往好处做,但是这种批评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能力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并且这样的方式,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畏惧学习。正确的方式是应该尽量避免唠唠叨叨的批评,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和承认,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应给予赞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既是对孩子最好的精神奖励,同时有利于激发孩子下一次的尝试。父母不要一下子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不要让孩子经受太多的失败,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斥责、取笑他的失败,应该始终肯定他的努力,欣赏他的长处,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始终满怀信心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个性特长,首先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一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成为英才……”当然,要孩子都成为英才是不可能的,但这话却道出了极早发现孩子兴趣的重要性。作为父母,要做孩子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孩子,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中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要竭力去培养,使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同类推荐
  •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本书是为新手父母准备的孕产婴护理实用百科全书,为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提供关于宝宝孕育方面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包含:优生优育方案、孕期保健护理、养胎保胎与胎教、分娩期保健护理、新妈妈和婴儿护理等,为新手父母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本书全面详实地分析了妊娠前、妊娠期、产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孕育优秀的新生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书科学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学习孕产婴护理经验的绝佳选择。
  • 家教心语

    家教心语

    《家教心语(梦启录)》一书提出的问题是家教中,特别是幼儿、少年家教中诸多问题的一部分,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重视,推进问题解决。
  •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内容简介:如果一个孩子一遇到挫折除了束手无策就剩下抱怨,如果他从来没有思考过他的人生,如果他不懂得保护自己,无法与别人共享,如果他面对人生重大的选择没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即使这个孩子每科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又能怎么样呢?
  • 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孩子的第一本想象力训练书

    想要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让想象力转化成优秀的思维能力,甚至成为实现梦想的基础,这绝不是简单的事情。有人以为只有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一种偏见。
  •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隐沧

    隐沧

    热情开朗的镖局大小姐白灼机缘巧合进入了中原人梦寐以求的隐沧大陆,哪知这片大陆根本不似中原人所传说的那样一片祥和富足,反而充满了战乱和阴谋。小人物的悲欢,传奇背后的无奈,民族之间不死不休的战争……白灼一路走来,在无数血雨腥风中逐渐蜕变,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组成了隐沧最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当命运早已在苍穹之上被定格,当无论如何的挣扎都会回到命定的终点,当所有想要的最终还是全部失去,从未屈服的人们发出无声的呐喊,宛如飞蛾扑火般的死在追逐的路上。追逐那些爱情,自由,信仰……
  • 僵尸1212121

    僵尸1212121

    故事因毛小方捉僵尸时失忆再起波澜,金缕衣,僵尸将军,彼岸花,阴阳师后裔,佛爷...一切都笼罩在一个大阴谋中,只是谁也不知道,一切只在黑暗中进行着......
  • 腹黑王爷的小萌宝

    腹黑王爷的小萌宝

    “妈咪!我是从哪里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某宝纠结望向某女身后:“那为何我与一个叫惠王的男人,长得如此相像?!”某女淡定:“巧合!正如石头与石头相像,人与人相像,不足为奇?!”“是吗?”阴郁而危险嗓音,突兀自某女身后响起;某女:“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超人学校

    超人学校

    为了躲避黑水晶星球影子巫师的入侵,李大奇和他的爸爸妈妈从梦星回到了地球。在童话镇他们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童话镇小学马校长制作了很多玩具兵;黑水晶星球的人入侵地球时,桔子骑士莫名现身……具有超能力的李大奇和马校长决定训练并率领童话镇小学的学生们前往黑水晶星球,他们最终成功打败了影子巫师,并且拯救了被影子巫师囚禁在黑水晶星球的人们。
  • 企业遇上禅

    企业遇上禅

    近年来,世界管理学界正在掀起一股“东方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禅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禅式管理正逐渐引企业界人士的兴趣。比如日本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寺院进行打禅修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传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位僧人。为什么要去参禅论道?做企业跟参禅有什么关系?其实,做企业就是做人,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企业的道理,企业管理者由于处在一个纷杂错乱的现实社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参禅可以让人们摆脱日常的琐事和烦恼,沉寂下来,认真思索企业和人生的真谛。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经典的禅理故事、小中见大的实际管理案例,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 异世兽皇

    异世兽皇

    那一世,徐逸只是个半调子兽医。这一世,他带着记忆来到异界。在这个叫做神武大陆的奇异地方,看徐逸如何收服神兽,傲视八方。“人生病了找医生,神兽病了嘛……当然是找徐逸!”
  • 圣盾

    圣盾

    众所周知,斯达克家族是最崇尚进攻的家族,“一往无前”是斯达克的子孙的坚定信条。不过这一切,却在爱德华·斯达克砍下神圣巨龙的头颅,并用它的头骨打造出一面“圣盾”后,彻底改变……他那在圣盾中出生,拥有魔神一般简短名字的儿子——林维!在与帝国公主订婚的那一天,他将圣盾赠予了帝国,却将圣盾的能力,永远的留在了自己的身上!!!——————————
  • 轮回天眼

    轮回天眼

    我出生时便经历了恐怖的百日劫,然而这一切,却似乎都是定数。。。
  • 七七你的爱卑微到尘土里

    七七你的爱卑微到尘土里

    他说:“七七我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你的爱我注定要辜负了。”七七说道:“叶老师,以后我不会再出现在你的面前打扰到你。”别人都说:“七七,你这样的付出,终究换不来世人的肯定,你们终究不能在一起。”毕业后,她一个人走了。叶沐辰却突然出现在眼前。他说:“七七,原谅我以前的懦弱,我现在才知道,我是爱你的,我们在一起吧。”面对心上人的告白,七七却这样说道:“我现在明白了,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我们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就让我们都面对现实吧。”她这样对自己说:“七七,既然一开始自己的爱就是个错误,那就让自己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用自己卑微到尘土里的爱换自己心爱人的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