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1100000011

第11章 成都岁月

1910年2月,郭沫若和他的五哥同路,带着嘉定王畏岩先生的推荐信,去投考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

成都,是郭沫若向往的地方。一路上,他庆幸自己的机会;同时他又担忧自己能否进得省城的学校。喜出望外的是;从提学使衙门获悉,他虽被嘉定府中学斥退但未下通饬。

来到成都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堂的分设中学,经过一道作文题“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试验,郭沫若就顺顺当当地插入了三年级丙班。成都是著名的城市,考的是省城数一数二的中学,从乡僻地方来的郭沫若自然是欢天喜地了。

憧憬了多年的成都,憧憬了多年的成都学校,终于如愿以偿了。然而结果怎么样呢?

可是,不到两个星期,就使郭沫若大失所望了。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就是:“成都和嘉定依然是‘鲁卫之政’!”意思是成都和嘉定没有什么区别,一样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做官的教职员,一样是一些不求上进的骗文凭的学生。当时中学毕业生相当于一个举人,有中学毕业文凭,就可以买官、出洋。这里的教师,还赶不上嘉定中学的水平。讲国文的先生手举《唐宋八大家文》熬来熬去,讲经学的手拿《左传事纬》照本宣科,讲历史的只讲历代帝王的世系表和年号表,讲理化、数学的教员连照本宣科的能力都没有,甚至在浅显的教科书上断句都不会。在这里的所谓求学,只能是混文凭、熬资格。在成都颇有声望的中学校是这样的情形,其他的中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说到当时成都学界的空气,那便是在一种绝望的状态之下。成都除分设中学、成都府中学、华阳县中学等官立中学之外,还有不少的私立中学校。官立中学已经是人情的世界了,私立中学就更不用说了。“学堂大门开,有钱就请进来”,卖文凭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使郭沫若的憧憬变成了失望、焦躁和烦恼。他“痛恨中国为什么这样不长进,中国的所谓教育家,为什么要欺骗国家,误人子弟”!在绝望之中,郭沫若又与酒打起交道来了,常常和一些酒友相约,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东门外和南门外的名胜古迹,是他们的足迹常到之地。望江楼的清旷,武侯祠的肃穆,浣花溪的潇洒,草堂寺的幽邃,永远留在郭沫若美好的记忆中。在望江楼上,这些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乘着酒兴慷慨悲歌。他们痛陈学界腐败,咒骂清廷昏庸。他们既为国运日衰而伤感,又希望像岳飞那样去报效祖国。他们认为,腐朽的满清政府,根本没有改革的诚意,满天下的人办事又都不认真,要把中国弄好,非把朝廷推翻不可。

生活在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随时可以受到革命情绪的感染,也到处可以看到旧势力的挣扎。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使郭沫若很快接受了中国民主革命派的主张。他崇拜牺牲了的邹容、徐锡麟、秋瑾、温生材和黄花岗72烈士,也崇拜活着的革命党人,深信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中华。

1910年11月,天津掀起了一次国会请愿,有三四千群众向直隶总督请求代奏,要求清廷于明年开设国会。这一运动不久就影响到成都。成都高等学堂通函各校选举代表,响应天津请愿运动,要求四川总督也要代奏四川学界这一强烈要求,并决定成都各校一律罢课,不达目的不复课。在这次学潮中,郭沫若被推选为分设中学出席会议的代表之一。他先后几次参加了成都国会请愿风潮的代表大会,并带领同学们开展请愿活动。

在各校罢课请愿的第三天,四川省提学使(教育部门领导)便严令各校,一律禁止学生罢课,如有不听令者,要严惩各校的办事人。分设中学的监督(相当于校长)执行这一命令十分起劲。在接到禁令的第二天清早8点多钟,就把全校学生集合起来,让学生们都进教室,可是学生们谁也不进教室。两个监学劝诱了一阵,也没有学生听。在这种情况下,监督郝静阶只好亲自上阵了。郝静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仍然不进教室。郝静阶看了看不动的学生们,突然声色俱厉地对郭沫若说:“郭生!你可以叫他们进课堂上课!”郭沫若不动声色地回答:“连监督都叫不动的,我怎么有那么大的魄力呢?”监督瞪了他一眼,索性下了一道命令:“那么,你叫不动,你就先上课堂做一个榜样!”郭沫若旗帜鲜明地说:“大家都为爱国运动甘愿牺牲自己的学业,我不能做破坏运动的罪魁!”监督气得脸都变紫了,胡子也直翘,当即宣布斥退郭沫若。

看到郭沫若被斥退,许多同学都掉了泪。而郭沫若却没有为此掉一滴泪,他认为这并不是他自己的耻辱。这是郭沫若第一次参加政治性的斗争,这次斗争表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

郭沫若被学校斥退不久,他的大哥从北京回到了成都,再次把郭沫若送进了成都高等学堂的分设中学。

1911年夏,郭沫若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爱国运动。郭沫若在保路同志会成立大会上看到众人那种慷慨激昂的保路爱国运动,深受感染。

这时,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辛亥革命。当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成都时,郭沫若和他的同学们都兴奋极了,推翻满清政府,结束了几千年的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使郭沫若欣喜若狂。他不仅带头剪去了头上的辫子,而且还拿着剪子强迫一些怕事的学生和教员也剪去了辫子。他振臂高呼:“万岁!革命成功万岁!”他认为:“只消大家把头上的毛辫子一剪,从此以后,中国就可以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天字第一号的强国了。”这时期,郭沫若写了许多旧体诗和对联,表达了对革命的赞颂之情。比如《咏牡丹》:

绝代豪华富贵身,艳色娇姿自可人。

花国于今非帝制,花王名号应图新。

废除了帝制,还要追求民主共和,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

革命的年,喜庆的年,许多人家贴的春联在平时用惯了的“莺啼燕语”之外,又增添了新的内容。郭沫若年底回家,应乡亲们之请,编写了二三十副长联,他最得意的两副是: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

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

此后休嗟蜀道难。

故国同春色归来,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

裁天样大旗横书汉字。

民权如海潮暴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澳,

把地球员幅竟入版图。

革命后的沙湾确实有些新气象。一二百户人家居然也联合倡办了保卫团“观字营”,以维持地方治安,保卫胜利果实。郭沫若的幺叔就是这支队伍的参谋,郭沫若自己当了文书,起草招兵买马的檄文都由他负责。队伍虽小,只有一二百人,八十来支后膛枪,可是影响却很大。周围四五十里的劳苦大众都赶来请求为他们申冤报仇。郭沫若曾参加过捕杀恶霸杨朗生的战斗,当他看到受尽杨家剥削的农民也赶来助战时,更认识到这场斗争的重要意义。

但是,好景不长,严酷的现实使他美好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人们寄予很大希望的南京临时政府,竟对北洋军阀袁世凯妥协,辛亥革命只是换上了中华民国的空招牌而已,一切封建政权和制度都没有实质性的变更,旧的势力在卷土重来。四川独立后,兵匪四起,军阀混战。从清朝末年就高呼着的“富国强兵”的口号,变成了“有国者必富,有兵者必强”的事实。昨天嗜血成性的万恶的军阀,今天居然成了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昨天还是跑交易所的流氓,今天便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这班人登台,国未富而兵倒强起来了。辛亥革命究竟给广大人民群众留下了什么呢?郭沫若又一次陷入了焦躁和苦闷之中。这时期,他奋笔疾书,用诗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兔走鸟飞又一年,武昌旧事已如烟。

眈眈群虎犹环视,岌岌醒狮尚倒悬。

承认问题穿眼望,破除均势在眉燃。

不见朔方今日事,俄人竟乃着先鞭。

抽绎俄蒙协约词,我心如醉复如痴。

追念极边思缅越,难忘近事失高丽。

覆车具在宁仍蹈,殷鉴犹悬敢受欺?

伤心国势漂摇甚,中流砥柱仗阿谁!

第一首明确指出辛亥革命已经失败,群虎环视,醒狮倒悬,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不信请看,沙皇俄国已经在北方先下手了!第二首列举惨痛的历史事实,告诫人们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并寄希望于“中流砥柱”,使国家、民族转危为安。从诗中可以看出郭沫若忧国忧民之心是多么深沉。

正当中国的历史处在悲剧性的混乱之中的时候,郭沫若在个人的婚姻问题上,也演出了一场悲剧。郭沫若本来在10岁以前就订了婚,但他14岁时,女方就病故了。他如释重负。1912年,郭沫若20岁时,由父母作主,叔母作媒,郭沫若定亲完婚。对这桩婚事,郭沫若起初不同意,在父母的良言相劝之下,终于答应了。虽然他没有见过女方一面,但据叔母介绍,女方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和最美的三嫂不相上下。这样一来,郭沫若的心中泛起了美好的希望。他想,女方或许是理想中的人物,“他们可以共同缔造出一座未来的美好的花园”。完婚后,他发现自己受骗了。新娘根本不是天足,而是一双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其他方面也不如意。此时,新郎郭沫若叫苦不迭。在司仪的导演下,昏昏然地拜了天地。吹吹打打的热闹场面同郭沫若内心的痛苦形成了对比。宾客散尽他不进洞房,而是一个人在厢房里看了一夜《庄子》;第二天“回厅”,他又是靠读一本《文选》消磨时光。婚后第五天,他借口学校快开学了,带着满腹的愁肠回到了成都,结束了这“结婚受难记”。

后来谈到这次婚姻时,郭沫若说:“……到婚姻只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后,男女双方便都是‘隔着口袋买猫’了。一错铸成,终身没改。男女双方的一切才能、精力便囚系在命运的枷锁之下长此活埋。”他认为:“这也是那过渡时期的一场社会悲剧,但这悲剧的主人公,严格地说时却不是我。”

这场旧式婚姻悲剧的主角是女方张琼华,她比郭沫若大两岁。自从1912年他们结婚开始,张琼华一直守在郭家。她自信她永远是郭沫若的发妻。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也没有改变她从一而终的信念。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一直在郭家侍奉郭沫若的父母,为二老送终。她对丈夫一片痴情,长期珍藏着郭沫若的书信,连自己卧室的摆设,都按新婚时的样式,几十年保持不变。为了感激张琼华多年代他孝敬父母之恩,郭沫若曾在父亲的病榻前,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1980年,张琼华以90岁高龄比郭沫若晚两年离开人世。她在郭家整整68个春秋,一直孤独地度着岁月。郭沫若送给她的只有同情。

对个人婚姻的不满,加重了他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现实的失望,进一步坚定了郭沫若出走的决心。离家时,母亲曾送他到大渡河边,劝他不要远行,他无限感慨,在船上作诗数首,其中有一首:

阿母心悲切,送儿直上舟。

泪枯惟刮眼,滩转未回头。

流水深深恨,云山叠叠愁。

难忘江畔语,休作异邦游。

当时,郭沫若父亲年事已高,苦意相留。但令人窒息的四川时政及失望的婚姻,使郭沫若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在成都的几年中,郭沫若在课堂上并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他却读了许多课外书,如《庄子》、《楚辞》、《文选》、《史记》、《天演论》、《群学肄言》等等。这些中外著作的熏陶,对他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对于培植他要求冲破封建牢笼的反叛精神,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成都的种种经历,丰富了他的生活,提高了他的爱国热忱,加强了他的反抗意识。尽管他对中国的出路很茫然,尽管他在极度的痛苦中有时也消沉颓唐,然而他毕竟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他没有放弃追求与探索,他不甘心随波逐流。他要反抗,要斗争!

后来郭沫若曾经指出:“文学是反抗精神的象征,是生命穷促时叫出来的一种革命”,“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切艺术之母”。如果没有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对他的压迫,没有亲身经历过这场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便没有郭沫若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也就不可能诞生文学家郭沫若。

这时候,郭沫若作为一个诗人的雏形已经形成,尽管这时他还不想成为诗人,也不把写诗当做一种事业,对诗义的理解还处于朦胧状态。下面就要看他如何进一步塑造自己,并在最后究竟把自己造就成什么样的人物了。

这个时期,郭沫若诗歌的基调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后,他热情欢呼那推翻割建统治的大好局面,并且抒发自己愿意献身其中的豪迈意志:

击筑且高歌,英雄意洽三杯酒。

弹琴复长啸,壮士胸罗八万兵。

人生七十古来稀,壮志未遂,

愿尔后生成骏骥。

天道卅年一小变,枪桔已动,

正当时势造英雄。

他还在诗中表白这样的心愿:

岱宗不云高,渤澥终犹浅。

寸心不自持,浩气相旋转。

练就坚铁心,灼热终不冷。

我亦无特操,行同身外影。

彭祖寿如夭,殇子寿终老。

宏道斯足荣,何用泣秋草。

诗中写他爱国救民的宏大志愿,泰山不足以比其高,渤海不足以比其深,这种浩然正气,对他来说,完全是言行一致的。为了追求这种“宏道”,即使为此牺牲,也不足惜,又何须一如为秋草之零落而悲泣呢?

当然,这时的郭沫若,在思想中追求和失望是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他不断有新的起点,不断有新的追求。他在一首七绝中写道:

屈指韶华二十年,茫茫心绪总如烟。

故人相对无长物,一弹剑铗一呼天。

失望并不等于绝望,他认为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和建树,但却愿像冯那样,弹铗高歌,终求有脱颖而出之时。

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日益强烈。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诗中,更表现在他对自己出路的选择上。

在结束了“结婚受难记”之后,回到成都不久即面临中学毕业,人生的道路应当怎样走下去?郭沫若面临着抉择。已经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大哥郭开文,曾一再劝他进法政学堂。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学习政法成了一时的风尚。民国元年、二年间,单以成都而论,私立法政学校就有四五十座之多。郭沫若目睹法政学校的腐败,十分鄙视这“求学是为了做官”的宦海梯航,他当时想的是如何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因此他拒绝了大哥的建议。

在他的心目中,有志救国的人仍需倾向于实业,而要倾向于实业就不能不注重数理,因此,郭沫若考进了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令他矛盾的是“应该注重的数学有点畏难,心想轻视的文学却爱来引诱”。当他读了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箭与歌》,便感觉着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好像“悟到了诗歌的真实的精神”,但很快被轻视文学的念头所扼止。

1913年6月,郭沫若考上了天津陆军军医学校。学军医,并非郭沫若的志愿,他“只是视为一种方便”。因为医学校是官费,连旅费也不让自己拿。他决心冲开巴山蜀水,向更广阔的世界奋飞。同年10月,郭沫若像一只雏鹰鼓动着翅膀飞出夔门。远走高飞吧,“海棠香国”的骄子!后来,他在《巫峡的回忆》一诗中放声高歌:

我如今就好像囚在了群峭环绕的峡中——

但我只要一出了夔门,我便要乘风破浪!

他要打破窒息他生气的天地,摆脱束缚他手脚的牢笼,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抱负。

长江为离去的游子洒下了迷蒙的愁雨,而年轻的郭沫若不知道什么是离别的惆怅。他是一支弦上的箭,向往着穿越沙场大显身手。想到国家,郭沫若的心情是沉重的。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虽然被推翻,但人民的灾难依然深重,战争的阴云仍然笼罩着中原大地,细想起来令人泪下。10月23日,郭沫若乘“蜀通号”轮船离开重庆东下,由于船上的铺位已经被占满了,郭沫若没有铺位,成了轮船上的“游神”。当了游神却是走了神运。因为没有铺位,便可以不陷在那又窄又热的统舱里,并可以自由地登上甲板去游览,饱览了三峡的风光。站在船上,郭沫若心潮起伏,三峡——大自然的伟大杰作令他惊奇,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凶狠的漩涡、险恶的暗礁更增添了他对社会的忧虑:9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10月10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密谋复辟帝制。面对着令人心寒的时局,他苦闷,他思索,他在探索着新的出路。他天天想着离开四川。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人活着,就要做那“千古风流人物”。此时,郭沫若觉得屈原、季百、苏轼正陪同自己遨游长江!远走高飞吧,“海棠香国”的骄子!在人生的长河中,你会成为一个搏击风浪、不屈不挠的强者!

到天津后,他还没有等到学校开学,便离开了学校,到北京找他大哥去了。他幻想着游学欧美或日本。年底,他大哥决定让他到日本去留学。从此,郭沫若带着寻求救国救民的理想,踏上了人生道路的新征途。

同类推荐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歌德

    歌德

    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你便能做到,这是创业者的出发点,更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想要将自己所想的变成现实,你便需要努力地去做。《史玉柱的人生江湖》使你明白,梦想、人生、方向都是你个人规划的事业蓝图,没有执著,不懂得坚持,在困难面前一味地退缩,你终将溃败;若你坚强挺立,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在创业、投资时,你需要看到市场的需求,你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意愿,你的产品才会有销路,否则你便是在自断前程。
热门推荐
  • 战猎

    战猎

    A签新书!望各位看官们不要吝啬手中的票票!--------------------------神奇的岛屿世界,一场魔兽大战所激发出来的血色血气。血色,铸就魔?还是神?只求天地间无人能左右吾的命运,只求天地间无人能操作吾的思想!——吴天
  • 绝世店小二

    绝世店小二

    他,林乐天,本来是高级工程师,却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架空了的历史时代。他不会武功,身旁却自有美女保镖;他没做过官,却在那个官场爬地飞快,翻云覆雨,左右逢源;他为人正直,却屡有美女投怀送抱,就连纯洁的仙子和妩媚的妖女也不能拒绝他的玫瑰攻势……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给我一个机会,店小二也能权倾朝野,叱咤风云!
  • 透视兵王

    透视兵王

    秦冥,最神秘的杀手之王,最年轻的佣兵之王,却在一次任务中双目失明,退居归隐。然而半年之后,他的双目奇迹复明,并拥有了透视能力,一切美女在他面前都将无所遁形……
  • 末日魔女

    末日魔女

    这是一本丧尸小说,因为雨淋喜欢看丧尸的小说,试着写一本希望大家喜欢,这书是写2012世界末日的到来,钟依依要面临着怎样的危机?!什么最可怕?人心!
  • 万族神主

    万族神主

    大千世界,浩瀚无比,能人异士,妖孽层出不穷!天才妖孽,举世争霸,谁敢说自己无敌?想要无敌,就要有一颗无敌的心、无敌的精神、无敌的意志!
  • 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

    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

    提问是孩子的专利,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问。宇宙的问题、动物的问题、自己身体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人人都会问的问题、天才才会问的问题、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但是,孩子们却绝少有机会得到专业、准确又令他们满意的回答。为此,本书编者从10所英国小学数千名4~12岁的孩子提交的问题中,精选其中115个最奇妙有趣的问题,然后邀请世界各领域的顶级人物——他们真的是最合适的人选——予以解答,最奇妙的问题,遇到最高明的解答,就是这本《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
  •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人”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 天庭辅助系统

    天庭辅助系统

    “报,启禀主上,埃拉西亚帝国来袭。”莫文:“孟德,此事交由你处理。”曹操:“属下领命。”“报,亡灵族来袭。”阎罗:“小友,就让我地府军团来会会他们。”“报,海族来袭”敖广:“就让我龙族来会会他们”“报魔族来袭。”冥河:“就让我阿修罗族来会会他们。”“报,巨龙军团来袭”鲲鹏:“就让我妖族来会会他们。”“报。兽族和地下城军团来袭”刑天:“就让我巫族来会会他们。”“报,天使军团来袭”李靖“就让我属下的天兵军团来会会他们。”“咦,不是还有精灵族。他们怎么没来”莫文面对众人的迷惑目光道:“我是个爱好和平主义的人,精灵族怎么会过来打我。真的,我真的是个爱好和平的人。你们相信我啊。”……
  • 诛杀记

    诛杀记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你活着是否自在?是否潇洒?是否痛快?是否曾有人打破你宁静的生活,让你不得安生?然后你学着忍耐?后来你是否已习惯了沉默?再后来是否就变成了懦弱?蓝天白云总是好。安安稳稳总是真。可是!总有人不懂规矩!总有人仗势欺人!黑夜仿佛已沉睡了千年,不曾苏醒,墨色天空,宣告着这片世界的无情无欲无望。只是仍有人不断地飞蛾扑火,不断地冲击着这铁一般的规律。
  • 沌一

    沌一

    【书名的由来:“沌一”乃是本书设定的一个修炼境界】神秘婴孩从天而降,穿越到地球,竟无人知晓!是天意使然还是另有目的?而地球又埋葬着什么秘密?十八载沉浮,一朝离奇穿越,兄弟别离,人生大悲,又是谁幕后操控?神秘的老和尚,神秘的老王,神秘的仙侠世界,不断地冲击着少年……传说只要修炼到沌一境,就可到达混沌圣界,夺取混沌本源,练成完美混沌体,实现真正永生长存,更可开天辟地,另拓一片宇宙!当少年横空,一路挑战,揭开各种隐秘,打破种种阴谋,直至最终打穿混沌,迈向新世界时,传说变成了事实!【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