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1100000010

第10章 中学风潮

1907年的秋季,郭沫若升入了中学。中学位于嘉定城的正中。郭沫若是抱着新的希望跨进中学的。这所中学,从嘉定府所管辖的7个县招徕了四五百名学生,成为当时嘉定的最高学府、文化中心。遗憾的是,这里的教学条件并不比高等小学优越。虽然开设一些新科目,但教员都是一些子庸、外行之人,不能使学生对科学发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乐山县人,在湖南做过几任县官,对于办学的经验和知识完全没有。由这样的人去聘请教员,很难保证质量。况且他聘请教员的方法是各县摊派,一个县派一个教员,结果教员到校后,笑话百出。

张胡子是夹江人,因夹江县也要摊派人,就聘他去当监学。开学的时候,他登台演说,开口就是:“学问之道,得于师者半,得于友者半,得于己者半……”说得满堂的人都笑了起来,但他自己还很得意,后来学生们就称他为“三半先生”。这个绰号传到他耳里时,他还不服气地说:“一个柑桔不是有十好几瓣吗?”可见他的学问怎么样了。

在这个学校里,讲地理课的教员在课堂上公然讲起五行八卦的辨方正位来。地理教员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他说日本在中国的南边,朝鲜在日本的东边。博物教员把章鱼的嘴当成肛门。这样的一些教员,怎么能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

学生们对学校的课程十二分的不满意,又没有填补这种不满的课外研究,学生们在校内校外经常闹事,惹是生非。在这种状况下,郭沫若的心情焦躁到不能忍耐的地步了。结果是第一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与同学打牌、喝酒和游荡上,成为全校号称“八大行星”的八个顽皮学生之一。由于这些行星的吸引,郭沫若逐渐认识了城内的一些游荡子弟。他们大多数是中上等人家的儿子,家里有钱,又不读书,只是追逐时好,穿流行的衣裳,日日打牌吃酒。他们有一个“转转会”,便是定一个日期轮流地请吃酒宴。整天过着这样的生活,其实他心里并不好受。

那时,留学热在蔓延。郭沫若对欧美产生了极大的憧憬。但是,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他大哥郭开文是早就出了东洋的,五哥在他入中学的时候也由武备学堂毕业派到东洋去实习了。郭沫若觉得到外边总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尽管当时他对科学里的分科还不懂,那时也没有明确的志愿,不过到了外边,总比在“三半先生”的陶冶下要得到更多的知识。

郭沫若渴望飞往外部世界,但是父母怎么也不许可。父亲不知道学堂的情形,他以为学堂不会那样差。母亲则出于溺爱。母亲思念出洋的大哥、五哥,常常流泪,更不肯再放郭沫若出去了。

郭沫若痛恨这样的教育制度,他不甘心这样荒废下去,也不甘心这样堕落下去。

新学期开始后,郭沫若与那几个顽皮学生疏远了,他把兴趣转向于文学,因为学校里足以供学生聆教的也只有通文学的教员。中学堂的经学教员黄经华先生是乐山人,他很喜欢郭沫若,借了不少书给他看。他对黄经华先生讲的《春秋》很感兴趣。这使郭沫若在旧学方面又深了一步,同时也写了一些旧体诗,如《咏佛手柑》:

嫩黄阶畔一株斜,香微熏透碧纱。

掌是仙人承醴露,手经天女散琼葩。

摩肩隔石穿耆者,含笑拈华入梵家。

霜叶经秋颜更绿,岁寒松柏莫须夸。

这首《咏佛手柑》写于1908年秋,是在他患过伤寒之后,大病初愈时写的。其时正值佛手柑成熟季节,香透碧纱、令人心醉。再如《咏腊梅》诗:

疑是浮屠丈六身,风飘片片黄金鳞。

天香熏入游蜂梦,真蜡末同野马尘。

瘦削只缘冰镂骨,孤高宜借月传神。

羞从脂粉增颜色,磬口檀心自可人。

《咏腊梅》写于1909年冬寒假期,家中后园腊梅盛开,引发了他的诗兴。这两首诗分别通过对佛手柑和腊梅的咏赞,表现了郭沫若不畏霜寒的品格和高洁不群的精神,寄托了他美好的人生理想,在诗艺上也有所长进。

在此期间,他把很多时间用在阅读小说传奇方面。他以崇拜的心情读过章太炎的《国粹学报》,梁任公的《清议报》。他醉心地读过林琴南翻译的《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撒喀逊劫后英雄略》等。这些小说,对郭沫若起了勾魂摄魄的作用,尤其是英国作家司各特的《撒喀逊劫后英雄略》,更是紧紧地扣住了郭沫若的心弦。作品中主人公冒险的经历、曲折的爱情、神奇的侠盗生活、罗曼蒂克的情调,郭沫若自己好像也充当了书中的一个角色。郭沫若曾说过:“林译小说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的,是他译成的《撒喀逊劫后英雄略》。”这些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读物,对少年郭沫若的思想、性格和志趣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时,他“景仰欧美,景仰日本,景仰京沪,景仰成都”,一颗少年的心受着四方的牵引,“没有一刻宁静过”。

正当郭沫若兴味盎然地在书海中畅游的时候,肠伤寒症突然袭击了他。

那是1908年的秋天,中学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中秋节过后没几天,郭沫若总是感到非常疲倦。头痛、下痢、咳嗽,时时流鼻血,食欲差不多完全消失了。郭沫若当时很悲观,好像自己的病非常严重,非死不可一样。经过一个星期,他的身体渐渐不能支持,只好请假回家。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休养,他才算死里逃生。不幸的是,其间由于得并发症中耳炎和脊椎骨疡,导致了他一辈子两耳重听和腰椎亏损。

大病初愈之后,郭沫若重回学堂。病痛的折磨使他身体大伤元气,然而他的精神依然保持着锐气。“大骂丁平子”一事,足以看出郭沫若的正义感和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事情是这样的。上中学的第二个学期,学校来了一个叫丁平子的监学。此人是一个日本留学生,专横跋扈,随意处置学生,学生们对他十分不满。夹江县一个很小的姓宿的学生,在吃中午饭的时候,因为自己桌上的辣子油吃光了,便把监学桌上的一碟辣子取过来。监学是一人一桌,一碟辣子吃不了。这个学生的行为竟引起了那位监学的拍案大怒,说姓宿的学生侮慢师长,当天下午学校竟给姓宿的学生挂了斥退牌(开除学籍)。这真是太专横了,于是激起了全校学生的公愤。当天下午,全校学生罢了课,并举出两位学生代表去和监学交涉。两位学生代表,一位姓易,一位姓周。学生代表到监学室里和监学交涉、辩论,全校学生围在窗外声援。

姓周的学生代表说:“我们是全校学生的代表,先生,你们且听我们说,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丁平子高叫着:“然而监学有目,谁能令其不视?监学有耳,谁能令其不听?监学有舌,谁能令其不说?”

这时,姓易的学生再也忍不住气愤了,便怒向监学丁平子道:“丁先生,你的肝火太旺了!”

丁平子拍案吼道:“什么?什么叫肝火旺?你真胡闹!你侮慢师长!斥退!斥退!”丁平子不由分说把两个学生代表推出了监学室。不到十分钟,监学室的窗上又挂出了一道斥退牌。丁平子以周、易二人煽动学生罢课、侮慢师长为罪名,给以斥退。

学生们对此极为不满,又罢课了两天。后来监学用种种手段把学生们的斗争压了下去。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就好像囚徒一样,胸中充满了愤懑。学生们的感情无处发泄,他们惟一能够自由发泄感情的地方,就是吸烟室和厕所的墙壁。不知是谁在吸烟室的墙壁上用粉笔写了“丁平子不通”五个字,这下子可把骄气横溢的监学丁平子气坏了。

丁平子为此把全校学生都召集到大礼堂,把全校的教职员也都请来了。他首先宣布在吸烟室墙壁上看到了“丁平子不通”五个字,然后咬文嚼字地发表了一通自我吹嘘式的讲演,最后居然当众辞职,并说,限三日之内,把那写字的人寻出来给以处分,如若不然,他便永不回校。

找了三天,竟说找到了写字的人。与丁平子同乡的学生说亲眼看见是乐山县的学生刘祖尧写的。刘祖尧本人坚决否认,而笔迹又确不像他的。虽然如此,学堂的办事人却高兴万分,当晚就把刘祖尧斥退了。而丁平子,则像凯旋的将军一样,从旅馆又搬回了学校。

刘祖尧不仅是郭沫若的同乡,而且还是他小时候换过贴的朋友,就以这样莫须有的“文字狱”而被赶出了学校。在郭沫若和同学们的心中,对丁平子的专横,对学校的高压手段,愤怒到了极点,但谁也没有办法救助自己的朋友和同学。

学堂是监学的江山,学生是办事人的奴隶,他们也太专横了!

像这样由于莫须有的“文字狱”就牺牲了一位好朋友、好同学,这怎么能叫郭沫若等人心服呢?因此,学生们对丁平子的怨恨是与时俱增的。

转瞬到了暑假,考试完毕。一天晚上,郭沫若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出去喝酒。大家回忆起好友刘祖尧被斥退之事,又激起了对丁平子的无限仇恨。郭沫若已有几分醉意,同学们把他送回寝室。有一位同学和他谈起刘祖尧的事,使一年来郁积在他心中的悲愤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于是,郭沫若不顾一切,公然在寝室里大骂丁平子,窗外围来了很多同学,一会儿丁平子也跑来了。郭沫若越骂越有劲,骂丁平子是专制魔王,骂他虚骄,骂他没有学问,骂他什么也不通,差不多骂了两个小时。丁平子在外面气得发疯,便和郭沫若对骂。最后,丁平子威胁校长必须斥退郭沫若。由于黄经华等一部分教员的反对和学生的反对,郭沫若没有马上被斥退。

丁先生没能把郭沫若斥退,第二天就回荣县去了,郭沫若也回故乡去了。斥退的问题成了悬案。校长的意思是只要丁先生不说话,他是可以不斥退郭沫若的。

暑假,郭沫若回到家,说起学校的事情,心情自然不愉快。但父亲好像没有前次在小学开除郭沫若那样担心了。那时三哥在铁路路股作调查委员,由省城派到荣县去。丁先生家在荣县,父亲让三哥和丁先生私下交涉,只要学校不开除,把郭沫若送到成都去学也可以,请丁先生不要追究。但三哥还没有到荣县,丁先生已经得了急症死了。

丁先生一死,郭沫若的悬案便自然消除。暑假过去,郭沫若又回到学堂,同学们自然十分高兴。

1909年中秋节后,郭沫若与同学去萧公庙看戏,获悉有同学和营防军发生冲突打了起来,不少学生被打成重伤。打架时,郭沫若并没在场。郭沫若激于义愤,以学生代表身份提出条件,要求校方出面交涉,找营防军论理。谁知校方不但不支持学生,反而派人登门向营防军肇事者赔罪。校方媚强欺弱的恶劣行径,惹得校外风潮陡然转为校内风潮,学生们罢课抗议。学校当局采取了高压手段,一次就挂牌斥退了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名学生。然而,被斥退并没有使郭沫若屈服,正如他所说:“斥退!这是最严重的刑罚!在当时就好像由秀才变成白丁一样”,“自从遭了一次斥退之后,我的性情愈见有意识地反抗向不良的一方面发展……‘我纵横是破了脸的,管他妈的!’这样的想念怎么也离不开我的心坎”。腐败的教育制度和黑暗的学政不但没有把他压垮,反而倒成了培养他反抗性格的温床。

不过事情真是凑巧,就在学校挂了斥退牌的那天中午,四川提学使委任的嘉定中学监督严先生到任了。

新监督严先生是个老举人,他怎样受了提学使的委任,那提学使又怎样撤换了旧监督,这些内情郭沫若当然无从知晓。新监督严先生的到来,对于旧的办事人是个打击,就好像替学生报了仇,因此,学生们非常欢迎严先生。当天下午,学生就派了代表去见严先生,请他立刻主事,撤换一切压制学生的旧的教职员,要他把斥退了的8个学生召回,取消斥退牌,严先生都一一答应了。

在学生们的要求下,严先生同意取消对郭沫若等人的斥退。严先生叫人检查案卷,才发现一个绝望的事实,原来校方在斥退8名学生的时候,就立即将此事禀报上去,通饬全省。在当时,斥退了学生,挂了斥退牌,还要下通饬,对于被斥退者是一个绝望的打击,因为学生从此便不能用自己的本名,甚至从此不能在本省读书了。对此,严先生也没有办法了。校方的手段真是毒辣,通饬全省的做法不仅断送了好几位学生的前途,甚至还断送了一位同学的性命。在学生们和营防军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个洪雅县的学生无辜受了重伤,当场吐血。校方竟以此为在场闹事的证据,把他斥退了。遭斥退并通饬全省的消息传到这个同学的耳朵里后,他彻底绝望,内伤大裂,大口吐血,第二天就死了。

对于这次被开除,郭沫若一点儿也不懊恼,因为这正可以促使他下决心离开乐山。往哪儿去呢?去欧美,去日本,去北京,去上海,至少可以去成都。他越想越高兴,觉得这次被斥退,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幸运”。

在乐山读书这4年,使郭沫若最倾心的文学家有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和苏轼。对郭沫若影响最深远的,是苏轼。在学校开设的“乡土志”课程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苏轼其人其诗。郭沫若认为苏轼是家乡诗人(苏轼家乡眉山与乐山毗邻),况且苏轼曾在此读书吟诗,因此郭沫若从小就对苏轼产生一种亲切的乡谊之情,而苏轼作品的风格也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郭沫若离乡之后,曾多次追忆及此。他后来在《詹耳行》一诗中写有一段他与“东坡老人”的对话:

下车举手向坡老,东坡先生尔可好。

我生西蜀峨眉郊,与尔同窗分晚早。

凌云山上读书寮,尔曾读书声甚高。

在郭沫若的想象中,他们二人成了同窗读书的密友,甚至把苏东坡读书时声音很高的情形都写出来了,可见他对苏东坡的感情是多么真切和亲密。他曾把自己青少年时代对苏轼的神往十分感人地记述下来:“向青衣江北岸的凌云寺和乌尤山去游览,远望磅礴连绵的峨眉山,近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那澄清的空气中会使人有追步苏东坡之感。”如果我们细读一下郭沫若的作品,就会发现这“追步苏东坡”的话确是实在可信的。这种思绪,可以从他少年时代的一些诗中看出来。1907年暑假后,他从沙湾乘舟再去乐山升人中学,沿途饱览山光水色,情不自禁赋得《夜泊嘉州》一首:

乘风剪浪下嘉州,暮鼓声声出雉楼。

隐约云痕峨岭暗,深沉天影沫江流。

两三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戴月收。

借此扁舟宜载酒,明朝当作凌云游。

全诗用苏轼《送张嘉州》为典,借东坡凌云载酒读书的故事,抒发了他追步苏东坡且要在新学年苦读的决心和意向。

这种情感和思绪,对郭沫若后来的诗风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后面还将谈到。

在郭沫若早期所受的文化熏陶方面,我们注意到,作为当代一名书法家,郭沫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他少年时代的书法学习,对他日后书法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经查阅有关材料,我们发现对郭沫若书法影响最大的是“苏字”,即苏东坡的字。他的大哥郭开文有不少苏字贴,写的一手苏字,这使郭沫若与苏字接近起来。因此,他很小就习苏字。

苏字在宋代当时就已经很有名,人称苏、黄、米、蔡为宋代书法四大家。据说苏东坡被贬黜时,朝廷曾命毁其石刻,便有人偷偷把它埋入地下保存起来,可见人们对苏字的珍爱。苏字笔力雄健,锋颖遒劲,如锦裹铁,肉丰骨健。苏字的这种风格深受郭沫若的喜爱,少年时代的他,就对苏字一见钟情。数十年后,郭沫若仍然十分珍爱苏字。当然,郭沫若的书法并不仅仅受一家的影响,对于历代书法,他几乎无所不观,所以用笔不拘一格。但从郭字的主要特点中,仍能看出他少年时代所受苏字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杜甫(中国十大文豪)

    杜甫(中国十大文豪)

    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叫瑶湾的地方。杜甫从小体弱多病,但勤奋读书,十四五岁时便显露了非凡的文学才能。从20岁起,他先是游历了江南各地,后又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废土主宰者

    废土主宰者

    成为塔灵前的期末考试临近,儿时的一份“礼物”却让他的身体、注定无法成为塔灵!他被羞辱!他以孱弱的身体发起反击,却反而成为了联邦的头号通缉犯!他为了梦想而逃离火星监狱!他为了梦想而终于拆开“礼物”!更展现出了一直不为人知的、足以撼动世界的天赋!而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叶火即在绝望废土、踏上了热血的筑梦之路!...这里是属于塔灵,尸裔,远古巨兽的铁血沙场!也是属于叶火的、充满大冒险的传奇一生!——————————————
  • 六幻界

    六幻界

    夜晚是漆黑的,主角一个人默默无闻,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成功,于是了他就开始修炼,最后他觉得自己肯定能够成功。第一次写,练练、、
  • 和亲王妃:王爷相公别凶我

    和亲王妃:王爷相公别凶我

    师父说她要嫁人了,嫁的还不是现代人?神马意思?乖乖,就这样被说中了?人家嫁人都是风风光光的,为啥她嫁人却蹦回落后几百年的古代?什么?还要当和亲公主?不带这样玩人的吧!这个新郎官帅是有那么一点小帅,可是为虾米要在新婚之夜摆张臭脸给她看呢?这样下去还得了?他那么凶,还是有点安全保障比较好。于是乎,赵大小姐新婚之夜让那位黑面神相公签订了完全不平等条约,“第一,做妻子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第二,如果妻子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务必要记住第一条的内容,第三……”嘿嘿!貌似这个不平等条约还是蛮有用滴,每当她做错了什么事情,只要拿着这份合约在王爷相公面前晃晃,总是能安全过关。
  • 没有人永远活着

    没有人永远活着

    生命就是一切。生命就是神。一切都在变化、都在运动,这种运动就是神。在有生命的时候,就有那种感知神灵的快乐。爱生命就是爱神。最困难而又最幸福的事,就是在自己遭受痛苦时,在遭受无辜的痛苦时,爱这个生命。没有人永远活着,没有东西可以经久。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玄幻战争史诗巨作,不能没有你的支持!一切由你来证明!
  • 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

    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牌女侦探

    王牌女侦探

    一桩桩连环杀人案,一个特邀成立的CM部,蛛丝马迹之下,精巧杀局也敌不过玲珑心肠的缜密追查。职场上,她是冷静睿智的刑警精英;情场上,她是有苦难言的负心人。校园少女神秘死亡,一把神秘的钥匙,线索直指三年前的一桩旧案:京城权少被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法庭,轰动全国!彼时她家破人亡流落异乡,他前途尽毁饱受屈辱。三年后,他卷土重来,当她被他找到,爱恨纠缠的背后,竟是不死不休的谜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笑倾城:美人殇

    一笑倾城:美人殇

    这一场异世之旅,就像一场梦一样意外,他曾说:“若你回头,执子之手。”她却冷冷的不屑一顾,重新转世,他再次遇到了她,他仍“若你回头,执子之手。”只是她心里却被复仇填满。再次转世,她遇到了他,她说:“若你回头,执子之手。”他却已无力再爱。她悲痛欲绝,却得知他要大婚的消息。她再次提出:“若你回头,执子之手。”他淡淡一笑:“若人生只如初见。”她抬头,湿了眼。却只看见他决然的脚步。这一场爱起始于桃花,结束于桃花。这一段情起始于箫声,结束于箫声。男的武功高强、能言善辩。女的聪明伶俐、多愁善感。欢迎入坑!
  • 凌霄君主

    凌霄君主

    一柄剑,一个人,剑中帝君屠万雄,剑出谁与争锋,吾欲征战神霄苍穹,谁能阻我!!!
  • 混沌炎体

    混沌炎体

    混沌演化,万物降生,无形手掌控天地大劫,炎体之名无人不知。双眸间火焰永恒,扶手焚天扬王威,踏足一震惊万界。空留吾名,足可定永恒。劫难之地,万古留名,可待往日成追忆。天遣之陆,千秋之意,只留后世思吾名。佳人之名,冥冥有因,吾待往后来唤醒。万古空,千秋落,混沌之名永立。翻腾手,念传言,一名落下,世间唯有混沌意。
  • 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

    秦山原多年前偶然和一个村妇上过床,却不知人家还一直沉迷在这个梦中,结果给他日后惹下了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