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9800000005

第5章 远胜举杯

转眼又是春天。

漫山遍野的桃花、油菜花盛开着,五彩缤纷,掩映在青翠欲滴的树木草丛之中。在春天和暖的阳光里,五颜六色的蝴蝶,轻盈自如地飞来飞去,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

白石起得很早,这是他多年的习惯。

今天的他穿着洁白的衬衣,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背心,从屋前到屋后,仔细地观察和欣赏着各种花儿开放的情景。花的颜色、神韵、形态,只有清晨这个时候,才看得真切、生动。

他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的。曾经是一片荒凉的梅公祠,在他们一家辛勤的汗水浇灌下,旧貌换新颜。果树生根了,展叶舒枝,含苞怒放;池塘里鱼虾自由地游动着。

绘画是他田园劳作的延伸,田园劳作是他绘画之余的最好休憩。

从1902年他40岁起,到1909年47岁止,8年间,他五出五归,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游览了陕西、北京、江西、广西、广东、江苏、河北等处的名山胜川,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画卷,把祖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草虫花卉、人情事态,一一收入于画卷之中,倾注了他对祖国、对故土、对艺术的无限眷恋之情。

他实践着恩师胡沁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期望,拓宽了艺术视野,结识了各阶层的名人,了解了各地的民情风俗,临摹了珍藏于朋友之处的历代许多绘画珍品,因而,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几个月,他把8年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新画了一遍,昨晚完成了最后一幅。一共合为52幅画。他按时间的顺序,依次排列,编成了《借山画图》。这既是他8年间人生旅程后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他艺术实践的结晶。

种好最后一棵梅树,他回到画室,喝了杯茶,提笔给一些作品补题记。这时,胡廉石突然到来。他赶快放下手中的笔,招呼朋友坐下,用茶。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白石高兴地问。

“无事不登三宝殿。”胡廉石走到画案前,一张张地翻动着《借山画图》,看得十分仔细。

“你的画越画越好了,能不能给我画几幅?”

“当然可以?你画什么?是人物,还是山水?”

“当然是山水。”胡廉石回到座位上,“我住在石门,你就以石门的景色,给我画个《石门二十四景图》,好不好?”

他边说,边从口袋里取出一张纸,纸上写着石门的二十四个画题。白石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日出石门、闻茑图、小桥流水……

白石把纸放在桌子上,微笑地看着胡廉石:“写的这些景致,有的我清楚,有的我就不懂了,不知指的是哪个景物。这样吧,既然画嘛,还是要实地去看看。”

胡廉石高兴地点点头:“我们定一下日期,一同去玩玩。”

游了石门之后,白石整整费去了3个月的时间,几易其稿,精心构思,终于画成了《石门二十四景图》。每一景图,在意境、技法上,各有不同,可谓各有追求,各有新意。有的以南朝梁张僧繇的“没骨图”技法,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青、绿、朱、赭等颜色,染画丘壑树石;有的则不着一色,纯用笔墨集、浓、重、淡、清并用,恣肆挥洒,淋漓毕现;有的则点苔、或渲染、或烘托,把一个石门宏伟、壮丽的河山,收入了咫尺之中。

这是他五出五归之后,第一次大规模地连续作画,比起十多年前的《南岳果图》,那是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但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诗、词、文章造诣不深。于是,每天除作画不间歇外,几乎天天手不离卷,用功苦读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无不下大力气。为了增加自己的艺术修养,除了作品外,对历代诗词、评论,也都收集来细心研读。

因此,在这些故友新朋中,诗、画、金石,样样精通,只有白石一人。所以,朋友黎薇荪约他来长沙的消息一传开,找他画画、刻印的不少。他原来学的是赵叔、邓石如一路。这十多年间,他对汉印作了深入研究,并将它的格局与刀法融汇到赵叔的一体中,在刀法上有了新的突破,方平正直,布局谨严,古朴耐人寻味,深得大家的赞赏。

黎薇荪趁白石到长沙,又请他刻了几方印章,白石自是倾力仔细镌刻。

晚饭后,他正仔细观赏白石的新作,门人通报,说是谭延前来拜见。黎薇荪忙放下印章,热情让座。

十多年前,谭延听了丁拔贡的一面之词,将白石刻的印章全部磨掉一事,黎薇荪是听白山亲口说的。那时,他十分同情白石。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从他的记忆中消失。

他与谭延有些往来,但只是淡淡的。不知为什么,谭延今天亲自登门造访,来得突然,黎薇荪一时也弄不清楚。

谭延看了桌上排着的印章,十分感兴趣地问:

“薇荪兄,这是谁刻的?”

“一位朋友。刻得怎么样?”

“不错。是不是一个叫齐璜、齐白石的人刻的?”

“正是他。延兄可能认识他呢!”黎薇荪笑了笑。“这人我未会过,怎么会认识?”谭延感到有些奇怪。

“延兄还记得十多年前丁拔贡刻的印章?”

“记得,记得。他刻的印章,我还保留着。”

“那么,那个木匠阿芝刻的印?”

“噢,你说齐纯芝刻的吧,丁拔贡说他根本不入流,我给磨了。”

“你知道这齐璜是谁吗?”黎薇荪笑笑,“他就是齐纯芝、芝木匠。”

延吃惊地“啊”了一声,沉默了好大一阵:

“想不到他还有真功夫,难怪这长沙的人都找他。”

“他是王湘绮、胡沁园的高足。你想,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力,王、胡二先生会收他为门生?”

谭延呆呆地坐着,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也不知说什么。他后悔当初不该偏听偏信,伤了白石的情面,不知如何是好。

黎薇荪看他懊悔的神色想想他平时对于金石只是喜好,并不得其中真谛,也就谅解了,把话锋一转,问:

“延兄,要我帮忙?”

“事倒是不大,就是请齐先生治几方印。不知是否方便?”

“这嘛……”黎薇荪估计他是为这事来,思索怎样回答好,“我同他谈谈。反正这个人是我朋友,生平耿介傲岸、平易近人。过去又有那一段瓜葛。我同他先谈谈,再回你信。”

“我是糊涂,有眼不识泰山。请你多多转达我的歉意。”

第二天,黎薇荪向白石说明谭延请他治印的事。

白石沉默不语,来回踱着步子,沉思着,十多年前的那桩往事,给予他的刺激实在太深了。以至于后来走过这么漫长的艺术道路,经历过无数次的磨难与欢乐,许多事随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了,唯有这事,却依然清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不过,事物都是两面的,那一次“胯下之辱”,倒成了他学习上的一种推动力,促使他在镌刻上不断探索,融汇成百家之长,走自己的独创道路。生活中常常有许多挫折,倒成了后来的成功之途。

“他怎么知道我来了?”

“你这长沙城里闻名的金石家,他怎么不知?又听说我请来的朋友,便来找我。”黎薇荪解释说。

“他要刻什么?有具体要求吗?”白石平静了许多。他决心把过去的那段往事,作为人生的一段有趣的插曲,埋在心里。人难免会干些蠢事,明白过来了,就好了。况且自己当时还是无名小辈。如今人家找上门,不正是对自己这十多年艺术探索的一个肯定和评价吗?

黎薇荪见白石不计前嫌,很是感动:

“人家把你刻的印磨了,印谱还精心收藏着。他请你还是照着这印谱刻。”他把一本装帧得十分精美的本子,递给白石。

这以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他逐一精心地设计布局、构思,运腕走刀,细心地刻了起来。同时,把刻好的印章,盖在原来的印谱下面。两个印谱,蕴涵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往事。

于是,长沙城里,找他刻印的,纷至沓来,使他应接不暇。回想十多年前,同样是这长沙城,找丁拔贡刻印的盛况和自己一次次被冷落的情景,同今天恰成鲜明的对比。白石有感于此,曾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姓名人识鬓如丝”。

“自古而然,人总是喜欢锦上添花的。”黎薇荪回答说。

“我倒是喜欢雪中送炭。”白石动了感情,侃侃而谈:“在艰难困厄之中,要不是有你们这些朋友相助,我哪会有今天?我这辈子是永远不会忘怀的。”

黎薇荪静静地听着,白石对人生、对友谊的见地,给了他很深的启迪,多少弄清了白石的画,为什么一扫文人画那种孤寞、冷落、凄愁的氛围,而展现出明丽、生机勃勃的基调,有一种新的生命力。

五出五归后,白山筑石山林,想在晚年潜心于绘画艺术,不想远游,何况这两年,他失去爱子、兄弟和恩师,在悲怆的心境里过着凄苦的生活,接连的生离死别伤心事,给予他的精神很大刺激。民国了,国家状况不但没有好起来,而是一天天坏下去。这几天,北京城里风声鹤唳,风传军阀又要打仗。市民惶惶不安。

一天夜里,白石从睡梦中被惊醒。他凝神屏气一听,一阵阵轻轻的敲门声来杂着郭葆生的叫唤声传入耳中。郭葆生深夜叩门,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一天,是1917年7月1日。正如白石所推测的,天将黎明时,张勋身着清朝皇服,出门登车,招呼部兵,往清宫进发,演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复辟丑剧。随即全国群起反抗,段祺瑞由天津带兵入京,把4000来名辫子兵打得落花流水,结束了这场闹剧。这是白石第二次进京,来了不到10天,就遇上这复辟之变,他的心境很悲凉,偌大的国土,竟放不下一张宁静的画案。他日日提心吊胆,一筹莫展。他想找一块安静的地方,潜心作画。于是,他搬到了法源寺,希望在这神圣的宝地,借得一个安定的处所,作他的画。

这个宏伟的寺庙是一座4层的、规模宏大的院落。白石住在藏经楼厢房。

白石对于这个地方倒是十分满意。这里环境清静幽雅,葱茏郁郁的古树、青青的小草和到处开放的小花,散发着幽香,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轻快之感,勾起了他的诗情画意。

每天雄鸡报晓,他就披衣起床,用昨晚早已准备好了的一盆凉水,洗了一下脸,点燃了灯。在繁星照耀下的庭院里,转上两圈,凝神思索,然后回到画案前,理纸研墨,再回到床上,倚着被子,闭目凝思。

这是他羁旅作画的习惯。每每提笔之前,对于所要创作的作品,从立意、穿插、构图、设色等等,都预先思考成熟,然后信笔挥洒,一笔写成。

他的作品,名家称之达到不能增一山一石,无法减一笔一画的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他几十年艰苦磨炼的结果。

对于祖国灿烂的艺术宝库,他是极为尊重的,下了很大的苦心去学习。临摹古人名家的作品,一直贯穿于他整个艺术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他见到一幅别有新意的画,他都想方设法去临摹,直到把它的神韵、精华掌握到手为止。

他不是一般的临摹,对于新获得的作品,他要花上两三天的时间,步不出画室,伏在画上仔细地反复观察、研究,看看人家怎样落笔、着墨、设色,怎样构图与题识。一张画,他要临三遍,这是他几十年绘画的基本功。他从来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白石画荷花,50岁才开始起步。试笔的第一幅作品是《荷花翠鸟》。他不满意,嫌花、叶拘滞,梗茎呆板,没有情趣。白石经过5年的深居苦练,如今,他一反自己过去简叶疏枝的技法,向繁密方向发展。几个展开的荷叶,十多朵怒放的荷花,以及许多含苞待放的花蕾,将画面充溢得满满的,真是繁花似锦,一派生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京两个多月了。白石回到故乡茹家冲,已经是十月初十日。春君和孩子避难在外,尚未回来。他的家被洗劫一空。土匪横行,兵匪一体,肆意抢掠。他几年苦心经营的花木、房屋被破坏不少,到处是一片残破、凄凉的景色,过了些日子,春君得到消息,听说他回来,才带着孩子返回茹家冲。

这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地寒冷。春节时,全家团聚在一起,虽然没有什么大事操办,但却因为经过这次离乱之后而能安全重逢,在清苦之中也感到十分的欣慰。

谁料到,过了元宵节不久,乡里又谣言四起,听说几个军阀又要在这一带打仗。湘潭城里,来来往往净是军队,他们凶狠残暴,见东西就抢,随时随地乱派捐征税,弄得贫苦农民苦不堪言。

一天,一位朋友,忽然三更半夜敲白石家的门,告诉他,到处传说:“这几年芝木匠发了大财,倒是个绑票的对象。”风声一天天紧了起来。附近几个村庄,稍有点像样的人家已经被绑过不少了。

听到这消息,白石无奈,只好悄悄地带着家人,匿居于紫荆山下的亲戚家里。

在这动荡、颠沛的生活中,他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饱尝了人间的苦涩。

北京回来后,他本打算潜心作品,平静地度过晚年,不与尘世来往。然而这里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他后悔自己不该回来。但这里毕竟是生他养他的故土。父亲已经81岁高龄了,母亲也75岁了,还有妻儿家小。这许许多多骨肉亲情,怎不使他踌躇再三?

父亲、母亲看到这里的情况,希望他到北京去。春君也一再催促他快下决心。经过数次反复的商量,他决意离开他无限眷恋的家乡,离开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寄萍堂。

1919年3月初,白石决心北上,临行前,他去看了祖父、祖母的墓。头天晚上,他去看了父母,给老人留了一些钱。

老人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不断地滚下了热泪。他们知道,白石这次出门,不是暂时的出游、小住了,而是要永远地定居北京。

“这里是你的家,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父亲擦着眼泪,喃喃地说:“时局好了点,你要常常回来,我同你母亲都是不久于人世的人了。”说着呜咽了起来。

母亲只是老泪纵横,哽咽无语。白石含着泪,朝着父亲、母亲拜了三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夜很深了,白石才回到住处,只见春君在微弱的油灯下,做着针线活等他。

他曾经多次劝春君携着女儿同他一道去北京。但是,春君舍不得撇下家乡的父老与部分产业,情愿领着儿女,留在家里。

白石愁绪满腹,无言地坐了下来。春君也拉过一把椅子,与白石对面而坐。

“你放心走好了。我们孤儿寡女,不怕。公婆、叔叔都在,他们会照顾好的,只是你只身在外,客居异乡,举目无亲,很是不便,有一件事想同你商量一下。”她看了白石一眼。

“什么事,你尽管说好了。”

“我想给你找个配室,送到北京,好照顾你。”春君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地说。

白石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白石先是怔了一下,接着被春君的真挚情感所深深地感动了。

沉思了好大一阵子,白石才缓缓地回答说:“这事就不必了,我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

“我考虑了好久,我无法照顾你,一定要找一个人代替我照顾你。不然我怎么放得下心呢?”春君有些激动,恳切地说:“我对于你只这一条要求,平生无他求,就这一件事了。”

“以后再商量吧。我到那里再看看。”白石不好伤她的心,宽慰地说。

这一夜,他们都没有入眠,白石对家里的生活,一一作了具体的安排。早饭后,他强抑着别离的痛苦,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湘潭的阳春三月,是多雨的季节。黛青色的群山,葱郁的树木,沉浸在烟雾之中。寄萍堂屋前的梨花,在细雨中怒放。

白石满怀离情别绪,在春君的相伴下,支着伞,迎着风,冒着雨,匆匆上路。道路旁,水珠顺着青青的竹叶,无声地、静静地流淌,好像是泪的交织。

在长沙住了一夜,买了张车票,他登车北去。但他的心还留在父亲、母亲和春君身边。列车昼夜不停地奔驰着,错落的群山,闪光的湖光,碧绿的田野,不断地、匆匆地从窗前闪过,他无心眺览。一种从未有过的空落、孤寂的情感,充溢着他的脑海。

到北京后,他仍然住在法源寺。安顿好了的第三天,他就在南纸店挂起了润格,卖画刻印,到了夜晚,夜深人静,他常常通宵达旦,难以入眠。只要一闭上眼睛,父母、妻儿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

藤萝花还开着吗?芭蕉的大叶已经青郁葱绿的了……这一幕幕园中小景,交织地呈现在眼前。

在郁闷、痛苦之中,他送走了夏天。

北京的四季分明,立秋之后,金风送爽,西山的丹枫如血,勾起了他对那孕育他童年艺术灵感的故乡的情思。

中秋节到了,郭葆生接他去小住三天。在那小小的、洁净的庭院里,郭葆生约了几个朋友,在树荫下摆上小几,放着瓜子、糖果、茶水之类,赏月聊天。

他们都了解白石的心境,闭口不谈有关中秋或是望月思乡之类的诗、词,以免白石触景生情,感伤怀念。但是,今晚千家万户笑声盈盈,欢度佳节,白石的心哪能不思念千里之外的亲人呢?他想起了苏轼那千古流传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的思绪伴随着飘动的、轻纱般的浮去,飞到了那充满奇异色彩的寄萍堂。春君和孩子们也在赏月吗?父亲、母亲他们呢?

他不知在座的朋友们谈论了什么。他只静静地仰首,凝视着明月、白云,什么也没说。

那晚,他喝的酒特别多。

可能是酒精的麻醉作用,这一夜是他近半年来睡得最好的一夜。要不是有人送信来,他可能能睡到中午。

信是春君来的。他一听说,一跃而起。她告白石,给他聘定了一位配室,几天之内,她将携她一同来京,要白石准备住处成亲。

春君一片诚意,白石非常感动,忙着托人租下了几间房子。朋友们知道白石要办喜事,都来帮忙,桌椅板凳,锅盆碗筷,一一准备齐全。一天下午,陈春君带着一位年轻女子来到北京。

女子叫胡宝珠,四川丰都人。当时才18岁,出落得十分标致。白石一见,满心喜欢。当天傍晚十分,三人一同到了龙泉寺新居,在陈春君的操持下,简单地举行了成亲之事。

春君遂了自己的心愿,心里十分高兴。她把白石的起居、饮食、生活、作画、刻印等生活习惯,一一详细地告诉了她。胡宝珠默默领会,一一照春君教她的去做。

过了立冬,春君说:“这里的事安排停当了,我得早点回去。”

“也好。我同你一道回去,看看家里情况。”白石答应着,“这里的事就托付宝珠妹了。有什么急事,找一下郭葆生他们”。

三四天后,白石伴着春君,南下回到湘潭。1921年元旦,白石在自己的故土,度过了58岁生日。

同类推荐
  •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选

    本书为法制新闻作品选,这里的主要人物,除了巡警栾波是个二级英模烈士外,其它都是些很普通的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等。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作者确实坚信我们的警察就是英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警察,是法制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奉献大于风险、辛苦大于艰苦的英雄群体。
  •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与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全球企业界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如果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制他的神话。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亡命战妃

    重生之亡命战妃

    多年以来的呕心沥血、赤诚一片,换来的是年轻的帝王皇位坐稳无情废后!栽赃陷害,心狠手辣,将家族百人全数抄斩。逼命利刃要了她的命,又让她卷土重来更狠,更毒,雨自灵势要血洗了昔日仇人!
  • 三国霸主

    三国霸主

    穿越三国,谁能成就王霸之业?乱世、智谋为何物?什么又是神机、万夫不当之勇和运筹帷幄?什么是决胜千里?当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当一场场令人荡气回肠的撕杀激烈上演!穿越重生的左傲冉,誓要在这混乱的时代中,成为真正的霸主!
  • 神秘海洋与生物

    神秘海洋与生物

    海洋到底在什么年代产生,又因何种原因产生?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海洋的身世,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苦苦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 若你离去,谁许我余生幸福

    若你离去,谁许我余生幸福

    单小单,她是都市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小白领,每日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她也是大都市中众多“单女”中的一员。她如同众多小女生一样,相信爱,相信永久,却被爱情所伤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单女”一族。真应了物以类聚那句话,她的三个铁瓷女友,也同样都是“单女”……
  • 怒战天穹

    怒战天穹

    (本书停更好久了,没想到还有很多朋友关注,谢谢大家,不过这部作品暂时不写了,新书的话会另开的。)诸天乱,苍穹动,乾坤沉浮,我主风云!无数年月之后,乱世动荡,一些消逝的种族重现,巨人族、矮人族、精灵族等接连出现,孔雀涅槃,后血脉觉醒进化为凤凰,百族鼎立,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末世危机爆发……
  • 恶魔使者:妖孽独宠妻

    恶魔使者:妖孽独宠妻

    知岚凡,上得了天,入得了地,飞得了岩,走得了壁,打得过小三,斗得过小蜜,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就因为惹上了月旭尧,这只“大尾巴狼”就开始对她全方面无下限的压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忍,但是,这都压迫到床上了,我丫还能忍吗?某年某月某日,“大尾巴狼”正在翻阅我的手机“知岚凡,为什么我在你的手机备注里是‘大尾巴狼’?”哼,我没你备注成臭流氓就不错了“哎,你干嘛,你别来,你再过来我告你性侵啊,有事好商量嘛,啊!救命啊!”反抗是必要滴,镇压是一定的,一次次血的教训告诉我,人,果然是nozuonodie啊!
  • 病娇重生守则

    病娇重生守则

    程洛宁醒来的时候,那些痛苦的生活都离她远去了。她重生到了高三,和那个男人相遇的年纪。这一次,她要和渣男再见saygoodbye!
  • 无常

    无常

    《无常》内容提要:这是四个发生的黄山的故事。故事之一,一个似是而非的武侠复仇故事,阐述剑道与人,玄妙而哲理;故事之二,讲述商品经济冲击下的人性扭曲,纷纭世界背后的色与空,好看而有意味;故事之三,一则佛学公案,叙述一个女子禅定与悟道的过程,空灵而静谧;故事之四,描述美与生命、现实与幻想、生命与死亡,飘忽而不确定。四个故事,各自成章,似乎又有某种不确定的轮回相联系,组合在一起,模糊时空的概念,提示人生的意义和疑问。
  • 笨丫头遇到可爱校草

    笨丫头遇到可爱校草

    安琪转学来到了一所贵族学校,未曾想到认识了学校里面的三大校草。一个酷得让人头疼,既令人害怕又招人喜欢。一个乖巧单纯可爱,一个却是斯文里透着叛逆,被称作笨丫头的她在三位校草间游离徘徊着,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哪一位才是她心中的王子!!只是~~~爱情说来就来。她左挡挡,她右踢踢。爱情最终还是降临在了她的身上!
  • 海兰珠

    海兰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皇太极,我海兰珠这辈子定是不会嫁给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海兰珠,这关雎宫你可喜欢了?海兰珠,此生我皇太极定不负你!”“宸妃?!宸,北极星所在,帝王的住所?下一任帝王所出于此?呵,皇太极你把我布木布泰又置于何地!”“海兰珠,若有来世我多尔衮定当在皇太极之前先找到你!”乌尤黛一个有着蒙古名子的冷血女军医,她无父无母,自小就被培养成为最优秀的特工,却在一次和贩毒团伙的交手中因为人头猪脑的官二代拖累被毒贩头子擒住将她带往科尔沁草原进行毒品交易,追缉中她不幸被军方流弹击中,昏迷时草原上响起了一首悠远的马头琴曲子《乌尤黛》把她送回了300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