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1800000012

第12章 东晋十六国前期东晋内部及诸国间的战争

这个时期的战争,从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开始,止于晋海西公太和4年(公元369年)……在此期间经历的主要战争活动如下。

东晋讨平王敦叛乱之战。前后经过两次作战,第一次发生于晋元帝永吕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率军攻入建康,晋元帝司马睿统率军队迎击而战败,第二次发生于晋明帝太宁2年(公元324年)6月,王敦命王含为元帅,统率水陆两军5万之众?直攻京城建康,晋明帝司马绍统兵迎战,最终将王含等军击败,王敦病死,叛乱遂平。

东晋讨平苏峻叛乱之战。发生于晋成帝太宁3年(公元325年)11月,晋历阳内史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联合起兵,向建康进击,攻占京城,挟持了晋帝司马衍。晋将陶侃、温峤、庾亮等率军反击,至咸和4年(公元329年)2月,才将苏峻军消灭。

成汉的扩展与东晋灭成汉之战。发生于晋穆帝永和2年、成汉嘉宁元年(公元346年)11月,晋将军桓温率军1万,突然进击成汉,于第2年3月,一举击破成汉京师成都,成汉君主李势降服于东晋,建国达43年的成汉政权,宣告灭亡。

东晋北伐后赵之战。发生于晋穆帝永和5年(公元349年)和永和8年(公元352年),晋王朝由于对北征意见分歧,两次出兵均以兵败退回而结束。

前燕的扩展与进击后赵、灭亡冉魏之战晋永和6年(公元350年)2月,前燕见后赵将亡,便开始发兵进击后赵的残余势力,后赵军节节败退。同年4月,后赵石祗与冉闵互相攻伐,石祗被杀,冉闵灭亡了后赵。

前燕遂于永和8年(公元352年)四向冉魏军进攻,至8月,将冉魏击灭。

前秦的开国及其扩展之战。前秦建国后,先收降了晋将张遇,占据了武昌、洛阳;再于永和8年(公元352年)3月以后,逐次占领了河内、河南、陈、颍、许、洛等地。

东晋桓温征前秦长安之战。发生于东晋穆帝永和10年(公元354年)2月,东晋桓温率步骑兵4万和水军,由水陆两路自江陵(今湖北江陵)北上,向前秦京城长安迸发。前秦倾全力抗击东晋军,桓温军先胜后败,于当年9月退返襄阳。

东晋桓温北征前燕枋头之战发生于晋海西公太和4年、前燕建熙10年(公元369年)3月,东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兵5万,北征前燕。开始晋军节节取胜,但后来便观望不前。燕主慕容一方面调动兵马反攻晋军,一方面向前秦请求援军。后来,燕军切断晋军粮道,数次击败晋军,桓温便烧毁舟船,丢弃军资,率部退兵。

第一节 东晋讨平王敦叛乱之战

第一王敦反叛的起因

王敦娶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故被拜为驸马都尉,后为扬州刺史。东晋元帝时仍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加广武将军,左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王敦在外,镇守荆州,手握重兵……威镇四方,其从弟王导在京中执掌朝政,王氏一族权倾当朝。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晋元帝司马睿深深感到王敦、王导势力对自己的威胁,王敦也依仗自己宗族的势力和辅佐皇室的功劳,渐渐暴露了不甘居于臣下的情绪。司马睿遂开始采取削弱王敦权势的措施,首先派湘州刺史甘单为梁州刺史,都督沔北一切军务,镇守襄阳;重用刘隗、刁协、周、戴渊、疏远王导等等。

司马睿召见其叔父谯王司马丞说:“王敦的叛逆行为已十分明显,我被置于惠帝的处境为时不远了。湘州占据江河上游,控制三州的咽喉,欲派叔父镇守”,司马丞受命而去。司马睿为进一步削弱王敦的势力,防备王敦反叛,于大兴4年(公元321年)7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一切军务,司州刺史,率兵镇守合肥(今安徽合肥);以丹阳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一切军务,青州刺史,屯兵于淮阴(今江苏淮阴西)。

王敦对朝中人事的更动,深为忌恨,遂与朝廷的对抗更加表面化,积极准备自己的起兵事宜……

第二王敦起兵进攻建康

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十四日,王敦以诛灭刘隗为名,于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并上表诬称刘隗、刁协等人罪恶深重,威胁皇帝说:“速斩隗首,则众望厌服,皇祚复隆……隗首朝悬。诸军夕退。”晋元帝大怒,遂于当月二十一日下诏讨伐王敦,同时规定“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

王敦起兵时,曾派人约梁州刺史甘卓,共同率兵而起,甘卓开始应允,待王敦军已经出动时……甘卓又改变了主意。王敦旋即派参军桓罴去游说司马丞,司马丞囚禁了桓罴,接着便与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王循、衡阳太守刘冀等同时举兵征讨王敦,并派主簿邓骞去动员甘卓……令其进击武昌。

甘卓犹豫不决,此时正巧王敦又派其参军乐道融欲再次动员甘卓起兵,但乐道融却反而向甘卓建议,起兵征时王敦。甘卓采纳了乐道融的建议,于是便与巴东监军柳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共同发出声讨王敦檄文。甘卓并派人至广州约刺史陶侃,同时向王敦进击。陶侃接到甘卓的约请之后,立刻派其参军高宝率军北上。此时,武昌城中传说甘卓军至,“人皆奔散”。

王敦为壮大起兵的声势,命其亲信沈卓为大都督,统率东吴诸军,从吴兴(今浙江湖州)起兵北进,以王含留守武昌,自率大军顺江向建康逼进。当王敦得知司马丞、甘卓与其相抗时,遂立即派南蛮校尉魏文、将军李恒率甲卒2万,向长沙进攻司马丞。长沙城池薄弱,屯粮有限,众皆震恐。司马丞部将或劝其南投陶侃,或劝其退守零陵(今湖南永州)、桂俐(今湖南郴州)等郡。司马丞则坚持作战到底,说:“吾之起兵,志欲死于忠义,岂可贪生苟免,为奔败之将乎!事之不济,令百姓知吾心耳。”遂坚持与敌军作战。此时,甘卓派使持书至长沙,劝司马丞固守该城,甘卓保证兵出沔口(今湖北仙桃北),切断王敦军退路,则长沙之围必解。司马丞则回书甘卓,希望他“能卷甲电赴,犹有所及”,如若迟疑,就来不及了。果然司马丞坚持至4月十日,长沙城破被擒杀。

3月,司马睿以王导为前锋大都督,戴渊为骠骑将军,周为尚书左仆射,王邃为右仆射,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刺、梁三州诸军事,陶侃为江州刺史,各自率军从后面尾击王敦的大军。

王敦军至石头(今江苏南京南),石头守将为征虏将军周札。此时,王敦想要进攻屯于金城(今江苏句容北)的刘隗军,部将杜弘向王敦建议说;刘隗善于带兵,士卒皆愿为他死战,不易战胜;不如先行攻击石头,周札骄矜刻薄,部众离心,一定可以战败他;周札兵败,刘隗必会撤走。王敦遂以杜弘为前锋,进攻石头,周札打开城门投降,王敦占据了石头。

司马睿命刁协、刘隗、戴渊率军集中争夺石头;再以王导、周、郭逸、虞潭等率军三路迎击王敦军,均被王敦军击败,晋军已无力再战,王敦军顺利攻入建康。

王敦占领建康后,任由士卒抢掠,朝中官吏四散而去。刁协、刘隗等战败入宫,晋元帝流着泪,让他们各自逃避他乡,随后即令公卿百官前往石头会见王敦。皇帝屈服于王敦的兵威,以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王敦谦辞不受。

4月,王敦还军武昌,随即派襄阳太守周虑谋杀甘卓及其诸子。王敦以其家族人士尽据朝内外要职,晋元帝司马睿忧愤成疾,于当年闰11月死去,由太子司马绍即位,称晋明帝。

第三东晋讨平王敦的第二次叛乱

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3月,王敦欲阴谋篡夺帝位,便暗中逼迫朝廷征召他。晋明帝只好亲拟诏书,征其入朝,加黄钺,上奏不必通报姓名,可带剑上殿。皇帝随即派王敦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以王导为司徒,王敦自领扬州牧。

晋明帝对王敦的权势日夜不安,便欲以郗鉴为外援,遂任命其为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率兵镇守于合肥。8月,郗鉴奉召回京师,于是便与晋明帝谋划征时王敦事。与此同时,王敦在进一步加强王氏家族的实权,于11月以王含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舒为荆州刺史,监荆州、河南诸军事,王彬为江州刺史。

太宁2年(公元324年)5月,王敦病重,便假称圣命,以其养子王应(王含之子)为武卫将军,以王含为骠骑大将军。钱凤等乘王敦还在清醒之际,与王敦共商今后的大事。王敦嘱托说,他死之后,“莫若解众放兵,归身朝廷,保全门户,此计之上也。退还武晋,收兵自守,贡献不废,亦中计也。及吾尚存,悉众而下,万一侥幸,计之下也。”钱凤等遂议定,待王敦死后,立即发兵向建康进攻。

司马绍将要发兵征讨王敦前,数次派人去问候王敦病情,并微服暗至芜湖,侦察王敦军营的情况,为加快王敦病死,司马绍决定,伪称王敦已死,下诏列数王敦罪行,然后发兵进讨。

6月,以王导为大都督、兼领扬州刺史,温峤为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与卫将军卞敦防守石头,应詹为护军将军,都督前锋及朱雀桥南诸军事,郗鉴行卫将军。并徴召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史刘遐、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约、广陵太守陶瞻等人卫京师。司马绍亲至中堂……

司马绍共调发大军近10万。镇南将军温峤,建威将军赵胤统兵3万,十路并进,王邃、刘遐……苏峻、陶瞻统兵3万,水陆齐发;骠骑将军南顿王司马宗,镇军将军汝南王司马枯、太宰西阳王司马羕,被练3千,组甲3万,并总领诸军。

王敦见剑司马绍的诏书,大怒,病情急骤加重,无法率兵,便以王含为元帅,命钱凤、冠军将军邓岳、前将军周抚等,统率水陆两军5万之众,顺江而下。

7月初二,王含率军直趋江宁南岸,京城建康人心恐惧。温峤将军队移屯水北,烧毁秦淮河朱雀桥,以挫王含军的锋锐;王含军不得渡河,便与晋军隔河对峙。初三,晋明帝司马绍下令招募敢死之士千人,皆披坚甲,以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左卫参军陈嵩统率,乘夜渡过秦淮河,天将黎明,于秦淮河南的越城与王含军大战,王含军惨败,其大将何康被斩杀。

王敦听说王含军大败,知大势已去,乃布置少府羊鉴和王应说,他死之后,王应应马上即位……任命百官,然后再安葬他。但王敦一死,王应却秘不发丧,用草席将王敦的尸体裹起来,外面涂上蜡,埋在议事厅里,和诸葛瑶等人日夜饮酒淫乐。

王敦部将沈充急发兵赶往建康,以解救王含之军。晋宗正虞潭在余姚(今浙江余姚)率军讨伐沈充,前安东将军刘超、宣城内史钟雅等也同时率兵进击沈充军。

沈充率军1万,与王含军会合。司马顾飏向沈充建议说,决开秦淮河水,与玄武湖水淹灌京城,乘水势进攻京城,是为上策;乘我军刚至,上卒精锐,联合东、西两面的军队,十路进击,可优势于敌军一倍,定可攻陷京城,这是中策,以计召来钱凤,将其斩首,向朝廷投降……这是下策。顺飓希望沈充择一而从,久拖必定会出变故,一概为沈充所拒绝。

十七日,刘遐、苏峻率领1万兵众来至京师,晋明帝司马绍连夜接见并慰劳他们。沈充、钱凤欲乘苏峻等军新到疲劳之际,进击苏峻等军,便于二十五日夜,率军渡过秦淮河,一举将护军将军应詹,建威将军赵胤等军击败,旋即逼近宜阳门。

此时,刘遐,苏峻率军突然从南塘侧击钱凤、沈充军,钱,沈等军大败,掩亡于水者3千多人,刘遐随即又在青溪再败沈充军。

二十六日,王含等人乘夜烧营退走。司马绍急令庚亮,苏峻等追击沈充军,命温峤率刘遐追击王含、钱凤军。王含投奔荆州的王舒,被王舒将其父子投入江中淹死,沈充、钱凤均被入杀死。

东晋讨平王敦之战,至此宣告结束。

第二节 东晋讨平苏峻叛乱之战

第一苏峻反叛前的大局形势及其反叛的起因

东晋平定了王敦之乱后,晋明帝司马绍不久便病最,遂于太宁3年(公元325年)7月,召见渚重臣,以太宰司马羕荣、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华,丹阳尹温峤共同辅佐太子,轮流率宿卫军侍卫。同时义以下壶为右将军,庾亮为中书令,陆华最尚书事。司马绍随后即死去,由太子司马衍即位,称为晋成帝。年仅5岁。

司马衍即位,便由其母瘐太后临朝称制。鹿太后乃1年轻妇女,名义上代理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实际上一切重要军政事务;均由其兄庚亮决断,东晋的政权,又落入外戚之手。

此时,北方正是后赵兴起,准备攻灭前赵;之时,前赵、后赵皆无暇崩顾,东晋也无力北伐……天下暂处于南北相持、成汉偏居蜀地的状态之中。

苏峻此时为历阳内史,常常以平定王敦、钱凤叛乱的功劳,而表现出轻视朝廷的情绪。豫州刺史祖约,也因自己功不在郗鉴之下,而未被诏命为辅佐太子的重臣,心中十分不满。庾亮既怀疑苏峻、祖约有反叛的企图,又畏惧征西大将军陶侃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的声威,便日益加紧培植亲自己的势力。他任命丹阳尹温峤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率军镇守上游重镇武昌,尚书仆射王舒为会稽内史,并派人加修石头城的防御工事。

苏峻一向与南顿王司马宗要好,庾亮便以司马宗谋反的罪名,诛杀了他。司马宗的亲信卞阐逃至苏峻处,庾亮命苏峻将其交出,苏峻将其保护起来,这就更加深了庾亮对苏峻的怨恨,认为其终究必反,想即召至京师除掉。司徒王导认为,苏峻凶险,必不奉诏,不如暂时容忍他。庾亮在朝议中认为,苏峻凶暴,继续容忍下去,必将谋乱,现在征召他,即使他拒不从命,起而作乱,危害尚不致太大;如若任其下去,就会像汉朝的七王之乱样。光禄大夫卞壶与其力争说:“苏峻拥有强兵,迫近京师,朝夕即至,一旦有变,事态将难以控制,应慎重考虑。”庾亮听不边大家的意见,坚持下诏,徵苏峻回京师,苏峻遂发起叛乱。

第二苏峻进军建康

苏峻得到庾亮征召自己的消息后,立即派司马何仍至庾亮处呈报说:“征讨贼寇,任职于外……无论远近,唯命是从,至于回归京师,辅佐朝政,实难胜任。”庾亮仍不答应,并召北中郎将郭默为后将军,兼领屯骑校尉,司徒右长史、庾亮之弟庾冰为吴国内史,均统率军队,以防备苏峻,同时以苏峻之弟苏逸代苏峻统率他的部队。苏峻上表说:“明帝在世时,当面委派我至北方讨伐胡寇,现在中原尚未平定,我不甘就此罢休,请求补给我青州境内一荒凉之郡,以展示我效忠朝廷的心志。”瘐亮仍不答应。苏峻欲整装应召,但尚犹豫不决之际,参军任让劝告苏峻说:“将军求处荒郡而不见许,事势如此,恐无生路,不如勒兵自守。”阜陵令匡术也亦劝苏峻自立。苏峻于是决心反叛朝廷。

温峤听到这些情况,欲即刻率兵进卫京师,三吴地区亦欲发兵赴京宿卫。庚亮予以制止说,“我忧虑西边,胜过历阳,请不要地过雷池一步。”朝廷派遣使者,游说苏峻。苏峻决心已定,即使冒死,也要回击图谋他的人。

苏峻知道祖约也怨恨庚亮,于是派参军徐曾,去联络祖约,共同起兵征讨庚亮,祖约欣然应允。咸和2年(公元327年)11月,祖约命兄子沛内史祖涣、女婿淮南太守许柳带兵与苏峻会合……

瘐亮为迎击苏峻军,急忙调整力量,下诏以卞壶为尚书令,任右卫将军,以会稽内史王舒代扬州刺史,吴兴太守虞潭督三吴邯郡诸军事。

尚书左丞孔坦,司徒司马陶回向王导进宫说,应乘苏峻军尚未到来之前,急速截断阜陵(今安徽全椒东南),防守长江以西诸渡门,敌少我众,一战即可取胜。如峻军未至,我可先进军其城下,若不先往,苏峻军必然先至,那时人心惊恐,将难与其战,切不可失去时机,王导赞许,但庚亮不从。12月初一,苏峻派其大将韩晃、张健等率军攻占了姑孰(今安徽当涂)……庾亮才后悔莫及。此时,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等,均投奔了苏峻军。

京师形势紧张,庾亮再次部署力量,命左卫将军赵胤为历阳(今安徽和县)太守,左将军司马流率军据守慈湖(今安徽当涂北),以刘超为左卫将军,侍中褚主持征讨诸军事,命其弟庾翼率数百人守卫石头城。

咸和3年(公元328年)正月,温峤率军救援京师,屯军于寻阳(今江西九扛)。韩晃于慈湖进攻司马流军,司马流一向懦弱胆怯,将要出战,吃烤肉,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嘴在何处,很快便兵败身亡。正月二十八日,苏峻率领祖涣、许柳等军共2万兵马,由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

渡过长江,登上牛渚山,屯兵于陵口,屡次击败晋军。2月初一,苏峻率军至蒋陵覆舟山(南京蒋山附近)。陶回建议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有重兵防守,不敢直接攻取,必定绕至小丹阳(今江苏扛宁南)从南道而来,应埋伏军队截击他,可一战而擒。”不被庚亮采纳。苏峻军果然从该地而至。朝中官吏听到苏峻军至,尽皆惊恐。

此时,庚亮急命卞壶都督秦淮河朱雀桥以东诸军事,与侍中钟雅率领郭默,赵胤等军,于西陵和苏峻军交战,卞壶等军大败,死伤2000多人。2月初七,峻军进攻青溪栅,卞壶等军又被击败,卞壶战死。苏峻烧毁诸台省营寺署之后,继续进攻。于云龙门斩杀丹阳尹羊曼、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庾亮率军刚要在宜阳门内布阵,苏峻军已到,士卒皆弃甲而逃……庚亮与其三个兄弟及郭默、赵胤决定逃往寻阳,投奔温峤。临走之时,对钟雅说:“以后的事情就重托你了。”

苏峻军进入台城,司徒王导、侍中钟雅、褚、将军刘超等保卫皇帝,百官已逃散一空。苏峻军进入后宫,抢掠侮辱宫女,哭叫声震动皇宫内外。

苏峻进据建康,掌握了朝政,便大赦天下,唯庾亮兄弟不在人赦之列。随后便派兵征讨各地庾亮的势力。命韩晃攻取义兴郡(邯治为今江苏宜兴),张健、管商等率军攻击庾冰,庾冰弃吴郡(今江苏苏州)西逃。被人救走。

第三庾亮、陶侃军反击建康苏峻军

咸和3年(公元328年)2月,庚亮等逃至寻阳,随即联合了温峤、陶侃等军,准备发兵反击建康的苏峻军。屯兵于广陵的郗鉴也起兵响应。

陶侃、温峤等军4万之众,于5月开始向建康进军,旌旗逶迤700里,军威浩荡。苏峻听到陶侃、温峤等发兵而来,遂采用参军贾宁的建议,从姑孰返回,据守石头城,并分兵迎击陶侃等军。同时逼迫晋成帝迁至石头城中。

会稽内史王舒派庾冰兼领奋武将军,率军1万,西渡浙江(今钱塘江),向京师进发。此时,吴兴太守虞潭、吴郡内史蔡汉、前义兴太守顾众等均起兵响应。苏峻得知这一情况,便派部将管商、张健、弘徽等率军迎击。虞潭等军多次与苏峻部将管商等交战,虽丘有胜负,但却被管商军所阻,无法继续前进。

陶侃、温峤等军驻于茄子浦,其部将毛宝截获了苏峻运送给祖约的军粮10万斛,祖约部众处于饥饿恐慌之中。陶侃为更有力地对苏峻军作战,上表推举王舒监督浙东军事,虞潭监督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军事,王舒,虞潭均受郗鉴节制。郗鉴遂牢诸军渡江至茄子浦,与陶侃等军会合。雍州刺史魏该也率兵前来。

陶侃军此时更加盛大,其水军直向石头迸发。兵至蔡洲,陶侃屯于查浦,温峤屯于沙门浦。

苏峻此时在烽火楼上看到陶侃等军士卒众多,心中开始有些恐惧。

庾亮派督护王彰率兵攻击苏峻部将张曜部,被张曜击败。苏峻部将韩晃也同时击败晋宣城内史桓夷,将桓夷及其部将俞纵斩杀。

陶侃诸军,齐至石头,众将即欲与苏峻军决战,陶侃则认为时机不成熟,向众将说:“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战,陶侃等军果然屡战屡败。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的防御设施,以防止苏峻军的突然袭击,陶侃应允,并由庾亮率军2000屯守白石。不久,苏峻率步骑兵1万多人,围攻白石,虽未能攻下,却使庾亮部众惊恐不安,同时,王舒、虞潭等军,数次与苏峻军交战,也均未取胜。晋军为分散苏峻军的兵力,命郗鉴和后将军郭默,回兵据守京口(今江苏镇扛),建立大业(今江苏丹阳北)……曲阿(今江苏丹阳)、庱事三个营垒,并以郭默守卫大业。

6月中,祖约命祖涣,桓抚进袭盆口(今江西九江东),以切断陶佩,温峤军之后路。陶侃闻知,欲亲自率兵往击,前锋将军毛宝自请代陶侃前往。桓抚、祖涣军过皖城(今安徽潜山),进攻谯国内史桓宣军,毛宝率军援救,为桓抚、祖涣军击败,后来拼力反击,才将祖涣,桓抚军击走。7月,祖约军被后赵石聪、石堪军击溃,败走历阳。

8月,苏峻亲信路永、匡术、贾宁得知祖约战败,顾虑大事难以成功,劝苏峻将王导等大臣全部杀死,因遭苏峻拒绝,而对苏峻心怀二意。王导暗中诱降路永,一同逃往白石。

陶侃、温峤等军与苏峻军相持日久,不敢决战。苏峻便派兵向东西两方进击,兵锋所至,大多取胜,一般人都深感惊恐,一些士大夫也皆认为苏峻黠有胆决,其徒骁勇,所向无敌。

后来温峤见屡次均被苏峻军击败,心中也有些恐惧。

温峤军的粮食将尽,向陶侃借食,陶侃开始不愿借粮,还想引军而回,后在众将劝说之下,才同意借给温峤军粮。

苏峻部将张健,韩晃等围攻大业。大业垒中饮水断绝,以尿充水,郭默心中惧怕,京口的守军也大惊。

陶侃欲急救大业,长史殷羡进宫说:“我军不善长陆战,如果救大业而不胜,则大势将去,不如急攻石头。这样围攻大业的军队,必回救石头,大业之围便可自解。”陶侃采纳了长史的建议。9月二十五日,陶侃督率水军向石头城进击,与此同时,派庚亮、温峤、赵胤率军1万,从白石南进,向苏峻挑战,苏峻率8000人迎击,命其子苏硕和部将匡考分兵击败赵胤军……苏峻乘酒兴只率数骑冲击敌阵,未能突人阵内,回转时,因马失前蹄,被陶侃部将彭世、李千以矛投中,苏峻跌下马来,被斩杀。苏峻兵众见主帅被杀,纷乱而溃。

苏峻的司马任让等,共同拥立苏峻弟逸为主,关闭城门防守。韩晃听说苏峻已死,率兵赶往石头。管商、弘徽进攻庚亭,被督护李闳等击败,管商向庚亮投降。咸和4年(公元329年)正月,苏峻部将匡术以苑城投降晋军。于是晋军以陆哗监督宫城军事,以毛宝防守苑之南城,邓岳防守苑之西城。此时,右卫将军刘超、侍中钟雅计划将晋成帝暗中带出石头城,事情泄露,刘超、钟雅被苏逸军斩首。

冠军将军赵胤派部将甘苗,进攻历阳的祖约,祖约乘夜率数百人逃往后赵,其部将牵腾率余众投降晋军。

苏逸、苏硕、韩晃合军攻打允城,毛宝率军抵抗。2月,晋军攻击石头,建威长史膝含击败了苏军。苏硕率勇士数百,渡过淮水与晋军再战,被温峤斩杀。韩晃等人惊恐,率其部众欲向东至曲阿,投奔张健,部众互相践踏致死者有1万之众。晋军进占了石头,斩了苏逸,救出了晋成帝。

张健怀疑弘徽等对自己怀有二心,斩杀了他们,率领水军进入吴兴,被晋扬烈将军工允之将其击败,俘获其部众1万多人。张健、韩晃等向西奔往故障(个浙江安吉西北),郗鉴派参军令闳追击,于平陵山(故障四),将共全部斩杀。至此,晋遂将苏峻之乱平定。

第四晋讨平苏峻后的动向

晋成帝因讨平苏峻,大封有功之臣,以陶侃任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郗鉴为侍中、司空……温峤为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始安郡公,其他皆有封赏。

成和4年(公元329年)叶2月,又发生了郭默的叛乱。后将军郭默被征召回京做右军将军,因怀疑江州刺史刘胤谋乱,而诈称奉诏将刘胤斩杀。咸和5年(公元330年)正月,太尉陶侃与豫州刺史庾亮率军数万,前往江州征讨,将郭默军围困于豫章(今江西南昌),5月,郭默为其部将宋侯捕捉,投降于陶侃军。

第三节 成汉的扩展与东晋灭成汉之战

第一成汉建国后的扩展

西晋末期,由巴氐流民首领李特、李流兄弟等占据的巴蜀地区,逐渐成为西南方的割据势力……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6月,李特之子李雄登上皇帝位,建国号大成(也称成汉),随即开始了向周围扩展其势力范围的战争。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3月,秦州流民邓定、訇氏等起义后,占据了城固(今陕西城固)……进击汉中。梁州刺史张殷,命巴西太守张燕率兵镇压。邓定等粮尽饥困,诈降于张燕,并向其贿略大批财物,张燕于是放慢了围剿行动。邓定秘密派人向大哎君主李雄求救,成主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军工万,驰援邓定,大败张燕军。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而逃,李离等将汉中居民迁入蜀郡。

东晋元帝大兴3年、成汉玉衡10年(公元320年)12月,大成梁州刺史李凤,据守巴西(郡治在今四川阆中),被迫起兵反叛成汉,成主李雄派太尉李骧率兵征讨,将其斩杀。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大成玉衡13年(公元323年)正月,大成太尉李骧,仟问率军进攻台登(今四川西昌北),晋将司马玖兵败身亡。越嶲(郡治在今四川西昌)、汉嘉(郡治在今四川雅安)

太守皆以郡降于大成。当年4月,李骧率军进击宁州(州治在今云南澄江西),刺史王逊派将军姚岳率军迎击,将李骧击败于堂狼(今云南巧家东),一直追击到泸水边,李骧士卒由于争先渡河,淹死1000多人,姚岳因路途遥远,未渡河追击,返回之后,被刺史以鞭抽打,气愤而死。

太宁元年8月,杨难敌被汉主刘曜击败后,向大成投降,后又叛离大成,占据了武都(郡治在今甘肃成县西北)险要地势,准备与大戍军队作战。大成主派中领军李琀、李雅率军出白水……征东将军李寿等率军从阴平(今甘肃文县)进军,向杨难敌进攻。杨难敌率众迎击,李寿、李玝军被阻。李琀、乍雅军一直进至下辨(即武都郡治),杨难敌切断了他们的的归路,然后将他们四面包围,李琀、李雅军几近全军覆没,李琀、李雅战死。

同年11月,越嶲郡斯叟攻击大成将军任回军,大成主李雄派征南将军费黑率军前去征讨。后来,于咸和元年(公元326年)6月,终于将越嶲夷人首领斯叟击败。

咸和5年、成汉玉衡210年(公元330年)10月,大成大将军李寿督征南将军费黑,率兵进攻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建平(邢治在今四川巫山)、将晋巴东太守杨谦击败,杨谦退保宜都(今湖北宜昌),成汉在东方的疆域大致与三国时期的蜀汉相同。第2年7月,成汉又向北扩展,成主派其大将军李寿进攻阴平、武都等地,杨难敌战败,投降于成汉。

咸和8年、成汉玉衡213年(公元333年)正月,大将军李寿攻拔朱提(郡治在今云南昭通),朱提太守董炳、建宁太守霍彪均降于成汉,李寿威震南中。3月,宁州刺史尹奉以宁州降于成汉。

第二东晋灭成汉前双方的基本形势

东晋自平定了王敦、苏峻等的叛乱之后,内部虽然再未发生重大叛乱的战争,但却与后赵不断在边境地区互相争夺。晋成帝咸和7年(公元332年)春,晋攻占了被后赵夺占的襄刚,夏4月,赵将郭敬又夺回该地。当年秋,郭敬又率军南进,向东进攻历阳(今安徽和县一带),晋太尉陶侃命其子平西参军陶斌、南中郎将桓宣,乘虚又攻夺了樊城,全部俘获了郭敬留守的部众。郭敬回兵救援,又被晋将桓宣击败。晋军接着再拔新野、襄阳。咸和9年(公元334年)……仇池氐王杨难敌死后,其子毅立,向东晋臣服。至咸康3年(公元337年),杨毅之族兄杨初……杀毅,自立为仇池公,又脱离了东晋,转向于赵。

成康5年、大成汉兴2年(公元339年)3月,晋广州刺史邓岳率军进攻大成的宁州,大成建宁太守孟彦逮捕了宁州刺史霍彪,向晋投降。晋参军李松进攻成汉的巴郡、江阳,4月,俘成汉荆州刺史李闳和巴郡太守黄植。成汉君主李寿以李奕为镇军将军,代替李闳防守巴郡。

咸康5年(公元339年)8月,后赵以夔安为大都督,率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诸将统兵5万进袭晋北部荆,扬州边境,以骑兵2万围攻邾城(今湖北黄冈)。晋将毛宝、樊峻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邾城险固,没有立即派兵救援。9月,赵军攻占邾城,毛宝、樊峻突围,渡江时淹死。接着,石闵等在沔水以南击败晋军,朱保再击败晋军于白石,杀郑豹等五将。夔安时据胡亭(今安徽阜阳),进兵江夏(今湖北云梦),晋将黄冲、义阳太守郑进皆投降于赵。夔安再攻石城(今湖北钟祥),晋竟陵太守李阳击败赵军,斩赵军5千多人,夔安军遂退走。

东晋自人臣王导,陶侃等相继病亡后,朝政日趋败落,土大夫皆以骄奢淫乐为荣。晋成帝于咸康8年(公元342年)病死后,由琅邪司马兵继位,称晋康帝。两年之后,司马岳又病处,山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继位,称晋穆帝,由太后临朝执政。

永和4年(公元348年),东晋都督征讨诸军事的大将庾翼病亡,晋以徐州刺史桓温代翼,任命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粱、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大成国,白咸和9年(公元334年)夏,成主李雄死后,即山太子班即位。从此,大成皇族间的争权谋杀便愈演愈烈。当年9月,李雄之子车骑将军李越至成都奔丧,以太子班不是李雄所生,与其弟安东将军李期合谋,于10月将李班杀害,而以李期为帝。随之,征东大将军李始与大将军大都督汉王李寿相商,共同除掉李期。李寿不敢起兵,李始则反过来诬告李寿欲杀皇帝,请皇帝杀掉李寿。成主李期另有打算,欲借用李寿的力量,除灭李,故不杀李寿,而命其申兵进击涪陵。李寿又暗中通知李玝放其投奔东晋,东晋任命李玝为巴郡太守。

咸康元年(公元335年)9月,成汉被诛的太子李班舅罗演,欲谋杀成汉君主李期,另立班子为帝,事情败露,罗演及班母均被杀。

李期骄虐日甚,任意诛杀朝臣,贪婪无边,大臣人人自危。咸康4年(公元338年)夏,成汉君主李期与建始王李越,对汉王李寿的威名日益妒恨,又于此时,听说李寿与长史罗恒,解思明等欲起兵谋攻成都,遂鸩杀李寿养弟安北将军李攸。李寿便借机率步骑1万多人,自涪(今四川绵阳)出动,进击成都……李寿世子李势为翊军校尉,开城门迎接李寿。李期见大事不好,急派侍中出宫慰劳李寿军……李寿旋即将建始王李越及李期的宠臣景骞、田褒、姚华、许涪等统统斩杀,将成汉主李期废除幽禁。令寿于是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成汉之名由此而来。

李寿当政后,以董皎为相国,罗恒为尚书令,解思明为广汉太守。所有公、卿、州、郡等重要官吏,均以自己的亲信充任,成汉的国内矛盾更加激化,国力江河日下。

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8月,成汉君主李寿病亡,由太子李势即位。他是一个残暴荒淫无度之君,借故诛杀大臣马当,解思明。蜀人颇崇敬此二人,两人的被诛,使李势更加众叛亲离。永和2年(公元346年)冬,成汉太保李奕,自晋寿举兵反李势,蜀人纷起响应,拥兵至数万人,进逼成都城下,不幸被李势军射死。成汉经此战乱,已是日薄西山,接近灭亡。

第三晋灭成汉的作战经过

东晋穆帝永和2年,成汉嘉宁元年(公元346年)冬,安西将军桓温欲率军击灭成汉,众将均认为不可。江夏相袁乔则鼓励桓温说,凡成就大事者,不必完全与众人意见相合。“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万人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接着。又进一步说服了众人顾虑后赵会乘机袭晋的议论,桓温遂决心征讨成汉。

当年11月十一日,桓温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司马无忌,统兵万人出动,以袁乔率兵2000为前锋,长史范汪留守后方。

朝中接到桓温的奏章,均认为蜀道艰险遥远,桓温兵力孤弱,难以取胜。只有刘恢认为桓温一定可以取胜。

永和3年、成汉嘉宁2年(公元347年)2月,桓温军进至青衣县(今四川雅安北)。成汉君主李势听说晋军来攻,便决定发兵迎击,以右将军李福,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咎坚率军出山阳趋含水(今四川乐山南),诸将欲埋伏于江南,等待晋军,咎坚不肯,率兵自行渡江至犍为。

3月,桓温军进至彭模(今四川彭山),部将为分散成汉的兵力,欲将全军分成两路并进,袁乔则建议桓温不可分军,他认为:“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桓温同意袁乔的建议,继续挥军向成都进攻。留参军孙盛、周楚率老弱残兵守卫辎重。正巧成汉将军李福兵至彭模,孙盛等拼力苦战,将李福军击走。

桓温军与李权军相遇,三战三捷,李权军退回成都。成汉镇军将军李位都率部迎降于桓温军……咎坚军至犍为,方知与桓温军错道,待回军至成都十里陌时,部众自行溃散,因此,成汉派出的三将之军,皆未起任何作用。

李势命成都守军全部出动,迎击桓温于笮桥,桓温前锋军受挫,参军龚护战死,桓温马头中箭,众人惊恐,欲将撤退,但击鼓的士卒误击了进攻的鼓声,袁乔挥剑指挥士卒力战,终于将李势军击败。桓温乘胜一直挥军追至成都城下,烧毁了城门。成汉吏民惊恐,李势乘夜从东门逃走,逃至葭萌后,命散骑常侍王幼向桓温致投降书。随后,李势自缚,降于桓温。到此,历经43年的成汉政权,遂宣告灭亡。

第四节 东晋北伐后赵之战

第一东晋后赵战前的基本形势

东晋桓温,率军万余,轻兵远袭,灭亡成汉之后,声威震动朝野。桓温封为临贺郡公,加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袁乔封为湘西伯加龙骧将军,由此引起朝臣的惊恐。

会稽王司马昱以扬州刺史殷浩素有盛名,朝野上下均敬重池,便将他作为自己的亲信之臣,与他经常商议朝中大事,利用他的盛名与桓温相抗衡,抵消桓温的威望。殷浩又以征北长史苟羡和前江州刺史王羲之,历来也有较好的声誉,而作为自己的辅佐幕燎。王羲之认为,朝延内外和协,国家才能得以安定,于是劝告殷浩切不可与桓温相抗。但殷浩和司马昱置若罔闻,遂形成了东晋进一步内乱的祸因。

后赵石虎夺取王位,做了14年的赵王之后,在其当政的最后1年,即东晋穆帝永和5年(公元349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为太宁元年,随即便爆发了高力士之乱。

被石虎贬至边疆凉州戍守的高力士士卒1万多人,行至雍城(令陕西凤翔),非但未得到石虎称帝大赦的恩德,反而被雍城刺史张茂将其马匹截留,令众人步行推车运粮至边境,引起众士卒的愤怒。梁犊自称晋征东大将军,接连打败后赵军的围剿之后,回军东归,兵至长安,已拥众10余万人。乐平王石苞率军迎击,被梁犊军击败。石虎随即派李农为大都督兼大将军……统兵10万前往镇压,又被梁犊军连败于新安、洛阳。石虎惊恐,再派燕王石斌为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统率冠军大将军姚弋仲、车骑将军蒲洪等率兵前往征伐,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地区将梁犊军歼灭。

永和5年4月,石虎病重,因未立石斌或石遵为太子,而立了年仅10岁的石世,引起了另一场宫廷之乱。石遵率军9万之众,攻入京师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斩太子石世和石虎皇后刘氏……自立为皇帝。5月,沛王石冲兴兵讨伐石遵,双方各以10万大军,交战于平棘(今河北赵县东)。石冲兵败,被石遵赐死。后赵经过这两三次内乱之后,国力受到极大损失,急骤走向它的末日。

第二褚裒率军北伐

东晋穆帝永和5年(公元349年)6月,晋征北大将军褚裒,鉴于后赵石虎新亡,国内战乱不止……遂上表请求发兵伐后赵,当日即进军泗口(今江苏淮阴西南)。

朝廷中议论认为,褚裒是太后之父,又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军,举足轻重,不应轻易出征,应先派部分兵力前往。褚裒上表奏请说,先前已派督护王颐之等率军直去彭城(郡治在今江苏徐州),随之又派督护麇嶷攻占了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现应急速继续发兵,以便乘势发展。7月,加褚裒征讨大都督,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统兵3万,直趋彭城。北方渚州郡听说晋师北伐,每天来降者都在千人以上,鲁郡民众500多家相率起兵降晋,向褚哀求援,褚部将王龛、李迈率3000兵马迎救。赵南讨大都督李农率骑兵2万与晋将王龛等交战,晋军人败。8月,褚衰退兵广陵(郡治在今江苏淮阴西南)。晋西中郎将陈逵听说褚裒兵败,便烧毁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军资财物,毁坏城防逃回。朝廷随即将褚裒调往京口(今江苏镇江)防守。

此时,后赵统治集团又出现新的裂痕,乐平王石苞欲率军进攻石遵,石苞左长史石光等竭力劝阻出兵,石苞大怒,将石光等100多幕僚斩首。晋驻守于梁州(州治在今陕西汉中)的刺史司马勋得知了石苞的动向,便率梁州军往击石苞军。9月,司马勋兵出骆谷,攻取了赵之长城戍(今陕西周至西南),屯守于悬钧(在长城戍东)。随即派治中刘焕率军进击长安,击败并斩杀了赵京兆太守刘秀离,再下贺城(今周至西)。三辅地区震动,一些豪帅多杀死郡守县令响应司马勋,司马勋军增至5万余众。

赵乐平王石苞见晋军来攻,才停止了进军邺都的计划,随即命其部将麻秋、姚国等率军抵抗司马勋军。赵帝石遵命车骑将军王朗率精锐骑兵2万,以攻打司马勋为名,进击长安,将石苞逮捕送至邺都。司马勋畏惧王朗的骑兵,不敢再向长安逼近。10月,遂转兵而攻取了宛城(今河南南阳),杀死赵南阳太守袁景之后,又回归梁州。

第三殷浩的北伐

东晋褚裒北伐失败之后,后赵的内乱又起,赵主石遵被杀,石鉴即位,后来石闵又杀石鉴,自建国号大魏,中原一片混战。

东晋王朝听说中原大乱,又计议派军北征。永和6年(公元350年)闸正月,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充、青五州诸军事,以表示臣服的氐王蒲洪为征北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以蒲健为右将军,假节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

蒲洪早有自立之志,并不为东晋出力,殷浩又见中原局势变化无常,也未敢率军北攻。至永和7年(公元351年),中原更是人心动荡。2月,段龛举青州降于东晋,5月,赵兖州刺史刘启从鄄城归降于晋;8月,魏的徐州刺史国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牧张遇均来降服,魏平南将军高崇和平虏将军吕护逮捕·了洛州刺史郑系以洛州降于晋,姚弋仲也在此时遣使至晋,请求归顺。东晋在如此有利的局势之下,一直不敢起兵北征。

至永和8年(公元352年),此时后赵政权早已落入冉魏之于。殷浩仍然不敢北进,后来,在一些将领的再三请求之下,才由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苟羡率军出征。但谢尚却与张遇发生冲突,双方战于许昌,谢尚军被斩1.5万多人,最后以兵败退回寿春。苟羡山只进至下邳,便停军不前。

东晋的两次北征,对后赵和冉闵政权未构成任何威胁,便以损兵折将败下阵来。

第五节 前燕的扩展与进攻后赵、灭亡冉魏之战

第一后赵的走向败落

后赵石勒于东晋成帝成和5年(公元330年),称大赵天王后,便以石弘为太子,以石宏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单于,封为秦王。此事引起石虎的严重不满。石虎对其子石邃说……“主上自建都襄国以来,只是应酬各方安度时日,依靠我冲锋陷阵,出险历难20多年。我南擒刘岳,北驱索头,东平齐鲁,西定秦雍,战胜13州之敌,打下了大赵的江山。应当加封我为大单于,但现在竟然授于了黄嘴小儿,每想至此,令人寝食难安。待主上归天之后,我一定要剪除他的子孙。”中书令徐光、右仆射程遐等,均以石虎凶狠残忍,贪权无厌为由,劝告石勒早日除此祸根,否则赵氏天下,终究要为石虎所篡。石勒虽然心中同意他们的看法……但念及石虎的战功,未下决心。不久,石勒病死,石虎便立即除掉太子石弘,两年后,便将太子石弘、大将军石宏、南阳王石恢、皇太后等统统诛杀。

在石虎当政的15年,各族民众惨遭屠杀抢掠,石虎的太子石邃任意出入官民家,淫其妻妾,“将美女奸淫后杀死,”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石虎末年,更是诸子争立,互相残杀。太子石宜杀石韬,石虎杀石宜。石虎死后,又是石遵、石鉴互相杀伐,遂将后赵政权推向了末日。

第二前燕的崛起

鲜卑部族之一的慕容氏,在晋武帝时,由慕容庾率其部落,移居辽西,被晋任命为鲜卑都督……慕容向东击败扶余,向西以卑词厚利结好于强大的鲜卑宇文殴氏部一段国单于以女儿嫁与慕容为妻,生子慕容皝。后来,慕容迁都于棘城(今辽宁义县),遂仿照汉人的制度,开始建立政治,法制制度。

西晋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12月,鲜卑宇文莫圭单于部众强盛,派其弟屈云进攻慕容。慕容攻击其别部素怒延,将素怒延击败。素怒延又发10万大军,将接慕包围于棘城。慕容部众均很慌恐。慕容却认为,素怒延军虽人数众多,但没有法纪,很容易击败。于是率众攻击,大败素怒延军,追杀100多里,斩敌数以万计,辽东孟晖又率部众几千家投奔慕容,慕容开始逐渐强大。

西晋怀帝永嘉5年(公元311年)12月,慕容方面向晋称藩,一方面借晋室之名,向东征服了辽东地区。慕容借助中原战乱,广泛招募贤能之土,诸如裴嶷、黄泓、封抽等等均投入慕容部中。

东晋元帝大兴2年(公元319年)12月,晋平州(州治在今辽宁辽阳)刺史崔毖,想消灭慕容,于是,便暗中联合高句丽(今辽宁沈阳、抚顺间地区)、段氏、中文氏,许以消灭慕容后,三分其地。三国军队进逼棘城,慕容部将均要求立即攻山。慕容则认为,三国皆被崔毖诱惑而来,军众刚至,锐气正盛,不可硬战,应拖延时日……令其互相猜疑,待其离心之时,再行攻击,才能获胜。于是慕容庞便下令闭城坚守,同时派出使者,专送牛、酒慰劳宇文氏部众。由此引起其他两国怀疑,遂率军而退。

宇文氏部众有几十万士卒,军营连绵40里。慕容欲召回其屯兵防守徒河(今辽宁锦州)的儿子慕容翰,合兵一处,与宇文氏军决战。慕容翰则认为,宇文氏大人悉独官此次率全国之军来攻,军威盛大,只能谋攻,不可力战。棘城防守的兵力……已足够坚守之用,若再合兵一处,反而使敌人集中兵力,专心攻城。不如分兵两处,等待敌人懈怠,则内外夹击,定可战胜敌人。慕容同意慕容翰的建议,不再召回他。

悉独官听说此事后,认为向来骁勇果敢的慕容翰,不回军棘城,定会成为祸患,应将其击灭……再攻打棘城。于是便派出骑兵数千,去攻击慕容翰。慕容翰得知这一情况,一面设置伏兵……等待宇文氏骑兵的到达;一面令人伪装成宇文氏的使者,在途中迎接宇文氏的骑兵。相遇之后,催促宇文军急速前进,并说前面已有先到的部队列阵以待了。宇文氏的骑兵部队,听到使者之言,大为高兴,不再戒备,加速前进,结果中了埋伏,被慕容翰全部歼灭。慕容翰旋即乘胜率军向棘城进发,并派人联络慕容出城夹击悉独官军。慕容便以儿子慕容皝和长史裴嶷为前锋,自率大军在后,向悉独官突然进攻。悉独官因未加戒备,受到慕容的突击,大惊,急命全军出动迎击。此时,慕容翰军已经赶到,他亲率1000骑兵,从侧后冲入悉独官军营,放火烧营。悉独官军众慌乱溃逃。悉独官仅一人逃脱,其余军众均为慕容俘获。接着慕容义命其子慕容仁逼走了太平刺史,以仁镇守辽东。东晋元帝人兴4年(公元321年),东晋王朝加慕容使持节,都督幽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郡公。

东晋成和8年(公元333年)慕容病故,由世子慕容皝继位,其兄慕容翰、弟慕容仁均为勇略兼备之士,深得众心,慕容皝对他们深为忌妒。慕容翰投奔段氏,慕容仁、慕容昭起兵反慕容皝。并联合宇文氏、殴氏共同进攻慕容铣。慕容皝派兵与慕容仁等军交战,开始被慕容仁军大败,最后,终于在咸康2年(公元336年)正月,将慕容仁等军讨平。咸康3年(公元337年)

9月,慕容皝自立为燕王。

第三前燕的扩展

慕容皝自立为王之后,便欲积极向周围扩展势力,为此,他首先把矛头指向了段辽部。段辽居于今河北省东北和西北部地区,是阻止前燕南进、后赵北上的中间障碍。加之段氏又曾帮助慕容仁兄弟对抗慕容皝,为清除这一障碍,打通南下的道路,前燕遂决定联合后赵,火山段辽,而后赵也因段辽多次侵掠其北部边疆,早有消灭段辽之意,因而,双方决心合力进击段氏。

东晋成帝咸康4年(公元338年)3月,燕工慕容皝率军南进,袭占辽都城令支(今河北迁安西)

以北渚县邑,获肚而归。在此之前,后赵派横海将军桃豹、渡辽将军王华统率水军10万,由漂渝津(今天津北)渡海进发,另以龙骧将军支雄、冠军将军姚弋仲率步骑7万从陆路向段辽进攻。

段兰见慕容皝退走,便欲率军急追,此时,慕容翰劝阻段兰说,现在赵军在南,应合力击退赵军,再与燕战;同时,燕王亲自率兵前来,士卒精锐,万一失利,将无力对付南面的赵军……段兰不听,决心率全军追击慕容皝。慕容皝早已布置了伏兵,一举将段兰军击败,斩杀数千人,并劫走5000民众,回归辽西,使段辽势力受到严重损失。段辽见其弟兵败,不敢再战……率领妻室、宗族,豪帅1000多家,放弃令支,逃入密云山中。将要出发时,握着慕容翰的手哭泣着说,悔不该不听你的劝告,遭致今日的败亡。

后赵的支雄军,直取蓟县(今北京)。段辽之渔阳、上谷、代郡太守相继降赵,40多座城池被后赵占领。赵将郭太、麻秋率轻骑2万,追至密云山中,俘获了段辽家室,斩3000多人,段辽向后赵投降。

段辽降赵后,燕赵疆域相接,遂展开了燕赵之间的争夺战。

第四燕赵两国间的争夺

燕赵争夺棘城。东晋成帝咸康4年(公元338年)4月,后赵主石虎欲乘灭段辽之机举10万大军……继续向北推进,击灭前燕。臣下劝阻石虎,石虎怒斥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众战,谁能御之?区区小竖,何所逃也!”遂发兵前往燕境。

燕王慕容皝有些惊慌。赵军随之又招降了燕国36个城邑,更引起了慕容皝的震惊。5月初九……赵军围攻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南)。慕容铣欲率众逃跑,其部将慕舆根力劝不可逃走。他认为,赵如乘燕逃走,便可一举攻占燕的城邑,掠走燕国的民众和财富,赵将更加强大,燕则趋于覆亡;不如固守坚城,全力抗敌,依据形势的变化,实在不利,再走不迟。慕容皝采纳了慕舆根的建改,但仍然惶惶不可终日。后来,玄菟郡太守刘佩,请求出兵袭击敌人,率敢死骑兵数百人突然向赵军冲击,所到之处,敌军皆败,斩杀了一些赵军,胜利退回,使燕军士气为之大振。部将封奕随之向慕容皝建改说,石虎凶狠暴虐已极,民众和上天部疾恨于他……败亡之日已为期不远。他远道而来,兵马虽然众多,但我们依坚城固守,他也无计可施,只要我们严令军队防守,等待时帆,社会有机会战胜他的。

赵军四面攻城,慕舆根等率军昼夜苦战,赵军无法攻克棘城,于十三日撤军而走。慕容皝抓住时机,派其子慕容恪率骑兵两干追击赵军,赵军大败,被斩杀3万多人,余众丢弃盔甲军资而逃,只有游击将军石闵的部众秩序井然。燕随之收复了丢失的城池,诛杀了叛变者,实力稍有增强。

当年夏,石虎为准备再次攻燕,也为下一步进攻东晋做准备,命渡辽将军曹伏率青州兵戍守海岛,以典农中郎将王典率军万人于海滨屯垦,命他们建造战船千艘。

燕密云山伏击赵军。咸康4年(公元338年)12月,原向后赵投降的段辽,又遣使向前燕请降。

赵石虎原先接到段辽的降书之后,便派征东大将军麻秋率军3万去迎接段辽。石虎告诫麻秋说,受降如同攻击敌人一样,不可疏忽。此时,燕王慕容皝也率军去迎降段辽。段辽遂暗中与燕商议,借机挫败赵军。于是,慕容铣命慕容恪在密云山埋伏了7000精兵。待麻秋军至,慕容恪军突然袭击赵军,将3万赵军消灭大半。麻秋步行逃走,得以返回。

燕突袭赵腹心地区。咸康6年(公元340年)9月,石虎准备了50万大军,战船1万艘,并在乐安城(今河北乐亭)屯粮100万斛,搜括民马4万余匹,阅兵于宛阳(今河北临漳境),准备发兵攻燕。慕容皝对共部将说:“石虎自以为乐安城防守重复,蓟城南北必不设备,今若诡路出其不意,可尽破也。”10月,慕容皝于是便率军入蠮(今河北居庸关),秘密击赵,长驱止进,兵至蓟城之下,赵幽州刺史石光拥兵数万,紧闭城门,不敢出战。燕军遂进占武遂津(今河北定兴境),袭取了高阳(今河北高阳东),所到之地,烧毁赵积谷财物,对赵境腹地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后,率军而归。

咸康7年(公元341年)10月,赵派横海将军王华率水军袭击前燕的安平(今辽宁丹东东北)。

第五前燕击赵灭冉魏的作战经过

(一)前燕击赵前先灭高句丽和宇文氏。晋成帝咸康8年(公元342年)11月,慕容铣采纳篡容翰的建议,出南北两路大军进攻高句丽。熊容皝自率主力4万之众,从间道秘密走南路进兵……另以长史王寓等率1.5万人从北道大路进兵。高句丽王钊命其弟武率精兵5万迎击北道的慕容军,自率少数老弱士卒守备南道。慕容翰前军先与钊战,慕容皝大军旋也赶到,高句丽军寡不敌众,大败。左长史韩寿斩高名丽将军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追杀。钊单骑逃走,纂容军俘获钊母、妻子。王寓军被高句丽武击败,全部战死。第2年2月,高句丽向前燕称臣降服。此时,燕东方已无敌情顾虑;后赵也正考虑联络成汉,进击东晋之事。燕为解除南下灭赵的侧后威胁,决心先击灭宇文氏。

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2月,宇文逸豆归派其宰相莫浅浑率军向燕进攻。燕军诸将皆请求率军迎击,慕容皝则想待敌懈怠之际,再行反击,便禁止众将出战。莫浅浑以为燕军怯战……便松懈了戒备,整日喝酒狩猎。慕容铣见时机成熟,便派从宇文氏部逃回的慕容翰率军突袭宇文军,莫浅浑大败,全军被浮,只有莫浅浑只身逃脱。

建元2年(公元344年)2月,慕容皝决心率兵攻灭宇文氐。燕以慕容翰为前锋将军,将军刘佩为前锋副将,分别以慕容军、慕容恪、慕容霸和折冲将军慕舆根各率兵一路,同时进击。宇文逸豆归命南罗城主涉夜千率军迎击。慕容皝告知慕容翰说,涉夜干勇冠军。应小心对付。

慕容翰认为,逸豆归将全国精兵交涉夜干统率,而涉又是其全国依赖的大将,只要击败他,宇文氏便会彻底降服。于是慕容翰亲自率兵向涉夜千进击,慕容霸发现了涉夜干,率兵从侧后突击,一举击杀了涉夜千。宇文军众看到主帅被斩,立即四散溃逃,燕军乘胜追击,进占了宇文氏的国都紫蒙川(在今辽宁朝阳西北)。逸豆归逃至汉北而死,宇文氏遂告灭亡。燕将宇文氏5000多个部落迁住昌黎(今辽宁西部义县、锦州一带),燕拓地1000多里,势力进一步强大。

慕容翰在作战中,身中飞箭,卧病在家,很长时间没有出门。后伤口将愈,在家中练习骑马……被人密告他将要谋反。慕容铣本来就对他畏忌,便借机赐他自死。慕容翰深感不能为平定赵国而遗憾饮毒酒身亡。

(二)进击后赵。燕进击后赵之前,后赵的内乱愈演愈烈。后赵石鉴向赵主石遵建议诛杀石闵,被郑太后阻止,石鉴因怕石闵知晓后,对自己不利,又暗中通报石闵。石闵怒,遂率兵将赵主石遵,郑太后、太子石衍等杀掉,拥立石鉴为帝。石鉴即位,以石闵为大将军、李农为大司马。不久,石鉴又密谋诛杀石闵、李农,但来得手。

石虎之子新兴王石祗,屯兵襄国,遂与姚弋仲,蒲洪连兵,进讨石闵、李农,反被石闵、李农击败。石闵深感羯胡难以与自己同心,便下令残杀胡人20多万,后赵政权的胡羯官吏四散逃亡。接着石闵、李农杀石鉴、石虎的子孙28人,尽灭石氏后代。石闵于晋穆帝永和6年(公元350年)闰正月,称帝,改国号为大魏,史称冉魏。冉闵称帝时,已打败了各个对手,拥兵30多万,胜过石勒的极盛时期。

此时,前燕见后赵将亡,便于永和6年2月,开始发兵进攻赵之残余势力。燕王慕容俊(慕容皝于公元348年病亡);命慕容霸率兵2万为东路军,兵出徒河(今辽宁锦州);慕舆根从西道率军川蠮塞(居庸关);慕容俊率军为中路,出产龙塞(今河北迁安西北),以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锋,命慕窍垄砍树开路。

慕容霸军至三径,后赵征东将军邓恒惊恐惧怕,焚毁仓库后,放弃安乐(今河北乐亭),退走蓟城,与幽州刺史王年合兵守蓟(今北京)。3月,燕军进至无终(今天津蓟县),赵刺史王午留其将王佗守卫蓟城,自与邓恒率军屯守鲁口。3月五日,慕容俊攻占了蓟城,斩了王佗。慕容俊遂迁都于蓟。燕军进至范阳(今河北涿州),赵太守李产率八县令长投降于燕。3月二十四日,慕容俊亲自率军至鲁口,进攻邓恒,行至清梁(今河北蠡县西),邓恒部将鹿勃早率军数千夜袭燕军营,慕容霸……慕舆根、李洪等将率军力战,将赵军击退,追杀40里,鹿勃早只身逃走,燕军回师蓟城。

(三)击灭冉魏。前燕未进攻冉魏之前,后赵新兴王石祗又于晋穆帝永和6年(公元350年)3月底,于襄国即皇帝位,以石琨为相国,姚弋仲为丞相。凡六夷占据的州郡都响应石祗,后赵由此力量稍有恢复,接着便和冉魏互相攻伐。4月,石祗命相国石琨率10万大军进攻冉魏……6月,石琨进占邯郸,镇南将军刘国率军从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与石琨会合。魏派卫将军王泰进击石琨军,将其击败,斩赵军1万多人,刘国退回繁阳。8月,赵将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等,在昌城(今山东淄博东南)会师,准备向冉魏都城邺(今河北临漳西)进击。冉闵率军30万迎击赵军,于苍亭(今山东莘县南)将张贺度等军击败。斩敌2.8万人,靳豚也被斩首。冉魏与后赵石祗相争,极大地消耗了双方的实力,为前燕的击灭冉魏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晋永和7年(公元351年),前燕首次击败冉魏。当年2月,魏主冉闵率军10万,围攻襄国,十分危急,后赵石祗遣使向前燕和姚弋仲求救。慕容俊命将军悦绾率兵3万,与诸军会合,以救后赵。冉闵亲自率军与悦绾、姚弋仲,石琨交战。悦绾在距魏军数里远时,便命少数骑兵……拖着树枝,扬起灰尘,以示人多势众,魏军远远望见,十分惊恐。这时,悦绾与姚弋仲、石琨军立即从三面攻击冉闵军,石祗也从后面冲杀而来,冉魏军大败,冉闵10万大军损失殆尽……仅率十几个骑兵逃回邺都。两个月以后,冉魏军力复振,于邺城击败石祗7万大军,石祗的大将刘显遂斩杀了石祗,投降于冉魏。

晋永和8年(公元352年)4月,燕派慕容恪率军攻魏,恰值冉闵攻取襄国以后率部众至常山(郡治在河北行家庄西北)、中山(郡治在今河北定州)等郡游食。冉闵见燕军来攻,便欲亲率大军迎击。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说:“鲜卑军乘胜,兵绛正锐,而且敌众我寡,应当暂且避其锋锐,待其懈怠之时,再举兵集中向其攻击,必能获胜。”冉闵不听,决心与燕军一战,消灭慕容俊。

冉闵驻屯子安喜(今河北定州东南),慕容恪也率军进至该地;冉闵军至常山,慕容恪也跟至常山,双方于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的廉台(无极境),连续交战10次,燕军均未取胜。冉闵一向以勇冠诸军闻名,所率士卒精锐善战,燕军也相当惧怕他。

慕容恪作战不利,便巡视营垒,鼓舞三军的斗志说:“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

冉闵以其所部多步兵,燕则全为骑兵,遂决定率部进入丛林之中,以抵消燕骑兵的长处。此时,燕参军高开向慕容恪建议说,“我骑兵利于平地作战,若燕军进入林地,就将难以战胜……应急派轻锐骑兵截住敌人,逼其南走,再设法引诱共进入平原,然后再行攻击。”慕容恪采纳了高开的建议,将魏军引至了平地。慕容恪随即把全军分为三部……对诸将说:“冉闵性轻率猛锐,又处于兵少的地位,必定与我们拼死一战。我应集中兵力严阵以待,当其与我中军交战之时,我左右两军从两翼突然向其攻击,定能将魏军击败。”

于是便选择善射5000士卒,以铁链将他们的乘马相连,组成方阵,向前移动。冉闵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持钩辕,斩杀了燕军300多人后,远远发现了燕中军大旗,就一直向前冲去,直攻中军。此时,燕左右两军,突然从两冀杀出,夹击冉闵军,一举将冉闵军包围击败。冉闵突出重围,向东逃跑,被燕军捉住,送于龙城斩杀。

4月二十五日,燕慕容评和中尉侯龛率精锐骑兵1万进攻邺都,冉魏将军蒋干和太子冉智闭城坚守。战斗打得相当艰苦,邺城内兵疲粮尽,吃人充饥,原后赵王的宫人差不多被吃光,蒋干派人向东晋求救,东晋无力相助。5月二日,燕又以慕容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统率步骑兵2万,协助慕容评攻打邺城。

蒋干见无援兵,便于6月三日,率精锐士卒5000人出城与燕军作战,被燕军击败,斩首4000多人,蒋干败退回城。8月十三日,冉魏的长水校尉马顾开邺都城门,向燕军投降。蒋干逃走,冉魏皇后及太子电智被俘,冉魏至此而亡。

前燕接着又派兵攻灭了冉魏的将领王午。燕王慕容俊遂于当年11月称帝。至此,北方地区形成了燕与秦两国争霸的格局。

第六节 前秦的开国及其扩展之作战

第一前秦的建国

晋永和6年(公元350年)闰正月,冉闵夺取石氏后赵的政权之后,后赵的人将姚弋仲占据滠头(今河北枣强境),将军蒲洪占据枋头(今河南滑县西南)。晋王朝见中原大乱,又欲举兵北伐……为了增强北进的力量,便以蒲洪为氏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州郡公;以蒲健为假节、右将军。

蒲洪与后赵大将姚弋仲均无效忠他人之意,早有占据关中一带自立的企图。此时,姚弋仲便趁起兵进攻冉闵的机会,派其子姚襄统率5万大军至枋头,转攻蒲洪。蒲洪迎击姚襄,将其击败,斩获3万多人。蒲洪遂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荷。苻洪对其博士胡文说:“我拥兵10万,占据天下形胜之地,冉闵、慕容俊可指日而灭,姚襄父子也不堪一击,我夺取天下,较之刘邦当年容易得多。”蒲洪(苻洪)部将麻秋欲篡夺荷洪的势力,便先投苻洪所好,建议苻洪说:“冉闵、石祗正相持不下,中原之乱,难以平定。不如先攻取关中,取得险要之地,站稳脚跟,然后向东争夺天下,将无人敢于抵挡。”苻洪深,为赞许,不久,麻秋趁着饮宴的机会,将苻洪鸩杀。苻洪将死之前,对其儿子苻健等说:“我之所以未入关者,原以为中原可以平定,现不幸被人谋害。中原地区不是你们所能平定的,我死之后,你们赶快率军西进入关。”苻洪死去后,其子苻健代苻洪统率共部众,去掉大都督、三秦王的称号,暂称晋之官号,以壮大自己的声势。

晋永和6年8月,苻健欲夺占长安。长安当时由自称晋征北将军的杜洪据守。起初,苻健为麻痹杜洪,掩饰自己即将西进长安的战略企图,先接受了后赵石祗的封爵,并在枋头营造宫室……命令其吏民种植小麦,任命地方官吏,摆出一副长期驻屯枋头、无意西入关中的假象。待开始进军时,苻健又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苻健率军由孟津(今河南孟县南)渡过黄河后,便命其弟辅国将军苻雄率军5000,直入潼关,以扬武将军苻菁率军7000自轵关(今河南济源西)西进。杜洪得知苻健率兵而来,即命张先为征虏将军,率兵1.3万防守潼关以北。苻雄一举将其击败,张先败退长安。杜洪亲自率军迎击苻健军,其弟杜郁降于苻健。苻健派苻雄乘势攻略渭北。此时,杜洪所属高陵(今陕西高陵境),好时(今陕西乾县东南),黄白城(今陕西三原东北)之氐羌首领,均率众归降于苻健,苻健军所过之地,也纷纷降服。杜洪见大势不好,率众退回长安坚守。9月,苻菁于渭北战胜张先,将其擒获,三辅地区郡县皆望风而降。10月,苻健大军直逼长安。杜洪率部逃往司竹(今陕西周至东南)。

当年11月,苻健进占长安城后,发现民心普遍思晋,不久,便派参军杜山伯去建康向晋王报捷奉献。12月,苻雄击破赵凉州刺史石宁于上邽(今甘肃天水),这样,关中尽其以西地区皆为苻健所占。

永和7年(公元351年)正月,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国号大秦。至永和8年4月,苻健称帝,史称其国为前秦。

第二前秦建国后的扩展

前秦在取得关中及其以西凉州等地后,便极力向潼关以东扩展其势力范围。此时,正值关东地区混战不休,为前秦的扩展提供了有利的战机。原已降晋的张遇,因不满晋安西将军谢尚……于许昌举兵叛晋,占据了武昌(今湖北鄂州)、洛阳,被秦任命为征东大将军,魏大将姚弋仲死后,他的儿子姚襄率兵攻占了阳平郡(郡治在今河北大名东)之元城(即阳平郡治)、发干(今山东冠县东)等地。

永和8年(公元352年)3月,前秦与姚襄军交战于河内地区,将姚襄击败。姚襄所部退至河南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再次与秦将高昌、李历在麻田(似在荥阳以西)交战,姚襄军又不利,其部将尹赤叛降于秦。姚襄见形势危急,便率众降服于晋。晋王朝命姚襄屯兵于谯城(今河南夏邑北)。当年6月,晋安西将军谢尚与姚襄合兵,前往许昌征伐张遇。此时,秦丞相苻雄、卫大将军苻菁正率军在关东略地征伐,于是便率步骑2万,往救张遇。秦晋双方交战于许昌之诫桥,谢尚等军大败,被歼1.5万人。谢尚逃还淮南(今安徽寿县),姚襄军也丢弃辎重而退往芍陂(今安徽寿县以南地区),前秦的势力由此而进一步增强。秦为防止张遇拥兵自重,遂于7月,命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接替张遇,并将张遇及陈、颍、许、洛等地居民5万户迁入关中,以增强其腹心地区的实力。这样,中原的核心地带洛阳、许昌等周围广大地区,便置于前秦的牢牢控制之下。

第七节 东晋桓温征前秦长安之战

第一东晋前秦战前的基本形势

兴兵北伐,力图恢复西晋统一时的疆域是东晋王朝内有识之上的一贯主张。但由于其整个统治集团决心不大,主持北伐事务的将帅,又多为畏敌怯懦之土,故而多年来未取得明显的战果。晋中军将军殷浩为扬州刺史、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主持北伐军事。殷浩不敢兴兵北进,又竭力阻止桓温北伐。桓温多次上表请求出兵,均被驳回,桓温一怒之下,于永和7年(公元251年)12月,兴兵向朝廷进逼,率军5万,顺江而下,屯于武昌,朝中震惊。

殷浩想辞去官职,以消桓温之怒。后来会稽工司马昱致书桓温,劝他退兵,才避免了东晋王朝的另一场混战。永和8年(公元352年)春,殷浩上书朝廷请求北攻许昌、洛阳。经皇帝批准后,即命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苟羡为督统,率军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3月,又命苟羡镇守下邳(今江苏邳县南)。9月,殷浩进兵洲口,派河南太守戴施进占石门(今河南朵阳西),荥阳太守刘邂进据仑垣(今河南开封东北)。10月,测尚派冠军将军王侠进攻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击败了前秦豫州刺史杨群,杨群退兵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不久,殷浩又回驻寿春,此时,屯兵于历阳(今安徽和县)的姚襄,正在积累粮谷,训练部队,殷浩厌恶他的强大……不断派刺客暗杀姚襄,均未得手,遂于永和9年(公元353年)9月,将姚襄派往梁国的蠡台(今河南商丘)防守。10月,被前秦迁往长安任司空的张遇,因不满苻健的侮辱,而举兵叛乱。殷浩在此之前,也曾秘密策反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大臣梁安等,雷弱儿等伪称叛秦,殷浩信以为真。因而,当张遇乱起,殷浩便觉得时机已到,遂亲率7万大军,自寿春北上,企图攻取洛阳,恢复西晋的天下。但姚襄此时却另有所图,欲借机除掉殷浩。行进中姚襄让部众伪装逃散,秘密进至设伏地区,待殷浩军至……突然向殷浩军发起猛攻。殷浩军大败,被斩1万多人,丢弃辎重,退保瞧城(今河南夏邑北),姚襄也回军淮南。11月,殷浩命部将刘启、王彬之进击姚襄部将姚益于山桑。姚襄率军自淮南救援,刘启、王彬之被姚襄击败斩杀。不久,姚襄、桓温上书朝廷,历数殷浩罪状,殷浩被贬为庶人。东晋的军政大权,白此落于桓温之手,东晋也由此有了统率三军北伐的主将。

前秦在占据了陈、颍、许、洛等广大地区之后,于永和8年(公元352年)11月,苻雄又率兵击败陇西的魏秦州刺史王擢。王擢逃奔于凉州的西平公张重华部下,张重华以王擢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永和9年(公元353年)2月,张重华派将军张弘、宋修与王擢合兵,率步骑兵1.

5万人,与前秦丞相符雄交战于龙黎。前秦军又大败凉州军,俘张弘,宋修。秦派领军将军苻愿为秦州刺史,镇守于上邦(今甘肃天水)。前秦的势力逐渐向西扩展。

第二东晋征前秦长安之战作战经过

晋穆帝永和10年(公元354年)2月,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率步骑兵4万,从江陵(今湖北江陵)出发;水军从襄阳(今湖北襄樊)逆汉水而上,直趋南郑(今陕西汉中)。桓温的步骑兵,自浙川(今河南内乡)进逼武关。与此同时,命令屯兵于汉中地区的司马勋兵出子午道,从侧后向长安进攻。桓温为扫清前进路上之障碍,派别将攻取了上洛(今陕西商县),青泥(今陕西蓝田西南)。在西面,已归降凉州的王攉,此时借机向东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以配合晋军的攻势。

秦主苻健得知晋军和凉州军进袭,遂决定以主力迎击桓温军。命太子蔡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乎昌王苻菁等率军5万,进至柳关(今陕西蓝田东南)。4月二十二日,双方交战于蓝田。秦淮南王苻生骁勇异常,单骑突人晋军阵地,往返十多次,杀伤晋军将士多人。桓温督阵,拼力死战,终于将秦军击败。秦军退走,将军桓冲在追击中,又于白鹿原(今西安东霸南)再次击败苻雄军。二十五日,晋军进至霸上。

秦太子苻苌等率军退守长安城南,秦王苻健率领老弱残兵6000多人固守长安小城。集中所有精锐士卒3万人,命大司马雷弱儿与苻苌共同抗击桓温军。

此时,三辅地区的郡县都来向恒温军投降。桓温一面安抚百姓,一面准备继续与秦军作战。

由西南面进攻的司马勋军,突然詖苻雄所率之7000骑兵进攻,败退至女娲堡(今陕西周至南)……秦军解除了西南方的威胁。

桓温屯于灞水东岸。面对优势秦军的阻击,军中粮食不继,部队已很疲劳,故不敢渡过灞水进击长安。此时,隐居华山的隐士王猛来见桓温,与桓温纵谈天下大势。桓温问王猛说:

我奉天子之命,率精锐之士10万,铲除残余贼兵,而三秦的豪杰却无人来归附于我,是何道理?王猛早已知道桓温的困境和企图,因而含蓄地说:你深入敌境数千里,现距长安近在咫尺,而不渡灞水,关中百姓不知你的心意,所以不来。桓温心中暗暗吃惊,遂以王猛为军谋祭酒。

桓温军与秦丞相符铣在白鹿原再次交战,晋军失利,被斩1万多人。晋军原想等待秦人田里的麦子成熟之后充做军粮,但秦军却抢先割走,晋军中粮食日缺,遂于6月撤军而走。秦军尾追晋军,晋军屡战屡败,逃走1万人。9月,桓温才撤至襄阳。

秦主见桓温退走,便命苻雄率军攻击陈仓的王擢和司马勋,一举将其击败。

第三晋秦长安战后的动态

原已降晋之姚襄,在桓温出兵北攻长安的同时,降于燕。永和11年(公元355年)5月,姚襄率部众北走,占据了许昌。永和12年(公元356年)5月,姚襄围攻洛阳守将周成,姚襄军无法攻克。8月,桓温统率大军,进至洛阳城南的伊水岸边。姚襄见桓温大军突至,遂撤洛阳之围……阻击桓温军。桓温亲自出阵,挥军大战,将姚襄击败,晋军接着占据了洛阳。晋的疆域,由此而扩展至洛阳以东的广大地区。

秦王苻健于永和11年(公元355年)6月病故,由太子苻生即位。永和12年(公元356年)2月,秦军一举击败了晋将列度和燕将慕舆长卿的联合进攻。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4月,姚襄逼进了秦国的北部,计划进取关中,屯兵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不断扩充实力,很快拥众5万多户。秦军先将姚兰击败,接着苻生命卫大将军黄眉、苻道,苻坚、邓羌等率1.15万骑兵,与姚襄战于黄落(今陕西铜川南),姚襄坚壁不战。5月,邓羌率3000骑兵临姚襄垒门,姚襄盛怒之下出战,邓羌佯装退走,姚襄迫至三原(今陕西三原北),黄眉等率大军突然向姚襄军进,姣姚襄兵败,被杀。姚襄弟姚茨率余众降于秦军。6月,前秦东海王苻坚,接受一些大臣的建议,谋杀了暴君苻生,去皂帝称号,自称大秦天王。同时,招来了名士王猛。苻坚像刘备遇到渚葛亮一样地敬重王猛。自此,前秦有了贤明勇武之主和贤臣的辅佐,开始逐渐强大起来。

第八节 东晋桓温北征前燕枋头之战

第一前燕的基本形势

前燕自与东晋接壤以来,至永和10年(公元354年)止,晋燕双方未发生过重大作战行动。永和10年2月,燕王慕容俊以慕容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察,雍、益、梁、江,扬、荆、徐、豫、兖十州诸军事,镇守洛水一带地区。慕容评以慕容强为前锋都督,督荆、徐二州、缘淮诸军事。慕容强推进至大河以南。

永和11年(公元355年)4月,兰陵太守孙黑、济北(今山东东阿)太守高柱,建兴太守高瓮、秦河内(今河南沁阳)太守王会、黎阳(今河南浚县)太守韩高等,都投降于燕。

从永和12年(公元356年)起,前燕开始进一步大举向周边扩张。当年正月,燕大司马慕容恪率军渡河,首先向齐地进攻。晋将段龛率兵3万迎击燕军。蒸军击败段龛于淄水,俘晋军数千人。龛退守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蒸军以高墙深堑长期旧困,至十月,城中粮薪断绝,杀人而食。段龛遂率全军出战,被燕军全歼。段龛终于率余众降燕,齐地为燕全部占领。

接着,燕义向西北进击。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5月。燕派抚军将军慕容垂、中军将军慕容虔,护军将军平熙统率少骑兵8万,向塞北大败勅部族,俘斩10多万人。匈奴单于贺赖头见前燕兵锋盛大,也率部众3.5万多人降于燕军,燕的势力进一步增强。当年11月,燕将其国都南迁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南)。升平2年(公元358年)2月又攻占了上党(今山西黎城西南),9月击败了占据平阳(今山西临汾)的张平。

燕征服西北,解除了后顾之忧后,便开始向大河以南进击。升乎2年9月,燕司空阳鹜率军渡过黄河,进攻原后赵将领高昌于东燕,乐安王慕容臧进击占据濮县(今河南濮阳南)之原后赵另一将领李历,李历弃城逃往荥阳;10月,慕容恪又击败晋泰山太守诸葛攸;12月,晋徐州刺史荀羡先率兵击败燕太守贾坚,燕青州刺史慕容尘派兵随即将荀羡击败。燕王慕容俊为进一步展开争夺河南地区的作战,决定大力扩充军队,并力南向,以与东晋决战。

第二枋头战前晋燕在黄河以南的争夺

晋穆帝升平3年、前燕光寿3年(公元359年)秋,晋泰山太守渚葛攸率水陆军2万多人欲向燕军攻击,经石门(今山东平阴东北),渡济水,驻于大河岸边。燕上庸王慕容评和长乐太守傅颜……统率步骑兵5万,在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将晋军击败。

东晋王朝为加强前线的兵力,于当年10月,以吴兴太守谢万屯兵于下蔡(今安徽凤台);以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郗昙,都督徐兖青冀幽五州诸军事,接替荀羡,进占高平(今山东金乡东北)。不久,谢万率军从涡水和颍水之间援救洛阳,恰巧,正值郗昙因病而退守彭城(今江苏徐州),谢万以为郡县是兵败而退,便惊慌率军而归。这样,许昌、颍川、诊断、沛堵郡遂全部落入燕军之手。

升平4年(公元360年)正月,燕王慕容俊病死,由太子慕容即帝位。慕容俊新丧,加之慕舆根叛乱,燕境内局势动荡,故暂时停止了向河南地区的扩张。3月,以吴王慕容垂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兖州牧、荆州刺史,屯兵于梁国之蠡台(今河南商丘西南)。孙希为并州刺史,傅颜为护军将军,率骑兵2万,观兵河南,安定了燕境的形势。

升平5年(公元361年)2月,燕河内太守吕护降于晋,晋以吕护为冀州刺史。吕护欲联合晋军向燕都邺城进击。燕得知此讯,太宰慕容恪率兵5万,冠军将军皇甫真率兵1万,征讨吕护。

燕军至野王(今河南沁阳),吕护据城坚守。护军将军傅颇建议急攻。慕容恪认为吕军守备坚固,很难短期攻克,对傅说:护内无积蓄,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

于是,构筑长围,围困吕护军。燕国围野王数月,吕护命部将张兴出战,被傅颜斩杀,吕护城中更加危急。燕将军皇甫真告诫其部众说,吕护势穷,必然选择弱处突围而走,我必须严加戒备。吕护果然于夜间率精锐士众向皇甫真部突围,燕军有备,未能突破。慕容恪随即挥军急攻野王城,吕护军死伤殆尽,只身逃奔荥阳后,于冬10月,叛晋降燕。

在燕军围困吕护之际,晋桓温乘机命其弟桓豁率兵攻取了许昌,击败燕守将慕容尘。晋穆帝于升平5年5月病故,由琅邪王司马丕即帝位,即晋哀帝。哀帝隆和元年(公元362年)2月,燕吕护率军攻击洛阳,河南太守戴施逃奔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晋洛阳守将陈佑告急。5月……桓温命北中宫,将,徐、兖二州刺史庾希及竟陵太守邓遐率水军3000人,前往增援洛阳。

7月。吕护见晋援军将至,收兵退返小平津,吕护身中流矢而亡。12月庾希、邓遐退回河南……兴宁元年(公元363年)4月,燕宁东将军慕容忠进攻荥阳太守刘远,刘远兵败,逃奔鲁阳(今河南鲁山)。5月,燕军攻拔密城(今河南密县),刘远逃往江陵。10月,燕镇南将军慕容尘……自许昌出兵攻击陈留太守袁披于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此时,晋汝南太守朱斌乘虚攻取了许昌。兴宁2年(公元364年)2月,燕太傅慕容评,龙骧将军李洪率大军南下,略地河南。4月,李洪攻击许昌,汝南(郡治在今河南汝南),击败晋军,颍川太守李福战死。汝南太守朱斌逃奔寿春(今安徽寿县),陈郡太守朱辅退保彭城。燕军节节取胜,逐一攻取了许昌,汝南……陈郡,随即迁移1万户百姓至幽冀二州。晋大司马都督小外诸军事的桓温,为与前燕争夺河南地区,率水军屯于合吧(今安徽合肥),并派西中郎将袁真率军前往河南,抵抗前燕军的进袭。

晋兴宁2年、前燕建熙5年(公元364年)8月,燕太宰慕容恪率军欲攻取洛阳,先遣人招降附近吏民,接着命司马悦希进至盟津(今河南孟县南)。豫州刺史孙兴进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从东,北两面向洛阳进击。此时,晋洛阳守将冠军将军陈佑,兵不过2000,形势危急。沈充之子沈劲,欲立功洗雪其父逆乩之耻,自行招募壮士千人,被任命为冠军长史,率众前往洛刚增援。沈劲屡次以少数兵力,击破燕军。不久,洛阳粮食将尽,陈佑门度难以长期坚守……便以援救许昌为名,率军东走,而留下沈劲率500人守卫洛阳。沈劲豪爽高兴地认为:

吾志欲致命,今得之矣。“结果,河南地区诸城,尽为前燕所占,但洛阳孤城仍在沈劲的坚守之下。兴宁3年、前燕建熙6年(公元365年)2月,燕太宰慕容恪、吴王慕容垂共攻洛阳,至3月才攻克。扬武将军沈劲被俘,沈劲神态自若。慕容恪有意宽释任用。部将慕容虔劝告说……”劲虽为奇土,观其志度,终不为人用,今赦之,必为后患。遂杀之。

晋海西公太和元年、前燕建熙7年(公元366年)10月,前燕乘晋司马勋叛乱和前秦进击荆州,晋兵力分散之际,命抚军将军下邳王慕容厉进攻兖州,攻占了鲁(郡治在今山东曲阜东北)、高平(郡治在今山东金乡西北)数郡。12月,晋南阳督护赵亿,举宛城投降前燕,太守桓澹退保新野。太和2年、前燕建熙8年(公元367年)4月,前燕慕容尘奔袭竟陵(似在今湖北潜江西北),晋竟陵太守罗崇将燕军击败。5月,晋荆州刺史桓豁、竟陵太守罗崇攻克宛城,燕南中郎将赵盘退走鲁阳(今河南鲁山),桓豁率军追击,于雉城将赵盘擒获。

晋与前燕争夺河南地区的结果,前燕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占领了黄淮之间的广大地区,东晋逐渐呈现退保江南的趋势,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前秦、前燕与东晋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三东晋前燕前秦军作战序列

(一)东晋军

统帅平北将军、大司马桓温

将领江州刺史桓冲

豫州刺史袁真

冠军将军毛虎生

参军郗超

建威将军檀玄

将军邓遐、朱序

将军李述、孙元

总兵力五万人以上

(二)前燕军

统帅吴王慕容垂(先为乐安王慕容臧)

将领下邳王慕容厉

宁东将军慕容忠

征南将军慕容德

司徒长史申胤

黄门侍郎封孚

尚书郎悉罗腾

将军慕容市,孙盖

豫州刺史李邻

兰台侍御史刘当

左卫将军孟高

虎贲中郎将染干津

总兵力7万人以上

(三)前秦军

将领将军苟池

洛州刺史邓羌

总兵力2万人

第四晋燕枋头作战经过

晋海西公太和4年、前燕建熙10年(公元369年)3月,大司马桓温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情,豫州刺史袁真等,欲乘前燕太宰慕容恪死去之机,率军北征前燕。但桓温深总郗慰问电愔,郗情不知此情,仍致书桓温,愿与桓温共同出兵河上。当时郗愔之子郗超为桓温的参军,看到其父致桓温信后,便将信毁掉,另替共父写了一封请求告老还乡,愿将所部兵马归属桓温统领的信仆。桓温得信大喜,遂借机将郗愔转任冠军将军、会稽内史,桓温于是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当年4月,率其弟南中郎将桓冲、西中郎将袁真共步骑兵5万,由姑孰(今安徽当涂)

出发,并命袁真先率军攻占谯(今安徽亳州)、梁(今河南商丘西南),然后开通石门,(今河南荥阳北)以疏通水路,转运军粮。桓温军于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击败燕将慕容忠后,于6月进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这时,天旱水浅,水路不通。桓温便命冠军将军毛虎生,在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开通水路300多里,引汶水入清水,再入黄河。桓温军的船只前后相接数百里,参军郗超见此情景,向桓温建议说:“从清水进入大河(黄河),都是逆流,路程曲折遥远,运输艰难。假如敌人拒不应战,我运输粮道断绝,取之于敌,又不可能,那样将十分危险。不如率军直趋邺城(今河北临漳西),敌人畏惧将军的威名,必望风而逃,若敌人迎战,则我可立即将敌人击败。即使敌人坚守邺城,在此盛夏之季,它也很难守住。同时,易水以南的百姓,见官军已至,必将悉数来归。”郗超深知桓温持重,不会采纳上述建议。故而又建议说,若不采纳上策,也可屯兵于阿济地区,暂不进兵。先将军资粮食储运充足,待来年夏季,再行进兵也不失为可取之策。郗超进而分析说:“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上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桓温均拒绝采纳。遂以邓遐、朱序为前锋,水陆并进北。

燕主慕容知悉晋军前来,便以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人都督,率步骀2万,于黄墟(今河南杞县东北)阻击桓温军。厉兵人败,全军被歼,慕容厉单骑逃归,燕高平(郡治在今金乡西北)太守徐翻举郡降晋。接着,前锋邓遐、朱序击败燕将傅颜于林渚(今河南新郑北)。

燕卞又派安乐王慕容臧率军迎击桓温军,义被晋军击败。慕容见形势日急,于是派其散骑常侍李风向前秦求救。

7月,桓温军至武阳(今河南范县东北),前燕原兖州刺史孙元率其族众起兵响应桓温军。晋军进至枋头(今河南淇县东南)。慕容及太博慕容评大惧,欲逃奔和龙(今辽宁朝阳)。吴王慕容垂进谏说:“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燕主慕容遂以慕容垂为使持节,南讨大都督,率征南将军范阳王慕容德等5厅之众,迎击恒温军。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皆随军前往。慕容垂遂以悉罗腾为前锋,发兵而进。

燕主慕容深恐难以抗击晋军,又派其散骑常侍乐嵩出使前秦,以割让虎小(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为条件,向秦请求援兵。前秦王苻坚召集群臣相商,众臣皆认为:“昔桓温伐我,到灞上,燕不救我;今温伐燕,我何救焉!”谋臣王猛暗小劝苻坚说:燕虽强大,慕容评非温敌也。若温举山东,进屯洛邑,收幽、冀之兵,引并、豫之粟,观兵崤、渑,则陛下人事去矣。今不如与燕合兵以退温;温退,燕也病矣,然后我承其弊而取之,不亦善乎!

苻符坚同意王猛的建议,8月,命将军苟池、洛州刺史邓羌率步骑兵2万,前往救燕。秦军兵出洛刚,进入颍川(今河南许昌地区),准备与晋军作战。

燕太傅封孚向申胤问道:“晋军兵众强盛,军威严整,本应乘势,直接向我进攻,为何只驻于高岸,不与我交战。从现在的情况看不出有消灭我们的势头,是何道理?”中胤说:“以晋军今日的声势看来,按说可以战胜我军。但是,我认为,桓温必不能成功,原因是晋室衰弱,桓温专治其国,晋朝大臣难与其同心,均不愿让桓温得志,必将设法败坏他的北征行动……同时,恒温秉性。骄傲,而又多依赖于人,不善于应付突然事变。其大军深入异国,非但不乘胜直进,反而徘徊观望,妄图坐等我方的变化,不战而胜。如若晋军粮运中断,其势必然衰竭,将不攻而自败。”

桓温军以燕降人殴思为向导。前燕尚书郎悉罗腾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段思。恒温义派前赵原将领令述徇略赵,魏一带地区,悉罗腾又率虎贲中郎将染干津击败了晋军,斩杀了李述,大大挫伤了晋军的锐气。

9月,前燕范阳王慕容德率领骑兵1万,兰台侍御史刘真当率5000骑兵,屯于石门,断桓温军之归路,燕豫州刺史乍邽率5000骑兵,切断了桓温军的运粮道路。接着,慕容德命将军慕容宙率1000骑兵为前锋,向晋军攻击。慕容宙深知晋军的优长,进攻时法于冲锋陷阵,但追击时则十分勇猛。于是他在率兵与晋军相遇后,便以200骑兵向晋军挑战,将其余人马设置三处伏兵,并以佯装败退,引诱晋军追击,晋军果然猛追而中伏,死伤甚重。

恒温军数战不利,粮道断绝,粮食将尽,又听说秦援兵即至,于是,便烧毁舟船,丢弃军实辎重,率军自陆路退还,而留手虎生领东燕(郡治在今河南延津东北)太守,督东燕等四郡诸军事。

桓温率军自东燕南下仓垣(今开封东北),沿途为防止燕军白上流于河水中投毒,均“凿井而饮”,急退700余里。燕军将领开始欲争相追击,吴王慕容垂阻止大家说:“不可,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土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宛矣。”慕容垂遂率8000骑兵,随晋军之后慢慢跟进。

数天之后,慕容垂判断晋军已疲,于是对诸将说:“温可击矣。”便急率众追之。待桓温退至襄邑(今河南睢县),燕将慕容德已先率劲骑4000,埋伏于襄邑东涧中,待桓温军至,与慕容垂前后夹击晋军,桓温大败,被斩首3万级。接着,前秦将领苟池又于谯(今安徽亳州)郡截击桓温败退之众,斩晋军1万。晋将孙无占据武阳,阻止燕军,又被燕左卫将军孟高战败生擒。10月,桓温才率残兵败将,退屯山阳(今江苏淮安)。

笫五东晋前燕战后的动向

晋大司马桓温兵败后,迁罪于部将袁真,上表免除袁真官职,贬为平民,接着又免除冠军将军邓遐的官职,袁真心中不服,便上书奏明桓温的罪状。朝廷畏惧桓温的权势,不作裁决。

袁真遂占据寿春(今安徽寿县),投降了前燕,随即遣使至燕、秦请求救兵。燕主任命袁真为使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宣城公。

燕吴王慕容垂从襄邑回至京师邺城,威名大振,燕太傅慕容评更加对他忌恨。慕容垂上表奏请应重赏作战有功将吏,但燕太后也由于对慕容垂的忌恨,不但不奖赏有功之土,反而与慕容评密谋除掉慕容垂,消息走漏,慕容垂被迫投向了前秦。

同类推荐
  • 护国军团之军长成长记

    护国军团之军长成长记

    民生,一个被养父李大山捡到的小孩,在上山长大,习得一些武艺,为报养父之仇,寻找生父母,历经艰险,慢慢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走向一名军人的坎坷之路...作品讨论群498207482(初次驻站写作,章节字数偏少,还望谅解)
  • 幽灵行动之起源

    幽灵行动之起源

    幽灵部队的起源与拯救世界的传奇之旅,约翰、安东尼等士兵将浴血奋战。
  • 朝伏

    朝伏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朝伏就来自于此,在间谍这一行当有一种叫做战略间谍,因为他们最高目标并不是在对手风潮中传出信息,而是在风潮形成中为我方最终利益影响或左右风潮的走向。地球离开了谁都要转,可历史发展是由走势中心中的人来定的,朝伏就是心怀信念在对方走势中心游走的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接着中华民族就开始了一场最耻辱最痛苦最为艰难的生存之战,只是到了立国之战后,我们才明白这场抗战原本不该有这样。然风起于青萍之末,当台湾没了,东三省没了的时候,还是有人感受到了这场风暴,他抱着为吾国做探子,为吾民做先锋的信念奔赴风暴的策源地,借助于机缘,积极努力拨动着风暴的枢纽……
  • 兵王之王小兵

    兵王之王小兵

    主要讲了王小兵冲高中毕业后的参军之旅,以及特种兵生涯的故事期间包含了1·爱情(王小兵陈昕和柳曼三者中间的爱情故事)2·友情(王小兵~侯鹏~李志伟~崔艳阳~班长郭东林等一系列战友的感情)3·亲情(爷爷王大海爸爸王建国以及母亲沈燕和武术师傅闫飞)三方面的描述
  • 潜行岁月

    潜行岁月

    一次秘密侦察任务,他让一伙多次作案、屡屡得手、横行一时的犯罪团伙悉数落网。关于他的身世究竟几何?我们却不得而知。闪耀军徽,耀眼荣光,多少血泪铸刚强?兵中娇子,正义利刃,点滴岁月随风扬!唯有,不变军魂,来复经年,代代相传。却还,无限深情,潭水桃花,生生相随!
热门推荐
  • 女娲后人

    女娲后人

    我们要相信,我们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邂逅都是冥冥之中老天的安排。如果那一天倾城没有跳下三生湖没有遇见落絮,如果不是好奇心的驱使。如果满葵能够早一步察觉到一切比想象的要严重……如果那天,曼霜没有偷走万雪覆寒没有逃到月湖,没有恰巧救了倾城……如果,独孤陌尘没有追万雪覆寒到月湖,没有恰巧看到昏迷不醒的倾城,没有看到那张惊为天人的容颜……(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懵懂的心:花已开

    懵懂的心:花已开

    那年,在路旁的烧烤摊,你还记得吗,我们光着膀子,一起喝啤酒,吹牛皮那年,我们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忧伤,有多少眼泪,我看着你把它流光恋爱过,也失恋过。时间,慢慢地,这些被称为不成熟的感情会被遗忘?那,我们约定下,要把友情刻在心上
  • 颂古钩钜

    颂古钩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在转角遇到你

    爱在转角遇到你

    爱情这种东西,有时候真的毫无道理可讲。它会与你不期而遇,也说不定在下个转角就会有一场美丽的邂逅。他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帅气王子,她是惹人怜爱的柔弱女孩。为报答他救奶奶的恩情,她与他订下一纸约定,假扮他的妹妹来稳定他妈妈的病情。在她的角色扮演下,他妈妈的病情果然逐渐好转,她也在圆满的亲情中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然而,在这场约定中,他预料到了一切,唯独遗漏了自己的心。最终,在约定到期后,他能否如约放手?当冷峻的王子遇上落难的灰姑娘,十二点的钟声究竟会不会敲响?
  • 雨溪梦缘

    雨溪梦缘

    她,是曾经美丽的天使——夏梦溪美丽优雅、天真烂漫在甜蜜的爱河,凌雨晨的背叛,使她忍受着痛苦,逼着自己变强从曾经美丽的Angel,脱胎换骨,亦或是把自己变成令人恐惧的摸样她,现在不再是曾经那个天真少女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Devil欠她的、辱她的,她终将一一还来!
  • 剑破天冥

    剑破天冥

    星辰破碎,诸天万界,道祖凌驾天界。程凌被天界陷害。传承剑祖传承能否剑破天冥
  • 冥域大帝

    冥域大帝

    一双生死冥瞳,一念为生,一念为死,洞穿阴阳,冥域皇族血脉的象征,无比强大,至尊至贵。在前世之魂觉醒的那一天,林恸问道:“何为救世之道?”对方答曰:“杀生斩业,一统天下!重现上古神话时代,冥府郢都掌握乾坤,阎罗十殿刑罚善恶,十八地狱镇压万鬼之时,天道堂皇,法网恢恢的场景!”
  • 兽破天穹

    兽破天穹

    狐女、猫女、蛇女、万千美人,以王霸之气收之。兽王,兽皇,兽帝,千百高手,以不灭金身败之。既然穿越异界,就一定要万众瞩目。兽血沸腾的世界。龙图腾注定飘扬!
  • 凤逆天骄:三生三世云中歌

    凤逆天骄:三生三世云中歌

    【全文已经完结】【锦华章第四世】纵横三界的天界太子,亿万年守候一个女子痴情不改。不准任何男人打她的主意!来一个,杀一只,来两个,剁一双,来三个,好吧,全部活埋!“美人裙下死,做鬼也风流!”某女生气,这个死男人,吃干抹净后,竟然顺手牵羊拿走性感小内衣,还穿在别的女人身上,于是带上另外一个不怕死的男人,陪她上门去讨……【前世今生,永不放弃的爱情传奇!】QQ群:495759
  •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

    《波论一种对世界真相和人生意义的再认识》分为上下两篇,共八章、十个部分,主要记录了作者对事物存在与变化真相的一点探索,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思考和看待问题的一些体会,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全新的认识方法。上篇就宇宙和物质、生命和意识等从哪来,如何运行及演变等提出了一系列与当前不太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力图跳出现有的思路与局限,对当今的一些热点和疑惑问题给出一种解释,并提供出还原世间万物真实面目的一个答案。下篇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提出了人生中几点最基本的实质与意义,总结了在思维及认识上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希望对我们与自身、和外界的沟通及交流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