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3900000006

第6章 见山是山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昨天还在为所得而喜,而今天,却立刻感到那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极平常的风景。

仁德拖着一颗沉重的心,连夜离开江都南观音寺,去同石点师公作最后的告别。

石点师公安祥地躺在卧榻上,等待着这个法孙的到来。老人已经整整二十天没有进食了,人们都说,这简直是一种奇迹。其实,对于石点师公来说,他那一颗不肯停歇的心脏,正是为了这远方的游子而顽强地跳动着。他静静地等待这一刻的到来,他似乎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完:一幅尚待完成的书画,一篇未读竟了的好文章,一首未及润色的诗词,然而,他所有要做的一切,便是要看到那个年轻的比丘僧出现在他的眼前,在这一刻,老人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一生注定是为这个徒孙而活着,包括那些书画,包括那些好文章以及一首首充满人生况味的诗词,在他这有限的一生,如果能亲眼看到一个大德的诞生,他无论是归于何处,他都感到心满意足了。

老人终于宽慰地笑了,因为那个年轻的比丘僧终于扑到了他的卧榻前。他很想伸手在这个徒孙的头上轻轻地抚摸一下,而他无力抬起衰老的胳膊,于是,他又是灿然一笑。

仁德禁不住内心的悲痛而泪如泉涌,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怀的老人,是这位老人,给了他从未有过的长者的慈爱,而且更重要的是,老人给他引来了佛陀真谛的曙光和智慧的甘露雨,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而成为一介堂堂正正的比丘僧,现在,这个老人就要去了,他将再也听不到老人那金属般震荡耳鼓的读书声,听不到老人童稚般的开怀大笑,再也听不到老人的谆谆教诲和一再嘱托了。

老人的嘴动了动,说:“不要难过,我在这苦难的人生跋涉了一辈子,难道不正是为了这一时刻的来临吗?如果我不知道自己将去哪里,我能从容地等到你的归来吗?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要紧的是现在的一刻,你懂吗,现在的一刻。”

“我懂,”仁德含着泪说,“师公,你对我还有什么吩咐吗?”

“未出家之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出家之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我知道,我会再回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

老人宽慰地一笑,然后用最后的力气说:“现在,请为我助念‘南无阿弥陀佛……’”

老人说着,轻轻地合上眼睛,于此同时,一颗晶亮的泪珠从老人的眼帘中滚落出来,仿佛是老人丢给世界的最后一份纪念,又仿佛是告诉世人:这世界苦难太多,各位,精进努力吧!

老人火化后,得各色舍利子一百八十余颗,舍利花数枚。

没有了石点师公的太慰庵,仿佛在突然间矮了许多,松琴师父也像是一下子失去了依持,老了许多。

处理完师公的后事,仁德匆匆去看望了一下自己的父母,父母也像是突然间老了,饥荒,灾害,一辈子在黑土地上苦命地劳作,使不到六十岁的父母双双在额头凭添了不少的白发。好在兄弟们都已长大,一兄一弟,象两根坚实的梁柱,支撑起一个贫困交加的家庭。

他无言的在家中坐了片刻,内心感到一种深深的愧疚。他少小离家,作为儿子,他的确没有尽到为人之子的责任,他有着永远也偿还不尽父母的债务。于此同时,他又深深地感到,既为比丘,当视一切众生为父母,如果将生身父母所给予的这宝贵一生白白耽搁,那才真正是不孝之子啊!

母亲像是看透了儿子的心思,说:“我既将你送给了佛陀,我是至死也不会后悔的。儿,想你也不会辜负母亲的一片苦心。”

父亲也说:“你放心做你的事去吧,家里有你兄弟。”父亲向来不善言语,父亲这短短一句话,的确给了仁德极大的安慰。

仁德告别父母,回到太慰庵里。

松琴师父说:“仁德,你要出远门吗?”

“不,”仁德说:“我要为师公诵念半年《地藏本愿经》,半年里,我不见任何人。”

师父说:“你要闭关?”

“是的,师父。”

“那么,你要我为你护关吗?”师父说。

“当然,那就烦劳师父了。”

师父为仁德捡了一间僻静的房子,第二天,仁德即开始了他的闭关生活。

四周是那样的寂静,太慰庵仿佛是一片流动的白云缓缓地在无垠的太空飞升,他也象是置身在一个阔大的空间里,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忽然,在那遥远的天边,传来石点师公那抑扬顿挫的读经声,伴和着阵阵悦耳的佛乐。他不禁沉醉在这悦耳的乐声中。他象是双手紧握着石点师公那温暖滑爽的大手,随着石点师公,向一个缥渺的世界飞去……

不知什么时候,松琴师父走进关房来给他送饭,仁德禁不住将第一天闭关的感觉告诉师公,他原以为师父会和他一起激动,不料师父却淡淡地说:“《金刚经》云,一切有相,皆为虚妄,你不要急,这才是开始。”

仁德开始至诚诵念《地藏本愿经》。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足动念无非是罪。若于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长。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陷。若得遇善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善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需省恶路,无再经历……”

仁德读到这一段时,不禁又热泪盈眶,他想,人生有许多机缘,这或许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譬如说自己刚一落世即遇到一个行化僧人,又譬如他人生中第一位导师石点师公,但是,你不能认为这不是自己累世累劫所造就的机缘。设想当初如果没有遇上石点师公,他活到二十岁,也许仍在茫茫人世间浑然跋涉,无有出期,但是,他偏偏就是认识了石点师公,从而走进了太慰庵,使自己的生命有了崭新的意义,使自己从此拔离无边的苦厄,在佛法的大海里遍采宝珍。师公师父即是引导自己拔离泥涂,直达平地的大善知识啊!

想到这里,他便将这开始的一段用毛笔抄到宣纸上,悬挂在案头一侧。就这样,他每读一段,便思索一回,接着便将那一段抄写一遍。这样半年下来,一部《本愿经》竟被他从头至尾抄写了四十余遍。他想,可惜自己的毛笔字不好,否则,他是可以将这些《地藏本愿经》手抄本一本一本地赠人结缘的。

这样不觉半年的关期已满,那日师父笑呵呵地进屋,双手合十,说:“仁德,恭喜你关期圆满,现在,就随我到师公的灵前回向去吧。”

“啊,圆满了?”他似乎不相信真的圆满了,怎么这么快呢?于是,他重新来到师公灵前。那个老人仍是那样笑容可掬,仿佛在说:“唔,马马虎虎,还算不错。”

松琴师父告诉他说,在这期间,有几位道友前来太慰庵,想约仁德一同外出参学,听说正在闭关,他们就走了。在这期间,你哥哥也到太慰庵来过一次,说你父亲生了场病,好在不重,你哥哥说就不要告诉你了。

他走出院井,感觉外面的天格外蓝,野地格外绿,于此同时,他想起师公临终前说过的禅语,这世界还是那方世界,但是,在一个修道者的眼里,那不变的世界的确又是在不停地变幻着: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

仁德还是有些不放心父亲,当天上午,他再次来到前港村。父亲早已康愈,父子相见,仍是默默寡语,于是,他立即又返回太慰庵。

庵堂里坐着一位年轻的比丘,正是在古林寺求戒期间再三地拦住仁德,考问他“什么是佛法大意”的同参道信。

原来道信自上次古柏林下重新认识仁德之后,对这位仁德师感佩之至。他深为自己一时的浅薄而羞愧,他知道仁德师是一位不爱言谈却思想深邃的比丘僧,因而愿拜这位不凡的同参为师。他这次来,一是想了却拜师之愿,二来是想邀仁德一同去外地参学。

见了仁德,道信跪地即拜,慌得仁德连忙将他从地上拉起,道信便将自己在古林寺如何奚落仁德,如何当众考问,仁德又如何宽仁谦让,最后被逼不过,以智作答的过程重述了一遍。最后,便又再次跪拜,苦苦求师。

仁德又哪能里肯收,说:“我乃刚得戒弟子,哪能轻易收徒,岂不又在犯戒?不如今后师兄弟相处,快拜我师松琴长老吧。”于是,道信只得重新拜松琴和尚为师,从此二人既为同参,又为师兄弟,相互感情更进一层。

当夜,道信便将瓜州白母寺打禅七的消息告诉仁德,希望仁德与他一起去打这堂禅七。

仁德说:打禅七也是我久已向往的事情,只是,我师公刚刚圆寂,我不忍心丢下师父独自前往。

道信说:“那也是,师公刚去,你这一走,师父怕一下子习惯不过来。”

“要么你先去吧,我把庵里的事安排好再来。”仁德说。

“那也只好如此了,只是,这一堂禅七你是赶不上了。”道信因邀不动他尊敬的仁德师,显得有些沮丧。

正在这时,松琴师父托着仁德的香袋、衣物等走了进来,松琴说:“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仁德,你只管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仁德说:“不,师父,我现在不能走,我要陪着师父。”

“你忘了师公临终前说的话了,他要你务必记住‘现在’这要紧的一刻,你现在不走,什么时候又能走呢?”

“师父……”

“好了,别再犹豫了,要紧的东西我都替你捡好了,趁着天还未亮,你们好好睡一觉,天明好赶路。”

这时,鸡已叫开头遍,两位年轻人只好各自躺下歇息。这一夜,仁德通宵未眠,他听着师父在隔壁寮房不断小声念诵的佛号,心里暗暗喊着:师父,我的好师父……

天明后,仁德与道信启程,临行前,他突然将师公那串宝贵的念珠悄悄挂到师父的床前。现在,就让师公的这件法物长随着师父孤单的身影吧!

同类推荐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热门推荐
  • 桃之夭夭,腹黑王爷赖上门

    桃之夭夭,腹黑王爷赖上门

    【爱情,无关早晚,只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他是燕国不朽神话,是全国名媛争相想嫁的如意郎君,面对女人,他嗤之以鼻。她,一朝惨死,得以重生,茫茫人海,遇见了那个风吹桃花开的人。于他而言,女人是善变寡情的标志,却在遇见她后,念念不忘。幻想中,君心不改,桃花相伴,而现实,总是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睛的,惦记自己的娘子。于她而言,男人背信忘义,为了荣华富贵,弃情绝爱,伤天害理。当他们相遇,一张情网,铺天而来,躲过,逃过,却忘不掉那一声声温柔的呵护,“不怕,一切有我。”京城初见,他设计巧遇,夺初吻,夜护佳人,上演攻心为上。“姑娘何必拒人千里之外,说不定,你我能上演一出旷世奇恋呢。”是夜,他‘慌不择路,’闯入香闺,而她,美人出浴。他咽着口水,两眼放光,“肤如凝脂人如玉。”下一秒,某男被人丢出闺阁,惨遭群殴……
  • 悠莉宠物店1

    悠莉宠物店1

    你,有朋友,有亲人,有学业和娱乐,而它,只有你。
  • 法华三昧经

    法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经典谜案追踪,科学视角推理。 打开尘封绝密卷宗,导入现代探案手法,解构经典历史谜案,还原真实第一现场。
  • 花千骨之孤已不复从前

    花千骨之孤已不复从前

    一个神密的人,她神界的神尊,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上仙,这跨域生死的师徒恋,再次复活。往日的是是非非,生死隆回,可抵不过,她,他,的爱。
  • 强势所爱:首席的千亿新娘

    强势所爱:首席的千亿新娘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她决心委身魔鬼,就注定要承受蚀心之痛。莫落黎为了调查清楚十三年的真相,成为了李氏财团总裁的情妇。她为了复仇走出一条血路,与他上演一场辗转反爱!
  • 青春的死胡同

    青春的死胡同

    高中第一年,因为得罪不良校花,在校园被小流氓多次设计,不想一年后他竟成了守护我的女神……
  • 当心火星傲妃

    当心火星傲妃

    当她误入混沌时空,该如何归来?当她被人痛下杀手,怎样扭转局面?当她被人狠心抛弃,会以什么样再一次出现?当她陷入生死困境,又能使出什么奇招?看虚拟世界当红演员穿越于架空古代,凭着心机与手段,在尔虞我诈中立足,把权势贵族耍得团团转,傲然立于世界最顶端!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心醉红颜

    心醉红颜

    举手投足皆大家风范,一颦一笑尽风情魅惑,为报夺嫡之仇,她耗十载年华,隐身于青楼之间,换得今日妖媚风情。何其可悲,当初的嫡女如棋子一般任人挑选,当初的庶女却一举翻身成为尊贵无比的世家嫡女。世家无情,为庶妻庶女逐她母女出府,她便用无情催破他们的荣华,以慰母亲在天之灵!她代所谓嫡女入宫,天子冷酷,她便用柔情瓦解天子的冷酷城墙!嫡女之位,她要!后位,她也要!且看一青楼女子,如何一步步问鼎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