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1100000031

第31章 风中的白瓷缸儿

风中,有一只白瓷缸儿。

瓷缸儿很破旧。掉瓷处,露出铁皮,铁皮经风历雨,便形成一块块锈痕,如同它被岁月消磨得已年迈力衰的主人。

每次经过那个路口,我都要向里面投掷两枚硬币。

守候着它的老妇人听见响声,便将头埋下,以额触地,发出“咚咚”两声。那一头已然花白的头发便在风中飘动,像一片悲怆的云、一首凄凉的诗……

我知道,她或许并不十分窘迫,或许并非生计皆无,或许就是以此为职业,像一座尚未停摆的钟表,每天依照惯性来到这个路口,如同我被生活驱使,每天要到编辑部上班一样。

然而,我终不能漠视那头白发。

那头白发,使我想起幼时的风车、鞭炮、荷包蛋和糖葫芦;想起母亲的搓衣板、旧饭盒、粗糙的双手和一脸的皱纹。我知道,我咀嚼的每一分甘甜,都有母亲的心血付出,就是在这样不断的付出中,母亲的一头青丝渐渐被岁月的飞雪染白……

那么,这位老妇人呢?风烛残年了,为什么还要出卖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尊严?

我无法去破译这颗封闭的心灵。

那天,天格外冷。北风呼啸着,天公挥舞起无数条长鞭,肆意抽打着世间的万物。因要乘坐的109路电车未进站,我便竖起大衣的衣领,站在离老人不远的地方,想看一看有多少人肯“关照”那只破旧的白瓷缸儿。

牵着巴儿狗的妇人过去了,

衣着时髦的小姐过去了,

衣装笔挺的先生过去了。

每次一位路人昂然走过,我的心便一阵颤栗—一个健全的社会当然不能鼓励懒惰,但它同样不应该摒弃同情。面对着这样一位满头白发、年迈力衰的老者,人性中的善良与怜悯难道都被冷冻了吗?

终于,从蓝岛大厦出来的一对年轻人向老人走过去了。

老人把头低垂着,不知她是因为疲惫而无力抬起,还是因为木然而不肯抬头看一看这寒冷的世界?我想,那张脸如果扬起,该是什么模样?是布满了沧桑,还是写满了羞愧?是挂着泪珠,还是溢出冷漠?无论如何,那该是一张满是皱纹的脸。每一道皱纹,都是用血汗写成的一页人生履历。

男青年向白瓷缸儿里扔了两枚硬币,走出几步,又突然转回身,走近老人想俯身去看一看她的脸。女青年似乎嫌男青年啰嗦,一把拽住他的胳膊,跑向刚刚进站停稳的109路电车。

跟在他们后面的我听见了女青年的河南话。

“干啥哩!晚上的火车就回去了,咱还得到西单商场转转呢!”

男青年无语。

女青年继续唠叨:“北京这么些人,就你心肠好!你要心肠好,把她接回家,当妈养起来!”

男青年依旧无语。只是动作机械地跟着女青年走,仿佛是一具玩偶。

在电车上,女青年仍然喋喋不休,她抱怨北京的物价太贵,一副床罩竟花去五百多,一餐饭也要吃去好几十;她感叹北京的变化太快,说一上三环路,那感觉简直就如同到了国外;她盘算着新房中还缺什么,牡丹电视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再低于这个档次;电风扇很快就要被淘汰了,能不能安一台国产空调机,窗式的,也不过两三千元。当然,还有一些杂七碎八儿的东西要在北京买齐;秋天穿的毛衣,夏天穿的皮鞋,春天穿的套裙,冬天穿的大衣……

男青年还是无语,只是愣愣地望着窗外。

窗外,是林立的高楼,奔涌的车流,令人眼花缭乱的店铺匾额,还有神情各异的行人。

女青年火了,吼一声:“你是想啥哩,木头人啊!”

男青年双眼发直,突然一声长叹:“她说,她是在北京当保姆啊!我说哩,她怎不把在北京的地址告诉我!”

言毕,双手捂面,两行泪水顺着指缝簌簌滚落。

我的心头倏地一沉,眼前又浮现出风中的那只白瓷缸儿……

同类推荐
  • 盆地这边

    盆地这边

    本诗集收集了诗人近几年所作的诗歌精选,作者以人生节点上发生的事件的切面为基点,描绘了一些常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和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诗人通过对人、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有了深切的感悟之后所作。
  •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表达什么。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大量的典故和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更是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本书选取的散文大多出自名家,题材广泛、意境悠远、文字优美,是学习和欣赏古代散文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小说的出现的确显得有些异样,陈思和先生言“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的发表,使赵树理迅速地成为闻名全国的作家,在解放区、国统区批评家的高度赞扬下,赵树理被树立为“方向”性的作家。然而,在被树为“方向”的同时,“农民作家”的称呼也部分传递出一些批评家对赵树理作品价值的疑虑,由于没能塑造出阶级新物、不擅长表现社会重大题材等“缺陷”,赵树理的作品在建国前后都不断地受到批评。
热门推荐
  • 承欢膝下

    承欢膝下

    她李承欢如论如何都没想到,她会遇见那个玷污她贞洁,害得她怀孕被赶出家门,过得如此落魄生活的男人,隋锦年。她不吵不闹,却还是被他找到了,并且带回了家。他到底是个怎样的男人,黑道背景,公司总裁,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可是却从戴安的出现打破了,隋锦年名义上的母亲,却是相处了多年的情人。戴安说她像极了她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这样一个复杂莫名其妙的关系处境,让她如何是好?她又想起来,过去的场景。所有的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来思考问题的,任何男人都是一样。她李承欢怎么可以轻易的相信别人?生如夏花,似你薄裳,入目三分,笑我肮脏。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 HP之新世纪魔王

    HP之新世纪魔王

    在伏地魔已经死去一百年多的新世纪,波特家族分家的后代终于到了上学的年纪,在这个科技大爆炸的年代里,巫师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可爱又天然的艾凡.波特毅然决然的走向了魔王的道路。愚蠢的麻瓜们,准备好迎接巫师的逆袭了吗!咳咳,这其实就是一个强大的天然呆蒙撞了南墙心也不死的故事。注意事项:本文极度小白,请自带避雷针!纯爱向!
  • 疯狂取经人

    疯狂取经人

    欺人道,戏娇娘,收高徒,逆天皇;诛仙弑佛哪家强?取经路上我更狂!……(本书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讲述一个变态“唐僧”的强势逆袭!主角姓陈,但不叫陈玄奘,请不要以《西游记》既定的思维来看待书中的人物,否则你就会陷入被无限惊喜轰炸的困境之中!)
  • 逃往初夏的爱

    逃往初夏的爱

    他们的爱情,开始于初夏……或许是上天注定的遇见,在浪漫的西餐厅里,他们以别开生面的方式相遇了。她是新来打工的小员工,他是谎称为新员工的西餐厅老板,这样的相遇充满了戏剧化的色彩。在日渐的相处中,感情的种子慢慢发芽,不知何时就长成了参天的模样。
  • 百千印陀罗尼经

    百千印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里的连环杀人案

    校园里的连环杀人案

    炙热的空气里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今天为止,已经出现了第七个失踪者。下一个会是谁?会在什么时候?他们去哪儿了?谁会知道……
  • 指尖风情美甲圣经

    指尖风情美甲圣经

    想成为像清潭洞爱丽丝那样,把握时尚脉搏的宠儿吗?时刻准备着吧!让你从指间开始就绽放出极致魅力!护甲、美甲、造型、金牌班底全套打造,还等什么?赶快学两招吧!
  • 黄河人家

    黄河人家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合集。主要描述了黄河岸边,作者的故乡的风土人情,文字简洁朴实却意味深厚,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通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抒发出来,让人们通过这些小故事能感受到黄河文化的浑厚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