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1800000008

第8章 白马庙说鲧

白马与黄河

沙坡头南区山岗上古代曾建造有一座白马庙,修建年代史志无载。早年访之当地耆老,俗称“白马将军庙”。白马将军庙古已塌毁,现仅存遗址。当年我寻访时曾在其遗址上捡拾过一些红陶片及秦汉残余瓦片。

黄河宁夏段源于“白马”为名的地名,清代以前四见:一是中卫沙坡头白马庙,二是中卫北长滩白马浪,三是中宁白马寺,四是吴忠古薄骨律镇。以上四个“白马”地名,均出现在沙坡头区至青铜峡的黄河岸边或黄河滩渚上。

四个“白马”地名来源各有其说。

中卫沙坡头白马庙的建造,源于美利渠开挖的传说。古代美利渠口开在河边,渠道傍河而行,挖开渠道后河水不入渠。大家在万般无奈下,只好祭奠河神,请求保佑。一天,突然一匹白马从河边冒了出来,拖着缰绳,从马房滩上向东跑去。人们顺着白马缰绳拉下的印子重新开渠,美利渠终于开挖成功了,河水浩浩荡荡地流进了灌区。大家为了祭奠这匹白马,就在渠口开挖处建造了这座白马将军庙。

中卫北长滩白马浪是该村上滩黄河中的一处地名。黄河流经此地时,波涛汹涌,白浪翻滚,涛声呼啸,过往船筏惊恐,古称此地河水为白马浪,此名延续至今。

中宁白马寺的建造,源于黄河边渠道的开挖。神仙指引白马拉缰,人们顺着白马缰绳拉下的印子开渠,终将渠道开挖成功,将黄河水引入了灌区,据说这就是七星渠的来源。人们为了祭奠这匹拉缰指引开渠的白马,就在白马滩建造了白马寺。

吴忠古薄骨律镇的得名,传说源自“白口骝(白马)”的发音转韵。《水经注校·卷三》载: “河水又北,薄骨律镇城。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故老宿彦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口骝韵之谬(韵字下当有转字,谓白口骝,转读作薄骨律耳),遂仍今称。所未详也。”这是说, 薄骨律镇城的得名,是在南北朝赫连之世,有一匹白色骏马死于黄河滩渚上。“白马”匈奴人发音为“薄骨律”,于是吴忠的这座古城便叫做薄骨律镇了。

白马与鲧

四个 “白马”地名来源的说法,时代早晚不同,但都与黄河有关。追索“白马”与黄河的关系,“白马”治水要比大禹治水早。

“白马”是大禹的父亲。《史记·夏本纪》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墨子·尚贤》说:“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山之郊。”《汉书·律历志·帝系》载:“颛顼五代而生鲧”。皇甫谧和《世本》都说鲧是颛顼之子。《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从早期史料记载看,“白马”最早应是鲧族群的图腾,是鲧的代称。所以,大禹的父亲就叫做“鲧”,“鲧”的别名也叫做“白马”,“白马”就是大禹的父亲。

鲧是五帝时代继共工后被公众推选出来治水的贤能人物,他治水有功。《史记·夏本纪》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远古洪水泛滥,尧寻求治水人才。当时群臣四岳都推荐鲧,说鲧是治水的贤能人才,论治水,现在还没有比鲧更优秀的人才。这说明鲧有治水经验,才副众望,群臣四岳都推荐他。尧让鲧治水,想试一试鲧的才干。鲧担当治水大任后,为拯救万民于洪水,不顾自身安危,没等批准竟动用了帝之“息壤”以之堵塞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郭璞说:“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開筮曰:‘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

郭璞说的 “自長息無限”的“息壤”,历代注释都说不清。“息壤”,实际上就是西北地区的胶泥土。这种胶泥土,其特性是不渗水。胶泥土是黄土高原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带有胶性的粘土,流水通过沉积胶泥土的特定地域时,将这种胶泥土挟带至低洼地区,流水滞凝,胶泥土沉积。随着挟带胶泥土的积水不断增高,胶泥土的沉积也不断增高,这就是所谓“土自長息無限”的来历。胶泥土是烧制陶器,造水窖、筑堤坝的宝贵粘土,属稀缺资源,不是到处都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舜是在黄河边烧制陶器,贩卖陶器发家致富的。鯀擅自挖掘的胶泥土(息壤)是舜家族的?还是尧帝家族的?史籍记载不清。《山海经·海内经》只说是鯀擅自挖掘“息壤”,“不待帝命”。历史大多是追记的,这个“不待帝命”的“帝”,不是尧,就是舜,别无他人。舜是尧帝的女婿,又继承了帝位。从舜烧制陶器,贩卖陶器发家致富来看,鯀擅自挖掘的胶泥土(息壤)应是舜帝家族的。鯀堵塞洪水急用胶泥土,他没征得“帝”同意,就擅自挖掘了舜家的胶泥土,惹下了大祸,所以史载“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舜上台后就杀了鲧,与“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不无关系。

鯀冤如海

鲧是被尧舜冤杀的治水英雄。《史记·夏本纪》载:鲧“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官方正史说鲧治水九年,舜上台后先为“三公”,代尧巡视,认为鲧“治水无状” “功用不成”,乃杀鲧于羽山,还声称天下人都说舜杀鲧正确。

捡索史料,尧舜杀鯀罪证无据。《史记·夏本纪》《韩非子·外储说》《吕氏春秋·达鬱》等先秦史料披露,尧舜杀鯀的罪名共有三条:

第一条,舜说鲧“治水无状”而杀之。所谓“治水无状”,是说鲧治河采用了堵塞办法。舜杀鯀前,共工就用“壅防百川”的办法堵塞治河。《竹书纪年》载:帝尧十九年命共工治河;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六十九年黜崇伯鲧;帝舜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国语·周语》说: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有崇伯鲧……称遂共工之过……其后伯禹念之非度,厘改制量……疏川导滞。《国语·鲁语》说:“鲧障洪水而殛死(即鲧堵塞洪水被处死)”,即说鲧重复犯了共工的错误(称遂共工之过)。舜杀鯀后,大禹也使用过堵塞办法治河。《山海经·大荒北经》载:禹湮洪水,杀相繇,……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淮南子·地形训》载:禹乃以息土填洪水。《庄子·天下篇》载:昔者禹之湮洪水。《汉书·沟洫志》引《夏书》说:“禹湮洪水十三年。” 堙,本字作“垔”,《说文解字》说:“垔,塞也”,即堵塞。“禹湮洪水十三年”,说明大禹治水也用过堵塞的办法。堵塞治河的办法,舜杀鯀时前后治水人物都在沿用。堵塞治河的办法共工使用在前,鲧用了九年,大禹用了十三年。同样的堵塞治河办法,鲧用,舜就砍了鯀的头;禹用,舜同意禹继承帝位。所以,使用堵塞治河的办法实在成不了舜杀鯀的理由。

第二条,舜怕鯀“欲以为乱”杀之。《吕氏春秋·达鬱》载:“人主之行与布衣异,势不便,时不利,事仇以求存,执民之命。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为故。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尧以天下让舜。鮌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 从《吕氏春秋·达鬱》透露的真相看,鯀认为尧选拔舜为“三公”有失公平(尧为失论),舜就说鯀“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如果鯀真想“欲得三公”而为乱的话,鯀势力强大,他“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干戈未必不起,尧舜未必能安坐天下。但战火未起,说明“欲以为乱”只是尧舜理亏心虚的猜测,查无实据,只是个“莫须有”的罪名。

第三条,舜说鯀“仿佯于野以患帝”杀之。据《吕氏春秋·达鬱》,舜说鯀 “患帝”的证据是舜召鯀,而鯀却“召之不来” “仿佯于野”。这是鯀认为尧选“三公”不公道(尧为失论),“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他充其量是闹情绪,耍脾气,消极怠工而已。鯀身为诸侯,缺雅量,有错,但此错不至于犯下杀头之罪。以上三条理由,都不是舜杀鯀的真正原因。

史料记载,尧舜杀鯀的真正原因是鯀不同意舜继承帝位。尧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女婿舜,鲧认为舜是个“匹夫”,说舜继承帝位不吉祥。《五帝本纪》载: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闲,曰虞舜。”……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尚书大传》载: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载: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吕氏春秋·达鬱》载:“尧以天下让舜。鮌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从以上记载披露的尧舜杀鲧的真相看, 鲧治水九年,尧已老了。舜是经营商业起家的,尧挑选帝位继承人时,选中了舜,并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 鯀为一方诸侯,很愤怒地对尧说:我现在治水已“得地之道”,就是说我已掌握了治水的规律,你应该让我当“三公”。鯀认为尧在挑选帝位继承人时不讲道理,用人不公,闹情绪,所以尧“召之不来”。舜上台为“三公”,代行“天子之政令”,利用职权,在巡狩中以鲧“治水无状”为理由,杀鯀于羽山,以报鯀不同意他继承帝位之仇。

不平则鸣

尧舜杀鯀冤案,世间一直为之鸣不平。《史记·夏本纪》载:“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舜杀了鲧,却让鲧子禹 “续鲧之业”,继续从事治水重任。舜逝世时,又同意禹继承了帝位:“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夏本纪》)。” 舜杀鲧,又让鲧子禹担当司空大任,直至荐禹继承帝位,历史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五帝时代属氏族部落社会,血族复仇是部落成员的神圣义务,何况舜与禹是杀父之仇。大禹如何对待舜杀父这件事,司马迁是清楚的,他在《史记·夏本纪》中说: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史记·夏本纪》载: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一句“禹不敢怨而反事之”,一句禹“过家门不敢入”,一句“以中帝心”,反映的是大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的韬光养晦。从舜冤杀鲧到让鲧子禹继续治水,再到舜同意禹继承帝位的整个过程看,舜对鲧禹父子是怀有负罪感的,舜对鲧禹父子族系进行着心理补偿和安抚。这种补偿和安抚,源于舜冤杀鲧后受到的强大社会谴责、社会呼声和社会压力。

舜冤杀鲧导致天下诸侯叛离。《史记·夏本纪》载:舜死后,“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当时,舜子商均据有首都阳城,大禹辞别商均离去。天下诸侯也都脱离商均而去追随拥戴大禹为夏帝。

尧舜冤杀鲧引起社会叛乱。《山海经·大荒北经》载: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有驩头之国。《大荒北经》载: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海外南经》载:三苗國,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郭璞注说: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人南海,为三苗国。《大荒北经》载:“有鲧攻程州之山。”三苗之君不同意尧将帝位传给其女婿舜,说了些非议尧舜的话,尧就杀了三苗之君,引起苗民反叛,跑到南方建立了三苗國。

舜冤杀鲧引起舆论谴责。公众舆论认为鲧与大禹都是治水功臣。《山海经·海内经》说“禹鲧是始布土”,将禹、鲧治水并列。《国语·鲁语》说:“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 韦昭注说:“鲧功虽不成,禹亦有所因,故曰修鲧之功。”这是说禹继承了鲧治水的功业。《国语·吴语》说: “今王既变鲧禹之功,而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这里鲧、禹治水之功业并列。《韩非子·五蠹》说: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所笑。《淮南子·务修训》说:“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以上文献均将鲧禹父子治水之功相提并论,认为鲧同禹一样,也是一位功劳盖世的治水大英雄。特别是屈原,他对尧舜杀鲧愤悱不平: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画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天问》)。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离骚》)

鯀被尧舜冤杀后,百姓怀念崇拜鯀。鯀逐渐演变为治水神灵,白马就是鲧的神圣形象。

《左传·昭公七年》载:“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黄熊当为黄能之误,《尔雅·释鱼》曰:“鳖三足,能。”能是鱼类中的神鳖,可化为龙。这里说尧虽然杀了鲧,但夏、商、周三代都祭祀鲧。

《山海经》郭璞注引《开筮》说: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国语·晋语八》载: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礼记·祭法》孔颖达疏说:鲧障洪水而殛死者,鲧塞水而无功,而被尧殛死于羽山,亦是有微功于人,故得祀之。若无微功,焉能治水九载? 孔颖达也说鲧治水有功。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说:“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植振鳞横游波上,见者谓为河精,羽渊与河海通源也。上古之人于羽山之下修立鲧庙,四时以致祭祀。”后世将黄河中波涛汹涌之处称之为“白马浪”即源于此,如中卫北长滩之“白马浪”。

《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周礼·夏官·庾人》说:“马八尺曰龙。” 鲧被冤杀化为龙,鲧名白马,白马也就化为龙了。

在神灵世界,鲧最初幻化为神鱼、黄龙、白龙马,一直指引百姓治水开渠。后来,鲧定形为人格化的白马将军,百姓建庙建寺,鲧以“白马”名号世代享受祭奠。

“禅让”疑云

关于鲧的史料,早期后期记述不同,诸子百家与正史记述不同,

汲冢竹简与儒家经典记载不同,总是各有因起。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孔子定《六经》,“断自唐、虞以下;前乎唐、虞,无征不信”,与孔子编辑旨意不符的很多上古图册典籍被其删除。《山海经》、诸子百家记述鲧的史迹来自孔子之前或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之外的淘汰资料、编外资料,其记载内容与孔子删定的诗书是有很多不同的。《韩非子》载:“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尧诛杀了不同意他让舜继承帝位的鲧和共工这二个大臣,对此,孔子的感慨评论是:尧为了实施他自己认为已经看准必做的事,就是决心要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女婿舜。为此目的,尧不惜下恨心杀掉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这在一般人是干不出来的,但尧干出来了,他达到自己的目的了,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但是,尧做到了!尧成功了!很明显,孔圣人对尧的这种做法是赞赏的!康有为读到孔子这种论调时,也感到孔子此说不妥,但出于为尊者讳,就说这则记载是韩非子编造的,康有为说:“此必韩非托古,并托为孔子之言,以自成其说(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康有为这是为孔子不讲理的说法做辩解。《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中尧杀鲧这条记载与《韩非子》同,但远早于《韩非子》。总不能说《山海经》也“托古”。《山海经》的原始资料大多来自远古,未经孔子删改,原始性强。《吕氏春秋》载:尧以天下让舜。鮌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吕氏春秋》这则鮌不同意“尧以天下让舜”的记载亦与《山海经》同。《吕氏春秋》写成于秦统一六国之前(公元前239年),这时秦始皇尚未焚书。焚书之前史料易得,《吕氏春秋》融汇诸子百家,兼容并包,取精用宏,书成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其原始资料的可信度很高。

对于《尚书》《史记》《论语》《孟子》等传统儒家典籍津津乐道的尧、舜、禹帝位“禅让”制度,《韩非子·说疑》认为是儒家自我宣传的结果:“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察四王之情,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然四王自广措也,而天下称大焉;自显名也,而天下称明焉。则威足以临天下,利足以盖世,天下从之。”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今河南汲县西南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一批竹简,史书写在竹简上,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史事,截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被称为古本《竹书纪年》。在这部古书中,记载了与《尚书》《史记》《论语》《孟子》等传统儒家典籍不同的历史事实,如:“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共伯和干王位”等等,有些内容还与甲骨文﹑金文符合。以上证明,《山海经》《韩非子》《国语》等诸子百家及《吕氏春秋》记载的尧为了传帝位于其女婿舜,不惜与舜合谋冤杀鲧是历史事实,传统儒家典籍津津乐道的尧、舜、禹帝位“禅让”制度,实际上是腥风血雨的一系列宫廷政变或军事夺权。

历史是抹不尽的,公道自在人心。鲧含冤屈死,从夏商周时代开始,他由尘世治水英雄逐渐演化为天国的治水神灵,一直受到中华各族的怀念与祭祀,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同类推荐
  • 隋唐史论:牛致功教授八十华诞祝寿文集

    隋唐史论:牛致功教授八十华诞祝寿文集

    本书是牛致功教授八十华诞祝寿文集。书中收录了《牛致功教授的良师风范》、《“仁政”“民本”是“贞观之治”的特质》、《“汉制”与汉唐学礼制度简论》、《李德裕军事思想研究》、《大唐气象览胜》等数十篇学术研究文章。
  • 大唐编年史

    大唐编年史

    残酷的命运成就了一个人的传奇一生。更幽默的描写了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因误入时空生活距今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开元年间。并与一只叫至尊宝的神猴笑闹江湖的玄幻故事。
  • 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本书介绍了兰州文学的发展脉络,对兰州的文学成就进行总体概览。以历史时代为线,展现兰州文学从古代、近代、现代一直到当代每个发展历程中亮丽的风景。
  •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明朝,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欲望膨胀的年代。不仅皇帝们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李善长外表温和,但待人苛刻,以营党欲;朱高煦恃功骄恣,凶悍不法,以篡夺欲;王振善于伺察人意,以虚荣欲;刘瑾欺上瞒下,以把持欲;严嵩、张居正很不廉洁,以求权欲;魏忠贤见风使舵,以变态欲;李自成勇猛有识略,以残虐欲;吴三桂勇冠三军,以私情欲。权倾一时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也有宵小之徒;有忠臣的死谏,也有阉人的疯狂……正是这个偏执家族,揭开了明朝近三百年的重重迷雾,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捉摸不透、无限遐想的明朝。
  • 清末之复兴之路

    清末之复兴之路

    穿越清末强国富民的故事。会比较多的着眼于人物的心灵旅程,有由善变恶,也有由恶变善,人间沧桑,变的不只有面貌。没有佳丽三千,主角会是个衷情的人。节奏略快,飞一般的感觉。
热门推荐
  • 女人说:欣赏他、鼓励他、包容他

    女人说:欣赏他、鼓励他、包容他

    对女人来说,有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是,假装你不需要爱,但是其实你需要得很。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表现得很不需要婚姻,她们甚至炫耀自己选择单身的生活,但是,我很想问一句——“她们快乐吗?”
  • 会议与时代

    会议与时代

    会议开始了,想要建立格局的国魂们,请前来参见战争。本届世界大战的人数为13他们是来自西部的,东部的,西南部的,东南部的,北部的共*阵营的熊和熊猫
  • 霸道总裁狠狠爱

    霸道总裁狠狠爱

    贱人骂她不要脸,恨不得将她拆骨入腹,诅咒她有朝一日被他从云端踢下。她淡定的朝她笑:“贱人就是矫情,下地狱的游戏,姐就不陪你玩了!”晚上,她差点闪了腰。隔天,尽是贱人伤人被捕关进疯人院的消息,她大笑差点又闪了腰。男人从她身后抱住她,慵懒磁性嗓音在耳边响起,“满意了吗?”满意两字她都还没说,就被吻封住了唇!
  •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

    在徐则臣的《雪夜访戴》里,王徽之不仅是一位风流倜傥、好玩好色、满腹诗书的文人雅士,同时也是一个善于作秀、渴望荣誉、投机钻营的名利之徒。作家揭示了他在自由与名利之间的矛盾和痛苦,为了摆脱家族阴影的费尽心机,把一个真实的、两面的魏晋名士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作品用的是以古讽今、以今鉴古、古今交融的写法,幽默、睿智、好读,是一篇意味无穷的新历史小说。
  • 修炼成魔

    修炼成魔

    成仙是他的理想,不懈的努力让他一步步成功,他经历过荣耀,也经历过失败。在修仙路上,亲人的被害令他伤心欲绝,铁血复仇给他带来了魔的称号。他在尸山血海中崛起。但这路能走多久。
  • 逆上云霄

    逆上云霄

    大学生林天被女友背叛,心灰意冷下又遇车祸,结果因祸得福得到传承。
  • 天使柠檬泪伤梦

    天使柠檬泪伤梦

    我喜欢你,我不喜欢你。柠檬也不知道心里有什么人一直在占据着一半的心,是尹凉,还是紊熙。“你个大男人就不会帮忙做点事情吗?”柠檬对折紊熙大喊,她经常把一天的气撒在紊熙身上,但紊熙始终都是笑着,只有对着尹凉才是有一点点温柔,到底是喜欢上了他,还是他,还记得第一次相见的时候,现在已经是最后一次见面了,柠檬站在家里的窗户边上,吹着凉风,后面一个她再熟悉不过的声音,终究是他,我爱他,但没有机会了,柠檬冲过去想要抱住他,但她抱住的,只是一团散沙,她跪在地上,哭了,他走了。
  • 鬼仇

    鬼仇

    在农村烧纸钱是很常见的,一些老人更是对死去的人敬畏有加,逢年过节,清明鬼节村里的大街小巷里更是一番死人“觅食”的盛宴,村里的人都会在那个时候用纸钱以寄哀思,祭鬼送神,场面壮观也有几分感人之处,哀伤和思念都寄托在了这片片的纸灰里。可是今天却是不同,我透过窗户的缝隙里看着,纸钱放在火焰里化成黑色的灰飘飞着,居然飞成了一个人形,夹带着雪花,五官和衣服也拼凑出来,随着纸钱烧的越来越多,人形显露的越来越清晰,我仔细一看,居然像玉翠,妈妈抬起头看到到之后,她脸色顿时变得恐怖起来,赶紧将纸钱熄灭,向纸钱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流着眼泪跪在那里。
  •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怎样提高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困扰着许多学生家长。文章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非常重要,本书为学生讲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技巧、方法。如“创新带来陌生化效果”、“写作的主题要创新”、“写作的思路要创新”、“叙述的技巧”、“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耐人回味”、“语言要富有表现力”等。希望能对学生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 仙魔之云淡风轻

    仙魔之云淡风轻

    她对他爱的执着,而他却一心只为天下。她为爱成魔,誓与他生生世世为敌,他为天下成仙,两度抛弃她。终于这一次,东方云朔,是我抛下了你。爱本是一念之间,一念成恨,一念执着,只是这爱,却生生世世相随,叫我如何真正的放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