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8800000006

第6章

苏洵及其二子以“负贩之夫,奋身而往”的精神,从褒斜谷出川,越秦岭,过大散关和错喜欢铺,经益门镇和陈仓县,到达凤翔府凤鸣释,因释馆十分残破,只好重找旅馆住下。《凤鸣骤记》记有此事。从凤翔东进,渡渭人眉县。在眉县东之张载故里横渠镇,父子同游并题崇寿院壁。在长安休整以后,东过骊山,经华阴出撞关,在途经二陵(今属河南,为当时的交通要冲)时,他们的马死了,只好改骑毛驴。苏轼后来写给苏辙的一首诗中说:“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赛驴嘶。”又经洛阳至开封京城。其间“自蜀至秦,山行一月。自秦至京师,又涉行数千里”。“过秦汉之故都,悠观终南、篙、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当父子三人一路辛苦,于五月抵达京师开封时,正赶上这里闹水灾,他们只好等待,直到秋天,大水退尽,他们才进了开封。苏轼与苏辙于这年秋月,请开封府解,顺利地通过了举人考试。

在苏洵父子上京前,欧阳修就收到了昊照邻带给他的苏洵的文章,他对苏洵大加赞赏。昊照邻与苏洵的二哥苏涣同科进士及第,六载为蜀官,与苏洵的交往也很深,苏洵在初次拜见张方平后不久,又拜访了当时任键为(今属四川)县令吴照邻,得知昊马上要赴京,托其把自己的一些文稿带给欧阳修。这次苏洵进京后马上去拜见欧阳修,呈上了张方平、雷简夫等人的推荐信、自己的作品,还写了一封充满仰慕之意的信。

欧阳修对苏洵的才气十分佩服,认为他的文章可以与荀子相比。他很快把苏洵的文章呈上了朝廷,并写了《荐布衣苏洵状》,希望能起用苏洵。他说:“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其论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书(论)》、《机策》二十篇,辞辩宏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其人文行久为乡间称道,而守道安贫,不营仕进。”他还给富弼写信,希其能接见苏洵。欧阳修还给张方平写信,对他推荐苏洵表示感谢,说他“所荐得人”。其实,张方平与欧阳修过去在政见L有些分歧,可他们在为国家推举贤才方面都表现出了热情而坦荡的胸襟。

苏洵还给富弼、韩琦、文彦博等人写信,除请求拜见外,含蓄地提出希望得到他们的举荐。在这些信中,苏洵因自己的性格使然,对这几位元老重臣没有歌功颂德,反而针对时弊,提出一些相当尖锐的政治见解。在给富弼的信中,针对他至和二年回朝任宰相以来,失去了当年推行庆历新政的锐气,而因循守旧,连一点有作为的动静也没有,令天下人感到失望的现状提出了批评。苏洵说:

“方今困而后起,起而复为宰相,而又值乎此时也,不为而何为?且吾君之意,待之如此其厚也,不为而何以副吾望?故咸日:后有下令而异于他日者,必吾富公也。朝夕而待之,跳首而望之。望望然而不获见也,戚戚然而疑。呜呼!其弗获闻也,必其远也;进而及于京师,亦无闻焉。不敢以疑,犹日: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数十年之间如此其变也,皆日贤人焉。或日:彼其中则有说也,而天下之人则专始见也。然而不能无忧”。(《上富丞相书》)

苏洵写给富弼的信于直谏之中寓委曲柔和之意,读之但见其可悦而不见其可憎,但未免交浅言深。富弼不以为然,对苏洵的态度很冷淡。

苏洵写了《上韩枢密书》,呈送给时任枢密使的韩琦。他在信中根据军政长期松弛,士卒骄惰,希望韩琦能严整军纪,甚至可以采取诛杀的强硬手段整顿军队。据说韩琦看过信后大惊,虽不用其言,但很佩服苏洵的才学。

苏洵还给时任宰相的文彦博写了《上文丞相书》。文彦博在朝野很有威望,他“立朝端重,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其德望足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矣。至于公忠直谅,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宋史·文彦博传》)。苏洵根据宋王朝吏治腐败,官吏众多成患的现状,在该文中提出了与“大臣建议减任予、削进士,以求便天下”而不同的主张;即进贤人、黜不肖,“略于始而精于终”。苏洵在文中说:“使贤者易进,而不肖者易犯。夫易犯故易退,易进故贤者众,众贤进而不肖者易退,夫何患官冗?”毫无疑问,苏洵这一建议是解决宋王朝吏治腐败顽疾的一剂良药,但当时他人轻言微,绝不会引起当权者的重视。

苏洵也给时任枢密副使的田况写了《上田枢密书》,以进行自我推荐。田况曾任益州知州,苏洵“囊者见执事于益州”,可以说俩人是旧相识了。苏洵在信中介绍了自己钻研学问和着书立说的过程,希望田况能重其言,贵其身。

青州太守余清这时到了京城,苏洵向他呈送了《上余青州书》,表达了对余清的仰慕之情和自己的志向。

也许由于政见不同或者其他原因,富弼、韩琦并没有像欧阳修希望的那样对苏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韩琦对苏洵礼尚有加,引为座上宾,口中只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好,再不说其他的事情。富弼对待苏洵就更没热情了。所以,苏洵虽四处写信求人,欧阳修也极力推荐,但朝廷任用苏洵的希望仍很渺茫。就在苏洵几乎绝望的时候,嘉佑元年冬季,张方平从成都离任返京。苏洵就像溺在大海中的人看见一根稻草,也要奋力抓住它一样,立即给张方平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泣血滴泪,很是凄凉,他说:如果这一次到京师来一事无成,那么也不用再求谁了,而且以后也就没什么希望了。听说你的车马快到京师了,我西出百余里去迎接。雪后的风很冷,早晨到郑州时,冻得嘴唇干裂,往憧仆的脸上望去已无人色,从附近人家讨要来了些柴火点燃烤火,良久,我们主仆脸上才恢复了本来的颜色。从郑州往前又走了十里,为大官作前导的骑士从东来,忙惊愕下马立在道路的弯曲处。那位大官来了,从者数百人,足声如雷,却不是自己要迎接的人。等那伙人过去后才上马慢慢往回走,边走边伤心。明公你曾称我的文章洁廉而有文,可以与汉代的司马迁相比,而我却穷困到这种地步,明公难道能无动于心,而等待我多说吗!

与父亲苏洵举步维艰的境况相反,苏轼、苏辙二兄弟此次进京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旗开得胜,轻而易举地在开封府考中了举人,此刻他们住在开封兴国寺里,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参加第二年元月由欧阳修以礼部侍郎(礼部的长官)身份主持的礼部考试。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有意想通过这次考试来扭转当时的文风。北宋初期受五代骄俪文风的影响,讲究词采华丽,对仗工整。到北宋中叶,形式主义的骄俪文风未灭,而又出现了险怪艰涩的倾向,这就是当时流行的时文。欧阳修认为:“所谓时文皆穿凿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在这次礼部考试中,欧阳修决心打击浮艳剽窃的文风,录取平易自然有道有艺之文。

礼部考试的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氏兄弟因文风朴实,文笔自然流畅,且酌古喻今,说理透辟,阐发儒家道理而又有独到的见解,颇具古文大家之风范,所以都被选中了。尤其苏轼的考卷《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了欧阳修的特别赏识,他高兴地说:“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与梅圣俞》)但欧阳修当时怀疑这篇文章为自己一名叫曾子固的门下弟子所写,为避嫌疑,把这份考卷排列为礼部考试第二名。庆历元年朝廷在总结科举考试中的“公荐”(推荐材料)弊病之后,取消“分卷”,实行考卷制度,使试卷成为评定录取的惟一标准。并实行“糊名”“誉录”制度,防止姓名、笔迹失密。

苏轼的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旁征博引,气势飞扬,但在所引用的史例上,却有一则是杜撰出来的。文中说:奖赏可失之过宽,而处罚若有疑间则应慎刑,以免错杀无辜。在此处他用了一则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有之三”。此典故用得十分恰当,考官读到这里时不敢质疑,怕被人认为自己才疏学浅。苏轼过关后,作为当时考官之一的梅尧臣问苏轼:考卷中关于尧帝与皋陶的典故出处在哪里?苏轼笑着老老实实回答说是想当然杜撰出来的,因为他认为圣君一定会这样做。这件事在文坛上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经过礼部的考试之后,于当年三月八日殿试。十八日榜出,苏轼兄弟又通过了仁宗皇帝的“御试”。苏轼赐进士及第,在380位考中的学子中名列前茅;苏辙赐同进士及第。宋仁宗回宫后高兴地对皇后说:“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殿试初后,苏轼等待梅尧臣等编排详定后分配官职,苏辙因年幼“赐归待选”。

仕途苏洵看到自己亲手培养的两个儿子皆中高第,实现了自步己多年梦寐以求而难以实现的夙愿时,有点自嘲地写道:“莫履维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无名氏艰《史阙》)。

苏洵虽没在京师谋到一官半职,但他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等人的推崇,很快在公卿士大夫中间流传开来,再加之两个儿子高中进士,父子三人在京师的名声日振。他们初到京城时,到处投书以求拜见“王公大人”,而现在情形反了过来,倒是许多“王公大人”、社会名流前来拜见他们,使苏洵备受冷落的心情得到一丝慰藉。

对于苏洵父子三人来京师的轰动效应,欧阳修在《苏明允墓志铭》中写道:“当至和、嘉佑之间,(苏洵)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书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世。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之文章遂擅天下。”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也写道:“既而欧阳公为礼部,又得其二子之文,摧之高等,于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苏文论辩滔滔,思接千古,地负海涵,令人志气高远,气魄宏伟,忘却庸俗的小事。在气象峥嵘,气魄雄伟豪迈方面,苏轼的造诣超过了欧阳修。所以苏文一出,立即名扬天下,独擅文坛。宋代甚至流传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民谣,可见一般文士模仿苏文的程度。

正当苏氏父子准备步人政坛之际,噩耗传来,苏洵的贤妻程氏在家中亡故。父子三人卒返回四川。

同类推荐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热门推荐
  • 倾城公主拽天下

    倾城公主拽天下

    。。。。。。。。。。。。。。。。。。。。。。。。。。。。
  • 药店生态位

    药店生态位

    《药店生态位》一书将从行业内外的科学分析入手,教会医药零售企业如何解剖自我,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设定战略目标、塑造哲学和文化、确定赢利模式、选择合适的价值链、聚焦有潜力的市场、思辨大小规模、明确营销和价格定位、树立学习标杆。相信《药店生态位》的尝试和突破性思路,将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 当代人闯关东

    当代人闯关东

    闯关东是人类迁徙史上规模最大的壮举,文学体裁表现的都是过去,本作品体现的是在由“闯关东”的潮流成为“关东人闯山东”的回流年代,也有人沿着前人的脚步,成为当代人闯关东的另类。白山黑水林业资源无节制采伐带来的后果,林业从盛到衰给我们留下太多启示。众多文学体裁说的都是从前,如今没有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但是不乏更精彩的故事。
  • 狂傲死神邪魅妻

    狂傲死神邪魅妻

    绝对的爽文,绝对的护短,绝对的美男,绝对的激情,喜欢这种文的朋友来看看喽
  • 火线残阳

    火线残阳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战火纷纷世界里。身处炼狱似的战场,多活哪怕一秒都是上天对于你的恩赐。
  • 英雄联盟之无敌外挂

    英雄联盟之无敌外挂

    一个横空出世的绝世天才,一个迷之操作并带着铁血冷酷的天才玩家。他是呆萌还是痴呆?“他不是人!”某解说这样评论他。“他开了外挂吗?”LOL外挂监管员这样质疑他。“他杀人好霸气。简直TM不讲道理...”某职业选手泪流满面地哭诉。他不说话,但是却腹黑地自言自语:谁让我是脚本呢!
  • 一辈子的事业:我的创业非传奇

    一辈子的事业:我的创业非传奇

    本书为汉庭创始人季琦的创业手记和管理笔记。10年来,季琦联合创办的携程、如家,独立操作的汉庭,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均超10亿美元。其中的创业征程、心路历程以及鲜为人知的内幕,作者娓娓道来,启人心智:怎么找到一辈子的事业?找到了如何坚持、经营和发展?是赚钱重要还是事业重要?赚钱如何与事业完美结合?季琦通过汉庭现身说法,在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季琦作为新生代企业家的翘楚,对企业上市、公司管理、商业模式、酒店经营、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人生皆有独到而深刻的看法。比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观念的提出以及在汉庭的实践;对企业上市的建议和忠告;对外国酒店经营的考察,皆见解独到。
  • 惹上豪门:首席宠妻77度

    惹上豪门:首席宠妻77度

    她十六岁爱上他,两年的疯狂迷恋却换来他一次又一次的冷漠与厌烦,那时的她任性,刁蛮,甚至设计与他发生关系,然而父亲的锒铛入狱,母亲的相继离去,却改变了一切。为了挽救父亲,冒着大雨去恳求他,可是等来的是他不会帮她,叫她别痴心妄想。怀孕的事实却等来他更加绝情的话,“我绝不会承认你肚子里的孽种是我的。”那一刻,她才明白他是有多讨厌她。那一夜,她失去了家,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心。再见,他却莫名地迷上她的身体,将她囚禁在身边。夜夜笙歌后,他宠溺地看着她,“影儿,为我生一个孩子。”原宥影凄然冷笑,嘲讽道,“厉先生,你不知道吗?被你毁掉的是我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
  • 醉天穹

    醉天穹

    这个世界上人被划分为两种。不能修行的凡人,占多数。可以修行的修者,占少数。前者为生物,后者为生命。不能修行就意味着如同家畜,凡人无法反抗修者。这是这个世界上人尽皆知的法则。然而少年偏偏不信。谁规定的凡人不能杀修者?少年背着一张弓,拉起一个团,天穹之下,他要重新定下规矩。他是凡人之身,终生不能修行。可是他偏要登天。少年的身子站的很正很直,没有人敢拦他。
  • 新时代土地公

    新时代土地公

    没有最倒霉,只有更倒霉。丁健先被女朋友甩了,独自一人到定情的破败土地庙去借酒浇愁,又遭遇雷雨天。还好打雷没劈到他,可劈倒了土地庙的神像,把他砸死了。死了就死了吧,成了鬼无法转世投胎,又被囚禁在土地庙的废墟里无法离开。连做鬼都不自由,还有比这更倒霉的吗?但世上还有那么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丁健发现自己时来运转了,莫名其妙的继承了土地之印,成了土地公!可是丁健又发现自己高兴的太早了,大名鼎鼎的土地公根本没多少法力,不可能让他呼风唤雨。丁健连经大起大落,终于坚定了一个信念:即使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也要走出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