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2900000029

第29章 狄仁杰与娄师德

在狄仁杰坎坷的一生中,除了晚年推荐了几位人才,可视为他的门生之外,竟无结交一位挚友。这不是史家记事的疏忽,而是他饱经生活的沧桑与劫难之后,总结出的一种障人眼目的护身术。拨开这种障眼的薄雾,呈现我们面前的竟是人生的悲凉与感慨。

在解读历史时不能不令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狄仁杰为何没有一位挚友见之于记载?从他早年在并州帮助郑崇质的豪爽举动看,狄仁杰并非那种孤僻冷漠、独善其身、不喜结交的人。在分析了他与以下诸人的关系后,答案也许就在其中了。

娄师德与狄仁杰的关系颇为有趣,可以说是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之间一种默契的君子之交,表面上平淡似水,实际上浓烈如酒。

根据记载,狄仁杰的第二次入相是娄师德推荐的。狄仁杰就任后,屡次排挤娄师德,想把他外放充使。当时娄师德也是宰相(纳言)。娄师德知道此事后,心地坦然,并不痛恨狄仁杰。武则天发现此事后,召见狄仁杰,询问道:“卿以为娄师德贤否?”回答说:“作为一员统兵的将军能够守御边境,是否贤明臣实不知。”武则天又问道:“娄师德有知人之明吗?”狄仁杰说:“臣曾与他共过事,没有听说他有知人之明。”武则天最后不得不说:“朕用卿为相,乃是娄师德推荐的结果,亦可谓知人矣。”狄仁杰听到此话后,感到十分惭愧,叹息地说:“娄公盛德,我能为其所容,他的深沉真是难以窥知。”还有一种记载说,武则天在说了上述一番话之后,还命左右当场取来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表章10余通,赐给狄仁杰,以证实她言之有据。

据此看来,娄师德荐引狄仁杰为相,是确有其事。娄师德与狄仁杰相识是在神功元年(697),当时河北地区遭受契丹的骚扰与破坏,百姓流离失所。这年六月,武则天命狄仁杰与娄师德、武懿宗一同分道安抚河北诸州。在这次行动中,狄仁杰政绩突出,使娄师德看到了他的卓越才干和不凡品格。回到洛阳后,娄师德于这年九月升任纳言,十月,狄仁杰就被任命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说明娄师德回到洛阳以后,马上就向武则天推荐了狄仁杰。可见娄师德荐贤之心切。

娄师德此次与狄仁杰共同安抚河北,两人志同道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至于狄仁杰排挤娄师德其实是一种假象,狄仁杰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从未干过排挤同僚的卑劣勾当,因为担心武则天怀疑他们有朋党关系,所以才故作姿态,给她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有的学者把狄仁杰的这种行动称之为“自其身”,认为更加难能可贵。娄师德与狄仁杰同任宰相大约有半年多,于圣历元年(698)四月调任陇右诸军大使、检校营田事。次年,又任检校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长史、天兵道大总管。因为有这种到外地任职的事实,使人们更加相信狄仁杰排挤娄师德的说法,并郑重地记入史书。其实,娄师德在西北边境主持军事及营田数十年,对这类事务驾轻路熟,处理朝政非他所长,他再次调任陇右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愿。至于他调任并州,是因为这时突厥侵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武则天对他这位宿将的又一次借重,和狄仁杰并无任何关系。

娄师德的性格与处世方式和狄仁杰截然不同,以宽厚大度而为世人所重,也是一位名重一时的人物。

娄师德是郑州原武(河南原阳西南)人,20岁时中进士,从而步入仕途。唐高宗上元初(674),升任监察御史。仪凤三年(678),中书令李敬玄奉命赴西北讨伐吐蕃,娄师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应募从军。李敬玄战败后,娄师德收集散亡军士,军势重振。不久,迁殿中侍御史、河源军司马、兼知营田事。娄师德在这里屡建功勋,多次挫败吐蕃军,高宗遂升任他为河源军使。永淳元年(682)十月,吐蕃再次入寇,娄师德率军迎击,八战八捷,重创了吐蕃军。高宗因此称赞他有文武才。旧史说:“师德在河陇,前后40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有关娄师德的轶事流传很多,可以说这些记载对他的性格及处世态度有入木三分的刻画。娄师德任兵部尚书时,奉命前往并州办事。途中经一驿馆,娄师德惟恐烦扰驿馆,就与随从人员一同在厅中用饭。他发现自己所食之饭白而细,其他人员的饭又黑又粗,便把驿长叫来,责问他为何饭分两种?当他得知是由于两浙之米尚未及时运到的原因后,就命令给他也换成和众人一样的粗黑饭食。

娄师德任纳言时,有一次奉命检校屯田,因为他有足疾,临行时便命随从吏员先行,自己坐在洛阳宫城光政门外的横木上,等待牵马来。一会儿来了一位县令,不认识娄师德,随便招呼了一声,就与他共坐于横木上。这位县令的儿子随后走来,远远就看见自己的父亲与娄师德坐在一起,此人认识娄师德,急忙过来告诉其父这位是当朝纳言(宰相)。县令大惊,站起来连声称:“死罪!死罪!”娄师德说:“人皆有不相识的人,法律上也没有规定这就是死罪。”这位县令乘机向娄师德诉说自己因年老眼昏花而被解职,其实眼睛并不昏花,夜晚起草表状也不成问题。娄师德风趣地说:“说是夜晚可以书写表状,为何白日里不识宰相?”县令大惭,灵机一动,急忙说:“纳言莫说我不识宰相,纳言就是南无佛陀。”意思是说娄师德是真神不露相。这时娄师德牵马的随从也来到光政门外,闻听此言,不觉大笑起来。

娄师德往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检校屯田时,在一处驿馆用饭完毕,命驿官牵马,准备动身。这时他手下的判官也用完了饭,索要一碗浆水,再三催促也无人应承。娄师德对他说:“等我上马后,再为你料理此事。”娄师德命人叫来驿长,谴责说:“判官与纳言有何不同,你们竟不予供给?取杖来!”驿长见宰相动怒,惶恐不知所措,拜伏在地,连连谢罪。娄师德?说:“我本来要将你重责一顿,宰相打驿官,细碎小事,传出去有损于我的名声。如果把此事告诉所在州县,恐怕你性命难保。这次暂且饶你一次,以后不许再犯。”驿长跪拜流汗,狼狈退去。娄师德本意在于教育驿官,并不想抖宰相威风,责打下面的官吏。

娄师德的宽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早年他在吏部任职主管官员选授时,有些选人到部询问选用情况,竟然直接翻阅簿书,娄师德再三制止,选人不听,他无奈之下只好用笔把墨洒在簿书上,然后以墨污簿书,不便再查阅的理由,才把这些人打发回去。吏部选官决定选人是否重新任官,事关重大,选人通常对主管者都非常敬畏,不敢有丝毫怠慢,娄师德为人宽厚,人皆不惧,这才出现上述情景。

娄师德任纳言时,李昭德任内史,同为宰相。有一天二人相随入朝,娄师德体胖行走缓慢,李昭德屡次等待也不见赶上,不由得气恼起来,骂道:“叵耐杀人田舍汉!”是说他是一个使人难以忍耐的农夫。娄师德听到此话,不慌不忙地笑着说:“师德不是田舍汉,还有谁是田舍汉?”

娄师德不仅自己待人宽厚,还要求他的弟弟也要做到这一点。其弟任代州(治今山西代县)刺史,赴任时到其兄处辞行,娄师德告戒他说:“我无德才,位居宰相。你今又任刺史,兄弟显达,容易招人嫉妒,不知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保全性命?”其弟长跪不起,对其兄长说:“自今以后就是有人唾到我脸上,我也决不生气,只将唾液擦去而已。以此自勉,也许可以免去兄长担忧。”娄师德并不满意,十分严肃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事。你想人唾于你的脸上,说明十分恼怒。而你当面擦去,显然对对方的行为不满,应该笑而承受,让唾液不擦自干,岂不更好?”以上见《隋唐嘉话》卷下。

娄师德性格也十分豁达。据载:“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为‘齿牙春色’。”《清异录》卷下。这一习惯颇合现代养生之道。也许娄师德不是单纯为了养生,很大程度上是排遣郁闷之气,用以调整情绪。

娄师德还非常幽默,做事不露痕迹。他任兵部尚书时,有一次前往梁州(治今陕西汉中)检校营田。有一位同乡也姓娄,任屯官时有贪赃行为,被都督许钦明捕获欲治死罪。娄师德到梁州后,许钦明想释放此人,遂令娄师德的其他同乡去谒见他,让娄师德出面说情。娄师德说:“违犯国法,就是我的儿子也不能免罪,何况他人!”第二天,许钦明设宴为娄师德接风。娄师德对都督许钦明说:“听说有一人犯国法,说是我的同乡。我确实不认识此人,只是童年时和他的父亲一同放过牛。请都督不要因我的缘故而宽贷此人。”许钦明就命左右将此人带到席前。娄师德见到以后,十分生气,严厉谴责说:“你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官,不能洁身自好,触犯国法,为之奈何?”随手端起一碟饼递给他,说道:“让你临死做个饱死鬼吧。”许钦明见状,遂将此人释放,没有再加追究。

娄师德外愚而内秀,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长期的官场生活养成了他事事谨慎的作风,决不做冒险的事。武则天一度禁止屠宰、捕渔。长寿元年(692)五月,江淮大旱,发生饥荒,由于不许捕渔,百姓饿死者甚众。右拾遗张德生子三天,按照习俗亲友是要登门贺喜的,主人也要设宴款待。由于禁止屠宰,张德只好冒险私宰羊以款待同僚。补阙杜肃饱啖一顿后,却又上表告发了此事,以谋取政治上的好处。次日,上朝时武则天对张德说:“闻听卿生男,甚喜。”张德拜谢。武则天又问:“待客的肉从何而来?”张德知道有人告密,赶紧叩头服罪。武则天进一步解释说:“我禁止屠宰,但吉凶之事不在其列。卿以后交友待客也要慎重择人。”然后拿出杜肃的表章给?他看。“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张德此次没有受罚,确系事出有因。如无故犯禁,就不那么幸运了,故江淮之民饥饿而死,也不敢犯禁渔猎。

娄师德这个时期和众人一样,也是很久不沾腥荤。当时他任御史大夫,曾前往陕州(治今河南陕县)办事,用膳时厨子端上一盘羊肉,娄师德问道:“敕令禁止屠宰,如何能有此肉?”厨子回答说:“这是豺咬死的羊。”娄师德十分高兴地说:“好个懂事的豺。”然后大吃起来。一会儿厨子又送上了鱼,娄师德又问:“此从何来?”厨子说:“豺咬死的鱼。”娄师德听后,斥责说:“你好糊涂,为什么不说是獭咬死的鱼?”厨子赶忙改口,说确是獭咬死的。于是,娄师德又放心地大吃起来。从这些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到,娄师德对人对事的细微,不留下把柄让人去抓。

娄师德的这一套处世之术,是他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也正因为这样,才使他安然地度过了一生,身处高位而人不嫉,手握重兵而主不疑。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评述,说他在“武后之年,竟保其宠禄,率是道也”《隋唐嘉话》卷下;“是时罗织纷纷,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重之”;又曰:“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大唐新语》卷7《识量》。这些评论用语虽不尽相同,但看法却出奇的一致。

在武则天统治晚期,宰相中最为当时人所关注的两个人就是娄师德与狄仁杰。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以功名始终,但保其禄位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当时人张评论说:“(娄)纳言直而温,宽而栗,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万顷之波,浑而不浊;百炼之质,磨而不磷。可谓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这个评论非常中肯,所谓“直而温,宽而栗”,是说娄师德忠正而温和,宽厚而又坚定。“百炼之质,磨而不磷”,是说他是久经磨炼之人,虽屡次劫难却不足以改变其本质。可见娄师德是一个很有主见,决不随波逐流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慧眼识英才,推荐狄仁杰入相。

张对狄仁杰的评价更有意思,他说狄仁杰是:“粗览经史,薄阅文华。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淫祠有烈士之操。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胆气坚刚,明而能断。晚途钱癖,和峤之徒与!”涅,染黑;淄,黑色。“心神耿直,涅而不淄”一句,是说狄仁杰心志耿直,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只有最后一句批评狄仁杰晚年爱财,与和峤为同一类人。和峤是晋朝太子少傅,家产丰足,富甲王侯,然生性吝啬,大学者杜预讽刺他有钱癖,即有钱的癖好。通观狄仁杰一生性格豪爽、乐于助人,且爱民如子,不像是贪财聚之徒,如何晚年却改变心志了呢?很可能这又是狄仁杰的护身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所谓“自其身”而已。

娄师德与狄仁杰之间虽为君子之交,似不应如此神秘,之所以形成这种状况,是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武则天是一位警觉性颇高的人,尤其是忌讳大臣之间往来过密,对于朋党之类的事非常敏感。她一生诛杀的大臣中有不少就属于此类情况。如宰相魏玄同与另一宰相裴炎关系亲密,是所谓始终不渝的好朋友,当时人“谓之耐久朋”。裴炎被杀后,有人诬告说魏玄同曾说过:“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为耐久。”武则天大怒,联想起他和裴炎的关系,遂下敕赐死于家。如果说裴炎与魏玄同的死也与他们一贯不追随武则天有关的话,那么丘神和周兴的死就更能反映武则天这种怀疑一切的心态。丘神和周兴都是一贯追随武则天的大酷吏,他们对广大朝士来说是凶神恶煞,对武则天来说则是忠顺的走狗,鞍前马后,不知为她出了多少气力,可是当有人密告他们两人通谋时,武则天也毫不手软地将他们治罪,最终都没有得到好下场。

前车之鉴,使娄师德与狄仁杰不得不小心谨慎起来,反正君子之交重在心心相印,至于表面形式倒也是微不足道的。君待臣以诚,臣对君以忠,君既疑臣,做臣子的免不了也要耍些手腕以障其眼目,故李贽说:“梁公实重娄公,而反数挤之于外。……后虽忮忍,而不知反正之权,固已在此老掌握之中久矣。”《藏书》卷9《狄仁杰传》论。

同类推荐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白衣卿相: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人生,在哪里转弯

    人生,在哪里转弯

    人生是一本书,书写的是自己的峥嵘岁月。可以精彩,可以平庸;可以厚道,可以轻薄;可以平顺,可以曲折。凝望回头路,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我们不得不在午夜静静思考,扪心自问:人生究竟该在哪里转弯?
  • 玄幻异能战

    玄幻异能战

    现代文明与魔武文明的激烈碰撞,异能者,拥有高科技武器的现代军人。魔法师,掌握斗气的武士。魔兽,嗜血的巨人。为了生存他们之间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 半吊子异能

    半吊子异能

    十大邪门武器神秘失踪,造成了一场血雨腥风,身为冷血无情的杀手古风,经历了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竟然遇到了传说中会说话的狮虎兽!一个个的惊奇接二连三,且看古风如何招架!
  • 心理师之四季档案

    心理师之四季档案

    一件离奇的坠崖事件,究竟是预言成真?还是另有别情?随着咨询师的层层推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 甩不掉的尴尬

    甩不掉的尴尬

    《甩不掉的尴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二十一篇主题各异的随笔文章。第二部分则主要记录了有关香烟的一切。
  • 婚后试爱

    婚后试爱

    “嫁我,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我嫁!”高尔夫球场,她喜欢的男人无动于衷,她便拉上了另一人玩笑似的求了婚。怎知,那人却当了真……她以为,婚后的生活会是相敬如宾的夫妻生活。谁想到,竟是这样的。“老婆,咱们玩游戏吧!”安大少笑得人畜无害。而某女的内心却在流泪。说好的相敬如宾呢?看来这段婚姻是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 田园蜜语:带个空间来种田

    田园蜜语:带个空间来种田

    程沫在一次考试中意外的被一枚戒指带到了古代,开始了她苦逼的种田生活,二货朋友,贴心的家人,从小萝莉长成大美人的计划是怎么样的呢?且看她的幸福古代生活。本文慢热,建议养肥再看哦。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抄袭。
  • 九天修罗界

    九天修罗界

    无限血域上空一道血色电弧似流星般划破天际,而这一天一个婴儿出生了。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将掀起滔天巨浪!修罗族与众不同,主要修炼手指罗纹。一罗通脉;二罗开穴;三罗锻体;四罗炼魂;五罗清气;六罗凝神;七罗化元;八罗锁精;九罗执地;十罗逆天。
  • 思惟略要法

    思惟略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手则

    末世手则

    你是黑暗中奔走的流星,赐予我未敢拥有的希望,我会一路追随你所指引的方向,直至黑夜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