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6300000032

第32章 推荐书简介(1)

思想与哲学类

《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今本《论语》为东汉郑玄杂录《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而成,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前四七九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孔子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成名者七十二人。

《论语》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谈论,内容反映孔子的哲学理想、政治主张、教育理论和品德修养等。思想上笃信天命,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政治上,提倡“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的等级尊卑制度,提出“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等,对封建的宗法血统统治影响极大。教育上,认为人是“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并提倡“举一反三”、“故而知新”,而“学”与“思”要充分结合。全书内容丰富,语言形象精炼。

《孟子》

仅存“内书”七篇。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作者孟子(约公元前三七二年~前二八九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理论和个人修养。政治上,其核心思想为“仁政”,强调“省刑薄敛”,长恢复井田制,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黎民不饥不寒”的理想社会。并倡“民贵君轻”,同时又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哲学上,提倡“尽心知性”、“养我浩然之气”以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其文章感情饱满,气势充沛,以比喻和寓言说理,引人入胜,逻辑严密,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大学》

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相传为曾子所作。曾子(公元前五○五年~前四三六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从内容来看,全书包括“三纲物”(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把“修身”看作是“齐家、治国之根本”,而强调“仁政”,主张以德为本、以财为末。也重视获得民心,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代表了由孔子、曾子、子思到孟子这一儒家道统,并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对其成员的政治教育和道德要求。

《中庸》

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相传为战国时子思所作。子思(公元前四八三年~前四○二年),姓孔,名伋,孔子之孙,相传受业于曾子,为战国初期哲学家。此书阐述“中庸”之道,指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是最早的君子之道德规范。书中对知行关系,提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三种情况,认为“及其知之一也”;又提出“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三种情况,认为“及其成功一也。”;还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同时宣传“至诚如神”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宋代唯心派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易》

古代占筮用书。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之。“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驳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其中“经”包含由干、坤、震、离、巽、兑、坎、艮等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以及组成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形、卦名、卦辞,并有六爻,每爻先爻题、后爻辞。卦辞和爻辞多是古人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一些抽象概念性说明,用来占卜和指告人的凶吉。“传”包含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称为《十翼》。书中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万物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并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富有朴素辩证的观点。

《孝经》

十八章,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汉书·艺文志》云:“〈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书中主要论述封建社会的孝道、孝治思想和宗法思想,阐述孝道为道德之本的观点,是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必读之书。

《荀子》

三十三篇,亦称《孙卿子》。作者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年~前二三八年),名况,号卿,汉时避宣帝讳,改姓孙,赵国(今山西安泽)人,战国末思想家,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亦为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源于儒学,对各派学说都有所继承和评论。推崇孔子,反对思孟学派的主张。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强调尚贤使能,反对世袭官禄。哲学上,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总源。反对鬼神迷信,把“天”解释为自然界,有其自身规律,而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认识论上,主张世界可知论,强调“物理可知”,须主观性接触才能构成认识。人性论上,反对孟子“性善论”,认为“人之性恶”,主张通过礼义教化和刑罚的禁止使人向善。名实关系上,主张正名说,反对诡辩学说,强调名实必须相符,此说丰富了古代逻辑学理论。其文气势雄厚,长于论辩。分析透辟,论断精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老子》

分上、下篇(〈道经〉、〈德经〉),八十一章,共五千字,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亦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是春秋末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该书着重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谓万物皆由“道”生。同时,“道”无所不在,不断运动。一切矛盾的双方,如善与恶、吉与凶、美与丑、福与祸、刚与柔、荣与辱等等,都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可相互转变。政治上,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主张“无为而治”,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种思想后来演化成中国封建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的哲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庄子》

现存三十三篇,道家经典著作,亦称《南化真经》、《南华经》,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作者庄子(约公元前三六九年~前二八六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此书反映作者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生主张。哲学上,继承并发挥老子“道”的学说,尤其强调“道”的自然无为;政治上,主张绝对的无为而治;处世态度上,向往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主张对贵贱、是非、黑白、生死等不作计较,追求放任旷达,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认识论上,虽承认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又否定事物的稳定性,而陷入相对主义。其文汪洋恣肆,妙趣横生,想象丰富,又善于融合神话和寓言,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墨子》

现存五十三篇,十五卷,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为墨家学派著作总集。作者墨子(约公元前四六八年~前三七六年),名翟,相传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因不满儒术繁琐的“礼”,所以另立新说,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子》一书,内容主要是墨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的墨子言行。政治上,主张“尚贤使能”,反对世袭政治及非正义战争,强调“节用”、“节葬”、“非乐”。认识论上,认为知识源于客观实际,并提出以历史根据、百姓亲身经验与实际应用效果等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书中还涉及军事、经济、伦理、逻辑、数学、光学、力学、几何学等方面的内容。其文章语言质朴,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说服力强,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韩非子》

二十卷,五十五篇,约十余万字,先秦诸子散文之一。作者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年~二三三年),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一书,主要阐述作者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政治上,提出以法为中心之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术,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提倡奖励耕战,厉行赏罚,以谋富国强兵。其将法治理论系统化,奠定了秦王朝统一中国的理论基础。哲学上,批判并改造老子主“道”的学说,认为“道”是自然界本身及其运动总规律,肯定了“道”的物质性。其文锋芒锐利,说理透辟,分析毫芒,切中要害。

《商君书》

现存二十四篇,五卷,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法家经典著作。作者商鞅(公元前三九○年~前三三八年),原姓公孙,名鞅,卫国人,亦称卫鞅,因在秦国实行变法有功,封子商,故名商鞅。商鞅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思想家,曾在秦实行两次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商君书》主要记述商鞅的政治、经济主张、哲学思想及社会历史观点等。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权,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并主张以法治国,其中“壹刑”、“农战”等政策为其以法治理的重要内容。哲学上,强调在“适于时”、“恃其势”、“恃其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其思想在战国末与秦代影响深远。

《孙子》

今本三十篇,共七千二百余字。亦称《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孙子兵法》。(吴)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山东惠民)人,春秋末期兵家。后入吴,而与齐孙子──孙膑相对,故称吴孙子。《孙子》一书包括始计、作战、谋攻、兵势、军形、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十三篇,总结春秋末期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战争中许多基本规律。孙子反对在战争中采用求神问卜等迷信活动,而提出以“道”为首的制胜条件,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是否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势,由此揭示了“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其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思想在军事方面得到体现。该书不但为中国军事理论奠定基础,同时具有极高的哲学思想价值,被誉为“兵经”、“兵学经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管子》

二十四部,今存七十六篇,相传为春秋时齐国管仲所作,事实上是后人假托之作。本书大致分为《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等八类。内容包含道、名、法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舆地、经济和家业等知识。道家思想之属,如《心术》、《白心》、《内业》、《水地》;农家思想之属,如《度地》、《地员》等;法家思想之属,如《明法》、《任法》、《君臣》等;阴阳家思想之属,如《四时》、《幼官》等。政治上,主张赢得民心;法制上,认为前提是解决民众的衣食住行;哲学上,继承道家关于“气”的学说;经济上,论述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和财政方面的问题;农业上,记述水利、土壤等方面的知识。此书杂采各家学说,思想庞杂,事物繁多,而且范围广泛。

《公孙龙子》

一卷,哲学著作。作者公孙龙(公元前三二○年~约前二五○年),字子秉,赵国人,战国时哲学家,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本书今存《迹府》、《白马》、《指物》、《通变》、《坚白》、《名实》等六篇,约一千九百余字。其中《迹府》是后人辑录公孙龙事迹的传记;《指物论》指出共相并非具体事物,但可概括许多特殊事物;《名实论》要求名实相符,强调概念的明确性和固定性,以及不得自相矛盾律。《坚白论》强调坚、白间不分离;《白马论》论证白马非马、白马非白,谓看到白马是由白与马两个概念组成,指出了一般概念与特殊概念的差异。此书是研究作者名辩思想的重要材料。

《吕氏春秋》

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为吕不韦门客集体所作。吕氏,即吕不韦(?~前二三五),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原为商人,后助秦公子子楚(即庄襄王),出任秦国之相,封文信侯。此书因以月纪为首,故名“春秋”。由于内容庞杂,自汉代起就被列为杂家。其思想以儒家、道家为主,对法家,墨家则有取舍和批判,并吸取阴阳家的思想形式。例如:反映儒家思想的《大乐》、《适音》,反映道家思想的《贵生》、《审分》,反映墨家思想的《当染》、《高义》,反映农家思想的《振乱》、《爱土》及反映阴阳家思想的《月令》。政治上,要求建立一统的君主中央集权制度,以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外,还引证许多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保存了许多先秦时期的古代史料。本书的读书系统性强,纲举目张,富于独创性,逻辑性强,文沉博艳丽,语生动简练,富于形象。

《淮南子》

现存《内篇》二十一篇,刘安等撰。刘安(公元前一七九年~前一二二年),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此书是作者杂采先秦诸子说而写成,以阴阳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之论立说,杂融儒、墨、法、刑、名诸家学说。思想资料虽然庞杂,但经改造,足以反映作者的宇宙观、历史观和政治思想。除上述诸家学说,书中还收引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从而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相对抗。其中《天文训》、《原道训》论述宇宙形成和世界本体,而《记论训》论述社会历史演变,《精神训》阐述精神起源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其文笔宏丽,气魄过人,堪称隽品。

《列子》

原作者相传为战国时人列御寇撰,近代学者疑今本为晋人托名伪作。又名《冲虚真经》或《小冲虚到德真经》。列御寇(约公元前四五○年~前三七五年)又称圄寇、圉寇,郑国人。其学说散见于《庄子》、《战国策》、《韩非子》、《吕氏春秋》中。今本《列子》以“贵虚”思想贯穿,宣扬生异死同、性交逸,反对身交苦、守名累实。而讲求人生享乐,承认天命,主张安命乐天,自我陶醉,其观点与魏晋时期的思想状况和颓废风尚相契合。书中还收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等,极具文学艺术价值。其文气伟采奇,高劲宏妙。

《贾谊新书》

十卷,政论性著作,又称《新书》,作者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时称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曾多次上疏,批判时政。所着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贾谊新书》分事势、连语、杂事等三部分。“事势”是政论文字;“连语”大体为理和讲学文字;“杂事”是杂记。哲学上,继承老子和荀子,对道多所阐发,并将道具体用于治国。伦理上,运用老子的朴素思辨,提出几十对互相矛盾的实例验证事物之间的对立与转化,而强调改变法令制度,变无为为有为,例如著名的《过秦论》总结秦亡国的教训。其它则针对时弊,提出削藩强边、加强中央集权、重本抑末、注重礼仪等措施。本书是研究当时政论、经济和思想状况的宝贵资料。

《春秋繁露》

十七卷,共八十二篇(亡佚三篇),哲学著作。作者董仲舒(公元前一七九年~前一○四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西汉哲学家,为今文经学大师。此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并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旨在发挥春秋大一统思想。宇宙观上,把“天”当作至高无上的神,建立“天人感应”论。人性论上,根据神学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历史观上,提出“三流”、“三正”的历史循环思想。其将儒家哲学神学化,用以顺应巩固统一的封建制度。

《盐铁论》

十卷,共六十篇。编者桓宽,字次公,汝南郡(今河南上蔡县)人,西汉学者,官庐江太守丞。此书是根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之文献概括整理“推衍”而成的一部著作。第一篇《本议》到第四十一篇《取下》,是会中正式的辩论记录。第四十二篇《击之》到第五十九篇《大论》是会后有关的议论,最后一篇《杂论》则是桓宽的论述。此书各篇分立标题,内容却互相连贯。本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和桑弘羊的思想保存了丰富史料。

《论衡》

同类推荐
  • 演绎推导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演绎推导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本书可为初学者奠定基础,使读者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有相应的了解,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专业人员进一步学习物流技术知识的参考书。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本书上编单独阐述了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具有该课程特点的课程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以及课题方案的设计要领。本书的中编阐述了各种实证性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及教育统计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而在本书的下编,则着重阐述了一般的科研论文的撰写要领以及论文答辩的基本程序与应对策略。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
  • 班主任培训教程

    班主任培训教程

    现在的一些青少年对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是因为他们对爱缺乏理解。爱心是在为别人付出时培养的,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爱的回报越多,懂得爱的含义也就越深刻。中学生充满激情,最容易受具体情境感染。因此,我们不断地创设回报“爱心”的具体情境,以引导学生去感受爱、理解爱。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炮灰攻略

    快穿之炮灰攻略

    【快穿系统文有CP1V1】成亲两年,却被一个不知从哪个山旮旯冒出来的绿茶抢了公主之位又抢了她的丈夫!魂魄被系统绑定要她做任务赚足积分,即可帮她重塑肉身以了她复仇的心愿。于是身为公主的顾楚月就开始了掉节操的任务之路,任务目标——抢男人!!!
  • 绿色生活面面观

    绿色生活面面观

    本书从衣食住行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谈起,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常识,将社会可持续发展,落实到细小的平凡的事情上。
  • 重生之误惹嗜血女皇

    重生之误惹嗜血女皇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因为错爱上渣男,导致自己丢了性命。再次睁眼,自己是人人唾弃的废物。废物?呵呵,你见过废物能在一天内升三阶的?你见过废物拿上古战龙当宠物养的?你见过废物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双属性?强势逆袭,斗渣男,辱庶妹,斗姨娘!把那些瞧不起她的人都踩在脚底下!她本想自己的生活可以变得轻松了,可这个妖孽是从哪里来的??“娘子,空虚寂寞冷!”某男可怜巴巴的看着某女。某女扶着酸的直不起来的腰,怒吼道:“穿上,衣服,滚!”
  • 至纯天神

    至纯天神

    万年前,一道太虚之门打开了异界与地球的联系,无数强者涌入地球。可是突然有一天这道大门突然关闭,异界地球失去了联系。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道大门又再次打开。请跟随主人公催小川一起探索异世界的奇幻,绚烂。
  • 残诗

    残诗

    一首禁诗,一场穿越。当诗成篇,你是否还在落花流水岸,等着我的归去。无空大师说:“因诗而来,终将因诗而去。”师傅说:“哪一个前世不是今生,哪一个今生不是前世。”落花无缘,流水何意。一切,不过梦一场。若是梦,就让我在残影里,残喘一生吧。
  • 全球江湖

    全球江湖

    一梦醒来,回到了青葱岁月的学生时代。时值《全球江湖》刚刚公测,武易带着前世的经验与记忆再战江湖,新登黑木崖……《葵花宝典》、《辟邪剑谱》、《独孤九剑》、《易筋经》……诸多奇功绝学纷纷现世……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奸雄枭雄个个粉墨登场……血雨腥风画一幅纷乱武林,刀光剑影谱一曲笑傲江湖!
  • 水荡双魔

    水荡双魔

    《水荡双魔》是一文一武两位传奇人物风云际会的故事:文的是施耐庵,武的是张士诚,全书以历史上著名的水泊起义为北京,撷取施、张被“逼上梁山”的亲历,探讨了元末明初农民起义的历史规律,揭示了《水浒传》产生的可能性、可信性与必然性。
  • 妃我良缘

    妃我良缘

    她是国际刑警,他是暗黑头目。她卧底三年,他恋她三载。一场抓捕行动,两人共赴黄泉。醒来后已是千年后的架空王朝。她是江湖侠盗,也是相府千金,身世扑朔迷离。他是铁面神捕,也是嗜血鬼王,命运疑点重重。一纸婚约驱使,她嫁他娶,再续前缘。他宠她上瘾,她爱他如命。一宗案件牵扯,携手并肩,揭开真相。他舍生忘死,她勇往直前。天下巨变,他们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折。人前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人后他们是善良的魔鬼。两个穿越者玩转朝堂和江湖,收萌宠,打BOSS,修仙晋级,创下完美游戏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死佣兵

    不死佣兵

    他们有六男一女,但每个成员的出处无人知晓。他们纵横雇佣兵界,开价不菲!他们肆意现代都市,挥金如土!他们纵意万紫千红,泡妞无数!他们作风干脆果断,绝不手软!他是雇佣兵界的最强领袖,军刀!他们是雇佣兵界最贵的军团之一,军刀团!
  • 人才品评

    人才品评

    正当我国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党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各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显突出。在形形色色的矛盾当中,党中央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回顾几年来党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安排和各级党委、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人才培育措施,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