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2100000012

第12章 不恃智巧

“原典”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说符》

“古句新解”

宋国有个人给他的国君用玉做成楮树叶,三年做成了。叶子枝茎筋脉的肥瘦、毫毛尖端的颜色与光泽,放在真的楮树叶子中都分辨不出来。这个人于是凭着他的技巧在宋国生存。列子听说这事,说:“倘使天地间生成万物,要花三年才长成一片叶子,那有叶子的东西就太少了。所以圣人依靠自然的演化而不依靠智慧技巧。”

凡寓言,都拒绝抬杠,如果一定要跟作者较劲,所得者,无非是自己一种空洞的满足;所失者,却是对作者微旨的理解。就说这一则吧,你可以边读边摇头:这纯粹是不懂艺术嘛!如果你不是开玩笑,那只能说你不太会思考、不太会接受。五花八门的寓言大多如此,考较你是否善于思考、善于接受。其实,这个精巧的小故事最后把重心落在了道化和巧术这一组概念上。拿叶子来说,树上长的叶子就是道化的结果。那么,使树上长叶子需要做什么?不需要。树上本来就会长叶子出来,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这本来就是有关叶子的“道”。玉,本来就是石头,长成什么样子的都有,但肯定不会长得跟叶子一样,因为它跟叶子从来就不相干,各有各的“道”。如此看来,一定要说“道”有什么特征,那就是一句废话:它就是它应该生成的那个状态。

当你企图把玉变得和叶子一样的时候,所做的实际上就是用外力强行去改变玉的道。玉应该就是它那个石头样子,这不需要做任何努力,而要把它改变成叶子的样子就必须依靠巧术,那是外力。而且,做这样的努力是非常耗费精力的。耗费了如此多的精力,这个宋人得到了饭碗,可能连退休金都准备足了,对他来说值了。所以,各种各样去拂逆“道”的事情都有人做,那就是因为人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由,从而为之支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道家讲理论的时候从来都是反对这样的做法的,理由很简单,就像庄子说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这种否定是基于价值观的,要想轻松、惬意、无忧无虑,那么就放弃那些能够引人注目的追求,甘于平淡的生活、平凡的地位、平和的心境、平稳的节奏。从而回归质朴的道化,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氛围。

可见,道家并不是对艺术、科学、政治什么的有意见,而通常是借题发挥,希望人们简单点,这倒有点像是精神层面上的环保。于是,有不少人就觉得道家思想是消极的、保守的,那可是被他耍了。谙通道家学说的人其实都是很聪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就体现在他们灵活,而且是有原则的灵活。历史上,中国许多能称为高度智巧的学问都是道家人物的成果,兵法、星占、医药、天文之类超复杂的技术每每是道家的最爱,当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道家人物经常是首席参谋官,像汉初的张良、明初的刘基,乃至后世写小说都仿照这样的套路:瓦岗寨有徐茂功、岳家军有诸葛英、水泊梁山则有吴用和公孙胜。真正的道家人物从来不把自己的原则看作铁板一块,他们懂得任何道理都不是死理。

所以,道家罕有犟头倔脑、为了某个原则胡乱硬上的书呆子,因为他们通过不断地揣摩“道”,从而知道如何“不按常理出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过,不要因此又小看了道家,觉得他们是投机者。道家和投机者虽然都会做出看似自相矛盾的选择以牟利,但他们的区别在于:投机者是一场一场比赛去安排的,而道家是把一生甚至更久看作一个赛季。张良在刘邦一生的事业中起了几次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他时候基本都是默默无闻。他被刘邦视作三杰之一,另外两个后来一个反叛被杀,一个饱受猜疑,唯独张良平稳过关,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到了刘邦晚年,吕后当权,张良仍然是大局的隐性主角,用迁延战术最终铲平了吕氏,保住了刘邦的基业。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很多有益的大事,同时又能保全自己不受伤害,那么被许多不明白的人误解,是否真的很重要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巧术不仅不是一种具体的事物,甚至也不算是一种方式、招数或套路,它的这一特点更类似于我们平时常说的理念、观念,本身并不可见,唯其实施于某一具体事物时才能感知其存在,而换在另一事物身上之后又会呈现出同理但不同细节的表现。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出发去构建这种理念,这个过程需要宽广的视野,把眼光从一时一事延伸到人生、社会、历史乃至无穷无尽的宇宙,越是深邃幽远,从外到内真真正正的自然融合的境界。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本书精选尼采经典话语,这些“咒语”体现了尼采的深邃思想或精彩见解,反映了尼采的风格和个性,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人生与心灵的诸多问题。翻开《每天1句尼采的咒语》,每一句尼采“咒语”都能让你有所顿悟。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孽海情天林黛玉

    孽海情天林黛玉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一番辛苦不寻常.片言解秋心,噙香对月吟.血泪凝绛珠,三年销黛魂.岂知红尘中,漫漫洒甘霖.愁海变晴天花媚玉堂人。
  • 七梦

    七梦

    全文三十余万字,这是一部主人主人公的寻找真爱,经历了七个不同风格的故事,恐怖-推理-动作-奇幻-热血-玄幻-真情,七个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经历,如同七个梦,醒来却还是从前。(此文并非创世首发,曾在多家网站驻站发文,现做细致修改发文,非签约文)
  • 那年四班

    那年四班

    你有经历过青春吗?那种缠绵而又不舍的情感,忽的如同烟花在天空爆开:青涩的爱情,执着的友谊,随着岁月被磨尽,它们拉起手,笑着约定下一次的重逢,也许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根本不会在未来出现,但是未来不就因为未知才更加美丽吗?这个夏天,我和你约定好了。
  • 天命玉之终极战士

    天命玉之终极战士

    这是一个战士的时代,每个人想成为战士,朝着传说中的终极战士努力着,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朋友,只能努力奋斗着。
  • 神皇纪元

    神皇纪元

    古荒世界,一个万年来无人可成就神明的世界。项战,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人,却因为一次的意外,大梦一觉,梦中度过百年人生。滚滚红尘项战看不破,生老病死项战看不透。长生不死才是项战的追求。手握三尺青锋,号令天下众生是属于项战的野心。一个少年人从此踏上了一条神皇之路。
  • 楼外楼

    楼外楼

    一场特别的航班,突然出现的兽潮。末世忽然来袭。拔地而起的高楼,末日的避风港。
  • 逆神帝天

    逆神帝天

    若世道不公,破了天可好?封存我的世界,你,可有资格?今生志,为大志。此生情,为天地情。我之巅峰,谁可挡?此生若生不死,道不消。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个公道。此生若魂不灭,意尚存。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个恩情。此生若天地不归于虚无。立此誓,便还天地一世太平。若一念沧海,今生又如何不泣鬼神。
  • 乖乖女孩冷宝贝

    乖乖女孩冷宝贝

    他们的相遇是场意外,却在不经意间留下了牵连。他,帅气冷俊,没什么可以难得他,却赢不了乖乖牌的她。还在不知不觉中,对她动了真心。她,天生的乖乖牌。一切却因他的闯入而改变。明知道他们是不一样的人,可还是让他偷走了自己的心。他,一直守护着她,只希望她开心快乐。甚至愿用生命换她幸福。她,他是她生命中最要的人,因为日久天长才会萌生爱意,可是她很清楚,他不爱自己。那么她能找到只属于自己的幸福吗?情非得已的改变,无法预料的事情,让一切都改变。他们都不在是最初自己了。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她却牵着别人的手。让他不知所措。他们能否跑掉一切负担,只为彼此幸福。五年后,他们还能牵手到白头吗?
  • 三国苍穹之邪神传奇

    三国苍穹之邪神传奇

    异界三国,不一样的历史,一样的英雄。赵云的枪,关羽的刀,莫邪的剑!且看莫邪如何从群雄众多的世界里成为一代武神。我的路由我自己走出来,请叫我邪神!莫邪语录!(此文仅是本人虚构,请不要那正史来相比较!剧情完全不一样,只求大家能喜欢!)
  • 美女到我碗里来

    美女到我碗里来

    小医师林逸巧施妙手解决了小柳村的疑难杂症,然后到了大都市,这里有刁蛮未婚妻、可爱小萝莉还有娇弱病美人,就此展开了波澜万丈的医道人生。